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

專家警告:繼續忽視資源回收 海洋裡撈起的垃圾會比魚多

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Forum)19日的會議中,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公布最新調查報告,過去50年,全球塑膠製品的使用量增長了20倍,預計未來20年的使用量還會持續倍增,到了2050年,海洋中 的塑膠垃圾將會比魚還多。單人帆船環球的世界紀錄保持者麥克阿瑟在遊歷各大洋後,也呼籲相關產業該厲行塑膠回收。

上鉤的不再是魚是塑膠

塑膠因為方便好用、製造成本低廉,成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材料之一,而且需求量仍在持續增加,2014年塑膠製品產量更達到3.11億公噸,然而,使 用完後所產生的龐大塑膠垃圾,只有5%被有效回收,40%都被填埋在垃圾場,另外還有3分之1則進入脆弱的生態系統,如世界各大洋中。

該報告顯示,過去幾十年來,每年起碼有8百萬噸的塑膠流入大海中,就像是每一分鐘都將一台載滿塑膠的垃圾車往大海傾倒。如果人們繼續坐視不管,到了 2030年,排入海洋的塑膠量相當於每分鐘倒入兩卡車量;2050年則會增至每分鐘4輛。以漁獲量來比較的話,在2025年以前,每3公噸的魚獲中有一頓 是塑膠;到了2050年,撈起來的塑膠就會超過魚了。

人類仍是最終受害者

任意被丟棄的塑膠袋一旦流入海洋中,在海洋中被分解,魚群吃下分解過程中所釋放的有毒物質,而最後吃下有毒物質的魚再進入人類食物鏈,人類仍舊是受 害者。此外,大型的塑膠垃圾也可能不小心被海龜及海豹等吞下,而造成這些海洋生物的生命危脅。科學家同時也發現無數微小的塑膠碎片不斷漂向海洋底部,但目 前這些微小碎片對於環境和健康的影響仍是未知數。

資源回收仍是最佳方式

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尤其塑膠工業仍舊面臨著高需求量的產業壓力。
一同參與調查的麥肯錫商業與環境中心( McKinsey Center for Business and Environment)的斯塔奇(Martin Stuchtey)博士表示:「塑膠是現代經濟的主力材料,但塑膠同時也是只能使用一次的材料。這表示,為了製造塑膠而所耗的能量成本,最終將會摧毀這個 產業的價值。因此,如果改以循環經濟的思考模式來想,如何將使用過後的塑膠轉化成有價值的原料,這種創新可能可以帶來改變。」

艾倫·麥克阿瑟則提出「新塑膠經濟」,她認為透過產業、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合作,持續回收利用,讓塑膠永遠不會成為垃圾,也不會有機會影響自然生態系 統。解決辦法的其中一部份就是重新思考產品包裝的方式,來降低對塑膠的需求,例如,小東西可以選擇用能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水溶性薄膜(Water- soluble film)來包裝,如此下來,難以被溶解的聚氯乙烯(PVC)和發泡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就可以被淘汰。

製造商也可以重新設計他們的塑膠產品,讓這些產品可以更有效的被重複使用,並重新考慮他們的生產方式,讓循環再利用變得更加容易。另外,產品製作的原料也可以考慮塑膠以外的選擇。

然而,而這篇調查報告也承認,製造出能夠被回收和製成堆肥的塑膠仍是必須的,並敦促全球共同響應垃圾回收,避免讓塑膠垃圾流入大自然。

世界經濟論壇專家:棄煤炭油氣不然就是氣候災難

法新社瑞士達佛斯21日電) 科學家、企業負責人和分析師在世界經濟論壇(WEF)提出警告,人類必須停止以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來推動全球經濟,否則將面對無法逆轉的氣候災難。

195國共同簽訂阻止全球暖化的巴黎氣候協定近5週後,油價狂跌使人正確認識到為實現氣候協定所承諾能源革命所遭受的挑戰。原油價格本週跌破27美元,創12年來新低。

IHS公司首席經濟師貝拉維希(Nariman Behravesh)說:「在這種油價水準下的經濟考量是,使用石油較再生能源合乎成本效益,再生能源價格仍非常昂貴。」

貝拉維希對法新社說,各國政府將須採取大刀闊斧行動,例如課徵碳稅,但令人懷疑是否有可能在全球實行。

巴黎氣候協定載明,全球氣溫與工業革命前相較下,上升幅度必須「遠低於」攝氏2度,並以更具雄心的攝氏1.5度為目標。協定指出,要達成這個目標,必須使溫室氣體排放量「儘快」達到頂點,然後快速下降。

斯德哥摩爾回復力研究中心(StockholmResilience Centre)執行長羅克斯特倫(JohanRockstrom)說,2015-2016聖嬰現象前所未見地明顯影響地球氣候系統。他說,要避免最糟的情 況,在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之外,人類必須保護海洋和地球上包括森林的生態體系。

印度斯坦電力公司(Hindustan Power)董事長浦立(Ratul Puri)表示,再生能源可能已開始在財政上站得住腳。太陽能在過去10年間,成本下滑約25%,提高在印度的誘因。
世界經濟論壇齊聚富有及有影響力人士,1月19至23日在瑞士達佛斯(Davos)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