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8

減排承諾耍賴 土耳其歐盟獲頒化石獎 發達國家誠意盡失

在美國、日本、加拿大和紐西蘭等「傘形集團」國家首日集體中招後,土耳其和一向以「氣候變化領導者」自居的歐盟 27 日也在多哈被授予「化石獎」。

中新網報導,今天的「化石獎」依然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有關。土耳其的獲獎理由是其「宣佈永遠不會有『第二承諾期』的承諾」。主辦方在頒獎詞中毫不客氣地嘲笑說,是時候揭露這個在談判過程中幾乎看不到的國家,「土耳其!輪到你高調獲獎了」。

答應「第二承諾期」的歐盟也未能倖免。其獲獎理由是第二承諾期比第一承諾期更缺乏雄心。頒獎詞嘲笑說,歐盟去年就已經實現了其 20% 的減排目標,但他們卻並不打算提升到 2020 年減排 20% 的承諾,「真可惡!歐盟未來 10 年打算不再進行任何減排麽?這是『氣候冠軍』該有的表現麽?顯然不是!」。

近年來,「化石獎」的頒發已成為氣候變化大會的一道風景。該獎項由多家 NGO 組成的「氣候行動網路」評選產生,目的是向氣候談判中的阻礙者施壓,使他們早日承擔應有的責任,共同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然而 NGO 組織略帶侮辱的「頒獎詞」並不能挽留「跳船者」的腳步。去年在德班,加拿大在氣候談判的前 3 天連續獲得「化石獎」,但其依然在大會之後給期待「更安全未來」的人們帶來了退出《議定書》的壞消息。

今天在多哈,剛剛獲獎的日本在該國的發佈會上言之鑿鑿地用「《京都議定書》只占 15% 的總排放量, 80% 的排放量的國家卻沒有納入進來」這一忽視歷史責任的理由,來為自己的退出辯解。

對「更多的承諾」無動於衷的其他發達國家則在積極推動「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 (AWG-LCA)」的關閉,從而擺脫「提高減排目標」,「資金支援」和「技術轉讓」等他們「從來就沒有喜歡過」的議題。

澳大利亞今天在「LCA」的會議上代表「傘形集團」強調,多哈會議不應重復過去,其首要工作是根據德班授權討論一個新的進程。

發達國家此般「談遠不談近,不想談真誠」的態度,讓一些代表對著會場門口近兩層樓高的大蜘蛛感歎起來,「如果缺乏誠意,就算再來 8 個進程也沒有用」。

高燒不退:京都議定書期滿 不見抗暖決心

策劃、編譯■李威撰
為對抗氣候變遷,1992年召開首次地球高峰會,限制溫室氣體排放,
但截至今日,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卻增加48%,成效始終不彰。

近日,聯合國於卡達再次召開國際會議,希望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期限,
但延長多久、涵蓋發展中國家的新協議是否有望成形,都是會議主要難題。

15年前,人為肇因的氣候變遷引發足夠恐慌,促使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集結制定協議。儘管協議有缺陷,但至少確立必須減排溫室氣體的原則。

但現在,即使排放加劇、氣候變遷因極端氣候而日益明顯,但經濟成長趨緩,加上誰該支付成本的爭辯,幾乎導致即將期滿的京都議定書,失去任何獲得有意義延期的可能性。

俄、日、加表態不再簽署
基於起碼一試的想法,近2百國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卡達的杜哈聚會。但俄羅斯、日本及加拿大這些在1997年簽京都議定書的主要經濟體,已表明不會簽12月31日後的減少排放協議。

按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印度及中國等大型發展中經濟體沒有減排義務。但這些國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排放國,包括排放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改革運動者表示,京都議定書若無法延長期限,將挫敗杜哈會議另一項更為艱鉅的挑戰:致力催生一全新協議,減少包括開發中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排放量。這項全新協議應在2015年以前達成,並於2020年上路。

但俄國、加拿大及日本表示,不會按照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規定減少碳排放,理由是如果沒有針對中國及印度為首的新興國家,光靠他們沒有意義可言。

京都議定書要求近40個已發展國家在2008至2012年間減少碳排放,要比1990年的水準平均減少5.2%。同時也建立碳交易機制,而這部分是俄羅斯、加拿大及日本所贊同的。

美國從未批准京都議定書,美國政府聲稱會減少國內工作機會,且必須將貧窮國家納入減排行列。歐盟則承諾,無論有無京都議定書,都會減少排放,目標至少比1990年的水準減少20%。歐盟聲稱,減少排放有助於在綠色科技的發展上取得優勢,這是有意義的。

但許多人擔心,目前有意從化石燃料轉變為綠色能源(如風力及太陽能)的動力會消失殆盡,特別是為了要刺激經濟成長,綠色議題會被排擠至議程外。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署長克拉克表示,防止氣溫上升的工作「相當緩慢」,但如果不能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期限,對打擊氣候變遷來說是「相當嚴重的」。

中國、印度、巴西及南非於上週要求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期限,認為這是「追求抱負的必要基礎」,而富國必須減少更多排放。

富國與窮國應有不同標準
他們表示,2015年的新協議應效法1992年的氣候會議,維持富國及窮國的區分。1992年的會議,要求已發展國家身先士卒,因為他們從焚燒化石燃料當中獲利最多。

美國與其他富有國家則表示,1992年的區分已經過時。中國現在是全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況且就歷來所累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看,中國超越俄羅斯,僅次於美國。

歐巴馬11月中旬表示,他是一名「堅定的信念者」,認為氣候變遷是真切的問題,且「為了後代有義務要對此做些改變」,儘管他再次確認,他的第2任任期以經濟議題為重。

發展中國家則要求,為期3年、每年提供1百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補助計畫(用於提倡使用非化石燃料)已到期,希望這次的杜哈會議能確保之後可獲得更多補助。(路透)

西伯利亞凍土加速融解 暖化恐加劇

【台 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再度提出警告,大氣蘊藏了兩倍碳的凍土,因受北極溫度上升影響已經加速融解,屆時釋放二氧化碳到大氣的量,也 會隨之增加。稍早聯合國另一項統計也指出,目前大氣二氧化碳相較工業革命前已經增加四成,也表示地球上的熱能因此增加。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公布的資料指出,位於北半球的凍土是掌握地球未來關鍵之一,因為這裡蘊藏大量冰凍有機物質,凍土一旦融解後,會將這些物質釋放到大 氣中,將加速氣候暖化。執行主任施泰納指出,凍土對氣候的影響近幾年才開始躍為主流,「它對氣候、生態系統與基礎建設潛在的影響,已被忽視過久。」

目前凍土大約是在最後一次冰河世紀形成,在西伯利亞及加拿大一帶,其深度最深可達700公尺,凍土上方的活動層最厚也有2公尺,每年在夏季融解並於冬季又開始結凍。

不過,當北極溫度上升較其他地區來得快之後,也表示凍土融解速度開始加速,根據環境規劃署公布的資料,預計在2100年,凍土釋放的二氧化碳約有135億噸,2200年則增加到415億噸,佔總碳排放39%。

稍早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指出,目前大氣二氧化碳已經達到390.9 ppm(百萬分之一),相較工業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幅度達四成,其他的溫室氣體一樣有增無減,甲烷濃度較工業革命前已增加1.5倍,目前來到 1831ppb(十億分之一),一氧化二氮也上升到324.2ppb,增加了2成。

溫室氣體的增加,代表地球的熱能增加了3成,其中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暖化最大的兇手,約佔85%。

海平面升幅 較UN預估快6成

(法新社巴黎28日電) 科學家今天報告顯示,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聯合國氣候變遷專家小組最近的評估快了60%。

3名專家在刊於「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Research Letters)的報告表示,目前海平面以每年平均3.2公釐的速度上升。

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2007年的「最好估計」,則是預測到了現在,海平面每年會平均上升2公釐。

美國企業「坦伯分析」(Tempo Analytics)的佛斯特(Grant Foster)表示,最新數據聚合普遍看法,也就是全球到了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約1公尺。

「我認為,若你去問這方面的專家,他們會較同意海平面在本世紀末上升1公尺的說法。」
他補充:「有為數眾多的民眾住在低窪地區,住在距離海平面1公尺以內的地區,好比孟加拉。(海平面上升)意味他們賴以為生的土地會消失,意味會湧現上億的難民,衍生出資源戰和各式各樣的衝突。」

「而像紐約這種沿岸大城市,可能出現的主要影響,或許就是我們在超級風暴珊迪(Sandy)看到的情況。」

「每次遭逢大風暴就會出現暴潮,造成淹水風險。你可想像,對紐約和新澤西州來說,洪澇再高個3英尺的破壞力會有多大。」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PIK)學者拉姆斯多夫(Stefan Rahmstorf)主導的這項研究,測量IPCC在2007年「第4次評估報告」的準確性。(譯者:中央社陳蓉)

聯合國報告:減碳速度太慢 無法減緩氣候變遷

本報2012年11月28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最新一輪的聯合國氣候談判(UNFCCC COP18)26日起在卡達首都杜哈召開,聯合國在此之前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自2000年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了20%,世界各國政府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尚嫌不足,無法達到限制全球升溫在2℃以內的既定目標。

科學家表示,這些溫室氣體的排放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因,並可能導致危險的後果,包括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城市、劇烈的降雨變化影響農作與飲用水、疾病散播及物種滅絕。

該報告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所發布,其中指出,與工業革命前相比,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之溫室氣體排放量,需在2020年下降14%,才可 使全球氣溫上升低於2℃。這也是杜哈氣候變遷的既定目標──但如果各國如同現在一般,不更積極地規畫與實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件事將不可能成真。

UNEP表示,如果不迅速採取行動,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於2020年達到58億噸,但如果要控制全球升溫在2℃以內,至少要再減排14億(也就是只 能排44噸);而且這個預估差距,比去年及2010年的評估更為擴大了。不過,該機構執行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表示,縮小該差距仍然是可能的,還是有很多「振奮人心」的國家層級行動正在進行,主題包括: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森林保育與建立汽車排放 標準。

但史坦納也警告,若要達到低碳水平,施行「包容性綠色經濟」( inclusive green economy)的效率實在太低,這使得達到44億噸目標的機會,每年都在縮小。

該報告證實了科學界的觀測: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越來​越高,而非下降。根據11月20日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的報告,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於2011年達到新高。

重視氣候變遷的人士表示,該報告低估了發展潔淨能源技術(clean technologies)如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的急迫性。

綠色和平組織氣候政策顧問Kaisa Kosonen表示,我們要降低碳排放量的唯一方法,就是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朝向使用再生能源的世界邁進。

另外,以減少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為宗旨的唯一國際協議「京都議定 書」(Kyoto protocol),也即將在2012年底到期。這次的杜哈氣候會談,將著重於延長京都議定書的期限 ,而與會代表們也將研擬更全面的氣候協議,包括納入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中比例逐漸升高的發展中國家。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