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8/14

黑潮發電 足供澎湖縣用電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8日電)為提高台灣自主電力,國科會及海洋研究學者,以台灣四面環海優勢,預計先以4年新台幣30億元完成「黑潮發電」的先導電廠設置,產生電力足供澎湖縣(4萬6000戶)使用。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今天召開「台灣海洋科學研究的關鍵時刻」記者會,由副主委牟中原主持,包括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等海洋研究學者與會。

簡報主講人、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授龔國慶指出,台灣擁有世界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海洋,與豐富的漁業與能源資源,從海洋科學的調查與基礎研究過程中,對於台灣四周海域的海洋生物、漁業資源以及海洋能源方面已獲致相當多項重要成就。

其中,在海洋能源部分,台灣東岸有黑潮流經,水深50公尺以上的流速高達每秒1公尺以上,遠超過推動渦輪機所需的每秒0.5公尺,具有開發海流能的潛力。

國科會海洋能源子項計畫召集人楊燦堯指出,國科會正在規劃「黑潮發電」主軸專案計畫,計畫先以4年新台幣30億元完成先導電廠設置,預計可產生3000 萬瓦的電力,足供5萬5000戶家庭,每月350度電力使用。

另外,台灣基隆和平島與基隆嶼間海域有強勁海潮流匯集,也具有開發海潮流能的潛力。國科會已在緊鄰海大的海域設立國家級的海洋能源測試場,參與研究的團隊目前已研發出潮流發電機模型。

同時,龔國慶表示,台灣西南海域已發現天然氣水合物,分布面積達5000平方公里,初步估計蘊藏量高達5000億至2萬3000億立方公尺,可供應台灣約50至230年的天然氣使用量,深具開發潛力。

中山大學 澎湖測試黑潮發電

【聯合報╱記者許玉娟/澎湖縣報導】
2012.08.15 02:48 am 第一部由國人研發自製的潛水式海流發電機,昨天在澎湖通梁海域下水測試,計畫主持人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陳邦富說,如能克服工程技術,成功推展到黑潮,進行海流發電,預計年供電量將是台灣用電的16倍,可成為核能的替代能源。

陳邦富說,「澎湖海域海潮流能源開發研究」是國科會的研究計畫,研究團隊歷經二年半的努力,設計第一代浮式海潮流發電平台、發電渦輪機組,造價約800萬元,初期發電量每小時1.5度(約可供給30台家用電扇所需電力)。

研究團隊昨天選擇在跨海大橋吼門口實驗,發電機組下水後露出水面的平台僅1米,因離岸近、流速強,以一天兩次漲退潮計算,一天的發電量約7小時。

他表示,政府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希望在2050年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到2000年時的80%,因此必須提高再生能源比例。而黑潮流速、流量穩定,發電機組一年四季都能運轉。

研究人員指出,台灣海域黑潮可利用面積有6千平方公里,如每平方公里放4座,共置放2萬7千座發電機組,年發電量上看1兆6816億度,是台灣一年用電需求量980億度的16倍,發展潛力大,已引起歐盟注意。

海潮流發電平台在今天測試完成後,將轉贈給澎湖縣政府。目前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已開始設計第二代海潮流發電平台機組,並進行實驗模擬,初估每小時發電量10度,發電效益是第一代的6倍以上。
【2012/08/14 聯合報】

 
 
全國第一部海潮流發電平台在澎湖通梁海域實地發電測試,昨天進行水下錨碇作業。
記者許玉娟/攝影

海洋能發電》黑潮發電 台灣能源救世主?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

花蓮東堤外海出現巨浪,其中蘊含巨大動量。 本報資料照片
黑潮是流經台灣東岸的穩定洋流,不僅為漁民帶來豐富漁獲,更是台灣能源自主的未來希望。

30年前就已經有人提出「黑潮發電」的構想,在當時被視為「尖端科技」。民國88年,台大海洋所就完成台灣東部黑潮發電的規畫研究報告,包括台電公司、工研院也都評估過可行性。

最近節能減碳、發展替代性能源聲浪日隆,「黑潮發電」再次成為討論焦點,甚至有機會在今年「能源國家型計畫」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黑潮發電的技術至今仍屬尚未實現的「尖端科技」,究竟黑潮發電的契機為何,最大的困難又是什麼?

東部海域 擬放機組

北太平洋洋流在赤道以北約60公里處往西流,碰到菲律賓陸地後向北流經台灣東岸約30公里處,稱為「黑潮」,以每秒約1公尺速度往琉球、日本流去。黑潮洋流寬約100到800公里、深200到500公尺,是強勁穩定洋流。

台大應力所教授陳發林指出,黑潮的趨動力是大氣環流帶動海洋表面流動,加上地球自轉產生的「科氏力」加速,配合海床地形而形成的。其流量是亞馬遜河的100倍,密西西比河、長江的1000倍,台大黑潮發電研究團隊初步規畫未來在靠近蘭嶼、綠島、花蓮、蘇澳的海域,選擇四個地方,在各約一百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布放海流渦輪機。

黑潮發電是在水深約1000公尺的地方安置海流渦輪機組和系統平台,並以纜線錨固在海床上,利用黑潮的洋流力量帶動渦輪機發電。再利用海底電纜將電輸送到陸地上的電廠,經變電加壓後傳送到各地。根據台大估計,黑潮的發電裝置容量可達60 GW。

過度運用 擾亂氣候

中研院院士徐遐生指出,洋流雖然穩定且容易預測,但過度大規模運用可能造成氣候紊亂。

若台灣利用黑潮發電,會不會使洋流減弱而造成全球洋流系統的改變?陳發林表示,渦輪機的安置密度須經過嚴密的設計,讓洋流經渦輪機吸收一點後還能恢復原本的流速。每種不同形式的渦輪機,安置的間隔密度都不同,每25平方公里大約放置100台渦輪機。

徐遐生估計,黑潮的總能量大約100GW,台灣可由黑潮取得的最大能量約50GW。但他強調,台灣只能取用其中一小部分,「否則可能會影響日本的氣候和海洋環境」。如技術成熟,一台海流渦輪機的發電裝置容量約100萬瓦,24小時運轉,轉速每分鐘十幾轉,一年可工作3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