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13

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支持吃素?

  導讀:怎 樣吃決定你是怎樣的人——科學家發現:飲食和iq間的關聯”——bbc新聞,美國神經學家威廉.布魯克(neuroscientist william brooks, of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in albuquerque, usa)的研究結果。那麼愛因斯坦是吃素的麼?
  有文章曾提到愛因斯坦吃素。
  愛因斯坦邊吃邊說:“吃素 可以讓智慧不被蒙蔽”,“素食者所生成性情上的改變和淨化,對人類都有相當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對人類很吉祥。”“我們的任務是一定要解放我們自己,這需要 擴大我們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靈,擁抱美妙的大自然。沒有什麼能夠比素食更加有益於人類的健康,並增加在地球上生存的機會了。”“如果全世界都採行素 食,就可以改變人類的命運。”

  另外,愛因斯坦認為,吃素可以提高人的IQ。這與中國古人的觀點有些接近。大戴禮記:“食肉,勇敢而焊;食素,智慧而巧。”


 "So I am living without fats, without meat, without fish, but am feeling quite well this way. It always seems to me that man was not born to be a carnivore."
       我現在的生活沒有動物脂肪,沒有肉,沒有魚,但是感覺很良好。
  好像對我來說,人生下來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食肉動物。 
       This was from a letter written to Hans Muehsam, and dated March 30, 1954, which was about 1 year before Einstein died. This indicates he adopted a vegetarian diet at the end of his life.
       上面的話是出自愛因斯坦在1954年寫的一封信,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這表明在他晚年,愛因斯坦奉行吃素。
   Previously, on August3, 1953 Einstein had written the following in a letter to Max Kariel, suggesting that he was still eating meat at that time:

        "I have always eaten animal flesh with a somewhat guilty conscience." -

            Einstein Archive 60-058 

        在上封信之前,愛因斯坦在1953年的一封信裡寫到:我常常在吃肉時覺得良心不安。這表明那時愛因斯坦還在吃肉。
       "Although I have been prevented by outward circumstances from observing a strictly vegetarian diet, I have long been an adherent to the cause in principle. Besides agreeing with the aims of vegetarianism for aesthetic and moral reasons, it is my view that a vegetarian manner of living by its purely physical effect on the human temperament would most beneficially influence the lot of mankind." Translation of letter to Hermann Huth, December 27, 1930. Einstein Archive 46-756

        這是1930年愛因斯坦寫的一段話: 


       雖然因為外界環境的限制,我不能成為一名嚴格的素食者,但在理念上,我一直都是素食支持者。除了贊同為了審美和道德原因素食外,我還認為在單純的身體方面,素食的生活方式將會給整個人類在性格方面帶來極為有益的影響。
  因此,愛因斯坦就算是素食主義者,也就進行了一兩年的時間。

果脯網編輯:果凍
http://guopu.cc/kxrw/2014/06/30/a7cfcecc-b6d8-443e-808f-91e2d9fd8b88.htm

國際豆類年 義推廣窮人肉食

(中央社記者鄭傑憶羅馬12日專電)義大利稱豆類是窮人的肉食,隨著經濟富裕、生活模式改變,人們漸捨棄這植物蛋白質的來源。趁今年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國際豆類年」,義大利鼓勵重拾這珍貴的作物與食物。

豆類和穀類一樣,是人類飲食的基礎,在世界各地幾乎都可以看到豆類的身影。花豆、扁豆、蠶豆、鷹嘴豆和豌豆是義大利常見的種類,在物力維艱的時代,更是許多窮人餐桌上的肉類替代品。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豆類是人類攝取植物蛋白質和胺基酸的重要來源,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有助於解決肥胖問題。而且豆類的固氮特性,能夠提高土壤肥沃度,對環境有積極影響。」

飲食記者並在美食科學大學授課的史卡費蒂(Cinzia Scaffidi)說,「基於種種優點,豆類值得我們讚揚。」

產出1公斤的牛肉需要1萬5500公升的水,豬肉需要4800公升,米要3400公升,豆類依照不同品種,只需要約200到400公升,是省水的植物和食物。

換句話說,多吃豆類有助個人健康,且保護環境。豆類通常經過乾燥,易於保存,是許多農人在冬季的重要熱量來源。

不僅如此,豆類價格通常比肉類便宜,因此還可省錢。史卡費蒂說,「就算不是因為愛吃豆類,至少盤算一下利益,豆類是物美價廉的肉類替代品。」

但隨著生活日漸富裕、步調緊湊,工業化、大量生產的肉食越來越普遍,需要長時間熬煮的豆類漸漸被遺忘。而東方飲食風,大豆和相關製品也進入義大利,但其中一大部分是基改作物,必須小心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