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21

塑膠沉海加速腐爛 釋放有毒物質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8/21 11:29" 楊舒婷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覺得塑膠袋不會腐爛而造成永久汙染?日本最新研究指出,會爛的塑膠袋反而汙染更快!日本大學研究團隊於美國化學協會會議上發表指出,沉放海洋的塑膠袋,分解所釋放出的化學物質雙酚A(bisphenol A)與聚苯乙烯寡聚物(PS oligomers),將持續汙染海洋。

目前已知雙酚A會影響動物的荷爾蒙系統。這些釋放出的化學物質可被人體吸收,因此是否足以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影響,科學家仍在審慎觀察中。

塑膠製品長久以來被認為是難以腐爛的汙染物,不過這份研究報告顯然是給了眾人一記當頭棒喝。

據統計,每年都有數千噸的塑膠製品流入海洋。這些塑膠垃圾在加州、夏威夷之間所堆出的「太平洋大垃圾場」面積,據稱是德州的兩倍大(約台灣的39倍大)。

今年八月初,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已啟航前往此地,研究「大垃圾場」的成因,計劃將為期三周。

八八檢討/災難常態致經濟惡耗 學者警告:台灣走向亡國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8/21 11:52" 記者陳思穎/台北報導

莫拉克颱風引發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死傷人數至今未完全確定,有鑑於未來災難恐成常態化,國民黨立委鄭麗文今(21)日上午特別召開「災難常態化因應公聽會」,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在會中警告政府「台灣不是永續社會,甚至邁向亡國之路」。

廖本全表示,莫拉克颱風已告訴國人,災難劇本可能全面上演,這次在南台灣上演,下次也可能在北台灣上演,整個台灣島已經沉浸在危機之中,而他認為,未來災情會更大、雨量也會更大,「如果沒有,叫幸運」。

廖本全強調,既然災難常態化已可確定,全民、政府就必須面對問題,做好準備,而他認為,災難常態化的原因,包括國人長期與天搶地、全球氣候變遷、921地震、脆弱的地體本質等,「不能怪老天」,而災難受害者幾乎都是社會弱勢者,一次次將弱勢者更推向弱勢的狀況。

廖本全還強調,災難常態化,社會成本不斷惡耗,從過去歷史來看,風災後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與金錢救災,救災告一段落就忙著修橋與造路及家園重建,接下來再治山治水,編列大筆公共工程預算,如果社會有成本概念,就應該把在山中拓墾的效益與社會成本惡耗來比較,而他認為,台灣已成為「反經濟社會」。

廖本全表示,一個社會要談永續有三大面向,包括:環境、社會、經濟,而台灣環境瓦解又是反經濟社會、社會也不公平、不正義,「我必須要警告政府,台灣徹徹底底不是一個永續社會,甚至台灣邁向亡國之路」。

今日這場由立委鄭麗文所召開的「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災難常態化之因應」公聽會,眾多專家學者與會,包括: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柳中明、前內政部消防署長趙鋼、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興國管理學院財經法律學系助理教授蘇義淵等人。

全球暖化 明天過後秋颱更可怕?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8/21 00:1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莫拉克颱風帶來的雨量,突破台灣百年洪水防線,全球暖化造成的天候「異常」,現在已經成為「正常」的狀態。大氣專家警告,接下來的秋颱威力會更大,而且氣象局恐怕無法提出適度警告。因為颱風觀測必須靠天空的偵測資料,但台灣沒有飛機航測,只能靠電腦在地面模擬,失誤率很高。

又是淹水又是乾旱,全球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本來是雨季的印度,卻出現50年來大乾旱,農田變荒地,科學家認為罪魁禍首就是「全球暖化」。大西洋光是去年就出現5個颶風,把美國吹的東倒西歪。台灣七月才面臨乾旱,八月莫拉克就帶來全年雨量。

莫拉克颱風的異常,就是全球暖化的印證,而且一旦海溫繼續升高,蒸發水氣變多,颱風的能量增強,特性就更難捉摸。尤其是台灣溫度上升是全球平均值1倍,又位於颱風路徑上,影響更加鉅大,像是超過平均雨量的颱風侵襲台灣的頻率,也從3~4年的周期縮短成1~2年,雨量規模也直飆上千毫米,台灣面臨威脅越來越大。

不過真正讓專家擔憂卻是,台灣氣象局預測雨量嚴重失誤,卻無法可管。而且觀測颱風,都是以海洋面觀測,台灣缺少飛機航測,只能倚靠電腦根據地面資料分析,一旦遇到異常颱風就容易失誤。

莫拉克這個夏颱衝破台灣百年防洪系統,接下來的秋颱,移動速度更緩慢,滯留風暴對台灣影響會更大,在天候異常成為正常,氣象局又缺乏蒐集可靠資料的能力,下一個颱風對台灣會是一個大考驗。(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蔡佳芳、江易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