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25

「筋肉」比利時藍牛 肉哭無淚


「筋肉」比利時藍牛 肉哭無淚

一種渾身肌肉的筋肉牛近月引發國際關注,令網民大呼小叫,憂慮瘋狂科學家正暗自培育基因變種牛以供食用,其實該牛名為「比利時藍牛」 (Belgian Blue),因自然基因變異而天生「健美」,然而人類看中牠肌肉夠多,明知其「畸形」且健康差,仍刻意培育,持續惹來道德爭議。退一步看,我們常吃的豬、 羊及火雞等統統被人為催谷至巨型,近年亦有開宗明義的「巨型基因三文魚」面世,有專家一語道破,指現今主流肉食大部分早已非「自然界下的動物」。
 
 
考古學家推斷,人類早於200萬年前已懂屠宰動物作糧食、1萬年前開始牧養動物,如牛、羊、豬及鵝等,其中羊是最早期家畜,約於公元前7,000年已被飼 養。為確保肉食供應,馴化圈養看似在所難免,但動物被不斷「谷肥」卻令人反思。英國《每日郵報》指,1930年時,火雞平均重13.2磅,如今已增至 29.8磅,胖了逾倍,不少巨火雞因身軀太重導致腿部彎曲;而由野豬馴化而成的亞種——即我們日常食用的家豬,平均重300至700磅,最巨型的竟逾 1,300磅,亦早已非「天然」產物。
牛隻命運亦一樣,最極端例子正是嚇煞網民的「比利時藍牛」,善待動物組織(PETA)指出,這種巨牛所吃的食物都會轉化成肌肉而非脂肪,因而異常壯碩。據 稱,比利時藍牛體內負責產生「肌抑素」(Myostatin)的基因GDF-8有變異,因該物質可抑制肌肉生長,少了它,牛隻便會「爆肌」。
 
 
不是怪物 活著如受罪
這種基因變異源於十九世紀,原產於比利時的牛隻,與從英國引進的短角牛雜交後,便發生不屬人為的「基因改造」。問題在於,比利時藍牛不但易有呼吸系統及骨 骼關節疾病,本身亦繁殖困難,除非剖腹分娩,否則極容易流產,小牛出生後亦會有諸多先天缺陷,如舌頭過大,導致吃不到母乳。PETA批評,明知比利時藍牛 「活著如受罪」(very uncomfortable existence),卻仍有牧場貪其肉多脂肪少而故意繁殖,「這些『變種』牛不是怪物,而是受害者」,該組織坦言不少牛場也有虐牛問題,如以藥物催谷生 長、生病時只狂餵抗生素等。
本港城大動物醫學院專業教育及發展總監王啟熙表示,早已聽聞比利時藍牛,該品種因肌肉異常發達,受不少農場青睞,類似情況還包括大火雞,也是「選育」下產 物。他指,比利時藍牛不能自然繁殖,只能在人為干預下生產,外國很多關注動物權益團體反對這種繁殖方法。他直言比利時藍牛的情況「太極端而不必要(too extreme and unnecessary)」,認為社會應培育較能保留其天性的動物,所幸該牛種價格高昂,加上有道德爭議,歐洲人不太熱衷食用。他補充,現今主流的肉類生 產已是多年「選育」下的結果,大部分已非「自然界下的動物」。
 
 
「基因巨三文魚」生長快一倍
除了「選育」外,科學界還指望以「基因動物」化解糧食威脅,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去年便批准基因三文魚「AquAdvantage salmon」應市。科學家把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魚(Pacific Chinook salmon)的生長激素基因,以及大洋鱈魚(ocean pout)的抗凍蛋白基因,注入大西洋三文魚(Atlantic salmon)的受精卵中,培育出AquAdvantage,牠可「全年無休」產生生長激素,而並非只在溫暖季節,故生長速度快普通三文魚一倍,但其沒有 自然繁殖能力,需靠人工培育。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3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