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

轉貼: HappyCow 公佈2019年十大純素友善城市數據


這一年來,HappyCow新增的素食餐廳數量大幅提升,目前全球共列出8100多家純素餐廳,網站上還有更多其他蛋奶素等餐廳列表。
年關將近,HappyCow 列出全球前十大純素友善城市,此排行是由四個主要因素決定:
● 每個城市中最素食主義者密集地區的五英里範圍內的純素餐廳數量
● 同一五英里半徑範圍內的素食/素食/素食選擇餐廳的數量
● 純素食餐廳的數量與人口密度之間的關係
● 城市總體上對素食的友善感 (節日、聚會和社群友善度)
排行榜如下:
 
1. 英國 #倫敦市 (London) – 共511家純素/素食友善餐廳。2019年倫敦純素餐廳大爆發,每5英里範圍內,就有125家純素餐廳。在倫敦,純素飲食已成為一股前所未有的主流趨勢。😍
 
2. 美國 #紐約市 (New York) – 共520家純素/素食友善餐廳。每5英里範圍內,約有111家純素餐廳,且持續蓬勃發展中。😍
 
3. 德國 #柏林市 (Berlin) – 共578家純素/素食友善餐廳。每5英里範圍內,約有62家純素餐廳,且十分強勁的持續成長擴張當中。😍
 
4. 美國 #洛杉磯市 (Los Angeles) – 共272家純素/素食友善餐廳。每5英里範圍內,約有49家純素餐廳,還有190多家蛋奶素 / 純素餐廳,每週都有新的素食餐廳開張。😍
 
5. 加拿大 #多倫多市 (Toronto) – 共313家純素/素食友善餐廳。每5英里範圍尚未確認,但每週都有新的純素餐廳開張。😍
 
6. 波蘭 #華沙市 (Warsaw) – 共172家純素/素食友善餐廳。每5英里範圍內,約有50家純素餐廳,而且絕大部分都集中在1英里範圍內。😍
 
7. 美國 #波特蘭市 (Portland) – 共277家純素/素食友善餐廳。素食和純植物飲食餐點,是波特蘭市人的日常。😍
 
8. 泰國 #曼谷市 (Bangkok) – 共305家純素/素食友善餐廳。曼谷市是2019年唯一新進榜的亞洲城市喔!😍
 
9. 以色列 #特拉維夫市 (Tel Aviv) – 共236家純素/素食友善餐廳。特拉維夫是全球最多純素食者人口總數的城市,且國民主食是鷹嘴豆,基本上大多都是素的。😍
 
10. 捷克 #布拉格市 (Prague) – 共193家純素/素食友善餐廳。素食餐廳密集度排名全球前五大😍


https://www.happycow.net/vegtopics/travel/top-vegan-friendly-cities?fbclid=IwAR1Z08vUJwSeZJEeun8JzsHf_ZY1ubDUdU7dJmokEnMH8qfBQUvgYdLZzWw

https://www.facebook.com/vegue.me/?__tn__=%2CdkC.g-R&eid=ARAPFR3aAXtAvOlyYvLSsBpjHvwUVnqqiGYIYahinpTnpm_ZwadfJ9sK_iWJekVeoDReUvsq2DLvnq6G&hc_ref=ART_CURafIcDpeizASCbe-6Hxi60vYF8WeE1XpXLBY9JYiF4OGuDwMR0b9umEoQO-MQ&fref=tag

氣候峰會登場 聯合國秘書長籲勿罔顧暖化危機

2019-12-02 22:40中央社 馬德里2日綜合外電報導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 美聯社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 美聯社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今天在氣候峰會的開幕全體會議上表示,面對威脅自身文明的氣候危機,人類必須在即時行動、追求希望,或是無動於衷、舉手投降之間作出抉擇。

法新社報導,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方會議(COP25)登場時表示:「其中一條路徑是投降,我們已在睡夢中跨上不歸路,危及這個星球上每個人的健康與安全。」

「難道我們真心希望被銘記成埋首沙堆的世代,在地球燃燒時浪費時間?」

古特瑞斯在熱切呼籲世人正視威脅時,也提及一長串令人憂心的跡象,包括世界氣象組織(WMO)最近公布的最新數據。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過去5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5年,而且大氣裡導致地球暖化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已達300萬至500萬年來未見的程度。

古特瑞斯說:「上次出現差堪比擬的濃度時,氣溫比今天高出攝氏2至3度,海平面也高出10至20公尺。」

古特瑞斯接著又說:「現在北極圈永凍層比預測早70年融化。南極洲融化速度是10年前的3倍,海平面上升速度比預期更快。而且全球超過2/3的巨型都市都靠海。」

根據近期研究,到2050年以前,全球會有超過1億5000萬人身處沿海洪患區。

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定呼籲抑制全球暖化幅度在攝氏2度以下,如果可能,應限制在1.5度以下。但聯合國一份重要科學報告已把全球氣候的安全門檻從攝氏2度降為1.5度。

去年聯合國一份重要報告則指出,若要防止氣溫升幅超過攝氏1.5度,全球經濟須在世紀中以前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

古特瑞斯今天也說:「如今最佳科學研究透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告訴我們,超過那項標準(1.5度)會讓我們落入浩劫巨變。」

樂施會報告:每兩秒就一人因天災流離失所

2019-12-03 00:25聯合報 編譯羅方妤/報導
樂施會最新報告顯示,氣候災害每年迫使約兩千萬人離開家園。圖為澳洲野火。(路透資料...
樂施會最新報告顯示,氣候災害每年迫使約兩千萬人離開家園。圖為澳洲野火。(路透資料照片)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慈善機構樂施會最新報告顯示,過去十年,氣候災害每年迫使約兩千萬人離開家園,相當於每兩秒就有一人被迫離家。

這使氣候災難成為十年來造成各國國內流離失所的最大驅力,而且窮國承擔氣候災害風險較高,儘管窮國占全球碳汙染的比率遠低於富國。

據樂施會二日發表的報告,洪水、氣旋和野火造成人們流離失所的可能性,是火山噴發和地震的七倍,也是武裝衝突的三倍。這個議題將在馬德里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廿五次締約國會議(COP25)討論。

樂施會報告稱,低所得和中低所得國家(如印度),被氣候變化影響的可能性是高所得國家(如西班牙和美國)的四倍以上。地理位置也有關,百分之八十的流離失所者住在亞洲。

海島型開發中國家,像是古巴、多明尼加和吐瓦魯,受到的影響特別嚴重。二○○八年至二○一八年間,因極端天氣災害而流離失所比率最高的十個國家,就有七個是這類國家。

該報告分析了來自國內流離失所監測中心自二○○八年至二○一八年數據,顯示海島型開發中國家居民因極端天氣災害流離失所的可能性,是歐洲的一百五十倍。

樂施會氣候和糧食正義政策主管高爾指出,國內顛沛流離有社會和經濟成本,「受影響最嚴重的一直都是最窮、最脆弱的人,特別是女性。這種流離失所真的會摧毀社區的社會結構。」

高爾表示,同時有極端天氣和國內武裝衝突的國家,如索馬利亞,面臨更高風險。他說,氣旋等突發極端氣候現象通常引起較多關注,但海平面上升等緩慢發作的現象也有影響,海水可能更容易造成沿海低窪耕地鹽化而無法耕作,迫使居民永久離開家園。

氣候會議/格陵蘭冰蓋裂縫形成瀑布 加速海平面上升

2019-12-03 10:32聯合報 編譯胡夢瑋/即時報導
科學家指出,格陵蘭冰蓋(ice sheet)中裂痕形成的大量瀑布,恐加速海平面上升。

根據法新社,冰蓋厚度約一公里,夏天時,冰蓋表面融化形成數千個湖泊屬正常。許多湖泊能在幾小時內乾涸,在冰蓋底層留下裂口,最深的有一公里。在融冰季,冰蓋表面融化的水持續流入下方的裂口,產生一些世界最大的瀑布。

想要第一手觀察此過程十分困難,但劍橋大學一群冰川學家在2018年7月抵達格陵蘭Store冰川的幾天後,幸運地觀察到,湖泊的三分之二,或大約500萬公升的水,在五小時內快速乾涸,水已流入下方的裂縫,迅速形成全世界最高的瀑布之一。

華盛頓郵報報導,在高峰時,這些湖泊乾涸速度每三秒鐘可流逝掉一個奧林匹克游泳池大小。

用無人機空拍湖泊乾涸之前和之後的畫面顯示,深藍色的卵形湖泊,縮小為顏色較淺的小湖泊。

報導指出,格陵蘭冰蓋上由冰川融水構成的湖泊,坐落於Store冰川與西格陵蘭海水交界處的29公里處外。

冰蓋的裂縫形成瀑布,湖泊的水流到冰川底部975公尺處,並且與基岩相遇。在底層,這些水將潤滑冰蓋底部,加速冰塊流往海洋。

科學家透過無人機和其他高科技設備觀察湖泊乾涸,這些觀察將幫助研究人員更加了解冰蓋表層融化如何影響融化速率,並加速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格陵蘭冰蓋是全球海平面上升最大促成者。

這篇最新的研究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指出科學家低估湖泊每年部分、迅速流入冰蓋的數量。這也表示,用來預測海平面上升的模型必須被修改。
科學家觀察到格陵蘭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正在流逝。法新社
科學家觀察到格陵蘭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正在流逝。法新社

聯合國:守住關鍵1.5℃ 減排計畫需增5倍

2019-12-03 00:18聯合報 記者張聲肇、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二日在西班牙馬德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廿五次締約國會議...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二日在西班牙馬德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廿五次締約國會議開幕式發表演說。 (歐新社)
全球氣候會議二日在馬德里登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一日警告,世界已接近氣候災難無法挽回的「不歸路」,全球的努力「根本就不夠」,政治領袖必須因應這場迫切的氣候危機,提出更遠大的減排承諾,特別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國。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廿五次締約國會議」(COP25)二日在馬德里登場,有近兩百國代表與協會。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古特瑞斯說,未來十二個月是對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關鍵期,暖化造成的衝擊,包括極端氣候,已經出現在全球各地,對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造成嚴重後果。

他表示,人類的科學知識與技術有辦法遏阻地球暖化,「缺的是政治意志。」

他警告,氣候災難的「不歸路」不再遠在天邊,已經近在眼前,並且「加速衝向我們」。

近日又有一連串關於氣候變遷的壞消息。世界氣象組織宣布,溫室氣體濃度在去年創新高。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指出,各國政府目前提出的減少碳排放計畫,與控制地球均溫上升不超過攝氏一點五度所需的減排量,有著「巨大落差」,各國的減排計畫要增加五倍才能達標。

四年前,世界各國在巴黎達成協議,希望在本世紀結束前氣溫升高不超過攝氏兩度,最好不要超過攝氏一點五度。不過,全球平均氣溫過去四年已增加約一度,離本世紀末還有八十年,人類能否把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一度甚至零點五度之內,不容樂觀。

兩百國代表將在COP25會議中對巴黎氣候協定提出「實施細則」,希望協商出可行的碳交易機制,並對受到海平面上升等氣候災難衝擊的窮國,提出損害補償辦法。

古特瑞斯表示:「我們必須停止挖掘能源,利用再生能源所提供的廣泛可能性。」

他說,全球人民,尤其是年輕世代,表明他們強烈希望全人類得出對應氣候變遷的行動。他呼籲,「讓排碳者付代價、停止補助化石燃料、明年起不再興建燃煤電廠、把抽稅對象從收入轉到碳排放、讓汙染業而不是平民百姓付稅」。

無肉愛地球!全美第一女廚師:我的米其林3星餐廳從此不提供肉類料理

2019-11-29 10:00
法籍主廚克琳是全美首位獲得米其林三星殊榮的女性廚師。 (City Foodsters@Wikipedia/CC BY 2.0)
法籍主廚克琳是全美首位獲得米其林三星殊榮的女性廚師。 (City Foodsters@Wikipedia/CC BY 2.0) 


隨著世人日益重視環保,關注飲食在氣候危機中扮演的角色,「少吃肉救地球」的概念逐漸深植人心,如今就連米其林名廚也起而效尤。美國舊金山法式「Atelier Crenn」餐廳去年摘下《米其林指南》3星殊榮,法籍主廚柯亨寫下歷史,成為全美第一位3星女大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8日刊出柯亨的專訪,她在訪談中宣布旗下餐廳未來將不再供應肉類料理:「這個決定不是來自於我的顧客想要什麼,而是源自於地球需要什麼。身為人類,我們必須做出讓地球更好的決定。」

「肉類(的來源)很複雜,我們必須考慮到自身所處的生態系統,而不是為了立即的滿足或他人的需求而破壞它。」成長於法國布列塔尼(Brittany)鄉村地區的柯亨(Dominique Crenn)告訴CNN,自己從小浸潤在關懷土地、與土地相連結的文化中:「當我來到舊金山,想要從事餐飲業,了解食物的來源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人們利用肉類的方式正殺死地球



Three Michelin stars. No meat. https://edition.cnn.com/travel/article/dominique-crenn-michelin-star-chef-meat-ban/index.html 

查看 Rachel Rodriguez 的其他推文

曾在2016年被評為全球最佳女廚師的柯亨強調,自己並非素食主義者,也不是悲觀主義者,「但我知道人們當前利用肉類的方式,帶來許多不好的影響,它正在殺死這個星球。」柯亨認為,自己有責任解決這個問題,設計一個「無肉菜單」是最簡單的方式。

不是因為顧客想要什麼,而是為了地球的需要

柯亨生於1965年,「Atelier Crenn」餐館在 2011年開幕,同年就摘下第一顆米其林星星,並於隔年晉升2星餐廳,在2018年 11 月榮獲米其林三星殊榮。 即使貴為米其林3星餐廳大廚,柯亨依然親自採購並種植食材,而她富有盛名的系列餐廳,向來也以使用魚類和蔬食表現傳統法國料理特色著稱。 
柯亨說,她旗下的2間餐廳近兩年來都只提供素食及魚素(pescatarian,不忌食魚類、海鮮的素食者)料理,但從來沒有顧客談論這件事;她將於2020年開幕的最新據點「Boutique Crenn」,也將定位為蔬食餐廳。但她也強調,自己並沒有要強加任何觀念在他人身上,只是希望人們能思索自身的飲食帶來的影響,並獨立得出結論。

「我試圖為自己、周遭環境及地球做出最佳決定。」柯亨告訴CNN,她的無肉料理哲學目前得到相當正面的迴響,若有人還是認為高級料理不能夠少了肉類,她將反駁:「這個決定不是來自於我的顧客想要什麼,而是源自於地球需要什麼。身為人類,我們必須做出讓地球更好的決定。」(相關報導:「重現漢堡肉的口味與多汁口感!」漢堡王搶攻素食肉品市場,歐洲2400間分店力推「叛逆華堡」更多文章

出於對市場上純素食材來源的擔憂,柯亨目前也並不打算吃純素、或是開設純素食餐廳,但她會持續考慮要不要繼續把魚類列入菜單,「畢竟魚也是個問題。」 
 https://www.instagram.com/p/BwI2xhPhWko/?utm_source=ig_embed

https://www.storm.mg/article/2002889?fbclid=IwAR0T9V7mSfrybFQk8r8QFKM7GbiLT9TYsC6NVyHRwTznFC6r9mKFB2tKPu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