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14

極端氣候破壞臭氧層 紫外線高峰恐攀升20%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9/15 13:19"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0915 12:15:47)莫拉克颱風釀災,也讓台灣民眾正視全球極端氣候課題,除了風災與暖化危機,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專家警告,北極上空臭氣層厚度變薄將近20%,氣候變遷影響地球寶貴的臭氧層,將導致南半球極南部的紫外線(UV)強度升高。

資料中更指出,本世紀末以前,南極洲紫外線指數在季節性高峰期可能攀升高達20%;這個轉變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令人憂心的影響。暴露在紫外線下太久,甚至可能導致癌症和白內障等病變問題,民眾千萬不可忽視。

更有專家提醒,臭氧層變動性高、較無規則可循。若持續受到破壞,勢必受到紫外線更嚴重的危害,愈常暴露在紫外線的部位,就是愈早進入開始老化的證據。

舉例來說,即使是臉或手上有斑點的人,卻在有衣服遮蔽的胸口、腹部等處,通常維持白晳光澤的膚色,反過來說,也證明只要減少紫外線傷害,肌膚就能常保年輕。

環保署監測資料也指出,約80%肌膚老化、病變的原因,就是出於紫外線的影響。科學家分析,若臭氧層濃度減少10%,皮膚癌發生率升高26%,全世界亦將有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五萬名新白內障患者。

只是許多人以為秋冬陽光和煦或陰天多雲,就疏於防曬,等到發現時,斑點、細紋各種皮膚問題已經產生。專家學者就呼籲民眾,防曬應從小做起,並列為日常保養程序。

WHO更針對不同紫外線指數提供防曬建議,當紫外線是微量級(指數0-2)或低量級(指數3-4)時,以帽子、陽傘與防曬乳液防曬即可,當紫外線達中量級(指數5-6)時,則應帶上太陽眼鏡,並盡量待在陰涼處。

而台灣夏季紫外線普遍達過量(指數7-9)或危險級(指數10-15),除了上述防曬方式外,最好再穿上UPF50+高係數長袖防曬衣。

這樣的防曬新主張,也讓防曬衣成為夏天最受民眾喜愛的防曬方式,其中,UV100防曬網(http://www.uv100.com.tw)就以「ARPANSA國際認證」、「創新輕薄涼爽技術」、「有效抵禦99.2%紫外線」與「價格公道」,成為今夏最受歡迎的防曬服飾品牌。

極端氣候導致紫外線風險增高,民眾瘋防曬同時,順勢帶動全球防曬產業,研發出更天然、環保與健康的防曬服飾,也讓民眾成為科技進步下的最大贏家。

營養午餐茹素 減碳有幫助

報導/諶淑婷

  透過飲食,小朋友也可以改變世界。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新竹縣有多所小學每週舉辦一次「有機日」,其中已辦理兩年多的和興國小,學生每週五都可吃到從尖石鄉送來的有機蔬菜和豬肉,學生不但吃得津津有味,還在校園闢建有機菜園,自行栽種有機蔬菜,製作有機堆肥。

  最近,雲林縣教育處也打算推動「減碳餐」,鼓勵全縣國中小學每月或每週辦理一到兩次的素食午餐。目前縣內已有林頭國小連續五年每月農曆初一、十五吃素;桂林國小甚至每週吃素兩天。

  報導指出,日本一項調查顯示,葷食的人平均每年因飲食產生的二氧化碳約一千五百公斤,吃素的人則產生四百三十公斤,相差近三倍。所以吃素也是一種具體、簡單的抗暖化方法。

  雲林縣教育處進行「減碳餐」的調查,有四成學校贊成每週吃素一天,近三成贊成每月一天。素餐的內容則有六成希望包含蔥、蒜等食材,僅有百分之四的學校建議全素。不過也有學校反對,擔心學生無法接受,或是家長不認同,也憂心素食材料比較貴,且增加廚房工作負擔。但林頭國小教師表示,從沒和學生提過每月有兩天素食料理,學生也沒反映過餐點有何差異或不滿。

  對於有機農產,許多人對它的印象停留在維護人體健康與土地永續發展的目的,事實上,有機農產也能做到節能減碳。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胡雅美說,由於有機耕作的特性,農人減少使用化肥、農藥,不僅對土地的傷害變少,也不需要後續措施來恢復田地生產力;而且有機農產沒有化學物殘留的擔憂,「一顆葡萄連皮帶子都可以食用,零廚餘、不浪費,自然減碳。」

  此外,有機農產強調在地消費的特性,鼓勵消費者支持在地農家,希望減少食物運輸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廢棄物。胡雅美說:「越來越多人重視『食物旅程』,希望縮短食物從生產到售出的距離。」如果購買國外進口的有機農產,那麼增加的環境負擔,對減碳一點幫助都沒有。

  某些學校進行的素食日,也與拯救地球暖化有關係。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各國水足跡」研究顯示,生產一公斤的牛肉,需要消耗六七公斤的穀物、三十多公斤的雜糧和牧草,以及上百公升的水,加上為了種植牲畜飼料所需的穀物而砍伐森林、開墾林地,估計全世界養殖畜產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占了全球排放量的五分之一。

  「有機農產和素食推廣有著相同意義,就是為防止地球暖化盡心力。」綠色陣線聯盟執行長吳東傑表示,目前全國已經有七所學校舉辦有機日,從新竹縣和興國小推動有機日的經驗來看,由於有機農產的價格比較高,所以食材購買量比較少,校方反而更用心估計食用量與料理方式,讓學生餐餐吃光,比一般食材更節約、不浪費。

  吳東傑認為,「吃」只是一個引發性的動作,透過學校課程教學配合,可以讓學生認識有機農業的公平貿易觀念,了解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助關係,「學生發揮的是小小消費者的力量,支持在地有機農業,讓保護土地的農家有經濟支持,也可以鼓勵其他非有機農轉型,投入永續農業的行列。」

  此外,還可以延伸到山坡地與集水區的保育教學,或是讓學生嘗試當小農夫,栽種營養午餐可食用的稻米或葉菜。當學生了解蔬菜的成長過程,知道有機肥與化肥的差異後,就會明白有機農業的意義,也會將正確觀念帶回家庭,改變全家人的飲食習慣。

  吳東傑說:「吃素不一定和宗教信仰相關;有機農產也不代表是高貴消費。」營養午餐有機日與素食日的推廣,就像是一場「嘴巴革命」,從改變飲食開始,學習選擇對環境、身體健康有益的食材與烹調方式,並實現農業在地化與公平貿易的精神。

編輯臺觀點
  珍古德博士曾經說:「用心飲食,食物就是力量,吃可以改變世界。」食用在地、當季的食品,減少食物運輸里程,停止對地球與身體健康造成負擔。當民眾懂得選擇正確、有益的食物,生產者自然就會改變傳統的產銷方式,這也是小朋友身為消費者的督促之責。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許芯婷 臺北縣萬里國小
  ■我覺得一個月吃幾天素食營養午餐很不錯,除了可以減碳,也可以讓身體更健康。 

王舒旻 臺南縣公誠國小
  ■我以前喜歡吃炸雞和薯條,可是電視報導鼓勵大家多吃素食、少吃肉,不僅可以促進健康,還可以節能減碳,就嘗試吃素食,感覺身體變得乾淨、輕爽。氣候反常現象越來越嚴重,像這次莫拉克颱風重創南臺灣,就從「吃」開始做起,救救地球吧!

趙苡涵 高雄縣蔡文國小
  ■如果吃素食可以對地球環保有幫助,我希望學校營養午餐能夠嘗試。但是聽說材料比較貴,如果要家長負擔,可能要再考慮。畢竟減碳的方法很多,我們應該量力而為,不能增加父母的壓力。

讀報講堂
在地消費 改變飲食抗暖化
方惠鈴 臺北市明德國小教師

  農產品「當地生產、當地消費」,減少食物的運送旅程,除了兼顧環保,又能確保新鮮和健康。選用「有機農產」不僅保護人體健康與土地永續發展,更延伸出「素食、低碳食物旅程」及「不浪費食物」的概念。「愛地球、抗暖化」不只是口號,可以的話,讓我們「多吃一餐素食」吧!

1. 什麼是「減碳餐」?請為「減碳餐」設計一則廣告。
2. 選用農產品時,你會選用一般農產品或是有機農產品?為什麼?
3. 如果你是農人,你希望提供一般農產品或有機農產品呢?為什麼?
4. 請你當營養師,為自己設計每月或每週一次的減碳餐。

http://www.mdnkids.com/nie/?url=nie_indicate/Unit7/

週一無肉日 抗暖化保健康

報導/諶淑婷

  想要過健康減碳新生活,少吃肉,多吃素,可能是有效又具體的行動之一。

  國內民間人士將在九月二十一日發起「週一無肉日平臺」,邀請國內其他環保團體一起結盟,並邀請各餐廳在週一推出「友善素食食譜」,將國外風行已久的「週一無肉日」活動帶入國內。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在二○○六年所做的統計資料指出,最大的二氧化碳製造者並非人類,而是畜牧業;畜牧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總排放量的百分之十八,比過去被誤解的元凶──石化業、汽車、摩托車等其他人類行為,加起來還高。

  「週一無肉日平臺」目標是讓民眾週一餐桌無肉,合作餐廳每到週一須提供三分之一無肉菜單,供消費者點用;並結合量販業者推動素料專櫃、航空業者推動機上無肉餐;也會邀請推動「週四無肉日」而聞名國際的比利時根特市長來臺演講。希望兩年後,能讓「週一無肉日」成為臺灣全民生活習慣。

  「無肉日」活動早已在不少國家推動,例如比利時的根特市訂出「週四無肉日」,英國知名樂團「披頭四」歌手保羅.麥卡尼也大力推動「週一無肉日」;而美國則是由許多醫學院發起,以健康理由呼籲國民一週吃一天素食,並在每週一固定提供「無肉菜單」,讓民眾有飲食新選擇。

  「吃素不只是一種飲食習慣,也是對抗暖化的救星!」中研院物理研究所周家復博士表示,「週一無肉日」的意義在於每個人減少七分之一肉類食用量,以阻止地球繼續暖化。因為不管是直接或間接造成,幾乎所有溫室氣體的來源都與畜牧業有關,這些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

  根據聯合國研究,現今溫室氣體中,百分之九的二氧化碳、百分之四十的甲烷和百分之六十五的氧化亞氮都來自畜牧業;令人吃驚的是,甲烷的暖化效應是二氧化碳的七十二倍,氧化亞氮則高達兩百九十八倍。

  周家復說,雖然二氧化碳和氧化亞氮都會在大氣中存在上百年之久,但甲烷只有八至十五年的壽命。他說:「飲食的改變,減少肉製品生產、降低甲烷產生,十多年後就能對地球有明顯的幫助。」

  「週一無肉日」臺灣版發起者蘇小歡表示,肉品從製造到被購買的每一個階段,幾乎都促使全球暖化加劇。首先,人類為了發展畜牧業,必須砍伐森林延伸牧場,動物飼養過程中更需要大量水及穀物作為飼料,加上動物所排放的廢肥,以及為了運送肉品,必須隨時維持冷凍的狀態,都不斷製造溫室氣體。

  蘇小歡說:「其實臺灣環境並不適合發展畜牧業,國內九成牛肉都是進口,其他肉品也不在少數,『食物旅程』造成的排碳量相當可觀。」他認為臺灣雖不是發展畜牧業的國家,但不代表沒有責任,因為「食物旅程」需要的冷凍與運輸過程,都遠勝於食用相同分量蔬菜所產生的排碳量。

  周家復說,其實許多國家早已注意到畜牧業排碳問題,也開始採取應對措施。例如荷蘭就規定國內的畜牧業必須依照一定的比例逐年縮減;歐盟中也有二十多個國家宣布減少對畜牧業的補助,希望提高肉類價格,讓民眾食用量減少。

  一個月吃幾天素食,究竟對地球有什麼幫助?周家復說,新竹市目前有九所國小(一萬兩千九百人),每月吃一至兩天素食午餐,估計能減碳兩萬六千九百多公斤。荷蘭也曾做過統計,只要全國人民每週吃一天素食,也可以達到荷蘭政府希望家家戶戶一年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標。

  周家復希望小朋友建立愛護環境的觀念,從自身的食衣住行方面,思考與環境互相關聯之處,並將這樣的概念帶給家人與朋友,了解自我的健康、地球的環境都是無價之寶。

編輯臺觀點
  聯合國去年疾呼世人改變生活方式,以不吃肉、騎單車、少消費,來協助遏止全球暖化。用餐時少夾一次肉,讓臺灣漸漸轉變為低肉品消費社會。從生活細節檢視地球環境問題,讓自己成為對抗地球暖化的小尖兵。

讀報熱線
  喜歡今天的新聞嗎?歡迎來信和記者分享讀後心得或疑問。a0202@email.mdnkids.com

曾郁玲 新竹縣瑞峰國小
  ■讀到溫室氣體和地球暖化的相關文章後,才知道原來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這麼多。以後每天最好都有一餐吃素並養成習慣,即使不是「無肉日」的時候也可以吃素,防止地球暖化。 

李其桐 花蓮縣東大附小
  ■因為宗教因素,家中有很多長輩吃素,他們真有先見之明,與環保人士提倡的觀念相同。我也要開始少吃肉,希望學校營養午餐每週有一天素食,讓我有機會保護地球。

張婕淩 高雄縣阿蓮國小
  ■吃素可以減碳,還能改變氣候,真的很神奇。如果對地球和環境保護有幫助,我也會響應不吃肉來救地球,並邀請同學一起加入星期一不吃肉的行列。

讀報講堂
少吃肉多素食 減少排碳量
廖秋蓮 宜蘭縣北成國小教師

  救地球不應該只是口號,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除了節能救地球以外,吃素也是另一個愛地球的行動。因為吃肉帶來的地球暖化效應,遠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嚴重!請想想下列的問題:

1. 我們可以做什麼,讓自己成為對抗地球暖化的小尖兵?
2. 「週一無肉日」的意義何在?實施的方法有哪些?每週一日素食對於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否真有幫助?
3. 「食物旅程」的意義是什麼?要如何減少?
4. 歐洲國家對畜牧業採取了哪些措施,以減少排碳問題?
5. 臺灣並不適合發展畜牧業,為什麼要對畜牧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負責?


http://www.mdnkids.com/nie/?url=nie_indicate/Unit7/

關於應對全球氣候暖化的探討

關於應對全球氣候暖化的探討

資料來源 : 國務院參事室
http://www.scco.gov.cn/content/2009-02/17/content_2579.htm

王雅心 發佈時間: 2009-02-17 16:27 

近年來一個又一個空前嚴重的自然災害,使人們漸漸注意到“全球氣候暖化”這個早已感覺卻未深究的問題。爲什麽會導致氣候暖化?應該怎樣應對? 已成爲全世界共同面對的重大課題。

全球氣候暖化的原因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遠遠超過了環境本身的消納能力。溫室氣體原本是爲了保暖地球不至於太寒冷,但是過量的排放卻使地球表面的溫度越來越高,導致大氣環流異常,自然災害頻發。如果不能有效遏制,生態失衡將會繼續擴大,不僅影響經濟的發展,甚至會威脅到人類社會的存亡。

多年來人們習慣於“人定勝天”的思想模式,但是無論人類科技發展到多麽高的水平,也不可能將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消除。也許人們可以將其吸收在某種溶液裏 或者壓縮成液體或固體儲存在某個地方,但它的作用只是局部的、有限的,而且在操作中一定要使用和消耗大量的能量、設備、土地和化學藥品,同時還會産生另外 一些更難處理的廢棄物,成爲地球的負擔。而大自然,也只有大自然可以做到沒有任何副作用的轉換:綠色植物在陽光下將二氧化碳吸入體內,通過光合作用將碳和 水轉化爲碳水化合物結合在食物中,同時釋放出氧氣。這樣的過程無論是生成還是消耗,完全都是自然的,是利於萬物生長的。

海洋也可以調節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它是碳迴圈中另一個重要的亞迴圈:當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時,它吸收二氧化碳,反之它又放出二氧化碳,以此來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平衡。
人處在美妙的自然生態中,但卻常常忘記萬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道理。森林越砍越少,沙漠越來越多,能調節氣候的海洋因遭受污染也無法再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了。 地球在發燒,永凍層的冰雪在融化,劇烈的自然災害頻繁發作,地球已到了危險的邊緣……遏制全球氣候暖化問題唯有從思想意識層次提高對環境的認識和尊重,恢 複自然的和諧運轉,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世界上已有智慧的導師和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好辦法。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體會,將這些辦法整理並建議如下:

一、大力發展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的化石類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傳統的化石類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其本身就是以碳或碳氫類化合物組成。它是通過碳的燃燒、氧化來釋放能量。因此只要一做功,就必然會産生二氧化碳。在 使用化石類能源中,節能減排所做的只能是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安裝環保設施,減少煙塵、二氧化硫等污染氣體排放,但是卻不能從根本上減少二氧化碳等 溫室氣體的排放。

大力開發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雷電能、生化能等代替化石類能源,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污染物的排放。這樣做雖然初期投資要大一些,但是隨 著大規模的應用,高成本因素會得到相應化解。相比化石類能源在開採中破壞環境,在使用中花費高昂的污染治理費用,以及自然資源越用越少等問題,新能源的清 潔、高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持續發展的優勢,是任何傳統能源所無法比擬的。它是通過技術創新,將來自太陽的能量轉換爲生産能源,而不再是一味地索 取、野蠻地挖掘億萬年來地球的積蓄爲我一朝所用。它的發展和使用,無疑體現了中囯共產黨以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及可持續發展的政治理 念。

二、倡導素食,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在生態系統中,人類主要作爲食物網中的草食動物起作用。人類的祖先都是天生的素食者。哥倫比亞大學韓汀博士(Dr.G.S.Huntingen)、瑞典科 學家林內先生在人體結構的研究中就證明了此論點。他們指出:“人類的身體構造天生爲素食設計,牙齒和曲腸都是用來咀嚼和消化穀類及植物的”。“植物的營養 是第一手轉化來自太陽的能量和蛋白,很容易爲人體吸收,人類的本能和天性是非肉食性的”。

人類食用植物性食物,在食物鏈中屬於第二營養級位(也稱采食級位)。在食物網的能量流動上,由一個營養級位轉移到下一個營養級位的能量轉移的效率一般爲5%—20%,在學術討論中通常採用10%的效率。爲吃肉而飼養動物,要消耗大量的糧食、水和其他生産資料。生産一公斤牛肉需要約10公斤穀物,10萬公升的水, 在植物蛋白轉化爲動物蛋白的營養級位之間能量轉移中,僅生態效率就損失了源自穀物的90%的能量。如果我們少吃肉多吃水果、蔬菜、穀物,就可以自然地增加可以利用的食物能量。

地球上有將近十億人遭受饑餓和營養不良之苦,每年有四千萬人死於饑荒,其中大部分是小孩。特別是在這災害頻發、資源短缺、全球糧價飆漲的今天,饑餓、缺水 等問題已變得更加嚴重。但是世界上卻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穀物不是供給人吃,而是用來餵養牲畜。在美國,牲畜就吃掉了百分之七十的穀物收成。如果我們把穀物給 人吃而不是餵養牲畜,就不會再有人挨餓了,因資源引發的戰爭也會減少。吃肉既浪費能源,又破壞環境,對世界饑荒和不穩定因素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

飼料中的藥物添加劑,過度放牧所造成的表土流失,再加上屠宰運輸等能源的消耗,這些都在加劇著全球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

爲了多出糧食,人們不得不依靠化肥和農藥使土地高負荷生産。這種追逐短期利益的行爲不僅污染了環境,破壞了土壤結構,而且最終通過食物鏈危及到了人類自身。

如果我們停止食肉的話,不需要再毀林造田,就足夠養活世界上所有的人口,而且無需使用化學肥料。土地將得以再度喘息、再生、恢復健康。

“田園牧歌”是千百年來人們對和諧生活的向往與禮贊,牛兒伴隨著人們在田間勞作、生活,人與動物相愛、相依……這一幕恬靜、自然、溫暖、和諧的景象,如今 已被野蠻的工廠化養殖所取代。其設計是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在那裏動物們擠在一起,被當成産肉的機器。由於終日不見陽光,又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不少動物患有軟骨症等疾病。爲了更快地産肉,一些牲畜被迫注射生長素、抗生素、鎮靜劑……。在屠宰中它們更是遭受著極大的恐懼與痛苦,那種殘酷與悲慘是一 般人所看不到的。有人說:“如果養殖過程透明化,如果屠宰場有玻璃牆的話,那麽就再也不會有人想吃肉了。”

動物在恐懼、憤怒與極度痛苦中所分泌的毒素也隨著肉一起吃到了人的身體裏。過長的食物鏈造成了有害化學物質的高度富集。肉類中積存的殺蟲劑是蔬菜的13倍,動物體內的化肥多於植物14倍。[見《大英百科全書》牛羊豬雞魚體內潛在疾病與化學物質]
吃肉損害了地球生態的健康,也損害了人類自己的健康!資料顯示,在中國人的死亡率中,有47%是由於飲食結構不當引起的。這與近年來穀物類食物攝入的大幅 下降,動物類食物攝入的大幅攀升呈正相關關係。就世界範圍來看,全球爲控制動物源性疾病的暴發與流行所耗資金逾800億美元。

據報導,自十九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過度捕撈、打獵,侵佔動物的棲息地,世界上已經有1/4的物種消亡,而人工畜養的牲畜卻在成倍增加。人類的盲目尊大及對動物權利的任意掠奪和殺戮,已成爲破壞生態平衡、干擾自然規律正常運行的最大元兇。

目前中國已有不少人開始食素,他們自覺地保護環境,關愛動物,積極地參與植樹、節能活動,過著簡樸而又快樂地生活。

大力倡導素食,不僅節能、環保、健康,還有助於回歸人類最初仁愛的本性,喚起中國自古就有的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的意識,實現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恢復自然的和諧運轉。

三、抑制畜牧業發展,保護生態環境
無限制地發展畜牧業養殖給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破壞,它破壞森林、破壞草原、導致土壤沙化,水質污染。

資料顯示:畜牧業佔用了全球非凍土陸地面積的30%,牲畜飼料生産用地占全球可耕地的33%。亞馬遜原有森林的70%現在被用來放牧。爲牧場需求而剷除、 焚燒森林每年排放數以兆億噸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又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暖化。砍去樹木的土壤失去穩定性,大量的牛羊踩踏,擠掉土內空氣,導致土壤板結, 造成大範圍土地沙漠化。

在最近的五十年中,有60%的世界牧場毀於過度載畜,並主要導致了沙漠化的蔓延。
在美國,表土損耗原因中有85%與畜牧業有關。
在中國,已有90%的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鹽漬化和石漠化。草原生態面臨“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嚴峻局面。

據統計,目前爲人類食肉而飼養的牲畜已達世界人口3倍之多,除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外,牲畜的排泄物一年就達數億萬噸。這些排泄物(糞便、腸氣及來自反芻牲 畜消化道的反芻氣體)所産生的甲烷、一氧化二氮(也稱氧化亞氮)分別占總排放量的37%和65%。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也都屬於溫室氣體,而且是比二氧化碳更 厲害的溫室氣體。甲烷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3倍,而一氧化二氮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96倍。畜牧業的發展嚴重加劇了全球氣候的暖化。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2006年公佈一項報告《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中談到:“由於人類對肉類和奶類的需求不斷上升,牲畜飼養業快速發展,牲畜産生的溫室氣體已經超過了汽車的排放” 。“如果用二氧化碳的釋放量衡量,牲畜排放的溫室氣體比汽車多18%” 。

工廠化的畜牧業養殖幾乎消耗了世界一半的淡水,再加上對牲畜的屠宰、冷凍、運輸、加工……畜牧業生産和肉食消費是地球上最浪費資源與能源的産業。

聯合國糧食組織報告中警告:必須將畜牧業生産的單位環境成本減少一半,才能避免環境受破壞程度在原有水平上繼續惡化。

減少畜牧業生産、少吃肉,不僅保護了環境,節省了資源、能源,也大大減少了政府對畜牧業及肉食品的鉅額財政補貼,使寶貴的資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四、多種樹,擴大綠色植被面積,增加對二氧化碳的吸收

五、提倡節儉的生活方式,節省資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在以上的五項建議中,最重要的是倡導素食,發展科技,從思想意識層次提高對生命、對環境的尊重和愛護。遵循自然規律,改變以人的狹隘利益爲中心的征服、佔有、殺戮,代之以從總體利益出發的和諧、包容、引導的方式對待世界萬物,修復生態的創傷。

中共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這不僅對中國自身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且對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自然災害中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面對世界範圍內能源危機、糧食短缺等難題,向大衆說明素食的益處及吃肉對人類和地球的傷害,採用改變飲食習慣和 生活方式;發展高科技,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來遏制氣候暖化,無疑是最和諧、最高尚、最理性也是最簡單、最經濟、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中囯共產黨提出的以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以及中國悠久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與固有的生態和諧觀,是 指引我們採用高尚、友好、自律、和平的方式拯救地球,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保障。

願中國永續發展!願這個珍貴美麗的星球能在和平、美麗與愛中延續下去!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 王雅心

參考資料:
環境科學導論,作者J.M.莫蘭 M.D.摩根 J.H.威斯曼,中國海洋出版社

【無肉日實現在世界─全球無肉請願運動】

http://www.edupro.org/eduplog/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508&blogId=29

中市議會建議每周一餐吃素 不強制實施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

2009.09.12 04:32 am


現代人吃得好,養出不少小胖子,台中市議會昨天通過請願案,建議國中小每周供應一餐素食,透過吃素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台中市長胡志強說,多吃蔬菜有益健康,但不強制實施,要尊重家長、學生意願。

這項提案由維根新生活運動執行長陳勃佚提出,他建議透過吃素,降低碳排量,減輕地球溫室效應,獲得議長張宏年等人支持;議會決議,請教育處建議各國中小達成共識,參酌辦理。

胡志強說,每周吃素一次是好事情,但要尊重家長、學生意見,不要強制實施,他自己以前吃肉多,現在多吃蔬菜,攝取纖維質、維他命,對身體健康有益。

教育處長張光銘說,吃素節能減碳,每周一餐也不影響健康,如校內能形成共識,家長也持正面態度,教育處樂觀其成,但應該尊重家長、學生的意見。

立人國中校長胡金枝說,校園吃素不能貿然實施,要配合教育推廣,讓學生、家長充分了解,才能吃得開心與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