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9

他們真的會痛!研究證明龍蝦、螃蟹有感知能力 英國立法禁止「活煮」

許多人吃海鮮如龍蝦、螃蟹、章魚等,都會追求新鮮、生猛,最好在烹煮前都還是保持活跳跳的,不過英國正在制定一項《動物福利(感知)法案》,禁止以「活煮」的方式處理龍蝦、螃蟹和章魚等無脊椎動物。

新聞周刊(Newsweek)》,近期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龍蝦、螃蟹等甲殼類動物富有感知能力,能夠清楚的感覺到疼痛,專家史蒂芬妮博士(Stephanie Yu)指出,目前已經有許多有力的科學證據表示,甲殼類確實是有感知能力的,但是世界大部分國家的人道屠宰法仍然未適用於這類動物。史蒂芬妮博士補充,目前許多地方都有活煮龍蝦的做法,這種做法會對龍蝦等動物造成極大的痛苦,「他們被放入沸水後大概會劇烈掙扎約2分鐘,這是完全不必要的慘忍行為」。

不要活煮龍蝦的呼籲獲得動保團體和英國政府呼應,《星期日標準報(Evening Standard)》報導指出,英國上議院正在審議《動物福利(感知)法案》修正法案,以便擴大保護範圍到包括龍蝦、螃蟹、章魚、魷魚和其他有知覺的無脊椎動物,法案將規定任何人要烹煮這些動物時,必須先將其擊暈或冷凍,也禁止在他們活著時將其密封包裝。

根據報導,英國針對龍蝦等甲殼類的保護措施可以追溯到2018年,非政府組織Crustacean Compassion的呼籲,目前類似的法律已經在紐西蘭、挪威和瑞士等國家施行。

 

 https://tw.news.yahoo.com/%E4%BB%96%E5%80%91%E7%9C%9F%E7%9A%84%E6%9C%83%E7%97%9B-%E7%A0%94%E7%A9%B6%E8%AD%89%E6%98%8E%E9%BE%8D%E8%9D%A6-%E8%9E%83%E8%9F%B9%E6%9C%89%E6%84%9F%E7%9F%A5%E8%83%BD%E5%8A%9B-%E8%8B%B1%E5%9C%8B%E7%AB%8B%E6%B3%95%E7%A6%81%E6%AD%A2-%E6%B4%BB%E7%85%AE-153617869.html

2021/11/14

精煉植物油恐致癌 棕櫚油最危險

 

植物油高溫精製過程會產生三種有害物質,特別是添加棕櫚油的各式糖果、餅乾等。記者葉信菉/攝影
植物油高溫精製過程會產生三種有害物質,特別是添加棕櫚油的各式糖果、餅乾等。記者葉信菉/攝影

植物油高溫精製會產生二單氯丙二醇酯、三單氯丙二醇酯、縮水甘油酯等可能致癌與危險物質,成功大學受科技部委託進行兩年研究發現,添加棕櫚油的各式糖果餅乾及嬰兒奶粉,其三物質含量遠超過歐盟標準,對嬰幼兒與青少年健康有很大負面影響,但目前全球都未對棕櫚油使用提出限制。

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環境微量毒物中心主任李俊璋說,縮水甘油酯已經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人類極有可能致癌物」,三單氯丙二醇酯列「人類可能致癌物」,還會傷害腎臟與睪丸,二單氯丙二醇酯則傷害平滑肌、心臟。

這次研究發現,三類有害物質含量最高的前三類食品依序為油、糖果餅乾及複合食品。油品又以棕櫚油含量最高,縮水甘油酯含量超過歐盟規定的六倍、三單氯丙二醇酯超過歐盟兩倍,但李俊璋說,歐盟等先進國家都沒訂棕櫚油使用限制。研究還發現,高油、高溫烘焙又高鹽的食品,有害物質含量爆表。

研究團隊還換算出不同年齡層吃了這些食物後三項有害物質的暴露劑量,全超過歐盟規定,且年齡層愈小、暴露量愈大。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說,國際間以歐盟最為嚴格,但「二單氯丙二醇酯」毒性不強,僅針對「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三單氯丙二醇酯」訂規範,台灣未來將陸續跟進,目前正針對醬油的「三單氯丙二醇酯」和嬰兒奶粉的「縮水甘油酯」進行相關規範。

廖家鼎說,不同食品出現「三單氯丙二醇酯」和「縮水甘油酯」超標原因,均與棕櫚油有關,必須針對不同食品及油品進行源頭管理。全球棕櫚油的主要生產地為馬來西亞,我國在政策制定上需謹慎以對,等待該國調整製程,以避免廠商「斷貨」。

李俊璋建議政府,即使沒訂定各項食品含量標準,也應比照塑化劑訂定「企業監測指引」,讓廠商製作相關食品時有參考依據,也希望製油業者能更新製程以減少有害物產生。同時應針對油品、嬰幼兒食品、全穀雜糧類(經過烘焙再製)、乾豆堅果類、糖果餅乾類及複合食品(水餃、泡麵及漢堡等)等六大類高風險食品,進行三項物質長期監測。

台人三項毒物暴露量 高於歐盟、大陸 製表/修瑞瑩
台人三項毒物暴露量 高於歐盟、大陸 製表/修瑞瑩

小辭典 精煉植物油3物質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植物油精煉過程中為了脫臭,會以超過兩百度以上高溫真空燒製,產生二單氯丙二醇酯、三單氯丙二醇酯與縮水甘油酯等三種致癌與危險物質。二○○六年,歐盟首次在醬油等調味品中,規範三單氯丙二醇含量不得超過廿(微克ug/公斤kg),之後陸續規定油品及嬰兒奶粉中的三單氯丙二醇酯及縮水甘油酯含量。

台灣二○○九年訂定醬油(主要是化學醬油、純釀造醬油中沒有這些有害物)中三單氯丙二醇含量不得超過三百(微克/公斤),標準比歐盟寬鬆許多。另外,去年規範奶粉中縮水甘油酯含量,並自今年七月實施,比照歐盟規定,粉狀劑量限制是五十(微克/公斤)、液體狀則是六(微克/公斤)。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890657

美國防情報局新任總監 驚爆「UFO恐真的來自外太空」

 文|張守逵


美國國防情報局總監艾薇兒(右二)日前演講時,驚爆外星人恐存在一事。(翻攝維基百科)

美國國防情報局(DNI)最高總監艾薇兒海恩斯(Avril Haines)日前演講時,驚爆許多民間UFO出沒紀錄,包括文件、影片等各種資料,以及海軍和飛行員的目擊報告,都是外星人存在的證據,驚人發言引起全球熱議,對此她也坦言:「這些令我們毫無頭緒的現象,可能都來自外太空。」

外媒報導,負責管理聯邦調查局(FBI)、中央情報局(CIA)等16個情報單位的美國國防情報局總監艾薇兒,在昨天(11日)出席華盛頓國家大教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舉行的「我們的未來在宇宙」(Our Future in Space)講座活動時,透露根據專業團隊調查,歷年來美軍搜查的UFO紀錄文件,都是外星人存在的證據,驚人言論引起一陣議論。

艾薇兒也在昨日的會議表示:「無論是美國國會或情報單位,都對UFO現象一無所知,過去我們僅把重心放在防恐維安,深怕這些飛碟是敵國的武器,但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他們會不會真的來自外太空?」她也透露美國情報局將設立新部門,用於調查全球的UFO以及UAP(不明空中現象)事件,並已在擴大編制的人員陣容。

艾薇兒是資深民主黨員,曾先後擔任白宮的國安顧問。(翻攝維基百科)

隨著民間企業不斷探索外太空,艾薇兒也推測未來10年內,人類和宇宙的關係將大幅加深,並警告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極可能在外太空爭奪地盤,爆發大規模殖民衝突,但她也表示:「美國絕對會致力於保護各個國家,擁有出入和探索外太空的權利,這能確保人類集體繁衍下一代,背後的意義至關重要。」

- Advertisement -

現年52歲的艾薇兒早期是執業律師,曾先後擔任美國中情局副局長,也是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執政時期的白宮安全顧問,她在去年應拜登總統之邀,成為史上首位國防情報局女性總監,也是美國政壇中,少數公開承認外星人恐存在一事的高階官員。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1112web011/?fbclid=IwAR2z-iUm2g7iFM1loUx2QKp4EKpHkKdQ-FkcbljvIWrTHCBdHuLzvGJV6HA

2021/11/9

快時尚成污染禍首 智利沙漠舊衣堆成山

 

2021年9月26日,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中,幾個婦女在大量廢棄的舊衣服中尋找可以穿的衣服。
2021年9月26日,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中,幾個婦女在大量廢棄的舊衣服中尋找可以穿的衣服。(圖片來源:MARTIN BERNETTI/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11月9日訊】(法廣 RFI)球貨品供銷正受疫後供應鏈問題衝擊,但在智利北部阿塔卡瑪沙漠,包含耶誕毛衣、雪靴在內的棄置二手衣飾卻堆積成山,這些快時尚衣飾嚴重污染環境。

快時尚帶來的極端消費主義讓智利社會飽受衝擊,包括少得可憐的低薪與童工問題已為人所熟知,但對當地環境也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外界卻知之甚少。

智利長年以來都是二手與滯銷快時尚服飾的集散中心。由中國、孟加拉製造的衣飾銷往歐、亞與美國後,最終輾轉流入智利,再找機會重新賣到拉丁美洲。

每年約有5萬9000噸的舊衣飾會運抵智利北部阿托荷斯皮其歐(Alto Hospicio)免稅區的伊基克(Iquique)港,來自南方1800公里、首都聖地牙哥的服飾商會購入一些,另有很多會被走私到其他拉美國家。

但每年仍至少有3萬9000噸的衣飾乏人問津,被丟向有世界最乾燥沙漠之稱的阿塔卡瑪(Atacama)沙漠。

曾於伊基克港進口區工作過的卡瑞諾(Alex Carreno)說:「這些衣飾來自世界各地,沒被首都商人買走或運到其他國家的,因為沒人願意付關稅帶走,全都積在港內免稅區。」

開設以棄置舊衣製作絕緣板公司的薩佩達(Franklin Zepeda)說:「問題在於衣飾沒法生物分解且含化學製品,城市裡的掩埋場不收。」後來竟越來越多棄置衣物被丟到沙漠。

根據一份2019年的聯合國報告,全球服裝製品量在2000到2014年間翻倍,衣飾產品耗費用水佔全球的20%,製造衣服與鞋子的產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8%,而每秒則有相當於一部垃圾車運載量的紡織品被送去掩埋或焚化。

棄置衣物、鞋帽無論堆積於開放空間或埋入地下都會污染環境,釋出污染物進入空氣或下水道裡。由於目前的衣飾不是合成就是添加化工品,在自然環境分解恐需200年,且毒性與廢輪胎或塑膠不相上下。

来源:法廣 RFI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1/11/09/988995.html 

2021/11/7

減碳愛動物!瑞士高學歷者改茹素 素肉、豆腐攻占超市

 

圖為瑞士的素食超市。圖擷自推特
圖為瑞士的素食超市。圖擷自推特

近年天災發生頻率大增,為挽救全球暖化效應,瑞士社會正積極思考如何從食衣住行減緩暖化的速度。

「食」是日常大事,每天吃進嘴裡的飯菜也必須考量節能減碳之道,製造素食產品的碳排放量比肉類相對小,素食風便順著減碳潮流盛行了起來。

據瑞士素食協會統計,瑞士約5%的人吃全素,有意識少食肉的人和吃鍋邊素的人也占24%。

素食潮流的另一個因素,瑞士教育裡長期推動的愛護動物、友善萬物的觀念。

瑞士的高收入與高物價全球皆知,一包生菜沙拉也比鄰國貴上三倍,使瑞士人消費時更注重品質。瑞士的食品管制法與動物畜牧規範標準高於歐盟,友善動物的農場管理,亦是瑞士農業的長期規範和人民共識。

茹素者的學歷也偏高,可見知識帶來憂患意識,凸顯現代瑞士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

瑞士-友善動物-SDGs-素食-動物保護瑞士教育培育出拒絕虐待動物的世代,消費者不會買單劣質和有道德疑慮的動物性商品。

無獨有偶,全球知名的瑞士名廚胡姆(Daniel Humm)也在美國紐約發起飲食革命,他獲選為全球首家米其林三星素食餐廳,一度是國際餐飲界的頭條。

許多同行都認為此舉過於大膽,然而他認為:資源總有用完的一天,今日的豪華美食也必須重新定義,捨棄肉、魚、奶和蛋是一步,不再消費長途跋涉的進口食材也是重點。

趨勢一:亞洲豆腐產品進入瑞士超市

豆類製品在素食風之中,透過超市通路,已經悄悄進入歐洲家庭飲食。

瑞士本土超市紛赴中國學習豆腐技術,再加上歐盟進口黃豆食品也多,近年超市豆腐的選擇漸多,打開了保守的瑞士飲食習慣。

符合健康和食品安全、走有機路線的豆腐產品也順勢成長,成為瑞士生活的常態食品。除了原味板豆腐,歐洲人喜歡的口感,如煙燻、羅勒、咖喱等口味,也是各家超市的常態商品。

歐洲各國都有知名的炸肉排料理,現在超市也推出了炸豆腐排,酥炸豆腐排或香料起司豆腐排在一般通路也常見。

在瑞士,下班後或週末小酌,時常有小食搭配,豆腐也成了素食者的新選擇。此外,由黃豆代替牛奶而製成的優格,原先只在有機超市盛行,這兩年一般超市通路也出現了平價商品。

瑞士-超市-豆腐-素食-低碳飲食-SDGs瑞士超市通路中的豆腐選擇越來越多。

趨勢二:素食業者在地生產,回應減碳潮流

外型、口感都酷似肉的素雞腿排。圖片來源:Vetzgerei Facebook
外型、口感都酷似肉的素雞腿排。圖片來源:Vetzgerei Facebook

在地、減碳、傳統手做,是今日瑞士行銷學的三大關鍵,一家生產素肉產品與豆腐製品給餐廳當原物料的新創公司「素肉舖」(Vetzgerei),便在這氣氛下,打進了餐廳供應鏈。

創辦人Nathalie Danko看準未來瑞士素食產品上升的趨勢,決心投入素肉生產;目前產品種類不多,但都各具特色:素雞腿、漢堡素肉排,有甜菜頭、毛豆及超乎想像等三款口味;另兩樣豆腐產品分別是夏季蘿勒豆腐跟夏季檸檬豆腐。

有別於亞洲調味方式的素肉頗受歡迎,在瑞士市場供不應求。

除了標榜全植物栽植,「素肉舖」也研發與肉類產品類似的蛋白質成份,讓外型不只看起來像肉,連吃起來的口感也十分接近,以提高吃肉族群對素食的接受度,未來將持續開發更多不同口味的產品。

友善萬物,重視食物品質與健康的關係,也是小農與小公司在瑞士立足的關鍵。

Nathalie Danko說,小公司的競爭力當然不敵跨國食品公司和大型通路,「我們感謝瑞士教育已經培育出拒絕虐待動物的世代,劣質和有道德疑慮的動物性商品,消費者不會買單。」

外型、口感都酷似肉的漢堡。圖片來源:Vetzgerei Facebook
外型、口感都酷似肉的漢堡。圖片來源:Vetzgerei Facebook

趨勢三:吃多少夾多少的素食連鎖餐廳受歡迎

素食市場成長,瑞士也開始出現素食連鎖餐廳,其中最有名的是Tibits。店名是由英文字「Tidbit」而衍生出來,字面意義是「小片珍饈,一小口美食」的意思,強調美食、健康、不過量的飲食方式。

另一家素食連鎖名店Hiltl,成立於1898年,也是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全球第一家且長久經營的素食餐廳,始祖級地位屹立不搖,見證今日瑞士各大城如雨後春筍的素食餐廳。

這兩家素食業界龍頭,使茹素成為時尚潮流,並都以自助餐的型態經營。顧客自己決定食量,夾多少就吃多少,減少浪費食物,到飽就好,不必吃到撐。

「全文轉載自未來城市(減碳愛動物!瑞士高學歷者改茹素 素肉、豆腐攻佔超市),欲了解更多智慧科技,請上未來城市官網

 

https://udn.com/news/story/121484/5863976?fbclid=IwAR2h7jMuDteYQ6KlI00THpDaNTdy1ZtaF2BAqPIKPXGXAwp3wZK3SpAQCMc

2021/11/5

吃素減碳救地球 芬蘭赫爾辛基市府不再提供肉品

 021年11月5日 週五 下午2:27

美聯社報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宣布,自明年1月起,市府在研討會、員工會議、招待會和其他活動將不再提供肉品,改以素食菜餚和當地永續性的魚類來取代,以減少碳足跡。

(擷取自visitfinland.com)
美聯社報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宣布,自明年1月起,市府在研討會、員工會議、招待會和其他活動將不再提供肉品,改以素食菜餚和當地永續性的魚類來取代,以減少碳足跡。(擷取自visitfinland.com)

赫爾辛基市聯絡室主任奇維拉(Liisa Kivela)表示,這項變革將於明年1月生效,但不包括市立學校和市府相關場所自助餐廳。赫爾辛基市人口約65萬人。

新政策還規定,市府相關活動中提供的咖啡、茶葉和香蕉等品項都必須來自公平貿易生產商;此外,燕麥奶將取代一般牛奶,零食和點心不能再裝在用完就丟的一次性容器中。

市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相關措施「目的在減少食物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同時降低這座城市使用的自然資源量」。

今年8月擔任市長的瓦提艾能(Juhana Vartiainen)表示,他很高興赫爾辛基市在某些情況下保留了提供肉類的選項。

他告訴芬蘭媒體「晚報」(Iltalehti),舉例來說,如果瑞典國王來訪,則可以提供國內野味,或是向某些團體供應肉品是相當自然的事,一定要因時制宜。

赫爾辛基市議會本周宣布這項決定後,在社群媒體引發公民和政界人士正反兩方的激烈辯論。

芬蘭鄉村地區的立法者尤其感到不安,因為當地狩獵盛行且野味菜餚普遍;國內飼養的馴鹿肉則時常供應給來訪的外國政要。

芬蘭自然資源研究所(Natural Resources Institute)今年稍早表示,擁有550萬人口的芬蘭,肉類消費量已連續兩年下降,因為愈來愈多民眾使用植物性產品而不是肉類來製作漢堡、香腸和絞肉。

 

https://tw.news.yahoo.com/%E5%90%83%E7%B4%A0%E6%B8%9B%E7%A2%B3%E6%95%91%E5%9C%B0%E7%90%83-%E8%8A%AC%E8%98%AD%E8%B5%AB%E7%88%BE%E8%BE%9B%E5%9F%BA%E5%B8%82%E5%BA%9C%E4%BB%A5%E8%BA%AB%E4%BD%9C%E5%89%87%E4%B8%8D%E5%86%8D%E6%8F%90%E4%BE%9B%E8%82%89%E5%93%81-062713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