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21

週一無肉日 吃素救地球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9/22 04:09"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夾起一百公克的肉,正準備享受口腹之慾時,你已為地球增加三.六四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少吃一百克肉 減碳三點六四公斤

「全球週一無肉日平台」昨成立,除呼籲政府響應吃素政策,也提醒大家,別輕忽吃素的驚人環保力量,少吃一片肉,減碳效果可是少騎一公里機車的五十多倍。

「全球週一無肉日平台」特別選在昨天九二一震災十週年的日子成立,發起人蘇小歡、徐仁修,及主婦聯盟董事長胡雅美指出,九二一是值得台灣人警惕的日子,我們必須即刻減緩地球暖化的傷害,以免大自然一再反撲,吃素是最快速有效的減碳方法,歡迎大家一同豎起雙手拇指,提醒身旁的朋友「今天吃素吧!」

六縣市公家機關、學校響應吃素

「星期一,餐桌只想沒有肉,星期一,大地之母要休息」,台上年輕朋友唱著無肉日主題曲,台下包括「痞子英雄」導演蔡岳勳都出席響應,還陸續有實踐大學、英國牛津留學同學會等團體加入,包括瑞典、美國、荷蘭、歐盟等近二十個國家,都陸續推動多蔬食少肉的行動。

平台統計,國內已有至少六個縣市政府及轄內的學校響應素食減碳行動,北市推動一月至少一素,北縣推動減碳多吃素,新竹縣推動中小學營養午餐每週一素,南投縣員工餐廳每月兩餐素、學校營養午餐每週一素,雲林縣中小學每週二素餐,台南市每週一素餐。

美國人吃一天素 可省一千億加侖水

蘇小歡引述美國研究指出,如果美國三億人口,每人只吃一天素,就能為美國節省一千億加侖的水(足以供應新英格蘭近四個月所有房屋居民使用)、節省十五億噸餵給牲畜的農作物(足以養活新墨西哥州民一年多)、節省七千萬加侖天然氣(足以提供加拿大和墨西哥所有汽車燃料)、節省三百萬英畝土地,及減少三十三噸的抗生素使用量。並將因此減少一千二百萬噸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三百萬噸土壤侵蝕及導致的七千萬美元經濟損失,同時還能減少近七萬噸造成空氣污染的氨氮氣體排放量。

中研院氣候變遷中心主任劉紹臣警告說,溫室氣體造成的地球暖化,已嚴重影響大自然生態,以台灣前十強降雨量的颱風為例,已是五十年前的一倍,照現今地球暖化的速度,再二十五年就可能達到三倍降雨量,減碳運動刻不容緩。

全球2/3主要三角洲 瀕臨沉沒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9/22 02:48" 林家群/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林家群/綜合報導】

美國科學家研究過去十年拍攝的全球卅三處主要三角洲的衛星照片發現,有三分之二的三角洲遭受地層下陷及海平面升高的雙重威脅,中國的黃河、長江及珠江三角洲均被列入最危險級。其原因包括大肆超抽地下水與開探石油天然氣,以及地球暖化。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北極及阿爾卑斯山研究所」學者西維茲基(James Syvitski)領導的團隊發現,這些約有五億人口居住的主要三角洲,八五%在過去十年受過嚴重水災侵襲,面積達廿六萬平方公里。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

除澳洲與南極洲外,各洲人口最稠密、農業最發達的三角洲都受害頗深,亞洲的三角洲受影響最大,數百萬人面臨威脅。他們將三角洲的危險程度分為五級,最危險級中國黃河、長江及珠江三角洲均入列,另有泰國湄南河、非洲埃及尼羅河以及法國隆河三角洲。

危險居次有孟加拉恆河、緬甸的伊洛瓦底江、越南的湄公河及美國的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

人類行為危害三角洲原因包括在河流上游蓋水壩截流、超抽地下水及採礦。如湄南河三角洲地下水層每年降低五到十五公分,義大利波河三角洲開採甲烷導致地層下陷三點七公尺。

其次是地球暖化,原先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小組預測,二○七○年海平面將上升廿一到七十一公分,近來參考格陵蘭與南極洲冰棚急速融化數據,已修正為本世紀末海面會上升至少一公尺。

研究結論是,「所有趨勢都指向三角洲沉入平均海平面(mean sea level)的面積將空前增加。而三角洲的水災,不論來自陸地或海洋,人類都要提高警覺,因為狀況會愈來愈糟」。

民間提倡週一不吃肉 健康又環保

公視 更新日期:"2009/09/21 22:15"

事實上少吃肉,不但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機率,還可以減碳做環保,就連營養師也認為,發育中的青少年可以跟進,至於因為少吃肉的營養,可以透過其他食物來補充!

吃飯了,想想要挾什麼,看到這麼多菜,沒拿塊肉,總讓有些人覺得可能吃不飽,但現在有民間團體提倡星期一不吃肉運動,有人說,既健康又環保,還不錯。

少吃一點肉,可以減緩地球暖化,而且一個星期只吃素一天,民眾覺得蠻健康的,而營養師也贊成,正在發育的青少年可以跟著這樣做。

但發育中的孩子吃素,營養會不會不均衡?營養師說,所需的蛋白質可以從其他的食物中攝取。

如此看來,不論大人或小孩,如果一個禮拜只有一天不吃肉,沒有什麼大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也不必拘泥在禮拜一,真要健康又環保,任何一天想吃素就吃素。

記者 冉瑞雯 張梓嘉 台北報導。

@@@@@@@@@@@@@@@@@@@@@@@@@@@@@@@@@@@@@@@@@@@@@@@@@@@@@@@@@@@@@


民間團體籲週一不吃肉 減碳環保
公視 更新日期:"2009/09/21 22:15"

保護環境的方法有很多,改變飲食習慣可能也有不錯的效果。而今天是星期一,有民間團體發起周一不吃肉的運動,這是因為肉類食物在生產時、必須耗費大量的能源、同時也會製造溫室氣體、比素食來得不環保。環保團體呼籲大家少吃肉來愛地球。

大口吃肉、大快朵頤,很多現代人,肉可能吃得比蔬果還多,聯合國估計,如果再不節制,很可能再過五十年,全世界的肉類需求量會是現在的兩倍,因此有民間團體發起「周一無肉日」活動,呼籲民眾改變觀念,能盡量少吃點肉。

少吃肉真的比較環保嗎?聯合國農糧組織2006年統計,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量一成八,少吃點肉,就能減少溫室氣體的製造。如果吃一餐要攝取330大卡的熱量,那麼選擇吃一客八盎司牛排,要比吃熱量相當的米飯蔬食,消耗更多能源、也製造更多二氧化碳。

周一無肉日並不是台灣首創,早在今年六月前披頭四知名歌手,保羅麥卡尼就登高一呼,在英國推廣多吃蔬食少吃肉,而國內環保團體也鼓勵民眾少吃肉,同時不管吃肉吃菜都要有食物里程的概念,多吃在地食物,少吃需要長途運輸的,才是真正環保又健康的飲食好習慣。

記者林靜梅陳信隆台北報導

今天不吃肉 呷菜做環保

華視 更新日期:"2009/09/21 22:16"
今天不吃肉 呷菜做環保

多吃蔬菜有益健康,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現在有民間團體推動「週一無肉日」,提倡禮拜一不吃肉,不但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還可以減碳做環保,為地球盡一分心力,今天也的確有許多葷食餐飲業者,提供無肉的素便當,大家一起環保一下。

要買白菜還是空心菜,太太站在菜攤前面端詳了好久好久,今天不買肉,只買青菜。無竹令人俗,無肉令人瘦,這句話到現在,已經過時啦,少吃肉不但能降低碳的排放量,更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太太、小姐,有心響應,只是買了大把大把的青菜,怎麼料理才好吃,倒成了一大難題。考倒了家庭主婦,考不倒餐廳老闆,白菜、木耳、紅蘿蔔,便當老闆教您無肉的日子,要這樣吃。

便當盒裡,紅的黃的綠的,顏色繽紛,口味也不單調。環保概念下,民間團體推動「週一無肉日」,少吃一塊肉,地球的上的汙染就少一點,拯救地球不再只是口號,真正的慈悲,就從少吃肉開始。(完整影音新聞請見: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0909/200909210319523.html)

格陵蘭驚人融冰 大冰原驚現川流

TVBS 更新日期:"2009/09/21 22:28" 沈千巧

全球暖化到底有多嚴重?從全球第一大島-格陵蘭島的現況,就能看到真相!格陵蘭的海岸線,看到冰山融化後,漂流在海面上的碎冰塊,而格陵蘭大冰原上,已經溶出一條又一條亮藍色的河川,科學家說,全球暖化速度比10年前要來的更快,或許本世紀前,全球海平面會上升1公尺之多。

歡迎來到深居北極圈內的格陵蘭,跟著綠色和平組織觀測船的腳步,CNN記者準備踏上,這座全球第一大島的東南角,一窺地球暖化的證據。戈登漢米頓博士:「眼前這種美麗,當我一來到這,我的天啊,這實在太壯觀了。」

坐上直升機,眼前這片格陵蘭海岸線,藍的發光的海面,有無數白點點綴其中,如畫般的景緻,其實是暖化留下的足跡,海面上漂流的,其實是來自格陵蘭大冰原的冰山碎塊。戈登漢米頓博士:「格陵蘭大冰原綿延幾百英里,最中心的部份,厚達2.6英里,現在你眼前看到的,就是黑爾黑姆冰川。」

全球暖化的加快速度,讓格陵蘭的主要冰川之一黑爾黑姆,開始以驚人的速度溶化跟後退,黑爾黑姆冰川,已經縮短了8公里長,比起10年前觀測到的4公里,快上整整一倍的速度。戈登漢米頓博士:「黑爾黑姆的變化太劇烈了,不過是5到10年的時間,這是一項警訊。」

格陵蘭正發出怎樣的警訊,黑爾黑姆冰川溶化速度越快,表示更多水將流入全球海洋,用實物來換算,現在的格陵蘭,每年流失的面積,相當於8萬個奧運規格游泳池這麼大。CNN記者:「這意味海平面,將會上升到我們沒料到的高度嗎?」戈登漢米頓博士:「沒錯。」

回到直升機上頭再看一次,一條亮藍色的河川,正切割著格陵蘭冰原,裡頭源源不絕的河水代表什麼,專家說代表河水下方,有更多逐漸溶化的冰川。戈登漢米頓博士:「這條河川的大小,有多不尋常,冰川是它的源頭,因為這裡緯度這麼高。」

冰川下方藏著瀑布,冰川上各處的水色景緻,都讓專家憂心忡忡,認為聯合國在2007年,提出全球海平面,將上升60公分的說法太過樂觀,反倒認為在本世紀前,海平面將上漲1公尺之多;氣候暖化帶來的威脅,全人類要共同負擔,最大島嶼格陵蘭,正發出警訊,你聽見了嗎!

周一不吃肉 消弭糧食危機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9/21 17:47" 賴宥霖

【台灣醒報記者賴宥霖報導】現代人餐桌上的菜色,可能關乎世界和平。今日在台灣版「週一無肉日」記者會上,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指出,全球食肉人口增加,除了造成全球暖化外,比之更迫切的問題是糧食危機。「再繼續下去,人類可能等不到海平面上升,就會被糧食危機拖垮。」

「過去我們以為拯救地球要靠超人,但現在人人都可以做這項工作。」發起人之一的徐仁修指出,建構「週一無肉日」這個平台是希望可以帶起民眾週一不吃肉的風氣。「希望台灣可以宣布週一為全台無肉日。」徐仁修說。

發起人之一作家蘇小歡說,此平台將透過各種方式協助民眾,例如若有餐廳願意加入,可主動與該平台聯繫,該平台將給予相關資料,協助將每週一的「無肉菜單」提昇到總菜單的三分之一。

有數據指出,以牛隻為代表的畜牧業,佔全球排放溫室氣體的18%,比汽機車加起來的14%還要高,而且畜牧業所排出的甲烷及氧化亞氮,對全球暖化的殺傷力分別是二氧化碳的72及298倍。世界銀行估計,畜牧業對全球暖化的威脅已經超過50%。

馬凱則指出,因為過去二十年來原本落後國家的經濟高度發展,富裕起來的人民對肉類需求大增,由於一單位的肉類熱量,需要十倍的糧食才得以提供,使得原本糧食需求暴增為十倍。

「原本被迫吃素的50億人未來如果要吃肉,等於增加了500億人的糧食需求,我想地球並沒有辦法供應500億人的糧食。」馬凱說。

其實糧食危機早在去年九月就初露端倪。馬凱指出,去年九月金融海嘯爆發之前,包括小麥、玉米、稻米在內的糧價在短短數月之間暴漲數倍,導致17個國家發生動亂,幸好金融海嘯爆發,糧價與油價下降,才即時終止動亂。

「未來經濟復甦後,糧食危機的問題會更加迫切,為爭奪糧食引發的戰爭隨時會爆發。」馬凱說,如果全世界都能響應一週一天不吃肉,至少可以為世界換來十幾年的和平。

現場與會者包括作家、經濟學家、電影製片、媒體工作者、醫師、科學家等各行各業人士。如電影製片人徐立功、《痞子英雄》導演蔡岳勳及女主角陳意涵、作家蘇小歡等人。在場與會人士紛紛響應「週一無肉日」平台的號召。其他更多資訊,可上平台網站:http://www.meatfree.org.tw/

全球多處三角洲在下陷 長江黃河都入列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9/21 14:05" 陳 蓉

(法新社巴黎20日電) 根據今天刊登一項研究顯示,近5億人口棲身之地,世界2/3主要三角洲地區正處於土地下陷及海平面上升的當口。

根據人造衛星影像資料新發現顯示,過去10年33處較大的三角洲地區有85%遭嚴重水患,影響面積達26萬平方公里(10萬平方英里)。

該研究推測,如果在氣候適度變遷下,海平面如預期上升,本世紀三角洲遭水患地區可能增加50% 。

研究指出,衝擊最大將是亞洲,但是澳洲及南極洲之外的各大洲,人口密集與耕地用三角洲也都有危險。

以1-5的等級區分,11個被列為最危險的三角洲中有3個位於中國:北方的黃河三角洲、近上海的長江三角洲及廣州珠江三角洲。

埃及尼羅河(Nile)、泰國湄南河(Chao PhrayaRiver)及法國的隆河(Rhone River)三角洲也被列入最危險等級。(譯者:中央社陳蓉)

周一無肉日 今天,讓我們的餐桌上沒有肉

* 2009-09-21
* 中國時報
* 【?柴松林】

 經濟學人雜誌提出警告:「一場沉默的海嘯已席捲全球」,新聞週刊形容問題嚴重:「連富裕國家也陷於飢餓當中」,華爾街日報調查結果:「中印需求暴增是糧荒主因」。遠見雜誌指出:「食物的、能源的、投資的大發糧財」,中國時報報導:「瓜地馬拉飢荒餓死數百人」;只要翻開媒體,類似的消息連篇累牘。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發表公報,指出氣候轉變正開始衝擊全球的自然生態,氣候暖化使地球遭逢災難,降雨型態改變,風暴威力加強,洪患發生頻繁,乾旱程度升高,淡水來源短缺,使物種滅絕,耕地縮小,更重要的是糧食減產,窮國遭殃,窮人受害。

 世界糧食計劃署比較目前和一年前的糧食價格,發現過去一年能吃的東西都漲價了,玉米漲65%,黃豆漲41%,稻米漲200%。專家警告:價格還沒漲到頂點,以後會繼續創新高。糧食短缺與糧價高昂,使非洲、南亞、拉丁美洲地區許多國家動盪不安,秩序失控,抗爭激烈,更嚴重的是千千萬萬的人餓死。

 ●

 糧食減產,糧價高昂,不但使窮國遭殃,連那些生產米的國家,中國、印度、泰國、越南、都調高出口稅或限制出口,以確保本國的糧食供應。稻米出口國正在計劃仿「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稻米輸出國組織」,控管稻米的供應與價格,可能在未來有錢也買不到了。

 為什糧食的價格會高漲,推究其原因不止一端,氣候變遷,天災頻仍;種糧農地轉作供生質能源之用,加上生產國惜售,都是原因,但是美國的經濟與農業專家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時,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是由於中國和印度的所得提高,使對食物的需求增加所致。

 所得提高同時提高了食物中肉食的比例,是一個原因。因為生產一公斤肉品既要消耗六公斤的穀物,更要消耗大量的淡水,禽畜排放的廢棄物和二氧化碳,造成環境汙染,升高溫室效應,更導致糧食作物減產。

 所以要緩和糧食短缺問題,首先就是減少肉食。平均每人肉品消費量最高的美國,若減少一半,就可以抵銷中國和印度的總消費量。如果加拿大、拉丁美洲、澳紐和亞洲地區中的富人都將肉品消費量減至目前的二分之一,就可餵飽非洲、南亞及散布於各地的饑民,拯救他們免於饑餓死亡。

 減少肉食不但讓更多的人免於饑餓,實現了集體人權中的「糧食權」和「人道主義救援權」,使水源、環境得到保全,降低碳的排放,減緩生物滅絕與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悲劇性惡果。

 ●

 近二十年來,歐洲、美國、加拿大,這些原本全肉食的地區,素食人口急速增多,目前已至百分之十五。這些新增素食者所持的理由是「素食有助健康」。在其他地區富裕的人口中,基於健康的原因,減少肉品消費,甚至改為全素食的人口也在增加中。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對待動物殘忍的人,對待人必不會仁慈」。飼養禽畜的不人道方式,禽畜由養殖場到屠宰場,乃至於販賣的過程,都過於血腥殘暴。使一個從小生長這樣環境的,習慣了這樣場景的人,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人;這就是社會上充斥著暴力、殺伐、虐待、刑罰、仇恨的一個理由。基於這個原因,法國修改了禽畜飼養與屠宰法,使其稍近人道主義的精神,免孩子舉目即見的殘暴景象;也促使人本於慈悲之心,拒絕肉食。

 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在自傳中說:「我們從一個人對待動物的態度,便可以知道其人品的高下,從一個民族對待動物的態度,就可以預見其能否締造一個偉大的國家」。可見得少吃肉的好處,非僅是物質面自利利他的行為;更在精神面,培養一個人心懷善念,有慈悲之心,由關懷眾生而及於環境,有高尚的品格;又可以有助於建出和諧共榮的友愛社會,讓人人享有尊嚴人生的偉大國家。

 這一切,就從今天九月二十一日、星期一,餐桌上沒有肉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