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7

素食者 1年減1噸碳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9/08 04:09"

聯合國農糧署二○○六年統計顯示,畜牧業已成為全球暖化主因之一,肉食相關產品產製過程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總排放量的十八%,約是辦公和家庭碳排放量(佔約八%)的兩倍多,比交通運輸的碳排放量(十三%)多將近四十%。特別是牛隻牲口,佔所有畜牧業排放量的四分之三。

原本大量儲存二氧化碳的雨林,也變成製造肉品的飼料基地,亞馬遜雨林遭濫墾的九十五%耕地,都用來種大豆,製成畜牧用的飼料。

環保團體估算,生產一公斤的馬鈴薯,耗費一百公升的水;生產一公斤的米耗水四千公升;製造一公斤牛肉耗水一萬三千公升,這還不包括在產運肉類的過程和運輸所需要用到的汽油。

有研究推算,日常食用肉類比率達二十%的人,比素食者每人每年多排放相當於一噸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約相當於駕駛一輛轎車造成的碳排放量。

因此各國陸續發起了素食運動,希望減少人類對肉類、畜牧業的需求,達到減碳、降低溫室氣體目的。

(記者黃以敬)

台灣版週一不吃肉 921開跑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9/08 04:09"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想要過健康減碳新生活,少吃肉,改吃素,可能是有效的具體行動之一,響應「週一無肉日」更是民眾的新選擇!

推廣平台 網友響應

繼英國前披頭四樂團知名歌手保羅.麥卡尼帶頭推廣週一無肉日後,國內民間人士也將於九二一當天,正式發起台灣版的「週一無肉日平台」,發起人素食作家蘇小歡及徐仁修,除積極邀請荒野保護協會等民間結盟團體加入,也力邀餐廳推出「友善素食食譜」,廣邀社會大眾加入週一無肉日行列,已引起網友熱情響應。

蘇小歡說:「大自然的反撲,提醒台灣的人民,該有些積極的環保作為了!」他指出,聯合國農糧組織(FAO)在二○○六年所做的統計資料就已經指出,二氧化碳最大的製造者,並非人類,而是畜牧業,畜牧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總排放量的十八%,比過去被誤解的元凶—所有石化業、汽車、摩托車等加起來還高。

餐廳提供無肉菜單

週一無肉日平台,目標將推動民眾週一餐桌無肉,餐館週一提供三分之一無肉菜單供消費者點用,並將結合量販業者推動素料專櫃,希望結合航空業者推動機上無肉餐,還將舉辦無肉餐高峰論壇,並邀請推動「週四無肉日」而聞名國際的比利時根特市長來台演講,同時結合電子媒體,透過跑馬燈提醒大家「週一無肉日」。

吃素的理由 新增愛地球

基於健康及環保理念,強調吃「生態素」的徐仁修與吃「生命素」的蘇小歡說,人類對肉品的需求量以驚人速度成長,畜牧業的發展不只導致森林遭濫墾來提供牧地,冷凍肉類及產製肉品過程,更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想要透過種樹達到環保效果,需要三、五年,透過石化業輔導轉型更困難重重,肉品產製過程就是造成地球暖化的第一元凶。

台灣人民的環保意識若能崛起,攜手讓台灣成為低肉品消費社會,進而感染全世界的人們,將是解決地球暖化、氣候變遷的重要力量。

蘇小歡說,週一無肉日平台將設定兩年的目標時間,透過各種力量讓週一無肉日成為全民生活習慣,進而讓官方在第一年主動宣布週一為全台灣的無肉日,第二年則希望以台灣為起點,串聯全球有志團體,讓全球重要國家都加入週一無肉日行列。

研究:氣候變遷破壞臭氧層 高緯度UV風險增高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9/07 10:20" 蔡佳敏

(法新社巴黎6日電) 一份研究報告今天警告,氣候變遷影響地球寶貴的臭氧層,導致南半球極南部的紫外線(UV)強度升高,而極北緯地區的強度則降低。

  本世紀末以前,南極洲紫外線指數在季節性高峰期可能攀升高達20%;同時,北斯堪地那維亞、西伯利亞和北加拿大的平均紫外線強度則會下滑近1/10。

  這個轉變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令人憂心的影響。暴露在紫外線下太久,可能導致癌症和白內障,並讓農作物受損;紫外線過低則會造成維他命D攝取不足。

  加國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大氣物理學家海格林(Michaela Hegglin)說:「我們的研究發現臭氧層有了新威脅,這跟氣候變遷有關,紫外線強度會因區域不同而增高或減低。」

  「儘管我們已知過量的紫外線會有不良影響;紫外線吸收得不夠也有害處,即使這方面的研究不多。」

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Nature Geoscience)。(譯者:中央社蔡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