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31

在乎飢餓問題嗎?少吃點肉吧!


作者:伍冠瑋(關懷生命協會倡議專員)
資訊分類: 
「世界上每10個人之中有約有1個人處於飢餓狀態」、「每5到10秒就有兒童死於飢餓」等可怕的事實,似乎已經成了陳腔濫調,以至於多數人聽到它們都已不再感到錯愕與震驚,人們的反應最多也只是「要惜福」、「不要浪費食物」這樣的老生常談。人們如此冷淡的反應,很可能是來自於「我也無能為力」的想法,然而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嗎?對此我們真的什麼也改變不了嗎?不,其實只要採取以植物主的飲食方式,我們都可以為飢餓問題貢獻一份心力。
圖片來源: we animals 
誰佔用了土地?誰搶走了食物?
目前,我們所生產的食物量,足以養活100億人口 (1),然而在2017年,全球有8.21億人受「飢餓」所苦 (2),諷刺的是地表另一端,有將近七億人受肥胖所擾。這顯然涉及了嚴重的「分配不正義」,我們可以合理的問:食物都去哪裡了?答案是,食物都進了畜牧業所飼養的動物肚子裡了。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地表上有26%沒有被冰層覆蓋的土地被用來飼養經濟動物,且有33%的耕地都被用來耕種經濟動物的飼料作物 (3),而根據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iute),全球有70%的農業用地,被用來飼養農場動物,且有另外10%的土地被用以生產經濟動物所需的飼料作物 (4)。此外,研究指出「在2013年,人類所生產的作物的總熱量,有36%都被經濟動物所攝取,而其中只有12%的熱量,最後被人類所攝取(透過食用動物性食品)」(5) 。
這是否表示,如果人們減少食用動物性食品,將有更多的可耕地被空出,並可以被用來生產人類所需的作物呢?  答案是肯定的,前述研究指出「若將土地用以種植直接供人類食用的作物,我們可以多餵飽40億人」,也有研究指出「若完全不生產動物性食品,我們可以在不增加耕地的情況下,增加49%的糧食生產量」 (6),更有研究指出「如果世界上完全沒有對於肉類與乳製品的需求,全球農業用地可以減少75%(面積是美國、歐盟、中國、澳洲等四國面積之總和),仍可以餵飽所有的人」 (7)。

顯然,畜牧業用了更多的土地,卻沒有利用它們有效的餵飽全球的人們。這是否表示我們不應該消費動物性食品,或是應減少消費呢?恐怕答案也是肯定的,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11年所公佈的報告中指出,2006到2008年間全球糧價的上升所造成的糧食危機,對於貧窮國家的人民有著巨大的衝擊、加劇了全球飢餓問題,它指出,全球糧價上升的原因之一正是人類對肉類需求的增加導致的對飼料作物之需求增加 (8),這意謂著身處較富裕地區的我們對動物性食品的消費,直接地影響了糧食的價格,並間接地加劇了貧窮國家所面臨的飢餓問題。在曾獲艾瑞克•霍夫獎(Eric Hoffer Prize)的書《愜意的無知》(Comfortably Unaware)中,作者Dr. Richard Oppenlander指出:「世界上有82%受飢餓所苦的孩童其實居住在糧食生產豐沛的國家,只不過當地所生產的食物主要被出口到從事經濟動物生產的國家中」 (9),顯然搶走他們的食物的其實並不是經濟動物,而是沒有效率的食物生產方式以及各項資源不公平的分配。讀到這裡,有些讀者可能會思考台灣的畜牧業是否也是如此,答案依然是肯定的,只是用的不是自己國內的土地,而是國外的土地,而且還是來自有大量雨林被砍伐以種植飼料作物的巴西 (10)。

買太多卻沒吃完才是浪費食物?
「因為吃不完而丟棄食物」(常被稱為「消費者浪費(consumer waste)」)是大眾對於浪費食物的普遍認知。。然而,你是否想過,即便把食物吃光,仍舊可能是在浪費食物?根據愛丁堡大學的研究 (11),與我們的消費行為有關的,還有另外兩種形式的食物浪費:「過度飲食(over-consumption)」與「經濟動物飼養(livestock production)」。過度飲食指「攝取超過身體所需的能量」,根據該研究,這個現象跟消費者浪費的現象一樣,造成了可觀的食物浪費。然而,該研究指出,造成最多食物浪費的是「經濟動物飼養」,這是由於為了飼養經濟動物,我們需要種植大量的飼料作物,而被動物所攝取的這些能量,只是為了牠們生存所需,在牠們被宰殺之前即被消耗掉,並無法提供給人類攝取。顯然,以土地與資源利用效率來看,飼養動物來生產食物是非常沒有效率的,但人類卻利用了大量土地在從事這件效率極低的經濟活動(80%的農業用地= 70%飼養動物+ 10%種經濟作物)。換句話說,當人們在消費動物性產品,如肉類、蛋類時,不論吃的多麼乾淨,這個消費行為本身就是一種食物浪費,因為那些土地若不必被用來生產飼料作物以及飼養動物,我們將可以生產更多可以直接被人類攝取的食物與營養,進而餵飽更多人。

對上述之糧食分配與生產狀況,美國經濟學家Jeremy Rifkin說:「這對於整體人類而言,都是十分不正義的,此外,也是個環境災害」,更說:「我們是雜食性動物,可以選擇吃更多的植物與小量的肉食......如果我們想要開始餵飽地球上的所有人,我們必須減少對肉類的攝取,並增加對植物的攝取」 (12)。
畜牧業讓地球發燒了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於去年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氣候變遷是導致近年來飢餓問題加劇的主因之一 (13)。氣候變遷造成了極端氣候的增加、土地退化、沙漠化、水資源稀缺與海平面上升,而這每一項發展都不利於糧食的生產,進而導致糧食充足性(food availability)受到衝擊、糧價攀升、開發中國家農民收入的降低,最後造成更嚴重的飢餓與營養不良的問題。更讓問題雪上加霜的是,氣候變遷對貧窮國家的衝擊往往大於其對富裕國家的衝擊,因為貧窮國家對於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adaptation)比較差,且也往往更仰賴農業 (14)。世界銀行(World Bank)指出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傷害的,是居住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與東南亞地區的低窪地與沿海的貧窮人口,也強調氣候變遷對上述地區的「糧食供應」有更大的威脅 (15)。

我們早已知道,畜牧業是氣候變遷與全球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體積,僅次於能源生產所造成的排放(全球畜牧業排放了超過70%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它導致熱帶雨林被大規模的砍伐,造成大規模物種滅絕,衝擊物種多樣性,它低效率的生產模式消耗了許多的水與土地資源 (16)。事實上,聯合國早於2010年就已聲明「全球性的全素飲食轉移,是挽救世界飢餓、能源危機和氣候變遷至關重要的一環」, 致力於解決飢餓問題的非營利組織a well-fed world也鼓勵人們採取植物性的飲食方式 (17)。許多人對此的反應都是「那是因為現在主流的畜牧方式很不環保」,並認為我們要做的並不是減少或是消除畜牧,而是設法「優化」它。然而,英國牛津大學Joseph Poore等學者於去年在科學期刊《Science》所發布的研究顯示,「一般來講,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動物性食品,對於環境的影響仍大於植物性替代品」。Poore等人的研究發現,平均而言,生產同量的蛋白質,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牛肉生產方式,在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土地利用量上,仍遠大於豌豆生產,其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土地利用量分別是豌豆生產的42.5倍與6.47倍 (18)。

該研究的作者Poore,在接受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採訪時說:「純素飲食很可能是你能夠減少對地球的影響的最佳方式,這些影響不只包含溫室氣體排放,也包含全球海洋酸化、優養化、土地與水的利用,這比起你減少搭飛機的次數或購買電動車更有用」 (19)。
氣候變遷對開發中國家影響較大,截圖自:https://goo.gl/fwBtCb 
為了弱勢與人權,我們必須少吃點肉、蛋、奶
科學研究已經證明,透過畜牧來生產食物需要利用太多的土地與水資源、排放太多的溫室氣體,不僅是個沒有效率的食物生產方式,且對環境造成高度傷害。此外,相關研究亦已證實,貧窮國家面對氣候變遷與環境惡化的能力較差,且氣候變遷是全球飢餓問題加劇的主因之一。 那麼,如果我們認同獲得足夠的營養與飲食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那麼我們就應該大幅的降低我們對於動物性食品的消費。一般人往往誤以為單憑個人飲食習慣的調整並不能夠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事實則是,平均而言,一個人光是一個月不消費任何動物性食物就可以減少28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省下621公斤的穀物與126702公升的水 (20)。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一天一餐素食開始,慢慢地降低自己對於動物性食品的需求。當然,杜絕過度消費(吃的太多),並且避免丟棄食物也同等重要。最關鍵的是,謹記我們每天都有三次機會可以改變世界,我們每一次的飲食抉擇都攸關環境與公平正義!

※本文同步刊載於【關鍵評論網,2019/01/28】
畜牧業搶走全球人類的糧食,還讓地球發燒了
引用的項目:
1.We Already Grow Enough Food for 10 Billion People…and Still Can’t End Hunger. Common Dreams. [線上]
2. 梁嘉桓、張子弋、黃光宇.聯合國:2017年全球飢餓人口達8.21億人;亞銀:釋放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中小企業能量─國際發展新聞回顧.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 [線上] 2018年10月5日.
3. LIVESTOCK AND LANDSCAP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線上]
4. GourmelonGaelle. Peak Meat Production Strains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World Watch Institute. [線上] 2014年8月26日.
5. Emily S Cassidy, Paul C West, James S Gerber, Jonathan A Foley. Redefining agricultural yields: from tonnes to people nourished per hectare. IOP Science. [線上] 2013年8月1日.
6. M Jalava, M Kummu, M Porkka, S Siebert, O Varis. Diet change—a solution to reduce water use? IOP Science. [線上] 2014年7月31日.
7. J. Poore, T. Nemecek. Reducing foo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線上] 2018年1月1日.
8. The State of Food Insecurity in the World. [線上] 2011年.
9. OppenlanderRichard. The World Hunger-Food Choice Connection: A Summary. Comfortably Unaware. [線上] 2012年4月22日.
10. 鄭柏彥.2015-2016 年我國進口主要穀物價量分析暨國際供需與價格走勢. [線上]
11. PeterAlexander, Calum Brown, Almut Arneth, John Finnigan, Dominic Moran, Mark D.A.Rounsevell. Losses, inefficiencies and waste in the global food system. Sciren Direct. [線上] 2017年5月.
12. ZavattaGianluca. Rifkin: "To feed everyone, we need a revolution, to become vegetarian and to abandon GMOs.". Expo Net. [線上] 2014年11月26日.
13. Organizationand AgricultureFood. Food Security & Nutrition around the World.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線上]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14. WadeKeith. Climate chang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regional effects. Schroder. [線上] 2015年7月27日.
15. What Climate Change Means for Africa, Asia and the Coastal Poor. The World Bank. [線上] The World Bank, 2013年6月19日.
16. 藍之青.寧可食無肉:聯合國憑甚麼要我吃素?. 轉角國際. [線上] 2017年1月24日.
17. Animal Agriculture, Climate Change & Food Insecurity. a well-fed world. [線上] a well-fed world.
18. J. Poore, T. Nemecek. Reducing foo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Science. [線上] 2018年1月.
19. CarringtonDamian. Avoiding meat and dairy is ‘single biggest way’to reduce your impact on Earth. The Guardian. [線上] 2018年5月31日.
20. Vegan Caculator. [線上]

https://www.lca.org.tw/news/node/7038?fbclid=IwAR0F296RJBDftLrILcu_iKLcNW1r0823oZfb9d1t_Qr5tbosAJx2PCTdjpA

2019/1/30

假如二二得五

假如二二得五

內容簡介

  從古至今,多少人心懷救苦救難的大志,傾注一生之力貫徹自身理想,卻往往受現實所囿而終不能及。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亦不乏拼搏自救之心,然而在現實面前,還是屢屢敗陣,活得憋屈而無奈。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對此,本書剴切提出:整個世界其實一直按照2+2=4的「鐵律」來運作,萬物循著固定的軌跡盈虧盛衰,一切可謂「命中註定」,無怪乎歷史上的種種救世之舉皆以失敗告終。然而,《奇蹟課程》識破世界的詭計,小我既然使出2+2=4的苦肉計,它便祭出2+2=5的救贖原則,破解小我編織的羅網,溫柔地引領我們走出世界的幻境。本書即是教導我們,如何在貌似2+2=4的世界活出2+2=5的生命氣象,而且更進一步,迎向天地間唯一真實的等式1+1=1。
 

作者介紹

肯尼斯‧霍布尼克博士(Kenneth Wapnick, Ph.D. 1942~2013)

  為最初與筆錄者海倫共同編輯《奇蹟課程》之人。肯尼斯是臨床心理學博士,深曉傳統心理治療的瓶頸,直到邂逅了《奇蹟課程》,才找到了他安心立命之處,決定終此一生為它服務,創立了「奇蹟課程基金會」,成為《奇蹟課程》的指定教學機構,開始了他講授《奇蹟課程》的生涯。

  《奇蹟課程》自七0年代問世以來,逐漸成為超個人心理學的聖經。有人曲解其意,為自己的理念撐腰;有人攀附《課程》,以一代宗師自居;也有人視之為致命威脅,大加撻伐;只有肯尼斯不為各種亂象所動,始終堅持以《奇蹟課程》的話來詮釋《奇蹟課程》,且將形上理念與現實生活熔於一爐,四十年如一日,儼然成為《奇蹟課程》的中流砥柱。

2019/1/29

鼓勵植物性蛋白 加國飲食指南減「奶」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大推植物性蛋白質,加拿大新版飲食指南「牛奶」中箭落馬!加拿大睽違12年的新版飲食指南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植物蛋白質,多喝水,並減少動物蛋白攝取量。其中削減乳製品攝取,因學界無定論,引起各界爭議。

加國新版飲食指南 蔬菜水果佔一半
根據《BBC》報導,新飲食指南取消傳統4大類食物分類,食物建議份量也消失,改用更簡單的餐盤表示:蔬菜水果佔二分之一,全穀物類和蛋白質各佔四分之一,並建議多喝水。美國2011年也改變飲食指南,將食物金字塔轉換成「我的盤子」,然而仍保留每日1杯牛奶。

新指南的明顯改變,還包括完全去除100%果汁,因為高含糖量造成許多孩童肥胖;乳製品份量遭削減,尤其不建議調味乳(同樣也是含糖問題),然而乳製品並未完全從指南中去除,例如無糖低脂牛奶還是在替代飲用名單中。

減少乳製品得罪業者 各有擁護與支持
該指南強調,加拿大民眾應多攝取未加工食品,多吃植物性蛋白質。植物性蛋白質可以提供更多纖維和更少飽和脂肪,蔬菜水果則富含維他命、礦物質和纖維,有益心臟健康。以全穀類食物取代精緻類澱粉,有助預防中風、大腸癌、心臟病和第二型糖尿病。

《環球郵報》報導,新指南受到許多素食者和學者擁護,然而業者、其他營養學家也有反對意見。健康教育專家李菲爾(Lee Finell)批評,牛奶富含鈣質、鋅、維生素D和鎂等營養物,雖然其他豆製品也有相同營養,含量卻相對少。

台灣飲食指南 每日乳品2
國健署公布107年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則倡導均衡飲食,鼓勵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其中,調整「蛋」在蛋白質食物來源順序,由「豆>魚>肉>蛋類」修正為「豆>魚>蛋>肉類」,並不再強調乳品需選用低脂或脫脂,建議每日攝取1.5-2杯乳品類,保護骨頭健康。

參考資料:

 P.S.版主推薦並鼓勵純素食飲食

畜牧業搶走全球人類的糧食,還讓地球發燒了

畜牧業搶走全球人類的糧食,還讓地球發燒了

基於「眾生平等」之信念,以提倡動物權、為動物爭取福利,保育野生動物與維護生態平衡為宗旨。

科學研究已經證明,透過畜牧來生產食物需要利用太多的土地與水資源、排放太多的溫室氣體,不僅是個沒有效率的食物生產方式,且對環境造成高度傷害。

文:伍冠瑋

「世界上每10個人之中有約有1個人處於飢餓狀態」、「每5到10秒就有兒童死於飢餓」等可怕的事實,似乎已經成了陳腔濫調,以至於多數人聽到它們都已不再感到錯愕與震驚,人們的反應最多也只是「要惜福」、「不要浪費食物」這樣的老生常談。人們如此冷淡的反應,很可能是來自於「我也無能為力」的想法,然而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嗎?對此我們真的什麼也改變不了嗎?不,其實只要採取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方式,我們都可以為飢餓問題貢獻一份心力。

誰佔用了土地?誰搶走了食物?

目前,我們所生產的食物量,足以養活100億人口[1],然而在2017年,全球有8.21億人受「飢餓」所苦[2],諷刺的是地表另一端,有將近七億人受肥胖所擾。這顯然涉及了嚴重的「分配不正義」,我們可以合理的問:食物都去哪裡了?答案是,食物都進了畜牧業所飼養的動物肚子裡了。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地表上有26%沒有被冰層覆蓋的土地被用來飼養經濟動物,且有33%的耕地都被用來耕種經濟動物的飼料作物[3],而根據看守世界研究中心(Worldwatch Institiute),全球有70%的農業用地,被用來飼養農場動物,且有另外10%的土地被用以生產經濟動物所需的飼料作物[4]。此外,研究指出「在2013年,人類所生產的作物的總熱量,有36%都被經濟動物所攝取,而其中只有12%的熱量,最後被人類所攝取(透過食用動物性食品)」[5] 。
滑動1

這是否表示,如果人們減少食用動物性食品,將有更多的可耕地被空出,並可以被用來生產人類所需的作物呢? 答案是肯定的,前述研究指出「若將土地用以種植直接供人類食用的作物,我們可以多餵飽40億人」,也有研究指出「若完全不生產動物性食品,我們可以在不增加耕地的情況下,增加49%的糧食生產量」[6],更有研究指出「如果世界上完全沒有對於肉類與乳製品的需求,全球農業用地可以減少75%(面積是美國、歐盟、中國、澳洲等四國面積之總和),仍可以餵飽所有的人」[7]。

顯然,畜牧業用了更多的土地,卻沒有利用它們有效的餵飽全球的人們。這是否表示我們不應該消費動物性食品,或是應減少消費呢?恐怕答案也是肯定的,聯合國糧農組織於2011年所公佈的報告中指出,2006到2008年間全球糧價的上升所造成的糧食危機,對於貧窮國家的人民有著巨大的衝擊、加劇了全球飢餓問題,它指出,全球糧價上升的原因之一正是人類對肉類需求的增加導致的對飼料作物之需求增加[8],這意謂著身處較富裕地區的我們對動物性食品的消費,直接影響了糧食的價格,並間接地加劇了貧窮國家所面臨的飢餓問題。

在曾獲艾瑞克・霍夫獎(Eric Hoffer Prize)的書《愜意的無知》(Comfortably Unaware)中,作者Dr. Richard Oppenlander指出:「世界上有82%受飢餓所苦的孩童其實居住在糧食生產豐沛的國家,只不過當地所生產的食物主要被出口到從事經濟動物生產的國家中」[9],顯然搶走他們的食物的其實並不是經濟動物,而是沒有效率的食物生產方式以及各項資源不公平的分配。讀到這裡,有些讀者可能會思考台灣的畜牧業是否也是如此,答案依然是肯定的,只是用的不是自己國內的土地,而是國外的土地,而且還是來自有大量雨林被砍伐以種植飼料作物的巴西[10]。

買太多卻沒吃完才是浪費食物?

「因為吃不完而丟棄食物」(常被稱為「消費者浪費(consumer waste)」)是大眾對於浪費食物的普遍認知。。然而,你是否想過,即便把食物吃光,仍舊可能是在浪費食物?根據愛丁堡大學的研究[11],與我們的消費行為有關的,還有另外兩種形式的食物浪費:「過度飲食(over-consumption)」與「經濟動物飼養(livestock production)」。過度飲食指「攝取超過身體所需的能量」,根據該研究,這個現象跟消費者浪費的現象一樣,造成了可觀的食物浪費。然而,該研究指出,造成最多食物浪費的是「經濟動物飼養」,這是由於為了飼養經濟動物,我們需要種植大量的飼料作物,而被動物所攝取的這些能量,只是為了牠們生存所需,在牠們被宰殺之前即被消耗掉,並無法提供給人類攝取。

顯然,以土地與資源利用效率來看,飼養動物來生產食物是非常沒有效率的,但人類卻利用了大量土地在從事這件效率極低的經濟活動(80%的農業用地= 70%飼養動物 + 10%種經濟作物)。換句話說,當人們在消費動物性產品,如肉類、蛋類時,不論吃的多麼乾淨,這個消費行為本身就是一種食物浪費,因為那些土地若不必被用來生產飼料作物以及飼養動物,我們將可以生產更多可以直接被人類攝取的食物與營養,進而餵飽更多人。

對上述之糧食分配與生產狀況,美國經濟學家Jeremy Rifkin說:「這對於整體人類而言,都是十分不正義的,此外,也是個環境災害」,更說:「我們是雜食性動物,可以選擇吃更多的植物與小量的肉食......如果我們想要開始餵飽地球上的所有人,我們必須減少對肉類的攝取,並增加對植物的攝取」[12]。
滑動2
畜牧業讓地球發燒了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於去年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氣候變遷是導致近年來飢餓問題加劇的主因之一 [13]。氣候變遷造成了極端氣候的增加、土地退化、沙漠化、水資源稀缺與海平面上升,而這每一項發展都不利於糧食的生產,進而導致糧食充足性(food availability)受到衝擊、糧價攀升、開發中國家農民收入的降低,最後造成更嚴重的飢餓與營養不良的問題。更讓問題雪上加霜的是,氣候變遷對貧窮國家的衝擊往往大於其對富裕國家的衝擊,因為貧窮國家對於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adaptation)比較差,且也往往更仰賴農業[14]。世界銀行(World Bank)指出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傷害的,是居住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亞與東南亞地區的低窪地與沿海的貧窮人口,也強調氣候變遷對上述地區的「糧食供應」有更大的威脅[15]。

我們早已知道,畜牧業是氣候變遷與全球環境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體積,僅次於能源生產所造成的排放(全球畜牧業排放了超過70%的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它導致熱帶雨林被大規模的砍伐,造成大規模物種滅絕,衝擊物種多樣性,它低效率的生產模式消耗了許多的水與土地資源[16]。事實上,聯合國早於2010年就已聲明「全球性的全素飲食轉移,是挽救世界飢餓、能源危機和氣候變遷至關重要的一環」, 致力於解決飢餓問題的非營利組織a well-fed world也鼓勵人們採取植物性的飲食方式[17]。

許多人對此的反應都是「那是因為現在主流的畜牧方式很不環保」,並認為我們要做的並不是減少或是消除畜牧,而是設法「優化」它。然而,英國牛津大學Joseph Poore等學者於去年在科學期刊《Science》所發布的研究顯示,「一般來講,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動物性食品,對於環境的影響仍大於植物性替代品」。Poore等人的研究發現,平均而言,生產同量的蛋白質,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牛肉生產方式,在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土地利用量上,仍遠大於豌豆生產,其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土地利用量分別是豌豆生產的42.5倍與6.47倍 [18]。

該研究的作者Poore,在接受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採訪時說:「純素飲食很可能是你能夠減少對地球的影響的最佳方式,這些影響不只包含溫室氣體排放,也包含全球海洋酸化、優養化、土地與水的利用,這比起你減少搭飛機的次數或購買電動車更有用」 [19]。
螢幕快照_2019-01-22_下午2_45_11拷貝
Photo Credit: Economic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world
氣候變遷對開發中國家影響較大

為了弱勢與人權,我們必須少吃點肉、蛋、奶

科學研究已經證明,透過畜牧來生產食物需要利用太多的土地與水資源、排放太多的溫室氣體,不僅是個沒有效率的食物生產方式,且對環境造成高度傷害。此外,相關研究亦已證實,貧窮國家面對氣候變遷與環境惡化的能力較差,且氣候變遷是全球飢餓問題加劇的主因之一。 那麼,如果我們認同獲得足夠的營養與飲食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那麼我們就應該大幅的降低我們對於動物性食品的消費。

一般人往往誤以為單憑個人飲食習慣的調整並不能夠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改變,事實則是,平均而言,一個人光是一個月不消費任何動物性食物就可以減少28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省下621公斤的穀物與126702公升的水[20]。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一天一餐素食開始,慢慢地降低自己對於動物性食品的需求。當然,杜絕過度消費(吃的太多),並且避免丟棄食物也同等重要。最關鍵的是,謹記我們每天都有三次機會可以改變世界,我們每一次的飲食抉擇都攸關環境與公平正義!

註釋
[1] We Already Grow Enough Food for 10 Billion People… and Still Can’t End Hunger. Common Dreams. [線上]
[2] 梁嘉桓、張子弋、黃光宇. 聯合國:2017年全球飢餓人口達8.21億人;亞銀:釋放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中小企業能量─國際發展新聞回顧. 國際開發援助現場. [線上] 2018年10月5日.
[3] LIVESTOCK AND LANDSCAP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線上]
[4] GourmelonGaelle. Peak Meat Production Strains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World Watch Institute. [線上] 2014年8月26日.
[5] Emily S Cassidy, Paul C West, James S Gerber, Jonathan A Foley. Redefining agricultural yields: from tonnes to people nourished per hectare. IOP Science. [線上] 2013年8月1日.
[6] M Jalava, M Kummu, M Porkka, S Siebert, O Varis. Diet change—a solution to reduce water use? IOP Science. [線上] 2014年7月31日.
[7] J. Poore, T. Nemecek. Reducing foo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線上] 2018年1月1日.
[8] The State of Food Insecurity in the World. [線上] 2011年.
[9] OppenlanderRichard. The World Hunger-Food Choice Connection: A Summary. Comfortably Unaware. [線上] 2012年4月22日.
[10] 鄭柏彥. 2015-2016 年我國進口主要穀物價量分析暨國際供需與價格走勢. [線上]
[11] PeterAlexander, Calum Brown, Almut Arneth, John Finnigan, Dominic Moran, Mark D.A.Rounsevell. Losses, inefficiencies and waste in the global food system. Sciren Direct. [線上] 2017年5月.
[12] ZavattaGianluca. Rifkin: "To feed everyone, we need a revolution, to become vegetarian and to abandon GMOs.". Expo Net. [線上] 2014年11月26日.
[13] Organizationand AgricultureFood. Food Security & Nutrition around the World.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線上]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14] WadeKeith. Climate chang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regional effects. Schroder. [線上] 2015年7月27日.
[15] What Climate Change Means for Africa, Asia and the Coastal Poor. The World Bank. [線上] The World Bank, 2013年6月19日.
[16] 藍之青. 寧可食無肉:聯合國憑甚麼要我吃素?. 轉角國際. [線上] 2017年1月24日.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2249025.
[17] Animal Agriculture, Climate Change & Food Insecurity. a well-fed world. [線上] a well-fed world.
[18] J. Poore, T. Nemecek. Reducing food's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Science. [線上] 2018年1月.
[19] CarringtonDamian. Avoiding meat and dairy is ‘single biggest way’ to reduce your impact on Earth. The Guardian. [線上] 2018年5月31日.
[20] Vegan Caculator. [線上]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2468?fbclid=IwAR3bjw1Qn7tLa-m2ruHx1-F9tioYblM5jYJXs6aFidqx8026cXy9fKgljEg

2019/1/27

終結對愛的抗拒

終結對愛的抗拒

內容簡介

  追尋心靈成長的人,學到某個階段往往面臨一個瓶頸:儘管修習多年,一遇到某種挑戰,就不自覺地掉回原地,因而自責不已。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佛洛依德在他的臨床經驗中,驚異地發現,病人的潛意識中有「拒絕療癒」的本能,肯尼斯根據《奇蹟課程》的觀點,犀利地剖析人們「拒絕療癒或轉變」的原因,又仁慈地為讀者指出穿越小我迷霧的關鍵,由停滯不前的窘境中突圍。對於追尋心靈成長和平安的人而言,本書不但有提點指授的功效,更有當頭棒喝的力道。
作者簡介
肯尼斯.霍布尼克博士(Kenneth Wapnick, Ph.D.)
  為最初與筆錄者海倫共同編輯《奇蹟課程》之人。肯尼斯是臨床心理學博士,深曉傳統心理治療的瓶頸,直到邂逅了《奇蹟課程》,才找到了他安心立命之處,決定終此一生為它服務,創立了「奇蹟課程基金會」,成為《奇蹟課程》的指定教學機構,開始了他講授《奇蹟課程》的生涯。
  《奇蹟課程》自七0年代問世以來,逐漸成為超個人心理學的聖經。有人曲解其意,為自己的理念撐腰;有人攀附《課程》,以一代宗師自居;也有人視之為致命威脅,大加撻伐;只有肯尼斯不為各種亂象所動,始終堅持以《奇蹟課程》的話來詮釋《奇蹟課程》,且將形上理念與現實生活熔於一爐,四十年如一日,儼然成為《奇蹟課程》的中流砥柱。

仁慈:療癒的力量

仁慈:療癒的力量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針對奇蹟教師及資深奇蹟學員的實修指南。《奇蹟課程》雖然博大精深,對小我的剖析也常令人如坐針氈,但是它所示範的靈修途徑,卻極其溫柔。奇蹟學員往往困於小我的糾纏,而忘了救恩的功課其實簡單無比,就是「仁慈一點」。本書不同於一般談仁慈修養的著作,它不著眼於偉大高尚的情操,而是直接點出我們無法善待他人與自己的內在深層因素,使我們看出潛意識中不仁之念的真正動機。作者秉持《奇蹟課程》的一貫宗旨,移除使我們體驗不到「我就是愛」的障礙,讓自性之愛發揮自我療癒的力量。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列舉奇蹟學員常有的現象,例如以奇蹟之名攻擊他人,或以善意為由掩蓋自己批判的心態,作者不厭其煩,一一指出,句句剴切,可謂循循善誘,發人深省。下篇探討如何用仁慈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與他人的缺陷,教我們將自身的限度或缺憾轉為此生的「特殊任務」,在人間活出寬恕的見證,成為聖靈推恩的管道。
 

作者介紹


肯尼斯‧霍布尼克博士(Kenneth Wapnick, Ph.D. 1942~2013)


  為最初與筆錄者海倫共同編輯《奇蹟課程》之人。肯尼斯是臨床心理學博士,深曉傳統心理治療的瓶頸,直到邂逅了《奇蹟課程》,才找到了他安心立命之處,決定終此一生為它服務,創立了「奇蹟課程基金會」,成為《奇蹟課程》的指定教學機構,開始了他講授《奇蹟課程》的生涯。

  《奇蹟課程》自七0年代問世以來,逐漸成為超個人心理學的聖經。有人曲解其意,為自己的理念撐腰;有人攀附《課程》,以一代宗師自居;也有人視之為致命威脅,大加撻伐;只有肯尼斯不為各種亂象所動,始終堅持以《奇蹟課程》的話來詮釋《奇蹟課程》,且將形上理念與現實生活熔於一爐,四十年如一日,儼然成為《奇蹟課程》的中流砥柱。

性.金錢.暴食症:談形式與內涵 Sex and Money & Overeating : Form versus Content

性.金錢.暴食症:談形式與內涵

內容簡介

  在紛紜萬象的世界裡,性、金錢與食物可說是人生問題的「重頭戲」,最易牽動小我的防衛機制,故也最具爭議性。作者肯恩沿用《奇蹟課程》中「形式與內涵」的層次觀念,針對性、金錢等等所引發的光怪陸離現象(形式),揭露它們背後一貫的目的(內涵)──小我企圖藉無止盡的生理需求,抹滅心靈的存在,加深孤立、匱乏、分裂等受害感,最後連吃飯、賺錢與性交都可能變成一種攻擊的武器。
  肯恩與學員的趣味問答,反映出我們日常是如何受制於這些生理需求的;然而,我們也能藉聖靈之助,將現實挑戰化為人生教室,將小我怨天尤人的陰謀,轉為寬恕與結合的工具。
作者簡介
肯尼斯.霍布尼克博士(Kenneth Wapnick, Ph.D.)
  為最初與筆錄者海倫共同編輯《奇蹟課程》之人。肯尼斯是臨床心理學博士,深曉傳統心理治療的瓶頸,直到邂逅了《奇蹟課程》,才找到了他安心立命之處,決定終此一生為它服務,創立了「奇蹟課程基金會」,成為《奇蹟課程》的指定教學機構,開始了他講授《奇蹟課程》的生涯。
  《奇蹟課程》自七0年代問世以來,逐漸成為超個人心理學的聖經。有人曲解其意,為自己的理念撐腰;有人攀附《課程》,以一代宗師自居;也有人視之為致命威脅,大加撻伐;只有肯尼斯不為各種亂象所動,始終堅持以《奇蹟課程》的話來詮釋《奇蹟課程》,且將形上理念與現實生活熔於一爐,四十年如一日,儼然成為《奇蹟課程》的中流砥柱。
 

目錄

寫在「肯恩實修系列」之前∕若水 . 7
性與金錢
前 言 . 17

1 導 論 . 19
天心與分裂之心  19
小我的伎倆 ─「失心」狀態 . 20
身體: 對一個「不存在的問題」的錯誤
解決辦法  24
修 正 . 28
兩個小故事 . 34

2 性  37
楔 子 . 37
性在小我思想體系的重要性 . 38
以性為課堂 . 57
結論:性 ─ 形式與內涵  67

3 金 錢 . 76
導 言 . 76
金錢代表不平等的特殊性 . 81
金錢與罪咎 . 88

4 重點歸納 . 98
特殊的任務 . 98
與耶穌一同觀看  107

5 結論:從形式到無相之境  119

從暴食症談起
1 序 . 122
2 導 言 . 124
分裂、特殊性和暴食症的關係:內涵與形式125
3 對 話 . 132
附 錄 / 問與答:微波食物  190

2019/1/25

新蔬食主義 創意佳餚讓你無痛戒葷 2019全球掀起 「純素風」

文 / 蕭歆諺   攝影 / 陳之俊   2019-01-04

2019全球掀起 「純素風」


夜幕籠罩東倫敦,年輕人在電子樂和霓紅燈中起舞,忙著拍照和享受美食。乍看之下,這是每個城市週末夜的平常景象,但仔細瞧:年輕人手裡拿的漢堡、墨西哥捲和杯子蛋糕,竟都是純素料理。

這是東倫敦紅磚巷市集的常態性活動「素食夜(Vegan Nights)」。曾幾何時,吃素成了一件很「潮」的事,有愈來愈多人願意親近感受這種天然簡單、無負擔的蔬食原味。

其實多吃蔬食有益健康,已是全球的新共識,更是新趨勢。在《經濟學人》全球大趨勢的年刊中直指,2019年是純素之年(The Year of the Vegan)。美國25~34歲的千禧世代中,甚至有高達1/4是素食者。

無獨有偶,《衛報》也在2018年4月撰文剖析這股素食狂潮。在英國,2006至2016的10年間,素食人口增加了3.5倍,導致連鎖速食店如必勝客和麥當勞等,也相繼推出蔬食餐點。

素食人口年輕化 宗教素不再是主流
在這股風潮中,台灣當然也不缺席,素食人口已高達一成。
台灣素食推廣協會理事長謝政峯觀察,近年台灣也和國外一樣,吹起了純素風(Vegan),不使用蛋、奶等任何動物產品,並少吃素肉等加工品。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無論是素食人口或市場,近年都有擴大趨勢,唯獨吃素理由已跟過去不太一樣。許多年輕人吃素不再是因為宗教,而是為了環保與健康等新理念,不忌蔥蒜等素五辛,也不限於在初一、十五吃素。

網紅領路:「吃素並非修行」 
新潮流下,近來在YouTube等網路平台上已出現了專門介紹素食的頻道,如「夠維根Go Vegan」和「Traveggo找蔬食」,都是由年輕人擔當主持,影片觀看人次動輒破萬。

今年22歲的網紅「金魚腦」,從2016年底開始吃素。原本愛吃肉的她,一開始只是想給自己一個新挑戰,決定吃素一年,沒想到竟成了習慣,一路吃到現在,也和她想推廣環保和無塑生活的理念不謀而合。

比較特別的是,吃素這件事對她而言並非像修行般痛苦,她仍會每月吃一次燒烤或火鍋,紓解對肉的想念。她因此提醒想嘗試吃素的人,不用逼自己一步到位,可從每週吃素一次或每天一餐開始,培養習慣。

眼舌兼顧 蔬食餐廳百花齊放
2016年美國CNN曾介紹全球十大最夯素食城市,台北即名列其中。「吃素就是吃菜」的乏味刻板印象,早已被翻轉。

近幾年來台灣已有愈來愈多蔬食餐廳演繹跨國界料理,陸續進駐百貨公司與各大商圈,驚豔各界。例如主打港點的漢來蔬食就是不少素食者的最愛。

漢來美食行銷企劃部協理吳若寧表示,食材與廚藝是他們重視的兩大關鍵。

首先,食材要「不食不時」,善用在地當季好食材。因此,在菜單不會直接印出食材名稱,賦予料理跟隨時節變化的彈性。但懂得當季食材還不夠,廚藝更是核心。她認為,料理要好吃到顧客願意回頭光顧才行,必須具備葷食般的滿足感。

吃素,不再是一種犧牲和妥協。她觀察,從擺盤、口味到菜色的命名,蔬食在台灣都到了新境界,不再只有秤斤論兩,且口味單一的簡易素食。

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兼顧美味健康,且普羅大眾都能接受的蔬食餐廳。從高檔餐廳、酒吧至路邊餐車,蔬食料理在台灣已經百花齊放。

本期〈好享生活〉,帶您走訪兩家各具特色的蔬食餐廳:主打義式料理、適合聚餐的MiaCucina,和專攻台式加熱滷味的蔬河,帶您一窺蔬食新魅力。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55475&fbclid=IwAR0yVNDvxZ-vGEyBcMy5H9Fkt0yRBYqHuDp_qIqJReUrnL1aPOzLkWh5QoQ

2019/1/14

蜘蛛人:新宇宙

片  長:01時50分 發行公司:索尼影業
導演:彼得雷姆西(Peter Ramsey) 、 羅德尼羅斯曼(Rodney Rothman) 、 鮑伯帕斯奇提(Bob Persichetti)
演員:海莉史坦菲德(Hailee Steinfeld) 、 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 、 沙梅克摩爾(Shameik Moore) 、 傑克強森(Jake Johnson)

劇情介紹
索尼影業最新動畫電影《蜘蛛人:新宇宙》是由〈樂高玩電影〉系列與〈龍虎少年隊〉的靈魂人物菲爾洛德及克里斯米勒聯手製作編寫的全新力作,劇情以成長在布魯克林區的青少年「邁爾斯摩拉斯」為主角,將帶來前所未見的蜘蛛人宇宙,且這次蜘蛛人英雄更不只一位、超乎想像,台灣將於12月13日正式上映!   最新動畫《蜘蛛人:新宇宙》今正式公布配音名單,將由《侏羅紀世界》傑克強森與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馬赫夏拉•阿里等星光熠熠的演員擔任配音卡司,精彩陣容令人可期。而今全球同步釋出的《蜘蛛人:新宇宙》正式預告一上線即引起粉絲熱議,不僅首見美式經典漫畫風格成功創造話題,觀眾最熟悉的「彼得帕克」亦變身成為青少年主角「邁爾斯摩拉斯」的導師角色,不僅如此,預告片尾大家最喜愛的「關史黛西」更驚喜現身,宣告全新電影將集結不同年齡、性別與特色的蜘蛛英雄,帶來不同以往的全新蜘蛛人宇宙!
蜘蛛人:新宇宙劇照
蜘蛛人:新宇宙劇照
蜘蛛人:新宇宙劇照
蜘蛛人:新宇宙劇照
蜘蛛人:新宇宙劇照
蜘蛛人:新宇宙劇照
蜘蛛人:新宇宙劇照
蜘蛛人:新宇宙劇照
蜘蛛人:新宇宙劇照


阿乙莎靈訊:活出靈魂的最高版本和未來世界的行動指南


    作者: 譚瑞琪(Rachel)  
  • 繪者: 尤俠
  • 出版社:方智  
  • 出版日期:2018/11/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1755090
  • 叢書系列:新時代系列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來自宇宙共同意識源頭阿乙莎的靈性訊息,
  帶你重建你與自己、與大自然、與地球、與內在宇宙的關係,
  進而提升意識,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往未來新世界邁進!

  新世界的列車就要開了,你,準備好了嗎?


  離開一路順遂的職涯後,Rachel花了近10年的時間探索自我,追尋生命的真相。
  在這靈性探索之旅的某一天,她聽見她的高我要她去下載某些訊息。
  她原以為那是自己的幻想,但經過多人反覆確認後,
  她終於接受自己是個傳訊管道。
  有天晚上,她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自動書寫,傳達來自「阿乙莎」的訊息……

  在這本書裡,阿乙莎透過Rachel揭露了人與生態、地球的關係。
  全書涵蓋靈性、社會、生態、教育、健康、醫療和內在宇宙等各種切身主題——

  ‧你從何及為何而來?
  ‧身體為何生病及如何復原?
  ‧如何啟動自體器官修護機制?
  ‧如何解除業力枷鎖?
  ‧如何連結源頭?
  ‧如何規畫生命藍圖,活出自己的天賦?
  ‧如何重建人與大自然的關係?
  ‧如何培育新人類?

  阿乙莎的訊息出現後,在臺灣的心靈圈引發熱烈迴響。
  有些人跟著阿乙莎的教導進行自我練習,很快就獲得正面回饋;
  有些人感受到這份訊息的振動頻率很高,還有些人讀著讀著就流淚了。
  期待你是下一個被打動,並將阿乙莎靈訊的內容落實在生活中的人。

各界推薦

  王季慶(中華新時代協會創辦人)、劉若瑀(優人神鼓創辦人)、白曛綾(交通大學環工所教授)、劉慧君(台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理事∕自然食氣導引師)、蔡鎮安(巨樺牙醫診所院長)、李思儀(李思儀中醫診所院長)、林怡芳(意識溝通師)

  Rachel的傳訊清晰易懂,真不簡單。很高興書中有那些圖解,非常有幫助,並且有些部分與我已有的理解特別相合。我深深希望並祝福她能集結一群願意去驗證書中觀點的朋友一起進行自我練習,讓我們早日得到更多證據,從而惠及全世界!——王季慶

  務實地按照書中的指引練習,你會發現跟你已經學習過的任何禪修的關鍵之處完全相同。請和自己的高我攜手合作邁向新世界,救自己,救家人,救地球!——劉若瑀

  Rachel很有紀律地天天收訊,但她總是謙虛地說,她並沒有貢獻過什麼,對這些也不太了解。其實,她不知道這對我們幫助有多大,正是要未投入者來收訊,這個確認才不會摻雜我們的個人意識啊。——劉慧君

  臺灣有不少通靈傳訊者,其中不乏高品質的訊息。儘管我自己也會開課教授自由書寫的方法,卻也明白,極少透過自由書寫傳訊的人能夠如瑞琪這般傳達完整且有系統的訊息。——白曛綾

  此時此刻,許多訊息被下載,當然也有很多魚目混珠的訊息。如何分辨?只要讀完讓你感覺有一絲絲恐懼,就是假的;讓你感覺喜悅,充滿愛及希望,就是真的。而Rachel的訊息就讓我覺得喜悅且充滿愛。——蔡鎮安

  很欣慰在靈性學習的道路上,有許多可愛又有勇氣的天使相伴。Rachel就用她的愛和勇氣,分享來自宇宙阿乙莎的訊息。——李思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譚瑞琪(Rachel)


  1967年出生,臺灣桃園人。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財金管理系碩士畢。
  
  從小到大家庭和樂安康,沒有後顧之憂地拿到碩士學位。回國後,順利進入職場工作,在臺灣的汽車業及電信業締造了輝煌的商場經歷。

  雖然擁有順遂的生活和工作,但是,生命不管你是跌入谷底或正玩得起勁,仍然會拉你走回此生早已安排好的路。

  第一次與內在聲音相遇是在同事的婚宴上,以長官身分在臺上致詞的她看著臺下的眾親友,突然間,內在出現一個聲音:「這些人認識的你,不是真的你!」

  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震懾住的她,沒多久就走上了尋找生命意義的路,想要弄清楚:「如果那些人認識的我不是真的我,那麼,我是誰?」

  在探索自己的阿卡西紀錄的過程中,收到宇宙源頭阿乙莎(Aheetha)要她傳給世人一起分享的智慧與教導,她忠實地記錄下來。這是宇宙共同意識源頭阿乙莎給地球人類的第一份直接而完整的傳訊內容。

  *歡迎上粉絲頁「阿乙莎 Aheetha」分享自己閱讀後的心得:www.facebook.com/aheetha.tw

繪者簡介

尤俠 YuSha


  文化媒體圖文工作者,擅長漫畫、插畫、繪本、數位多媒體創作,相關圖文著作與禪畫多達十餘本,其中電子書圖文繪本以中、英、德、法版本發行。

  曾獲教育部優良漫畫獎項,以及《講義》雜誌年度最佳漫畫家,2016年受邀為佛陀紀念館駐館藝術家。「參禪參纏」系列作品於澳洲、馬來西亞巡迴講座及展覽。

  近年接觸凱史科技,進行穿戴型等離子產品的開發,並從阿乙莎的教導訊息中開啟磁引力能量裝置的研發與製作。
 
 

目錄

〈推薦序〉清晰易懂的傳訊  王季慶
〈推薦序〉和高我攜手合作邁向新世界的解惑之書  劉若瑀
〈推薦序〉共同意識源頭給我們的指引  劉慧君
〈推薦序〉解除痛苦的魔咒 白曛綾
〈推薦序〉往美好新世界的列車就要開了 蔡鎮安
〈推薦序〉在靈性學習的道路上,我們並不孤獨 李思儀
〈推薦序〉拆除信念框架,感受生命的無限可能 林怡芳
〈作者序〉因追尋生命意義而來的靈性訊息

來自阿乙莎的引言
阿乙莎是誰?

序曲 阿乙莎初現
失衡的地球生態
修復地球的基礎工作
提升振動頻率,擴大連結能力
以心輪連結,讓地球跨入更高次元
地球的科技必須銜接宇宙意識
靈魂的進程
重建宇宙秩序
心的重要性與功能
辨別責任與天職
世界的模範場域在臺灣
臺灣人的覺醒可以轉動地球之心
阿乙莎靈訊的內容

第一部 人
人為何來到地球?
人體的調頻共振
意識覺醒,成為隨心所欲創造的自由靈魂
意識的轉化
*意識擴展練習
提升振動頻率的磁引力能量裝置
讓小我意識放手
*意識淨化、提升與轉化練習

第二部 生態
生命的起源
大自然的禮物
與大自然重建夥伴關係
*與大自然溝通練習
人、生態與地球的三角平衡
重建與生態的關係,療癒身體
*與大自然共振靜心冥想練習
人的意識有磁引力
地球生態是人類集體意識展現的一面鏡子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第三部 教育
開啟跨越時空的創造
生命本有的創造力
創造者的使命
教育的根本目的
導入宇宙觀,以迎接進入更高次元的挑戰
關於宇宙的基礎教育:心智圖
*用聲音提高振動頻率練習
培育新人類的未來學校

第四部 醫療
人體的自動調節機制
人體復原的關鍵
*暢通與啟動脈輪練習
*穩定中軸練習
愛是人類和宇宙之心校準的任意門
*意念帶領練習
未來的再生醫療
與身體溝通,逆齡回春
醫療系統的改變
療癒的本質

第五部 宇宙
全息宇宙
*個人晶體審視練習
尋找自己的生命藍圖
晶體審視
*生命藍圖晶體元素表填寫練習
業力淨化與晶體校準
*三百六十度業力檢視練習
連結源頭
*開啟靈魂DNA宇宙次元練習
靈性整合期
再造生命藍圖
意識覺醒的旅程
*三聖火靜心冥想練習
一個新世界
*臣服練習
進入靈性源頭探索

〈結語〉以最高版本的自己往新世界邁進
  •  

2019/1/12

海洋暖化比預期快 2018再創高溫

2019-01-12 14:03世界日報 編譯張江寧/綜合11日電
海洋暖化加速,科學家嚇壞。 路透社
海洋暖化加速,科學家嚇壞。 路透社
科學家警告,全球海洋暖化的速度比先前所想的快上許多,顯示氣候暖化狀況真的很糟糕,因為多出來的熱能幾乎全由海水吸收。

發表在「科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海洋升溫的速度比聯合國委員會五年前估計的至少快上了40%。研究同時指出,海洋溫度已經連續數年刷新紀錄。

英國衛報計算發現,150年期間海洋吸熱的平均速度相當於每秒約1.5顆廣島原子彈爆炸;但隨著碳排放量的增加,加熱速度也跟著提升,現在相當於每秒三到六顆原子彈。

美國環境研究組織「柏克萊地科」(Berkeley Earth)的能源系統分析師、同時也是該研究報告作者的豪斯法勒說:「2018年是地球有史以來海溫最高的一年,但2017年是如此,2016年亦復是。」

在地球暖化的過程裡,海洋一直扮演了關鍵的緩衝角色。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進而導致多餘熱能受困大氣層內,遲遲不能散去,而經由吸收了多達93%的滯留熱能,海洋大幅緩和了氣候暖化。

但海水升溫已經威脅到了諸多海洋生態系統,海平面節節上升,也使颱風與颶風比以往更加致命。

海洋對氣候科學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加上海洋均溫不受到短期氣候的影響,更使其成為追蹤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影響的重要指標。

海洋在變暖,但變暖了多少?不同國際機構基於海洋觀測得到的估計各不相同。2013年發布的國際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列舉了五個變暖速度估計值,之間相差懸殊。這反映了海洋變暖速率估計的不確定性,科學界不斷嘗試解決該問題。

2019/1/7

【救救地球】自然資源快耗盡 時裝產業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嗎?

撰文:
最後更新日期:
時裝產業對環境造成的問題多不勝數,當中亦有些「可持續發展問題」卻值得我們留意。直至2030年,預計該行業用水量將增至50%,並達到1180億立方米,其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增加至27.91億噸,而產生的廢物量將達到1.48億噸。這些統計數字明顯在告訴你地球資源快已耗盡,同時也讓我們反思:時裝產業是否真的能夠實現「Sustainable」?
時裝記錄片《The True Cost》中的片段(網上圖片)
時裝記錄片《The True Cost》中的片段(網上圖片)
中國製衣工廠產生的水污染(Blue Ocean Network)
(網上圖片)
(nss magazine)
(網上圖片)
近年,即使各大品牌已盡量改善這些問題,可是那些預測卻仍然存在。就像許多品牌利用可持續棉花計劃來減少用水、能源和化學品的使用。另外,新的染色技術,可減少高達50%用水量,同時減少整個供應鏈中所使用的能源和化學品。自2012年來,這項計劃影響到英國零售商,使每噸服裝的碳和水足跡,也分別減少了8%和7%。
地球資源快耗盡,同時也讓我們反思:時裝產業是否真的能夠實現「Sustainable」?(網上圖片)
地球資源快耗盡,同時也讓我們反思:時裝產業是否真的能夠實現「Sustainable」?(網上圖片)
相信大家都知道自然資源消耗速度有多快,終有一天人類會把地球資源耗盡,而目前狀況卻令人相當擔憂,雖然時裝界正在努力減少產品在環境上的足跡,但現今問題卻轉移到消費層面之上:對時裝永不滿足的慾望,意味著人們會購買越來越多衣服。自2012年來,在英國購買服裝數量就此增加了10%。隨著消費者愛新鮮愛追潮流,不單使他們買得多,丟棄衣物的速度,亦變得越來越快。許多人認為速食時裝是時裝界面臨多可持續性問題的根源,因此許多評論家、學者、非政府組織,卻建議「道德消費」可以導致其模式有所轉變。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開始認為「Slow Fashion」正在慢慢醞釀成為常態,消費者穿著經典款式的衣物可以持續數年,而不只是數月或數周而已。或許這是有助減低消費者購買服裝的需求,從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然而,這一論點的邏輯是基於消費者是具有控制能力和可預測行為的理性行為。
其實,我們的消費行為比想像中更要自私......(網上圖片)
其實,我們的消費行為比想像中更要自私......(網上圖片)
不過,在道德層面上卻沒有以主流方式去實現。具有道德意識的品牌,會認為阻止他們變得更具可持續性的問題有兩個,其一是消費者缺乏對行業所面臨問題的認識,其二則是顧客不願意支付可持續產品的價格。那麼,道德消費真的存在於主流時裝市場中嗎?只能說,口頭支持很容易,但問心你是否真的願意為上「道德」兩字花多點錢?我們的購物決策是基於理性、有意識的和深思熟慮的考慮,但事實上人類過於複雜的行為及時裝的本質,意味著道德消費恐怕不是一個可實現的目標。其實,我們的消費行為是比想像中更要自私......
購物時,總讓我們少了理性多了任性,忽視時裝產業背後帶來的後果。(Emirates Business)
購物時,總讓我們少了理性多了任性,忽視時裝產業背後帶來的後果。(Emirates Business)
特別是時尚消費,購物的最終決策,可能是由快樂及興奮的慾望所驅使。時尚算是一種社交活動,它用於確定我們的地位,亦是一種由情感慾望驅動的活動,都是來自幻想、興奮以及生活得更美好的願景。這些享樂主義的潛意識力量,使我們購買衣服時,卻有一種令人興奮和愉快的感覺。而這種消費行為,卻令我們少了理性多了任性,完全不理道德及環境層面所帶來的後果。相反,未來能否找到對時裝業的可持續解決方案?人們總是利用時裝來滿足自己的情感與自私的慾望,所以對新衣服的渴望,大概這是不可能改變的。因此,品牌不應利用所謂的道德標準來吸引消費者,而應該轉而使用新技術及商業模式來設計,例如回收或重新設計成新款式的產品,與此同時,亦要盡量少用原始材料、水、能源和化學品等來保護環境。
時裝記錄片《The True Cost》中的片段(網上圖片)
時裝記錄片《The True Cost》中的片段(網上圖片)
在這個模式中,我們的目標不是要在這個時代去改變數千年的演變,而是利用創新和創造力,讓行業屈服於我們固有的需求。這確是一項重大的技術和商業挑戰,但轉向這種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模式,也有可能會為業務開闢新的機會,並且變得更具「可持續性」。

https://www.hk01.com/%E4%B8%80%E7%89%A9/279643/%E6%95%91%E6%95%91%E5%9C%B0%E7%90%83-%E8%87%AA%E7%84%B6%E8%B3%87%E6%BA%90%E5%BF%AB%E8%80%97%E7%9B%A1-%E6%99%82%E8%A3%9D%E7%94%A2%E6%A5%AD%E8%83%BD%E5%AF%A6%E7%8F%BE-%E5%8F%AF%E6%8C%81%E7%BA%8C%E7%99%BC%E5%B1%95-%E5%97%8E?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post_link&utm_campaign=objectahk&fbclid=IwAR0V8k3kUbTgSSENHhhhLtzDf_El5xOxtMQiV_Bo2ptqNfJnvgxcvww_GyY

2019/1/5

7歲小孩素食兩年!家中3代人都吃素,不殺動物!

2018-08-11 17:14 素食原生素

年僅7歲的他把自己稱為活動家,他致力於幫助我們把周圍的世界變成一個對人類和動物都更美好、更快樂的地方。



近日,一位7歲的美國小男孩突然在微博上火了起來,他談「為什麼吃素」的一段視頻在新華網、日報、環球時報等微博平台上熱播,得到很高的關注度。

他就是小小的素食者Evan。

1不吃肉為拯救地球

視頻里的Evan說話邏輯清晰,觀點明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很難讓人相信當時拍攝視頻時他竟然才5歲,而這也是Evan自己親手製作的第一個視頻。


Evan在視頻里說自己成為素食者有很多原因,因為他擔心我們的地球,不想殺生,而且人類也並不需要靠這個而活,他認為有些食物比肉類味道更好。他非常樂意當素食者,因為他要拯救地球。



他說:「作為一個素食者我感到自豪,我吃正確的食物,做正確的事,不殺動物,不做摧毀世界的事。」



Evan在現實生活中也一直堅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此努力著,雖然年紀還很小,但他已經是動物英雄兒童聯合主席兼發言人,還是「拯救物種」和「拯救動物,拯救地球」運動的代言人。



動物英雄兒童組織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旨在培養兒童和青少年的同情心和善意,每年有超過3萬名兒童參與其中。而Evan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讓其他人了解全球農業對地球和動物造成的破壞



他還是Solutionary Species組織的發言人,該組織是一個教育組織,旨在教導人們如何創造一個健康、富有同情心、可持續發展的世界,Evan正在進行一個支持純素食的兒童信息之旅。



Evan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演說家。今年5月,他在加州伯克利聯合舉辦了一個研討會。他的搭檔是「狼兄弟動物救援」的創始人丹尼斯·比茨(Denise Bitz)和《What the Health & Cowspiracy》的執行製片人賽雷什·拉奧(Sailesh Rao)。Evan是動物解放大會上最年輕的發言人!

2三代人都吃素



Evan所獲得的所有成就,都離不開他同樣是素食者的媽媽和奶奶的支持及幫助。在Evan4歲決定要放棄吃肉時,這家就有三代熱愛動物的人都成為了素食者



他們家對動物的同情始於Evan的奶奶,她從小就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善待所有的生物,媽媽和奶奶對Evan及他的使命是無比的支持和鼓勵



一年前,媽媽辭掉了工作,和Evan一起旅行,做傳單、遊行、抗議、演講等各種形式的活動,並通過製作視頻和直播,讓Evan能將自己的觀念傳播到世界各地。



他們專門創立了一個網站——VeganEvan,並定期在上面發布一些活動動態和視頻直播,讓人們能更加深入了解他們活動的成果和意義,號召更多的人加入他們的活動,成為吃素食、保護動物、保護地球的一份子

63年來創舉!麥當勞推全素食套餐

三立新聞網
2019年1月4日 上午6:16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英國麥當勞今(3)日宣布,將開始供應「全素食」的快樂兒童餐,還有一款成人的素食辣味套餐,而這也是麥當勞公司63年以來首度推出全素食餐點,以因應英國日漸增加的素食需求。

▲英國麥當勞63年來首推「全素食」套餐。(圖/翻攝自英國麥當勞官網)

綜合外媒報導,麥當勞將推出的素食兒童餐將取消以往的漢堡與雞塊,改以烤玉米捲餅當作主餐,至於最受到關注的售價,則落在2.49英鎊(約新台幣94元),另一款加大的「辣味玉米捲餅」套餐,則是提供給成人消費者選擇。

▲兒童餐的捲餅中無肉,改包著玉米。(圖/翻攝自英國麥當勞官網)

對此,素食協會執行長艾略特(Lynne Elliot)開心表示,麥當勞願意滿足日漸增加的素食顧客,真的太棒了,對於許多年輕的素食主義者來說,可以和朋友在外食多一個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英國麥當勞主管當肯(Duncan Cruttenden)則表示,他們承諾就是為客人提供美味食物、美好的選擇與很棒的體驗。(編輯:游雅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