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1

宇宙戰艦 大和 復活篇 預告


海水酸化惹禍 吸碳率遞減

中時 更新日期:"2009/11/21 02:45" 朱立群/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朱立群/台北報導】

海洋是大地之母,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本期《自然》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相較於人類逐年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海洋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逐年遞減,推估二○○○年至今,海洋的吸碳率已經減少一○%。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建立數學模式,重建全球海洋一七六五至二○○八年之間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發現從一九五○年開始,海洋碳吸收量與各國工業發展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正比,年度吸碳對碳排放所占的比例至二○○○年達至頂點。

此後即使每年吸碳總量仍居高不下,但對全球碳排放量的占比,卻是每下愈況。也就是說,各國排出的二氧化碳有增無減,但海洋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卻是有減無增。

以前的研究認為,海洋吸碳力下降與臭氧層破洞以及暖化造成造成風向與洋流改變有關。但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卻指出,原因應與海裡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有關,就像人類一樣,吃飯七分飽後,就不會想吃下一碗。

研究者指出,進入海裡的二氧化碳導致海水酸化,也壞了海洋吸碳胃口;這是海洋的特性,可以預見,長年累積下來,海洋涵養二氧化碳的能力只會逐年下降。團隊推估,海洋現今吸收一千五百億公噸的工業排放碳,比一九九○年代超出近三分之一。

哥大學者的研究提出一體兩面的憂心,一者是海洋吸碳力低落,另一個是海洋酸化日益嚴重,對此,國內學者之間意見分歧。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就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海中造成海洋酸化,阻礙鈣的形成,珊瑚、蝦、蟹生物恐有滅絕的一天。

但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持不同看法。「海洋終究是二氧化碳最終的墳場,」他認為人們憂心的酸化問題多發生在海洋一百公尺深度以上的區域,但海底還有三千八百公尺的深度,如能深埋二氧化碳,需一百年才能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