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7

「珍愛沉默的眼淚」全球唯一慈善演出

  • 2012-10-24
  • 中天北美
您有多久沒有進劇院欣賞一部感動人心的音樂劇?具有超強卡司的「珍愛沉默的眼淚」,不但堪稱是劇場史上獨創,還是全球唯一一場的慈善演出,邀請到香港著名歌手謝安琪參與,期望用歌聲傳遞世界和平的訊息。


@@@@@@@@@@@@@@@@@@@@@@@@@@@@@@@@@@@@@@@@@@@@@ 珍愛沉默的眼淚 音樂劇洛上演 (10/22/2012 11:33) http://www.ettvamerica.com/programs/videos/index.asp?i=7166 @@@@@@@@@@@@@@@@@@@@@@@@@@@@@@@@@@@@@@@@@@@@@ 10/21 TVB HOTLOOK 節目熱看 在 7 分20 秒處\

2012/10/18

港五萬名中小學生"無肉星期一" 響應環保

2012年10月09日 12:13 稿件來源:香港《星島日報》
香港新聞網10月9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為提高學生對低碳飲食的環保概念,港環保組織與學校午膳供應商合作,由十一月開始,逢周一為百多所中小學、約五萬名學生提供營養師設計的健康素食午餐。環保組織創辦人期望從飲食做起,改變學生“無肉不歡”的習慣。有試吃小二生對素食午餐表示歡迎,指“第一次吃素肉,味道不錯”。

  由環保組織和供應商合辦的“無綠不歡星期一──校園午餐計畫”,8日舉行啟動禮,一百零六所訂購午膳學校,包括三十二所中學及七十四所小學,共約五萬名學生於十一月起,逢周一可選擇由營養師設計的素食午餐,以紅米飯、意粉、餃子等主食配蔬果及素肉。

  環保組織負責人指,“無肉星期一”在外國推行多時,而溫室氣體主要元兇之一是畜牧業,如全港人每周茹素一天,全年相等於減少八萬六千輛車的二氧化碳排量。“吃甚麼已是一種環保決定,素食對健康有幫助。”他笑言,周末放假,身心輕鬆,飲食容易過量,“星期一是新開始”,期望藉推廣素食午餐,從“飲食一小步”改變學生“無肉不歡”的習慣。

  參與計畫的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8日安排訂購午膳的小學部學生試吃素食午餐,訂購午膳的小二生區同學表示,“第一次吃素肉,味道不錯”。不過,有家長就擔心長期素食,有礙子女成長。楊駿業指,通過進食蛋類、豆類製品、堅果類、穀物等可攝取足夠蛋白質分量,家長可採取“多菜少肉”原則,逐步實行低碳飲食。

  獲邀出席的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昨到該校參觀學生用膳情況,茹素二十多年、育有兩女的她建議,家長準備飯盒時,可挑選顏色多樣的食材,教導子女分辨蔬菜種類等,可增加他們對素食的興趣。
【編輯:盧哲

2012/10/17

暖化加劇 全球九月創高溫

 

 
【台灣醒報記者王世傑、陳珮瑜綜合報導】今年9月,暖化程度再創紀錄!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的研究人員近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九月的世界均溫度打平了2005年的紀錄,是自1880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溫。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台灣屬於相對沒這麼熱的區域,不像北美和大部分歐洲受到熱浪襲擊。台大大氣系教授周仲島則指出,世界均溫已至最高點,未來會進入降溫時期。

暖化加劇 全球九月創高溫

該報告指出,九月的世界均溫達到了攝氏15.6722度,比20世紀整世紀的該月均溫還高了攝氏0.6722度。暖化程度顯著的地區為俄羅斯、日本、澳洲、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與格陵蘭。截至目前為止,已經連續36個九月份的世界均溫,均高於20世紀的整世紀平均九月溫度。此外,就年度均溫上來看,2005與2010年分別是史上最熱的兩年,今年的均溫可能排在第八位。對此,台大大氣系教授周仲島觀察,近1、2年的世均溫已至最高點,未來會進入降溫時期,但整體而言,全球溫度仍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他說,這現象造成的影響在於各地日夜溫差會越來越小,且高緯度地區,諸如俄羅斯、日本、澳洲等地的增溫幅度將提高;如果全球暖化不停,這現象會越來越明顯。

就此波暖化結果所帶來的全球效應方面來看。該局指出,北極地區在九月十六日的冰河限縮至有史以來最小之範圍。但南極區的情況則相反,例如在九月二十六號,南極的冰河即達到歷來的最大範圍。

針對上述之現象,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大氣與海洋科學教授,馬丁(Jonathan E. Martin)表示,溫室氣體是造成大氣層質變的主因,而每年九月的持續升溫現象,顯示全球暖化的情況並未緩減。因此,他推測,兩極地區的冰河增融,短期內將會劇烈地影響著未來的世界氣溫。

從國際上的環保努力來看,抑制全球暖化最重要的國際公約即是1992年在巴西裡約熱內盧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此為第一份針對全球暖化進行努力的國際協議,目前有191個締約國,目標在設定強制性之溫室氣體減排規定。

但由於氣候變遷框架綱要公約為一架構與原則性之協議,故詳細的實施方法有賴各國簽訂執行議定書補充及實踐。因此各國在1997年於日本京都通過了「京都議定書」,至此,國際上建構了一個較為完備的抑制全球暖化建制。

而隨著京都機制第一期承諾的2012年到期日逼近、京都議定書從生效到談判耗時且成效不彰,以及美國未批准京都議定書等因素,催生新的國際協定成為環境議程近年的重要議題。
因此,在2007年的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第十三次締約國大會(COP13)上,通過了峇里島路線圖(Bali Roadmap),企圖在2009年於瑞典的哥本哈根所舉行之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COP15)上,簽署新議定書,以確立第二期承諾期的行動與目標。

然而,在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美國與中國的不願充分合作下,最終只產出了一張無法拘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且2020年將會是京都議定書生效的最後一年。因此,抑制全球暖化的新國際倡議是否能順利破繭而出,以及聯合國是否能繼續主導新的國際倡議,都會是未來值得重視的議題。圖說:正在碎裂的北極冰河。(photo by pranav in flickr)

英國近年夏天多雨 元凶:北大西洋暖化

 

本報2012年10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陳雅琦編譯,蔡麗伶審校
                                                  
研究數據指向海水暖化與氣候轉變之間的關聯,同時也顯示氣候可能在極短時間逆轉為乾燥。
 
北大西洋自1990年代以來嚴重暖化,而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此現象正是英國近年來夏天天氣多雨的元凶。氣候變遷導致多雨的天氣,且影響範圍觸及北歐,使北歐的夏天降雨量增加近1/3。
 
此項研究油英國瑞丁大學教授羅溫薩頓(Rowan Sutton)領導。薩頓表示,此氣候模式可能突然地轉變為乾燥的夏天。「我無法保證,但這是有可能的。」他說道:「然而我們不確定何時會發生,這也正是每個人都想知道的答案。而我們現在正努力找到答案。」薩頓補充說明,這項轉變可能突如其來的發生,也許是兩三年之後。
 
2012年夏天為一百年之內最多雨的夏天,且伴隨著超出夏季平均雨量的降雨。薩頓教授的團隊曾出版地球科學的研究作品,這些研究檢視了超過一世紀以來的數據,發現大西洋的溫度在每個數據的時間點上皆高於或低於數十年來的長期平均值。最後一次的暖化期始於九零年代後期,研究發現此暖化與近年來北歐的濕熱夏天以及地中海的乾熱夏天有所關聯。薩頓的團隊根據現有的氣候現象解釋海水暖化與天氣轉變之間的因果關係。
 
薩頓表示,這些轉變從好幾個世紀之前就開始發生,然而全球暖化也帶來衝擊。「這並不完全是自然現象,亦無法證實其完全是人類所造成的氣候變遷。」他說道:「許多證據顯示,氣候變遷正在改變氣溫變動的時間點與幅度。」薩頓舉例,1960年代至1980年代,發電廠所帶來的煤煙等汙染造成的地球冷卻,即是冷卻期的發生期間。
 
大西洋上一次的暖化時期發生於1930至1950年代,同時期英國也出現多雨的夏天,期間1948年8月發生嚴重洪水,迫使東岸的主要鐵路關閉三個月,而1952年發生於林茅夫的洪水造成34人死亡。
 
2012年夏天,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縮小至有記錄以來最低,而大西洋暖化正是導致冰融的原因之一。當海冰縮小,沒有冰層覆蓋的海水在陽光下受熱,也可能導致英國夏天的多雨天氣。然而,薩頓表示,科學研究正努力找出此關於此說法的正確答案。
 
大西洋在暖化和冷卻之間的轉變為歐洲、非洲及南美的氣溫及雨量帶來影響,先前的研究指出,這與海洋環流的變化有所相關。其他由瑞丁大學所發表的研究報告則假設,在未來的幾年可能發生暖化和冷卻的循環。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

【糧食日】聯合國:極端氣候促糧價上漲

 

小麥產量 1980年代以來最低水平 本報2012年10月17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聯合國曾警告,在美國、大部分歐洲地區與其他全球糧食生產核心地區經歷極端天氣狀況之後,肉類和乳製品價格將會升高。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2012年全球小麥產量預計將下降5.2%。而在過去一年中,其他用以餵食家畜的多種作物產量下滑了10%。
 
全球人口持續增長,但糧食產量卻沒有增加。在2012年,小麥與玉米的價格已經上漲了25%與13%,而乳製品在上個月就漲了7%。糧食儲備量(應付價格上漲的緩衝儲量)亦已經達到最低點。
 
FAO高階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即使全球糧食需求量因其價格上漲而有所減少,今年全球穀物產量的降低,仍將導致2013年非產季時期全球糧食儲備量大幅下滑。
 
英國一些超市表示,他們正在努力地讓貨架上擺有新鮮的農產品。英國全國農場聯合會(National Farmers Union,NFU)指出,異常降雨使英國小麥產量達到1980年以來的最低點。這些現象都敲響了糧食價格上漲的警鐘。NFU主席Peter Kendall表示,過去一年全球小麥價格的上漲也影響到了畜養豬與家禽的農民,他們必須依靠糧食養活牲口。
 
美國政府11日宣布,今年乃近年來糧食收成最糟的一年之一,乾旱和炎熱已經使小麥、玉米與大豆收成量降低了10%以上。
 
由於美國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穀物生產與出口國,預計將對世界各地都造成影響。由於美國近40%的玉米是用作生物燃料,因此將進一步限制出口量,並使價格升高。
 
英國超市表示,不排除提高主要食品的價格,但亦承諾會基於食品價值及經濟成本考量提出「有競爭力」的價格。
 
不可預測的天候狀況在本產季讓留給農場及種植者滿滿外觀不佳的蔬果,以及作物晚熟所導致的低產量。英國超市巨頭森寶利(Sainsbury’s)日前在中部地區的超過35家門市推出了一連串低價馬鈴薯銷售活動,這些馬鈴薯在外觀上都有明顯的裂紋與瑕疵。在上個月時,該公司曾表示將會放寬對新鮮農產品外觀的限制規定。
 
消費者團體的新調查顯示,目前民眾一個星期的平均購物金額為76.83英鎊,該金額在一年內增加了5.66英鎊。該團體執行長Richard Lloyd表示,「食品價格上升是消費者最擔心的經濟問題,且其正在改變民眾的消費方式。調查也發現,民眾越來越偏好至有折扣的超市消費;而十之中有四人表示計畫減少食品的消費量。我們希望零售商對食品價格能更了解,且提供負責任價格之促銷活動,讓消費者的錢花得更有價值。」
 
旨在對抗飢餓和糧食浪費之英國慈善機構「公平共享」(FareShare)表示,在經濟衰退和食品價格上漲了近1/3後,低收入家庭減少了他們對水果與蔬菜花費,使其僅達到「健康蔬果」(five-a-day)建議攝取量的一半而已。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

2012/10/13

當志工學吃素 半年減30公斤



民進黨立委薛凌辦公室主任林弘展一度胖到106公斤,他在短短半年內,瘦到76公斤,他笑著說,其實沒有刻意減重,但是吃素之後,搭配每天勞動一小時,就快速瘦下來,自己也十分驚訝。

林弘展從前經常需要應酬、喝酒,加上生活不正常,又愛吃重口味,讓他的體重不斷飆升,一度飆破一百大關。

在一次嚴重車禍後,林弘展接觸到慈濟基金會,從此開始學佛和吃素之路。他不吃加工食品,只吃青菜類,透過少油少鹽的料理方式,控制自己的飲食。他說,一開始真的很難熬,若非宗教的力量和親友的鼓勵,他應該很難獨自達成。

除了飲食之外,林弘展也擔任慈濟志工,每天下班後幫忙處理回收物品,搬上搬下一個小時左右,雖然運動量不高,但是每天持之以恆,從不間斷,半年下來瘦身成效驚人。

減重成功後,困擾他多年的痛風也不藥而癒,身體的代謝循環也更快速。看著體檢表上的紅字一個一個消失,他說,那種對身體負責任的成就感,很難言喻。

林弘展說,「你不覺得,人能夠付出就是一種幸福嗎?」他與其他志工邊聊天邊做環保,常常滿頭大汗也不覺得特別累或無聊。假日有時還會加碼,在活動中幫忙搭帳篷、搬桌椅、炒大鍋菜。他笑稱,假日先在行程中塞滿了戶外活動,也能夠減少應酬機會。

總是帶著溫暖微笑的林弘展說,吃素前脾氣十分火爆,但吃素之後,除了讓情緒平緩,也可以得到身心的平靜。只要保持好心情、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加上每天運動或勞動一小時,最後搭配多吃蔬果的飲食習慣,一定可以像他一樣輕鬆享瘦,也享受自己的人生。

2012/10/8

大西洋增溫惹禍 歐洲雨量暴增

 

【台灣醒報記者陳珮瑜綜合報導】歐洲北部雨不停,大西洋海溫增高惹的禍!最新研究指出,造成北歐地區近日豪雨不斷的主因,在於大西洋不尋常的增溫,科學家還提出警告,如果大西洋溫度不變,這陣子的大雨還會持續下去。研究人員保守估計,氣候狀況要想回復正常,最快也要等2至3年。
 
據BBC報導,這項由英國雷丁大學所提出的研究報導,已刊登於最新的科研期刊《Nature Geoscience》,研究團隊觀察大西洋數十年的氣候震盪狀況,亦即每隔一陣子,大西洋的海溫就會出現規律的升降情形,並記錄變化持續的時間。

調查發現,環繞英國和歐洲的大西洋沿岸近期在春、夏、秋季的海溫都較往常還要高。此外,歐洲大陸也出現極端雨勢,包括中、北歐地區降下超乎正常的雨量,而南歐葡萄牙至土耳其的降雨量則比正常時期還要少。

研究人員指出,過去20至50年間,大西洋海溫升降的變率大幅提高,但仍查不出確切原因。他還意有所指,北極海冰面積日前發現有逐漸減少趨勢,和大西洋海溫增加可能有著某種程度的關聯。

英國《衛報》報導中也指出,英國今年度過了一個可說是本世紀以來最潮濕的夏季,由於大西洋海溫自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便大幅升高,使得降雨系統移至歐洲北部,光是夏季降雨即增加了3分之1。研究人員保守估計,氣候狀況要想回復正常,最快也要等2至3年。

更麻煩的是,除了雨量變化,海溫增高可能還會助長颱風的形成,美國科羅拉多州大氣研究中心氣候分析主任凱文崔伯斯曾撰文指出,熱帶氣旋活動受海溫影響非常大,1970年之後全球氣旋強度和生命期顯著增加,即為鐵證。

不過,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吳俊傑曾著文表示,目前缺乏直接測量,加上分析資料的時間不夠長,很難斷言颱風強度和海溫升高的確存有直接關係,也許只是大自然周期性的變動。

另外,如果海溫增加能使颱風活動更加活躍,則活躍的颱風活動所引起的海洋混合作用也可能會帶動海洋中的溫鹽環流,進而改變氣候動力系統,使熱帶大氣趨於穩定。如此一來,又可能抑制颱風的活動力。吳俊傑說,諸類假說,可能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證明。

2012/10/6

清海無上師日十九周年 音樂劇同歡慶

2012/10/04

【洛杉磯訊】擁有白金唱片銷售量的華裔流行樂女歌手謝安琪,10月27日將在洛杉磯聖殿劇院中演出新的音樂劇《珍愛沉默的眼淚》。

音樂劇還邀請到榮獲兩次葛萊美獎的藝術家喬‧斯卡達和葛萊美獎偶像茱蒂‧華特莉。而來自音樂劇重鎮百老匯的演員則有東尼獎得主戴比‧葛莉特、東尼獎得主柯里爾‧庫里什、艾美獎得主暨東尼獎入圍者莉茲‧卡洛薇以及東尼獎入圍者佩地‧寇依諾。

音樂劇的靈感是來自〈沉默的眼淚〉詩集。此詩集是集結世界知名的靈性導師、人道主義者和藝術家清海無上師多年前所寫的部分詩作。

獲獎劇作家辛蒂雅‧費洛提到:「坦白說,《珍愛沉默的眼淚》最吸引我的是詩詞部分。詩是如此的優美,意涵也都前後呼應,詩韻部分也令人讚賞,令你聯想翩翩。這會讓你以快樂的心境來參與這份工作。」

當晚也將慶祝第十九周年清海無上師日,以表彰其慈善及和平方面的貢獻。會前的藝術展將陳列清海無上師的多樣創作,歡迎所有觀眾前往欣賞,展覽不另外收費。(蔡穎青)

2012/10/4

Over the Rainbow

「最好的朋友」研究:狗兒對人類同理心全物種最高

▲你難過、狗狗也難過。(圖/取自每日郵報)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除了愛狗人士外,現在連科學家也同意這句話。研究發現,相較其他物種,狗狗對人類哀傷情緒的反應最敏感,並願主動提供不求回報的慰藉,視如己出的同理心連同種的人類都比不上。

研究人員找來10數隻年齡、品種不一的寵物犬,並要求受試者模擬3種情況,低頭假裝在哭、發出嗚嗚聲、和旁人對話。

結果發現,狗狗對在哭的人反應最強烈,會主動靠近並用舌頭舔、用鼻子摩蹭等「狗狗的方式」來安慰受試者,不論對方是不是自己的主人,都得到一樣的結果。

在接受《探索》新聞採訪時,心理學博士康斯坦斯分析,單純發出嗚嗚聲無法得到相同的反應,顯示狗狗不是基於好奇心,才有這樣的行為;即使是陌生人,狗狗也願意提供慰藉,表示這無關事後報酬。

這似乎是狗的天性,能對人類情緒產生共鳴。」他指出,這種行為模式,可能與人、狗之間長達數千年的夥伴關係有關。此份研究刊登於本月份的《 Animal Cognition》期刊。


原文網址: 「最好的朋友」研究:狗兒對人類同理心全物種最高  | ETtoday寵物動物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05/98546.htm#ixzz28M6aa3I0

2012/10/2

大堡礁珊瑚萎縮 覆蓋率將退至5%

【台灣醒報記者張鎮宏綜合報導】氣候變遷與人為因素正在摧毀大堡礁,科學報告指出,坐落於澳洲的珊瑚天堂持續地在萎縮,海岸的珊瑚覆蓋率更將在10年內降至5%,除威脅觀光產業外,也將重重影響澳洲海岸的自然生態。
澳洲海洋科學中心在昆士蘭海岸歷經27年的研究追蹤後,發現觀光聖地大堡礁的珊瑚衰退情形遠比想像中更嚴重︰1985年時,28%的珊瑚礁岩區被珊瑚覆蓋,但該活動率卻在2012年降至13.8%,報告顯示,若衰退持續,「10年之內,珊瑚的活動覆蓋將減至5-10%間。」
而珊瑚活動範圍的大幅衰退,對以海洋觀光聞名的澳洲而言無疑是重大威脅。每年上看1兆1000億台幣的觀光收入,更承受不起失去大堡礁的風險。
報告指出,海岸珊瑚群死亡的主因,以暴風雨破壞的50%為首,而以珊瑚為主食的棘冠海星則佔40%,另外,白化綜合症的頻發傳染,也是珊瑚群衰退的原因之一。但同時,科學家更發現海洋溫度與酸度的上升,也是破壞珊瑚生態的禍首,溫度上升導致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並使酸度提升,侵蝕碳酸鈣構成的珊瑚礁,並減緩珊瑚再生的速率。
另一方面,綠色和平組織也表示,澳洲的煤礦與液化天然氣出口對珊瑚也造成威脅。頻繁的船運交通與港岸儲運設備的擴張,都增加水質與噪音汙染的風險。煤礦和天然氣是澳洲出口貿易的重點,近年為滿足亞洲日增的需求而快速擴張,並預期在2020年前將運輸量提升至目前的10倍以上。
作為珍貴海洋資源的大堡礁,在1981年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而針對嚴重的珊瑚消失問題,澳洲政府也將重啟環境評估,調查拯救珊瑚生態的最佳方法。
圖說︰大堡礁珍貴的珊瑚生態受氣候變遷威脅。(Photo by babasteve in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