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5

受溫室效應影響 全球發電量30年內恐驟降


奧地利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4日公布一份報告指出,由於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全球熱浪和乾旱越發明顯,全球數千家發電廠恐在2050年前,面臨發電量驟降的現像。

根據法新社報導,IIASA報告著者之一的芮雅希(Keywan Riahi)指出,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未來電力將會變得更貴、更不可靠。若在2050年前無法遏止暖化繼續發生的話,全球升溫和缺水,水力發電廠將首當 其衝,發電量會先減少近4%,接著藉燃燒石化燃料、核電或生物質取得電力的熱力發電廠,發電也也會減少12%。

分析專家認為,就算世界各國已在2015年12月達成「巴黎氣候峰會」所接受的減碳目標,努力將全球氣溫增幅限縮在攝氏2度以內,但根據研究顯示,全球發電量仍會大幅減少。

據了解,全球有98%供電源頭來自水力和火力發電廠,這2種發電設施都高度依賴水來冷卻機械或發電。

專家警告,若地球暖化持續惡化,美國、南美洲南部、南非、中歐和南歐及東南亞,將是首先受到影響的區域。

熱浪搞鬼冬溫飆破零度 北極未來恐無冰

(中央社倫敦4日綜合外電報導)北極區正遭逢一波令人不安的熱浪,溫度幾近融點。部分氣候模型甚至預測,未來數十年可能出現「無冰北極」。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氣象專家韓森(Bob Henson)12月28日在推特(Twitter)上說,北極自1948年以來,12月溫度在零度以上僅出現3次。

英國「地鐵報」(Metro)網站今天報導,總部在美國的國際北極浮標計劃(International ArcticBuoy Program)測溫發現,距離極點約200英里的北極高緯度區上週比平常水準高攝氏30度以上,12月30日更達攝氏0.7度。

CNN資深氣象學者米勒(Brandon Miller)指出,兩大天氣系統發威,已把暖空氣從歐洲南部和非洲北部推到北極,一是影響美國和北歐的低壓系統,另一是西伯利亞上空的高壓系統。
他還說,兩個系統在年度這個時候出現並不罕見,但兩者結合的威力強度很不尋常。

然而米勒表示,北極高溫嚴格來說是暫時現象,溫度很快會恢復正常。關注重點在暖化是否成為一種模型,導致北極海冰減少。

「部分氣候模型預測,未來數十年至少會部分時候出現無冰北極的現象。」「要出現無冰北極,就會是夏季大量融冰,而且冬季重新結冰有限,這些情況發生就可能出現無冰北極。」
「若出現很多這些情況,尤其又有強風推動海冰造成部分脆弱處,若這成為一種模型,北極的穩定性恐怕真的令人擔憂。」

「衛報」(The Guardian)網站報導說,冬季期間的溫暖天氣恐影響北極海冰形成。冰層早已因全球暖化大量融化。

法新社上週也報導,北極氣溫12月30日升到冰點以上,比一般冬季中期高出攝氏20度。加拿大氣象當局將升溫歸咎於詭異低氣壓,而這早已導致北美耶誕節氣溫創新高,且英國遭逢強風和洪水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