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8/14

屋頂種植植物,可有效降溫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8/15 04:09"

〔記者洪美秀/竹市報導〕今年入夏以來最高溫出現在新竹市的攝氏39.4度,這個數字不但新竹地區前所未見,還在全台歷史高溫中排名第5名,很多民眾也感覺夏天冷氣猛吹還是覺得熱,不知如何有效降低溫度?新竹市環保局建議,只要在房子屋頂加裝降熱設備,或種植植物,可降低溫度5-6度,對減緩地球暖化也有幫助。

新竹市環保局二科科長黃秉瑜表示,以台北市吳興國小所做的綠屋頂減緩地球暖化及降低溫度成果為例,吳興國小在校舍屋頂種滿景天科植物,像松葉景天、斑葉佛甲草、圓葉景天、菱葉景天、萬年草等,不僅可降低溫度5-6度,也能讓室內感覺較涼爽。

黃秉瑜說,面對夏季高溫,如果民眾或企業在住家外牆或屋頂鋪草皮、或漆上乳白色的隔熱漆,或加裝農民常使用的黑色隔熱網,都能有效阻絕熱源,達到節能減碳的功效,另噴灑霧狀的水,也能達到散熱、降熱的功效。

她說,台北市吳興國小校舍進行屋頂薄層式綠屋頂試驗,結果,夏季有綠屋頂的建築物表面溫度可維持32℃恆溫,冬季也可維持12℃恆溫,綠屋頂具隔熱與保溫的效果,已是公認事實。

八八省思/夏颱似秋颱! 柳中明:台灣氣候變遷已經發生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8/15 07:27" 記者林睿康/台北報導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柳中明認為,雖然莫拉克颱風是夏颱,但是移動狀態卻像秋颱,帶來超大雨量,才導致豪雨成災,而氣候變遷已經發生,預料以後還會有破紀錄雨量。柳中明說,根據研究統計,今年應該還有4個颱風會來,換句話說,台灣的災難並沒有結束。

柳中明警告,氣候變遷已經發生,7月底的時候,新竹才出現將近40度的高溫,全台都快鬧旱災,沒想到才一個禮拜,就出現空前的降雨量,可以預料,以後會繼續出現破紀錄的高溫和雨量。

柳中明表示,以往夏天形成的颱風移動快、災害也小,但這次莫拉克颱風移動狀態卻像秋颱,移動相當緩慢,才導致豪雨成災。

柳中明也說,根據觀察西北太平洋的颱風研究,1960年代每年有30個颱風,不過到2000年,每年只剩下24個颱風,等於每年颱風的生成次數減少。此外,2000年前,每年颱風侵襲台灣的次數為4.5次,2000年後卻增加到7.1次,從今年已出現了3次颱風侵台次數來算,應該還有4個颱風會來,換句話說,台灣的災難並沒有結束。

不過,柳中明強調,一個重要的觀念,政府和國人不能想要把災害根治,只能期望把災情降到最低,也就是說,各項基礎建設在災害過後,能夠儘速回復正常。

研究:氣候暖化造成澳洲鳥類體型縮小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8/13 16:05" 楊超寰

(法新社墨爾本13日電) 科學家研究發現,由於氣候暖化,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澳洲鳥類的體型已經變小。

研究者測量比較現有鳥類與它們在博物館中同類樣本的體型,發現它們明顯變小,顯然是對氣候暖化的回應。

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生物學家賈德納(Janet Gardner)表示,現代鳥類體型要比它們的祖先最多小了4%。就統計學而言,這個差異是有重要意義的。

她說:「如同其他動物,在氣候溫暖地區,鳥類體型通常比較小。因為較小的體型比較大的體型更容易散熱。」

「因此,同種的個體,生長在接近兩極地區的體型會比較大,生長在接近赤道地區的體型則會比較小。」

她指出,研究結果顯示,雪梨地區的現代鳥類體型已縮小到與過去在布利斯班發現的鳥類相同。而布里斯班在雪梨北部1000公里以外,緯度差了7度,屬亞熱帶氣候。

賈德納說,這項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的研究結果顯示,鳥類以體型變小來適應氣候暖化帶來的溫度壓力。(譯者:中央社楊超寰)

東喜馬拉雅山 暖化危及數百新物種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09/08/13 17:48" 張桂芳編譯;蔡麗伶審校

體型最小的鹿、一新的猴類物種、具有滑行能力的青蛙皆羅列於1998年和2008年間,在東喜馬拉雅山所發現的353新物種名單中。但環保人士警告說,這些獨特的動植物正面臨全球暖化而改變其原生棲地的威脅。

來自幾十個不同機構的科學家所發現的新物種包括242種植物、16種兩棲類、16種爬行類、 14種魚類、兩種鳥類和哺乳類,和至少高達61種新發現的無脊椎動物。發現新物種的地區從不丹和印度東北部到緬甸最北部,再延伸到尼泊爾和青藏高原(Tibetan plateau)的南部。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負責跳躍的喜馬拉雅山行動(Living Himalayas Initiative)的阿齊茲(Tariq Aziz )表示:「除非設法逆轉氣候變遷的影響,否則這脆弱豐富且多樣化的文化和生物環境將難逃從此消失的命運。」跳躍的喜馬拉雅山行動於8月10日公佈了一項新的報告,將所有的發現成果彙編成「東喜馬拉雅山 -- 兩個世界的衝撞。」

WWF表示,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成果之一就是一隻1億嵗的壁虎。該壁虎化石為目前科學界發現最古老的壁虎化石。發掘現場在緬甸最北部喜馬拉雅山地區湖光山谷(Hukawng Valley)的一個琥珀礦場。

WWF彙編的東喜馬拉雅山面臨的威脅詳細報告包括「由於非法和過度砍伐而造成森林破壞,最終導致洪水;遊耕; 過度採集薪柴;過度放牧家畜;盜獵和野生動物毛皮交易和亞洲使用的傳統中藥材; 採礦;引水和污染;旅遊業;和缺乏妥善計劃的基礎設施,尤其是水壩和道路建設。」

東喜馬拉雅山為全球最易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影響的地區。保育人士表示眼前正在上演的氣候暖化效應在該地區將特別明顯。根據WWF在其報告中援引2009年國際保護協會(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喜馬拉雅山(Biodiversity Hotspots: Himalayas)的研究結果顯示,「該地區只有25%的原棲地仍維持原貌。」

東喜馬拉雅山目前是10,000種植物、 300種哺乳類、 977種鳥類、 176種爬行動物、 105種兩棲類和269種淡水魚類的棲地。同時,該地區還是密度最高的瀕危孟加拉虎和瀕危較大型獨角犀牛的最後堡壘。

WWF在這份報告中建議,雖然不丹、印度、尼泊爾各國政府對喜馬拉雅山的重要性已有共識,但為有效地實現保育成果,必須串聯整個地區,建立一個3個國家共同努力與分享的遠景和目標。

另外,全球環保團體也建議,「水資源將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由於東喜馬拉雅山下游數百萬人賴以爲生的主要河流河面上升,以及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滿足各方的需求,屆時河流管理的規模將無可避免地牽扯到一整個區域,甚或一個河流盆地的範圍。」

暖化!南極冰河消融快四倍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8/14 11:03" 楊舒婷

【台灣醒報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全球暖化加劇,不能再掉以輕心!英國公佈最新研究數據,發現南極洲最大冰河之一的松島冰河,消融速度是十年前的四倍,預估在百年內可能就完全消失,比15年前的評估需600年加快許多。

若以15年前消融速度計算,南極洲冰河還能撐600年。但目前計劃主持人唐肯‧溫漢,與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夥伴發現,照現在的融化速度,松島冰河百年內就會完全消失不見。

目前冰河正從中央開始消融。作者之一、里茲大學教授安德魯‧夏裴,曾於年初發表數據,當時預估松島冰河將於600年後消失,導致海平面將上升7至14公尺。

然而現在情況比想像更嚴重。他表示,若松島冰河中央區塊融化,海平面將上升三公分。他更警告,若因此影響到其他區塊,海平面有可能上升20至30公分。「真的不知道那時會變怎樣」,他說。

這份研究報告同步刊登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

(圖片來源: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通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