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6

從小同居一週年 獵豹與狗身體拉長、友情不變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同居總是有很多磨擦,不過美國一隻獵豹跟狗,從小就住在一起,感情至今仍十分深厚!動物園當初也沒料到,兩個小傢伙竟然可以那麼融洽。為了慶祝牠們 的「友情一週年」,還特別剪輯了一段影片,紀錄從小到大相處的模樣,只見兩小無猜雖然身體拉長了,但玩耍起來還是很瘋,一樣要好。

▲獵豹與狗從小就住一起,長大感情依舊要好。(圖/Busch Gardens)
這隻雄性獵豹名叫Kasi ,去年出生沒多久,因親生媽媽無法照顧,被送到佛羅里達州的一座野生動物園「布希花園 (Busch Gardens Tampa Bay)」。當時牠才兩個月大,遇見一隻四個月大,卻像姊姊般的拉布拉多混種犬「Mtani」。
當時 Mtani 自己也是幼犬,卻對獵豹Kasi 照顧有佳,兩個情同姊弟,吃在一起、玩在一起、睡也在一起,姊姊還會把玩具讓給弟弟,兩小無猜也在短時間成為國際媒體焦點!
牠們一起住在同個地方,萬聖節一起共享南瓜,今年Kasi 生日時,狗姊姊Mtani 當然也是一起慶祝,共享一塊飼育員特製的「肉蛋糕」。

▼生日也一起慶祝!(圖/Busch Gardens)


這段特殊的友情,當初沒人料到可以延續到什麼時候,竟在不知不覺就過了那麼長的時間。園方為了慶祝牠們的「友情一週年」,還特別拍了一段影片,用一 分多鐘紀錄牠們一年多來相處的畫面,在YouTube 上也獲得十多萬人瀏覽。雖然兩個看起來都長大了,都還是童心未泯,常常互相追逐打鬧,感情依舊要好。
▼慶祝「友誼週年」,動物園做了一段影片紀念這段特殊的友情:



小松鼠在樹林哭泣 貓媽媽收養照顧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在美國密西根州,一名8歲的男孩巴里(Bailee Schultz) 幾個星期前在屋子後院玩耍時,聽到一隻受傷的小松鼠,躲在樹林草叢間哭泣,馬上通知祖父母。這好心的一家人後來把松鼠帶進屋裡,放到正在哺乳的貓媽媽身邊,而母貓也不吝嗇地照顧牠。
▼貓媽媽Oreo 照顧小松鼠。(圖/mlive)

這隻松鼠被發現當時還很小,而且還沒睜開眼,在樹林草叢間發出哭叫聲。男孩的祖父母推測,牠看起來只有幾個星期大,而家裡的母貓Oreo 正好剛生完五胎小貓,正值哺乳期,因此他們試著把松鼠帶到貓媽媽身邊,結果貓媽媽不但沒有排斥牠,還一起照顧牠,甚至幫牠舔毛。
好心的一家人,還有慷慨的貓媽媽,讓小松鼠的命運有了轉機。當時正需要溫暖的牠,跟著其他五胎「兄弟姊妹」一起窩在母貓身邊,才沒有失溫。
▼孤兒松鼠有了一群「兄弟姊妹」。(圖/mlive)

▼跟兄弟姊妹們窩在一起好溫暖!(圖/mlive)


▲撿到松鼠的男孩以及他的祖母,有愛心的一家人救了受傷小松鼠一命。(圖/mlive)
而男孩祖父母的行為也受到網友讚美,俗話說「身教大於言教」,長輩們從小教導孩子尊重、愛護生命,這個社會將可以正向循環。就算不幫牠,也請至少不要欺負牠。

暖化新事證 英國外海出現溫暖海域魚種

本報2012年5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英國海域出現外來的暖海水物種,包括鯷魚、魟魚、黑鮪魚、長尾鯊均向北方擴散,而現在英國海域的海水均溫已接近與歐洲南部溫暖的海溫。 

由海洋科學家所發表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原是地中海或西班牙加納利群島市場上才看得到的許多魚種,現在越來越常在英國的康瓦爾、德文郡、漢普郡、蘇塞克斯等地海域出現,可說是氣候變遷已改變自然生態的證據。

在英國西南海域,漁夫還有生態學者觀察到大量的黑鮪魚、鱗魨科魚類、魟魚、長尾鯊及翻車魚;在英國南部海域,甚至擴及北海,越來越常捕獲鯷 魚、紅鯔魚、黑鱸、魴魚,彷彿這些魚已分佈在這些海域。在北海,大部分的拖網船現在可以捕撈到越來越多的烏賊,這可是地中海餐廳的招牌菜,數量多於過往捕 撈的鱈魚、黑鱈。

由英國及蘇格蘭政府合作的「長期海域氣候變遷衝擊夥伴計畫」(marin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partnership , MCCIP)提出報告指出,由於必須對抗外來種的威脅及不尋常的疾病,原生魚種及漁業將會受到嚴重的危害衝擊。

英國海洋環境部長Richard Benyon表示,氣候變遷正在影響漁業資源的分佈,而這些現象將考驗與衝擊決策者、漁業管理及漁業本身。他表示,必須由整個海洋為出發點思考。「如果魚 群不在海中的特定點,而是在其他地方,我們需要有漁業管理政策確保漁業資源的永續。無論牠們在哪裡,我們認知到我們得更睿智的因應迅速變動的生態系統。」

此研究結果立基於最新的科學資料,呈現未來20年拖網船若想捕捉英國人最愛的魚種(比方鱈魚),隨著冷海水向北偏移,船隻需要航向越來越北才有辦法捕捉這些原先分佈於英國海域的魚種;同時溫暖的海水也對貽貝養殖業者造成威脅。

科學論文與研究報告上的圖表顯示,bib這種南方的魚類,20年間分佈範圍向北擴張了342公里;於此同時北海的常見魚種如鱈魚、比目魚及綠青鱈(saithe)的分佈深度則在10年間增加了5.5公尺。

該研究亦警告,如果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海水溫度每增加攝氏1度,貽貝類的產出則會下降50%;且預測猛烈的海洋風暴頻度的增加將會對鮭魚箱網養殖產生「可觀的經濟影響」,因風暴將會導致數百萬的鮭魚逸出箱網並與在野外繁殖。

不論在歐洲,或是在世界各地,未來英國與外國船隊的衝突會更常見;歐盟與法羅群島和冰島政府間為了控制西北大西洋的鯖魚資源的爭議是一個徵兆。

法國和西班牙的船隊現在希望能進入海峽捕鯷魚,因為鯷魚已從比斯開灣(法國北部、西班牙西部)消失,這讓英國南部海岸的漁夫非常氣餒。

2010年,在冰島及法羅群島單方面提高了鯖的捕獲量後,蘇格蘭的船長們在Peterhead封鎖碼頭阻止法羅群島船隊的魚貨上岸。冰島及法羅群島聲稱因氣候變遷之故,鯖魚在他們的海域繁衍更多後代,這個說法受到歐盟的質疑。

關於氣候變遷的影響他們的說法引起爭議,在冰島及法羅群島拒絕協商較低的捕獲量後,歐盟正起草制裁計劃。

由於這些爭議及急遽增加的鯖魚捕獲量超過永續漁業的上限,海洋管理委員會(The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已經停止了歐洲8個鯖魚船隊的永續漁業生態標籤。

該報告首次發布於5月8日於英國愛丁堡的世界漁業大會(World Fisheries Congress),這是此會議第一次在歐洲舉辦。會中查理王子也表示,若缺乏更多的合作及對永續發展更實際的行動,他憂心漁業的過度捕撈現象會更加氾 濫。「世界上有許多人依賴海洋為生,他們的生計完全依賴海洋的承載力及回復力,這些仰賴在我們現在採取有智慧的行動。」

全世界有上億人仰賴魚類做為他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發展中國家在2008年出口270億美元的魚和海鮮,遠比棉花或咖啡來得高。 MCCIP報告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熱帶地區的「顯著下降」,到2050年可導致高達300億美元的損失。查爾斯王子說:「這是個嚴肅的社會和經濟議 題。如果漁業資源耗竭,社會和經濟亦萬劫不復。」

在不列顛群島、丹麥及愛爾蘭的船隊,最先出現的改變就是他們捕獲了大量的豚鼻魚(boarfish),一種橙色骨感的魚。10年前在不列顛群島尚未聽聞過豚鼻魚,去年船隊共捕獲了130萬噸,用來作為養殖漁業的魚飼料。

MCCIP報告指出,鯖魚的爭端是給漁業、決策者及政府一個明確的警告,他們必須開始密切合作漁業資源的經營管理及保育,氣候變遷的影響是 無國界的。這也意味著,隨著受保護魚種分佈範圍改變,現行政策也該調整海洋保護區或禁魚區劃設位置。在波羅地海,丹麥的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 便為產卵的鱈魚設立了一個封閉區來保護牠們。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