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6/29

22張令人心碎的照片――豬的屠宰場之路

如果你在吃火腿時,不得不直視豬的雙眼?
被養殖作為食物的豬不管生前是如何被飼養的,最終多數都會被裝上擁擠的貨車――面對惡劣的環境,在極端天氣下幾乎沒有任何保護,沒有食物、水,也沒有排泄處――他們就這樣被送往屠宰場。下面的圖片將講述一個令你心碎的故事:

很多人都見過牲畜車載著動物去屠宰場。

1
但是如果你仔細一點看,你就會看到一條鮮活的生命。

2

你會看見這些悲痛的綠眼睛⋯
3

這些焦慮、黯淡的藍眼睛⋯
4

以及這些驚恐的棕色眼睛⋯
5

你會目睹動物們在沒有制冷措施的情況下忍受夏日的炎熱⋯
6

沒有水喝,他們因為口渴而口泛白沫。
7

這是他在世界上的最後一天了:
9

這條生命有著獨一無二的個性,但是他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標籤便是這樣一條彩色標記⋯⋯
9-a

⋯⋯或者是刻在皮膚上的一串數字:
10a-10b

請注視這只豬的眼睛,然後只管掉頭走開,試圖說服自己她臉上的傷疤與你毫無關係。
11

豬是最愛乾淨的動物之一了,但他們被迫生活在自己的排泄物中。
12

他只能看著路過的人,祈禱他們會幫助他,或者只是施捨一點水喝。
13
他們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
14

他知道自己要被送去哪裡嗎?
15-x

他悲傷的、害怕的眼睛⋯⋯
15

⋯似乎在說「是的,我知道」。
16

我們聽不見她說,「幫幫我吧」⋯

17

「救救我」⋯
18

「我好怕」⋯

19

「我很疼」⋯
21

「請不要讓這成為我在這個地球上的最後一天」。

22
這些豬已經沒有希望被拯救了,但是你可以改變他們孩子的命運。為了豬,為了世界,為了你自己,請素食吧!

全部照片由Anita Krajnc/Toronto Pig Save提供
原文:PETA Asia(已獲授權轉載)

2015/6/24

全球瀕危物種 增至近2萬3000種

(路透奧斯陸23日電)今天1份研究顯示,儘管各國政府誓言改善保護措施,今年瀕臨絕種的動植物增加到近2萬3000種,從西非獅子到亞洲蘭花都是受到威脅的物種。

2015年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 ofEndangered Species)的物種,由前1年的2萬2413種增至2萬2784種,幾乎占採樣動植物的1/3。

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彙編的這份名單,瀕危物種增多主因為喪失棲息地,例如為了農田、城市或道路所需而砍伐森林。

拜非洲南部保育之賜,非洲的獅子維持「易危」(vulnerable)級別。

可是西非的獅子被列為更嚴重的極危(criticallyendangered),理由是喪失棲息地及人類獵殺造成的獵物數量下滑。

名單指出,向來是獅子大本營的東非,獅子數目也快速下降,主因人獅衝突與獵物數量減少。新興威脅則是源自傳統藥物需求,即獅骨及其他獅子軀體部位交易。

不過,還是有保育成功的部分例子,如成年的伊比利猞猁(Iberian Lynx)在2012年增加到156隻,而10年前只有52隻。中央社(翻譯)

回收水果套袋 環保兼助農


市售水果常用網狀套袋,常被當成廢棄物丟掉,非常不環保。(湯雅雯攝)市售水果常用網狀套袋,常被當成廢棄物丟掉,非常不環保。(湯雅雯攝)中國時報【湯雅雯╱台北報導】

夏季水果正當時,但民眾買回後,經常把套在水果外層防碰撞的網狀套袋隨手丟,不環保又浪費。環保志工莊婷宇上周六在臉書發起回收水果套袋運動,短短幾天就有近6000人分享,還有台中、花蓮、基隆網友響應加入回收點,號召民眾做環保兼助農。

「農友也不想再買了!回收水果套袋試辦一周」,莊婷宇表示,水果套袋回到家只有進垃圾桶命運,聽農友說這套袋不便宜,去市場調貨一個要2元,但消費者帶回家也變成垃圾,基於環保,她發起拯救地球行動,讓這些萬年不壞的套袋重生,回收給小農重複利用。

環保署表示,水果網狀套袋是發泡塑膠,不算保麗龍,所以不能回收。環保團體發起二次利用,環保署樂觀其成、非常鼓勵。

主婦聯盟常務監事陳曼麗說,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從1、2年前起,不少社員也會把水果套袋拿回主婦聯盟合作社回收,目前全台共40幾個據點,有的是社員來買蔬果時重複利用,或讓套袋重回包裝生產線。

莊婷宇表示,防撞套袋若採大量採購,價格可壓低至1個約0.2至0.3元,因此回收不易,但小農產量不多,無法大量採購,購買套袋成本較高,若未來能在全台設回收點,給附近小農重複利用,不僅環保還可幫助小農。

不過民眾擔心,水果套袋重複,是否會有農藥殘留及果樹病菌汙染問題?莊婷宇說,消費者回收時可自行用水沖洗髒汙,回收後,小農還會用小蘇打水浸泡、沖洗、晾乾,民眾不用擔心。

2015/6/20

世界第6次物種大滅絕 人類恐首當其衝


(法新社邁阿密19日電) 科學家今天警告,世界正在發生第6次物種大滅絕,動物消失的速度比以往快約100倍,人類可能成為首批受害者。

由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專家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6600萬年前恐龍時代結束以來,地球從未以如此快的速度流失物種。

研究共同作者、史丹佛大學生物教授艾立克(PaulEhrlich)表示,這項研究顯示「毫無疑問,我們正在進入第6次物種大滅絕」。

刊登在「科學發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研究報告還說,人類可能會是面臨滅絕的物種之一,作者還形容這種說法算是相當「保守」。

墨西哥州自治大學(Universidad Autonoma delEstado de Mexico)研究主筆賽巴約斯(GerardoCeballos)表示:「如果繼續放任下去,生命將耗費數百萬年來恢復,而我們的物種有可能提早消失。」

這項分析以脊椎動物的滅絕紀錄為基礎,資料來自化石紀錄等歷史數據。脊椎動物為體內有骨骼的動物,像是青蛙、爬行動物和老虎等。

這項研究以現代物種滅絕的速率,和「人類主宰地球前的物種自然消失速率」相比較。(譯者:中央社李佩珊)

2015/6/17

Ambient Chillout Mix

The Best Chillout Mix

The Best Chillout Mix

2015/6/15

瀟湘水雲 --- 陳守信 演奏

The Best Of Buddha Bar

Buddha Bar 2015

Uptown Funk

Toyota 日本廣告以父、女第一身視角,展示車內的感人故事

I Really Like You --- Carly Rae Jepsen

台灣素食風蔓延:從小眾市場到利基市場

台全球持續吹起「素食風」
自遠古以來,人類不斷飼養家畜、製作肉品,將肉類視為一道不可或缺的盤中美味。而受環境快速變遷的影響,素食主義或蔬食主義聲勢漸漲,除了代代相傳的「宗教素」之外,「環保素」和「健康素」更是近年來素食產業發展的一大推力。
隨著全球暖化的議題愈演愈烈,許多專家學者與環保團體大聲呼籲世人,少吃肉,以對抗全球暖化。研究報告指出,畜牧業及其副產品每年排放的二氣化碳高達 326億公噸,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51%。「吃素救地球」、「每週一素」的口號,對全球飲食人口的習慣,似乎造成不小衝擊。
健康化的飲食風行多年,也是誘發更多人吃素的原因。許多研究證實,素食富含纖維質,能減少肥胖或便秘、降低心臟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發生。美國一項研究 顯示,素食男女的平均壽命比加州其他人群,分別高出9.5歲和6.1歲。目前非單一因素、及非全素的「彈性素食者」已成為全球素食主流。
目前台灣、日本、義大利及德國等國的素食人口比例都超過10%,素食人口最多的國家則是印度,占40%,也就是有將近4億的人吃素,估計2020 年全球素食人口將達30%。
台灣素食餐飲蓬勃與眼前商機
「我沒有想到,全世界還有一個地方素食比印度還發達,每一個街角都有。」一位印度駐台代表曾這樣說。
把台灣比喻成素食者的天堂,絕對不浪得虛名。從路邊攤、自助餐、吃到飽餐廳、到頂級素食餐廳,甚至,一轉身巷弄裡的便利商店,都隨處可見素食產品的蹤影,就連台灣文化中常見的流水席,也每每都會擺出一桌素食筵席。
全台灣共近六千家素食餐館,其中,高達50%位居北部。2009年台北(加上台中)更被國際旅遊網站「Matador Trips」評選為全球「素食友善城市」第三名,台灣的「素」實力早已受到國際間的認可與重視。
正當素食被賦予「健康」和「愛地球」的涵義之後,台灣素食業也跟著從小眾市場,變成利基市場。台灣食品所研究顯示,台灣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者,對素食食品呈 現正面的喜好,但和實際的素食消費人數相比,卻有明顯落差,因此可推論出,市場上的素食產品還有許多待開發的空間、及待發掘的商機。
一份報告便曾指出,以台灣素食人口推估,台灣素食市場規模有20.32億美元,可見素食產業仍是相當看好的潛力股。
台灣素食外銷市場的利基與挑戰
素食人口的成長也帶動了素食相關產業的發展,其中又以素肉製品備受業界注目。根據Datamonitor英國市調機構調查結果,對照其中2004年與 2009年的數據報告,歐洲素肉市場規模成長了3.4%,預估2014年素肉市場規模將成長到24億美元;北美素肉市場規模則成長3.1%,預估 2014年會達到3.68億美元的規模。全球素肉市場持續呈穩定成長的趨勢。
素食原料是素食產業的關鍵,一般多從替代性的角度研發。台灣從十多年前,利用大豆與麥麩兩種基料,發展出高價素肉技術,由進口替代轉型為出口外銷,成為全 球高價素肉技術的領先國。一年的素食產品銷售可達1億美元,其中,超過七成銷往世界各地,市場遍布日本、東南亞及歐美等地,預估台灣每年有機會以20%的 成長幅度攀升。
加上,2009年台灣政府率先制定素食包裝標示的規範,有助於產業秩序的形成。在在顯示台灣綠色與素食市場發展的優勢與潛力。然而,台灣目前仍需從國外進 口大豆、小麥原料,易受價格波動影響。此外,許多國外素食廠商也不斷投入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例如與肉類貼近的口感和紋理、成為新蛋白來源的藻類和藜麥、 從蔬菜萃取肉味調味料等。
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如何站穩台灣在全球高價素肉的地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未來,台灣業者將需要在原料、口味與高階技術上,持續改革與創新,以因應現有及未來的挑戰。

富足的矛盾 米蘭世博看見食物危機


富足的矛盾 米蘭世博看見食物危機
「韓國館」入口處,科技投影讓一名瘦弱的光頭孩子蹲在樹下,轉頭望向群眾。 記者林俊良/攝影

 
前言:五月揭幕的米蘭世博會揭示當代的飲食五大危機,包括「糧食分配正義」、「剩食」、「食物安全」、「生態多樣性匱乏」以及「耕地不足」,吸引世界目光。本報特派記者前往米蘭採訪,整理世博會各國場館令人激賞之處,提供讀者走訪米蘭世博的梗概。

五月揭幕的米蘭世博裡,四層樓高的瑞士館沒有華麗的設計,建築外寫著這一句義大利文:「足夠分給所有人嗎?」

這是座「任你拿取」食物塔。四樣瑞士盛產的食物資源,咖啡、蘋果乾、鹽以及產自阿爾卑斯山的水,裝滿透明的玻璃塔。誘惑是嗎?想拿多少都可以喔。但是,拿完就沒有了──後來的人呢?

地球的資源被我們耗盡,那麼,後來的子孫呢?

這是米蘭世博給參觀者的思想震盪之一。

「韓國館」入口處,科技投影讓一名瘦弱的光頭孩子蹲在樹下,轉頭望向群眾,他餓了。他的手在地上翻找著;我們觀看著,對這世界的糧食危機,該如何行動?這是另一件功課。

二○一五年米蘭世界博覽會是一場讓人深思「食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盛宴與考驗。在各國飲食文化外,食物創新科技令人想像「產地到餐桌」的無縫連結。許多展館揭櫫當代食物危機,引人深省。

聯合報特派記者整理出米蘭世博揭示的五大危機,包括、「糧食分配正義」、「剩食」、「食物安全」、「生態多樣性匱乏」以及「耕地不足」,提供讀者走訪米蘭世博的梗概。

「我們有足夠餵養每個人的食物產量,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吃飽。」米蘭世博開幕後,教宗方濟各接見各國代表時這樣說道:「每一個人都目睹食物浪費及超量消費,這是一種『富足的矛盾』!」

根據統計,世界上有八億人長期處於吃不飽的飢餓狀態,但同時卻有廿一億人超重肥胖,饑荒與肥胖並存的現狀,其實是糧食生產過剩卻分配不均所致。

在富裕國家,消耗過多糧食,也造成嚴重的「剩食」問題。每一年有三分之一生產出的食物遭丟棄;全世界浪費的糧食,可以讓每一個飢餓人口吃上四年。

食物加工產業的發達,加工產製過程為大量生產、長期保存,許多食物被加入有害的化學物質,食物安全堪憂。

在開發中國家,林地砍乏改種植大面積非糧食經濟作物,造成生態多樣性的匱乏。城市發展吞噬著農地面積,耕地不足,造成國家糧食自給率降低。

米蘭世博倡議「食物權」,將向聯合國提出「米蘭憲章」,期待獲得足夠、安全的糧食,能成為人類基本權利。


一、零號館:剩食

關鍵數字 :每年全世界生產的食物中有1/3被丟掉,相當於13億噸

從西側入口進入米蘭世博園區,壯闊的「零號館(Pavilion Zero)」率先進入眼簾。

零號館是由世博官方與聯合國合作的展館,走進零號館「浪費室」,玉米、番茄、雞蛋等蔬菜食物被堆成一座小山,數量之大,令人擔心這「食物堆」會在五個月的展覽期間發酸、發臭。

走近一看,才發現是原來是幾可亂真的裝置藝術,讓人鬆了一口氣。但看過這樣的剩食場景,揮霍的罪惡感已揮之不去。

根 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每一年共有十三億噸食物,相當於三分之一的食物生產量,在生產、運送到販售、消費的過程中遭丟棄,包括長相不符尺寸的、包裝破損的、 銷路不佳的,都被人當成垃圾丟棄;但是為了下架品流出會影響銷路,大賣場甚至不准慈善團體或遊民撿拾這些仍然可食的剩食。專家估計,這些食物若用來餵養世 界飢餓人口,綽綽有餘。


二、韓國館:饑荒/肥胖並存

關鍵數字 :每年全世界有3,600萬人因饑荒而死,但也有2,900萬人死於肥胖引起的疾病

韓國館全白、造型現代的建築外觀,表面看不出與韓國文化相關,但一入館,三座投影藝術創作,第一座不停旋轉的罐頭塔上,動態投影著過瘦幾近生病的人形,也有不斷吃食過胖者,意指加工食物過度製造,造成人類飲食失衡。

第二座白色泡泡堆,被黑色泡泡圍繞著,每個泡泡投影著各種肥胖樣態,象徵人類的好細胞,遭不營養的飲食成分逐漸侵蝕。

第三座是一棵被黑線綑綁、拉扯的樹,象徵資源遭到過度消耗、破壞生態;樹下一名骨瘦如柴的幼童,空洞眼神望著群眾。

韓國館以黑白色調的當代藝術,呈現出肥胖與飢餓並存的世界現況,震懾人心,被許多雜誌報導列為最令人驚艷的場館之一。


三、瑞士館:糧食分配不均

關鍵數字 :全球最富裕的兩成人,消耗了45%肉與魚類,最窮的兩成人卻只食用5%

「足夠分給所有人嗎?」四層樓高的瑞士館沒有華麗的設計,建築外寫著這一句義大利文,質問著你我每一個人。

我們必須排隊搭電梯才能進入這座「食物塔」。塔內有四樣瑞士盛產的食物資源,咖啡、蘋果乾、鹽以及水。包裝小巧方便,任參觀者隨意拿取。

來自瑞士不同種類蘋果做成的果乾,酸甜好吃、最受歡迎,世博會開幕才一個月,就被遊客拿走四分之一。但距離閉幕,還有五個月。

站在從瑞士館外,可從透明的玻璃牆面,看見這四樣食物資源剩多少存量。工作人員提醒:「在瑞士館的食物資源都是定量的,只有四層樓的儲存量。若拿太多,後面的參觀者可能就拿不到。」

瑞士館「食物塔」讓遊客在「拿取食物」的行為中自我反思,簡單的作法卻傳達出全球糧食分配不均的議題:「有人拿得太多,就有人分不到。」


四、未來食物區:食物安全

關鍵數字:不安全的食物,可導致從腹瀉到癌症等200多種疾病

食物可能在任何一個生產運送的環節中受到污染,但義大利最大連鎖超市品牌Coop長期向國內小農採購食物,透過精準追溯食物源頭,把關每一樣食物的安全。

米蘭世博內的「未來食物館」,就是由Coop與美國麻省理工感應科技實驗室合作興建與設計。走進館內,彷彿進入一座極具現代科技感的未來超市。手還沒碰到架上的蘋果,透過隱藏的感應器,眼前的面板就已顯示這顆蘋果的品種、產地、營養價值、碳足跡等資訊。

「就像義大利知名作家卡爾維諾在『帕洛瑪先生』一書形容的,每一種食物都有故事。走進未來超市,挑選食物就像閱讀百科全書,食物會自己告訴你它的故事。」設計這些互動裝置的拉帝這樣說。

Coop在此展現出科技野心,也將Coop超市多年來與小農合作、把關食安的誠意,展現在消費者眼前。


五、英國館:生態多樣性匱乏

關鍵數字:世界蘋果種類曾多達7,098種,但當中有6,121種已滅絕。

英國館四十公尺長的開放式花園走廊,種植著雛菊、雪花蓮、白三葉草等來自英國的各種野花,野花的高度剛好是人類眼睛高度所及,耳邊還傳來蜜蜂嗡嗡聲響。穿過花園,一座精細而巨大的鋁製蜂窩就在眼前。

英國館以「蜜蜂」為題,帶領遊客以蜜蜂的視角觀看世界。但蜜蜂跟世博主題「食物」有什麼關係?

近年世界各地頻傳「蜜蜂棄巢」新聞,由於環境生態遭到破壞,林地遭砍伐,綠地節節敗退,依賴植物為生的物種也間接受害,例如,蜜蜂。當蜜蜂找不到開花蜜源植物,失去食物來源;加上農耕地農藥肆虐,也讓蜜蜂無法生存。

但小小蜜蜂卻是生物鏈重要一環,消蜜蜂不見了,靠牠授粉的植物就跟著遭殃,無法傳宗接代。消失的蜜蜂,絕對是世界大事。英國館正希望世人從蜜蜂視角,重新看見生態多樣性的重要。


六、美國館、比利時館:可耕地不足

關鍵數字:森林以每年500萬公頃速度不斷消失

你看過向日葵,但你一定沒有看過會追逐陽光的「蔬菜牆」。

這是世博美國館設計的一面「垂直農場」,六百五十平方公尺的牆面上,種植著四十種蔬菜、榖物和香草,這面牆還會追逐陽光,隨著陽光照射方向而轉動。空氣穿梭而過,一株株蔬菜「憑空」長出來,採收可期,隨即可變成桌上佳餚,生長過程還可幫助場館內通風、降溫。

而比利時館中,除了品嚐比利時著名的啤酒與巧克力,更吸引人注意的,是地下室三座自給自足的「魚菜共生」生態系統──底座魚池的魚排泄物,可提供上方水耕蔬菜所需養分。蔬菜在摩天輪造型的水耕轉輪中向內生長,轉輪中央還有日光燈提供照明,讓蔬菜也能在幽暗的地下室中生長。

各國因城市擴張發展,都出現耕地不足情況,威脅食物產量,糧食自給率降低。美國館和比利時館的垂直農場和魚水共生系統,都讓產地向天空延伸,為世界提供了創新農業的新解方。

台灣 聯合報 特派記者陳乃綾/米蘭報導

2015/6/11

真愛無界限


長大后才發現,原來宮崎駿動畫里的台詞,那麽深刻....

無畏孤單。因為這世上,肯定有一個人,正努力地走向你。
Fearless alone.Because in this world, there must be aperson, working hard towards you.

14301151902743.jpg

相信我,我們可以更快樂,因為童真只是一種態度。
Believe me, we can be happier, because innocence is justan attitude.

14301151905413.jpg

想開了就是凈土,想不開就是地獄,憂鬱了就是人間。
1430115190546.jpg

我不知將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
I do not know go where, but I have been on theroad.

1430115190762.jpg

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Do not worry, the best always in the mostcasual.

14301151904762.jpg

大家也來笑,嚇人的東西就會逃跑。
みんな、笑ってみな、おっかないが 逃げちゃうから。

14301151907160.jpg

要努力做一個可愛的人,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
We should strive to be a lovely person.Who do notcomplain, do not laugh at who does not envy who, under the sunbright, the wind and rain, run, do their own dreams, goits ownway.

14301151902348.jpg

夢想不會逃跑,會逃跑的永遠都是自己。
The dream will not escape, will run away isalways.

14301151918724.jpg

我不太肯定我的方向,但是我希望自己能走遠一點。
The dream will not escape, will run away isalways.

14301151914923.jpg

不能飛的豬,就僅僅是豬。
飛べねぇ豚はただの豚だ。

14301151919776.jpg

曾經發生過的事請不會忘記,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一度あったことは忘れないものさ…想い出せないだけで。。

14301151912621.jpg
內心強大,才能道歉,但必須更強大,才能原諒。

14301151913121.jpg
如果方向錯了,停下來就是前進。

14301151915181.jpg

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

14301151912241.jpg

或許不是我們變了,而是我們越來越接近真實的自己。

http://www.dailyder.com/post_154.html

2015/6/10

全球當紅素食餐廳 奧地利吸引老饕


全球素食人口越來越多,連在自古奉行肉食主義的奧地利維也納也是如此,當地有一家高檔素食餐廳短短4年,逐漸收服維也納人的胃,不只改變許多肉食者對於素食的想法,獲得米其林美食指南一顆星的加持。

一座被啤酒醬汁包圍的新鮮時蔬小島,還有沐浴在白醬中的蕪菁和薯泥,眼前這些吸引目光的菜餚並非前菜,更不是肉類的配菜,他們全都是主菜,奧地利維也納當紅素餐廳Tian的主菜。

Tian就是中文天堂的天,主廚強調選用的材料都是老天的恩賜,更不乏天價的珍奇食材,從白蘆筍到紫色胡蘿蔔,還有正宗義大利帕瑪森起司雕成的珊瑚礁,而松露肯定不會缺席。

主廚保羅伊維奇:「許多同業覺得松露過時的,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松露是來自大自然的禮物,當然價格不斐,但是當我們說到烹飪藝術,我們就必須尊敬大自然的賜予。」



聞一聞,精氣百倍啊,這家餐廳門庭若市,不過當它2011年開張營業時,許多客人看菜單發現是素食餐廳,勉為其難得點了水和沙拉意思、意思一下,為什麼這麼多維也納人一聽到「吃菜」就興致全無了呢?沒辦法,維也納向來就是肉食者的天堂啊。
 
而Tian蔬食餐廳在這座肉食者天堂裡奮鬥4年後,生意興隆不說,不少無肉不歡的男性朋友也會偶爾光顧換換口味。

客人:「我不是吃素的,我一開始還很懷疑,想說吃素會吃得飽嗎,但其實是有飽足感的,用天然蔬菜烹調是很棒的,沒料到會吃到如此饒有風味的美食。」

這家餐廳逐漸改變肉食天堂的飲食思維與習慣,而青菜水果比大魚大肉還要貴,也是顛覆維也納人的傳統想法,午餐一客32歐元起跳,晚間套餐的價位則在89到120歐元之間,但饕客依舊買單。

主廚保羅伊維奇:「堅持品質、懷抱熱情才能出眾,一開始要讓顧客願意嘗試,當然不容易,但現在素食應該能和維也納炸牛排相抗衡。」

Tian蔬食餐廳更獲得許多美食指南的高度肯定,它摘下米其林一顆星,也戴上Gault-Millau高米雍指南的三頂白帽加持。

高米雍美食指南總編輯瑪蒂娜霍罕洛荷:「奧地利人對素食認識不深,一直被視為是非主流的飲食,奧地利人不覺得吃素是種愉悅經驗,而是把吃素當作健康取向,讓人欣慰的是,健康飲食如今也能富有創意與味道是一種全面的經驗。」

但是這些有如藝術品的佳肴,要一般人在家裡自己烹煮,恐怕會變成災難,為了推廣蔬食,Tian的主廚還出食譜教導大家簡單又不失美味的蔬食料理。

主廚保羅伊維奇:「我們都應該關注健康飲食、推廣食補的概念,反之亦然,我認為飲食比例80%肉或魚,對身體是好的。」

一頓飯80%都是肉,這個比例對健康飲食來說恐怕還是嫌高了,事實上主廚自己並不是素食者,卻仍舊樂於推廣,可見蔬食在維也納越來越受到歡迎,是賺錢生財的一條路,難怪連肉食者都要奉行追捧。

美國議員提出修法:允許合法打破車窗救中暑貓狗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在許多國家,允許人們打破車窗救人,但若破窗救寵物卻被視為違法。美國紐約州議員John Ceretta提出修法,希望法律能將動物跟人一樣視為生命,在緊急情況發生時,一般民眾也能打破車窗拯救,而不會背上入侵及破壞私人財產等罪名。這項法 案目前已經通過,其他州甚至國家也有許多人希望能如法炮製。

美國有幾個州的法律,允許警方和立案的動物保護組織在緊急情況下破窗救動物,但若一般民眾這樣做,將會吃上官司。而上月在雅典就發生類似案例,一名 男子為了拯救路邊一輛車內中暑命危的狗,緊急打破車窗,沒想到卻差點因此被捕。還好車主堅持不控告,否則該名男子雖出自一片好心,可能受到罰責。

為了將生命一視同仁,美國紐約州議員John Ceretta提出修法建議,希望一般民眾遇到這種特殊情況時,也能無後顧之憂去拯救性命。只不過救援人不得將車內寵物隨意帶回家,而是必須送到鄰近的獸 醫院或是動物救援組織,也需要在車裡留下個人姓名及聯絡方式等資訊。另外粗心的車主也必須受罰!

每到夏季,都會有粗心糊塗的飼主將寵物留在車內,又關窗熄火,以為「一下子應該不會怎麼樣」,結果車內氣溫不斷飆高,讓寵物在缺乏空氣的情況下活活 被熱死,等到飼主回來後已經回天乏術。北歐保險公司TRYG就曾經拍攝過一部相關廣告,兩名少女發現車內一隻中暑的狗,撿起石頭狠砸車窗救狗,這段影片每 到夏天又會有人轉PO。

動保團體雖然肯定勇敢砸窗救狗的行為,但針對影片糾正兩項做法:

1.砸玻璃應避開寵物所在位置:若狗在後座,應由前座車窗砸破,再從車內打開門鎖,如此才不會讓玻璃碎片傷害到狗,加上可能必須將狗從座位拖出來,若座位上有碎片,拖行過程將會害牠受傷。

2.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一點點水是不夠的。首先趕緊將狗放置在陰涼處,直接將大量的水噴灑、倒在狗狗的身上,一邊倒一邊輕輕按摩將水滲透至狗狗的皮膚,而不只是在皮毛表層。特別是牠的胸部、腹部是最需要冷卻的部位。如果能找到一條毛巾或毯子,將毛巾濡濕透後,放在狗狗的身體上,讓狗的皮膚吸收水分。

目前台灣法律並沒有允許民眾砸窗救狗,因此《ETtoday寵物雲》提醒所有飼主:夏天狗狗中暑死亡率高達 8.9成,應避免在烈日下散步或從事戶外活動,否則除了中暑之外,腳掌也容易燙傷。出門應替狗狗攜帶飲用水及水碗,定時休息,隨時補充水分。狗中暑症狀包 括:氣喘不停、不斷趴下,甚至口吐白沫、舌頭發紫。若發生中暑情形,應立即用大量冰涼水沖狗狗身體、皮膚降溫,並趕緊送醫。

2015/6/8

8百萬噸垃圾污染 地球海洋最沈重負擔

今天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根據統計,每年有8百萬噸的垃圾和廢棄物,被倒進海水中丟棄,不只造成嚴重環境污染,也大大衝擊海洋生態。
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就是「健康海洋」,呼籲大家為海洋的乾淨,盡一份心力。

五顏六色的海洋生物,在海水中自在悠游,遼闊的海洋是大自然最寶貴的資產,但現在它卻不再清澈。影片介紹:「世界的海洋已經漸漸被垃圾給填滿。」

滿坑滿谷的塑膠袋、寶特瓶在水面上載浮載沉,海洋中有多少垃圾,您知道嗎?影片介紹:「但每一年,上百萬噸的塑膠和廢棄物就這樣被倒入海水中,造成非常嚴重的問題。」

總共8百萬噸的垃圾,是一座小島一半的面積,對海洋生態造成極大負擔。海洋保育專家:「這個樣本幾乎沒有生物的足跡,裡面都是塑膠,這已經超越的污染的境界了,海水的組成都被改變了。」

在太平洋取得的海水樣本,渾濁不堪,夾雜著數不清的雜質,生態專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像塑膠這樣工業製品,早已經滲透生活的每個角落。海洋保育專家:「我認為塑膠無所不在,沒錯,我想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沒有塑膠存在的。」

水面上大大小小的垃圾,遮蔽了陽光照射,化學製品更毀了本該豐富的海底景觀。影片介紹:「越來越多的海灘遭到污染,被封閉,再也不能游泳,遭到漂白的珊瑚礁,還有很多貝類再也不能繁殖,以及過度捕釣的漁場。」

當海水不再乾淨,海豚、鯨魚擱淺的悲劇越來越常發生,海底下的食物鏈也跟著被徹底破壞。溫哥華海生館人員:「當海洋生物把毫無營養的塑膠垃圾當成食物吃下肚,這可能會造成肚子堵塞。」

但這一切是可以被改變的,今年的國際世界海洋日,就以打擊海洋污染為主題,呼籲人們一起來幫海洋復育。

影片介紹:「我也看到有部分海域開始恢復活力,因為人們在乎,願意做些什麼,願意發揮創意,動員別人一起加入。」

沒有健康的海洋,就沒有健康的地球,海洋生態其實與人類息息相關,找回大海曾經的純淨美麗,我們責無旁貸。

2015/6/7

台灣槍決6人 國際特赦組織:死刑從來就不是問題的答案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

台北上周一名8歲女童遭殺害,法務部5日槍決6名死囚,國際特赦組織研究員倪偉平(William Nee)表示,「民眾對於無辜女童慘遭殺害而十分憤怒,這完全可以理解,犯下這起駭人罪行的加害者也應面對司法審判,但死刑從來就不是問題的答案。」

倪偉平認為,執行死刑的決定透露出政府的政治計算,試圖以平息眾怒的方式贏回民心。
倪偉平說,執行死刑無疑與政府長久以來表示要廢除死刑的說法不相符,政府必須停止將死刑當作政治工具,首先應要朝廢死方向正式暫停執行死刑。

國際特赦組織指出,死刑在台灣是秘密執行,待決死囚的家屬及律師幾乎不會事先得知消息。 昨日6名遭槍決的死囚分別為台北的鄭金文,王秀昉,曹添壽;台南的王俊欽;高雄的王裕隆;台中的黃主旺。

國際特赦組織表示,2014年,台灣槍決5名死囚,並增加1件死刑判 決,全都是謀殺罪名。而2014年,台灣是全世界仍在執行死刑的22個國家之一;20年前有41個國家執行死刑;目前全世界有140個國家在法律面或實務 面已經廢除死刑。 該組織強調,沒有任何可信的證據顯示死刑比起其他刑罰能更有效預防犯罪,由聯合國針對死刑與謀殺率之間的關係進行的完整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無法提供科學證 據證明執行死刑比終生監禁具有更為顯著的效果。 國際特赦組織說,在任何情況下都反對死刑,不論犯罪的本質、情狀;有罪、無辜或其他罪犯性格、或是國家執行死刑的方式為何,皆無例外。「死刑違反了世界人 權宣言揭示的生命權,是最殘忍、最不人道又且有辱人格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