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31

世界環境日 宜蘭蔬食減碳享好康

6月5日世界環境日,宜蘭縣政府為響應世界環境日,喚起全民重視氣候變遷的議題,特別在當天發起全民減碳日『減碳合照拿獎品』活動,號召民眾減碳,用行動愛地球,當天宜蘭縣公家單位及中小學午餐並只供應蔬食,表達愛地球的心意。(賴沁沁報導)

6 月5日宜蘭縣政府舉辦「減碳合照拿獎品」活動,宜蘭民眾只要號召4人以上吃蔬食、或是買便當自備環保餐具,還是上班搭乘公共運輸系統、共乘、及騎腳踏車等 減碳作為,在6月10日前把行動相片和10個字以內的心得,上傳到環保局活動網址,就有機會抽到1000元、500元不等的環保標章產品,還有參加獎 300份。

此外,活動當天宜蘭縣內公家單位及中小學校只提供蔬食,宜蘭縣政府環保局長陳登欽邀請民眾身體力行減碳環保,並就此養成生活習慣。

而宜蘭縣內並有多家自助餐及便當業者也響應,推出蔬食或素食可減折價10元,減碳享好康的優惠。
(攝影:賴沁沁)

2012/5/30

聖境新世界:落實新心靈覺知的蛻變之旅



















The Celestine Vision
譯者  /  李永平
出版日期 / 2011/11/01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詹姆士.雷德非,在他撰寫的小說《聖境預言書》、《靈界大覺悟》和《聖境香格里拉》中,為全球無數讀者描繪出一幅嶄新的心靈願景。小說中描述的心靈經驗,看似離奇,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體認和感受的。

而在《聖境新世界》中,雷德非進一步以更直接、更坦誠的方式,探索愈來愈多人體察到的心靈體驗,檢討人類心靈覺醒的歷史,審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新知覺時,所可能遭遇到的各種挑戰。

雷 德非指出,宇宙彷彿是一座巨大的舞台,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場演出,實現自己內心深處的心願。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機制,而推動它的正是源源不絕、成天顯現 在我們生活中的小小奇蹟。但這有個條件:你期望宇宙回饋多少,就應該先拿出同等份量的東西提供給宇宙。因此,你若想發現真正的自我,找出自己在人世間的使 命,體察人生中種種神祕奇妙的機緣,就應該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在日常事件中尋找光明、充滿希望的一面。

將新心靈覺知落實在日常 生活中,你會通過一系列步驟,接觸到一個又一個的啟示。這裡的每一個步驟都能擴展我們的視野、加深我們的眼光,但也都會給我們帶來一連串的挑戰。淺嚐即 止、有如蜻蜓點水般地掠過每一個階段和層次的覺知,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身體力行,將擴展中的覺知,一點一滴全都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一絲消極的念 頭在心中生起,機緣就會立刻中斷。

在本書中,我們將逐項檢視這些步驟,不光是把它們看做一種內在經驗,更重要的是要將它們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切實發揮效用。

作者簡介

詹姆士.雷德非(James Redfield)

一九五○年生,擁有社會學學位、心理諮詢碩士學位,曾擔任心理治療師,診治青少年的情緒困擾問題長達十五年。他經常發表文章,探討人類的精神知覺,並參與全球性環保運動,拯救地球上碩果僅存的野地。

《聖境預言書》是他的第一本著作,最初以自費的方式出版,在沒有出版社宣傳行銷的情況下,靠著讀者口耳相傳,登上了《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的暢銷書排行榜,至今銷售逾八百萬冊,讀者遍及三十五國。

■譯者簡介

李永平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曾任教於東吳大學英文系,現為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榮譽教授。譯著甚豐,如《聖境預言書》、《曠野的聲音》、《石頭外公》、《最後一場電影》等。

《新心靈》叢書出版緣起
〈專文推薦〉宇宙間沒有意外 王季慶
〈專文推薦〉回歸神聖的能源 王靜蓉
銘謝
〈序言〉觀察一場大轉變
1早期的直覺
2體驗人生的機緣
3認知我們在歷史中的位置
4邁入靈性宇宙
5消弭權力鬥爭
6體察人生的玄祕經驗
7發現真正的自我
8致力推動身心進化
9實踐新人際倫理
10邁向新心靈文化
11探索身後世
12展望人類前途
附註

聖境香格里拉:走入新心靈真理的神祕之旅

















The Secret of Shambhala: In Search of the Eleventh Insight
譯者  /  張琇雲
出版日期 / 2011/11/01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內容簡介
遙遠的西藏,冰天雪地的山嶺間,存在著一個長久以來被人們認為僅存在於神話中的地方,這個地方叫做「香巴拉」,亦名「香格里拉」。數百年來,這個地方保存著現今人類未知的知識,以及可能大大影響人類未來生活的覺悟。

一個小女孩的話語,以及一位老友心中的憧憬,開啟了書中主人翁的冒險旅程。微薄的線索,加上種種機緣巧合,指引他動身前往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再到 西藏拉薩。在漫天風雪與四面危機的山岳間,他遇到一個守護著神秘傳說的西藏祕密宗派。這份傳遞了數百年的口傳教誨,描述了要進入香巴拉所需經歷的內在轉 折。

書中主角面對中國特務的追捕,掙扎於憤怒與慈悲之間。最後,他抵達了傳說中的聖地,得知有關人類禱告能量的驚人事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潛力在生活中覺察更多的機緣巧合,也有能力影響未來發生的事,只不過我們尚未發揮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當初,詹姆士‧雷德非初搖筆桿,寫下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的《聖境預言書》,上百萬讀者以一傳十,爭相傳閱此書。現在,雷德非的最新著作, 延續了《聖境預言書》與《靈界大覺悟》激勵人心的旅程,引領我們走入新的冒險與新的心靈真理,這些真理現正逐漸浮現在人類的覺識當中。
詳細資料
誠品26碼 /2680634502002
ISBN 13 /9789573268796
ISBN 10 /9573268795
EAN /9789573268796

頁數 / 336
開數 / 正25K
裝訂 / 平裝
級別 /
語言 / 中文/繁體

作者簡介

詹姆士.雷德非(James Redfield)

一九五○年生,擁有社會學學位、心理諮詢碩士學位,曾擔任心理治療師,診治青少年的情緒困擾問題長達十五年。他經常發表文章,探討人類的精神知覺,並參與全球性環保運動,拯救地球上碩果僅存的野地。

《聖境預言書》是他的第一本著作,最初以自費的方式出版,在沒有出版社宣傳行銷的情況下,靠著讀者口耳相傳,登上了《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的暢銷書排行榜,至今銷售逾八百萬冊,讀者遍及三十五國。

■譯者簡介

張琇雲

台大外文系學士、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元富投顧英文刊物編譯、高中英文教師。譯有《慧眼視心靈》、《負責:人生必修學》、《高科技選股策略》、《享受工作好關係》,以及中英對照諺語《富足》、《成功》等書。

《新心靈》叢書出版緣起
〈專文推薦〉真實不虛,信則存在 呂應鐘
〈專文推薦〉承認靈光 王靜蓉
銘謝
作者序
1意念能場
2香巴拉的呼喚
3修練能量
4有意識的警覺
5覺識的感染力
6香巴拉入口
7進入香巴拉
8生命的過程
9邪惡的能量
10承認靈光
11香巴拉的祕密

響應蔬食 健康又環保


選擇在地、當季食材,多吃蔬果少吃肉,不但健康,還可減緩地球溫室效應,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為推廣低碳蔬食,邀請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 羅梅華營養師,與民眾分享如何享受蔬食,享受健康。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表示,推動低碳飲食,減少吃肉配合選擇在地、當季的食材,不僅可減少溫室氣體排 放,也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符合本市推動「健康城市」的目標, 目前嘉義市政府各機關已全面響應每週一日的蔬食行動,邀請您一同加入健康蔬活行動。

靈界大覺悟:掌握直覺的心靈覺醒探險

















The Tenth Insight: Holding the Vision

譯者  /  李永平
出版日期 / 2011/11/01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裝訂 / 平裝
  • 內容簡介
    全球各地,數以百萬的讀者已經體驗過《聖境預言書》所揭示的九個覺悟,看到了書中呈現的嶄新世界觀。在《聖境預言書》感召下,世界各地的讀者紛紛敞開心懷,體驗人生中各種奇妙的機緣,對個人的命運和使命開始有了新的領悟。現在,一個新的覺悟出現了……

    在這本精采萬分的續集中,女主角莎琳──第一個得知祕魯叢林中發現一部古老手稿的女孩子──突然消失在美國東部阿帕拉契山的原始森林裡。就在這樣 一個壯麗遼闊、氣象萬千的背景下,我們跟隨男主角穿越古老的森林、林木蓊鬱的溪流和雄偉的瀑布,展開搜尋「第十覺悟」的冒險旅程。

    這趟旅程,將帶領我們穿過神祕的靈界入口,進入現世之外的其他空間,讓我們回憶起前生前世的種種事蹟,重溫我們投生人間時的美妙憧憬,體驗我們每 個人終將面對的死亡。我們將進入一座孤絕的心靈煉獄,看到成群沉溺在恐懼中拒絕覺醒的靈魂;最後,我們來到寧謐溫馨的「來世」靈境,吸收那兒珍藏的有關人 類命運的知識。

    體驗過「第十覺悟」的讀者,會逐漸擴充他們的記憶和意識,領悟人類漫長的覺醒歷程所蘊含的意義和每個人所負的人生使命。生平第一次,我們將開始回答縈繞在每個人心中、夢靨般揮之不去的問題:我們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使命是什麼?我們將往何處去?

    繼《聖境預言書》之後,詹姆士‧雷德非再一次回應我們心中最深層的直覺,為我們描繪出內在和外在兩個世界,在我們眼前展現一幅綺麗萬千的景象,讓我們看到人類精神生活的終極境界。這樣的一本書,必將改變你的一生,甚至整個世界。

    詳細資料
    誠品26碼 /2680634604003
    ISBN 13 /9789573268789
    ISBN 10 /9573268787
    EAN /9789573268789

    頁數 / 384
    開數 / 正25K
    裝訂 / 平裝
    級別 /
    語言 / 中文/繁體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詹姆士‧雷德非(James Redfield)

    一九五○年生,擁有社會學學位、心理諮詢碩士學位,曾擔任心理治療師,診治青少年的情緒困擾問題長達十五年。他經常發表文章,探討人類的精神知覺,並參與全球性環保運動,拯救地球上碩果僅存的野地。

    《聖境預言書》是他的第一本著作,最初以自費的方式出版,在沒有出版社宣傳行銷的情況下,靠著讀者口耳相傳,登上了《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的暢銷書排行榜,至今銷售逾八百萬冊,讀者遍及三十五國。

    ■譯者簡介

    李永平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曾任教於東吳大學英文系,現為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榮譽教授。譯著甚豐,如《聖境預言書》、《曠野的聲音》、《石頭外公》、《最後一場電影》等。
本書目錄
〈導讀〉內聖外王新局面 杜文仁
作者序

1想像生命之道
2回首來時路
3克服恐懼
4追憶
5接收靈界的訊息
6人類覺醒史
7內心的地獄
8寬恕
9追憶人類的未來
10憧憬美麗新世界

聖境預言書: 邁向生命新境界的起點



















The Celestine Prophecy
譯者  /  李永平
出版日期 / 2011/11/01
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

內容簡介
《聖境預言書》是一部以烏托邦冒險故事為架構,主旨在於洞見未來的小說。
內容描述祕魯雨林中發現了一部古老手稿,
其中預言人類在歷史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將循序掌握九項覺悟,
並在第三個千禧年,邁入一個高度靈性開發的地球文化聖境。

不過這部影響深遠的手稿,卻因為啟發個體自主、威脅舊有權勢,而為政治、宗教界所不容。
主角在機緣中捲入紛爭,擔負起尋找及保護手稿的責任,
並在追尋的過程中,帶領讀者循著手稿的覺悟,省思與實踐生命的真諦。

一旦跟隨本書主角走過這趟旅程,你將會發現,
我們都在追尋的旅途上,有時迷惘,有時不安,有時狂噪……
有時,我們很篤定自己的方向;
有時,我們只是感受到人生背後有某種力量在推動我們;
更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想往哪裡去……
然而,人生中那些偶然的巧遇,往往具有更深刻的含意,
只要你隨時警覺,和宇宙間的「能」連結起來,
路,就會顯現在你面前。
詳細資料
誠品26碼 /2680634501005
ISBN 13 /9789573268772
ISBN 10 /9573268779
EAN /9789573268772

頁數 / 408
開數 / 正25K
裝訂 / 平裝
級別 /
語言 / 中文/繁體
 ■作者簡介

詹姆士‧雷德非(James Redfield)

一九五○年生,擁有社會學學位、心理諮詢碩士學位,曾擔任心理治療師,診治青少年的情緒困擾問題長達十五年。他經常發表文章,探討人類的精神知覺,並參與全球性環保運動,拯救地球上碩果僅存的野地。

《聖境預言書》是他的第一本著作,最初以自費的方式出版,在沒有出版社宣傳行銷的情況下,靠著讀者口耳相傳,登上了《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的暢銷書排行榜,至今銷售逾八百萬冊,讀者遍及三十五國。

■譯者簡介

李永平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曾任教於東吳大學英文系,現為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榮譽教授。譯著甚豐,如《聖境預言書》、《曠野的聲音》、《石頭外公》、《最後一場電影》等。

本書目錄
《新心靈》叢書出版緣起
譯序:航向人間的千福年 李永平
作者序

1決定性的多數

2漫長的現在

3能的奧秘

4全力爭奪

5來自秘境的訊息

6清理過去的一生

7投入進化的洪流中

8人際倫理

9興起中的文化




裝訂 / 平裝

地心文明桃樂市第三冊:第五次元協定──與神合一之道


Telos -Volume 3: Protocols of the Fifth Dimension

2012並不是結束,
而是一個奇妙的開端!
來自地心文明的揚昇大師,
為你帶來第五次元最震撼人心的訊息……

《聖境預言書》《上帝的指紋》譯者‧資深作家 李永平
2010台北花博五項大獎得主‧新圓山診所總經理 藍米克
光之子天使工作坊帶領人 杜昱平
~震撼推薦~


內容簡介
    在地球正面臨巨大改變的關鍵時刻,《地心文明桃樂市第三冊》中文版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延續第一冊揭開拉姆妮亞(列木里亞)社會的生活型態,以及第二冊所揭 示,當前地球經歷的各種變動與災難之原因,在第三冊中,來自地心的揚昇大師以極大的慈悲和愛,再次為我們披露了震撼人心的訊息──關於第五次元意識的真 相、開展第五次元意識的方法,並且清楚闡明:二○一二年並非地球揚昇週期的結束,而是一個奇妙的開端。在此關鍵時刻,沒有人會被放棄,所有人都將回到愛的 頻率裡。

 當你實際參與書中的冥想練習,精煉自己的振動頻率,與拉姆妮亞之心純淨的頻率連結,你將和所有的大師共同體驗到,一個最簡單、卻難以被一般人相信的真理:你需要的一切已經在你之內,你現在就身在自己所渴望的天堂裡。
作者簡介
奧瑞莉亞‧盧意詩‧瓊斯(Aurelia Louise Jones)
 生於一九四○年代加拿大蒙特婁,卒於二○○九年七月十 二日。早年從事護士職務,之後擔任身心健康與靈性領域的顧問,透過自然藥草、花精、家庭治療與營養諮詢,為客戶及動物提供服務。一九八九年移民美國,在默 基瑟德教團中參與靈性修行,並於一九九八年被指定為會中的女導師。
 一九九七年,當時居住在蒙大拿州的她開始接收到桃樂市的亞當馬和拉姆妮亞神光參議代表的訊息,要求她搬到雪士達山區居住,並在那裡開展她一生中最主要的 工作。她在那裡創辦了雪士達山神光印刷公司與〈拉姆妮亞通訊報〉,並且透過對亞當馬及拉姆妮亞神光參議會的通靈,寫作了三本以地心文明桃樂市為題的書籍。 這些來自拉姆妮亞的重要訊息,旨在幫助人們了解這個星球的前途與自身生命的意義,帶領人們走向自由,進入更高次元的世界。
 奧瑞莉亞的夢想是在巨變的時代裡,開啟人類靈性,增加人類世界與拉姆妮亞的連繫。她以巨大的毅力、決心與愛心,灌注在生命中最後十年的工作裡,期望桃樂 市形式的社會有朝一日能夠在人類世界中出現。奧瑞莉亞在雪士達山城裡一年舉辦一兩次拉姆妮亞集會,自二○○二年後,集會擴展至世界各地,如加拿大的魁北 克、比利時、瑞士、西班牙與夏威夷。而她的著作目前已有法文、英文、西班牙文、西伯來文、羅馬尼亞文、葡萄牙文、德文、日文與中文等譯本,啟發著世界各地 人們的意識。

譯者介紹
黃愛淑
 二○○四年在一個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因緣之下,第一次被帶到桃樂市地表的城市—雪士達山,參加了印地安人秋收後的祈福儀式,同時也知道了這個聖山是多重次元的交會點。
 二○○六年被齊瑞爾大師(Master Guide Kirael)告知個人在「拉姆妮亞」時期的身分和從事的工作時,對這個名稱仍未有認識。之後陸陸續續又去了雪士達山四次,也曾聽說有人看到穿白衣的地底 人。這期間也不斷參加齊瑞爾大師的課程,而對這個古文明有較多的認識。
 二○一○年在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因緣下被推薦成為本書譯者。相信一切都不是巧合或意外,參與推廣拉姆妮亞的「愛」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任務。
 近期譯作:《你有能力改變未來》、《在覺知中創造十大法則》、《再連結療癒法──來自宇宙能量的治療奇蹟》(均由生命潛能出版)。


目錄
 
獻語
推薦序──天堂之境即是次元心境 藍米克
推薦序──列木里亞,我心中踏實修證的合一天堂 杜昱平
前言──阿南馬和亞當馬的話語
亞當馬的介紹詞和歡迎詞
 
第一部 開展第五次元意識的練習和協定

 第一章 第五次元意識的覺醒
 第二章 拉姆妮亞之心
 第三章 亞當馬給奧瑞莉亞的課題
 第四章 心中的暗夜

第二部 不同的訊息傳導

 第五章 穆大陸和拉姆妮亞的偉大之船
 第六章 你曾經會的魔法
 第七章 來自巴士德的訊息
 第八章 馬丘比丘下的地底城市
 第九章 強化的行星水晶網格之效果和用途
 第十章 長春與永生之泉
 第十一章 課稅制度
 
第三部 神聖火燄及其聖殿

 第十二章 一週七天的七個神聖火燄
 第十三章 光啟的火燄,第二道光的作為
 第十四章 宇宙之愛的火燄,第三道光的作為
 第十五章 淨化和轉變的揚昇火燄,第四道光的作為
 第十六章 重生火燄,第六道光的作為
 第十七章 和諧火燄
 
致 謝
關於奧瑞莉亞‧盧意詩‧瓊斯


推薦序——
天堂之境即是次元心境
◎2010台北花博五項大獎得主‧新圓山診所總經理 藍米克
  
  延續前兩冊,引人入勝的地心文明藉由桃樂市的描述而昭然若揭。然不同的是在這一冊裡,作者將揭露出更多次元提昇與具體提案,而且一個比一個精采,一個 比一個明確。而這一點,與我在充斥著多元的傳統宗教信仰的背景下投身於身心靈工作與教育的動機,完全不謀而合。因為這些天啟的訊息最珍貴之處,並非對錯好 壞,而是協助人們在慣性思考裡,提供了一個「觀念外」的跳脫機會,因而帶來更寬闊的思維空間,打開更多的可能,並感受「靈性」本應有的無拘無束。我想,那 種自由,才是神對人愛的真諦,而非傳統宗教對神的刻板描述。
  
  在我的工作裡,協助人們「提高意識的次元」是首要的工作,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生命品質才能在尚未脫離「意識心」的狀態下提高,以漸次地誘發一個人尋求「更高價值」的動力。而地心文明似乎早就在運用各種次元提昇的方式,建立他們近乎以「真愛」為動力的社群,繁榮興盛。
  
  在作者描述這個文明的狀態,老實說,不管是不是蘊藏在地心裡,我都覺得擁有如此高的靈性品質並同時被顯化出來的地方,真是一個天堂,而這些我稱之為「高頻訊息」以不同的形式來到地球,著實令我心生歡喜,因為似乎有更多的宇宙存有希望讓地球一起成為下一個天堂。
  
  我們常常覺得天堂遙不可及,甚至質疑天堂是否著實存在,更枉論「一個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天堂」。然我在這本書裡,看見了描述地心文明的教導,練習與 觀念的同時,卻感受到在某個層次裡它正彰顯著存有生命與「臨在」之間的終極價值,即利用存有生命的同時,彰顯神性,而使這個天堂之樂因靈魂品質的提昇,無 處不在。我們擁有物化身體與居住在生滅法的宇宙中,往往受困表層意識之所見、所聞而使心靈深受痛苦。但一個更高次元的靈性品質卻可以使之超然物外地,在有 限生命中感受並實踐無限生命(靈魂)的美好,而這就是使無處不天堂的次元心境,這種心境就是我努力並試圖傳達給眾人的心願。
  
  我誠摯地邀請你一同與地心文明桃樂市展開一場心靈之旅,而這場非凡的旅程,也將是次元提昇的具體方案。當你打開心胸,一起漫遊在充滿愛的文字裡時,一 定會對這個充滿神聖足蹟的文明心生嚮往。但更重要的是,藉由這趟旅程,是否讓我們對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更加珍惜,並對生命的本質更加瞭解,以支持我們心裡充 滿光與愛所展現的期許──「生命多美好」!
  
藍米克(Lamech)
‧藍米克傳奇性的掘起始自於二○一○台北花博。他以非專業人士的素人之姿,在花博的國際競賽中以「The Eden伊甸園」,一個人奪得五項獎項,其中包含國際花博主辦組織AIPH的最高榮譽首獎,而受到社會矚目。但其實他一直熱衷並致力於身心靈工作與靛藍人 教育已長達多年,並與被稱為另類醫學之母的「崔玖」教授一同不遺餘力地在台灣推廣能量醫學與花精治療。
‧現任藍米克設計負責人,新圓山診所總經理,中華民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協會(YWCA)潛能開發講師,中華新時代協會身心靈講師,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協會特約講師,華中扶輪社特約講師,「靈性諾亞方舟」數位介面學習發起人。
‧已出版著作:《藍米克的12堂園藝課》(城邦麥浩斯出版)。預計出版著作:《來自天堂的七封信》(橡實出版)、《藍米克談靛藍小孩》(生命潛能出版)。
  
  
前言──
亞當馬的介紹詞和歡迎詞

   在桃樂市之光及來自許多更高領域的很多的愛和支持中,「桃樂市」系列的第三冊,在地球正面臨巨大改變時和大家見面了。我相信你們都已注意到改變已經開始 了,它的目的是要清理和轉化你們的星球,使她進入她光榮的命運之中。接受地球這次的淨化,因為對一個「母親」來說,要修護她被玷污的身體,這是最必要的。
  
  你們現在所看到的資料是被設計來擴展你們的心和心智,俾使基督本質(Christhood)和大師品質(mastery,或譯「熟諳」;譯注:此字原 文有精通、熟練或支配、作主的涵義,在本書中特指對神性本質的認識、與神性合一的程度,以及顯化神性的方式和經驗。它是隨著個人成長而不斷改變和演化的, 當一個人的這一切達到成熟的層次時就成為大師,master)達到一個新的層次。假如你選擇配合地球的命運,並且畢生都在一個純淨的愛和光的世界裡,不斷 改進自己的意識,那麼,對真正的神性能夠有所覺醒,並把它當成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標是相當有必要的。對於成為一個揚昇的存有(ascended being),以及隨之而來的意識狀態和責任,你們必須對它真正的意義有全盤的認識。你們玩分離和業力的遊戲已經太久了。你們當中有很多人,因為渴望擁有 意識揚昇所帶來的靈魂的神奇魔力,而對於實現這個目標所須具備和達到的意識層次持有許多幻想。
  
  你們必須把自己的內心花園準備好,成為有覺知的、負責任的銀河公民,才能以一個平等的身分和星際的兄弟姊妹們彼此交融。你們必須把這個花園裡非真正 「神性之愛」的一切鏟除,堅持不斷地努力,使它更完美並及加以轉化,喚醒你作為神性存有的真正本質。你們必須在完全的「合一和臣服」之中,和你們的本源 (Source),萬物的創造者,純淨的「愛與光之心」再連結。我摯愛的每個人,這將使你們獲得自由。我們每一個在本書中傳達資訊給你們的人,都已全部達 到這個程度的愛。我們懷著很大的慈悲和謙虛,試圖告訴你們如何做到這點。放棄你們錯誤的生活方式並不是那麼困難。
  
  在我們所鍾愛的奧瑞莉亞能夠在自己的內心花園裡,了解到進入「合一」世界所需要達到的「愛與臣服」的層級之前,她無法傳導這些訊息。她同意在本書中披 露她和我們之間,有關她的難題和挫折的對話,她這麼做是為了讓你們可以從中獲益,同時也是要告訴你們,某一個人所能做到的,其他的每一個人也都可以做到。
  
  基本上來說,雖然你們的問題和困難都以不同的方式顯示出來,它們都是從相同的中心議題衍生出來的。你們每個人內在的神性雖然目前尚未完全甦醒,但它所 代表的仍是「造物者之心」裡面一個純淨之愛的細胞。我們的連結從未被切斷。我們很感激我們的傳訊管道,因為她花了很多心力去鏟除心靈花園中的雜草,並把它 寫出來,為的是要一路協助你們走向你「神性的太陽」。
  
  《地心文明桃樂市》第三冊提出了幾個對大家會有助益的工具,例如在以太聖殿裡的靜心和活化的工作。你會發現,為了獲准進入雄偉的「揚昇大廳」,你們必 須接受一些協定和規範準則。這本書提供了在你們能被允許加入我們之前,接下來所需要採取的幾個步驟。它所提供的,還有更多更多!
  
  親愛的各位,你們要知道,當你閱讀書中的內容時,我們會陪伴著你們,在過程中協助你們。我們的心和你們的心一樣,想要再度在兄弟情誼之光的榮耀中重 逢。我們正在催促你們,透過全然臣服於你們獨特的道路,以及聖父/聖母——意即一切萬有──的意志,直接回到「愛之心」的「家」。
  
  讓我引述來自「造物者之心」的話,作為這篇介紹的結束:
  
  「當你們再度成為基督意識的存有時,你所經驗到的會是最溫柔的愛。請你們從心裡感受一下,我個人有多愛你們和所有的人類。每個人都是那麼珍貴,那麼美 麗,那麼精采,那麼獨特!我的心只想要告訴你們這個,並把你們傳承裡的愛給你們。我心中的孩子們,臣服於愛吧!那是基督意識。基督是什麼?它是我活生生的 愛!你又是什麼呢?是傳播愛的信使!」
  
  「『我是愛』的真義是,它是一個生命之網,那麼的有力又完整,它的整體本質又是那麼圓滿,因此所有的事物都和其他事物一起創造愛。我要帶你們去的就是 這樣的地方,回到永恆不朽的『當下』之門。只有在你的心智處於『一』的狀態,你的心是完全打開的,只看見光的時候,你才能『回到家』。你們的意念和愛是造 成改變的兩個要素,也是駕馭著你們意志力的能量。容許我的意願(Will)在你們身上完全地顯現,你們的回家之旅將會在喜悅和溫暖中完成。」
  
  「『感恩的態度』將會帶著很大的恩典一路庇佑你們!祝福你們,我摯愛的孩子們!我正在召喚你們回到我心中的『家』,在那裡,你們永遠不會感到悲傷和任 何的匱乏,而是受到完全的祝福。我會把天堂的寶物陳列在你們腳下!這是我對你們的意願。這是我長久以來一直想要賜予你們的禮物。」

2012/5/28

美牛都用血糞餵養?! 美第4例狂牛恐非自發性!

記者李玲玲/台北報導
消基會今(27)天上午召開記者會,對於日前資深科學家Michael Hansen發文給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和農業部,當中提到,使用養禽廢料、牛雜內臟和化製骨粉餵養禽畜,是狂牛病傳播主要因子。消基會認為,美牛狂牛潛在問題多,要求政府立即停止美牛進口與銷售。 

美牛查核團今晨飛抵國門,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親自接機,並且在機場進行簡短說明,為美國輸台牛肉安全背書,但詳細報告還是要經過產官學界及消費團體代表共同討論後,預計六月上旬對外說明。

對於美牛安全疑慮,消基會仍然感到質疑,並且拿出日前由資深科學家Michael Hansen 博士發文給該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和農業部,希望他們改善以養禽廢料、牛雜內臟和化製骨粉餵養禽畜,因為這正是狂牛症的傳播因子。

由於美國今年4月發佈加州一頭乳牛第四例狂牛症,消基會表示,由於美國消費者聯盟指出,證實的病例為「L型」非典型狂牛症,之前曾在歐洲和加拿大牛群中被 確認與典型狂牛症不同,當時FDA就曾警告,該起病例可能不是一起「自發性」病例,可能是經由飼料所感染,甚至對人體影響很大。

消基會也說,有一個以基因改造後具有正常人腦功能的普力昂蛋白的老鼠實驗發現,L型狂牛症不僅有能力感染人類,並且經由口服方式感染靈長類,潛伏期比典型狂牛症短,毒性也更強。
關於該項研究,美國消費者聯盟已經要求FDA立即採取補強措施,為了確保飼料安全,要求FDA禁止畜牧業將養禽殘料轉成養牛飼料,禁止畜牧業以牛血餵牛,並且大幅度擴大狂牛症監測。

至於美牛輸台安全問題,消基會表示,政府應該立即停止美牛進口與銷售,直到有直接而明確的科學證據證明美牛,對人體無健康風險為止。

美國消費者聯盟:美牛不安全

中國時報【李宗祐、張睿纖╱台北報導】

農委會與衛生署組成的美牛查核團公開宣稱「查核結果顯示輸台牛肉安全」,但消基會昨日引用美國消費者聯盟文件指出,美國最新爆發的狂牛症病例屬於非典型狂牛症,可能透過飼料感染,且對人類威脅更大,在沒有安全的科學證據之前,應全面暫停美牛進口。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人類庫賈氏病委託計畫主持人、高雄長庚醫院名譽副院長陳順勝也批評,查核團只檢驗九家美國屠宰場,且都是美國安排,報告無法讓人信 服。「不能說花了廿多天去美國繞一繞、觀賞牛隻屠宰秀,就說已全面清查」。 消基會副董事長張智剛和主婦聯盟董事長陳曼麗等人呼籲,美國再度爆發狂牛症病 例後,在沒有科學證據證實美牛安全前,政府應全面停止進口。

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許立民指出,美國政府雖然禁止在牛飼料添加牛骨粉,卻未禁止吃過牛骨粉的雞豬魚殘骸化製物作為飼料添加物,狂牛症仍有可能透過食物鏈威脅國人健康。
以專家學者身分受邀出席記者會的精神科醫師蘇偉碩指出,查核團發現有屠宰場牛舌扁桃腺切除方式有嚴重安全缺失後,美國的回應只是暫停那條生產線的牛肉外銷台灣,只要業者提出申覆、經核准後,又會開放輸出到台灣。

蘇偉碩提出美國消費者聯盟官網資料指出,二○○八年,科學家以基因改造後具有人腦功能的老鼠實驗發現,非典型狂牛症有能力感染人類。今年有研究顯 示,非典型狂牛症會經由口服方式感染靈長類,且比典型狂牛症的潛伏期更短、毒性更強。但我國查核團的結論是「美國輸台牛肉安全」,跟美國消費者聯盟的看法 背道而馳。

2012/5/26

聯合國:海洋生物多樣性1/3已枯竭

摘譯自2012年5月22日ENS美國,紐約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2%,具估計有25萬種海洋生物生存其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發表的訊息中表示,「在人類的影響下,海洋的生物多樣性雖然如此重要卻逐漸喪失。」 

潘基文警告,超過一半的全球漁業資源已經衰竭,甚至有1/3已經完全耗盡。30-35%的海洋環境諸如海草、紅樹林及珊瑚礁已經被摧毀。

塑膠碎片持續導致海洋生物死亡,而由陸地排出的污染物在沿岸水域隔絕出廣大、缺乏氧氣的「死區」。

潘基文指出,「加上燃燒石化燃料對全球氣候的影響致使海水增溫造成海平面上升及海水酸化,我們才剛開始瞭解這些現象所產生的後果。」

為了增加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的瞭解與認知,聯合國大會指定每年的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海洋生物多樣性。

非營利組織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發現商業性漁業是目前對全世界的海鳥最大的威脅。包括了延繩釣船,拖網漁船和及流刺網都該為每年數十萬的海鳥死亡負責。

國際鳥盟表示:「對許多種類的信天翁而言,這樣的死亡率導致牠們族群量的不永續,使牠們瀕臨滅絕。另外,漁業過度捕撈造成即便是小魚都成為商業漁業的目標物,對海鳥的負面衝擊將持續增加。」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鳥類紅皮書呈現近半數海鳥面臨族群量下降。開放海域鳥類情況特別嚴重,已知的346種海鳥中,97種為全球受威脅,17種名列極度瀕危。

潘基文表示,陸域有幾乎15%的面積是在各種保育規範中受保護,但是在海洋,「只有不到1%的海洋受到保護。」

「近來已有一些進展,特別在建立大尺度海洋保護區、及由生態及生物學的角度將重要的公海還有深海區地建檔。」

奧勒岡州州長John Kitzhaber21日簽署了一份法案指定境內3處海洋保留及保護區,這是奧勒岡州首次設立海洋保護區,也是近岸海洋保育上的新進展。這份法案提供動植物繁衍及茁壯成長的地方。

皮尤環境組織(Pew Environment Group)成員、「我們的海洋聯盟」(Our Ocean Coalition)負責人Susan Allen表示:「這是奧勒岡州歷史性的一刻;奧勒岡州的自然資源管理擁有悠長的歷史,本法案為自1967年具里程碑性質的奧勒岡海灘法案(Beach Bill)通過後,對奧勒岡州所轄海域最重要的法案。」我們的海洋聯盟組織包含了奧勒岡州的保育人士、科學家、海洋使用者及商業領袖。

在歐盟,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期三天以海洋永續為中心的系列活動,命名為「藍色成長」(Blue Growth)。5月20日於瑞典的哥德堡辦理的海洋嘉年華揭開活動序幕,展出主題包括:海洋研究、海洋環境的威脅、氣候變遷效應、漁業、航運、港口的發 展,海洋國家公園,海洋空間規劃,風力能源和波浪能。

歐盟海洋事務和漁業部執行委員會高層發言人Maria Damanaki於5月21日舉辦的研討會表示,「藍色成長有兩個目的:在海洋經濟中創造新的工作、讓海洋經濟合理及永續的成長。」

5月22日共有26個藍色成長的工作坊及展覽舉行,海洋事務利益相關者將展示涉及海洋的政策措施。

不過IUCN及其他海洋保育團體警告,黑鮪魚、鱸魚及鱈魚在地中海區域已因過度捕撈及污染瀕臨滅絕。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IUCN列為頻危的大西洋黑鮪魚,消失速率比其他物種高出許多。報告中提及大西洋黑鮪魚因過度捕撈族群量已呈現歷史新低。IUCN警告在地中海地區將會有超過40種海洋魚類消失,包括許多魟魚和鯊魚。

拉姆薩溼地公約組織的秘書長Anada Tiéga提醒全球人類活動對海洋健康的直接影響。「據估計全世界約有60%的人居住在海岸區域,這會直接或間接施壓於海洋區永續,比方棲地喪失、污染增 加、海平面上升、干擾水的流動及沉積物。上述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近岸濕地及它們繼續提供人們重要功能、維持生物多樣性的承載力。」

南極海洋聯盟的其中一個組織WWF,22日提出新的願景:設立含括南極海洋棲地、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WWF新發表的報告「南極海洋遺產:極圈保護視野」提出海洋是如此獨一無二的環境,呼籲各國政府支持海洋保育。

南極海域佔了全球海洋面積的10%,也是地球所剩最完整的環境之一。約有1萬多種生物如企鵝、海報及鯨魚棲息其間,但牠們仍受到商業捕魚及 氣候變遷的影響。WWF的報告闡述由於它基本完好的特性,超過40%的南冰洋授權保護請求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存委員會(CCAMLR)來保護本區。南極海 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已同意今年及明年建立環繞南極洲的海洋保護區網絡。

WWF全球海洋主管John Tanzer表示:「在為時已晚前,全世界必須採取行動來保護我們的海洋繽紛的環境。在這個充滿日益嚴重的威脅的年代,大海需要各國政府及其他機構(如CCAMLR)的支持」

聯合國潘基文秘書長表示,即將於里約熱內盧召開的Rio+20將提供保衛海洋的契機。「Rio+20必須刺激聯合國、各國政府及其他伙伴開 始行動來管理及保護海洋,以抑制過度捕撈魚類;擴大海洋保護區、減少海洋污染及氣候變遷的影響。透過國家、區域及全球各層級的行動,加強國際合作,我們可 以達成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為了我們想要海洋高度生物多樣性的未來,在2020年達成劃設10%的海洋及近岸區保護區。」 Web of Marine Life Dissolving Under Human Onslaught NEW YORK, New York, May 22, 2012 (ENS)
※ 全文及圖片詳見 http://www.ens-newswire.com/ens/may2012/2012-05-22-01.html

2012/5/25

五年第四次 神秘「玉米片飛碟」再現天際!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神秘的「玉米片飛碟」(Dudley Dorito)再現天際!這已是它5年內第4度被發現出現在英國約克郡森林區的上空。

該不明行物體因為外型像一塊三角型的玉米脆片(Dorito是著名的玉米片品牌),因而得名。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這個黑色三角形的物體日前悄悄的飛 過英格蘭北部的天空。它被一名業餘攝影師拍到, PO上YouTube後, 立即引起轟動。該名攝影師說:「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另外有目擊者看到它飛過在Halesowen上空徘徊。

2007年11月28日,「玉米片飛碟」在督德利自治區(Dudley Metropolitan orough)的哈利素鎮( Halesowen)上空首度被發現,目擊者向當地監測不明飛行物體的UFORM報告。UFORM向當地媒體發表聲明時,引用目擊者的話形容該物體像一塊 「巨大的Dorito玉米片,下方有紅色的燈光在閃動,而且燈光會隨著飛行移動位置」。後來,當地當地媒體就稱這個不明飛行物體為「督德利玉米片飛碟」 (Dudley Dorito)。

2010年時,薩頓科爾菲德(Sutton Coldfield)地區的大衛艾倫(David Allan)報告在「篝火之夜」(Bonfire Night) 節慶時,目擊一個比飛機大四、五倍的黑色三角形物體飛過天際。
數個星期後,21歲的測量員米斯崔(Minuesh Mistry)看見「玉米片飛碟」在他位於西米德蘭郡蒂普敦(Tipton)的家上空盤旋。

2008年1月14日星期一下午4點10分,皇家空軍一架颱風戰鬥機在什羅普郡附近發生音爆。有聽眾打電話到電台,表示目擊到一架戰鬥機發生原因不 明的故障,急墜30000英,導致強大音爆,整個鄉鎮都遭受強大震撼。但附近的英國皇家空軍Shawbury基地與英國國防部否認跟上述件有關。

當地媒體比較颱風式戰鬥機跟在該不明飛行物體的相似之處後,曾暗示所謂「不明飛行物體」,可能就是民眾把颱風戰鬥機誤認作為幽浮。



研究:遏止暖化 各國努力不足

(路透德國波昂23日電)3個氣候研究團體今天公布報告指出,由於部分國家看來將無法達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到了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達到90億噸,超過能夠遏止全球暖化惡化的門檻。

 各國都同意,必須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免全球平均溫度於本世紀內升高逾攝氏2度。科學家表示溫室氣體讓全球均溫升高,但不能比工業化前的水準高攝氏2度以上,否則農作物將會受損並造成冰河融化等災難性氣候效應。

這項由非政府組織氣候分析(Climate Analytics)、能源研究顧問機構Ecofys及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Research)共同發表的報告指出,多國政府沒有執行減排政策,也就無法實現之前的誓言,在2020年前達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縮 小溫室氣體實際排放量與為抑制暖化加劇所需減排量間的鴻溝,可能因此擴大而非縮小。

逾180國的談判代表聚集德國波昂,希望25日前就2015年前簽署全球氣候新協議能有所進展,並確保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今年底到期前,各國能達成目標遠大的減排誓言。中央社(翻譯)

全球氣溫恐升破攝氏3.5度

(法新社德國波昂24日電) 氣候研究人員今天說,地球氣溫可能上升超過攝氏3.5度,導致乾旱、洪患、海平面上升機率增加。

為管控氣候變遷,聯合國的目標是依據工業化前的水準,把氣溫暖化限制在上升攝氏2度。
科學家在聯合國於波昂(Bonn)召開新會談前夕公布的報告中說,地球的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可能超過危險的攝氏3.5度,科學家僅6個月前才意識到這種情況。

德國氣候研究機構「氣候分析」(ClimateAnalytics)政策研究員維格(Marion Vieweg)說,他們預估氣溫會上升攝氏3.5度是基於1種假設,也就是所有國家在履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承諾上,都做的不及格。

監督氣候增溫的工具稱為「氣候行動追蹤」(Climate Action Tracker),是1項聯合計畫,由氣候分析、能源研究顧問機構Ecofys、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Research)共同執行。

維格的同事哈爾(Bill Hare)指出,各國允諾降低的排放量與真正落實執行的差距是「越來越大」。(譯者:中央社王富民)

北極冰融釋出古老沼氣 恐加速地球暖化



科學家在北極圈融冰的地表,發現十多萬個正在冒泡的氣孔,被冰層封鎖,儲藏在地下幾百萬年的沼氣,因為融冰,被釋放出來,它可能會加速地球的氣候變遷。

沼氣是僅次於二氧化碳,地球上第二大溫室氣體,根據研究,在穩定了好幾年之後,地球上的沼氣,又開始上升。

沼氣有許多不同的來源,有些是天然的,也有人為的,垃圾堆置場以及畜牧場動物糞便產生的廢棄,都是人為的沼氣。

阿拉斯加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透過特殊技術,在阿拉斯加與格陵蘭湖冰層的邊緣,確認了15萬個沼氣孔,化驗顯示,有些沼氣年代久遠,這是暖化的重大警訊,地球溫度上升,釋放出被冰封在地下幾百萬年的沼氣,沼氣增加,又有可能加速地球氣候變遷,這是個不容輕忽的惡性循環。

2012/5/22

Swing of Change

ELECTROSHOCK

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

2012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短篇動畫獎

The BOX

Poltergeist dadomani studio

Réflexion

Planktoon製作,Yoshimichi Tamura導演

REFLEXIÓN

【茉莉人生】Persepolis

移居法國的伊朗圖像小說家瑪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邀請法國黑色幽默創作風格的漫畫家文森帕荷諾(Vincent Paronnaud),將自己在2000年所出版的《我在伊朗長大》系列作品改拍成動畫片【茉莉人生】,影片不僅榮獲2007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同時 入圍奧斯卡、英國影藝學院、金球獎、歐洲電影獎的最佳動畫或外語片項目! 【茉莉人生】獲得法國凱薩電影獎『最佳電影音樂獎』由法國音樂家奧利佛伯內特(Olivier Bernet)擔綱

2012/5/21

多麼痛的領悟 英國出現全球第一頭吃素的鯊魚!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伯明翰國家海洋生物中心一條名叫佛羅倫斯的鯊魚,成為全球世界上第一頭吃素的鯊魚。牠對海鮮肉絲毫不感興趣,卻把芹菜和黃瓜當成了 美味和主食,讓人嘖嘖稱奇。
佛羅倫斯是一頭約兩公尺長的護士鯊,之前牠它和其他鯊魚一樣,都是「肉食主義者」。2009年,佛羅倫斯接受了一次手術,獸醫從它的上顎裏取出了一根深埋著的生銹魚鉤,之後牠它即拒絕吃肉。
護士鯊偶爾吃野生藻類,但工作人員可不希望佛羅倫斯完全茹素。事實上,如果只吃素食,弗洛倫絲攝入的蛋白質是不夠的,也不利於術後恢復。工作人員也 想出了好辦法:把魚片藏在芹菜裏和挖空的黃瓜裏,甚至是生菜葉之間給它吃。這些魚片可都得藏好了,不能讓牠察覺,因為一旦露餡,牠就會拒吃,直到工作人員 送來實實在在的素食。

2012/5/16

從小同居一週年 獵豹與狗身體拉長、友情不變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同居總是有很多磨擦,不過美國一隻獵豹跟狗,從小就住在一起,感情至今仍十分深厚!動物園當初也沒料到,兩個小傢伙竟然可以那麼融洽。為了慶祝牠們 的「友情一週年」,還特別剪輯了一段影片,紀錄從小到大相處的模樣,只見兩小無猜雖然身體拉長了,但玩耍起來還是很瘋,一樣要好。

▲獵豹與狗從小就住一起,長大感情依舊要好。(圖/Busch Gardens)
這隻雄性獵豹名叫Kasi ,去年出生沒多久,因親生媽媽無法照顧,被送到佛羅里達州的一座野生動物園「布希花園 (Busch Gardens Tampa Bay)」。當時牠才兩個月大,遇見一隻四個月大,卻像姊姊般的拉布拉多混種犬「Mtani」。
當時 Mtani 自己也是幼犬,卻對獵豹Kasi 照顧有佳,兩個情同姊弟,吃在一起、玩在一起、睡也在一起,姊姊還會把玩具讓給弟弟,兩小無猜也在短時間成為國際媒體焦點!
牠們一起住在同個地方,萬聖節一起共享南瓜,今年Kasi 生日時,狗姊姊Mtani 當然也是一起慶祝,共享一塊飼育員特製的「肉蛋糕」。

▼生日也一起慶祝!(圖/Busch Gardens)


這段特殊的友情,當初沒人料到可以延續到什麼時候,竟在不知不覺就過了那麼長的時間。園方為了慶祝牠們的「友情一週年」,還特別拍了一段影片,用一 分多鐘紀錄牠們一年多來相處的畫面,在YouTube 上也獲得十多萬人瀏覽。雖然兩個看起來都長大了,都還是童心未泯,常常互相追逐打鬧,感情依舊要好。
▼慶祝「友誼週年」,動物園做了一段影片紀念這段特殊的友情:



小松鼠在樹林哭泣 貓媽媽收養照顧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在美國密西根州,一名8歲的男孩巴里(Bailee Schultz) 幾個星期前在屋子後院玩耍時,聽到一隻受傷的小松鼠,躲在樹林草叢間哭泣,馬上通知祖父母。這好心的一家人後來把松鼠帶進屋裡,放到正在哺乳的貓媽媽身邊,而母貓也不吝嗇地照顧牠。
▼貓媽媽Oreo 照顧小松鼠。(圖/mlive)

這隻松鼠被發現當時還很小,而且還沒睜開眼,在樹林草叢間發出哭叫聲。男孩的祖父母推測,牠看起來只有幾個星期大,而家裡的母貓Oreo 正好剛生完五胎小貓,正值哺乳期,因此他們試著把松鼠帶到貓媽媽身邊,結果貓媽媽不但沒有排斥牠,還一起照顧牠,甚至幫牠舔毛。
好心的一家人,還有慷慨的貓媽媽,讓小松鼠的命運有了轉機。當時正需要溫暖的牠,跟著其他五胎「兄弟姊妹」一起窩在母貓身邊,才沒有失溫。
▼孤兒松鼠有了一群「兄弟姊妹」。(圖/mlive)

▼跟兄弟姊妹們窩在一起好溫暖!(圖/mlive)


▲撿到松鼠的男孩以及他的祖母,有愛心的一家人救了受傷小松鼠一命。(圖/mlive)
而男孩祖父母的行為也受到網友讚美,俗話說「身教大於言教」,長輩們從小教導孩子尊重、愛護生命,這個社會將可以正向循環。就算不幫牠,也請至少不要欺負牠。

暖化新事證 英國外海出現溫暖海域魚種

本報2012年5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英國海域出現外來的暖海水物種,包括鯷魚、魟魚、黑鮪魚、長尾鯊均向北方擴散,而現在英國海域的海水均溫已接近與歐洲南部溫暖的海溫。 

由海洋科學家所發表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原是地中海或西班牙加納利群島市場上才看得到的許多魚種,現在越來越常在英國的康瓦爾、德文郡、漢普郡、蘇塞克斯等地海域出現,可說是氣候變遷已改變自然生態的證據。

在英國西南海域,漁夫還有生態學者觀察到大量的黑鮪魚、鱗魨科魚類、魟魚、長尾鯊及翻車魚;在英國南部海域,甚至擴及北海,越來越常捕獲鯷 魚、紅鯔魚、黑鱸、魴魚,彷彿這些魚已分佈在這些海域。在北海,大部分的拖網船現在可以捕撈到越來越多的烏賊,這可是地中海餐廳的招牌菜,數量多於過往捕 撈的鱈魚、黑鱈。

由英國及蘇格蘭政府合作的「長期海域氣候變遷衝擊夥伴計畫」(marine climate change impacts partnership , MCCIP)提出報告指出,由於必須對抗外來種的威脅及不尋常的疾病,原生魚種及漁業將會受到嚴重的危害衝擊。

英國海洋環境部長Richard Benyon表示,氣候變遷正在影響漁業資源的分佈,而這些現象將考驗與衝擊決策者、漁業管理及漁業本身。他表示,必須由整個海洋為出發點思考。「如果魚 群不在海中的特定點,而是在其他地方,我們需要有漁業管理政策確保漁業資源的永續。無論牠們在哪裡,我們認知到我們得更睿智的因應迅速變動的生態系統。」

此研究結果立基於最新的科學資料,呈現未來20年拖網船若想捕捉英國人最愛的魚種(比方鱈魚),隨著冷海水向北偏移,船隻需要航向越來越北才有辦法捕捉這些原先分佈於英國海域的魚種;同時溫暖的海水也對貽貝養殖業者造成威脅。

科學論文與研究報告上的圖表顯示,bib這種南方的魚類,20年間分佈範圍向北擴張了342公里;於此同時北海的常見魚種如鱈魚、比目魚及綠青鱈(saithe)的分佈深度則在10年間增加了5.5公尺。

該研究亦警告,如果北愛爾蘭和蘇格蘭的海水溫度每增加攝氏1度,貽貝類的產出則會下降50%;且預測猛烈的海洋風暴頻度的增加將會對鮭魚箱網養殖產生「可觀的經濟影響」,因風暴將會導致數百萬的鮭魚逸出箱網並與在野外繁殖。

不論在歐洲,或是在世界各地,未來英國與外國船隊的衝突會更常見;歐盟與法羅群島和冰島政府間為了控制西北大西洋的鯖魚資源的爭議是一個徵兆。

法國和西班牙的船隊現在希望能進入海峽捕鯷魚,因為鯷魚已從比斯開灣(法國北部、西班牙西部)消失,這讓英國南部海岸的漁夫非常氣餒。

2010年,在冰島及法羅群島單方面提高了鯖的捕獲量後,蘇格蘭的船長們在Peterhead封鎖碼頭阻止法羅群島船隊的魚貨上岸。冰島及法羅群島聲稱因氣候變遷之故,鯖魚在他們的海域繁衍更多後代,這個說法受到歐盟的質疑。

關於氣候變遷的影響他們的說法引起爭議,在冰島及法羅群島拒絕協商較低的捕獲量後,歐盟正起草制裁計劃。

由於這些爭議及急遽增加的鯖魚捕獲量超過永續漁業的上限,海洋管理委員會(The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已經停止了歐洲8個鯖魚船隊的永續漁業生態標籤。

該報告首次發布於5月8日於英國愛丁堡的世界漁業大會(World Fisheries Congress),這是此會議第一次在歐洲舉辦。會中查理王子也表示,若缺乏更多的合作及對永續發展更實際的行動,他憂心漁業的過度捕撈現象會更加氾 濫。「世界上有許多人依賴海洋為生,他們的生計完全依賴海洋的承載力及回復力,這些仰賴在我們現在採取有智慧的行動。」

全世界有上億人仰賴魚類做為他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發展中國家在2008年出口270億美元的魚和海鮮,遠比棉花或咖啡來得高。 MCCIP報告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導致熱帶地區的「顯著下降」,到2050年可導致高達300億美元的損失。查爾斯王子說:「這是個嚴肅的社會和經濟議 題。如果漁業資源耗竭,社會和經濟亦萬劫不復。」

在不列顛群島、丹麥及愛爾蘭的船隊,最先出現的改變就是他們捕獲了大量的豚鼻魚(boarfish),一種橙色骨感的魚。10年前在不列顛群島尚未聽聞過豚鼻魚,去年船隊共捕獲了130萬噸,用來作為養殖漁業的魚飼料。

MCCIP報告指出,鯖魚的爭端是給漁業、決策者及政府一個明確的警告,他們必須開始密切合作漁業資源的經營管理及保育,氣候變遷的影響是 無國界的。這也意味著,隨著受保護魚種分佈範圍改變,現行政策也該調整海洋保護區或禁魚區劃設位置。在波羅地海,丹麥的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 便為產卵的鱈魚設立了一個封閉區來保護牠們。
※ 參考資料:英國衛報報導

2012/5/14

氣候變遷將歐洲高山植物推向滅絕

摘譯自2012 年5月9日ENS瑞典,哥德堡報導;李子昂編譯;蔡麗伶審校
由於氣候暖化的影響,偏好寒冷環境的植物物種正逐漸從歐洲南部的山麓消失。 歐洲研究人員的兩份新調查顯示,許多物種由於分佈範圍狹小,正瀕臨滅絕。
發表在《自然》和《科學》 期刊的研究是全球高山環境觀測計劃(Global Observation Research Initiative in Alpine Environments, GLORIA)的一部分。在今日,全球高山環境觀測計劃是一個範圍涵蓋世界所有高山地區的大型網絡,而全球高山環境觀測計劃歐洲本部的研究人員已觀察到了 某些變化。
過去10年間,歐洲各地的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13個不同高山地區的樣本。
研究人員利用數位技術和密集的田野調查,以方格法觀察森林界線到山頂間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相變化。
數位攝影提供了精細的圖片,顯示從2001年至今,某些物種已經消失。
如今,研究人員已觀察到物種開始往高海拔遷移,且根據10年來採集的樣本顯示,歐洲南部山區物種的多樣性正在降低。
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University of Granada)參與全球高山環境觀測計劃研究的研究人員證實,氣候變遷是導致植物遷移到更高海拔的原因。該研究分析2001至2008年間,歐洲17個地區中66座高峰物種多樣性的變化。
研究人員在伊比利半島庇里牛斯山(Pyrenees)歐德薩(Ordesa)及內華達山(Sierra Nevada)格拉納達的調察發現,所研究物種平均向上遷移2.7公尺。
研究結果亦顯示,歐洲山區高峰上生長的物種數量在7年間已增加了平均數量的8%。
在寒帶和溫帶地區的66座山峰中,大多數之物種多樣性都有增加的現象。而在地中海地區,14座高峰之研究中有超過八個的物種數量在減少。
氣候與歐洲其他地區不同的地中海山脈,呈現出最明顯的物種多樣性變化。
一般來說,雖然高山地區的特有植物會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然需要高濕土壤的物種則更容易受影響。
格拉納達大學的研究顯示,物種多樣性在地中海低海拔地區的變化比其他地區更明顯。
在地中海山區如內華達、科西嘉島(Corsica)、亞平寧山脈(Apennines)中部和克里特島(Crete),溫度上升導致年降雨量的下降,進而造成夏季更長的乾旱。
由此可知,溫度上升和乾旱威脅著地球上所有的特有物種。
格拉納達大學的研究小組已與內華達全球觀測站(Observatorio de Cambio Global de Sierra Nevada)及摩洛哥(Morocco)的研究團隊合作,預計在亞特拉斯山(Atlas)西部設置觀測點,並在明年夏天安裝溫度計。 Climate Change Pushes Europe's Alpine Plants Toward Extinction GOTHENBURG, Sweden, May 9, 2012 (ENS)

2012/5/11

又見「巨型手臂」掠太陽 NASA被批不願面對外星人真相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太陽觀測站(SOHO)4月24日拍攝一段影片,被網友發現有一個金屬質感的「巨型手臂」掠過太陽表面,對於這 個不明物體竟能耐太陽高溫,而且外型激似電影中的外星人航空母艦,引發各國網友熱議;才沒10天,NASA在5月3日又發表了一段影片,再度被網友發現 「巨型手臂」,而NASA官網卻把影片下架,網友批評「不願面對有外星人的事實」。

看看4月24日NASA在太陽表面拍到疑似幽浮物體,幽浮研究部落格Gather News指出,太陽表面頻繁的耀斑活動,以及核聚變產生的能量,使該處溫度高達攝氏5500度,任何金屬物質接近後都應該瞬間融化。然而4月24日的觀測 紀錄,卻拍到「巨型手臂」在十分靠近的情況,絲毫沒有受影響。

幽浮迷把影像截圖放大,仔細研究「巨型手臂」的外型,發現它疑似為一艘共有3節的船艦,與好萊塢電影裡幽浮母艦的造型有些類似。幽浮迷說,「這個設計相當高明,遠遠超越人類現今工業水準。」

5月3日,NASA又發表了SOHO拍得的一段觀測影片,眼尖的網友「rob19791」發現,這次是在太陽表面的上方,掠過一道光影,激似日前拍到的「巨型手臂」,同樣能耐得住高溫。不過,NASA的官網把這支影片下架,但影片已經被備份,網友在文末可以清楚看到。

「rob19791」不滿NASA「不願意面對有外星人的事實」,分別在5日和7日重新上傳影片至YouTube,放慢「幽浮」的影像,讓大家評評理,若不是外星人的太空船,是什麼「東西」能在太陽上方還如此淡定呢?


04/24 news: http://caf-flyboy.blogspot.com/2012/04/blog-post_5933.html

2012/5/10

IKEA Taiwan 2012 臥室電視廣告 幸福篇



影/盛竹如「每週親熱3次」 《Ikea蜘蛛網》笑翻網友 

NOWnews 娛樂中心/台北報導 資深主播盛竹如在「姚隋王」三角戀的新聞中,重現《藍色蜘蛛網》的經典台詞「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引起網友瘋狂討論。巧的是,最近他也現身Ikea家具廣告,他親眼見證「每週親熱次數激增3次」,讓人忍不住也想「繼續看下去」。

最近曝光率激增的盛竹如,在最新的Ikea廣告中,化身逛家具的路人,他以冷靜的口吻描述「收納」的重要性,他說收納做的好,多出來的空間,「有刺激人腦釋出大量『類多巴胺』的可能性,此時~有人會忘情的跳起舞來,每週親熱次數激增3次……」。

最後,盛竹如再以《藍色蜘蛛網》的經典台詞「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來為廣告收尾,經典又有創意的台詞,讓不少網友忍不住直呼:「太酷了!盛竹如亂入的太有梗!」、「實在是太好笑了!」

美食素素看


基於健康考量,精緻蔬食已成當代台灣素食市場的新趨勢。左圖為桃園觀音水來青舍的人氣菜色──生菜沙拉及花生豆腐。

新式素食餐館注重裝潢與設計,餐點與用餐氣氛都是吸引人的賣點。圖為位在台北市麗水街的梅門飲居。

台灣被國際媒體譽為「素食者的天堂」,有各式各樣的素食餐廳。左:水來青舍一景;右:台北市春天素食自助餐吧台。

新式素食多為創意料理。上:港風XO醬炒飯;下:塔香麻辣麵。

餐飲業龍頭王品集團也以「舒果」品牌打入時下正夯的蔬食市場,主推義式套餐。(舒果提供)

【文‧朱立群 圖‧林格立】
經常出國旅遊的茹素國人常會抱怨其他國家「素食餐廳很難找」,生活在台灣真是幸福多了。
其實不只國人有此感觸,國際旅遊網站「Matador Trips」2009年評選台北(加上台中)為國際「素食友善城市」第三名,僅次於新加坡及泰國清邁,大大肯定了台灣的「素」實力。
台灣素食推廣協會估計,台灣有近六千家素食餐館,尤以北部素風最盛,有大小餐廳近三千家。台北市政府目前正規劃以素食、小吃與辦桌文化為賣點,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成為「美食之都」,要把中式素食打造成流行的代名詞。

10個國人1個素根據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的調查,台灣的素食人口約有230萬人(總人口10%),占比與歐美國家相當,其中「全素」者約46萬人,其餘則是奶素、蛋素、蛋奶素、五辛素(不忌蔥、韭、大蒜、小蒜、洋蔥)或特定時間(例如初一、十五)吃素者。
事實上,吃素的傳統自古根植在人類的飲食文明裡。西方古典素食主義認為,吃素才能彰顯人性有別於獸性的精神高度,譬如有「西方素食之父」之稱的畢達哥拉斯疾呼:「朋友們啊,不要讓罪惡的食物玷污你們的身體,只有牲畜才用肉來滿足自己的胃口。」他進一步認為,即便牛、馬、羊都是吃草維生,人類豈能連草食性動物都不如?
愛智的希臘哲人蘇格拉底也鼓吹,吃素是獲取智慧的不二法門。大陸作家史幼波在《素食主義》書裡打趣說,蘇氏的弟子柏拉圖甚至「素」得更徹底,連「戀愛」都強調應帶有純純的素意。

漢素進化論中國古代哲人也把吃素當作最理想的飲食方式。大抵而言,中國早期的素食論述主張粗茶淡飯,但並非全然無肉,例如北魏賈思勰編寫《齊民要術》,其中介紹11種素淨烹煮的素菜,被認為是中國第一份素食食譜,但仍建議有些瓜類與菌菇可與肉類一起調理。
由此可知,人們常說的「出家人吃素」或「宗教素」,在中國的素食文化裡,並非自始存在,即便佛陀也說不戒「三淨肉」,沒看到、聽到,或沒有理由讓我疑心牲畜為我而死,其肉皆可食。
直到南朝篤信佛教的梁武帝蕭衍強制佛教徒茹素,吃素才成漢傳大乘佛教的特 色,確立了吃素=不殺生=慈悲心的地位,在民間社會產生強大的說服力,即使不是佛教徒,也都能認同吃素意謂較高的道德正當性,至此素食跳脫了「宗教飲食」 的限制,日後更發展成獨立的「菜系」,有其專門的選材、備料與烹飪技藝。
到了清朝,素食更進一步成為全民美食,上至皇族、下至常民,分成宮廷素、寺院素與民間素三個支系。清宮御膳房設素局,出菜之精緻、豪華不在話下;寺廟素食供出家修道僧人食用之外,也設販賣部,如北京法源寺、鎮江定慧寺、上海白雲觀、杭州煙霞洞、揚州法海寺等,都是當時的茹素重鎮。
乾隆皇是公認最瘋素食的清帝,相傳他有回下江南,途經揚州天寧寺用餐,大讚「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矣!」日後他下令將「文思豆腐」列入宮廷菜單,只因無法忘懷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用嫩豆腐、金針菜、木耳做成的豆腐湯。
創建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與印度聖雄甘地,則是近代亞洲最負盛名的素食主義信徒。行醫的背景讓國父深信素食比肉食更有益健康,他把革命事業與素食相連,認為「(西方)素食之品,無中國之美備,其調味之方,無中國之精巧,」也說「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短短數語,盡是中式素食論述的精要。

口素心不素?即便今日素食的表現手法已千變萬化,豆腐、金針、木耳、南瓜等仍是每家素食餐廳不可或缺的基本食材,彷彿少了它們,就無法做出經典的素味。
尤其豆腐,被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之後,引領中式素食走向「造型美學」之路,用豆腐泥捏出雞、鴨、魚、牛、豬肉形狀,以素托葷,雖予素食無限的視覺想像,卻也挑起茹素者正、反雙方的激辯。
貶抑者如作家舒國治,在《窮中談吃》書中批評素菜館「最不堪者」,就是把菜餚做成動物形體,彷彿眼前是借素還魂的香腸、火腿,「吃進去後完全沒有攝取到動物脂肪,並且也沒有殺生,對菩薩也有交代,」嘴巴吃素,但心頭卻卸不下吃肉的渴望。
反之,作家焦桐則在〈論素食〉一文裡擁護「素菜葷味」的創意:「通過肖真的口感,不僅衍生趣味,亦拓展味蕾的經驗。」他強調,吃素不是禁慾,萬不可自斷「味覺的快感」、因「形」廢食。
迄今吃素二十多年的高雄餐旅大學中餐廚藝系助理教授、台北福華飯店江南春餐廳退休主廚何建彬,折衷看待以素托葷的爭議。他說,素食做成動物形狀,早年是為了迎合以三牲祭祖拜神的習俗,與吃肉的慾望沒有關係,也不是口素心不素的問題。
其實,台灣當今的素食主義背後有著多元的意義,吃素原因有人基於宗教信仰,有人出於健康理由,出發點不同,對於食物呈現方式的接受度也迴異,很難一概而論。不過,「不食用任何動物肉類」,應是每位吃素者(不論吃素的頻率為何)都能接受的共識。

原味即美味多吃素(蔬)食有益健康已是全球的共識。台北醫學大學營養保健系副教授楊淑惠表示,相較於十幾年前,現今的素食越做越精緻,也越來越健康,主要原因是烹調過程不再強調多油、重口味,從飲食健康的角度來看,「自然原味就是美味」。
但有人會問,蔬菜本身已夠清淡了,素食餐廳顧及全素者用餐權益而不用五辛調味,這樣做出的料理會好吃嗎?
廚藝界人稱「阿彬師」、民國57年踏入廚藝界的何建彬說,用薑代替蔥、蒜爆香,也能達到提味的效果。
台北福華飯店三樓江南春餐廳的素食部門即由阿彬師一手打出名號,5年前退休後,他受聘擔任高雄餐旅大學專業技術助理教授,廣受學子歡迎,跟他學習素食料理的,還有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地的國際學生。
阿彬師認為,盡量保持蔬菜的原味,才能做出味美的素食,「蔬菜本身就有天然甜味,一點點鹽、一點點糖調味剛剛好。」
阿彬師二十多年前信奉一貫道之後,開始吃素並以研發素菜為樂;除了少量豆皮、豆包之外,他幾乎不用大豆蛋白製成的加工原料,「猴頭菇切碎後與豆腐混和,蒸過之後加以定型,吃起來口感、味道不輸素肉排。」
追求健康也好,幫助地球節能減碳也罷,在台灣可以有千百個吃素的理由,也有千百種素餐館的選擇,不論您是哪一種素食主義的信徒(不殺生的、只吃生機飲食的、聽著南無阿彌陀佛誦經才能下飯的、只吃歐風料理的……),台灣都是美味的素食天堂。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2年04月號)

2012/5/5

少吃肉培養柔軟的心 暴力也會下降



(優 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時候,人們的心變硬,是一種武裝,保護我們免於感受自然感覺到的憂鬱和痛苦。但這會使我們失去感覺,遮蓋了我們的本性,使我 們看不見自己,《和平飲食》一書這樣提到,為了要能夠獲得牛奶,我們必須要虐待牠們才能獲得牠們的身體和分泌物,所以我們必須戴面具,讓自己心變硬。

研究動物的學者都知道,對所有動物而言(包括我們),恐懼是最有力量最基本的感情。對養殖場和屠宰場的動物而言,極端的恐懼是無法逃避的事實。史懷 哲(Albert Schweitzer)在呼籲仁慈對待動物時寫道:「痛苦是比死亡本身更可怕的統治者。」我們在我們吃的動物身上,施加大量的急性和慢性的痛苦,我們也產 生同樣大量的急性和慢性的痛苦。

《和平飲食》一書認為,我們讓動物恐懼,然後我們吃下恐懼,因此對恐懼著迷,被可怕、古怪和暴力的事物所誘惑。血、死亡、恐懼和暴力對我們的吸引 力,是我們大量殘害和屠殺動物壓抑的陰影的顯現。電影、小說、音樂中的暴力和恐怖,迷惑和吸引我們,加上媒體歌頌和培養恐怖和暴力,我們在意識裡撒下相同 的種子,這些種子結出更加暴力的種子。

媒體暴力影集的增加,確定與看電視兒童暴力行為的增加有關。我們對食用動物所做的暴力行為,經由電視昇華和投射,變成對人的暴力和小孩對動物的暴 力,因為動物是最容易和最脆弱的目標。釣魚、打獵、虐待寵物和抓野生動物,都是孩子表達這種文化灌輸的暴力行為的方式,而這些暴力行為,又更加使得我們認 為殺動物和吃動物,變得天經地義。根據宇宙定律,我們虐待動物,無可避免地會反彈回來,變成對待彼此的暴力。所以我們應該減少虐殺動物,讓生命可以回到一 個和平共存的世界,減少暴力產生。

 《和平飲食》一書介紹:
http://caf-flyboy.blogspot.com/2012/04/world-peace-diet.html

2012/5/4

Mike隋出品-----12角色扮演

氣候變遷衝擊 南極底層水遽減

法新社雪梨4日電) 澳洲科學家今天指出,近幾十年來,南極洲密度最高的海水顯著減少,部分原因是人為因素對氣候造成衝擊。

研究顯示,自1970年以來,多達60%的「南極底層水」已消失。南極底層水是形成於南極洲邊緣、流入深海的高密度海水,這些海水擴散至全球海洋。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領導研究人員林圖(Steve Rintoul)告訴法新社:「這是對南極地區發生的氣候變遷的反應,自然和人為因素都是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

「這並非促使氣候變遷,而是對氣候變遷的反應。因此這告訴我們,南極洲周圍正產生變化。」

科學家不確定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但林圖表示,主要假設是因為更多南極洲邊緣的海冰融化,使海洋淡水增加。

他說,這可能導致高緯度的南極底層水「下沉」,此過程過去一直被視為與重大氣候變遷有關。

他說:「我們正在追蹤這些水團,以觀察過去產生的氣候變遷,未來是否可能重演。」
「我們尚未觀察到,但是...南極洲周圍高密度海水的縮小,可能是我們即將觀察到的初步跡象。」

澳洲和美國科學家在澳洲南極事務局(AustralianAntarctic Division)的船隻「南極光號」(auroraaustralis)上進行研究。南極光號航向大英國協灣(Commonwealth Bay),沿著南極沿海向西航行,接著返抵澳洲弗利曼特(Fremantle)。

他們在這趟前往地球最南端大陸的旅途中,取得溫度和鹽度樣本,也發現自1970年以來,南極洲周圍的高密度海水所含鹽分變少。

林圖說,這個變化「可能反映出人為因素對地球造成的衝擊,也反映自然的循環。」
他說,「人為衝擊包括溫室氣體增加,和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並指出,臭氧層破洞曾造成南冰洋的風力增強。

林圖表示,找出變化發生的原因很重要,因為這攸關未來海平面可能上升的速度。(譯者:中央社張雅亭)

過去8年融化冰山 足以覆蓋全美國

地球暖化的速度,恐怕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重,美國研究團隊發現,過去8年來,地球的冰山,融化成的水,足以覆蓋整個美國,水深達到3.6公分,科學家呼籲人類應該想想辦法,減緩地球暖化的速度,而藝術家則是用另類方式,來警示人類。




為了凸顯地球暖化,以及工業化的醜陋,攝影師帶著這幅巨大的海報,飛到冰天雪地的瑞典去。攝影師:「你看這個區域,他們把樹都砍光了,都還沒長出來,所以對我來說這裡算不上天然森林,林業公司把樹砍了,拿去做衛生紙、喔,所以我們要去找天然的樹林,全森林比這裡美多了。」


攝影助理是當地人,他們拖著笨重的器材,在雪地裡到處勘景,出身貝魯特的攝影師,在雪中架機器,他要用這幅醜陋的工業汙染海報,和自然景觀擺在一起,呈現衝突的美感。攝影師:「好,我把他們帶過去,小孩也跟著你嗎?」助理:「對。」


模特兒很多,有動物還有小孩、有老人、也有美女。攝影師:「(卡嚓聲)看這裡、放輕鬆。」

即使已經是汙染比較輕微的北歐國家,瑞典暖化的情況也比想像中嚴重,攝影助理就說,2年前他就親眼目睹了一場氣候暖化的悲劇。攝影助理:「因為湖面上的冰太薄,300隻馴鹿當場摔死,這是以前沒有發生過的,我想這就是氣候變遷的關係吧。」


沒錯,氣候變遷的受害者,第一個恐怕就是動物,北極的冰塊不斷融化,北極熊已經面臨生存危機,美國的研究團隊,最近相繼發表地球暖化的研究報告,透過動畫可以看到,冰層融化的速度,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快很多。


科羅拉多大學地科教授:「我們發現每一年全世界損失的冰層數量非常驚人,相當於5500億公噸的冰塊、溶解並且掉進海洋裡,這將會造成海平面上升。」


研究團隊發現,8年來地球上消失的冰山,大約是4百萬兆這麼多,如果進一步把這些冰塊變成水,足以覆蓋淹沒全美國,水深還可以高達3.6公分,暖化災難恐怕已經不是電影情節,再不想想辦法,下一個受害的就是我們人類自己了。

研究:暖化促開花季提早報到


路透倫敦2日電)美國今天發表研究指出,面對氣候變遷,植物開花季比科學家所做預測來得早,這可能對食物鏈與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的連鎖效應。

科學家表示,全球暖化正對全球數以百計種動植物物種帶來嚴重衝擊,改變部分動植物繁殖、遷徙與飼育模式。

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可能影響植物產生氧氣的過程,溫度不斷上升與降雨模式多變,則會改變植物行為。中央社(翻譯)

格陵蘭冰河融速增 海平面上升


(路透華盛頓3日電)與10年前相比,格陵蘭島部份冰河的移動速度增加了30%左右。不過今天科學家研究表示,雖然這已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但可能仍不足以在2100年達到最糟糕的預測。

根 據研究作者穆恩(Twila Moon)及來自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和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共同作者,冰河的移動速度並非全都一樣。他們的研究發表在本期「科學」(Science)期刊。

研究發現,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冰河,移動速度在每年9到99公尺之間;通往海洋的冰河每年則可移動11.2公里。

穆恩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該受到關注的應是流向格陵蘭周圍海域的冰河,因為格陵蘭有4/5的冰蓋都從那裡消失。

根據超過200處冰河的衛星資料,格陵蘭東部、東南和西北部地區移動較快的冰河,自2000年到2011年之間速度平均增加30%。

科學家也發現,流向大海的冰河,速度增加並沒有像先前預測地多。根據預測,最壞狀況下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上升約2公尺。

而 根據冰原遙感中心(Center for Remote Sensing of Ice Sheets)地圖,這就足以造成美國墨西哥灣沿岸、阿拉斯加、義大利、法國、英國、蘇格蘭、丹麥、巴西、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中國大陸、日本、朝鮮 半島、東南亞和澳洲部份地區淹水。

但最新研究顯示,這些都不太可能在2100年發生。

但由於海平面上升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格陵蘭冰河融化的確切影響很難估計。目前全球海平面正以每年稍高於30公釐的速度上升。中央社(翻譯)

2012/5/3

亞銀:氣候變遷 災難迫在眉睫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3日專電)亞洲開發銀行總裁黑田東彥警告,氣候變遷災難性效應已迫在眉睫,區域內國家應立即採取行動,阻止情勢惡化。

亞洲開發銀行第45屆年會在馬尼拉進入第2天議程,黑田東彥今天在「氣候變遷與綠色亞洲」座談會指出,亞洲正處於十字路口,在經濟快速成長的同時,對環境的破壞也伴隨而來。

根據亞銀和亞銀研究所的報告,從1990年代開始,亞太地區國家即是全球最大資源使用者,如果現行趨勢繼續下去,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於2050年增加3倍,遠超過地球生態系統的負荷量。

黑田東彥說,人類加速開發資源,卻也損害環境,除非有所改變,否則得來不易的經濟成果將逆轉。

他指出,低碳成長不只可以緩和氣候變遷的惡果,也有經濟意義,綠色基礎建設帶來廣大商機,亞太地區至2030年估計需要6兆美元的能源基建投資。

黑田東彥建議區內政府成立「碳市場」,淘汰化石燃料,成立亞洲自由貿易區,以促進亞洲的綠色成長。

亞銀報告也指出,亞洲經濟體目前的減碳行動成效頗佳,值得複製及擴大規模。

研究:暖化衝擊植物被嚴重低估


法新社巴黎2日電) 今天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指出,試圖模擬全球暖化對植物帶來多少衝擊的實驗,嚴重低估真實狀況。

研究支持尤其來自北半球的農民與園藝家的說法,他們表示,季節植物生長期較過去提早許多。

針對全球暖化所做的人工實驗,通常會選擇露天溫室或屋頂設有小暖氣機的地點,以複製日漸上升的高溫。

這些實驗判定,溫度每上升攝氏1度,植物的開花季與吐葉期會提早1.9至3.3天。

不過此項研究提到,實際天數遠高於此。

研究指出,溫度每上升攝氏1度,植物吐葉與開花季就會提早2.5至5天。

研究結果得自對1634種植物物種進行暖化實驗與在野外對這些物種展開長期觀察的比較,這項比較是由北美、日本及澳洲約20所機構所進行。

研究共同撰筆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拉蒙多哈堤地球觀測站(LDEO)的庫克(Benjamin Cook)在新聞稿中指出:「外界迄今一直認為實驗系統的回應與大自然相同,但事實並非如此。」(譯者:中央社蔡佳伶)

2012/5/2

Moonshine

夢工廠是好萊塢著名的動畫工作室,它創造了許許多多經典的動畫形象和故事。《Moonshine》(月光)是一本介紹夢工廠工作室的幕後藝術家們的書。爲了配合這本書的出版,夢工廠工作室的二名工作人員一起拍攝製作了一部同名的紀錄短片。

Zero

Rosa

這是一部史詩級的科幻短片,也是一部沒有預算的獨立動畫電影。Jesús Orellana憑藉自己的毅力和堅持,完成了這部質量極高的科幻動畫。

彩雲國物語【彩云国物语】--萬物初起之風【始まりの风】

山崎まさよし - 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

映画「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 MOVIE [ a chain of short stories about their distance ] (2007)

鞋 Shoes

導演:魔法動畫工作室 毛啓超

2012/5/1

海報狂想曲

導演:中國傳媒大學數位與動畫藝術學院 袁志超

陽臺 THE BALCONY

導演: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 徐寧

升天記

導演: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與動漫設計學院 李俊良

雞先生

導演:中國傳媒大學數位與動畫藝術學院 許成

老人與豬 The Old Man and The Piglet

導演: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 孫怡然

阿布要長大

導演: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李文愉

性感妹子玩大片《The Chase》精彩追車戲


I-95的早晨,世界末日般的追逐正在進行。
  警察部門正在奮力追捕四個火辣性感的女郎。由於巨大的人數差距,圍捕這幾個女郎應該是輕而易舉,但是這幾位可不是省油的燈,於是一條混亂的洲際公路,成爲了她們的秀場。

  這部動畫的場面直逼暑期檔的好萊塢大片,一起來欣賞吧!
  《The Chase》這部動畫短片是由自法國Space Patrol工作室的Philippe Gamer執導作品。整個作品和經典動畫片“兔八哥”很相似,只是製作的更加精良。把那些警察想象成威利狼,然後邁克爾·貝(變形金剛導演)被瓊斯(華納 兄弟動畫導演)附體,於是這部瘋狂的追逐作品就這樣誕生了。當然在結局部分,《The Chase》的導演顯然做了一個邁克爾·貝不會嘗試的結局。
  動作方面依舊讓人驚歎,在1:19秒之後的鏡頭裏,漫天飛舞的汽車和碰撞的碎片,加上幾近完美的精確物理效果,簡直是暑期大片中的鏡頭。
  當影片從城市挪至沙漠的時候,影片由寫實主義進入到了超現實主義,州際公路突然變成了斯科特賽道。這讓整部片子高潮叠起。
  整部片子沒有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追逐上面而讓影片充滿了未知和轉折。在這樣一個真人動作電影越來越依靠奇觀的時代,Philippe Gamer用動畫告訴人們其實奇觀也可以是由真人來出現,只是看你怎麽應用了。總的來說,能控制混亂,也是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