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15

全球首例!夏威夷2021年禁擦防曬乳救珊瑚礁

2018-07-09 12:27聯合報 記者魏妤庭╱即時報導
夏天必去海邊玩,為了避免曬傷及防止紫外線,不少遊客都會擦上防曬乳再下海,但許多研究指出,防曬乳的成份卻可能對珊瑚造成傷害。根據外媒報導,為了保護珊瑚礁,夏威夷已簽署禁止銷售有害珊瑚礁成的防曬乳法案,預計最快2021年生效,屆時不僅是美國第一個通過禁止銷售防曬乳法案的州,也將是全球首例。

許多研究指出,防曬乳中含有二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等成分,若是遊客擦了含有該成分的防曬乳再下海,該成分滲透海水中,使珊瑚因此發生白化現象死亡。如此一來,也會使微生物及魚類失去棲息地,導致海洋生態危機。

根據外媒《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夏威夷州長大衛井下(David YutakaIge)簽署禁止銷售含有二苯甲酮等成分防曬乳相關法案,該法案最快在2021年生效,到時候夏威夷也會是第一個實行相關法案的州。一旦法律生效,除非是經過醫生開立處方籤,否則未來夏威夷就不能使用含有相關成分防曬乳。
防曬乳成分恐危害珊瑚礁,夏威夷已簽署相關法案將明文禁止相關成分防曬乳。圖/本報資...防曬乳成分恐危害珊瑚礁,夏威夷已簽署相關法案將明文禁止相關成分防曬乳。圖/本報資料照

@@@@@@@@@@@@@@@@@@@@@@@@@@@@@ 

夏威夷將禁售危害珊瑚的防曬乳 學者:我們別睡著了

 
2018-07-14 17:55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即時報導
廣泛使用在防曬液中的化學成份二苯甲酮,研究證實會危害珊瑚,美國夏威夷州本月3日立法將於2021年起禁售此類防曬品法案;屏東墾丁和小琉球珊瑚礁,同樣面臨龐大人為遊憩壓力,中研院珊瑚生態學家陳昭倫說,雖看似踏出保護珊瑚的一小步,卻是實踐從日常生活守護海洋,禁用會是未來趨勢,且已有替代產品,政府應盡快跟上腳步。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在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研究珊瑚礁生態長達20年;他說,國際珊瑚礁倡議協會指出,防曬液某些化學物質會刺激珊瑚共生藻體內的病毒攻擊共生藻,讓幼蟲停止游泳、變形,最後死掉,尤其是遮光的二苯甲酮,會打亂珊瑚蟲的內分泌,造成幼蟲提早骨骼化,無力適應海水升溫,開始白化後容易生病,最後死亡。

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萬多噸防曬乳,經由戲水民眾身上淘洗流入大海,因海流沖釋程度不同,影響不一,美國夏威夷州為保護帶進龐大觀光財的珊瑚生態,祭出禁售有害珊瑚化學物防曬液法令,有人認為「小題大作」;陳昭倫說,珊瑚礁生態所面臨的生存危機很多,這個法令看似只踏是保護的一小步,卻意義不凡。

他說,氣候暖化造成珊瑚白化是個威脅,但珊瑚白化像人類得了感冒,抵抗力強就會回復健康,就是生態韌性;呈現衰退狀態的墾丁和小琉球珊瑚,面臨另個更嚴峻的挑戰,包括過度捕撈、棲地破壞、水質汙染等人為因素,防曬乳雖只是水質汙染眾多原因之一,但立法改善就是好事,更重要的是實踐從日常生活守護海洋。

他說,台灣去年成為亞洲第一個禁用含柔珠成份美妝品的國家,是因無法分解的柔珠進入大海會傷害海洋生態,二苯甲酮雖是美國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防曬成分,但研究證實也會傷害海洋生態,禁售將會是未來的世界趨勢,環保署和衛福部應與民間集思廣議,盡早因應跟上世界腳步,民眾可選擇替代性的植物性防曬乳,為友善環境賮分心力。

不只防曬乳的二苯甲酮會傷害珊瑚,東華大學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演化研究所副教授陳德豪說,在墾丁海域採集水樣監測時發現,防曬乳中的二氧化鈦和氧化鋅奈米,還有經人體排出的口服避孕藥人工合成雌性素、微量FM2、K他命毒品,隨著人體或下水道排入海中,這些「環境荷爾蒙」在海洋生物體中累積,都會干擾內分泌運作,影響生殖機能。

珊瑚殺手!竟然藏在防曬乳裡

2018-07-15 00:29聯合報 記者潘欣中/屏東縣報導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7/15/1/4999061.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防曬乳是夏日海邊遊客的必備品,防曬乳中的二苯甲酮研究證實有害珊瑚;墾丁國家公園南灣遊憩沙灘戲水人潮不歇,南北兩側都是珊瑚礁區,讓學者憂心。 記者潘欣中/攝影

炎炎夏日許多人愛到海邊戲水,下水前都會塗上厚厚一層防曬乳液,避免曬黑,但防曬乳中的化學成分二苯甲酮,卻是珊瑚頭號殺手,不僅造成珊瑚白化,更會讓小珊瑚變形,甚至死亡。

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在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研究珊瑚礁生態達廿年,他說,國際珊瑚礁倡議協會指出,防曬乳液某些化學物質會刺激珊瑚共生藻體內的病毒攻擊共生藻,讓幼蟲停止游泳、變形,最後死掉;尤其防曬乳液中具遮光功能成分的二苯甲酮,會打亂珊瑚蟲的內分泌,造成幼蟲提早骨骼化,無力適應海水升溫,開始白化後容易生病,最後死亡。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07/15/1/4999062.jpg&x=0&y=0&sw=0&sh=0&sl=W&fw=1050&exp=3600
防曬乳中吸收紫外線的化學物質二苯甲酮,研究證實對珊瑚有用害,學者建議到珊瑚礁生態豐富的墾丁和小琉球戲水時,採用友善環境的植物性防曬品。 記者潘欣中/翻攝

據估計,全球各地每年約一萬四千多噸防曬乳,經由戲水民眾身上淘洗流入大海。美國夏威夷州為保護可帶進龐大觀光財的珊瑚生態,本月三日立法,二○二一年起禁售有害珊瑚的化學物防曬液。陳昭倫表示,珊瑚礁生態面臨的危機很多,這個法令看似只踏出保護的一小步,但意義不凡。

陳昭倫指出,氣候暖化造成珊瑚白化,但像人類得了感冒,珊瑚只要抵抗力強就會回復健康;而已呈現衰退狀態的屏東墾丁和小琉球珊瑚礁,面臨的卻是更嚴峻挑戰,包括過度捕撈、棲地破壞、水質汙染等人為因素,防曬乳雖只是水質汙染眾多原因之一,但立法改善就是好事。

他表示,二苯甲酮雖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防曬成分,但研究證實會傷害海洋生態,禁售將是未來趨勢,建議環保署和衛福部盡早因應,民眾可選擇友善環境的植物性防曬乳。

不穿就丟 快時尚成生態殺手

施施╱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施施╱綜合報導】

衣櫃裡總是少一件衣服嗎?緊抓流行趨勢又相對平價的快時尚(Fast Fashion)風潮席捲全球,H&M、Zara、Uniqlo等品牌成為潮流男女的最愛,看到喜歡就買,穿膩、過季了就丟,消費需求獲得滿足,品牌營業額也節節高升。不過,這樣的消費模式背後,地球生態危機已成為難以忽視的嚴重問題。

年排碳量 占總排放量3%
快時尚已經徹底顛覆消費者選擇貼身商品的模式,讓衣服變成「拋棄式」產品。據環保非政府組織綠色和平(Greenpeace)統計,在2000年至2014年間,全球成衣產量增加2倍,突破1000億件。麥肯錫(McKinsey)管理顧問公司2016年的報告和調研機構歐睿(Euromonitor)2014年的調查也指出,2015年全球服飾總營收為1.8兆美元(約台幣30兆元),較2002年增加8成,2025年將上看2.1兆美元(約台幣64兆元),這背後推波助瀾的最大力量就是快時尚品牌崛起。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成衣產業已變成一大環境殺手。哥本哈根時尚高峰會2017年的報告指出,2015年時裝產業共消耗近800億立方公尺的水,相當於台灣(含離島)94座水庫有效總容量的38.46倍;同時還產出了近100萬噸二氧化碳與9200萬噸廢棄物。如果涵蓋生產、運輸、消費、洗滌、烘乾、乾洗等過程,每年時裝業的排碳量約為8.5兆噸二氧化碳,占全球總排放量3%。

1件棉T 用掉2720公升水
舉例來說,生產1件棉質T恤,從種植棉花、織布染整到生產完成,共要用掉2720公升的水,假設每人每天需要2.5公升的水,這樣的水量可以喝上3年。製作牛仔褲需要的水量更加驚人,1條牛仔褲需使用8506公升的水,足以讓1個人淋浴122次。

微塑膠汙染 元凶之一
製衣的染整過程也會帶來極高汙染。世界銀行估計,全球近1/5的工業廢水汙染來自紡織染整業,廢水中可能有多達72種有毒化學物質,其中30種無法去除,此外也有約40%的著色劑含有致癌物質。

快時尚產業為降低生產成本,極度依賴聚酯纖維(Polyester)。科學家大力呼籲民眾正視微塑膠(指體積少於5毫米的塑膠微粒)對生態的嚴重破壞力,但除了常見的保特瓶、吸管等塑膠製品外,衣服其實也是一大微塑膠汙染來源。

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調查報告顯示,35%的微塑膠汙染來自合成纖維。單是在歐洲和中亞地區,清洗衣服釋出的微塑膠纖維,相當於每人每周向海洋丟棄54個塑膠袋。

民眾在洗衣服的同時,大量微塑膠會隨汙水進入下水道,有些堆積在海灘,有些流入大海,成為浮游生物、魚類和海洋哺乳類的食物,隨著食物鏈向上推移,最後很可能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多數民眾卻不知道,自己把衣服洗乾淨的同時,已造成環境汙染,同時也可能間接把塑膠垃圾吃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