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29

我吃了肚子有垃圾的魚 --- 海洋汙染進行式

https://udn.com/upf/newmedia/2017_data/marinedebris/index.html?utm_source=fb&utm_medium=fanpage&utm_campaign=148

2050年垃圾比魚多? 台漁民:現在就是啊!

2017-05-27 12:08:32 聯合報 連珮宇魏妤庭、蘇士堯、張心慈

海漂垃圾專題,基隆正濱漁港,漁船將捕撈作業中撈起的垃圾集中裝袋運回岸上。記者王騰...
海漂垃圾專題,基隆正濱漁港,漁船將捕撈作業中撈起的垃圾集中裝袋運回岸上。記者王騰毅/攝影

世界經濟論壇預測,2050年海中塑膠垃圾將比魚多。台灣漁民卻直言,現在起網,在垃圾堆裡挑揀魚蝦早就是標準程序,漁船的螺旋槳捲入廢棄物、在外海故障失去動力,也是屢有所聞,「不用等到2050年,現在就已經是了。」
基隆漁民賴永雲說,近年出海發現,海洋垃圾問題惡化,一網撈起,滿滿都是塑膠袋、寶特瓶等,都是不會腐爛的東西,垃圾的比例隨季節跟捕撈地而異,有時甚至高達九成。漁民王松露接著說,污染問題太嚴重,現在5日的漁獲量,都不及早年1日的多。

海漂垃圾專題,基隆正濱漁港,漁船船長賴永雲(右)與王松露拿起打撈上岸的垃圾,都是...
海漂垃圾專題,基隆正濱漁港,漁船船長賴永雲(右)與王松露拿起打撈上岸的垃圾,都是塑膠類居多,賴永雲說「有些可能一百年都不會爛」。記者王騰毅/攝影
澎湖白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許有進也表示,澎湖海洋垃圾問題更嚴重,尤其是冬季,面北的海域漂滿中國的垃圾,每一波浪打上來,就是一整堆的寶特瓶。他說,近年屢傳漁船在外海捕魚時,螺旋槳捲入漂流物、廢棄漁網而故障,「在海外失去動力非常危險,真的太恐怖了!」
許有進表示,漁船因捲入垃圾而故障,不僅危及漁民生命安全,後續的維修也讓漁民欲哭無淚,首先要派船千里迢迢到外海去「救命」拖回,接著就要雇用潛水伕、修船員來維修,漁民要負擔龐大的維修開支,修復期間捕魚作業也完全停擺、零收入。
但許有進無奈的說,政府面對海洋垃圾問題,向來只把資源投注在觀光區,遊客不會來的海灘,就成了三不管地帶。雪上加霜的是,澎湖人口老化,村子裡只能「老老相約」80歲約90歲,連100歲的人瑞也一起,去海邊撿垃圾,「幾個老人家有撿像沒撿一樣,但有什麼辦法,這裡就是我們的家啊!」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4/2480103

沙灘上飄雪 蚵棚變海灘夢魘

2017-05-29 07:06:02 聯合報 本報記者賈寶楠
台南沿海常看到一片「雪海」,實際上是蚵農的保麗龍浮棚(圖)被浪打上岸。 圖/晁瑞...
台南沿海常看到一片「雪海」,實際上是蚵農的保麗龍浮棚(圖)被浪打上岸。 圖/晁瑞光提供
五、六月是台南沿海蚵農最開心的時節,蚵農們忙著收成肥美的蚵仔,犒賞一年來的辛勞。但是蚵仔走了,大量廢棄的保麗龍漂回沙灘,整片沙灘成了「失控的雪災」。 台南市安南、安平及南區三個產銷班有二百多戶蚵農,在沿海用浮棚養蚵,每棚長十二公尺、寬八公尺,上萬個蚵棚漂浮海上星羅棋布,場面壯觀,數量占全國半數以上,產值超過五億元。
保麗龍是讓浮棚浮在海上的關鍵材料,也支撐竹製蚵架和垂吊蚵串,每棚使用十二到廿多個保麗龍浮具,台南沿海就三萬多個浮具隨波浮沉。
浮棚每個壽命三年,用久或遭風浪拍打就容易破碎,需要更換,蚵農通常不回收這些浮具和蚵架,任由保麗龍和蚵架被遺棄在海上,逐一裂解的保麗龍碎屑也漂散在海面上,混合海草堆積在沙灘,形成特殊的白色「雪景」,一度「積雪達十多公分。
「保麗龍『雪災』已經失控了!」台南社大講師晁瑞光長期追蹤沿海保麗龍汙染,發現每年五、六月的汙染達到高峰,用過的蚵架被堆放在海邊,有三、四公尺高,且綿延數公里,回收業者常違法使用保麗龍助燃,夜裡一把火燒光竹架,隔天撿拾剩下的鐵絲變賣。
「一盤蚵仔煎可能有你想像不到的昂貴代價。」晁瑞光說,保麗龍長期汙染海岸,台南市府縱容露天焚燒廢棄蚵棚製造空汙,成為海灘夢魘,即使民眾通報,市府也從來沒抓過汙染海灘的嫌犯,還稱得上是低碳示範城市嗎?
晁瑞光建議,浮棚養殖其實能造就生物多樣性環境,讓水清魚躍,又可發展海上觀光活動,還能減緩海岸侵蝕退縮,只要使用新式浮具,取代傳統的單純保麗龍,再督促蚵農落實回收蚵架,汙染問題就可以解決。

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1170/2490951

2017/5/23

丹麥議員:我們22天不吃肉、蛋、奶,為地球!

根據Metro報道,丹麥議會的一些政客正開始為期22天的純素食挑戰,以此來宣傳動物農業對地球帶來的危害。丹麥選擇黨(Alternative)以及紅綠聯盟(Red-Green Alliance)的政客將會全數參與挑戰。

新聞報道引用了紅綠聯盟環境部長Maria Gjerding的話:

“22天的純素食並不會拯救地球,但是卻是一個極佳的機會,讓大家看到西方動物制品消費對環境,以及動物福利的影響。”

這並不是政客第一次借摒棄肉類來宣傳了。今年早些時候,德國的環境部長禁止所有的政府官方活動出現任何肉類,以此來顯示對抗氣候變化的決心。

摒棄動物制品是對抗氣候變化的絕佳方法。事實上,國際糧農組織(UNFAO)表示:畜養農場動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所有人為排放的15%,其中更是以牛肉和牛奶生産為重。另外,查塔姆研究所(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于2015年發表的報告中提到,政府部門應該做出行動,帶領大家逐漸放棄動物制品。

肉類消耗不僅對地球來說很糟糕,而且還十分的殘暴。豬,牛,雞,以及其他的農場動物都會遭到十分嚴重的虐待。這些無辜的動物需要面對常人無可想象的暴力:極端囚禁,殘暴的斷肢閹割,以及血淋淋的死亡。

幸運的是,只需要采取純植物飲食,您就可以拯救地球以及動物啦!
 
 http://www.td.66veg.com/22

2017/5/19

南極竟開始綠化?地球暖化刺激苔蘚爆長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英國《獨立報》指出,白茫茫一片的南極地區竟然開始「綠化」,科學家發現,隨著當地氣溫上升,冰封陸地上苔蘚植被的成長亦隨之產生「劇烈影響」。

南極半島氣溫自 1950 年以來,每 10 年平均增加攝氏約 0.5 度,「加溫」速度明顯快過於全球平均值。

英國研究學者指出,南極地區 1950 年以後的苔蘚植被,平均以 4 至 5 倍的成長速度在生長。

有鑑於現代人對地球所造成的全球性影響,科學家現階段正考慮,是否應正式將 1950 年視為新的「人類世」 (Anthropocene) 開端。

事實上,除了氣後變遷以外,動物物種的滅絕、塑膠浪費 ── 至 2050 年時,地球上的塑膠數量可能將超越海洋中的魚數量 ── 石化燃料灰燼,乃至於核炸彈測試所產生的輻射物質,都將在地球上留下難以抹滅的痕跡。

來自英國劍橋大學、艾希特大學,以及英國南極調查所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研究團隊,藉由每年對南極地區採取樣本,研究南極半島過去 150 年間的苔蘚成長變化。

艾希特大學 Amesbury 博士表示,「我們將看到苔蘚植物逐漸殖民,因氣後暖化造成融冰的地區。」

不過 Amesbury 也表示,「整個南極洲普遍都變成無冰樣貌的機率僅有 0.34% 。儘管我們討論到當地正在綠化,以及研究結果顯示,苔蘚成長及覆蓋面積都將增加,但以整個南極地區來說,未來仍將維持白色大地很長一段時間。」

儘管如此,「綠化」現象仍值得警惕, Amesbury 指出,「因為這也是進一步證實,南極地區的生態環境,正對人類所參與的氣候變遷進行回應。」

2017/5/5

2017/5/3

英全國性研究今證實 農藥益達胺毒害蜜蜂

建立於 2015/08/27 上稿編輯: 鄒敏惠
本報2015年8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蜜蜂是最重要的商業授粉昆蟲,全球90%的商業作物靠牠們授粉。據英國衛報報導,一項刊登於《自然》期刊的新研究,首次在英國進行全國性的調查,證實了新菸鹼類殺蟲劑和蜜蜂族群崩壞有關。
楊維晟作品 蜜蜂
蜜蜂是最重要的授粉昆蟲。攝影:楊維晟。本報資料照片

英國十年研究 殺蟲劑和蜜蜂死亡成正相關

該研究分析2000年至2010年間施於英格蘭和威爾斯油菜田的殺蟲劑用量,發現殺蟲劑用量的增加和同一段時間內的蜜蜂死亡率相關。

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油菜田總面積在這段期間從29萬3378公頃增加至60萬2270公頃。施以益達胺農藥的油菜籽數量,2000年僅佔總面積的1%,2010年增加到75%。

比較農藥使用量和蜜蜂族群崩解狀況資料後,英國前政府研究機構糧食環境研究所(Food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Agency,Fera)和美國喬治亞大學昆蟲學家發現益達胺農藥和蜜蜂族群減少有關。

此外,族群減少狀況有地區差異性,在威爾斯地區,族群減少也和春季低溫有關。

英政府:農藥益達胺用量已減少
蜜蜂也是最常出沒於油菜田的授粉昆蟲。研究作者表示:「只要農業繼續使用急性毒物控制蟲害,整個社會就必須衡量殺蟲劑的益處和連帶的損失。從由全世界最普遍的殺蟲劑、全世界最普遍的授粉昆蟲和全歐洲最普遍的開花植物組成的系統,更能明顯看出其中的衝突。」

研究也發現,使用種籽殺蟲劑的農夫會減少其他殺蟲劑的用量,但是長期使用益達胺對於作物產量的助益微小到可以忽略。

英國政府一向主張新菸鹼類殺蟲劑對蜜蜂無害,認為蜜蜂族群減少的原因,是寄生瓦蟎散播病毒以及夏季潮溼影響蜜蜂覓食所造成。

作者認為,應有更大規模的田野研究來驗證新一代新菸鹼類殺蟲劑對授粉昆蟲的影響。

2013年12月,全歐實施兩年期的禁令,禁用與蜜蜂死亡有關的殺蟲劑。

上個月,英國政府暫時解除兩種用於英格蘭5%油菜田的兩種殺蟲劑。環境、糧食與偏鄉事務部門表示,該緊急授權不適用於益達胺,並指出英國益達胺用量已大幅減少,從2005年的4萬3900公斤減少至2013年的7250公斤。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http://e-info.org.tw/node/109720

法研究結果印證 農藥減量可不影響產量、獲利

建立於 2017/04/28 上稿編輯: 鄒敏惠

本報2017年4月28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國際期刊《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經同儕審查的最新研究,幾乎所有的農田都可以大幅減少農藥使用,而不影響產量,超過3/4的農田可以減少農業化學品而不影響獲利。

研究人員指出,許多農人希望減少農藥使用,部分原因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但農人往往缺少農藥替代品相關資訊,因為他們的主要資訊來源是種籽與農藥公司的業務代表。
法國的農田。Chuck Burgess(CC BY-NC-ND 2.0)
法國的農田。圖片來源:Chuck Burgess(CC BY-NC-ND 2.0)
研究分析了全法國近1000處各種不同農田的農藥用量、產量和獲利,發現77%的農田中,低農藥用量和高產量、高獲利並無衝突。研究人員估計,在59%的農田中,整體農藥用量可以減少42%而不影響產量和獲利。照農藥種類細分,殺草劑可以減少37%,殺真菌劑可以減少47%,殺蟲劑可以減少60%。

研究作者之一、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學者慕尼耶(Nicolas Munier-Jolain)說,研究結果顯示,今日大部分可耕農地可以減少農藥用量而不減少獲利,和聯合國的研究結果一致。

不過慕尼耶表示,研究結果並不是說農藥沒有用。農業化學品用量較少的農民使用其他方法控制病蟲害,如輪作、機械除草、使用抗病品種以及妥善管理播種期和化肥使用。

「要有效減少農藥用量,必須清楚告知農民替代方案,但目前業界並沒有這麼做。農民的主要諮詢對象是農藥公司和盤商,我不認為這兩種公司會在意農藥用量。」慕尼耶說。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教授高森(Dave Goulson)說,雖然在英國,農民的諮詢對象是農學家,但大部分的農學家為農化公司工作,想當然爾會導致農藥使用過量。

獨立作業的農學家不多,也不容易獲得獨立的農業資訊。「儘管許多證據顯示農藥並非必需品,歐盟也提倡永續農業的發展,使用農藥仍是主流農法。」環境組織Buglife執行長夏羅(Matt Shardlow)說。

法國原本計劃在2018年減少農藥用量50%,延後到2025年,而且目前用量不減反增。英國的農藥永續利用計畫則沒有目標或時間表。

農藥製造業代表、歐洲作物保護協會(European Crop Protection Association,ECPA)發言人泰勒(Graeme Taylor)說:「討論農藥用多用少沒有幫助,因為永續農業就是要讓農民可以選擇各種工具。農藥不是萬靈丹,但是是農民最重要的病蟲害防治工具之一。」

泰勒補充,近期一份ECPA委託調查的報告指出,如果沒有某些特定農藥,法國農民會損失價值20億歐元的葡萄產量。

根據慕尼耶等人的研究,最難減少農藥用量的作物是馬鈴薯和甜菜根,它們的農藥用量最高而且獲利也很高。

慕尼耶說,農民有個既定印象,認為減少農藥用量會增加減產風險,但實行作物多樣化的農民其實可以減少這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