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23

世界地球日 專家發出地球警告:增溫莫破2℃ 防氣候變遷釀巨災


預設圖片
環保團體在美國林肯紀念堂附近舉行世界地球日活動,吸引許多華府居民到場。 (法新社)

編譯張道宜/綜合外電報導
 22日是「世界地球日」45週年,數名科學家與經濟學家發出「地球聲明」,警告地球若想避免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最糟結局」,必須將4分之3未開採的石化能源保留在地底,並在2050年前讓全球碳排放歸零。

 聲明警告,為了不讓世界增溫幅度衝破「攝氏2度」的安全門檻,人類必須放慢開發腳步,保留4分之3的石化能源不要開採。如果失敗,2100年增溫幅度可能來到6度,損害幅度幾乎等同於每日撞毀1萬架飛機。

 主要撰文者,同時也是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羅克史壯表示,目前世界走在「經濟為先,但破壞環境」的路上,讓人相當挫折;在此同時,如果能盡快讓世界走向「零碳社會」方向發展,我們仍有相當大的機會(逆轉)。

 這份聲明由氣候經濟學家史登、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所長謝倫胡伯、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薩克斯等人組成的「地球聯盟」提出,提醒世界領導者在年底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協議(UNFCCC)成員國大會(COP21),也就是巴黎高峰會中採取行動。

 目前巴黎高峰會仍面臨許多困境,包括氣候變遷基金尚未完全到位,而且已開發國家對於開發中國家的援助仍不足,甚至在科學領域中亦有懷疑氣候變遷的聲音。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平均每年超過60萬的死亡人數與氣候變遷有關,其中9成5發生在已開發國家。政治層面「氣候難民」的出現,恐衝擊大洋洲與馬爾地夫等島國及其鄰國的區域現狀。另外根據樂施會報告,糧食價格預計在2030年再上漲5至6成。

小雨不見了 台灣增溫高於全球3倍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3日電)氣象局今天表示,台灣都會區近30年增溫速度增至每10年上升攝氏0.24度,是全球年增溫率的3倍之多,小雨日數也減少了。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邀集衛生福利部、環保署和中央氣象局報告「乾旱等氣候變遷對人類帶來的疾病及健康威脅」。

中央氣象局報告指出,分析台北、台中、台南、恆春、台東和花蓮這6個百年測站,台灣年平均增溫速率每10年上升0.14度,較全球平均值(每10年上升0.074度)還高。而近30年來的增溫速率,更增加到每10年上升0.24度,已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之多。

分區來看,西部測站增溫趨勢高於東部,都市增溫高於山區和外島,冬季增溫幅度大於其他三季。且白天和夜晚都有增溫趨勢,且夜晚增溫比白天還明顯,未來暖化趨勢仍會持續下去。

「單看台北測站,近10年增溫速率增至0.22度,也是全球平均值的2.9倍」,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受訪指出,台北地區因盆地地形、 水泥建築大樓和柏油馬路地貌造成散熱慢,是台灣增溫最明顯都市,最近一個冬天台北氣溫低於10度的只有2天(往年正常低於10度約有7天)。

「目前正極速都市化發展的台中也是盆地,隨地表地貌改變,恐將步上台北後塵」,鄭明典說明,地表溫度每上升1度,飽和水氣壓增加7%,當下雨時會有更多水氣造成更大對流,不僅影響雨勢,濕更濕、乾更乾,一旦下大雨就易出現豪大雨,而下小雨的天數則會減少。

鄭明典補充,台灣因鄰近大陸與大海間,使得水蒸氣對流劇烈影響,因此地表氣溫增加對台灣不是好事,年降雨日數也出現一致性減少。「2013年以前的百年來,雖總雨量沒有太大變化,但降雨日數卻已減少40天,未來台灣冬季雨量會減少,夏季雨量增加。」

氣象局憂心,小雨對於土地吸收水分或植物生長相當有利,若少了小雨對植物的衝擊大,將會嚴重影響環境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