2012/9/27

「果從因生」 從源頭減少放生、護生爭議

「環境報導」2012年9月27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放生」的原意是「護生」,希望救援受到被禁錮、暴力、危險、不幸的動物。但時代變遷,人心改變,有些放生變成大型商業行為,悖離護生的原意,導致放生變成一個可能造成更多動物痛苦、危害生態環境的行為。

但另一方面有人堅信放生的護生價值,贊成、反對始終爭議不休。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昨(26日)在「積極護生方案國際研討會」中提出「果從因生」觀念,認為只要從源頭做好環境、動物福利、保育,需要救援的動物自然減少。 從注重動物福利做起
朱增宏說,一談到「動物保護」,台灣人立刻有「愛或不愛」的刻板印象,但愛與不愛是個人選擇,不是動物福利。動物福利工作的目的在於減少遭受痛苦的數量、減少痛苦程度及時間,也就是「對於生命個體的理解與關懷」。

而「動物倫理」要考慮他者的生命品質,培養對生命的同理心,去設想他的生命品質是什麼。1992年英國農場動物福利委員會認為,動物有滿足生理、環境、行為、心裡、社群、以及免於恐懼、不舒適、饑餓、表現正常行為的自由。

而人類必須使用動物時要注重牠的福利並善待他,同時思考使用動物的目的、必要性、手段是否適當、有沒有替代性等等,衡量使用動物對人類的利益以及對動物的傷害是什麼。例如吃雞蛋,如果你吃的雞蛋來自可能造成雞痛苦的飼養方式,你可以少吃一些蛋,減少動物的痛苦。

但不是給動物好的福利就可以殺,而是當你還救不了時,就要減少動物的痛苦。例如目前還有80%的人吃肉,就要推動健康的肉品,因為這表示動物對待是比較好的。但還是要不斷去突顯動物的痛苦,讓更多人減少肉食。 香港:放生的威脅
朱增宏表示,放生行為包括獵捕、買賣、放生等三個過程,如果沒有放生需求就不會有捕捉、甚至繁殖去買賣,而放生動物也會影響其他動物的生存問題。但鼓勵放生者不去管這些問題,並強調放生物種的未來視其個人因緣。

香港嘉道理農場既植物園 Dr. Gary Ades表示,放生影響層面相當多,包括動物來源地的生態影響,如過度捕捉可能影響當地族群及食物鏈,香港就發現有人從中國捕捉動物到香港放生。

而把動物放生到不適合的地方,動物可能無法適應新環境而死亡。或放生外來種與本地種競爭。此外一些不當行為反導致動物死亡,2006年發現一隻烏龜殻上被刻了「放生」兩字,導致龜殻破裂引發肺感染而必須安樂死。

Dr. Gary Ades說,長途運輸的擁擠易導致動物受感染而傳染疾病。香港流行放生雀鳥,但經查進口數量卻非常少,當地也沒有持牌的養殖場,猜測可能是走私進入香港。走私繞過應有的健康檢查,增加疾病風險。 中國:商業放生 慈悲心變產業鏈
中國北京綠十字綠野方舟理事長于鳳琴說,放生本意是培養慈悲心,卻演變成產業鏈。2008到2011年她在中國天津訪調發現有許多喜鵲,原來許多人認為放生喜鵲會招來喜事,於是下定單,店家就依客戶需求再向捕鳥人下訂單。

中國許多城市都有放生行為,于鳳琴看過最大規模有18輛遊覽車,中港臺的信眾都有。這麼大的放生量很有市場,於是就有人專門做放生動物、放生魚 鳥、烏龜。她強調:「這是一條罪惡的產業」,造成動物傷害、以及人心的貪念。

美國紐約佛恩寺常住本空法師1969他在臺北美國學校念高中時曾到台北木柵某道場,看到道場有養雞覺得很奇怪:「出家人不是吃素嗎?」有法師跟他說,只要有一點錢就會到市場去買快要被殺的雞,讓牠在這裏自然生存。

本空法師認為這種傳統放生方式真好,但到了現代社會,卻演變成大型、定時放生,引發破壞生態、虐待動物的爭議。 改變做法才是佛教徒的專業
朱增宏指出,從佛教觀點來看人都難免有五蓋等習性,堅持某一種動物工作或堅持某一個主張。但應該讓自己保持開放的心靈,接受自己所堅持的可能是錯的。

「放生、護生目的都是要對動物好,如果放生不好,是不是還要堅持放生?其實改變做法才是佛教徒的專業。」他認為,佛教的專業在於體會實踐其 中的無常、無我、緣起性空。人一出生就分秒走向死亡,這是無常。但在這不斷的無常中,覺察如何利益他者,就是無我。改變原有認知以至更有益他者,這個過程 就是佛。 贊成放生:放生兼具保育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生命關懷委員會許瑞助認為,放生的出發點是尊重生命、愛護環境,也是護生的一部分。把眾生從市場買下來,包括放生地點、運送、設備、放生地點的潮水、鹽度、溫度、放生方法等都要評估,就能兼具護生與保育。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認為,放生不是壞事,要注意做法是否洽當。他提供幾個放生與保育並重的原則:不要干擾自然平衡、不要放外來種、人工增殖放流應以瀕危物種為主、盡量不要放肉食性魚類、不應在湖泊放生或放流。  美國:護生取代放生
美國紐約佛恩寺常住本空法師提倡以護生取代放生。他提到,紐約中國城在東河,常有中國人買巴西烏龜放生到東河,但東河是鹹水,烏龜經常會鹹死。有人在東河散步看到就救起來放到中央公園,但冬天冷烏龜又會凍死。

曾有人把小烏龜放道場門口,本空法師不知如何養,上網發現「紐約烏龜協會」,雙方有了合作計畫,當他們每年將康復的烏歸放回大自然時,道場就為烏龜做放生儀式,並捐贈食物、藥物、設備給這個協會,以此來改變放生習慣。

另一個例子是很多美國人吃「動物的肉」,但無法直接連想這是活生生動物的肉,美國有些農場養動物,目的就是讓人去看動物,瞭解後就會比較少吃肉。感恩節時改變做法,不吃火雞,而是帶很多東西去飼這些動物。 放生救援受傷康復的動物
台北市野鳥學會搶救受傷野鳥多年,發現很多鳥是因人為干擾、環境污染或棲地破壞而受傷,發起救治傷鳥是護生的一種方式,希望傷鳥在經過適當醫療後,能再回到自然界生活。也希望宣導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環境的觀念。

香港的嘉道理農場既植物園也有動物拯救中心,開始跟佛教團體合作,放生康復的雀鳥,代替購買,兼具護生並讓動物獲得應有的照顧。 ※ 名詞說明(朱增宏提供)

救援(rescue):將動物從禁錮、暴力、危險、不幸等情境中解救或釋放 收容(shelter):將動物安置在某個地方保護,免於不利情境 庇護(sanctuary):最好的庇護是讓牠回到原來的家 專業(profession):從事一項工作必須學習的知識、技巧或能力 倫理(ethics):以動物福利為例,指面對動物苦難時去反省結構性問題、思考如何解決以及採取的方法,而倫理可以成為行動的指引。
※本文轉載自「環境報導」

2012/9/26

Hong Kong Media Covers Cantopop Star Kay Tse & Loving the Silent Tears Musical

KCAL Loving the Silent Tears - Jody Watley

Fabiana Passoni - Talk to Brazil

Best Deal TV - Loving the Silent Tears

Loving the Silent Tears: A New Musical - Frank Evans

Loving the Silent Tears: A New Musical - Cynthia Ferrel

Meet the Stars of Loving the Silent Tears: Jody Watley

五種成分齊發力 豆漿抗癌獲國內外專家認可

中新網2012921日電  
       前段時間牛奶致癌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也讓人們再一次關注癌症的日常防治。而營養專家建議,常喝豆漿不僅美容養顔,還能防癌抗癌。

  豆漿中五種成分具備抗癌功效

  蘊含著深厚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健康飲品豆漿,就有著非常給力的防癌抗癌功效,是很好的防癌飲品。據瞭解,豆漿中主要有5種可以抗癌的成分。其中,大豆 異黃酮可以抑制前列腺腫瘤與乳癌腫瘤的生長,另外大豆中豐富的纖維質,有助於抑制乳腺癌的發生。而且豆漿中的大豆蛋白、大豆卵磷脂和硒、鉬等也都有很強的 抑癌和治癌能力。

  此前日本的相關研究發現,若是將大豆食物(如豆腐)加入到每天的飲食中,那麽人們罹患直腸癌的比率將比根本不食用大豆食物的人低80%。而人類與動物研究機構則指出,大豆異黃酮可減緩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讓前列腺癌病患燃起新希望。

  還有研究表明,大豆中所含的皂甙與抑制大腸腫瘤細胞具有劑量依賴的相關性,在每天的飲食中加入大豆食品,可以有效降低大腸癌和胃癌的罹患率。此外,每 天食用豆腐或其他大豆食物的女性,罹患肺癌的幾率只有不常吃大豆的女性的一半。最近的研究還發現,異黃酮對於膀胱癌的細胞株有抑制能力,還可以抑制肝癌、 胰腺癌的發生。

  豆漿抗癌獲國內外專家認可

  這些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國內外很多專家的認同。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裏特曾在採訪中說:“對於癌症的作用,豆類裏邊都有一些像皂甙的成分,還有異黃酮的成 分,這些成分都能夠起到一個提高人的免疫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是防癌抗癌的作用,尤其是大豆異黃酮這方面的論文特別多。當然豆漿並不是作爲一種藥,而 是你經常養成吃豆類食品的習慣有助於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減少癌症發生的概率。”

  正如李教授所說,雖說豆漿不能起到藥物治療癌症的作用,但是在防癌方面的作用絕對不容小視。

  對比人們日常經常飲用的豆漿和牛奶,李教授則表示:“康乃爾大學有一個最著名的營養學教授,根據他的實驗,酪蛋白的攝入確實和西方的癌症的發病率增長 有關,所以他非常提倡要儘量少喝牛奶。他說他一家人都不喝牛奶,他的研究就是喝牛奶多了,酪蛋白就可能引發或促進癌症。相反現在西方人對於豆漿卻非常推 崇。

  此外還有健康專家指出,由於癌症屬於一種消耗性疾病,會導致人們體質和抵抗力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豆漿所富含的優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礦物質和其 他成分也將是很好的營養補充。可見,無論是從直接的抗癌防癌功效,還是輔助的營養保健功能來說,豆漿都有著非常給力的價值。(中新網生活頻道)

2012/9/25

北極海冰覆蓋面積 有紀錄以來最低

摘譯自2012年9月19日ENS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德報導;林雅玲編譯;蔡麗伶審校
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SIDC)的科學家表示,目前北極海冰的夏季覆蓋面積,已降至1979年開始利用衛星記錄以來的最低覆蓋率。該最新數據暗示北半球可能會面臨嚴酷的冬季氣候,也促使保育人士整合國際行動來面對極地危機。 

「我們現在來到未知疆域。雖然我們早就知道當地球逐漸暖化,北極是最早被影響、也是影響最明顯的地區,不過我們大部份人對於實際發生的迅速變化,並沒有心理準備。」NSIDC執行長賽瑞茲(Mark Serreze)如此表示。

2012年9月16日的衛星資料,顯示北極海冰範圍的新低紀錄,黃色線區域是過去30年最低記錄的平均。 圖片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哥達德科學顯影動畫(Goddard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提供。

9月16日,北極海冰面積降至341萬平方公里,這是有衛星記錄以來,夏季的最低覆蓋面積(可參考NASA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提供的動畫:http://www.flickr.com/photos/gsfc/8003901788/)。

NSIDC科學家指出,這只是初步數據,變化中的氣候條件可能會讓海冰面積下降。目前北極海冰融化的速度,比過去氣候模型預測的還要快。

賽瑞茲說,「很多人在談論『西北通道』的開通,也就是穿越加拿大的北極島嶼和沿著俄羅斯海岸的北海通道,20年後的8月天裡,我們可能可以搭船直接穿越北極海。」

北極海冰在冬季進入數個月永夜期時會結冰,在夏季永晝期會融化縮小。每年北極海冰在9月會達到最小面積。

今年夏季北極的海冰面積突破最低紀錄,比1979年~2000年最小面積的平均,還少了一半。NSIDC科學家麥爾(Walt Meier)說,「海冰面積在夏季尾聲大幅縮小,顯示海冰層有多薄。當秋季到來進入永夜期,海冰一定是非常薄才會持續融化。」

根據NSIDC科學家觀察,北極通常會有多層海冰,或者是長久不融化的海冰。但是近來北極隨季節變化的海冰增加,而且夏季時大範圍的海冰已經注定會完全融化。 危機來臨  還有人想著去鑽油
9月19日,綠色和平組織的執行長奈多(Kumi Naidoo)和國際環保組織「350.org」創辦人麥奇本(Bill McKibben)與NASA氣候學家韓森(James Hansen),在美國紐約斯堪地那維亞餐廳舉辦的綠色和平論壇討論極地的緊急狀況,希望號召並協調國際對於極地危機的回應。
奈多表示,「我們今天的號召是人類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不過30多年時間,我們已經改變地球從外太空看起來的模樣,而且不久後夏季時的北極海冰可能會完全融化。」「目前各國領袖的反應是觀望北極海冰的融化,等著後續分配戰利品,而不是處理氣候變遷的根本原因。」

麥奇本也指出,「北極真是地球上最反諷的地方。我們的反應不是提出警告、驚恐或急迫感,反而是『一起去挖石油吧!』這真是我們無能解決最嚴重問題時,最為諷刺的控訴。」
綠色和平組織正急於在北極無人居住的地區創造避難所,並且取締在北極進行有違永續經營的企業活動。

自從2012年6月,已經有超過180萬人加入綠色和平組織「拯救北極」的活動(savethearctic.org),該團體計畫明年在北極海床鋪上「北極名冊」,寫下破壞極地的企業名稱,以抗議這些商業利益的行為。

NSIDC科學家史多福(Julienne Stroeve)目前正與綠色和平組織共同航行在挪威斯瓦巴群島附近的北極海域,研究該區域破紀錄的海冰融化狀況。

史多福說,「新的紀錄顯示北極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氣候時代,更薄的海冰以及更溫暖的空氣與海溫,導致夏季海冰更加縮小。這將會導致北極大氣異常的溫暖,接著影響北半球的氣候模式,最終可能造成持續的極端氣候,例如乾旱、熱浪和洪水。」 美國首都暴雪  疑骨牌效應導致

今年6月美國康乃爾大學在《海洋學》發表研究,詳加解釋氣候變遷導致北極海冰融化可能會引發骨牌效應,提高北半球中緯度嚴酷冬季氣候發生的機率。我們回想2010年2月,癱瘓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末日暴雪」(Snowmageddon)就可以理解了。

康乃爾大學的地球與大氣科學家格林恩(Charles Greene)說,「每個人都認為北極氣候改變是遙遠的現象,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但是發生在遙遠北極的事件,是我們這裡氣候改變的壓力。」 北極震盪讓冷空氣外擴
最新的極地觀察,是「北極震盪」(Arctic Oscillation,AO)的一個新的變形。北極震盪是北半球氣候模式的一種自然變異,在人類造成地球暖化以前,北極氣候系統自然地在偏好或不利冷空氣外擴的狀況下震盪。

格林恩表示,「現在我們面對的是氣候系統的改變,特別是在北極,AO狀態傾向讓冷空氣向外擴散,造成嚴酷的冬季氣候,這可能就是我們這幾年所面臨的。」

上一個冬季,擴張的冷空氣在2012年1月中旬降到中歐和東歐,不但氣溫降到-30℃,雪甚至積到屋頂高度。

過去兩年,美國東部城市都有暴風雪的紀錄,包括華盛頓、紐約、費城,以及很多其他東部的沿海地帶。

歐洲和美國阿拉斯加在冬季都經歷破紀錄的暴風雪,而全球在2012年的3月平均溫度,是1999年以來最低的。

格林恩說,「很多時候人們都說:『且慢,那以後是會更冷還是更熱?』嗯,這有賴於許多因素,我猜我們經歷的上一個冬季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可以預期,未來北極將傾向帶來更嚴酷的冬季氣候。」 Arctic Minimum Sea Ice Cover Shrinks to Record Low BOULDER, Colorado, September 19, 2012 (ENS)
※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2012/9/14

美食NEW一下-原素食府 驚奇菜色吃到飽

  • 中國時報
▲麻辣燙提供多種新鮮的蔬菜,以及冬粉、麵條等主食,讓你隨心所欲搭配。■王英豪/攝影
▲以黑色和原木色做為主色調,原素食府的空間感覺很時尚,跳脫傳統對於素食餐廳的想像。■王英豪/攝影
▲簡單的麻油、枸杞和香菇絲調味,吃起來有滋有味。■王英豪/攝影
▲新鮮蔬菜加上各式果乾,再淋上特別的烏梅醬,口感酸香,滋味清爽。■王英豪/攝影
素炸小卷▲金針菇包上一圈海苔,裹上麵衣酥炸,模擬小卷的外型,造型逗趣口感十足。■王英豪/攝影
炒冰區▲素食界罕見的炒冰,選擇喜歡的冰淇淋,再搭配玉米片、果乾或碎餅乾等配料增加口感。■王英豪/攝影 

 別再盯著苦瓜一條80元,香菜一斤300元,快去新北市新開張規模最大的吃到飽素食廣場,熱炒、披薩、甜點,全都吃個夠!
 在板橋有41年歷史,以賣牛排出名的特香齋西餐廳,最近打造全新的自助素食餐廳「原素食府」,進駐板橋農會大樓,570坪的超大空間、400個位子,全天候提供上百道佳餚,堪稱新北市最大。
 特香老齋老闆呂理增的兒子呂柏毅擔任執行總監,他說母親在30年前就希望開一家素菜館,父親替她圓夢,而我就負責執行。
 小學三年級到美國讀書,之後又去英國深造的呂柏毅,擁有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設計碩士的頭銜,半年前才回到台灣的他,在學校是專攻環保設計,回來之後一直在思考如何用設計去改變人的思想和行為,由他量身打造的原素食府,企圖給予「素食」一個新的身分。

■少用加工 多採原味

跳脫過去宗教素的印象,他說,在國外很多年輕人吃素是為了環保、為了健康,「吃素也可以是一種時尚的態度」,就是呂柏毅想要傳達的觀念。
 大量的原木色元素,還有長達6公尺、高2公尺的植栽牆,開闊的自助餐檯和寬敞的用餐區,時尚的用餐氛圍和豐富誘人的品項,讓你差一點忘了這是一家素食餐廳。
 呂柏毅說,原素時府的「原」,代表的是原創、原味,所以在這裡盡量少用素肉、素火腿等仿真的加工品,多以原味呈現;由於定位為「素食」而非「蔬 食」,料理也符合宗教素的原則,不使用洋蔥、大蒜、韭菜等食材,針對不同的素食族群,部分餐區也會清楚標明純素、奶素、蛋奶素等等。

■熱食多變 熱炒現做

新鮮蔬菜提供6款不同的醬汁,其中滋味酸香有層次的烏梅醬,是新鮮的開胃選擇;熱食區9個電磁爐一字排開,美白菇做出薑絲大腸的酸香滋味,豆包做成蒲燒鰻的色澤和口感,提供少量但變化多的菜色,為了達到最佳保溫效果,還大手筆全面採用鑄鐵鍋做為蒸鍋。
 熱炒區提供6款新鮮熱炒,只要留下桌上的小扣環,就會有服務人員直接幫你送到桌邊,呂柏毅最愛自家的香椿豆腐、麻油麵線和三杯猴菇,都是重口味的料理;熱呼呼的湯品,則以直火的瓦斯爐保持在最佳溫度,筍片湯、大補湯或是四神,5款湯品中,總有一味會對你的胃。

■手卷豐富 甜點精采

父親呂理增偏愛的自家手卷,口感香氣都很豐富,妙的是明明是素食餐廳,居然還有麻辣燙和鹽酥雞,以杏鮑菇和金針菇包裹麵衣酥炸,外型神似到讓人會心一笑。
 餐後,絕對不能錯過精采的甜點區,如珠寶櫃般的陳列,提供三十餘款的甜點,除了蛋糕之外,居然還有生巧克力、馬卡龍,甚至是罕見的炒冰;偏好中式甜點,也有超Q彈的薑汁湯圓、龜苓膏和杏仁茶可選擇,搭配一杯UCC咖啡豆煮的香濃咖啡,正好為一餐劃下句點。


★原素食府/新北市板橋區府中路29之2號4樓(捷運府中站1號出口)/02-22728999/午餐成人530元,兒童330元;下午茶成人330元,兒童200元/晚餐成人590元,兒童330元/8月底前免收服務費

無肉周一 東灣普利桑頓學區響應

編譯組綜合6日電
September 07, 2012 10:00 AM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鵝卵石餐館主廚菲爾德斯(Shawn Fields)推廣「無肉周一」。少吃一個漢堡, 多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網路圖片)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鵝卵石餐館主廚菲爾德斯(Shawn Fields)推廣「無肉周一」。少吃一個漢堡, 多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網路圖片) 
 
午餐來點乳酪通心粉或者粟米脆餅如何?下周一開始,東灣普利桑頓學區將開展「無肉周一」(Meatless Mondays)活動。學童的午餐每逢周一將以鷹嘴豆與葡萄等地中海式飲食,取代肉類餐點。
 
「無肉周一」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自2003年發起,提倡為個人健康與地球健康,每周少吃一天肉。普利桑頓學區兒童營養服務主任卡斯楚(Frank Castro)表示,「無肉周一」已成為國際性的運動,教育學生減少吃肉對健康的益處。

卡斯楚透露,他自數年前起便開始為學童尋找更多素食選擇。美國人道協會正好在上月找到他,提供「無肉周一」的資訊。

人道協會食品政策經理米德爾頓(Kristie Middleton)在聲明中說:「每周選一天不吃肉,將從屠宰場中拯救一些動物,並有助改善環境與我們自身的健康。普利桑頓學區是最新一個展示,健康同樣能夠美味的學區。」

據卡斯楚透露,普利桑頓學區是灣區第二個開始「無肉周一」的學區。最初響應的是馬連縣納瓦托聯合學區。卡斯楚說,雖然讓學生適應新菜單可能要花一段時間,但他肯定素食選擇必將受到學生與家長歡迎。

民調顯示,半數美國人對「無肉周一」有所瞭解,每五人中約有一人在周一不吃肉。

國外新聞連結:
Pleasanton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Participates in Meatless Monday
http://www.humanesociety.org/news/press_releases/2012/09/pleasanton_unified_school_meatless_monday_090612.html (美國人道協會新聞網)

2012/9/11

墾丁海域珊瑚 過去26年覆蓋率減少六成

南台灣墾丁是國人最愛去的旅遊景點,但是,墾丁海邊的美景將來可能有一天會消失!根據中研院的研究顯示,墾丁海域的活珊瑚覆蓋率,在過去二十六年間降低了六成,而且狀況還可能再惡化,不僅海中物種將大幅減少,更可能讓沿岸地形產生劇烈變化,值得政府關注。(閻大富報導)

   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和馬來西亞、澳洲組成的海洋研究團隊,以墾丁「萬里桐」海域的珊瑚礁為分析對象,發現過去二十六年間的六次劇烈颱 風,以及兩次珊瑚白化等大型擾動事件,已經破壞生長較快的枝狀「軸孔珊瑚」,只剩下生長較慢的山狀「微孔珊瑚」和「藍珊瑚」,同時,也讓海域內活珊瑚的覆 蓋率降低六成。

  陳昭倫博士表示,全球約有五億人口住在珊瑚礁一百公里內,因此,珊瑚礁生態系的衰退,對人類的永續發展將是一大隱憂,也令學界憂心。

  陳昭倫博士指出,颱風等天然的擾動人類無法控制,但一定要減少人為的破壞,否則珊瑚礁消失的速度只會更快。

  日前「天秤颱風」對墾丁、蘭嶼和綠島的重創,有可能進一步造成周邊海域珊瑚礁無法恢復,因此,政府必須早日擬訂「海洋保育政策」,保護台灣海域的珊瑚資源。

2012/9/6

缺水缺糧危機 科學家籲多蔬食

【中央社╱台北29日電】2012.08.29 04:15 pm

英國衛報報導,水資源科學家認為,面對水資源匱乏、全球人口攀升的挑戰,人類應改變飲食習慣多吃蔬食,才能避免食物短缺。

聯合國預估,全球在2050年將達90億人口,人類在農耕方法、飲食習慣及消費方式上都需大幅度改變。

英國衛報近日報導(http://www.guardian.co.uk/global-development/2012/aug/26/food-shortages-world-vegetarianism),世界水資源科學家提出警告,人類在未來40年,恐因沒有足夠的水源來灌溉農田,水資源缺乏將嚴重影響全球糧食生產,人類應要有積極作為,才可以在2050年養活全球近90億人口。

在越來越不穩定的氣候背景下,國際上科學家指出,因為動物性蛋白質來源食物比植物性食物消耗了5到15倍的水資源,「人類應盡可能調整飲食習慣為蔬果榖物,是增加水資源產能的選項之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出版品「國民低碳飲食選擇參考手冊」中已明確詳述「生產1公斤的動物蛋白質,所需消耗的水資源是生產1公斤植物蛋白質的15倍;生產1單位動物性卡路里所消耗能源,是直接由植物取得相同熱量的20倍。」

環保署溫減辦公室執行秘書蕭慧娟今天表示,除消耗水資源外,「畜養動物產生甲烷造成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5倍,而生成肉品產生甲烷由多到少依序是:牛肉、豬肉、雞肉和魚肉。」
蕭慧娟說,環保署在每週一落實「週一無肉日」,也鼓勵各行政機關推廣每星期選1天為無肉日,盼提倡適當食用當季當地的蔬果榖物,來達到低碳飲食作為。

@@@@@@@@@@@@@@@@@@@@@@@@@@@@@@@@@@@@@@
缺水、人口暴增導致食物短缺 迫使全球轉為素食


水資源缺乏影響糧食生產 需積極作為來餵飽2050年的90億人口
本報2012年8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食物援助給敘利亞難民。(John Wreford攝,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 " src="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071/6971446614_68f89dc464_m.jpg" style="float: right; height: 171px; margin: 12px; width: 240px;" title="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食物援助給敘利亞難民。(John Wreford攝,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 " />世界頂尖的水科學家針對全球糧食供應提出嚴重警告:接下來40年,全球人口可能要改變飲食習慣為幾近素食,才能避免災難性的食物短缺。

根據這些科學家們的研究,目前人類的20%蛋白質來源來自動物,但到了2050年這個比例需要調降到5%,好餵飽額外的20億人口。

由斯德哥爾摩國際水研究所(SIWI)研究人員Malik Falkenmark和其團隊所進行的報告指出,「如果我們依目前西方國家的飲食趨勢推估變化,到了2050年,將不會有足夠的水來灌溉農田,來餵飽90億人口。」

「如果人們改變飲食習慣,將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降至5%,水資源不足的地方透過可靠的食物貿易系統,水資源僅恰恰足夠。」

除了水資源將會限制糧食生產的可怕警告,與此同時樂施會及聯合國正準備在五年內面臨第二次全球糧食危機的可能性。從6月以來,由於在俄羅斯及美國的數個旱災、及亞洲地區季風雨不足的情況下,國際市場主要糧食作物如玉米及小麥上漲了接近50%。西非薩赫爾(Sahel)超過1800萬人已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

樂施會預測糧價高峰將會嚴衝衝擊高度依賴食物進口的發展中國家,包括部分拉丁美洲、北非及中東。2008年的糧食短缺導致了28個國家社會動盪。

科學家表示,在越來越不穩定的氣候現象下,調整飲食習慣為素食是增加水資源產能的選項之一。動物性蛋白質來源食物比植物性食物消耗了5-10倍的水資源;全球有1/3適耕地目前用於種植動物飼料。其他餵飽人們的選項包括消除浪費食物及增加食物過剩及食物不足國家間的貿易。

他們表示,「儘管實際上平均每人食品生產量不斷提高,卻有9億人口處於飢荒、20億人面臨營養不良的狀態。即使可用水資源70%用於農業,為了2050年新增的20億人口種植更多的糧食仍會對水資源及土地施加更大的壓力。」

這份報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的年度世界水資源會議中公布。本會議有來自120國的2500名政治家、聯合國機構、非政府組織及研究者與會,以解決全球水資源供給問題。

科學家表示,為了糧食生產及其他用途的水資源將強化基礎資源競爭壓力。「聯合國預測這個世紀中葉我們必須增加70%的食物生產。這會對我們已經面臨極大壓力的水資源施加更多的壓力,同時我們必須分配更多的水資源滿足全球能源供給-未來30年預期上漲60%,並增加新的供電給13億人。」

增長的暴飲暴食、營養不良和浪費等現象及提高食物產量的需求未來都將受限水資源短缺。
這份報告的編輯Anders Jägerskog表示:「未來我們將需要新的辦法來養活全世界。」

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中心(IWMI)提出另一份報告指出,諸如非洲撒哈拉以南(sub-Saharan Africa)、南亞等糧食供應不穩的地方,政府要保護數百萬農民最好辦法是幫助他們投資於小型抽水機和簡單的技術,而非開發昂貴的大型灌溉項目。

理事長Colin Chartres博士說:「我們一次又一次目睹全球的窮人的處境受我們脆弱的全球食物系統支配。這些人主要依賴農業為生並已遭逢水資源危機。發展中世界的農民越來越依賴及受益於在地、小規模的水資源解決方案。這些技術可以提高產量高達300%,提供次撒哈拉以南地區、南亞的家庭幾百億美元收入。」※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

2012/9/5

國泰宣布貨機禁運魚翅產品

國泰航空今天宣布,旗下貨運航班不再運送鯊魚產品。香港魚翅業者表示,將對魚翅市場造成衝擊;而環保團體對這項行動則表示歡迎。

國泰航空日前接獲40個環保團體的連署信,要求停運魚翅。環保組織估計,國泰航空去年空運了650噸魚翅到香港。國泰拒絕透露具體數字,但表示,魚翅空運量遠低於650噸。

據統計,每年香港進口約一萬噸的魚翅中,大部分是經由「海路」運輸,少數透由空運。國泰航空表示,鑒於鯊魚數目有限,也回應環保團體的要求,公司決定不再空運魚翅和相關產品。

69家素餐廳 自備餐具享優惠

2012年9月5日 上午11:36(中央社記者孫承武台北5日電)台北市環保局今天表示,省錢也可與環保並存,民眾外出用餐前下載APP軟體查詢餐廳,並攜帶環保餐具用餐,可享折價優惠。

環保局上午在市政大樓一樓南區通廊Enjoy台北餐廳舉辦自備餐具享優惠活動。環保局長吳盛忠表示,油電價雙漲、物價攀升,網路新聞媒體公布2012年上半年人氣關鍵字「好康、折價」分居第3、第5名,顯示不少民眾紛紛上網尋找省錢撇步,

吳盛忠指出,省錢也可與環保並存,民眾只要外出用餐前下載APP軟體查詢餐廳,並攜帶環保餐具用餐,即有折價、贈送小菜等相關優惠,既可有「真正五星級」享受,更能達到「有省錢」的目的。

環保局表示,今年度邀集轄內素食餐廳,領銜推廣民眾自備餐具用餐享優惠活動,有69家業者(31家素食、37家有機門市、1家異國料理提供素食餐點)響應這項活動,環保局將這些素食餐廳優惠資訊放在「自備餐具享優惠」手機應用程式APP供民眾查詢使用。

環保局呼籲,免洗餐具對環境有負面影響,減少使用可降低自然資源損耗,透過自備餐具享優惠,可給有素食習慣的消費者享有更優惠的福利,更可降低對環境污染。

保育團體 保護全球鯊魚進行

暖化惹禍 每年2萬7千物種消失

鳥類也辦葬禮 發出危險警示鳴叫同伴聚集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辦葬禮不是人類的權利了,除了長頸鹿跟大像,現在小鳥也會鳴叫聚集其他鳥類為同類哀悼,還發出警訊通知並停止覓食,而且這種行為還會持續一整天。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大衛斯分校的研究發現,這種聰明的鳥類是鴉科的西方灌叢鴉,當牠們遇到一隻死鳥時,通常會降落在死鳥身邊、聚集在牠周圍,並大叫相互通知停止覓食,這種行為或許已經進化成警告其它鳥類附近存在危險的信號。

加利福尼亞研究人員在《動物行為》雜誌發表,西方灌叢鴉發現一隻死去的鳥時,會開始發出警告的叫聲,警告遠離這裡的其它烏鴉,然後這些烏鴉就會在死鳥身邊聚集,形成雜亂無章的「鳥聚會」;牠們發出叫聲吸引新的烏鴉來到「葬禮」上,烏鴉群也會停止搜尋食物,而且這種行為上的改變會持續一整天。


圖:西方灌叢鴉會發出鳴叫,聚集其他同類來到死鳥身邊,也發出附近有捕食者的警訊。截自騰訊網。

西方灌叢鴉發現捕食者出現時,也會聚集在一起,發出系列的警告聲,並會撲向獵食者意圖嚇走對方;偶爾也會攻擊競爭對手或生病的烏鴉,但一隻死烏鴉出現時,牠們就會傳遞訊息,警告其他烏鴉附近存在危險,這可以降低遭遇最初殺死這隻鳥類的危險。
研究員表示,其他動物也會也相同的動作,長頸鹿和大象也被記錄下在它們在最近死去的近親身體周圍徘徊,再加上西方灌叢鴉的案例,顯示出動物們其實有死亡的概念,並且會為那些逝去的同類哀慟。

麥當勞開「素」食店 搶攻印度錫克教市場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以牛肉漢堡在全球打響名號的速食連鎖店麥當勞(McDonald's),為了搶攻印度市場,明年將破天荒在錫克教的朝聖地,開設2家全素餐廳,菜單清一色都是特製的素食漢堡。

據外媒報導,印度有8成以上的印度教教徒,而他們被禁止食用牛肉,另有不吃豬肉的伊斯蘭教教徒,因此成為麥當勞攻佔印度市場的一大阻因;目前麥當勞進駐印度已達15年,曾販售過用羊肉製成的漢堡,後來因口感太硬而作罷,現在清一色販賣雞肉口味的漢堡,分店僅271家。

為搶功這個龐大且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麥當勞4日對外宣布,將於2013年在錫克教聖地黃金寺廟所在的阿穆瑞沙(Amritsar)及格德拉小城(Katra)開設2家素食餐廳,而麥當勞印度發言人曼尼表示,在知名朝聖地附近設立素食餐廳,不僅商機大,更能表達他們進駐起地的決心。

曼尼表示,當麥當勞全素餐廳開幕後,將提供全球各地已有的素食漢堡口味,但未來可能會開發新口味,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預計將在未來3年持續展店。據悉,麥當勞不是第一個在印度開設素食餐廳的連鎖業者,美國三明治連鎖店Subway近日才在遮普省(Punjab)大學城開設首家素食餐廳,達美樂比薩(Domino's)也在印度孟買等城市擁有數家素食分店。



麥當勞進軍印度 全素漢堡登場【Upaper╱中央社】 2012.09.06 03:15 am

以「大麥克」享譽全球的連鎖速食餐飲巨擘麥當勞4日宣布,將在印度推出旗下第1家純素食餐廳,鎖定朝聖者熙來攘往的聖地附近,讓錫克和印度教徒大啖純素漢堡。

麥當勞打算明年年中在印度北部阿姆利則市的錫克教聖地「金廟」附近開設第1家純素食分店。

金廟是錫克教徒重要的朝聖地,寺中不允許吃肉、抽菸、喝酒。麥當勞也預定在印度西北部克什米爾的維史諾第維洞穴聖壇附近開設另1家素食餐廳。

維史諾第維是印度教朝聖地,每年吸引成千上萬名朝聖者。麥當勞北印度發言人邁尼說:「素食餐廳的商機很大,因為很多印度人吃素。」麥當勞表示開設純素食餐廳「進一步說明了麥當勞迎合在地人口味的努力」。

印度麥當勞目前都沒有販賣牛肉和豬肉,烹調素食和非素食的廚房是分開的。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穆斯林則不吃豬肉,雞肉和素食則沒問題。因此麥當勞在印度推出雞肉版大麥克Maharaja Mac以及McAloo Tikki等特製口味漢堡,後者用辣椒裹上馬鈴薯做的假肉餅,加上紅洋蔥、蕃茄和「特製蔬菜醬」,佔銷售總額的25%。

體型不是距離! 小貓與狼犬成為好麻吉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交朋友不必區分「種族」,更不必在乎體型上的差距!國外網站近來流傳一組驚人的照片,一隻灰色的貓咪跟德國狼犬成為好朋友,灰貓喜歡依偎著狼犬磨蹭;而狼犬有時候也會把下巴靠在牠的身上,一起睡午覺,看起來感情非常融洽又甜蜜。

無獨有偶,貓與狗變成好麻吉的故事不只一例,哥倫比亞一隻2歲的母狗「莫莉」(Molly) 從小跟名叫「Kitty Kitty」的貓咪一起長大,情同姊妹,還同時懷孕生小孩。不料貓妹妹因難產過世,「莫莉」竟然代替青梅竹馬肩擔起母職,收養牠留下的孤兒小貓,替牠們哺乳。
許多網友看了感動之餘,也紛紛說「動物都可以不分種族、不分你我地和平相處,人類什麼時候才會停止爭吵呢?」

▼德國牧羊犬跟貓咪成為好麻吉。(圖/mymacphisto









從小就是麻吉!貓咪把德國狼犬尾巴當枕頭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這對貓咪與德國狼犬從小就是好朋友,互相依偎行影不離,同吃同睡。不過看得出來狼犬扮演大哥哥的角色,對小貓百般照顧與忍讓,甚至讓牠吃自己的飼料。現在兩個都長大了,不過感情依然要好;而貓甚至還會把狼犬的尾巴當成「抱枕」。

▲狼犬跟貓從小是好麻吉!不過貓不可以長期吃狗飼料喔。(圖/reddit.com)
不過獸醫提醒,不建議貓咪長期吃狗飼料,相對的狗也不要長期吃貓飼料,因為兩者的營養需求不同。貓咪不像人和狗狗一般,能夠利用碳水化合物或脂肪來代替蛋白質的能源提供,所以飼料中通常有較高比例的蛋白質,如果狗長期吃貓飼料可能過胖。此外公貓若長期吃狗飼料,也容易引發尿道結石,不可不慎。
▼一起睡覺。(圖/reddit.com)


▼小貓還把狼犬的尾巴當成枕頭。(圖/reddit.com)

Improv Everywhere : Star Wars Subway Car

Behind the Scenes

2012/9/3

南極冰蓋下埋藏巨量甲烷! 消退恐加劇全球暖化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2年9月3日 23:08
  • 研究顯示被埋藏在冰層下方的遠古時期有機碳物質在冰下微生物作用的影響下可以轉變成甲烷氣體。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據英媒報導,根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南極大陸冰蓋下方可能封存有數量巨大的甲烷,這是一種溫室氣體,一旦洩露將會讓已有的全球變暖趨勢雪上加霜。隨著氣候變暖趨勢的繼續,南極大陸冰蓋正持續消退,而一旦這一趨勢持續,這些甲烷極有可能會被重新釋放進入大氣層。

根據新浪科技報導,這些甲烷的來源可能是遠古時期的有機質,被埋藏在冰層下方之後受到了冰下微生物作用的影響而轉變成了甲烷氣體。有關此項工作的相關論文已經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傑米馬·瓦德海姆(Jemima Wadham)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他表示:『這是大量的有機碳物質,其數量相當於埋藏在北半球高緯度永凍土地區的碳儲量的10倍以上。』他說:『我們 的實驗室測算顯示在這些冰下環境中,微生物作用同樣活躍,這就意味著這些有機碳物質可能是在微生物作用下被轉變成了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

根據目前的測算資料,在南極的冰蓋下方可能埋藏著數千億噸碳物質。研究作者指出,這些甲烷的埋藏深度相對較淺,這就意味著一旦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繼續下去,這些氣體極有可能會被重新釋放進入大氣系統,從而構成一種對於變暖趨勢的正反饋。

該項研究的合著者,同樣來自布里斯托爾大學的桑德拉·安德特(Sandra Arndt)博士表示:『在南極的冰蓋下方發現巨量的甲烷水合物毫不意外。就像在深海沉積物中一樣,這裡冰冷無比並且壓力巨大,這樣的環境正是形成甲烷水 合物的理想場所。』在他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文章中,作者評論道:『這項研究顯示,南極冰蓋可能是長期以來受到忽視,但實際在全球甲烷系統中占據關鍵 位置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