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18

何壽川:永豐餘 農業找到寶

  • 2013-09-18 01:52
  • 工商時報
  • 【記者林祝菁/揚州報導】
     造紙不再砍樹!我國最大的紙業集團、永豐餘昨(17)日宣佈突破造紙技術,經過12年研發,利用農業秸稈(npulp)做為紙漿原料,並培育特殊「菇種」。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強調,永豐餘不再只是造紙廠,也將跨入農業領域。

     永豐餘昨天在大陸揚州廠正式對外發布農業秸稈(npulp)綜合利用成果,由集團大家長何壽川親自帶隊,永豐餘投控董事長邱秀瑩、YFY Jupiter(捷比達)董事長何奕達及各事業群高階主管幾乎全面到場;同時邀請中外200多位貴賓與會,顯見永豐餘對npulp技術的重視程度。

     何壽川表示,造紙技術的改變是持續性的,不是1、2年就可以做到,尤其又牽扯到結構性轉變,所以永豐餘運用了10幾年研發,利用稻米秸稈 分離出纖維製漿,但也只能利用秸稈的50%,即使秸桿成本較廢紙低,但仍無法全面利用,加上運費高漲、收割技術等問題無法解決的話,經濟效益反而更低。

     有鑑於此,永豐餘將整根秸稈利用到極致,將剩餘5成資源化,培育出特殊菇種,再交由原交給永豐餘秸桿的農民種植,等菇長成後,再由永豐餘收回,以確保菇的價格穩定。

     何壽川說,明年揚州廠會有一個全球最具標準、有特殊性「菇」廠,永豐餘不再只是一個造紙廠,也將進入農業領域,將跟很多農業單位合作。

     據統計,2009年大陸農業秸桿高達9.52億噸,不是掩埋、就是燒掉,利用率僅20%,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霾害來源。何奕達表示,如今運 用npulp技術,可望提供戰略性的纖維資源、增加農村經濟,解決碳排放的問題。粗估此革命性的技術,可讓農民的收入翻倍,較化學製漿的碳排放減少近3 成。

     永豐餘大陸揚州生物製漿廠,一天產量將從現有的200噸提升至400噸,預估一年內,再增設1~2個生物製漿廠,可達到內部目標一天1,200噸。據了解,揚州生物製漿廠投資金額約1億人民幣,粗估未來永豐餘的生物製漿新廠,將再投入10億台幣。

     何壽川指出,未來在技術移轉及金融支持下,將再增設1至2個生物製漿廠,一年內達到一天1,200噸的目標,戴爾、HP均已是客戶;此外,他也表示,生物製漿技術也會運用到其它紙廠,包括旗下的中華紙漿及廣東的鼎豐造紙。

「植物雞蛋」上架 比爾蓋茲也推薦

〔本報訊〕根據新華網表示,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內日前出售一款用植物製成的「雞蛋」,獲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推薦支持,未來將用來製作蛋糕和美乃滋,取代現有雞蛋。



新聞圖片
美國日前上市一款「植物雞蛋」(右),用於美乃滋和蛋糕製作上。(照片擷取自Foxnews)
新聞圖片
泰德李克(左)讓公司顧問比爾蓋茲品嚐「植物雞蛋」的口味。(照片擷取自COK網站)


味道近似真蛋 現運用做蛋糕和美乃滋

 美國加州超市開始販賣名為「Beyond Eggs」的「植物雞蛋」,公司創辦人泰德李克(Josh Tetrick)表示食品工業已經進入一個新世代,而「植物雞蛋」將一改食物歷史的既有觀念。泰德李克說,雞蛋的功能極為廣泛,從最簡單的炒雞蛋到醬料或 蛋糕的製作過程都少不了它,於是他開始尋找有沒有能夠代替雞蛋的植物,結果找到了12種近似雞蛋味道的植物。

 不過植物畢竟沒有蛋白質,遇熱不會凝固,泰德李克坦承目前公司做出來的「植物雞蛋」僅能用在美乃滋和蛋糕中,不過味道已經極為接近,連擔任公司顧問的微 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都覺得與真正的雞蛋味道沒有不同;不過炒雞蛋還需要時間進行調整口感,未來公司的目標是以人造雞蛋取代所有現行雞蛋製品。

 泰德李克補充說,公司也還在研發新的方法,希望用高溫高壓的方式將植物的外型和氣味都轉變成肉或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時公司也將這項結果與聯合國糧食 計畫部門進行商討,希望可以改善部分國家糧食不足和兒童營養不良的現象,也能幫助當地農民多幾樣新的經濟作物選擇。

哥斯大黎加將關閉動物園 將所有動物放歸自然

北京新浪網 (2013-08-13 17:26)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俄新網13日援引拉美媒體報導稱,哥斯大黎加政府決定關閉國內動物園,將所有動物放歸自然。   

這一過程不會是一蹴而就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但動物園將於2014年3月開始關閉。   
哥斯大黎加環境部長雷內•卡斯特羅就相關計劃表示:「除需要拯救動物的情況外,我們不想看到鎖在籠子里的動物。」   

哥斯大黎加政府計劃將該國兩家最大型的動物園改造成普通公園。但與此同時,動物園負責人對政府的決定有所擔心,因為目前尚不清楚動物園內的動物將會被送到哪裡,它們將如何適應野外生活。   

拉美國家最近對野生動物權利的爭取有所加強。薩爾瓦多議會日前禁止在馬戲團舞台上和其他公開演出中使用動物。玻利維亞、巴西、秘魯、巴拉圭和哥倫比亞此前也推出了類似禁令。

肚中全是瓶蓋!中途島海鳥樂園變墓園





▲海鳥死後腐爛,除了骨頭羽毛外,腹中全是垃圾。(圖/翻攝自http://www.chrisjordan.com)
記者吳秉嵩/綜合報導

距離最近大陸超過2000英里,人跡罕至的中途島上,住著成千上萬隻海鳥,明明人跡罕至,但許多海鳥死亡腐化後,被發現腹中滿是塑膠垃圾。一張張近距離拍攝驚心動魄的畫面,藉由網路重新流傳,再度喚起人們對海洋垃圾問題的重視。

2009年時,以垃圾創造巨幅影像著稱的攝影師克里斯喬丹(Chris Jordan),聽聞太平洋中有大片垃圾聚集,面積如一個德州大,他決定前往中途島拍攝,為人類汙染海洋做深刻的見證。沒想到情況遠比想像中嚴重,藍色海洋下許多塑膠垃圾早就分解成人眼幾乎看不到的塑膠懸浮物,他在拍攝後的分享會議中提到:「帶回中途島的海水化驗結果顯示,海中塑膠微粒的比例是浮游生物的六倍!

▼就連幼鳥也逃不過垃圾殘害,倒斃在島上。(圖/翻攝自Youtube)

在另一個影片中可看到,有環保志工前往中途島清理沙灘,5人花了1小時多,才勉強清完一段30公尺長的沙灘,垃圾量簡直無法想像。但就在清理的當下,志工帶著鏡頭記錄下可怕的事實:許多塑膠早已分解成比指甲還小的顆粒或片狀,隨著每一個浪潮打上沙灘,隨手一抓,就是沙粒與塑膠微粒,換句話說,除非海浪停止,否則不可能有清理完的一天。

這些永遠也清不完的海洋垃圾,在克里斯喬丹的拍攝的作品當中變成了可怕的兇手。距離最近大陸海岸線超過2000英里的中途島,照道理應該是海鳥快樂家園,現在卻變成名副其實的海鳥墓園。許多海鳥倒斃在草叢中、沙地上,只剩下骨頭、羽毛,但還保存原本鳥的外型,腹部的肉早已腐爛消失,剩下的竟是各式塑膠垃圾。

照片會說話,克里斯喬丹用近距離拍攝法,把海鳥肚中的「食物」做作赤裸的呈現,包含塑膠瓶蓋、管線、碎片與各種雜物,讓人怵目驚心。過去也曾有新聞報導,在中途島發現台灣製的打火機垃圾。這些海鳥生活在杳無人煙之處,卻可能被隔著幾千公里外的人類間接殘害。


雖然事隔幾年,但情況並未獲得明顯改善,太平洋中的塑膠垃圾堆積越來越多,透過一張張死亡海鳥的殘酷照片,再度喚起人們對海洋垃圾問題的重視,同時也讓人憂心,這樣的惡性循環,是否已經開始報應在人類身上?

▼熱心網友翻譯的中文版影片,透露殘酷而又驚人的事實。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日海底恐陷長期缺氧 研究:受溫室效應影響


本報2013年9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日本海底層海水的含氧量,正在持續減少中。國立環境研究所(茨城縣茨城市)等地的研究團隊表示「這是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即使是冬天,表層的海水還 是沒辦法像先前一樣冰冷」。照這樣的情形持續下去的話,日本海底部將會陷入長期缺氧的情況,對海洋生態和漁業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

日本海最深的地方超過3,500公尺,海底深處如同碗的形狀。另一方面,對馬海流從南邊帶來的溫暖海水與日本海深處的海水幾乎無法融合在一起,因此才會從津輕海峽和宗谷海峽流出。

與表層海水難以融合的深海海水被稱為「日本海固有水」。日本海固有水水層一般來說是指深度超過200公尺,水溫0~1度之處。目前發生異狀是日本海固有水之中,比2,000公尺還要來得深的地區,也就是「底層水」。

【參考資料】
-  朝日新聞(2013年9月11日),日本海の底、減る酸素 国立環境研「温暖化の影響」

高中畢業 王、楊做出終極戰士

記者陳盈霖/北好萊塢報導
July 11, 2013 09:09 AM
王孫杰(左)與楊積誠(右)成為好萊塢科幻電影造型設計師。(記者陳盈霖/攝影)
王孫杰(左)與楊積誠(右)成為好萊塢科幻電影造型設計師。(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沒有上大學,仍舊闖出一片天!華裔楊積誠(Eddie Yang )與王孫杰(Steve Wang),從小玩泥巴,雕塑「鬼怪」模型,長大靠著自修勤磨,成為好萊塢科幻電影角色特效造型設計師。知名大片「終極戰士」(Predator)到「蝙蝠俠:黑暗騎士」,再到日前上檔的「超人:鋼鐵英雄」,不論傳統打磨、設計製作,或科技電腦動畫設計,兩人智慧、巧手下的人物角色,成為影迷津津樂道、追捧對象。

台 灣出生的王孫杰,1975年移民來美,當時正逢萬聖節,「便愛上鬼節的人皮鬼怪面具」,進而開始蒐藏,「四年後決定自己動手作」。「在1980年代,網路 並不發達」,王孫杰從圖書館找到「Cinemegic」等專業雜誌,花五年時間不斷摸索,「當時經常躲在房裡一整天,不斷創作鬼怪,爸媽一度很擔心我有問 題」。

當同儕入大學的年紀,19歲的王孫杰搬到洛杉磯,因緣際會下進入四度獲得奧斯卡特效獎的Stan Winston工作室,Winston領著他完成「終極戰士」(Predator)主角Predator的造型、設計,「從泥巴雕塑、打模,到人可穿戴的 橡皮服裝」。興趣變成生財工具,王孫杰在業界打響名號。

之後,他陸續參與許多製作,包括侏羅紀公園、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酷斯拉(Godzilla)等特效製作,也接了不少電玩角色。近期,他並完成即將於明年2月上映的法國電影「美女與野獸」中,野獸的身體造型。

王 孫杰與楊積誠的緣分,則從「終極戰士」開始。父母同樣來自台灣,楊積誠在美國出生長大,七歲時看了特效化妝專業書Movie Monster後,對特效化妝產生興趣,「當時常拿著媽媽的化妝品,往臉上塗塗抹抹」。當同年的朋友崇拜NBA名人時,他早把得過七個奧斯卡最佳特效化妝 Rick Baker當成偶像。

13歲,楊積誠跟父母要了半個車庫作為工作室,埋頭做起鬼怪面具。升12年級暑假時,碰到當時正在製作終極 戰士的王孫杰,王拉著他打工,楊積誠遂幫忙打模、油漆,一面跟著王孫杰學習,兩人培養亦師亦友的關係,隨後楊積誠陸續接到不少「訂單」,一面學習,慢慢在 業界打響名號。

「高中畢業前,便接到很多相關工作」,楊積誠說,當時父母要他上大學,「但實在沒時間」,經過一番家庭抗爭,楊積誠與父母約定,「給我一點時間,若闖不出名堂,就回學校讀書」。

除土法煉鋼的設計、製作,當電腦3D動畫製作漸成氣候,楊積誠抓準市場,自修3D設計技巧,將部分設計工作交給電腦。

六 年前,在Winston工作室完成第一個用電腦設計特效的鋼鐵人第一集,楊積誠透過3D動畫設計造型,陸續完成「黑暗騎士:黎明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貓女配戴的眼鏡設計、目前正上映的「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的服裝「質感設計」。「有些設計可透過電腦製作,3D印表機輸出,再做成模子,進而製作橡皮成品,更為精確,節省時間成本」。

今年初,兩人一起成立工作室,案子更多了,不論科幻電影、電玩動畫到漫畫,王孫杰與楊積誠,靠著創造力與實力,合力將科幻中的人物化成現實,兒時「愛怪物」,如今夢想成真。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自修3D 闖出一片天 王孫杰 楊積誠科幻造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