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13

【 名人素觀點 】孫文(中華民國國父)

夫素食為延年益壽之妙術,已為今日科學家、衛生家、生理學家、醫學家所共認矣!
而中國人之素食,尤為適宜。
─────────────────────────

⊙歡迎轉載分享,素食因您而發揚光大~♫

Suiis素易 素食超容易
 

在城市裡種菜 新加坡蓋垂直農場




新加坡國土面積只有台北市的2.5倍,由於地小人稠並不適合發展農業,農產品高度倚賴國外進口,一位土木工程師引進美國的垂直農場概念,在城市中蓋「垂直溫室種菜」,一年365天都能生產。
TVBS記者林芳穎:「新加坡寸土寸金要在城市裡面種田有可能嗎?答案在這裡。」

創辦人黃順和vs.記者:「小白菜是在那邊,大白菜是在那邊,所以他們是同一個家庭,所以你在同一個溫室裡面可以都種不一樣的。

三層樓高的溫室搭起A字型鋁架,每個架上都有新鮮嫩綠的蔬菜等著採收,這是新加坡第一個垂直農場。

創辦人黃順和:「這個垂直系統當我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新加坡的土地有限,所以我們必須向上發展,就好像新加坡我們現在住在政府組屋一樣的道理。」

創辦人黃順和當了30年土木工程師,5年前轉業變身科技農夫,他設計的垂直農場採用有機種植,透過轉輪讓蔬菜以正水法從根部吸收水分,降低成本也節省人力。

TVBS記者林芳穎:「一般的傳統農地呢,是由農夫走向蔬菜,因此在採收的時候耗費相當多的人力成本,但是在這個垂直農場呢,是由蔬菜走向農夫,因此節省了不少人力。」

利用A字塔升降栽種,工人只要站在定點播種收割,比起傳統農地節省75%的人力,灌溉用水是雨水回收利用,耗電量和用水量都降到最低。

創辦人黃順和:「比如說這個架子他是6米高,他所需要的耗電量在新加坡等於一把電燈泡,60瓦的電燈泡,他一個月的耗電量大概是新幣3元,(傳統)生產一公斤的蔬菜需要400公升的水分,而我們這個系統所需要的只有12公升的水分。」

記者:「有點像水果的味道,那個菜甜甜的。」創辦人黃順和:「對,我們的蔬菜主要在這個環境裡面,我們製造一個三溫暖的環境,底部是涼、中間通風、上面是高溫,這樣植物他在三個過程裡面他可以製造多一點糖分。」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德斯帕米爾在1999年提出垂直農場的概念,將傳統農田移植到城市溫室,一年365天都能生產,不因氣候欠收,更大幅縮短食物運送距離,減少碳足跡,美國瑞典等地都開始實驗,但唯有新加坡將垂直農場商業化。

創辦人黃順和:「直接收割、直接包裝,這樣的話我們不需要再去處理過程,我們直接去放在我們的儲藏室,直接可以運輸到我們的顧客那裡。」
 
新加坡傳統農地達100公頃只能供全國7%的需求量,黃順和的垂直農場佔地3.65公頃,卻足夠新加坡4%的人口需求,雖然還不能達到自給自足,已經是倚賴農作物進口的新加坡一大突破。

垂直農場 開心種菜

在城市的摩天大樓裡種植作物,要比在戶外農場栽種還要省水、省燃料, 也能消除農業降雨逕流、提供城市居民更新鮮的食物。

撰文/戴斯波米耶(Dickson Despommier)
翻譯/林慧珍

重點提要
■農業正破壞著我們的環境,而全球的可耕地已不足以養活2050年時所有的95億人口。
■在玻璃高樓裡種植作物可大幅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廢氣,並能將原本污染河川的城市污廢水加以回收利用。
■一塊街區大小、30層樓高的農場可以在破壞程度更少的情況下,生產相當於960公頃戶外農場所生產的食物。
■世界各地許多城市的都市規劃者都在研議垂直農場,目前既有的水耕溫室則可做為設計原型農場的基礎。

為了餵飽全世界68億人口,人們已經用掉大約一個南美洲大小的土地來種植糧食與飼養牲畜,留下驚人的 農業足跡。人口學家預測,到了2050年,地球將有95億人口。平均每人每天至少需要1500卡熱量,若農業生產方式仍維持現狀,要養活所有人,還需擴增 約8億5000萬公頃的土地,相當於一個巴西的大小。要取得這麼多新的可耕地根本不可能,套句美國著名幽默作家馬克吐溫的名言:「買地吧,以後就沒了。」

此外,全世界可用的淡水,有70%被用於農業灌溉,使得水源受到肥料、殺蟲劑、除草劑與泥沙的污染而 無法飲用,倘若這趨勢不變,某些人口密集地區將沒有安全飲水可用。農業活動也使用大量化石燃料(在美國就有20%的汽油與柴油消耗在這上面),除了排放溫 室氣體之外,食物價格也是個課題,因為食物價格已和燃油價格產生連結,這種連動機制導致2005~2008年間,全世界大多數地區的食物價格幾乎上漲一 倍。

一些農業經濟學家認為,解決之道是推動更集約的農業,由少數幾家高度機械化耕作的集團,選用基因改造 作物,並使用更強效的農藥,栽培出更高產量的作物。這項解決方案即使能實現,也只是個短期的補救辦法,因為氣候的快速變化不斷改造農業景觀,讓最複雜的戰 略也失效。美國歐巴馬政府上台後不久,能源部長朱棣文便提醒大眾,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加州的農業在本世紀末之前消失無蹤。

此外,如果我們繼續為了取得新的耕地而大規模砍伐森林,全球暖化將以更快的速度造成災難。更嚴重的農業逕流可能製造出大量的水域「死區」,把大部份河口、甚至有些海洋變成一灘死水。

要擔心的還不只這些,沙門氏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透過食物造成感染,每年造成許多人死 亡;瘧疾及血吸蟲病等致命的寄生蟲感染更是問題,尤其在東南亞以及非洲、中美洲與南美洲的許多地區,因為工業肥料太貴,農民經常利用糞便做為肥料,使得寄 生蟲更容易散播感染,影響到大約25億人的健康。

我們顯然需要徹底改變。一種策略性的轉變,幾乎能排除上述的所有問題:在垂直農場裡進行嚴格控制條件 的室內種植。在城市既有空地興建高樓或在屋頂設置大型多層溫室來種植作物,可在用水更少、垃圾製造量更少的情況下常年生產糧食,而且傳染病的風險更低,也 不必耗費化石燃料來使用機械或從遙遠農村長途運輸。垂直耕作是我們養活自己及未來新增人口的革命性方法,食物將因而變得更美味可口,「在地種的」將成為家 常便飯。

我接下來要描述的工程乍聽之下也許誇張,但工程師、城市規劃師與農業學家仔細檢閱過相關的必要技術後都認為,垂直耕作不但可行,更應該實際試行。

農耕不再傷害土地

在原本是整片森林與草原的土地上種植作物,已對地球造成破壞,也讓人類走向滅亡之路。我們套用醫學上 的信條「不造成傷害」來做為農業生產的最低要求,也就是不要再對地球造成任何破壞。過去,人們克服種種困境,從1800年代中期達爾文時代以來,每一次按 照馬爾薩斯理論預測人口增加將使世界末日到來之時,便會出現一連串技術上的突破,幫人類度過難關:各種農耕機械、改良的化肥與農藥、人工培育而具有更高產 量與更強抗病力的新品種植物,以及對付一般動物疾病的疫苗與藥物等,都讓糧食的產量大大增加,超越要養活增加中的人口所需。

直到1980年代,我們在許多地區可以明顯看到,農業對土地造成的極大壓力,已經遠遠超出土地的負荷。化學農藥破壞了養份再生的自然循環,那是完整生態系統自我維持之所需,我們必須轉向更具生態永續性的農業技術。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4期12月號】

@@@@@@@@@@@@@@@@@@@@@@@@@@@@@@@@

垂直農場的好處


垂直農場的好處

  1. 全年作物產量室內單位產量是室外的4~6倍,根據作物如草莓可高30倍
  2. 農作物收成與天氣無關,不受乾旱,洪水,蟲害等影響
  3. 所有垂直農場都是有機的食品:沒有除草劑,殺蟲劑或化肥
  4. 垂直農場幾乎消除了農業徑流黑色的水回收
  5. 垂直農場的返回的農田自然,恢復生態系統的功能和服務
  6. 垂直農場的在農業接口所收購的許多傳染病的發病率大大降低
  7. 垂直農場的轉換成黑色和灰色的水轉化為飲用水,收集蒸散水
  8. 垂直農場的增加能量回饋到電網通過甲烷的生成,從堆肥的動物和植物的非食用部分
  9. 垂直農場減少燃料的使用(沒有拖拉機,犁,發貨。)
  10. 垂直農場將廢棄的城市性質為食品生產中心
  11. 垂直農場為城市中心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12. 垂直農場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13. 垂直農場的第一次學習種田室內地球上,我們不能去到月球,火星或更遠的
  14. 垂直農場的可以證明是有用的融入難民營
  15. 垂直農場的提供可衡量的經濟改善的承諾的熱帶和subtropical LDCs的。如果是這樣的證明的情況下,VF可能會幫助減少甚至逆轉的最不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因為他們採用了都市農業作為一項戰略,可持續的糧食生產中的催化劑。
  16. 垂直農場可以減少用水的需求和對土地衝突




ECOFRIEND

垂直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將對未來農業的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它巧妙地解決了世界上日益嚴峻的人口增長與耕地面積萎縮的歷史性矛盾。在垂直 農業模式下,種植業和養殖業都將被轉移到摩天大樓內的溫室進行。這種耕地向立體空間拓展的農業發展新模式將在未來養育很多人。

垂直農業概念類似於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由於採用溫室技術控制大樓內部採光和溫度,垂直農業極大地提高了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生產效率。儘管這種農業模式的實際效果還沒有得到公認,但鑑於其諸多優勢,仍然有許多國家紛紛建立起了垂直農業實驗基地。這一農業模式具備如下優勢:

空間優化利用

垂直農業能將分散的土地資源集約化。將農業生產向空間垂直拓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土地面積對農業生產的限制。

符合環保

垂直農業減少傳統農業面積,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森林退化和土地荒漠化的進程。

避免氣候災害


垂直農業能夠減少氣候災害對農業的影響,同時也杜絕了因氣候變化給農作物帶來的病蟲害損失。從此,人們不必再擔心惡劣的氣候環境,如乾旱、洪水、疫情等給農作物帶來的無法預測的損失。

提高產量

垂直農業最大的優勢在於能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因為垂直農業將氣候災害和病蟲害的損失降至最低,因此提高農業產能。

少用殺蟲劑


室內種植對種植環境的控制能保護作物不受蟲害侵襲,因此殺蟲劑將減緩農業種植對殺蟲劑的使用。

全年種植

垂直農業可以實現任何作物的全年種植及反季節操控。農業生產者可根據市場需求,靈活選擇作物種類,控制種植時間。

保護水資源

垂直農業可實現水資源的多次循環利用,從而減少水資源浪費。於此同時,無土栽培和魚菜共生的種植、生產模式也將最大程度上減少水資源過度消耗。

降低碳足跡

儘管垂直農業初期投入較大,但是在食物消費地種植食物的生產新模式極大地節省了從外地運輸所需的燃料花銷。

無毒害農業生產過程

較傳統室外農業而言,室內種植的農業方式降低了蚊蟲傳播疾病對農業生產者帶來的潛在患病威脅。

 

http://twaquaponics.blogspot.tw/2013/07/blog-post.html

探索垂直農場的商業模式

【文╱張舜翔(工研院產經中心)】
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是近來農業火熱的議題,不僅美國、加拿大和日本有許多案例出爐,技術日趨成熟為新概念推波助瀾,產業鏈、分工型態和標準也漸漸成型,甚至連依賴進口農產品的小型都市地區如:新加坡、香港等,都相繼傳出垂直農場的興建案例與技術導入。
 隨著技術與產業逐漸成熟,垂直農場的生產技術已經不是問題,選擇適合種植的作物、符合成本的照明模組和農場房舍等問題,已經慢慢淡出議題圈,逐漸有了標準答案了,現在,是該討論垂直農場該怎麼賺錢了。
 商業模式討論組織如何創造、傳遞與掌握價值。
創造產品並不一定能創造價值,價值是產品或服務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時,所產生的心理感受,而垂直農場要如何創造、與傳統農業區隔,是分析垂直農場商業模式的關鍵因素。
 傳統農業需要大量的土地,在都市化後,只得將生產基地轉移到適合栽培作物的鄉村地區,依賴運輸工具將產品送到都市消費。
 傳統農業創造大量的低價農作物,維持都市居民的基本生活所需,這是傳統農業所創造出來的價值,但垂直農場投入昂貴的設施,如果和傳統農業提供一樣的價值,未免大才小用。
 那麼垂直農場應該主張什麼樣的價值訴求呢?

 垂直農場的關鍵價值 是在地食材
如果比較不同的蔬菜生產模式,垂直農場比不過傳統農業的大量生產,也不如有機農業具有完善的無毒健康認證制度,更不可能打得贏國際貿易在反季節供應的優勢。
 例如:日本植物工廠多有種植萵苣,但還是擋不住台灣年年增加的進口量。顯然垂直農場不應該在這些價值上,與既有的生產模式競爭。
 垂直農場與傳統農業(甚至是有機農業)最大的不同在於產地直銷。
蔬菜受生理限制,有收成的季節性;同時,也受土地規模限制,多在鄉村生產。垂直農場則利用人工封閉環境控制技術,將蔬菜從時間和空間的桎梏放出來,使蔬菜可以脫離原產地,直接在市場地生產。
 因此,「在地食材」才是垂直農場有別於其他生產模式的價值,若經營方式脫離「在地食材」的核心價值,垂直農場就會陷入與其他生產模式無法區隔的困難。

 垂直農場的商業模式
 垂直農場技術漸漸成熟,在商業化也有零星的案例出現,雖然距離經典的成功模式仍有一段距離,但已有三種固定的商業模式出現,這三種商業模式無法代表全部的垂直農場,當然,也不代表未來的垂直農場只有這三種。
 不過,這3種商業模式有著完全不同的客群定位、物流管道、收益流、服務內容,但都圍繞在垂直農場的核心價值「在地食材」。

 一、連鎖零售通路
自從零售通路導入生鮮冷鏈後,消費者購買蔬菜的管道,從無法確定品質與來源的傳統市場,漸漸轉移到有固定包裝、農產品安全認證標章的超市量販通路販售,當然,定價方式也從原本的秤斤論兩轉變到簡單易懂的「包」。
 垂直農場的產品也是蔬菜,在量產化初期最快打出知名度的方式,就是搭上連鎖超市的生鮮通路在地配銷。
 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蘇誇密許族國(Squamish Nation)是加拿大四大原住民族國之一,其意義類似我們的原住民保留區,享有部分的自治權。
 蘇誇密許族國擁有加拿大知名的安全農業標章Eco Spirit,雖市場反映不錯但產量有限,一直希望導入科技化農業,改善原種植地的季節性限制。
2010年,在卑詩省政府的協助下,導入垂直農場設備製造商TerraSphere的整廠設備,生產垂直農場作物。
 對TerraSphere來說,當時業界仍懷疑其技術可性行,它需要一個實證案例,向業界與市場證明技術的優越性。

 光是有機認證 產量不足以擴大市場
 對蘇誇密許族國,光是有機認證,產量不足以擴大市場,它需新的蔬菜量產技術克服加拿大惡劣的氣候。雙方都有互利合作的意義和冒險的必要,一拍即合。
 TerraSphere不僅提供設備,還參與蘇誇密許族國與溫哥華連鎖超市Choice Market的合作談判,充分扮演新技術說服者的角色,終於使蘇誇密許族國生產的垂直農場蔬菜在Choice Market銷售。
連鎖超市可接觸市場人數最大宗的「都會中產上班族」,利用超市便利消費的特性,吸引在都會地區居住、不排斥蔬菜,但食用量算不上大的中產階級,可供應量大但蔬菜種類選擇性低。
 透過連鎖超市雖然可以創造出規模,但「在地食材」的價值含量,卻是三種模式中較為淡薄者。
 對加拿大溫哥華都會區居民來說,只需一天送達貨架的蔬菜,就「在地」得不得了,因為進口或跨省份的蔬菜都得長途跋涉來到溫哥華,從蘇誇密許族國到溫哥華僅距離66公里,相較之下,已經「非常在地」了。
 可是對內需傳統農業供應已非常足夠的小型國家來說(例如:台灣),只要不是進口蔬菜,其實都非常「在地」。因此,透過連鎖超市的商業模式,在大型國家較容易表達「在地食材」價值,在小型內需供應強的國家就不容易了。

 二、會員制定點配送
就算提供在地食材,對消費者來說,要跑到超市去選菜買菜總是一件麻煩的事,如果能透過會員制購買模式,延伸在地食材的服務內容,就再好不過了。
定期定點配送、搭配均衡的在地蔬菜組合到府,替消費者解決購買的麻煩,加拿大溫室屋頂業者Lufa Farm就提供這樣的「訂」蔬菜服務。
Lufa Farm 2011年,在蒙特羅總部(2層樓建築)設置雛形(prototype)溫室,面積大約31,000平方英呎。在雛形溫室的設計上,依溫度設計成四區,分別是:熱區、冷區、中介區與加工區,前三區所種植的蔬菜,依農作物對氣候的偏好而定。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熱泵的熱交換運用效果,讓冷區產生的熱量供應熱區,熱區產生的冷液體則提供冷區降溫,而中間區則是冷、熱區溫度交匯處,利用熱交換技術,使嚴苛的加拿大雪冬,不致影響作物生長,達到反季生產的效果。
除了生產技術外,Lufa Farm也提供定點運送和事前清洗處理的服務,省去消費者跑一趟超市的麻煩。
 Lufa Farm不讓「訂戶」選擇購買的蔬菜種類,只讓訂戶選擇不同的包裝,蔬菜種類由業者自行搭配組合,再運送給訂戶,提供的是在地蔬菜的懶人包。

 打破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 受通路制衡的關係
 Lufa Farm打破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受通路制衡的關係,不需受通路商綁定的供應量限制,可以彈性地調整生產計畫,可供應的作物種類大大提高,也發揮Lufa Farm的分區生產優勢。
 目前,Lufa Farm供應的蔬菜盒以萵苣、蕃茄、黃瓜等溫室作物為主,為了提高種類多樣性,Lufa Farm與Qubec當地有機農戶合作,也提供茄子、白菜或菠菜,以及新鮮草本香料作物如荷蘭芹、羅勒、百里香、迷迭香或牛至。
 Lufa Farm鎖定居住在都會地區、蔬菜食用量大的「都會蔬食養生族」,他們大概都吃膩了超市蔬菜,因此,以「蔬菜箱」隨機搭配不同蔬菜的模式,可以每週都吃到不一樣的蔬菜,反而提高食用蔬食的趣味。
 「都會蔬食養生族」是Everett M. Rogers在創新傳佈(Diffusion of innovations)理論中的「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ors),早期採用者不僅勇於使用新產品,還是感染力很強的口碑散佈者。
 「都會蔬食養生族」為目標族群,著眼的是「都會蔬食養生族」在健康飲食習慣中的口碑效果。可惜的是Lufa Farm並未經營社群口碑,未來廠商採用會員制商業模式時,宜搭配社群經營,以提高創新散佈的速度。

 三、家用DIY蔬菜生長箱組合
垂直農場技術除了可以賣蔬菜,當然還可以賣蔬菜生長設備,畢竟住在都市空間有限,如果能將垂直農場的蔬菜生產科技微型化,使都會居民不受居住空間的限制得以享受田園風趣,都會地區的學校也能在有限的校園空間下,提供學生觀察農作物生長。
 AeroGrow公司就提供這樣的設備。該公司於2008年推出AeroGarden系列產品,同年股票市。目前的主力產品為:桌上家電型人工栽培設備,走網路購物,並銷售適用於AeroGarden系列的種子包、植物照明燈等週邊零件。
目前,AeroGarden產品有4種尺寸,最小的不過20公分高,目標族群是針對小學生教學設計;最大的有33公分高,目標族群是針對居家興趣栽培者。
 AeroGarden可種植生菜、甜椒、蕃茄、香料、花卉等30餘種作物,種子包中含有植物種子以及營養成份,使用者買回後,可直接插入機器,而機器本身可提供照明以及水份,種子包則呈現長條狀,可深入機器的水槽吸收水份。
 機器可依植物的種類,提供光量與水份調整選擇,甚至較具園藝學知識的消費者也可以自從購買其他作物種子,只要尺寸大小在AeroGarden產品的限制內都可以種植。

 家用DIY蔬菜生長箱的目標客群
 家用DIY蔬菜生長箱的目標客群有兩種類型,其一是「都會園藝愛好族」,他們重視園藝活動的過程,更甚於結果,豐收的蔬菜只是證明自己的努力,有沒有其實也不一定那麼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參與種植過程。
 但「都會園藝愛好族」苦於都市空間不足,無法滿足自己的園藝夢,因此,利用科技克服都會居住空間不足的困難,將蔬菜生長設施微型化,甚至嵌入家具系統,以及人性化的操作界面,都可以受到「都會園藝愛好族」的青睞。
 其二,是更為強烈的「都會蔬食養生族」,相反地他們不需要參與過程,只要求自己掌握蔬菜生長過程即可,如果自己種的菜也能夠替代一部分購買的蔬菜,那就更好了。
「都會園藝愛好族」的重點在於園藝活動,因此,蔬菜生長箱反而不能太過自動化,「一鍵到採收」的智慧功能減少園藝活動的樂趣,不一定符合需求。
但對「都會蔬食養生族」來說,只要過程保證安全無毒,自動化是第二個考慮,「一鍵到採收」的功能對他們來說,是極為方便的。

 垂直農場的商業模式 有很多變化
垂直農場在商業模式的運用上,可以有很多變化,許多經營中的商業模式並未被本文放入討論,例如:上述的加拿大垂直農場設備供應商TerraSphere。
本文僅介紹以B2C為主,且具有一段經營時間的案例,才足以稱為模式。
同樣以在地食材為主要價值訴求,但不同的目標族群仍然可以有很多變化,從這三種模式看來,蔬菜的種類多樣性是重要的市場區隔線,能夠提供更多的蔬菜種類,在調整目標族群的策略下可以擁有更多的彈性。
這並不難理解,在同一個價值領域競爭的品牌中,多樣性本來就是脫穎而出的要素之一,提供數種萵苣已是垂直農場蔬菜的基本進入門檻,能供應甜椒或蕃茄,甚至聯合其他有機農戶共同銷售,都是市場勝出的技巧。

滿足對自然的渴望「垂直森林」改變都會區天際線

作者:GreenInside
義大利米蘭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
由義大利博埃里工作室(Boeri Studio)所打造的「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正在改變米蘭的天際線。藉由將大量的植栽與大樓牆面整合,重新創造了因建築工程而損失的綠地。也因此榮獲2014年國際摩天大樓建築 獎,被評選為世上最美最有創意的高樓。

「垂直森林」由兩座高度分別為80公尺與112公尺的公寓大樓所構成(總統府尖塔高度約60公尺)。預計將種植480棵中大型樹木、250棵小型樹木、5,000株灌木以及11,000株地表植物,相當於1公頃的森林。

種植在牆面上的植物可以過濾塵埃、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在炎熱的夏季調節微氣候、為大樓降溫。同時,「垂直森林」也可為動物們提供安全的住所與食 物來源。甚至成為生態廊道,讓原本只生活在公園裡的鳥類、昆蟲擴大活動領域。植物的選擇培育以及樓層間種植位置都經過仔細計算,以便形成一套成功的灌溉系 統。

國際摩天大樓建築獎評審團主席英恩霍文(Christoph Ingenhoven)表示,「垂直森林的設計反映出人類對自然的需求,對未來城市來說是一項激進又大膽的設計,且毫無疑問地可視為歐洲許多人口稠密城市建築發展的典範。」

設計者博埃里(Stefano Boeri)則回應,「垂直森林代表了大樓建築的新觀點,樹木與人類在此共享生存空間。同時,它也是全球第一座能為所在城市增添動植物生物多樣性的大樓。」
義大利米蘭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
※ 本文轉載自 Green Inside滿足接觸自然的渴望 「垂直森林」改變都會區天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