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0

HANGAR NUMBER FIVE - Robot Attack

PLASTIC

北極若無冰 甲烷毒氣難設想

(2009/11/20 23:42)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地球暖化明顯,許多人都歸咎於溫室現象,不過歐洲一項研究說,其實都是太陽惹的禍,研究指太陽目前正處於一千年來,最熾熱的階段;而大陸廣東的天 文學會專家則指出,近年太陽黑子變得稀少的程度為百年罕見,也造成全球持續出現極端氣候的天災。太陽才是暖化的真兇嗎?帶您去了解。

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電影《末日預言》中,地球毀滅的真正答案是太陽風暴,異常的太陽風暴輕易毀滅了一切,人類根本束手無策;巧合的是,最近瑞士與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也指出,愈來愈強的太陽輻射才是造成全球氣候改變的原因,地球愈來愈熱,「是因為太陽目前正處於千年來最亮、也最熱的階段。」

這個研究團隊推測,過去數百年來,太陽表面的磁場區、也就是俗稱的太陽黑子,發現若缺乏太陽黑子,會進入50年的寒冷期,而過去一世紀,太陽黑子有增加的跡象。

不過大陸也有天文學專家指出,地球目前正處於百年罕見的太陽黑子稀少階段,而太陽黑子稀少會引起太陽某些輻射強度降低,引發地球大氣環流的變化,並導致極端氣候,或許可以解釋近年全球天災為何愈來愈嚴重的原因。

不過不管太陽黑子的數量或太陽本身的強度,都不是人類現階段可以改變,因此即使太陽、暖化以及極端氣候息息相關,但專家仍呼籲,改善地球的溫室現象仍千萬不能鬆懈。

有科學家警告,在阿拉斯加的湖底已經在不斷湧出甲烷,一旦北極無冰的浩劫發生,大氣中會出現大量的甲烷毒氣,將威脅到人類的存續;而溫室現象除了 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有關,畜牧業牲口所排放的甲烷也被指為重要關鍵,因此有專家呼籲,少吃肉就可改善溫室效應,也就是在救地球。


http://www.nownews.com/2009/11/20/334-2535937.htm

北極冰層融化 稀釋海水危害海洋生物圈

更新日期:2009/11/20 14:35

(路透香港20日電)科學家發現,全球暖化使得北極海冰層融化,稀釋地表水分,造成一些需要水中礦物來形成甲殼及骨骼的貝類正在瀕臨絕種。

刊登在「科學雜誌」(Science)的研究警告,這對北極生態系統有嚴重影響。

加拿大海洋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Ocean Sciences)海洋漁業部的科學家麥勞克林(Fiona McLaughlin)表示:「翼足類生物體可能會受到影響,還有海底的蚌類及貝類。」翼足類指的是微小浮游的海螺。

她透過電話告訴記者:「這將造成食物鏈的風險,這些生物體是魚類的食物來源,魚類則是海豹及熊的食物來源。北極的食物鏈相當短,所以相當脆弱。」

從海冰層融化的水灌入加拿大盆地,加拿大研究人員已開始測試盆地水質,自1980年後期,加拿大盆地是全球最大淡水水庫。

麥勞克林表示,現在已有足夠的證據,可證實霰石含量的下降,霰石是一種構成貝類的礦物或碳酸鈣。中央社(翻譯)

研究:海平面加速上升 美東岸恐面目全非

更新日期:2009/11/20 14:39

(路透華盛頓19日電)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格陵蘭(Greenland)與南極洲(Antartica)的冰層快速融化,將使海平面上升超過先前預估,引發的洪水將徹底改變邁阿密至巴爾的摩的美國東岸面貌。

根據自稱無黨派環保團體「潔淨空氣、清涼星球」(Clean Air-Cool Planet)的科學研究報告,本世紀末,氣候變遷將造成海平面至少上升1公尺。

這項預測,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2007年的研究形成強烈對比,當時報告指稱,2100年前,全球海平面可能上升18至59公分。

參與研究的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Boulder)分校懷特(Jim White)教授說:「我們正逐漸邁向海岸線徹底改變的道路上。」他告訴記者,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Norfolk)可能取代紐奧良,成為沿岸洪水氾濫的「典型城市」。中央社(翻譯)

聯合國:克服氣候危機 女性扮演重要角色

更新日期:2009/11/20 19:40 王茹涵編譯;蔡麗伶審校

一份由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發表的最新「2009世界人口現況」報告指出,對於各國及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而言,女性的角色至關重要。

這份報告指出,氣候變遷不僅是有關能源效率或是工業碳排放,更是個關於人口動態、貧困和性別平等的議題。該報告預言,假若氣候政策、方案和條約能夠考慮到女性的需要、權利和潛力;那麼人類在對抗氣候變遷的戰役中較可能成功。

人 口基金執行主任奧貝德指出,「貧窮國家的貧困婦女是受氣候變遷影響最深的,然而他們是排放最少溫室氣體的一群人。」 她也提到,「這份報告顯示出婦女有能力動員以面對氣候變遷,但只有透過相關賦權政策,才能實現她們這種潛能。報告也提出,可使婦女充分促進氣候調適、減緩 和建設恢復能力的必要支持措施。

報告指出,其中一個關鍵的措施是「將性別議題納入全球減緩和適應氣候變遷的努力」。

本研究試圖將關於氣候變遷的辯論,從抽象和技術科學面向,轉移至個人及世界人口與氣候變遷相互影響的現實面上。

窮人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且每天靠低於一美元維生的1.5億人中,大多數是女性。報告指出,窮人較可能以農為生,因此當旱災、無法預測的降雨及空前強勁的颶風襲擊時,容易遭受饑荒或失去生計的風險。

窮人大多生活在邊緣地區,易受洪水、海平面上升和暴風雨之苦。考慮到這一點,報告呼籲各國政府應提前計劃,以強化降低風險、防災、災害管理與安置可能因此流離失所的人。

研究中提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死於包括極端氣候的自然災害,這種男女之間的差距最明顯的在於低收入族群。

另一個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支持措施,即投資於女性的教育和健康。這項研究的結論是,這類投資賦予婦女和女童權力,加強其經濟發展與減少貧困,也對氣候有益。

受到較佳教育的成年後通常有人口較少、較健康的家庭。該報告認為,獲得包括家庭計畫在內的生育保健服務的婦女,可降低生育率;這點從長遠來看有助於緩和溫室氣體排放增長。

放眼12月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奧貝德呼籲,婦女的角色應包括在該會議預計將產出的後京都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