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4

新北拚種樹 2030年減碳4000公噸

2020-06-14 00:41:57聯合報 記者郭琇真/新北報導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昨天舉辦「幫地球降溫,牽手種樹嘉年華」活動,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中...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昨天舉辦「幫地球降溫,牽手種樹嘉年華」活動,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中左)、願景工程執行長羅國俊(中右)與民眾種植蘭嶼羅漢松。記者曾原信/攝影

新北10年再種40萬棵 導入智能護樹

新北市政府升格至今滿十年,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昨天在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舉辦的護樹講座中提出「2030願景」,不只要讓植樹節從節日轉型成生態復育計畫,未來十年,每年將持續種四萬棵樹,盼二○三○年能為全球達成減碳四千公噸。

十年來,新北市種了一二五萬棵樹,相關成果都登載在聯合國網站,是台灣首個參與聯合國「兆樹計畫」的政府機關。

不只種樹,去年新北市開始思考如何提升護樹品質,決定編列超過百萬預算,推動「智能護樹」,有別過去單純用目測檢查樹木健康,今年他們導入應力波檢測儀,將針對六三五棵高風險的都市樹木進一步檢測,降低倒塌的風險。

李玟強調,這項政策將延續下去,預估明年人力訓練和器材能逐步到位,後年將成為新北市的護樹標準作業程序之一。這是目前六都少數採用儀器進行科學化檢測的護樹作為。
李玟也感嘆,要保護都市裡的公園綠地不容易,因為一有空地,公眾討論很容易變成蓋遊樂場、籃球場、圖書館、甚至是警察局,某種程度成為另類的「視覺公害」,這部分有待全民意識的提升,找出人與生態環境共處的平衡之道。

台中創垂直種樹 建築綠化換容積

這幾年積極改造綠川成水岸廊道的台中市政府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黃晴曉也現身分享,他指出,台中熱島效應越來越嚴重,每十年平均增溫○點三二度,照此趨勢將很難控制在聯合國的升溫一點五度目標,因此市府開發了三大退燒藥,包含引風、增綠、留藍,建立「都市冷島系統」,打造一條給風走的路,其中綠川的改造就是成果之一。

除了增加平面、河岸種樹外,台中市政府去年決定開創垂直種樹的可能性,鼓勵建商規畫垂直綠化設施,就可讓陽台多凸出兩公尺,容積獎勵還可多提升一成。今年已逐步啟動,市府換算,預估一年將可再多種兩萬棵樹,有助減少都市熱島效應的問題。

新竹推食物森林 促進民眾參與

另外,新竹市政府近年力推「食物森林」也有成,背後合作團隊就是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朱慧芳說,食物森林是在種植大型喬木的同時收穫短期農作物,提升民眾參與種樹的可能。

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1349/4634307

全台缺樹區域 還能種2700萬棵

2020-06-14 00:52:42聯合報 記者許詩愷/新北報導
聯合報願景工程昨天舉辦「幫地球降溫,牽手種樹嘉年華」活動,希望讓民眾更加注重環境...
聯合報願景工程昨天舉辦「幫地球降溫,牽手種樹嘉年華」活動,希望讓民眾更加注重環境保護。記者曾原信/攝影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於今年推出「為未來種一棵樹」系列專題,並在昨日舉辦「幫地球降溫,牽手種樹嘉年華」,盼延續新聞內容,孕育出推動台灣自然保育的實際力量,主辦單位也為此安排多場專家座談。

以全台規模進行大型植樹計畫的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說,過往社會與法規習慣「只把樹木當成木材」,忽略樹木的各種附加價值,但以經濟角度來說,樹木可生產精油、香料等副產品,無形價值更包含了保育生態、美化景觀,甚至療癒人類心靈。

目前林務局正推行「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栽種可供野生生物生活的綠廊道,改善外來種入侵現象。林務局也與民間組織、地方政府合作,於今年成立台中市「大肚山森林復育中心」,盼能復育全島山脈到海岸,都市到鄉村的生態多樣性。

林華慶強調,台灣近年生態復育成效十分明顯,林區面積已比九○年代多數近十萬公頃;但僅有種樹仍遠遠不足,即使樹木多多益善,仍必須經過規畫再以正確工法栽培,為都市或山區等不同環境設計出適合的方案,最終才能「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友善環境。」
「台灣種樹卅年計畫聯盟」以google earth找出台灣缺乏樹木的區域,發現台灣至少還有一千五百塊地可以種樹,估算可以再種兩千七百萬棵樹,「平均台灣每一個人可種一點四棵。」
聯盟共同發起人呂學海認為,種樹看來艱辛,其實是一項非常穩定的工程,他形容「只要安排好計畫,認真去做,就能腳踏實地看著樹木生長。」呂學海建議民眾不必害怕投入保育工作,只要有意願便能成為植樹計畫一份子。

呂學海從事環境教育多年,更是提倡環境保育、動物關懷的知名老歌「快樂天堂」作詞人。他已說服證交所的朋友及教授認養自己小學的育苗經費,讓樹陪著學弟、學妹長大。
呂學海說,小學往往是街區的中心,當一個人能說出他來自哪所小學,他便是真正的「在地人」,若各地師長、家長都們願意帶領孩子一起合作種樹,那棵樹將可以陪伴他成長三十年,甚至成為鄉里的集體記憶,「如果每個人都回小學種樹,全台灣將多出許多有感情的樹來。」

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1349/4634361

種樹如換肝! 換肝之父陳肇隆:一個救人 一個救地球

2020-06-14 00:46:21聯合報 記者梁玉芳、許詩愷/新北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呼籲大家一起來種樹。記者曾原信/攝影
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呼籲大家一起來種樹。記者曾原信/攝影
「換肝之父」陳肇隆是亞洲第一例肝臟移植手術主刀醫師,他曾形容,種樹就跟換肝一樣,一個救人,一個救地球。陳肇隆強調,「不以善小而不為,每個人都選擇一件對環境有益的小事,社會就能更美好。」種樹便是他選擇的「小事」。
任職高雄長庚院長期間,愛樹的陳肇隆展開大量綠化工程,他親自畫草圖,規畫適合院區的各式樹種及植栽,讓原本被水泥地廣場包圍的醫院大樓,變得綠意盎然,令病患能安心就醫,甚至散步療癒,其中五千餘顆樹苗都由他培育、栽種。
陳肇隆昨在短講中,以幻燈片展示種樹帶來的驚人變化:原本堆滿垃圾的醫院滯洪池,他種下落羽松加上鵝卵石,照片讓友人問他:「這是歐洲哪裡?」至於戶外機房有點醜,他又種上幾棵樹或桂竹,就能化腐朽為神奇,視覺煥然一新。
緊湊的開刀、門診及出國行程,陳肇隆一個月僅有兩個周末可以用來和樹親近,扦插、育種、移盆都不假手他人,種樹已成他的紓壓及運動妙方,連附近的自來水廠也一起完成綠化。原本擔心若不蓋水泥圍牆,就怕民眾丟垃圾的某機構,也被他說服:「種了樹,環境變美,我保證沒人會想丟垃圾。」

種錯環境的樹「看起來不快樂」

陳肇隆分享,種樹要成功,要挑對樹種,種錯環境的樹就「看起來不快樂」。他挑選兼具實用與美觀、遮陰度夠高的樹種,例如肖楠、小葉欖仁、台灣肉桂等。而九芎樹形美,但開的是白花,醫院要有點喜氣才好,所以他親自動刀,將開紅花的紫薇枝條接到九芎樹上。
就算要移走問題多多的黑板樹,陳肇隆也不敢冒然「下刀」,先在黑板樹旁種下兩棵肉桂包圍,等肉桂夠壯了,再移走黑板樹「讓時間來解決」。十七年前,兒童醫院前空地種了三棵華盛頓椰子,「有人說看來像三炷香,不太好。後來SARS就爆發啦。」於是他移走孤單的椰子樹,種上成群落葉松。
陳肇隆常將自家培育的樹苗轉送其他醫院及朋友,蒞院外國醫師都手植樹苗,其後還會掛念地搭機來關心屬於自己的那棵樹。

救人的醫院 成救老樹的樂土

救人的醫院也成了救老樹的樂土,一顆菩提老樹主人嫌它擋了鴿舍,於是陳肇隆就移植到高雄長庚院區;另外百年的雨豆樹原本要被砍,甚至也被搶救到這兒安養天年。

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1349/4634349

4千雙手植樹 為地球降溫共創三贏

2020-06-14 00:37:33聯合報 記者郭琇真、江婉儀/新北報導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昨天於新北市舉辦「牽手種樹嘉年華」活動,吸引逾4千人參與。記者曾...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昨天於新北市舉辦「牽手種樹嘉年華」活動,吸引逾4千人參與。記者曾原信/攝影


疫情退燒,如何讓地球不再發燒?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昨天在新北市八二三紀念公園舉辦「幫地球降溫—牽手種樹」嘉年華,現場不只有種樹教學、攀樹體驗、木工DIY等多元活動,台灣圖書館內各路專家雲集開講,暢談如何種樹、幫城市降溫,吸引超過四千位大小朋友熱烈參與,盼為地球未來盡心力。

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到場宣示種樹決心,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執行長羅國俊、農委會林試所長張彬、台灣圖書館館長鄭來長等人一同種下台灣原生植物「蘭嶼羅漢松」。侯友宜說,今年起將推動「智能科技護樹」政策,針對有安全疑慮的都市林進行健檢,減少路倒、傷人的情形,維護市民安全。

願景工程今年連續兩波推出「為未來種一棵樹」專題報導,剖析全台種樹亂象,倡導負責任、情感種樹,呼籲種樹是為未來世代最有意義的禮物。昨上午十點活動還沒開始,公園內就聚滿人潮,一邊揮汗,一邊在各攤位排隊等著種樹、做苔蘚小盆栽、聽繪本故事等。

「牽手種樹嘉年華」活動中,攀樹體驗讓孩童更能親近樹木。記者曾原信/攝影
「牽手種樹嘉年華」活動中,攀樹體驗讓孩童更能親近樹木。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灣圖書館內則展開產官學座談。林試所所長張彬說,行道樹無預警倒塌、被剃平頭等亂象叢生,關鍵在中央欠缺統一的管理方法,沒有制定修剪和維養規範。因此各地都市林命運大不同,好的如新北市已準備導入連續綠帶取代傳統狹小的樹穴,讓樹木長得更好;但有些地方縣市至今卻連公園綠樹都沒納入維養範圍內,任其自生自滅。

身為建築師的「台灣種樹卅年計畫聯盟」發言人劉柏宏說,目前整個產業界負責種的比較多、後續維管卻很少,所以一個新公園設置,通常預算只會花在建置,缺少後端照顧,反正種死了,再花錢買新樹,浪費公帑。政府可思考如何釋出都市林的維管,鼓勵它成為一個產業,讓公私部門合作成為可能。

「種樹在台灣公部門似乎成了『永續』工程。」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說,這個「永續」是指永遠做不完、也做不好;他認為除了中央要有政策指引,民間建商也是關鍵,「他們是都市綠地最大受益者」,需跳脫利益至上的思維,為環境多付出一些。

張彬說,提升都市林須產官學合作,中央制定規範、地方執行,互相修正、採納意見,景觀業者也要提升自身專業,樹保團體和企業則善用力量,為種樹、護樹盡份心力,三方成為夥伴關係,才是長久之道。

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1349/463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