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014年12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權威性科學期刊《自然》近期發表重量級研究,指出世界正走向大滅絕──75%以上的物種消失,已是不爭的事實。
數據顯示,全球已有41%的兩棲動物瀕臨滅絕,而26%的哺乳動物和13%的鳥類也面臨類似的生存危機。地球曾經歷五次大滅絕,都是由地質或天文災難事件造成。不過,下一次的大滅絕將會是人類的傑作。
下一次大滅絕近了 幕後黑手是人類
《自然》的分析清楚指出,後來物種滅絕問題越來越嚴重。在史前時代,人類就消滅了乳齒象和猛獁象。接著進入歷史時代,人類又消滅了海雀、旅鴿──曾經是全美數量最多的鳥類──和渡渡鳥。最後,近代人類活動導致金蟾蜍、袋狼和白鱀豚滅絕,更讓數千物種面臨滅絕危險。
《自然》期刊指出,科學家之間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認知存在巨大的差異,這讓問題更加惡化。科學家對全球存活動物、植物和真菌物種數量的估計,從2百萬種到5千萬種都有。物種消失速度的估算從每年500種到每年36,000種,範圍極廣。
大滅絕可能發生在100年或1000年內,依滅絕速度而定。「更糟是接下來幾十年,氣候變遷將越來越嚴重,威脅僅存的動植物。」劍橋世界保護監測中心海洋生態學家Derek Tittensor說。
海陸空的夾擊:農業擴張 過度捕撈 氣候變遷
「陸地大滅絕的主因是農業擴張。海洋生態受影響的主因是過度捕撈。」Tittensor說。此外,全球溫度上升恐破壞棲地並破壞更多物種族群。
所有物種的存續危機都和人類活動有關。農業持續擴張每年破壞數百萬公頃的野外棲地,動物失去家園;人類常引進外來種,破壞原生種族群。同時,汙染和過度捕撈也正在破壞海洋生態系統。
氣候變遷的主因是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溶解於海洋,導致海洋酸化,影響脆弱的棲地。珊瑚礁是全球供養最多物種的生態系統,但在過去數十年以經消失1/3,許多海洋專家相信,
珊瑚礁將在本世紀末滅絕。
問題嚴重 人們近期才知覺
物種滅絕趨勢正席捲地球,已然成為常識。不過物種滅絕其實是相對近代的概念。
乳齒象等奇異動物的化石出土時,人們以為這些生物仍存在地球的某個角落。「這就是自然經濟,」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說。他曾支持探險隊前往美洲未開發地區尋找乳齒象。
接著法國解剖學家喬治居維葉才發現,乳齒象其實是已經消失的物種。「居維葉從零星的骨骸中,發現一種看待生命的新方式。」Elizabeth Kolbert在他的著作《第六次大滅絕:非自然史》中寫道,「物種會滅絕。這不是個案,而是廣泛發生的現象。」
更多物種將步渡渡鳥後塵 政府、環團應投入普查
許多物種已經極度瀕危,接近絕種狀態,包括蘇門答臘象、阿穆爾豹和山地大猩猩。更有許多目前存續狀況為瀕危,或者有在野外消失的危險,包括倭黑猩猩、藍鰭鮪魚和蠵龜。
1/4的哺乳動物、1/5的爬蟲類和1/7的鳥類將走向滅絕。而且,從南太平洋到北極、非洲沙漠到喜馬拉雅山,全球各地都在發生這樣的現象。
《自然》期刊的一篇評論主張,政府和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等團體開始積極精確地普查地球物種數量和滅絕速度,絕對有其必要性。
這不是什麼吸引人的科學,但對於保護地球物種免於被人類消滅卻是至關重要。物種滅絕對地球造成的損失難以估計,最後人類可能發現自己獨自活在了無生機的環境中。如同生態學家Paul Ehrlich所說,「人類將其他物種推向滅絕,等於忙著把自己的肢體給鋸下。」
【相關文章】
-瀕危物種數逾22K 全球生物多樣性銳減
-IUCN更新紅皮書:靈長類最受威脅 日本鰻、拖鞋蘭列瀕危
-受戰火波及 剛果的象徵──㺢㹢狓瀕臨絕種
-2011全球保育名錄:紅豆杉瀕危、西部黑犀牛絕種
-羅氏長頸鹿 瀕危物種紅皮書新成員
-儘管已付出保育努力 仍有更多鳥種瀕危
-全球1/4哺乳類動物 面臨滅絕陰影籠罩
-紅色警戒:全球1/4鯨豚受生存威脅
-每船日撈2噸旗魚 環團指歐盟違法過漁
【參考資料】
-英國衛報(2014年12月),Earth faces sixth
‘great extinction’ with 41% of amphibians set to go the way of the
dodo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