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3/1

英國蔬食尚當道 選擇豐富的素食天堂

最新更新:2019/02/27 16:17
 https://img5.cna.com.tw/www/WebPhotos/newsworld/20190227/38219775.jpg
連鎖咖啡廳Preta Manger在倫敦的素食分店。 
連鎖咖啡廳Preta Manger 2016年在倫敦開了一家純素快閃店,顧客反應良好,快閃店變成長久店面,更逐年增加分店;連鎖烘焙坊Greggs也在今年1月推出招牌香腸卷的素食版,而且這項新產品還是2萬人請願的結果。

文、攝影/戴雅真(中央社駐倫敦記者)
英國的素食主義興盛,吃素的人上餐廳幾乎不需要擔心,因為幾乎每家餐廳都會標示素食餐點,也有豐富的素食菜色可供選擇,簡直可說是素食者的天堂。

首先要了解,素食分為純素主義(vegan)以及素食主義(vegetarian)。純素主義一如字面意義,就是完全不碰葷食;素食主義依據個人選擇,有些會攝取奶製品或蛋製品。這兩種飲食模式近年來在英國都極為風行。

還有一些人選擇根據環境、心情而吃素,被稱為彈性素食主義(flexitarianism),人數也是逐年上升。

素食在英國究竟有多普遍?凱度消費者指數(Kantar Worldpanel)去年針對3萬個英國家庭統計發現,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家庭,晚餐桌上擺的是奉行純素或素食主義的餐點。在三個月期間,29%的家庭晚餐桌上沒有任何的魚或肉。

目前英國大約每八人就有一人是素食或純素主義者,另有21%的人是彈性素食主義者。素食風潮的興起,又受到近年來流行的「1月吃素」(Veganuary, Vegan和January的合體字)影響。

經歷12月分大啖肉食的耶誕節大餐,加上1月是一年的開端,容易立下決心,因此有組織鼓勵人嘗試在1月開始吃素。民眾在1月嘗試改變飲食習慣,若出現好結果,可能一整年的飲食習慣都因此改變,甚至長久下來完全改變。

「1月吃素」組織2017年曾在英國鋪天蓋地廣告。組織官網指出,嘗試吃素一個月的人,有超過75%表示健康情況好轉。他們睡得更好,體重平均下降約三公斤。根據統計,在1月分,菠菜、茄子等蔬菜的銷售量上升,連鎖比薩店必勝客(Pizza Hut)也特別在1月推出多款素食比薩,爭取素食商機。

許多餐廳看到素食商機,特別推出素食餐點,而素食餐點的方便取得,也讓更多人加入吃素行列。

連鎖咖啡廳Preta Manger在2016年以實驗性質,在倫敦開了第一家純素快閃店。原本的紅色招牌改為綠色,紅色的內部裝潢也改為綠色。由於顧客反應良好,快閃店變成長久店面,更逐年在英國各地增加分店。

瞄準素食消費群,連鎖烘焙坊Greggs也在今年1月推出了素食香腸卷。Greggs的傳統香腸卷每星期可以賣出150萬份,他們表示,最新產品就是這款招牌產品的素食對照版。

有趣的是,這項新產品是2萬人請願的結果。善待動物組織PETA去年號召民眾連署請願,希望Greggs推出素食香腸卷,獲得2萬人響應。

民眾的飲食改變,連鎖超市最有感。連鎖超市Wait rose表示,約有三分之一消費者特意減少肉類的攝取,改為少吃肉甚至完全不吃肉。

精品超市業者Marks &Spencer在今年新推出「植物廚房」(Plant Kitchen)系列,提供超過60款素食餐點,產品包括素食比薩、花椰菜雞米花、素咖哩、素香腸等,選擇豐富,搶攻素食市場。

無論是為了自身健康還是動物福利而選擇吃素,素食主義確實愈來愈風行。素食可以救命,一半原因是減少了紅肉的攝取,一半則是因為多吃蔬果,降低了卡路里攝取,避免肥胖。

牛津大學馬丁學院(Oxford Martin School)在2016年的一份研究指出,如果全球的人都依據膳食指南的建議攝取食物,到了2050年,每年可以拯救510萬人的性命;若是全部的人都改為素食主義,可以避免730萬人早逝;吃純素的效果最佳,可以挽救810萬人的性命。

研究還發現,素食甚至可以拯救地球。如果全球人類都成為嚴格的素食者,到了2050年,畜牧業等食物生產相關過程所製造的溫室氣體將可減少70%。

https://www.cna.com.tw/topic/newsworld/124/201902270005.aspx?fbclid=IwAR3j-Nl288az19qRhwZP9g7Hkgfwz783vNRZpi7s_4AkWkhGbRWdyzh3qJc

美國素食變速食 高科技素肉主攻肉食族

最新更新:2019/02/27 16:01
https://img5.cna.com.tw/www/WebPhotos/newsworld/20190227/1806579.jpg
美國餐廳供應的「不可能漢堡」套餐(漢堡加薯條),每份售價14.99美元。 
 
這波由矽谷投資客、大公司與名流推動的「速食化素食」,目標鎖定的是肉食族群。新世代吃素著眼於新奇、有趣、拍照上網炫耀,而不是實踐特定理念,對速食店常客來說,只是多一項選擇叫「素食垃圾食物」。

文、攝影/林宏翰(中央社駐洛杉磯記者)

十年前,童書改編的動畫片《食破天驚》(Cloudy witha Chance of Meatballs)上映,故事描寫一個異想天開的怪咖發明家,創造出能把水變食物的驚世技術;十年後,這劇情依然只是童話故事,但是人類不必殺生,就能製造出「人造肉」了。

不是科幻小說,也不是「沙威瑪會自己長出肉」那樣的網路謠言,美國科技業盛事消費電子展(CES)1月在拉斯維加斯落幕,2011年創業的加州企業「不可能食物」(Impossible Foods)發表了2.0版的「不可能漢堡」(Impossible Burger)。

這款由小麥、馬鈴薯、椰子油製成的漢堡排,含有大豆提煉的「血紅素」(heme),吃在嘴裡多了一股幾可亂真的肉味,堪稱「高科技素肉」。

隨著素肉漢堡風行,網路媒體Vox稱「2018年是素食垃圾食物蔚為主流的一年」,而《富比世》(Forbes)專司食品科技與農業的專欄作家史普利特(Jenny Splitter)直言「過去一年,對植物材料製成或人工培植的肉品是重大的一年,但未來一年更是關鍵轉折的一年。」
美國人「無肉不歡」,肉品業商機龐大,每年銷售額約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兆2,040億元)且逐年成長,但這產業現在面臨兩大潛在威脅:以植物食材製成的替代性肉品,以及實驗室培養出來的人造肉。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投資的「超越肉品」(Beyond Meat)即是以植物食材製成,它跟其他為素食族群生產的素肉不一樣,「超越漢堡」鎖定的對象是葷食人士,目標在1萬家超商上架。

前面提到的「不可能漢堡」則是另一個代表性產品。2016年這種「會流血」的素肉漢堡問世,當時只在高檔餐廳才有,如今全美超過1,000家餐廳吃得到,像是速食業者「白色城堡」(White Castle)賣的迷你版素肉小漢堡,每份1.99美元(約新台幣61元),比正牌的葷食漢堡貴兩倍,但已是同類產品中最便宜,在一般餐廳或運動酒吧販賣的不可能漢堡套餐(正常尺寸的漢堡加薯條)要價14.99美元左右(約新台幣464元)。

另一種人造肉是用真正的動物細胞培養,在實驗室「種」出可食用的肉製品,又稱「試管肉」,如曼菲斯肉品(Memphis Meats)。不過「試管肉」的生產成本仍非常高,目前市面上還沒有這類產品販售。培養試管肉只需從活體動物取得細胞,免除屠宰步驟,能減少動物痛苦與溫室氣體排放,可能是人類未來食物的永續選擇之一,但試管肉違反自然的培養方式,部分消費者仍難以接受。

「植物性飲食協會」(Plant Based Foods Association)委託尼爾森公司進行的研究發現,到2018年6月止的一年間,整體食品銷售額只上升2%,但植物性食品的銷售額成長了20%,來到33億美元。數據顯示,植物性食品已不只是被主流忽視的小眾市場,逐漸變成一塊眾人爭食的大餅。對消費者來說,素食肉品增添了健康、環保與時髦的色彩,如果吃起來甚至更美味,何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高科技素肉吸引了投資者與大眾目光之下,事實上美國在過去20年間素食人口一直是少數。根據2017年統計,全美廣義素食者約占5%,純素人口占3%,加起來跟2012年調查一樣,大約8%的美國人屬於素食族群,比例固定如基本盤,但在食品的選擇上無論是種類或品質都出現巨大成長,說明了對素肉業者而言,目標消費者鎖定的是想吃肉又想要兼顧健康和環保的肉食族群。

帶有矛盾意味的是,不少正統素食人士對某些「太過真實的假肉」敬謝不敏,吃過一次就再也不碰,因為讓他們感覺像在吃真正的肉。理念上而言,新一波「速食化素食」潮流也與傳統吃素族群擁抱的嚴肅意涵大相徑庭。嬉皮世代吃素帶著環境關懷、社會改革的反資本主義理念,但新世代吃素著眼於新奇、有趣、拍照上傳網路炫耀,特別是這股浪潮的背後推手是矽谷投資客、大公司,還有名流人士如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素食與速食成了同一件事。科技正在改變美國人的觀念,吃素不是為了特定理念而辛苦實踐的生活習慣,對那些經常造訪得來速車道的速食店常客來說,多了一項選擇叫做「素食垃圾食物」。

對美國老一輩的素食人士而言,吃素不只是生活風格更是種身分認同,代表有足夠時間、精力與資源維持這種嚴格的習性。相對來說,現今素食與速食的結合不要求消費者效忠任何理想或使命,同時也未必健康,因為它加工程度很高,脂肪含量也高。如同營養學者指出,不是所有的植物性食品都有益健康。

https://www.cna.com.tw/topic/newsworld/124/201902270004.aspx

動物祈福食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