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
對素食的人的一種慣用的論點就:你們素食者是吃植物的,而植物也是生命。典型的說法是:“你為什麼吃素? 動物是生命,植物就不是生命?”,
“素食主義者不必這樣上綱上線,你也不是什麼都不吃,人家植物又沒惹你,人家也是弱者,你吃了人家,是不是也是很沒道德啊?”
以及,“食素者,你們考慮過植物的感受麼?!
”等等。他們希望素食者在進食蔬菜時感到正在傷害這些蔬菜,從而傷失反對他人食肉的道德高度。作為一名素食者,我覺得有必要說清楚下面幾個問題:1.
為什麼可以吃植物,而不能吃動物?2. 素食者消費的植物多還是葷食者消費的植物多?以及,3.
素食者是如何看待吃植物這一行為?素食者是怎樣看食肉的人的上述指責? 以下將分別闡述。
動物是有很高意識狀態的生命
司空見慣的事情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深奧的道理,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動物的一舉一動實際上意味著動物是有很高意識狀態的生命。
(一) 與人相似,動物具有高度發達的五種感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有些動物的感覺能力比人還強得多,甚至超過了儀器的功能。和人一樣,動物的視覺, 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分別依靠眼睛內的視網膜,耳朵內的耳蝸,鼻腔內的嗅細胞,舌頭表面的味蕾和皮膚表皮的觸覺小體來采集數據。由於視覺信息量巨大,視 網膜上還進行了初步的信息加工。各信息采集器官通過神經系統把信號傳遞給大腦,並最後由大腦完成復雜的信息處理、判斷、分析、綜合、推理才完成了感覺的全 過程。對於動物具有如此高的感覺能力的機制,現代科學尚不能解釋。這一切,無論是器官,還是功能,植物都不具備。
(二)動物是能夠 動作的,其動作的機制和大腦控制方式極為復雜。動物的關節數量應該在60個以上,每個關節的運動都至少要有兩組肌肉的交替收縮來造成向不同方向的運動。同 樣,動物軀體的微彎和扭曲,眼皮的開合、眼球的轉動以及面部表情也都需用各自的肌肉群的控制。一個動物的意志可以通過神經傳遞信號來控制所有這些肌肉的收 縮,這就是動物能動起來的一個粗略的面貌。當代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與之相比,相差甚遠。最先進的仿人機器人也只有30個自由度左右。為了控制這些自由度要 用兩台最先進的電腦,為防止走路跌跤,還要用好幾種傳感器來檢測平衡情況。結果如何呢?自由度的減少,使得機器人動作笨拙生硬,計算速度不夠則使得機器人 只能以每小時6公裡的速度緩慢而行。即使有了檢測防跌的手段,跌跤還時時發生。這與動物活動的靈巧自如、快慢隨意完全不可比擬。結論是:從控制的水平和能 力上來看,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也遠不如一般的動物。可以想象動物的大腦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而植物是不需要動作的,當然也沒有這一套運動的復雜機制。
(三) 動物具有‘在感覺引導下行動’的能力,能力超強。所謂‘在感覺引導下行動’是指一些行動執行的整個過程都是依靠感覺,不斷檢測目標與自身的相對位置,不斷 修正調整自身的動作而完成的,如果沒有相應感覺,該行動就無法實現。例如:人在視覺引導下引線穿針眼;狗躍起咬住拋在空中的飛盤。因為目標不是靜止的,動 物的運動也必須作相應調節。
(四)動物是有疼痛感的,動物對疼痛和死亡也有強烈的恐懼感。而植物沒有痛感。從機制上講:疼痛感是一 種特殊的觸覺,但痛覺是另一個系統,與觸覺有不同的解剖組織。痛覺是通過神經系統傳導,由大腦感受的,但任何植物都沒有神經系統和大腦,所以,雖然有些植 物對外界有感知,卻談不上有類似於人和動物那樣的痛覺;從功能上講:感受疼痛的功用就是提醒動物,令動物從疼痛的來源移開以躲避傷害或者死亡。由於植物是 無法移動的,所以,植物並沒有必要演化出這種感受疼痛的能力;從現象上講:可以觀察到動物在遭受疼痛時的尖叫、痛苦表情和規避行動,從而明白動物遭疼痛是 和人一樣的,但切割一株植物時,並未觀察到類似表現。英國哲學家、法理學家傑裡米·邊沁把感受痛苦的能力視為一個生物是否有權利受到平等考慮的關鍵特征。 按此說法:動物和人一樣,是有權利受到平等待遇的生命,而植物則不是。
(五)動物還有各種復雜的情感活動,有它們的喜怒哀樂,它們 的心情是不難從外部觀察到的。人類的語言中有著描繪動物不同心情時的叫聲的詞匯就說明人類早已明白了這點。當動物在實驗室中或在工廠化農場中被剝奪了它們 的基本需求和不讓它們按照自己的天性去行動時,我們實際是剝奪了動物的幸福感,而這對它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對於黑猩猩來說,這種剝奪是災難性的,曾被用作 實驗研究的黑猩猩一般都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性行為、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有一些動物還有簡單的語言,(只是一般人難以理解動物的語言而已)澳大利亞的研 究人員發現:雞至少有30種不同的呼叫聲,通知同伴有一個意想不到的食物,或者正在覓食的老鷹。草原狗至少有100種“話語”來描述捕食者,包括用不同的 “話語”來描述帶槍的人和沒有槍支的人。
(六)動物是按倫理道德來行事的。在過去,倫理道德觀被認為是只有人才具有的高級情感意 識。大量事實證明:雖然動物不能用人的語言來表達,動物的許多活動是按照倫理道德來行事的。動物行為專家喬納森·貝康伯通過長期觀測發現:存在強有力的證 據,可以證明在各種不同的動物物種中都存在著憐憫和同情、合作、利他主義、移情作用、智力和溝通。不要小看倫理道德在動物上的呈現。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 都無法在計算機上模擬出道德觀念,或者可以說:人對道德觀念如何在大腦中運行幾乎是一無所知,甚至連探索的方向都不知道,因而,用計算機來模擬就無從談 起。動物並不進學校學習,如果我們不去得出動物的道德倫理是與生俱來的品質的話,實在是難以找到一個合理的說法。
必須強調的是:雖然植物也是生命,但以上幾點特征都是植物並不具備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動物是有很高意識狀態的生命。
動物是有很高意識狀態的生命
司空見慣的事情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深奧的道理,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動物的一舉一動實際上意味著動物是有很高意識狀態的生命。
(一) 與人相似,動物具有高度發達的五種感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有些動物的感覺能力比人還強得多,甚至超過了儀器的功能。和人一樣,動物的視覺, 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分別依靠眼睛內的視網膜,耳朵內的耳蝸,鼻腔內的嗅細胞,舌頭表面的味蕾和皮膚表皮的觸覺小體來采集數據。由於視覺信息量巨大,視 網膜上還進行了初步的信息加工。各信息采集器官通過神經系統把信號傳遞給大腦,並最後由大腦完成復雜的信息處理、判斷、分析、綜合、推理才完成了感覺的全 過程。對於動物具有如此高的感覺能力的機制,現代科學尚不能解釋。這一切,無論是器官,還是功能,植物都不具備。
(二)動物是能夠 動作的,其動作的機制和大腦控制方式極為復雜。動物的關節數量應該在60個以上,每個關節的運動都至少要有兩組肌肉的交替收縮來造成向不同方向的運動。同 樣,動物軀體的微彎和扭曲,眼皮的開合、眼球的轉動以及面部表情也都需用各自的肌肉群的控制。一個動物的意志可以通過神經傳遞信號來控制所有這些肌肉的收 縮,這就是動物能動起來的一個粗略的面貌。當代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與之相比,相差甚遠。最先進的仿人機器人也只有30個自由度左右。為了控制這些自由度要 用兩台最先進的電腦,為防止走路跌跤,還要用好幾種傳感器來檢測平衡情況。結果如何呢?自由度的減少,使得機器人動作笨拙生硬,計算速度不夠則使得機器人 只能以每小時6公裡的速度緩慢而行。即使有了檢測防跌的手段,跌跤還時時發生。這與動物活動的靈巧自如、快慢隨意完全不可比擬。結論是:從控制的水平和能 力上來看,最先進的機器人技術也遠不如一般的動物。可以想象動物的大腦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而植物是不需要動作的,當然也沒有這一套運動的復雜機制。
(三) 動物具有‘在感覺引導下行動’的能力,能力超強。所謂‘在感覺引導下行動’是指一些行動執行的整個過程都是依靠感覺,不斷檢測目標與自身的相對位置,不斷 修正調整自身的動作而完成的,如果沒有相應感覺,該行動就無法實現。例如:人在視覺引導下引線穿針眼;狗躍起咬住拋在空中的飛盤。因為目標不是靜止的,動 物的運動也必須作相應調節。
(四)動物是有疼痛感的,動物對疼痛和死亡也有強烈的恐懼感。而植物沒有痛感。從機制上講:疼痛感是一 種特殊的觸覺,但痛覺是另一個系統,與觸覺有不同的解剖組織。痛覺是通過神經系統傳導,由大腦感受的,但任何植物都沒有神經系統和大腦,所以,雖然有些植 物對外界有感知,卻談不上有類似於人和動物那樣的痛覺;從功能上講:感受疼痛的功用就是提醒動物,令動物從疼痛的來源移開以躲避傷害或者死亡。由於植物是 無法移動的,所以,植物並沒有必要演化出這種感受疼痛的能力;從現象上講:可以觀察到動物在遭受疼痛時的尖叫、痛苦表情和規避行動,從而明白動物遭疼痛是 和人一樣的,但切割一株植物時,並未觀察到類似表現。英國哲學家、法理學家傑裡米·邊沁把感受痛苦的能力視為一個生物是否有權利受到平等考慮的關鍵特征。 按此說法:動物和人一樣,是有權利受到平等待遇的生命,而植物則不是。
(五)動物還有各種復雜的情感活動,有它們的喜怒哀樂,它們 的心情是不難從外部觀察到的。人類的語言中有著描繪動物不同心情時的叫聲的詞匯就說明人類早已明白了這點。當動物在實驗室中或在工廠化農場中被剝奪了它們 的基本需求和不讓它們按照自己的天性去行動時,我們實際是剝奪了動物的幸福感,而這對它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對於黑猩猩來說,這種剝奪是災難性的,曾被用作 實驗研究的黑猩猩一般都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性行為、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有一些動物還有簡單的語言,(只是一般人難以理解動物的語言而已)澳大利亞的研 究人員發現:雞至少有30種不同的呼叫聲,通知同伴有一個意想不到的食物,或者正在覓食的老鷹。草原狗至少有100種“話語”來描述捕食者,包括用不同的 “話語”來描述帶槍的人和沒有槍支的人。
(六)動物是按倫理道德來行事的。在過去,倫理道德觀被認為是只有人才具有的高級情感意 識。大量事實證明:雖然動物不能用人的語言來表達,動物的許多活動是按照倫理道德來行事的。動物行為專家喬納森·貝康伯通過長期觀測發現:存在強有力的證 據,可以證明在各種不同的動物物種中都存在著憐憫和同情、合作、利他主義、移情作用、智力和溝通。不要小看倫理道德在動物上的呈現。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 都無法在計算機上模擬出道德觀念,或者可以說:人對道德觀念如何在大腦中運行幾乎是一無所知,甚至連探索的方向都不知道,因而,用計算機來模擬就無從談 起。動物並不進學校學習,如果我們不去得出動物的道德倫理是與生俱來的品質的話,實在是難以找到一個合理的說法。
必須強調的是:雖然植物也是生命,但以上幾點特征都是植物並不具備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動物是有很高意識狀態的生命。
吃動物肉和吃植物的影響和後果是大不一樣的
(一)動物的肉體是一個整體,不殺生無法得到動物身上的肉,更不要說內髒了。殺害動物是斷其命根,動物一旦死亡就無法再復生。而植物只要再播撒種子,就 可以延續生命,有許多蔬菜的根、莖都可以繁殖成為整株植物,稱為無性繁殖。割掉一片蔬菜的葉子,它能再生一片。摘取一個番茄,也可能會再生一個。但割掉動 物的手或者腳,它無法再生出手腳。從這裡可以看出食用植物對自然的傷害遠較食動物肉為小。
(二)植物在這個世界上的使命有二,一是 為世界上的動物和人提供食物作貢獻;二是繁衍後代,延續自身物種的生命。大多數蔬菜都是一年生的,春種秋收,番茄、黃瓜、茄子等以果實供給需要者時,同時 也傳播了它的種子。有的植物則提供了自己的根(薯類,蘿卜等)或者根莖(葉菜類)。如果無人去收割,在秋蕭冬寒的季節中,蔬菜也會自己死亡。反之,一株植 物如果有人去修剪,及時采撷成熟的果實,當年只會激發更多的產果,獲得的種子在來年也會有更好的收成。從這個角度去看,采收植物是人配合植物來完成它們在 世上的使命,植物是不會抱怨的。植物與人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賦予加上委托的關系,植物賦予人以食物,人幫助植物繁殖後代,擴大種植以完成植物的委托。至於 多年生的果樹,更是迫切地希望有動物(包括人)來食用其果實,以達到傳播種子的目的。為此,成熟的水果都長得光彩奪目、香氣撲鼻、甜美多汁,為的就是吸引 動物和人來食用。但食動物肉的影響就不一樣了。肉用動物被殺時,一般都剛在青春,它們一輩子沒有出過飼養場的大門,甚至連天空都未見過,到這世界上只不過 半年到一年,就要去被殺了。淪為人的肉食絕非它們的心願,怨恨之心當然很深。
(三)動物是有意識的,每個動物都戀生怕死,有強烈的 求生欲望。把動物放置在危及它生存的環境中,(不會游泳的動物掉進水裡,一般動物進入缺乏氧氣的環境中)它們的本能一定會驅使它們拼命掙扎。沒有觀察到植 物有這種強烈求生的本能。面臨被殺之際,牛會跪地流淚求饒命、被捆綁待殺的豬會瘋狂的嚎叫,聲聞數裡。最後結果求生不得,還是被殺,必有仇恨、報復之心。 植物就不一樣,如前面所說,被收割的植物沒有報復、怨恨之心。即使有一些科學家發現植物能對外界有所反應,但這些反應的信息是極其微弱的,微弱到人無法感 知,只有儀器能夠測量到。有些愛心人士與植物間有心靈的交流,但這種交流尚不能被公眾普遍見證。這與動物的喜怒哀樂是明顯而易被人們觀察、認知、體會到完 全不同,只要人們不是故意裝聾作啞,動物的心情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將殺滅細菌、收割植物、殺動物取肉和殺人等行為相比,殺害智力、情商越是高的生物,對大自然的傷害越是大。從佛教的角度看,造業也越是深重。作為肉食的後果,殺動物的直接者(屠戶)和間接者(吃肉的人)也將深受其害。
肉食者消費的植物量比素食者要多得多
即使不考慮以上兩段中所說的理由,肉食者的指責也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現在供食用的動物都是經由植物來養活的,那些吃植物的動物,每吃掉好多公斤的谷物和牧草,才能產生一公斤的肉。讓我們進一步來看看以下事實。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專家磋商會報告“膳食、營養和慢性疾病預防”中指出:一公頃土地能養育22個吃土豆的人或19個吃玉米的人,但只能養育 1個吃牛肉的人或2個吃羊肉的人。
也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來計算。
為了獲得1公斤的牛肉、羊肉、豬肉、雞肉,所需要的干飼料量(公斤)分別是8、8、3.5和2。要注意:如果將所需飼料量以新鮮植物重量表示而不是以飼料 的干重表示,則以上數字分別增加4到6倍。若果以中間值5倍計,即為了獲得1公斤的牛肉、羊肉、豬肉、雞肉,所需要的新鮮植物重量(公斤)分別是40、 40、17.5和10。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近數據:2010年中國人均消費豬、牛、羊肉量以克/日計分別為103.7、 13.36、8.15。同時,每人每日還消費了56.49克禽蛋, 73.12克牛奶,109.9克水產品。2010年以後的數據還沒有公布,估計人均消費量只會更高。
對以上數據有兩點說明:1.每 人每日肉類消費量是將全國肉類消費量除以總人口而得,總人口數並未扣除素食者及其他忌食肉的人,所以肉食者的實際食肉量應該高於平均值。2.每人每日肉類 消費量是平均值,人口總數包含了吃肉較少的老人和嬰兒。成年人的消費量應該高於平均值。
為了獲得這些豬肉,每人每日消耗103.7*3.5*5=1814.75克植物(3.5是將豬肉用干飼料來轉換的倍數,5是將干飼料用青飼料轉換的倍數,下同)
為了獲得這些牛、羊肉,每人每日消耗(13.36+8.15)*8*5=860.4克植物
為了獲得這些禽蛋,每人每日消耗56.49*2*5=564.9克植物
素食者以每人每日消費500克植物計,對雜食者,考慮吃了肉,每人每日植物消費以300克計。
所以,雜食者每人每日消耗植物=300+1814.75+860.4+564.9。約為3540克。
大致上說,僅考慮雜食者食用的豬牛羊雞肉,1個中國雜食者的植物消耗量相當於7.08個素食者消費的植物量。
如上所述,每個中國雜食者平均每天還消耗了73.12克牛奶和109.9克水產品,而喂養奶牛和水產也需要植物。例如,生產1公斤牛奶所需飼料折合成青 飼料股計在2公斤以上。由於沒有權威的生產牛奶和水產品所需植物量的轉換值,在計算時沒有列入。實際上雜食者和素食者消耗植物量的倍數肯定大於7倍。(素 食者不食牛奶,也不食水產品)
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或者按中國雜食者計算的數據,食肉的人真實消耗的植物量都遠遠超過食素人消耗的植物量。所以,如果真正地體諒植物,愛惜植物的生命的話,素食是最好的選擇。
為了獲得1公斤的牛肉、羊肉、豬肉、雞肉,所需要的干飼料量(公斤)分別是8、8、3.5和2。要注意:如果將所需飼料量以新鮮植物重量表示而不是以飼料 的干重表示,則以上數字分別增加4到6倍。若果以中間值5倍計,即為了獲得1公斤的牛肉、羊肉、豬肉、雞肉,所需要的新鮮植物重量(公斤)分別是40、 40、17.5和10。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近數據:2010年中國人均消費豬、牛、羊肉量以克/日計分別為103.7、 13.36、8.15。同時,每人每日還消費了56.49克禽蛋, 73.12克牛奶,109.9克水產品。2010年以後的數據還沒有公布,估計人均消費量只會更高。
對以上數據有兩點說明:1.每 人每日肉類消費量是將全國肉類消費量除以總人口而得,總人口數並未扣除素食者及其他忌食肉的人,所以肉食者的實際食肉量應該高於平均值。2.每人每日肉類 消費量是平均值,人口總數包含了吃肉較少的老人和嬰兒。成年人的消費量應該高於平均值。
為了獲得這些豬肉,每人每日消耗103.7*3.5*5=1814.75克植物(3.5是將豬肉用干飼料來轉換的倍數,5是將干飼料用青飼料轉換的倍數,下同)
為了獲得這些牛、羊肉,每人每日消耗(13.36+8.15)*8*5=860.4克植物
為了獲得這些禽蛋,每人每日消耗56.49*2*5=564.9克植物
素食者以每人每日消費500克植物計,對雜食者,考慮吃了肉,每人每日植物消費以300克計。
所以,雜食者每人每日消耗植物=300+1814.75+860.4+564.9。約為3540克。
大致上說,僅考慮雜食者食用的豬牛羊雞肉,1個中國雜食者的植物消耗量相當於7.08個素食者消費的植物量。
如上所述,每個中國雜食者平均每天還消耗了73.12克牛奶和109.9克水產品,而喂養奶牛和水產也需要植物。例如,生產1公斤牛奶所需飼料折合成青 飼料股計在2公斤以上。由於沒有權威的生產牛奶和水產品所需植物量的轉換值,在計算時沒有列入。實際上雜食者和素食者消耗植物量的倍數肯定大於7倍。(素 食者不食牛奶,也不食水產品)
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或者按中國雜食者計算的數據,食肉的人真實消耗的植物量都遠遠超過食素人消耗的植物量。所以,如果真正地體諒植物,愛惜植物的生命的話,素食是最好的選擇。
素食者對植物的供養常懷感恩之心
以上各段說明了:
(一)動物是有很高意識狀態的生命,其生命的特征在很多地方與人相似,也有一些地方比人更卓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生態學家馬克·貝科夫說:“動物似 乎比人還要完美。它們既可以運用大腦的思維來支撐生活和感情的必需,又不必為抵押貸款發愁,也不必為戰爭和核武器擔憂,更不必為歷史的傷口而痛楚流淚,為 未來的天空而絞盡腦汁地去勾描藍圖。它們生命的全部意義就在於自身的存在。也許這是最低界的智慧 —然而同時不也是最高境界的智慧嗎?”
我們可以認識到:把這樣高水平的生命殺掉,吃掉,的確是一種罪惡。
(二)人活在世界上沒有食物不能生存,生存下去我們才能完成我們在世上的各項目標。在食物的選擇上,吃動物肉和吃植物的影響和後果是大不一樣的。如果我 們完全從動物和植物的處境著想,也會得出以植物作為人的食物是最理想的安排。至於那些以“植物也是生命”來質疑素食者的人,我們只要說一句話:如果你們對 動物都沒有愛心的話,怎麼可能去關懷植物的命運?實際上你們既不是關愛動物,也不愛惜植物,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已。
(三)即使不對動物和植物進行比較,僅僅從實際的植物消費量來看。為了供養一位食葷的人所需要的植物的總數量也遠遠大於供養一位食素的人對植物的需求。從世界糧食供應缺口、從世界水源緊張、從防止地球環境惡化考慮也都說明:素食是唯一的出路。
即使如上所述,吃植物也不是完全無傷害的,因為植物畢竟也是生命。當然,我們為了生存就必須吃東西,因為只有繼續生存,我們才能完成我們一生的使命。將吃動物與吃植物相比,兩惡相權取其輕,所以素食主義者主張我們只吃植物而不吃動物。
愛因斯坦說:“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 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想素食者的心情也是如此。素食者對進食植物是始終抱著感恩的心態的。素食者感謝上天的施予,感激植物的奉獻。即使進食植物也明白一 草一木都來之不易,量需而食,決不豪取,更不敢有絲毫浪費。在條件允許時,素食者還盡量優先食用從樹上掉下的水果和生食蔬菜,前者是為了盡量減少對樹木的 傷害,後者是為了充分利用植物中的點滴營養,以減少攝入量。
如果素食者本身是一位修行人,可以將修行的功德惠及供養的植物以及所有提供服務的人們(種植、運輸、銷售、管理等等)。<回向偈七>中說:“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素食者也明白最佳的感恩就是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以自己的愛心去影響周圍的人,擴大素食者的隊伍,為一個各種生物和諧共處的地球而努力。
作者:合川
http://az082108210821.pixnet.net/blog/post/285163127-%E7%82%BA%E4%BB%80%E9%BA%BC%E4%B8%8D%E8%83%BD%E5%90%83%E5%8B%95%E7%89%A9%EF%BC%8C%E4%BD%86%E5%8F%AF%E4%BB%A5%E5%90%83%E6%A4%8D%E7%89%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