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4

氣候變遷衝擊 南極底層水遽減

法新社雪梨4日電) 澳洲科學家今天指出,近幾十年來,南極洲密度最高的海水顯著減少,部分原因是人為因素對氣候造成衝擊。

研究顯示,自1970年以來,多達60%的「南極底層水」已消失。南極底層水是形成於南極洲邊緣、流入深海的高密度海水,這些海水擴散至全球海洋。

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領導研究人員林圖(Steve Rintoul)告訴法新社:「這是對南極地區發生的氣候變遷的反應,自然和人為因素都是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

「這並非促使氣候變遷,而是對氣候變遷的反應。因此這告訴我們,南極洲周圍正產生變化。」

科學家不確定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但林圖表示,主要假設是因為更多南極洲邊緣的海冰融化,使海洋淡水增加。

他說,這可能導致高緯度的南極底層水「下沉」,此過程過去一直被視為與重大氣候變遷有關。

他說:「我們正在追蹤這些水團,以觀察過去產生的氣候變遷,未來是否可能重演。」
「我們尚未觀察到,但是...南極洲周圍高密度海水的縮小,可能是我們即將觀察到的初步跡象。」

澳洲和美國科學家在澳洲南極事務局(AustralianAntarctic Division)的船隻「南極光號」(auroraaustralis)上進行研究。南極光號航向大英國協灣(Commonwealth Bay),沿著南極沿海向西航行,接著返抵澳洲弗利曼特(Fremantle)。

他們在這趟前往地球最南端大陸的旅途中,取得溫度和鹽度樣本,也發現自1970年以來,南極洲周圍的高密度海水所含鹽分變少。

林圖說,這個變化「可能反映出人為因素對地球造成的衝擊,也反映自然的循環。」
他說,「人為衝擊包括溫室氣體增加,和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破洞」,並指出,臭氧層破洞曾造成南冰洋的風力增強。

林圖表示,找出變化發生的原因很重要,因為這攸關未來海平面可能上升的速度。(譯者:中央社張雅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