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11

專家指巴水患凸顯全球暖化

更新日期:2010/08/11 00:14

(路透新加坡/伊斯蘭馬巴德10日電)巴基斯坦最近的嚴重水患,可能是全球暖化日益明顯的徵兆。氣候變遷已在南亞地區造成愈來愈極端的天氣型態。

氣候學家表示,個別洪災現象雖不能直接歸咎於全球暖化,未來卻有可能遭遇更多嚴重的乾旱和水患。

巴基斯坦全國人口1億6000萬,未來許多人即將面臨更加頻繁的乾旱和水患等天災,犧牲更多生命,棉花、大麥和稻米等農作物,以及基礎建設也都可能飽受威脅。中央社(翻譯)

馬達加斯加雨林 面臨存亡危機

更新日期:2010/08/11 04:00 洪美惠

本報2010年8月11日綜合外電報導;段譽豪編譯;蔡麗玲審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告,由於與當地政府有關的非法伐木行為以及對屬於森林組成一部分狐猴的獵捕,位於馬達加斯加的阿齊納納納(Atsinanana)熱帶雨林被列入瀕臨危險的世界遺址名單內。

教科文組織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儘管法令禁止開採和出口珍貴木材,馬達加斯加仍持續對非法砍伐的紅木和烏木發出出口許可。聲明中還說,其他已簽署世界遺產公約的國家也都知道這些木材的來歷。

阿齊納納納雨林包含了6個國家公園,在2009年3月的政治動亂之後,馬羅耶(Marojejy)與馬蘇拉(Masoala)兩個國家公園就成為非法伐木活動的中心。

馬達加斯加生態棲地的流失需要人們關注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馬達加斯加的代表奧康納(Niall O'Connor)對於重新定位這處世界遺產表示樂觀其成。「森林中許多珍貴的樹種受到盜伐的衝擊,包括世界遺產阿齊納納納在內,生物多樣性以及世人生計 都受到嚴重威脅,我們正失去馬達加斯加島嶼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奧康納說。

「在教科文組織將此處定位為瀕危的世界遺產之後,全世界都應該要關注馬達加斯加上持續被破壞的環境,進而施壓並立即提供協助。我們應該保護馬達加斯加的環境,同時也保護那些利用森林自然資源努力求生的人們。」

必須停止馬達加斯加的盜伐

瀕危物種公約(CITES)一項最近提出一項計畫,列出馬爾加什(Malagasy)境內珍貴樹種,這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促進貿易的規範與透明度,然而局勢仍尚未完全解決,奧康納說。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估計,單單在2009年就有5.2萬噸的珍貴木材,相當於10萬顆樹木被砍伐,涵蓋大約2萬公頃的公園園區。另外有大約50萬顆樹木被製成木筏以載運那些樹木順流而下。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的世界遺產主席巴德曼(Tim Badman),在教科文組織發表聲明說:「將此處新增至瀕危遺產名錄之後,我們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以制止非法砍伐,並同時確保沒有非法砍伐珍貴的木材從馬達加斯加進入國際市場。」

根據教科文組織的聲明,「馬達加斯加的阿齊納納納雨林,蘊含了全球獨特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大量的特有動植物,特有生物大約佔了80%至90%,特有的科以及屬在這裡很常見。」

「這不僅是環境災難,而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人類災難,我們必須即刻解決這個問題,」奧康納說。

上個月在巴西的巴西利亞舉辦的年度會議中,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地點還包括了:美國的大沼澤國家公園(Everglades National Park,)、喬治亞共合國的巴格拉提主教堂與格拉提修道院(Bagrati Cathedral and Gelati Monastery)以及烏干達的布干達王陵(Tombs of Buganda Kings)。

※ 參考資料:WWF新聞稿

千艘UFO編隊2010年來到太陽了? NASA在隱瞞什麼?

更新日期:2010/08/09 21:34 記者王宗銘/綜合報導

地球岩漿活動帶來的強震彼此之間真的毫無任何相關?當真是國王的新衣,成為不願鬆口承認的真相?對於2012預言所引爆的「太陽風暴」話題,「美 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一開始也是否認其存在,但是又改口認了。但是對於今年初以來,太陽附近可能出現疑似地球一般大的UFO的傳聞,NASA官 網上原本有相關線索的影音,但是隨即撤除,並一直否認到現在,NASA在隱瞞什麼?

有媒體曾報導,有網友登錄NASA官網取得衛星攝影圖 片,發現太陽附近從今年3、4月陸陸續續出現不明物體,有上千顆體積跟地球一樣大的甚至更大的不明物體徘徊,不僅沒有被熱度融化,這些飛行物甚至還會發 亮,懷疑可能就是所謂的UFO。中華UFO科學學會理事長江晃榮說,這是活在太陽系的外星人,類似的情形2月就曾發生,當時NASA還解釋是衛星故障。

這 起太陽附近出現疑似UFO的編隊其實最早要追溯到今年1月,NASA環日立體攝影衛星(Stereo spacecraft)在1月18日前後拍攝到太陽周邊的直徑超過地球的巨型球狀超級飛船,量子物理學家Nassim Haramein說,這些UFO保持運動狀態,但因為沒有長尾巴,絕對不是彗星,他的奇點理論為作了科學的,合理的解釋,外星人利用太陽的星門跨越不同時 空來到這裡。

但NASA立體攝影工程科學家 Joe Gurman博士則說,這些圖片只不過是壓縮失真,也就是攝影設備剛好在1月18日記錄到UFO的那天失靈故障,而且在Nassim Haramein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給NASA,問NASA認為這些是什麼東西以後,NASA沒有說明就從官網上撤走了這批影音,但這批資料也有許多網友已 經抓取,在網上流傳。收到Joe Gurman電子信件的人沒有一個認為他或NAS官方的解釋是可信的。

Nassim Haramein擁有NASA撤換前的原始照片和影音,分析認為,這些地球大小的UFO實際上是巨大的外星飛船或是能跨越時空的巨型飛船,利用太陽作為黑洞奇點或星門來造訪太陽系;而且在太陽的周圍經常有UFO出現,並且不只一艘,而是一個完整的編隊。

Nassim Haramein說,2010年1月18日出現在太陽附近的這批大型飛船艦隊,可以說是他們自己願意被NASA偵測到,這些飛船具備在必要時為人類提供緊急援助的能力,這樣的能力會打破宇宙「不干預」法則。

Nassim Haramein認為,其實無論是NASA,還是美國政府都非常清楚這一點,事實上某種掌握令人驚嘆技術的地球外文明是存在的,能夠讓飛船耐得住太陽附近的極高溫,但是美國政府卻害怕承認這一事實,所以到現在也無法決定自己該做些什麼。






http://exopolitics.blogs.com/exopolitics/2010/02/ron-stewartron-nussbeck-reports-parts-1-and-2-planetsized-ufos-in-our-sun-pdf.html

北極冰川大崩裂 20年後無冰夏天

更新日期:2010/08/11 13:18 蕭介雲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報導】根據綠色和平組織公佈最新資訊指出,極地格陵蘭的彼德曼冰川,破碎分裂面積已達100平方公里,科學家預計,最快到2030年,北極就會度過第一個「無冰夏天」。中華民國永續發展協會常務理事曹正受訪時強調,融冰的速度將來還會更快!

綠色和平組織強烈呼籲,氣候變遷是一個進行式,並且有加劇的跡象,大自然已發出強烈警號,為地球及下一代著想,我們必須採取實質行動,不要再依賴化石燃料,並且進一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積極和緩氣候變遷強度。

去年夏天,綠色和平組織派出「北極曙光號」考察船,連同科學家調查格陵蘭彼德曼冰川變化情形,當時就已發現冰川滿佈裂縫,整座冰川嘎吱作響,有倒塌危機,科學家原先預估,影響範圍將會有一個香港島的大小,如今,從彼德曼冰川分裂出來的冰塊,比原先估計的面積還要大上許多!

根據當時觀察,格陵蘭有一塊香港面積三倍大的巨型冰山,從格陵蘭的彼德曼冰川分裂出來。冰川流失是一個重要警訊,內陸冰川因為受到溫暖洋流影響而融化,造成惡性循環,這代表格陵蘭的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快。

「這不是漸進式,而是跳躍式,歷來所有專家預測的時間都太慢!」曹正憂心的指出,如果格陵蘭冰川溶解,會滲到冰與地表之間,這層水膜將加速冰川脆弱性,更會因滑動而加速進程,如果完全溶解,海平面將上升6公尺,而南極冰棚完全溶解的話,則海平面會上升60公尺!

極地冰山的融解,大氣中的水氣快速增加,會加劇暴雨、颶風、乾旱的嚴重性。曹正指出,對於氣候變遷帶來極端的天氣,如八八水災的暴雨情形,政府一方面要做好防範更惡劣天候的措施,一方面要節能減碳,為減少溫室效應貢獻心力,發展更乾淨的替代能源,如台灣每度電要排放0.638公斤的碳,就比美國高出1到2倍,而全世界計畫與建造的核電廠也大幅增加,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事實上,在一般生活上,就可以善盡減少碳排放的努力,綠色和平組織呼籲,大家可以多加利用大眾交通工具,使用節能電器用品,並且減少過度包裝,協助保護森林。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組織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news/greenland-petermann-glacier-breaks-up)

溫度上升 墾丁軸孔珊瑚將滅絕…

更新日期:2010/08/11 15:57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50年 將看不到美麗珊瑚礁

中央研究院等研究團隊分析過去25年來墾丁海域珊瑚的生態變化,發現不少不耐熱的珊瑚已經滅絕或消失,如果再不積極保護環境,減緩暖化速度,到了西元2050年,墾丁、綠島及蘭嶼等海域將再也看不到如森林般的美麗珊瑚礁,南台灣海域也將失去特色。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表示,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古老與最大的生物結構體,具有生物多樣性高、經濟價值高、蛋白質主要來源等優點,提供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基石。但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大環境下,珊瑚礁生態系統已面臨嚴重威脅。

為此,在國科會經費支持下,中研院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大仁科技大學組成研究團隊,分析墾丁海域珊瑚礁的生態變化。結果發現,1998至2007的10年間,台灣四周海域的平均水溫,比1950至1959的10年間上升攝氏0.79度,高於全球平均值,其中又以澎湖海域上升1.09度最多。

平矮群聚珊瑚 取代枝狀珊瑚

在海水溫度不斷上揚的大環境下,不耐熱的萼柱珊瑚及裂孔珊瑚,早在1998年那次全球珊瑚大白化事件中,從核能三廠出水口的墾丁海域消失;軸孔珊瑚也由25年前的30%覆蓋率,急遽下降到目前的趨近於零,令人怵目驚心。

陳昭倫說,墾丁海域16種珊瑚中,萼柱珊瑚、裂孔珊瑚及軸孔珊瑚都是枝狀珊瑚,成群的的珊瑚礁就像是高樓大廈般,提供礁類魚類很好的棲息環境。但如今,這些珊瑚全數消失,改由其他群聚珊瑚取代,一眼望去就像是一大片的低矮平房,少了天然屏障,當然會影響漁業發展。

陳昭倫推測,從墾丁海域消息的萼柱珊瑚、裂孔珊瑚及軸孔珊瑚,有可能從此消失不見,也有可能往北遷徙。不管最後結果如何,可以確認的是,我們未來子孫都將無法在墾丁或綠島、蘭嶼等熱帶海域中,看到這些珊瑚的漂亮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