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31

人造肉市場商機無限 十年後規模達1,400億美元

2019-05-24 18:12經濟日報 記者洪啟原╱即時報導
 
人造肉近來話題不斷,巴克萊銀行(Barclays)分析師看好這個剛萌芽的產業將在未來十年蓬勃成長,直呼「不敢相信這不是真正的肉」。

巴克萊農業、食物及餐飲業分析師預估,替代肉品市場在未來十年將迅速成長,可望在規模1.4兆美元的全球肉品市場搶下10%的市占,也就是1,400億美元。

分析師表示:「儘管我們認為目前要成功複製肉食消費者喜愛的特定料理有先天的障礙,例如丁骨牛排,但目前為止已研發出以植物性蛋白質製作的素牛絞肉、素肉腸以及素漢堡等產品,而且一推出就獲得消費者的正面回應。實驗室人造肉(lab-based)距離在超商推出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但替代肉品產品的市場正持續擴大,增速優於肉品市場,預料這股風潮將持續下去。」

雖然巴克萊警告,想在人造肉市場發展初期就進場投資仍有風險,但該市場擁有的潛在優勢遠超過傳統肉品市場。擁護這個極具發展潛力市場的人指出,素肉產品不會傷害任何動物,對環境負擔較小,也可望提供更健康的低鈉產品。

有鑑於人造肉產品擁有這些優勢,巴克萊表示,植物性蛋白質產品(或是實驗室人造肉)的市場機會,或許大於十年前問世的電動車。

人造肉市場的前景看好,美國業者Beyond Meat在三周前掛牌上市,上市首日股價狂飆160%,趕搭美企今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熱潮。

正在尋求創造「未來的蛋白質」的Beyond Meat,目前已研發出人造肉漢堡、人造肉腸及其他替代選項,提供給想從重度肉食習慣轉向的消費者。
美國人造肉製造商Beyond Meat已研發出人造肉漢堡、人造肉腸及其他替代選項...
美國人造肉製造商Beyond Meat已研發出人造肉漢堡、人造肉腸及其他替代選項,提供給想從重度肉食習慣轉向的消費者。美聯社

2019/5/30

聯合國:吃肉是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

2019/05/30

2018年9月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兩家食品公司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地球衛士獎」的獎項,表揚他們創造與肉類相媲美的植物性食品方面所努力的工作,期望喚起大家對地球環境的重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將動物作為主要的食品生產,使我們陷入了災難的邊緣......吃肉是世界上最緊迫的問題。」
該組織表示,「畜牧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足跡,跟每輛汽車、卡車、公車、輪船、飛機等加起來所產生的量相當甚至更多,畜牧業更可能造成水資源缺乏、海平面上升等問題,在沒有大規模減少畜牧業規模的情況下,無法實現巴黎氣候目標的途徑。」組織並補充,巴黎協議認為世界各國都承諾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才能將對氣候的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

地球衛士獎是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表彰來自公家或私營部門、民間單位對環境產生變革性跡及影響的傑出人物。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Beyond Meat 超越肉食」和「 Impossible Foods不思議的食物」創造了完全以植物為基礎的肉餅,複製了肉的味道、觸感和外觀,環境署看到了獎勵它們的理由──正在透過減少人類對畜牧業的需求,並發展植物性替代食品系統。

Beyond Burger和Impossible Burger製作植物性肉類與傳統的牛肉餡餅相比,所消耗的資源大幅減少,以最近的數據發現,Beyond Burger比1/4磅牛肉餡餅減少了99%水、減少93%土地、減少46%能源,減少90%的溫室氣體排放。

這些數據表明純素飲食是減少環境影響的有效手段。2018年 8月一項研究得出結論,採用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可以將對地球的影響降低42%至84%。其他研究發現,純素飲食的用水量比肉類飲食少五倍。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如果每個人都停止吃牛肉和純素食,全球土地使用量將下降75%。同一項研究表明,採用純素飲食是「減少對地球影響的最大方法。」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372?fbclid=IwAR15hvCFfXueeGsTRD7_SmgF6eXMzDsJReJ1eRKD3geTR1zRGbjK-jCFXzI

2019/5/29

全球暖化的隱形元凶!畜牧業不能說的祕密

文 / 魯皓平      2019-05-27

全球暖化的隱形元凶!畜牧業不能說的祕密

在你大啖牛排、狂嗑炸雞、品嘗各種牛奶、雞蛋、肉類美食的時候,也許你從未想過,支撐這背後一切產業鏈的畜牧業,是如何改變環境生態。它以最令人瞠目結舌的影響,滿足全球人口重要的口腹之慾──儘管大部分研究都將全球暖化歸類為石化油氣的工業汙染,但畜牧業背後的衝擊,確實也完全不容小覷。

根據climate研究調查的數據顯示,畜牧業給地球上有限的水資源、土地資源和能源資源帶來的沉重的壓力。這包含了為人類消費而飼養的700億隻動物,使得全球約30%的土地與16%的淡水用於畜牧業,同時在全球糧食資源日漸枯竭的當下,世上也有1/3糧食產量用於養活牲畜。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報告,畜牧業所需要用水,超過全體人類用水的8%,生產1磅(0.45公斤)的肉,要消耗超過1800加侖(6813公升)的水,主要用於牲畜飼料、牧草生產與灌溉,以及環境清潔等用途。

畜牧業要用掉大量的水,而它同時卻又是造成最嚴重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例如動物排泄物、抗生素、生長激素、肥料、飼料、殺蟲劑、病毒、細菌等等,會侵蝕土壤,而這些水也可能流入河川中,導致飲用水汙染。

更嚴重的是,全球暖化的主因,除了工業活動產生的廢氣外,畜牧業對溫室效應影響也甚大,光是畜牧業,就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8%,這比全球運輸業(鐵公路、輪船、飛機等)所產生的排放量還要多。

《OneGreenPlanet》便揭露了畜牧業一直被忽略的現實,那些在飽餐一頓後,你從未真正省思過的覺悟……

1、動物排泄物的有毒氣體

在畜牧業培育出大量人類所需食物的同時,同時也產生了龐大動物糞便,這些物質會向大氣中排放400種不同的有害氣體,包含甲烷、二氧化碳、氨、硫化氫等,特別是數萬隻動物聚在一起時,那濃度可是十分可觀。
此外,羽毛、飼料和動物皮屑經常會隨著風的吹拂飄散至數公里之外,細菌和病毒也隨之傳遞到他處。研究發現,光是在美國,2014年當年,動物正常消化過程所產生的甲烷總量,就高達1.643億噸。

2、畜牧業釋放了全球總溫室氣體的20%

總體而言,牲畜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甲烷排放量的35%至40%、一氧化二氮的65%,整體統籌數據也進逼20%。

專家強調,甲烷是導致全球暖化的最主要因素,它在5年內就可以吸收比二氧化碳還要高100倍的熱量。大多數甲烷來自於農場的奶牛,牠們被餵食大多是低質量的穀物,在消化不良和胃脹氣的狀況下,甲烷產生的量其實非常的多。

可悲的是,許多畜牧業為了更大的放養空間,不肖業者會砍伐森林飼養動物,這一來一往間的消長,影響甚劇。

3、牧場周邊的生活條件極其糟糕

你可能不知道,在農牧場周邊生活的體驗非常的不愉快。科學家發現,美國的牲畜每年可產生高達5億噸糞便,由於這些糞便要重新製作成肥料的成本相當高,因此大部分的穢物都會直接在開挖的糞坑中使其自然腐爛,久而久之,那對大自然的環境傷害十分巨大。

對於在牧場工作的工人和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來說,那樣的氣味不只難耐,同時也影響了生活品質,甚至導致精神健康惡化。而令人感傷的是,位於農場附近的區民,往往都較為貧窮,因此他們無法隨意搬遷到其他地區。

4、畜牧業增加酸雨的可能性

在牧場周邊隨意挖坑作為化糞池的構想,其中的一大問題是穢物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非常大量的氨氣,同時,糞便中細菌的孳生會與空氣中其他的汙染物結合形成硝酸,飄散至大氣中積聚,最後以酸雨的形式回到地表,汙染嚴重。
5、畜牧業引起的嚴重健康問題

鑒於普遍基本的空氣汙染,畜牧業對於農場工作人員和當地居民造成的嚴重健康問題其實也不足為奇。調查發現,農牧場周遭的居民往往患有呼吸道相關疾病,包含支氣管炎、肺炎、粉塵中毒、哮喘等問題;而氨氣造成的影響,包含頭暈、眼睛刺激、噁心等後遺症;硫化氫則有喉嚨痛、癲癇、昏迷等影響。

此外,由於牧場內極其不衛生的條件,像是飼料品質差、牲畜過度使用抗生素等,這導致疾病愈來愈難預防,人們也更容易生病。

我們應該怎麼做?
為了生產更多的肉類,不僅要占用更大的土地,汙染與溫室效應狀況還會不斷的增加。
專家指出,如果採取素食的生活方式,可以減少超過2/3在糧食生產上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50年時,全球每年還能減少5至8萬人死亡,這當中的關鍵在於肥胖率的下降。

不過,這並不代表要所有人藉此放棄肉食,肉類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營養素與脂肪,對人們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但如果我們能先從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做起,如一週吃一天素食、每餐減少肉的份量,而以高蛋白的豆類、堅果取代之,其實或多或少都對健康有幫助,也能讓地球環境少負擔。
當每個人吃的肉少一點,累積起來的數量十分可觀,愈多人少吃肉,畜牧業的產量就會愈小,潛移默化間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圖片來源:capoliticalaltervistarobin1244numericalfwiwizmnews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61140&fbclid=IwAR1CIPKRqwYd2yNJBz6QJTFKr0BjKbZBg7e3SSpxUIFNlCtj_Q3-64_7xpw

2019/5/27

你吃的雞蛋是甚麼,你知道嗎?



原文:Free From Harm “Eggs: What Are You Really Eating? “(食物知情權已獲授權翻譯)
作者:Ashley Capps  中文翻譯:Cecilia, Mia Chan

為甚麼母雞會生產未受精的卵子?

一叢在母雞體內成長的卵子。最大的兩個蛋黃已發育完全,並會從卵巢排出,開始外殼成形的過程。照片: Tufts OpenCourseWare/ Creative Commons 3.0
一叢在母雞體內成長的卵子。最大的兩個蛋黃已發育完全,並會從卵巢排出,開始外殼成形的過程。 圖片: Tufts OpenCourseWare/ Creative Commons 3.0
母雞排卵的原因,和人類雌性一樣:為的是繁殖下一代。雞的卵巢中有一叢正在成長的卵子,或蛋黃。人類雌性的卵巢也有正在發育的卵子。每一個月,女性的卵巢都會排出一個成熟的卵子。如果卵子已受精,它會附在子宮壁上,並開始形成胚胎 。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它會通過月經排出體外,這過程對女性身體來說,是個甚為沉重的負擔。製造和排出卵子的週期,對雞的身體來說可以說是更為沉苛的重擔,尤其是對今天特別為生雞蛋而繁殖的雞隻(以下稱為蛋雞)而言,因為牠們的下蛋率被人控制在不正常地高的水平。

母雞會生多少個蛋?

事實上,自然界中的野生母雞每年只生10到15個雞蛋,由此我們可見,製造和排出卵子的過程是非常精力消耗的過程。現代被馴化的下蛋雞是紅色森林雞的後裔( 1,2) 牠們每年只生一至兩叢雞蛋,每叢平均有4至 6個雞蛋。 ( 3 )牠們的身體絕對無法承受像被基因改造的馴化母雞一樣每年下數百個雞蛋的沉重損耗。 因為現代蛋雞已經被基因操控至一年生250至300個雞蛋,導致我們有一個普遍錯誤的觀念,就是雞能自然地每天「生」蛋。但在野外,雞和所有其他雀鳥一樣,僅在繁殖季節生蛋,即主要在春天,而且產量為僅足以保證其物種生存所需而已。

雞蛋是死掉的小雞嬰兒嗎?

一般不是,因為人類食用的是未受精雞蛋。可是,蛋場每天都在殺害數以百萬計的新生小雞。單是在美國每年便殺死超過2.6億隻小雞。 (4)孵化場為了提供雌性小雞給雞蛋工廠農場﹑小農場和喜歡後院養蛋雞的人們,小雞出生後不久便會進行性別鑑定。雄性小雞便會被分隔開,然後被殺死。牠們會活生生的在巨大的破碎機下碾碎﹑被毒氣毒死﹑放在垃圾袋或垃圾箱中窒息致死。因為雄性小雞永遠不會下蛋﹑也不是為長肉而培育品種(肉雞是經過基因操控的品種,牠們可長出更多的胸肌和雞肉)。所以雄性小雞對蛋業而言,是毫無價值的,於是便被人當成是垃圾般棄置了。殺害雄性小雞是全球蛋業的常規標準作業(可參考下方僅長5秒的視頻)。即使是美國最嚴格的「人道」標籤認證, 也允許孵化場殺死雄性小雞的標準作業(5)。



有關孵化場的詳情,請瀏覽Mercy for Animals的網頁。

生產雞蛋的勞動密集形成過程

母雞需要24-26小時,才能在體內制造一個雞蛋(加入蛋白、殼膜和外殼) 。一旦蛋黃已完全發育,它便會從卵巢排出,而進入輸卵管。
輸卵管彎曲而長,由五個不同部分組成:漏斗部、壼腹部、峽部、殼腺(子宮)和陰道。每個部位都像生產線上的一個站,是雞蛋形成的一個特定階段
母雞的生殖管道 圖片提供: 肯塔基大學農業學院
母雞的生殖管道 圖片提供: 肯塔基大學農業學院
第一站是漏斗,是輸卵管上一處3-4英寸長的肌肉部分,主要作用在於接收由卵巢排出的卵子(即蛋黃)。卵子停留在漏斗15-18分鐘。如果母雞和公雞交配,卵子便會在那裡受精。然而,供人食用的雞蛋並未受精(大多數蛋雞甚至從未有機會交配。 )
在雞蛋組成的下一階段,卵子會進入壼腹部,那是長達13英寸的輸卵管中的最大部分。卵子(或稱蛋黃)會留在膨大部位3小時,同時加入蛋白(又稱蛋清)。第三站是峽部,在那組織的收縮部位,卵子上會形成內、外兩層殼膜,需時75分鐘
接著,卵子進入殼腺(或稱子宮),那是雞蛋生成過程中的最長階段,需逾時20多小時,卵子會被碳酸鈣包裹而形成蛋殼。碳酸鈣是蛋殼的主要成分,每次要生產一個蛋殼,母雞便要動員骨骼儲存約10%的鈣質。正因這樣,產蛋母雞通常會顯得衰弱和患有骨質疏鬆症,因為不斷地產下不正常地多的雞蛋,令牠們消耗大量的鈣質。
產蛋的最後一站是陰道。在這裡,雞蛋的外殼上會被添上一薄層黏液。陰道最後會把蛋通過泄殖腔推出體外。蛋、尿液和糞便都是由泄殖腔此同一出口排出。

產蛋對母雞的身體影響

即使是在小型農場或後花園中飼養的現代母雞,但由於牠們日復一日地被強迫維持不正常地高的產蛋量,那勞力密集的過程令牠們筋疲力竭,令母雞猶如自己身體的囚犯。
過度產蛋是母雞罹患多種疾病的主因,包括致命的生殖器官疾病、骨質疏鬆及隨之而來的骨折; 有些母雞更因而全身骨骼癱瘓,這病亦稱為架式雞籠勞累症。因不正常的產蛋率而引起的骨質疏鬆及骨胳脆弱,亦因缺乏運動而嚴重加劇: 多達95%的美國蛋雞終生也被幽禁在連伸展雙翅的空間也欠奉的細小架式雞籠內。(5)當母雞到達18-24月被送到屠宰場時,牠們的翅膀與腳骨通常已傷痕累累佈滿著無數疼痛非常的骨折。
蛋雞罹患的生殖器官患病:包括輸卵管腫瘤、腹膜炎、蛋黏合症(當母雞產下過大的雞蛋時因疼痛而導致排蛋緩慢甚至憋在體內)、子宮垂脫 (輸卵管的下半部分在下蛋後不能收縮回體內)。小型雀鳥如經人工基因改造去維持不正常地高的產蛋量,而所產雞蛋的體積又是不正常地大的話,牠們通常都會出現子宮垂脫和蛋黏合症。
小甜豆的腹膜炎病況  圖片提供: Robert Grillo
小甜豆的腹膜炎病況  圖片提供: Robert Grillo
小甜豆(Sweet pea) 是一隻被外國動物組織 Free from Harm拯救而現在得到眾人竉愛、性格可愛又熱愛生命的母雞。牠曾數度患上急性蛋黃腹腔炎,那是一種常見於產蛋母雞的高致命性疾病。蛋黃腹腔炎的成因,是因為畸形的雞蛋或蛋殼過薄的雞蛋在輸卵管內破裂或停留。很多蛋雞都會產下蛋殼過薄的雞蛋, 因為牠們體內沒有儲備足夠的鈣質以應付大量的蛋殼生產。當雞蛋在母雞體內破裂時,腐爛的雞蛋便會在其輸卵管和腹腔堆積起來,引致腫脹疼痛,並會誘發高致命率的細菌感染。儘管得到最好的獸醫治療,小甜豆最後也飽受煎熬,難逃這常見疾病的魔爪。
「小甜豆」臨終前的數天  圖片提供: Robert Grillo.
「小甜豆」臨終前的數天 圖片提供: Robert Grillo
動物組織 Free from Harm拯救出來的雞隻,都是由彼德薩伽斯(Peter Sakas)獸醫負責治療的。最近,他寄了一幅手術後所拍的相片(見圖)給我們, 相片中所見,是在手術中從另一隻母雞的子宮中移除的、堆積在其體內的腐爛雞蛋,有超過1磅重。
他寫道:「我們常在母雞身上看見的問題,包括生殖道拼發症﹑蛋黏合症﹑雞蛋腐爛)﹑蛋黃性腹膜炎﹑雞蛋在輸卵管中破裂等等。這實在是一場悲劇,因為有些個案的情況,已到了一個無法治理的地步。但我們也會全力以赴地希望可以挽救這些美妙的生命。」
 在患病的母雞子宮內移除重達1磅的腐爛雞蛋  圖片提供: Peter Sakas
在患病的母雞子宮內移除重達1磅的腐爛雞蛋  圖片提供: Peter Sakas
「我們曾接收過一隻腹部發脹、既虛弱又昏沉的母雞。牠曾是隻非常多產的蛋雞, 但最近已不再生蛋了。我們將牠留院治療,並把牠的情況穩定下來。幾天後,我們為牠進行了探查式手術。我們在牠的輸卵管(子宮)中移除積聚在那裡、重達1磅的腐爛雞蛋。」
在科羅拉多州動物組織Danzig’s Roost拯救母雞的莊士敦(Jewel Johnson), 曾就經人工基因改造而大量產蛋的母雞,寫信給我們說:
「我曾經有兩隻母雞死在手術枱上。我們在其中一隻體內發現14隻雞蛋。即使只有蛋憋在體內不能排出,牠的身體仍然會日復一日地、不停地生產雞蛋⋯⋯」

剝削蛋雞以外的一片生天

馴化雞隻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要剝削牠們。所有肉雞和蛋雞都是經由數百年的暴力支配,以及數十多年的入侵性基因改造而成的。在這厄運影響下,即使是幸運被人救出的母雞,也難逃過早地衰弱和百病纏身的一生。因此,所有雞蛋,就算是那些由被拯救出的母雞所生的,都是不公義的產品。其實,人類並沒有食用雞蛋的生理需要。只要我們在焙烤和烹飪時,選擇以植物為原材料的素材來代替雞蛋,便可完全與這剝削性行業,劃清界線。

制作純素、無蛋菜式,輕鬆又簡單

由The Non-Dairy Formulary提供的食譜,經測試及證實簡單易做的純素太陽蛋,味道幾可亂真。
經測試及證實簡單易做的純素太陽蛋,味道幾可亂真。由The Non-Dairy Formulary提供的食譜。
不論是鬆軟的奄列,或是太陽蛋,還是滋味的蛋批或焦糖燉蛋,我們一應俱全的「純素無蛋」烹調指南展示了多個讓人食指大動的菜式,令人垂涎三尺的相片以及多不勝數的無蛋焙烤小竅門。




如想得知更多有關蛋業如何虐待雞隻和牠們的苦況,當中包括無人知曉的、來自所謂「非籠養雞」和「放養雞」農場的雞蛋背後的作業,詳情可參閱我們有關標準雞蛋生產模式的特輯

ffh-author-ashley-capps-150x150
關於 Ashley Capps
詩人,自由作家及編輯、純素主義推廣者。她的第一本詩集是Mistaking the Sea for Green Fields。更多她的詩作,或是撰文,請見http://ashley-capps.tumblr.com/
查看其他已翻譯文章
參考資料:
(1) University of Kentucky College of Agriculture, Food and Environment, Poultry Extension, Small and Backyard Flock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trieved 2/11/2014 from http://www2.ca.uky.edu/smallflocks/FAQ.html
(2) “Unlike most domestic hens, who have been selectively bred to lay eggs year-round, wild fowl breed and lay primarily in spring. The Red Jungle Fowl lays 10-15 eggs per year, and the average size of each brood is 4-6 chicks.” 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Chickens. Retrieved 2/11/2014 from http://www.humanesociety.org/assets/pdfs/farm/about_chickens.pdf
(3) Encyclopedia of Life, Facts About Red Junglefowl. Retrieved 2/11/2014 from http://eol.org/pages/1049263/details
(4) An HSUS Report: The Welfare of Animals In the Egg Industry: http://www.humanesociety.org/assets/pdfs/farm/welfare_egg.pdf
(5) Rodriguez, Sheila. “The Morally Informed Consumer: Examining Animal Welfare Claims on Egg Labels“, Temple Journal of Science, Technology & Environmental Law, 51 (2011). 美國的人道處理標籤認證計劃包括: 人道處理認證(Certified Humane),美國人道認證(American Humane Certified),以及動物福利批准(Animal Welfare Approved)。
(6) An HSUS Report: The Welfare of Animals In the Egg Industry: http://www.humanesociety.org/assets/pdfs/farm/welfare_egg.pdf


https://fooduncovered.org/2015/04/28/eggs/?fbclid=IwAR1RiJoo61MSMMB5TT8N-p7u0vatuNMLm04Nye7xVI_XyMEr8Bx_2d_fpDE

2019/5/18

2019/5/16

人造肉概念股爆紅 雙塔食品飆5漲停

工商時報

從先前火熱的「工業大麻」到「人造肉」,大陸股市的各種奇特概念總是層出不窮。近期美股人造肉概念上市被爆炒後,A股的人造肉概念也被挖掘出來,雙塔食品到5月10日已經拿下5個漲停板。但其實,A股的「人造肉」概念多是名過其實,炒作的多是一堆大豆、澱粉。

騰訊網報導,今年5月2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登陸美股那斯達克後股價就被爆炒,當日收盤漲幅高達163%,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美股IPO的最高漲幅。

隨著美股人造肉概念一夜爆紅,讓A股的人造肉概念股也應時出現,多檔個股股價之後連續漲停。不過到了5月10日,A股的「人造肉」概念股表現已經出現兩極化,除了雙塔食品仍然漲停,新挖掘出來的友好集團、澳洋健康也加入漲停。

報導指出,目前的人造肉主要為「大豆蛋白肉」,由大豆蛋白製成,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脂肪。而美國的人造肉產品,也主要是素食漢堡、植物雞條等。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由於「人造肉」概念事發突然,A股各路游資根本來不及詳細研究,乾脆就渾水摸魚,直接將與大豆、澱粉等有關的股票來一通爆炒,導致多家公司不得不發出澄清公告。

像是連續4日漲停的哈高科在5月9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目前並不種植大豆,也沒有生產基地,豆片原料來自外部採購。此外,海欣食品、來伊份、蘇鹽井神、匯鴻集團等多家公司也相繼宣稱,公司未生產人造肉。

招商策略認為,從主題投資的角度而言,目前純正的人造肉標的唯有美股Beyond Meat,A股目前沒有純正標的。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512000218-260203?chdtv

2019/5/15

蜂蜜是素食嗎?

由vli於
1444920_89647862
我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關於蜂蜜是否算素食的討論。如果你還是不能確定,讓我來幫幫你吧。蜂蜜不是素食——這是動物製品。所有動物,包括蜜蜂,都有他們存在的理由——他們不是讓我們剝削和操控來獲取利益的!下面是七個爲什麽要避免蜂蜜的主要原因:
 
1. 蜜蜂也是被工廠化養殖的動物,和雞、豬、牛等動物一樣。這些昆蟲被養蜂場大量繁殖生産,境遇堪憂。他們經常受傷,並被擁擠地囚禁在雜亂非自然的環境中。

2. 蜜蜂在養蜂場采收蜂蜜的過程中受傷。養蜂場在采收蜂蜜的時候是很不小心的,這些小生命的翅膀和腿常常在這一過程中被拽掉。而且,養蜂人會剪斷蜂后的翅膀以防止她飛離蜂巢。

3. 蜜蜂爲花授粉。蜜蜂在爲植物授粉這一環節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而這是植物繁衍後代所必不可少的環節。

4. 蜜蜂需要他們的蜂蜜。蜂蜜使蜜蜂得以在冬天生存,因爲這裏面含有他們生存所必須的特殊營養。

5. 蜂蜜被出售獲取利潤。大機構和企業剝削蜜蜂,竊取並銷售他們的蜂蜜以從中獲利。

6. 蜜蜂是辛勤的勞動者。每一隻工蜂每一天會去探訪多達10,000朵花,究其一生,只能生産一茶匙的蜂蜜。所有的蜜蜂都有自己的分工,根據他們的年齡、性別和不同時節。人類不應該干涉操控這一過程並擾亂蜜蜂的生活。

7. 偷竊是錯誤的。每個人都知道偷竊是錯誤的,那爲什麽從動物那裏偷竊就是可以被接受的呢?蜜蜂依賴他們的蜂蜜生存,而爲了獲得蜂蜜他們辛勤勞動一生!

你能幫忙:很簡單!避免消費所有含有蜂蜜的産品。包括龍舌蘭糖漿和楓糖漿等甜味劑都是十分美味的替代品,並且不會傷害到蜜蜂或其他任何動物哦。
文章原發表於peta2.com

http://www.petaasia.cn/news/is-honey-vegan/

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official.peta/videos/10157491668939586/

 

 

THE HONEY INDUSTRY EXPLAINED IN 5 MINUTES

 

跟台北一樣熱…北極海氣溫達29度

三立新聞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不是新聞,早已成為全球科學家、甚至全人類都該憂心的話題,上週末全球氣候系統發出警報,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的北極海入口附近,溫度竟升破攝氏29度,著實讓人心驚…
 
 ▲北極海溫度高達攝氏29度,簡直熱得不像話。(圖/Pixabay)

根據媒體報導,2018全球碳排放量創下歷史新高,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增加的趨勢,俄羅斯從哈薩克斯邊境到白海等許多地方,都在上週末創下高溫紀錄,比平均溫度高出約攝氏20度,往年均溫則約在攝氏12度,其中,阿爾漢格爾斯克(Arkhangelsk)在11日的氣溫是攝氏29度、阿爾漢格爾斯克以東的農村地區科尼亞斯(Koynas),12日氣溫更飆升至攝氏31度,屢屢創下的異常高溫,也再次敲響全球暖化警鐘。

 
▲地球暖化帶來的災害已成為全人類的共業。(示意圖/Pixabay)

根據夏威夷莫納羅天文台近日的數據顯示,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可能是300萬年來最高,科學家指出,由人類行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失衡導致全球暖化的主因,根據美國環保局(EPA)的統計,全球的溫室氣體有77%是由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隨著其他幾種溫室氣體的增加,是近幾十年來氣候暖化的主要原因。(編輯:詹婷惠)

海平面漸升高 學者:6都恐剩2都

汪中和表示,面對全球海平面上升,台灣應盡早採取因應措施,如遷都與制定新能源政策。(photo by pixabay)
【台灣醒報記者吳婉瑜台北報導】中國10日發布《中國海平面公報》指出,去年沿海海平面上升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台灣也身陷海平面上升的嚴重衝擊。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接受本報專訪時警告,目前的6都除了台中及桃園,其餘4都沿海地區20年後恐面臨暴潮、巨浪威脅,百年後都將消失。

中國公報指出,海平面持續偏高,將造成低地遭淹沒、海水入侵等災害。針對設廠於中國沿岸的台商勢必造成衝擊。汪中和也表示,中國可能撤離華北、華東等沿海地區的工業生產、商業金融,轉移到內陸西北、華中、四川等地;他也提到,生意人對投資風險很敏感,自會轉往低成本、低環境風險的地方。

汪中和表示,台灣是海島型國家且位於西太平洋內側,西太平洋是全球受海平面上升影響最大的地區,平均上升值是世界的兩倍,估計2030年全世界的海平面會比2000年上升30公分,到了2100年上升至少1公尺,台灣沿海低窪地區都將逐一被淹沒,我們已經在與時間賽跑。

受海水上升影響,比台灣嚴重的國家是荷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國土低於海平面,然而荷蘭土地有限,沒有腹地可後撤,因此,荷蘭10年前就已放棄築堤與海爭地,他們創造了兩棲屋與海共存。兩棲屋的原理是讓所有房屋建在水上,像樂高玩具組合、隨水面上升移動。不過汪中和卻說,兩棲屋的作法不適合台灣。

汪中和分析,台灣夏天經常有颱風侵襲與巨浪,與荷蘭穩定的北海環境不同,比較氣候、地形條件,印尼雅加達是台灣最好的借鏡。汪中和表示,印尼計畫花10年時間遷都至島中間。若台灣也仿效遷都,汪中和建議,台北以南至台中之間的高處較為合適,不過城市重建需30年以上,他認為台灣應及早開始準備。

汪中和表示,從長期角度看,台灣最重要的是在海拔高於80公尺的地帶盡快建造新型節能低碳又抗災的新都市,目前來看,沿著平原分布的麓山帶是我們僅有的選擇。高於5百公尺的山區,因地質變化較活躍,又是生態環境的基本要地,不宜大規模開發。

至於政府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制定新能源的政策?汪中和建議,台灣唯一可以不受天氣、地形限制的是地熱發電。汪中和說,台灣地理條件好,地下熱能儲藏豐沛,政府在規劃長遠的能源規劃時,可參考紐西蘭、菲律賓、冰島等,這些地熱能源都做得很好的國家。他說,與其撤離電廠,不如開發管理地熱能源。

汪中和表示,雖然核電的碳排放量相較於燃煤少很多,有助於台灣在全球氣候變遷上的減緩;但安全上來說,海平面上升後,依靠海水來冷卻核反應爐、傍海設置的核能電廠絕對首當其衝,輕則影響運作,重則重演福島悲劇;除了核電廠,沿海的火力發電廠也會受影響,皆需謹慎因應。

台北只剩 12 年思考遷都?台灣海平面上升速度高於全球平均



工業化發展下,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頻繁出現,淹水、地震、極熱災情不斷,所以各國紛紛展開應對措施,英國國會和愛爾蘭陸續宣布氣候緊急狀態,印尼首都雅加達也正式啟動 10 年遷都計畫。

台灣海平面上升速度,高於全球平均

反觀台灣,根據 民視 報導,因為台灣是海島,所以海平面更容易因為海水來源多、地球自轉,加上西太平洋的海溫較高、海水匯聚多,以及熱膨脹效應等原因,上升速度加劇,因此 台灣海平面上升率,高達全世界平均值的兩倍。
此說法 傳送門 ,影片時間 38:02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也表示,「英國連續 6 年減碳,而且它的碳已經恢復到 1888 年(的狀況),但是英國已經宣布急診,(回頭看)台灣 CO2 排放是增加的,而且我們(台灣、英國)因為全部都是海島,所以我們海平面上升是比國外是增加很多的。」

「台北」氣溫平均升溫 1.7 倍,高於台灣的 1.4 倍

根據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指出,地球目前平均升溫 1 度,台灣便會升溫 1.4 度,而首都台北更是高達 1.7 度。這表示,如果 2030 年全球升溫 1.5 °C,台北恐將超過 2 °C;如果 2050 年全球升溫 2 °C,台北更可能升溫超過 3 °C 到 4 °C。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更說明,台灣周圍海水升溫是全球最快速的區域之一。即便人類努力控制升溫在 1.5°C 之內,全球將有 90% 的珊瑚礁會從地球上消失。
廣告
葉光芃也提出具體例子, 若 2050 年升溫 2℃,台北松山機場、大直豪宅區都在淹水範圍內,松山機場可能已無法起降,新北機捷都淪陷。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也預估,21 世紀末的台北盆地,淹水高度恐達 3 公尺,大台北地區大概有 3 分之 1  土地遭淹沒,六都未來將只剩下兩都——桃園和台中。

台北淹沒危機,如何展開「遷都」計畫?

由於台北市盆地,加劇了熱島效應,導致氣溫加升快速,如果又加上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會因為地形關係,洪水難洩除。除此之外,氣候變遷帶來的地震,也會因為盆地關係,加重災情。
廣告
升溫 2°C 情境下,台北市與新北市海平面上升地圖。圖源自:sealevel.climatecentral.org
衡量種種因素下,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氣候變遷學者,共同呼籲政府應積極落實減碳政策,考慮即刻展開台北遷都計畫。
民視 報導指出,氣象達人彭啟明也發聲:「2032 年可能就會到達上升 1.5 度,所以我們只剩下 12 年的時間可以遷都,所以我們要趕快行動。」

政府還能做什麼?

在國外,16 歲瑞典女孩桑柏格(Greta Thunberg)發起 315 氣候罷課,全球 1700 座城市響應活動,包括台灣、歐洲各國、美國、墨西哥,南半球的澳洲、紐西蘭,與大洋洲的萬那杜、阿根廷等國家,都加入「週五拼未來」(Fridays for future)的罷課活動,他們的主要訴求是要求政治人物採取具體行動,阻止氣候變遷。
回到台灣,若是上文專家所說屬實,台北遷都計畫看來刻不容緩,但我們可以思考的是,政府除了遷都之外,還能為阻止全球暖化做出什麼貢獻呢?
參考資料來源:
1.《環境資訊中心》:〈 減碳倒退 與「2°C」的距離愈來愈近 學者籲啟動遷都計畫 〉2.《風傳媒》:〈 全球暖化》「台北升溫 2℃,松山機場、大直豪宅區恐淹水」環團:快做遷都規劃
3.《中央廣播電台》:〈 氣候劇變台北極熱又易淹水 環團籲啟動遷都大計
4.《民視》:〈 台灣海平面上升比全球平均快 2 倍!學者呼籲政府考慮遷都
5.《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 》:〈 全球氣候鉅變 台灣受害更深 學者籲急診遷都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

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9/05/14/global-warming-in-taiwan/?fbclid=IwAR2mTg4gY3mziagZhtB256nQpNe5XKdD04E5wxMoxXQYlKg4SvadhlXFRlE

2019/5/8

跟上時代潮流 麥當勞在德國推出無肉漢堡


跟上時代潮流 麥當勞在德國推出無肉漢堡。(圖片:AFP)跟上時代潮流 麥當勞在德國推出無肉漢堡。(圖片:AFP
麥當勞 (MCD-US) 在其最大的國際市場之一正式推出最新版本的無肉漢堡,加入最新速食業的潮流。

這家漢堡連鎖店在德國銷售一款素食漢堡「大素食主義者 (Big Vegan TS)」,德國是其五大國際市場之一。雀巢將負責為麥當勞生產無肉餡餅,銷售已於上月底展開。

隨著消費者尋求健康餐飲和減少飲食歷程,植物性蛋白的趨勢正在迅速成長。與長期以來評價不佳的素食漢堡不同,這種全新蛋白質的外觀和口感都像肉類一樣,吸引了葷食者以及純素食者和素食主義者。

大型速食連鎖店和食品製造商正在關注這一趨勢,並想辦法在他們的菜單中添加無肉但類似肉品的蛋白質。

漢堡王於 4 月初首次測試了其招牌華堡的無肉版本,並於上週宣布計劃在全美各地推出同款三明治。其他連鎖店包括 White Castle、Qdoba、Barebuger 等,也在銷售植物性食品菜單。

麥當勞一直在慢慢為其菜單添加無肉選項。2 年前,該公司宣佈在芬蘭和瑞典推出一種用大豆餡餅製作的 McVegan 漢堡,當時這款早期產品是與名為 Orkla 的挪威特色食品公司合作。麥當勞還根據當地需求在部分菜單上提供素食漢堡。

儘管如此,人們一直在要求麥當勞提供素食選項:一個 Change.org 請願書累積了超過 20 萬份署名,呼籲將更多植物性食品帶入菜單。

目前尚不清楚麥當勞是否會在美國推出純素漢堡。一位公司代表表示,「市場會決定什麼對它們的客戶最有利」,並補充指出,「在德國推出『大素食主義者』就是最新的例子。」
但該公司似乎在謹慎行事。上個月,CEO Steve Easterbrook 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該公司必須權衡增加植物性食品菜單選項是否「值得」。麥當勞一直在努力簡化其菜單,以提高速度和效率。添加無肉漢堡可能會使事情複雜化。

不過,Easterbrook 指出,該公司的菜單團隊正在關注這一趨勢,麥當勞會「密切關注消費者需求」。

如果麥當勞確實將產品帶進美國,它可能會想要這種漢堡的素食主義色彩不那麼強烈。

在美國,許多餐館與 Impossible Foods 和 Beyond Meat (BYND-US) 合作,為其菜單項提供植物性蛋白。這兩家新創公司都將植物性蛋白質設計成看起來和味道像肉,作為吸引食客的要素。漢堡王使用 Impossible 肉餅製作其 Impossible 華堡 r,指這款產品主要是吸引那些想要使飲食多樣化的葷食者,而非素食主義者或純素食者。

Impossible Foods 和 Beyond Meat 引起轟動。Impossible 說今年的需求成長太快,以至供不應求。Beyond Meat 上週 IPO 開始公開交易,週二 (7 日) 交易價格大約在每股 80 美元,比其 25 美元的 IPO 價格高出 3 倍。

Beyond CEO Ethan Brown 上週表示,對該公司而言「這真是一個無限成長的時期」。研究公司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的數據顯示,到 2023 年,美國肉類替代品零售市場可能從去年的 14 億美元增至 25 億美元,而全球市場可能會從 2018 年的約 187 億美元增加到 2023 年的 230 億美元

像雀巢這樣的大公司也想要分一杯羹。

該公司上月在歐洲推出了植物蛋白產品 Garden Gourmet Incredible Burger。這款無肉漢堡是用大豆和小麥蛋白製成的,使用甜菜、胡蘿蔔和甜椒粹取物來營造出肉質的外觀和質地。雀巢計劃在秋季以 Sweet Earth 品牌在美國推出以植物為基礎的漢堡。

全球最大家禽、牛肉和豬肉生產商之一的 Tyson Foods (TSN-US) 也計劃開始銷售肉類替代品。

CEO 兼總裁 Noel White 在週一分析該公司第 2 季財報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該產品將於今年夏天「在相當有限的基礎上」進入市場,並計劃今年秋季以「更大規模」推出其肉類替代品。

瘋素肉!美漢堡王素漢堡 拚牛肉堡口感

記者 林育竹 報導 2019/05/08 20:08


現在越來越多人為了健康或環保,減少肉類消費,美國速食連鎖漢堡王,從中西部的聖路易開始,推出素肉漢堡,預計年內擴展到全美七千多家分店,素肉排則由矽谷創投企業「不可能食品」提供。而「不可能食品」最大的競爭對手「超越肉類」(Beyond Meat),則是搶先在美股那斯達克上市,且掛牌首日股價就翻兩倍。

速食連鎖店廣告:「他們其實不知道,他們正在吃的肉排是植物做的。你在開玩笑吧?我們沒有。植物?你在說什麼啊?沒有動物,只有植物。真的嗎?它吃起來像牛肉漢堡,它是用牛肉做的,你看看,是牛肉!我們發誓,那不是牛肉。」

這是美國速食連鎖店漢堡王的宣傳影片,從上個月開始,漢堡王推出使用「素肉」製作的漢堡,如今美國消費者健康風氣盛,為健康,也為環保、保護動物,讓肉類替代品成為市場一大商機。

美國新興食品商Beyond Meat,2號更在紐約那斯達克上市,掛牌首日股價就一路走高,第一天收盤價是發行價格的2.6倍,相當上漲163%!十年前成立的這家公司,上市前就因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及好萊塢名人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出資,而聲名大噪。

Beyond Meat創辦人兼執行長 布朗:「你不需要動物來製造肉,肉的核心成分,胺基酸、脂肪、微量礦物質、水分,這些都可以從動物以外取得。」

Beyond Meat強調,他們的「肉」是用豆類蛋白質,「肥肉」則是來自椰子油。美國大型肉品商泰森食品(Tyson Foods)6號也宣布,正在開發完全沒有肉的素肉,預計今年夏天開始販售,不過這波無肉風,其實是源自美國西岸的矽谷。

肉排煎得焦黃,肉汁四溢的漢堡,這是美國「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的「Impossible Burger」。

餐廳店長:「感覺這就是未來食物。」

這家創投企業的素肉漢堡是科學家的智慧結晶,員工三分之二都是科學家,他們花了五年的時間,從食物分子徹底分析「肉」到底是什麼,發現關鍵就是這個深紅色液體,名為「黃豆血紅蛋白」(soy leghemoglobin)的成分。

試吃者:「吃起來鹹鹹的,有金屬味,你可以吃出鐵味。」

「黃豆血紅蛋白」類似血液中的蛋白質成分,能產生牛肉特有的顏色和香氣,研究結果顯示大豆基因加上酵素,就能成功製造出這種豆血紅蛋白,漢堡王的素肉就是由他們提供。有專家估計,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46億美金,增加到2022年的64億,相當台幣2千億。

NHK記者 高橋篤史:「這裡是新宿歌舞伎町,在世界日漸普及的『假肉』──肉類替代品,日本也開始有類似商品。」

東京新宿這家漢堡店,就推出大豆肉素漢堡,一個要價約台幣270,大受外國觀光客歡迎。

NHK記者 高橋篤史:「外觀看起來完全是肉,味道如何呢?我來吃吃看。嗯嗯... 味道和口感都是肉的感覺,不說還真的不知道。」

這家店的肉排從荷蘭進口,原料是大豆、小麥,未來也希望能吸引日本消費者。

漢堡店人員 扇谷厚子:「日本顧客也有很多注重身體健康,有在鍛鍊身體或維持身材的人都可以享用。」

現在東京部分超市也看得到這款,寫著「雖然不是肉,但也還算美味」的冷凍素漢堡。

大塚食品新事業企劃部部長 嶋裕之:「真正的漢堡是什麼味道,我們要盡可能地接近。」

日本大塚食品利用大豆等,進行反覆科學分析,要做出漢堡肉的味道和口感。

大塚食品新事業企劃部部長 嶋裕之:「不只日本,日美歐,全球這個市場將成長120%到150%,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多選項,希望研發出各式各樣的商品。」

接下來不只漢堡王要賣素漢堡,瑞典家具商Ikea暢銷餐點肉丸子,計畫最快明年二月推出素食版;麥當勞也已經在德國推出素漢堡,由雀巢供應素肉排,這股無肉風將持續席捲全球食品市場。

詳細報導請見: https://news.tvbs.com.tw/focus/1128807?from=Copy_content




記者 林育竹 報導 2019/05/08 20:08 小 中 大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現在越來越多人為了健康或環保,減少肉類消費,美國速食連鎖漢堡王,從中西部的聖路易開始,推出素肉漢堡,預計年內擴展到全美七千多家分店,素肉排則由矽谷創投企業「不可能食品」提供。而「不可能食品」最大的競爭對手「超越肉類」(Beyond Meat),則是搶先在美股那斯達克上市,且掛牌首日股價就翻兩倍。 速食連鎖店廣告:「他們其實不知道,他們正在吃的肉排是植物做的。你在開玩笑吧?我們沒有。植物?你在說什麼啊?沒有動物,只有植物。真的嗎?它吃起來像牛肉漢堡,它是用牛肉做的,你看看,是牛肉!我們發誓,那不是牛肉。」 這是美國速食連鎖店漢堡王的宣傳影片,從上個月開始,漢堡王推出使用「素肉」製作的漢堡,如今美國消費者健康風氣盛,為健康,也為環保、保護動物,讓肉類替代品成為市場一大商機。 美國新興食品商Beyond Meat,2號更在紐約那斯達克上市,掛牌首日股價就一路走高,第一天收盤價是發行價格的2.6倍,相當上漲163%!十年前成立的這家公司,上市前就因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及好萊塢名人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出資,而聲名大噪。 Beyond Meat創辦人兼執行長 布朗:「你不需要動物來製造肉,肉的核心成分,胺基酸、脂肪、微量礦物質、水分,這些都可以從動物以外取得。」 Beyond Meat強調,他們的「肉」是用豆類蛋白質,「肥肉」則是來自椰子油。美國大型肉品商泰森食品(Tyson Foods)6號也宣布,正在開發完全沒有肉的素肉,預計今年夏天開始販售,不過這波無肉風,其實是源自美國西岸的矽谷。 肉排煎得焦黃,肉汁四溢的漢堡,這是美國「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的「Impossible Burger」。 餐廳店長:「感覺這就是未來食物。」 這家創投企業的素肉漢堡是科學家的智慧結晶,員工三分之二都是科學家,他們花了五年的時間,從食物分子徹底分析「肉」到底是什麼,發現關鍵就是這個深紅色液體,名為「黃豆血紅蛋白」(soy leghemoglobin)的成分。 試吃者:「吃起來鹹鹹的,有金屬味,你可以吃出鐵味。」 「黃豆血紅蛋白」類似血液中的蛋白質成分,能產生牛肉特有的顏色和香氣,研究結果顯示大豆基因加上酵素,就能成功製造出這種豆血紅蛋白,漢堡王的素肉就是由他們提供。有專家估計,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46億美金,增加到2022年的64億,相當台幣2千億。 NHK記者 高橋篤史:「這裡是新宿歌舞伎町,在世界日漸普及的『假肉』──肉類替代品,日本也開始有類似商品。」 東京新宿這家漢堡店,就推出大豆肉素漢堡,一個要價約台幣270,大受外國觀光客歡迎。 NHK記者 高橋篤史:「外觀看起來完全是肉,味道如何呢?我來吃吃看。嗯嗯... 味道和口感都是肉的感覺,不說還真的不知道。」 這家店的肉排從荷蘭進口,原料是大豆、小麥,未來也希望能吸引日本消費者。 漢堡店人員 扇谷厚子:「日本顧客也有很多注重身體健康,有在鍛鍊身體或維持身材的人都可以享用。」 現在東京部分超市也看得到這款,寫著「雖然不是肉,但也還算美味」的冷凍素漢堡。 大塚食品新事業企劃部部長 嶋裕之:「真正的漢堡是什麼味道,我們要盡可能地接近。」 日本大塚食品利用大豆等,進行反覆科學分析,要做出漢堡肉的味道和口感。 大塚食品新事業企劃部部長 嶋裕之:「不只日本,日美歐,全球這個市場將成長120%到150%,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多選項,希望研發出各式各樣的商品。」 接下來不只漢堡王要賣素漢堡,瑞典家具商Ikea暢銷餐點肉丸子,計畫最快明年二月推出素食版;麥當勞也已經在德國推出素漢堡,由雀巢供應素肉排,這股無肉風將持續席捲全球食品市場。

詳細報導請見: https://news.tvbs.com.tw/focus/1128807?from=Copy_content
記者 林育竹 報導 2019/05/08 20:08 小 中 大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現在越來越多人為了健康或環保,減少肉類消費,美國速食連鎖漢堡王,從中西部的聖路易開始,推出素肉漢堡,預計年內擴展到全美七千多家分店,素肉排則由矽谷創投企業「不可能食品」提供。而「不可能食品」最大的競爭對手「超越肉類」(Beyond Meat),則是搶先在美股那斯達克上市,且掛牌首日股價就翻兩倍。 速食連鎖店廣告:「他們其實不知道,他們正在吃的肉排是植物做的。你在開玩笑吧?我們沒有。植物?你在說什麼啊?沒有動物,只有植物。真的嗎?它吃起來像牛肉漢堡,它是用牛肉做的,你看看,是牛肉!我們發誓,那不是牛肉。」 這是美國速食連鎖店漢堡王的宣傳影片,從上個月開始,漢堡王推出使用「素肉」製作的漢堡,如今美國消費者健康風氣盛,為健康,也為環保、保護動物,讓肉類替代品成為市場一大商機。 美國新興食品商Beyond Meat,2號更在紐約那斯達克上市,掛牌首日股價就一路走高,第一天收盤價是發行價格的2.6倍,相當上漲163%!十年前成立的這家公司,上市前就因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及好萊塢名人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出資,而聲名大噪。 Beyond Meat創辦人兼執行長 布朗:「你不需要動物來製造肉,肉的核心成分,胺基酸、脂肪、微量礦物質、水分,這些都可以從動物以外取得。」 Beyond Meat強調,他們的「肉」是用豆類蛋白質,「肥肉」則是來自椰子油。美國大型肉品商泰森食品(Tyson Foods)6號也宣布,正在開發完全沒有肉的素肉,預計今年夏天開始販售,不過這波無肉風,其實是源自美國西岸的矽谷。 肉排煎得焦黃,肉汁四溢的漢堡,這是美國「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的「Impossible Burger」。 餐廳店長:「感覺這就是未來食物。」 這家創投企業的素肉漢堡是科學家的智慧結晶,員工三分之二都是科學家,他們花了五年的時間,從食物分子徹底分析「肉」到底是什麼,發現關鍵就是這個深紅色液體,名為「黃豆血紅蛋白」(soy leghemoglobin)的成分。 試吃者:「吃起來鹹鹹的,有金屬味,你可以吃出鐵味。」 「黃豆血紅蛋白」類似血液中的蛋白質成分,能產生牛肉特有的顏色和香氣,研究結果顯示大豆基因加上酵素,就能成功製造出這種豆血紅蛋白,漢堡王的素肉就是由他們提供。有專家估計,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46億美金,增加到2022年的64億,相當台幣2千億。 NHK記者 高橋篤史:「這裡是新宿歌舞伎町,在世界日漸普及的『假肉』──肉類替代品,日本也開始有類似商品。」 東京新宿這家漢堡店,就推出大豆肉素漢堡,一個要價約台幣270,大受外國觀光客歡迎。 NHK記者 高橋篤史:「外觀看起來完全是肉,味道如何呢?我來吃吃看。嗯嗯... 味道和口感都是肉的感覺,不說還真的不知道。」 這家店的肉排從荷蘭進口,原料是大豆、小麥,未來也希望能吸引日本消費者。 漢堡店人員 扇谷厚子:「日本顧客也有很多注重身體健康,有在鍛鍊身體或維持身材的人都可以享用。」 現在東京部分超市也看得到這款,寫著「雖然不是肉,但也還算美味」的冷凍素漢堡。 大塚食品新事業企劃部部長 嶋裕之:「真正的漢堡是什麼味道,我們要盡可能地接近。」 日本大塚食品利用大豆等,進行反覆科學分析,要做出漢堡肉的味道和口感。 大塚食品新事業企劃部部長 嶋裕之:「不只日本,日美歐,全球這個市場將成長120%到150%,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多選項,希望研發出各式各樣的商品。」 接下來不只漢堡王要賣素漢堡,瑞典家具商Ikea暢銷餐點肉丸子,計畫最快明年二月推出素食版;麥當勞也已經在德國推出素漢堡,由雀巢供應素肉排,這股無肉風將持續席捲全球食品市場。

詳細報導請見: https://news.tvbs.com.tw/focus/1128807?from=Copy_content

2019/5/6

雞蛋業界的公開祕密:每年屠殺25億小公雞

這是蛋商的黑暗祕密:屠殺 「無用」初生小公雞。

為甚麼許多國家的蛋雞孵化場,都將撲殺小公雞視為標準作業流程?

社會需求大量的蛋和肉類,現在業界已經將雞分成兩個品種,一種是用來生產雞蛋的「蛋雞」,另一種是用來生產肉的「肉雞」。那些不會生蛋,亦不會快速成長或增重成為肉食的初生小公雞,牠們因沒有經濟價值而被視為 「廢品」。
德國大學研究所估計,每年都有25億隻小公雞,在他們出生的第一天就被活活碾碎或被窒息殺死。這只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戒食蛋類的其中一個原因
近年的一些各地報導:

香港的情況

香港的雞蛋工廠也不例外。早前在TVB播放的《香港本色》節目「養殖技藝」,訪問雞蛋工廠農場,商人毫不忌諱地說,在鑑別小雞性別後,小公雞就會被「淘汰」。節目避重就輕地沒有說明,小公雞是如何被殺害。
M1 M2
2015年尾,太陽日報的記者就到了雞場附近的垃圾場調查,發現大量小雞屍體在膠袋被悶死。(相關報導:內有影片
「本港每月有達十萬隻雄性雞苗孵化,大部分當確定性別即被監生焗死棄屍。」

Screen Shot 2017-05-26 at 3.00.14 PM

這種殘酷的手法竟然一直沒被正視?

美國蛋農聯合協會(United Egg Producers)發言人Mitch Head曾回應:「很不幸地,目前還沒有只能夠孵出母雞的方式。如果有人想要這兩億隻公雞,我們很樂意提供給他們,但市場沒有這種需求。」
2015年時德國曾嘗試立法禁止絞碎小公雞這種例行做法,卻被於2016年在議會被推翻了。至今,德國每年依然都有約4500萬隻小公雞遭殺害。
也有國際機構在研發性別鑑定技術,在蛋的階段就判斷出小雞性別。採用這種技術,估計會讓每顆蛋的成本增加約0.2港幣(0.7元台幣)
可惜,目前這種技術幾乎未被採用,我們現在所買到的一般雞蛋,背後依然是有小公雞的生命作代價。

「有機認證」的雞蛋也是這樣?

但可悲的現實是,這對待動物的無情方式是在商業化雞蛋業界的統一標準 ,包括認証的非籠養蛋在內。
11119693_10206267705311593_1207862356_n 圖:Animals Australia|翻譯:食物知情權
加拿大雞蛋工廠的調查片段:



「每一隻活下去的母雞仔,都有一隻死去的公雞仔作陪葬」-Karen Duve

然而,那些活下去的小母雞,她們的命運同樣淒慘,她們將淪為產蛋機器,一生被困在密不通風層架式的雞籠,被去喙,強迫換羽⋯⋯詳情:【你吃的雞蛋是甚麼,你知道嗎?】
現在愈來愈多純素的美食和替代品,我們可以享受生活同時不需要犧牲動物!

文章參考資料:
伸延閱讀:

https://fooduncovered.org/2017/02/10/chick-disposal/?fbclid=IwAR2MYCfVFY6IejDs5SFNkCyeNr4Z30Yc9MOMGEZ5-Dm0WpZPSJtAiF5PJ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