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6

「血木材」紙容器 食安怎麼把關?

記者張裕珍、郭政芬/調查報導
1.紙材來源霧煞煞 毀雨林幫凶
2.進口木材未管制 政府卻漠視
3.國際有環保認證 台灣仍落後

台灣木材自給率極低,民眾使用的紙餐具幾乎全以進口漿紙、紙板加工製成,但紙餐具減量、回收路難行,民眾隨手丟棄紙餐具的同時,丟的不僅是高耗能的資源,還可能是取自俗稱「血木材」的盜採木材所製的紙漿,間接成了破壞雨林的幫凶。

紙漿仰賴進口…非法交易難遏
「大家會在意衣服、食品的產地來源,卻很少思考手上拿的紙和餐具從哪裡來?」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一語道破消費者對用紙來源的無感與無知。他表示,據統計台灣每人一年用紙約一百八十公斤,平均一天用掉半公斤,排名全球第十二名,紙製品幾近百分百都是進口紙漿製成,台灣進口紙漿國家前三名分為智利、加拿大與巴西,紙餐具也多從國外進口加工。

沒有強制規範…寄望買方自律
邱祈榮說,全球每年平均木材貿易額為五千億美金,其中一百億美金屬非法木材交易;台灣木材自給率很低,每年約進口六百萬立方公尺,包含木頭、木漿與板材,由於非法貿易類型多,包含非法砍伐、報關文件造假,加上出口國不落實管理,進口國取得材料的價格相對便宜,造成非法木材、漿紙交易層出不窮。

國際有感森林資源消耗危及環境及公平貿易,不少國家紛訂定進口木材管制規範,邱祈榮舉例,美國就規定進口木材須有合法證明,全球「唯二」未管制的國家,一個是中國大陸,另一就是中華民國。

「政府口口聲聲說要糧食安全,卻絲毫不在意進口木材與漿紙的合法性」,邱祈榮說,民眾不清楚進口原料情有可原,但政府不該漠視。國際規範對進口木材須要求廠商「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交易前要盡可能調查賣方資產等狀況,確保源頭合法,這是國際趨勢,政府應比照農產品追蹤流向,做好進口管制就可避免購買到血木材的相關產品。

中興大學森林系教授彭元興也認為,國際林業有FSC、PEFC等環保認證,能確保進口木材是來自非原始林或人工林,但在台灣卻沒有強制規範,僅仰賴買方自律需求,一旦不自律,供應鏈基於成本考量,就可能買到砍伐熱帶雨林等木材與漿紙等半成品,進而造成環境破壞。政府應訂定進口規範,確保進口紙、材具環保認證。

不管合法非法…只求便宜就好
不願具名的紙器業者表示,許多地下工廠根本不管紙板來源,「只要便宜就好」,至於進口報關內容是真是假、是合法還是非法紙材,自有報關業者搞定。

彭元興說,台灣製造紙餐具以進口國外紙板、專用紙再加工為主,由於國外規範比台灣嚴格,若是從合法工廠取得,原料來源與製造過程相對安全,但最擔心的是,很多紙料是水貨,源頭無從控管,可能是製造紙板的切邊材或存放很久,品質、食安都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