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

澳洲首創海浪發電 零污染

澳洲前天啟動全球第一個海浪發電廠。翻攝thefifthestate.com.au
澳洲
【韓政燕╱綜合外電報導】全球再生能源發電再創里程碑!史上第一個海浪發電系統前天在澳洲西部伯斯正式啟用,該系統耗資3200萬美元(約10億元台幣)、17個月建造完成,產生的能源可提供澳洲最大海軍基地用電及用水,過程完全零污染。

海浪發電系統鋪設於澳洲加登島。翻攝卡內基波浪能源公司網站
這個名為「伯斯海浪能源計劃」的發電系統位於澳洲西部加登島,採卡內基波浪能源(Carnegie Wave Energy)公司研發的技術,主要是在海底安裝狀似大型浮標的浮力促動器和幫浦。

海洋提取飲用水

浮 力促動器會因為海浪產生擺動,擺動的浮力促動器可以啟動幫浦,將海水增壓,再將增壓後的高壓水透過管線送到岸上的水力發電廠,驅動水輪機發電。整個過程無 污染排放,也毋須其他電力供應。高壓水也可以用來啟動岸上逆滲透廠的幫浦,透過逆滲透技術,從海水中提取出純淨的飲用水。
卡內基波浪能源公司執行長奧塔維阿納表示,該系統已在海底安裝2個浮力促動器,未來將再裝第3個。

能量全年不打烊

該系統可提供島上的史迪林海軍基地所需電力,相當於1500至2000民宅使用。
奧 塔維阿納表示,海浪是非常可靠的能量來源,全年不打烊,再加上發電系統是蓋在海底,可以避開暴風雨帶來的毀損,減少陸地景觀的破壞,同時還能吸引海洋生物 棲息。但他坦承,成本及規模是最大的困難,造價遠比煤力發電昂貴。該公司研發海浪技術長達10年,已投入1億美元(約31.6億元台幣)經費。

伯斯海浪能源計劃小檔案

◎形式:離岸海浪發電
◎地點:澳洲西部加登島
◎耗資:3200萬美元(約10億元台幣)
◎建造時間:2013年9月開始,2015年2月啟用
◎發電量:300萬瓦
◎研發商:卡內基波浪能源
資料來源:卡內基波浪能源官網

伯斯海浪發電系統示意圖

浮力促動器因海浪搖擺,可促進生成高壓水。高壓水會被送至陸上水力發電廠發電,全程零污染。資料來源:卡內基波浪能源

港媒:中國計劃在南海建海浪發電站 為軍用雷達供電

香港《南華早報》11月30日文章,原題:南海爭端醞釀之際,中國軍方打算建海浪發電站為偏遠島嶼的雷達供電據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稱,中國計劃在地 處南海的偏遠島嶼附近修建海浪發電站,以緩解部署在那裏的軍用雷達的斷電威脅。預計這些浮動的大型發電站將大大加強中國在該地區有爭議海域的立足據點。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員说,一個相當於半個足球場大小的全尺寸海浪發電裝置已在本月較早前安裝在廣東省珠海鄰近的萬山群島水域進行試運行。該發電裝置使用前沿的機械設計,將高效地把海水的不停流動轉化為電力,且在無風日、甚至超強颱風時也能保持運行。

  近年來,中國在這些海域飛快地修建民用和軍用設施,導致電力供應吃緊。從實際情況看,最大的困難是確保該國越來越大的雷達網絡不間斷地運行。一 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科研人員说:“軍用雷達是耗電猛獸,必須不停地供電。”他還表示,“向偏遠島嶼運送化石燃料成本高、也耗時間。船運也容易受到壞天氣或不 友好鄰國的影響。”

  擴大雷達網絡需要更多電。一套預警系統要全功率運行監測遠方的戰機或不明物體,就需要數千千瓦的電力——相當於美國1000戶普通家庭的用電需求。科研人員稱,常規的可再生能源不適用於小島嶼。

  上述試運行的海浪發電裝置是世界上此類最大的發電機器,發電功率超過200千瓦。美國和澳大利亞有類似的發電浮標,峰值發電量約為150千瓦。 科研人員稱,中國的這個新發電裝置甚至能抵禦最極端的天氣狀況。在遇到颱風時,它會自動部分下潛,只留下一小部分在海面,從而避免強風造成損壞。(喬恆 譯)


世界上第一個商業海浪發電廠——“海蛇(資料圖)

全球暖化若不受控制 天災人禍恐加劇

(中央社巴黎29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表示,假如無法抑制全球暖化,人類將須著手應付大規模難民危機及熱浪、乾旱侵襲各城市等後果。

195國代表11月30日起將齊聚巴黎,旨在達成全球氣候協定,以約束導致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

法新社報導,假如各國代表空手而回,以下為可能發生的情況:

●氣溫升高
若未採取額外舉措,地球氣溫在這個世紀結束前恐比前工業時代升高多達攝氏4度。
眾多科學證據指出,這將引發災難。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照常」排放溫室氣體,將「帶來非常高風險的嚴重、廣泛和不可逆轉」的衝擊。

●海平面上升
IPCC近日推估,在2100年前,全球海平面將比1986年至2005年的水平高出26至82公分,其中涵蓋的數據截至2012年。更多近期研究顯示,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可能更多。
美國研究機構「氣候中心」(Climate Central)說,儘管達成聯合國將增溫限制在攝氏2度以內的目標,現有2億8000萬人居住的地區仍將沒入海中。這項變化可能要經過數百年,甚至高達2000年。

●極端氣候
肇因於全球暖化,超級風暴、寒風刺骨的寒流和強烈熱浪恐變得更為常見,且更極端。
儘管特定天氣狀況和氣候間的關聯仍難以斷定,近期研究揭露,氣候變遷是使致命洪水、暴風雪、颱風和熱浪加劇的因子。
然而,科學家警告,並非所有險惡的颶風或熱浪都可歸咎於氣候變遷。

●缺水問題
全球暖化可能導致長期乾旱和毀滅性洪水,這意味全球部分地區將缺水,而其他地區則過多。
敘利亞和加州乾旱與氣候變遷有關。豪雨帶來的洪水風險,促使人們逃離家園,毀壞民宅和作物。

●人道危機
全球暖化可能引發疾病、摧毀作物,讓更多人陷入貧窮。爭奪水資源和較少量收成可能導致戰爭或大規模遷徙。
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等低漥島嶼和菲律賓的居民,可能成為因海平面上升而被迫逃離家園的氣候難民。
全球窮人已受到熱浪、乾旱和洪水衝擊,因為他們更仰賴耕地,且缺乏公共服務。(譯者:中央社劉文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