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5

暖化危機 北極10年內恐無冰

更新日期:2009/10/15 22:32 林佳璇

全球暖化嚴 重影響了北極冰層,根據英國科學探險家發現,10年內某個氣候暖和的月份,北極大部分地區很可能成為無冰狀態,這樣的預測並非空談,因為目前全球暖化相當 嚴重,探險家們花了3個月研究冰帽的厚度,浮冰平均厚度從原來的2.7公尺,變成1.8公尺,這個地區的冰層本來就是年代久遠的冰層,現在卻一碰就碎,部 分地區甚至可以讓人在碎冰中游泳

英國科學家小心翼翼拿著探測器,站在北極冰層上鑿洞探測深度,得到一個令人憂心的數據,就是冰層這個夏天,只結了1.8公尺,遠遠不及往年的2.7公尺,甚至可以讓人在碎冰裡游泳。

北極冰研究學者威登斯教授:「我們現在已經從探測工作中得到結論,從新的模式中可以看到,夏季極冰可能在20到30年內消失。」

全球暖化所導致的氣候異常,可能會讓夏天的北極只剩碎冰,從預測圖中可以看得更清楚,黃線部分是原本北極冰層覆蓋的範圍,隨著時間過去,急速地往內縮,也代表20年到30年之內,這塊區域很有可能只剩海水。

學者桑默孔博士:「這個結果很重要,因為它代表狀態有多危急,更強調出我們的氣候系統非常脆弱,氣候的變遷比我們以為的更嚴重。」

科 學家提出警告,北極區域大規模的融冰現象,很可能在10年內發生,如果狀況過於嚴重,30年內北極將會進入「無冰時代」,不只北極的生態會受到影響,海平 面上升,將會波及全球1/4的陸地,部分島國陷入全國滅頂的危機。學者哈朵潘:「探測員和觀察家應該針對冰層表面,立即做出對策,採取更深入的測量,才能 對於這個棘手的狀況做出處理。」

科學家們集思廣益,決定在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會議中,向政治人物遊說,一起提出「降溫度2度」計劃,也就是世界各國共同合作,採取具體措施,讓全球在近期內,氣溫能夠下降攝氏2度,希望可以讓北極沒冰的自然大劫不要發生。

英國北極融冰快速 十年內夏季將無冰

更新日期:2009/10/15 22:15

英國的一個研究團隊昨天發表最新的北極融冰報告,指出在十年的時間內北極圈到了夏季大部份地區將會出現無冰狀態,到時候船運可以在北極圈暢行無阻輕鬆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不過相對地這也意味著地球的生態系統將出現大浩劫。

英 國探險家哈道所率領的研究團隊,三月一號到五月七號這三個月的時間,走遍了北極四百三十五公里的冰層,仔細的測量冰層的厚度,結果發現北極浮冰的平均厚度 是一點八公尺,包含冰脊則是四點八公尺;研究團隊大膽預言,十年的時間內北極圈到了夏天,大部份的冰層將會融化,出現無冰狀態。

劍橋大學教授 瓦德漢斯:20年到30年的時間內夏冰將會消失,很大一部份未來十年就會消失,十年之內格林蘭北部就會縮減一小塊地區,剩餘的冰接下來的十年也會消失。

研究人員指出如此一來,北極圈將成為北極洋,屆時船運可以暢行無阻,也可以輕鬆的開採這個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不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就教人樂觀不起來,因為這意味著融化的北極冰,將加速海平面上升,改變海水的溫度,地球的生態系統將出現大浩劫。研究人員呼籲年底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遷會議,各國一定要達成重大的協議,阻止地球暖化的腳步繼續向前邁進。

專家:碳排放必須在2015年前停止上升

更新日期:2009/10/16 10:05 蔡筱穎

(法新社巴黎15日電) 聯合國首席氣候科學家今天竭力主張召開重要會議,就全球暖化設置一個中期目標,並警告碳排放量必須在2015年前停止上升,以符合廣泛的共同願景。

「政 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主席帕卓里(Rajendra Pachauri)表示,12月哥本哈根(Copenhagen)的談判會議必須聚焦在2020年,這是較2050年更為重要的目標。「政府間氣候變遷問 題小組」曾獲得諾貝爾獎

  在巴黎舉行的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Energy Agency, IEA)部長會議上,帕卓里告訴與會者,「堅定、緊急和有效的行動」是必要的。

他表示:「設置任何2050年的期望目標是不夠的,至關重要的是,我們承諾在2020年前有效減少排放。」(譯者:中央社蔡筱穎)

阿爾卑斯山冰河漸融 釋出70年代有毒化合物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10/15 02:20" 蔡函岑

(法新社日內瓦14日電) 瑞士研究人員發現,阿爾卑斯山冰河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正逐漸消融,過去幾十年來被冰層吸收的高毒性污染物質,也同時被釋放出來。

研究人員在「環境科學與科技」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表的研究報告摘要中警告,隨著全球暖化現象加劇,被釋放的有毒物質可能「嚴重衝擊原始山林區域環境」。

三所瑞士科學機構的研究人員指出,棄置在阿爾卑斯山脈的污染物質,多數是被氣流帶到那裡。

研究人員從瑞士中部阿爾卑斯山區一座水力發電水庫形成的湖泊中取樣,研究湖中各層的沉積物,卻發現當今已禁用的工業和農業用化合物,包括戴奧辛和DDT等殺蟲劑,含量「驚人」。

研究人員指出:「從各層沉積物,我們可以確認60和70年代大量生產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同時沉澱在這座湖泊裡。」

POPs的濃度在70年代這些化合物被禁用之後隨之下降,可是科學家發現,在過去10到15年間的沉澱物中,POPs卻不尋常的再現蹤跡。

研究人員歸結,這座湖泊的水源大部分來自於鄰近的冰河,而冰河所釋出的污染物質濃度相當於化合物仍廣泛使用的年代。

研究報告指出,「現階段研究顯示,全球暖化導致冰河加速融解,也可能加速釋放出過去遺留的高濃度有機污染物質。」

研究人員說,這是科學研究首次顯示冰河是這類污染物的第二大來源。

POPs會經年持久,有致癌危險,某些情況下會被皮膚吸收。(譯者:中央社蔡函岑)

經濟糧食危機交迫 全球營養不良饑民逾10億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10/15 01:50" 何宏儒

(法新社羅馬14日電) 聯合國糧食機構今天指出,貧窮國家的糧食危機伴隨全球經濟危機,已導致全球饑荒驟增,今年有超過10億人營養不良。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秘書長狄伍夫(Jacques Diouf)、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署長薛蘭(Josette Sheeran)在今年的全球糧食安全年度報告中說:「各國都無法倖免。而且一如往常,最貧窮的國家、最貧窮的民眾,受害最深。」

  FAO、WFP在合編報告中指出:「即使在糧食危機與經濟危機發生前,饑民總數就已緩慢而穩定地增加。」

  總部設在羅馬的這兩個機構表示:「不過,這些危機才剛開始發生,全球饑民總數可望急遽增加。」

  報告說:「FAO估計2009年全球有10.2億人營養不良,這代表自1970年以來所不曾有過的更多饑民出現。經濟危機發生前就出現這種令人不滿意的趨勢,現在則更為惡化。」

饑荒人數已超過10億人關卡,這是自1970年以來頭一遭,但在世界總人口的佔比則有所降低。全球人口總數目前為近70億人。相形之下,40年前全球人口還不到40億。

營養不良人口最多的是亞太地區,共有6.42億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Sub-Saharan Africa),以2.65億人緊接其後。接下來分別是拉丁美洲的5300萬人,以及中東與北非地區的4200萬人。已開發國家約有1500萬人處於饑餓狀態。(譯者: 中央社何宏儒)

天災醒世 部落格行動日串連綠色意識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10/15 12:4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1015 11:38:01)今天(10/15)是2009「部落格行動日」,這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自2007年發起的全球環保部落格活動,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變遷」。近期大家聞災色變,亞太地區歷經台灣莫拉克颱風、泰國凱莎娜颱風所引致的嚴重水患,讓世人警覺全球暖化加劇的程度,環保專家更指出,氣候變遷很有可能增加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及強度。根據今日上午活動網站(www.blogactionday.org/)顯示,全球139個國家已有超過7600個部落格註冊共響活動,實際參與的數量正持續增加中,藉以影響更多人提升綠色環保意識。

◎發揮部落格影響力教育網友環保責任不論是企業或個人,經營部落格塑造自我形象早成風氣,為響應「部落格行動日」,「好康挖挖哇網站官方部落格(blog.digwow.com)」文章真實呈現被污染的世界,並且呼籲網友確實力行,由於網站主要會員大多數是年輕族群,期盼藉由圖文分享,讓更多會員或網友了解環保的重要,以及應承擔的義務責任。網站執行長謝朋芳說:「當初成立網站就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影響更多人,現在除了全球性金融問題,更重要的是付諸行動做環保。綠色意識抬頭,環保好康越來越多,這讓網站除了分享資訊還多了教育意義。」

◎政府企業送好康環保行動更廣闊全球部落客發聲喚醒更多關注,各縣市政府及民間企業也群起領頭,推出「做環保、送贈品」的獎勵。「好康挖挖哇網站(www.digwow.com)」有不少環保好康,舉凡參與申請電子帳單、串聯愛地球貼紙、回收舊資源、清理環境公害等,即有機會獲得折價券、3C家電、超商禮券、民生用品等贈品。甚至知名美妝品牌以及餐飲旅館業者也充分利用網站平台資源,到站上宣傳他們的環保好康優惠。只要上網搜尋「環保好康」(www.digwow.com/s/green/)便可進一步了解各項好康優惠。

圖說:全球部落客奮起,響應部落格行動日。

不到20年 北極夏天恐無冰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10/15 14:31" 楊舒婷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如果北極冰帽全部融解了,會發生什麼事情?劍橋大學教授彼得‧瓦德翰(Peter Wadhams)預測,10年內,北極將因冰帽融化而可自由航行;不到20年,北極夏天將全面無冰。專家表示,洋流與大氣循環將隨之改變,海平面上升將不可避免,若情形持續惡化,台灣大台北地區有可能變成內陸湖。

自1960年代起即研究北極的彼得‧瓦德翰表示,北極冰帽全面融解,短期內對航運、發掘當地石油能源等,可能有極大助益與利潤;但長期來說,冰帽融解後,將造成大氣循環、洋流系統等改變,以及海平面上升的問題。

日前美國冰雪數據中心(NSIDC)已提供九月北極極地覆蓋面積數據,為510萬平方公里,相較於2007年嚴重融冰、僅剩410萬平方公里,今年情況確實稍加改善。不過長期來看,北極仍是持續融冰的趨勢,比起1979年至2000年的平均量,覆蓋面積已少24%;此外,現有冰層大多為只靠一個冬天組成的年輕冰層,融解速度會比其他老冰層快上許多。

根據英國探險家哈道(Pen Hadow)於今日發表的考察結果,目前北極浮冰平均厚度是1.8公尺,包含冰脊則是4.8公尺;而根據NASA數據,經過30年,北冰洋地區超過5公尺的冰層,已從57%大幅縮至今年的只有7%,必須正視其嚴重性。

更糟糕的是,目前科學家們都不確定如果北極冰帽全部消失,對生態系的衝擊到底會多大、海水酸化程度會造成什麼影響。

海平面上升將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中央研究院地科所研究員汪中和就曾表示,目前台灣沿海所有海平面標高5公尺以下的地區其實都不適合居住,以西部沿海縣市首當其衝;此外,若海平面上升情形持續惡化,大台北地區也有可能變成內陸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小組(IPCC)則預測,本世紀末,海平面預估至少上升1公尺;今年三月,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范光龍也提出數據,顯示台灣附近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0.32公分,比起全球平均值0.18公分高出許多,受波及程度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