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5/4

雲林沿海地層下陷/潮間帶萎縮 加速水產業消失

更新日期:2010/05/04 04:11

〔記者陳燦坤/台西報導〕地層下陷造成雲林沿海養殖環境日益惡化,圈養水產成本不斷增加,雲林淺海養殖協會警告未 來若海水上升,台灣養蚵產業將因潮間帶萎縮而消失,勢必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問題,為化解氣溫升高與地下水超抽的沈痾,未來針對水資源分配,政府不該只重視工業而輕忽農、 漁業。

地面水多挪為工業用

雲林淺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指出,台西地層下陷不是一天造成,政府為發展國內經濟,將多數地面水 資源挪為工業使用,迫使長年靠放養文蛤等水產維生的業者,不得不抽地下水因應。

養殖業抽地下水自足

林進郎表示,持續抽用地下 水已致使有才寮大排出海口水面,現在竟高於沿線養殖專區路面1公尺,養殖區不論抽水或換水都需要借助馬達,所產生熱能無形中成為引發氣溫上升、海水上升的 負面因子。

海岸線每年內縮2米

林進郎指出,地層下陷導致雲林海岸線正以每年兩公尺的速度內縮,一旦海平面繼續上升,蚵農賴以 維生的潮間帶將加速消失,屆時恐引發更棘手的社會問題,儘管這幾年相關單位積極開發綠色能源,降低對發電廠依賴,整體而言對大環境可能發揮效果。

水 資源應更合理分配

林進郎認為,根據專家調查全球氣候暖化最大元凶是工業碳排放量過高,相關部門有 必要重新思考如何調整台灣產業型態,將水資源做更合理的分配,不能僅著眼發展工業的利潤,忽略了背後需付出的環保成本。

神聖約旦河變骯髒小溪 明年底恐乾涸死亡

更新日期:2010/05/03 23:35 林仟懿

(法新社以色列阿魯莫特3日電) 基督徒相信約旦河(Jordan River)是耶穌受洗之地,但環保人士今天表示,這條昔日的大河現在成了污染的小溪流,而且除非情況扭轉,這條河流明年就可能死亡。

中東 地球之友(FoEME)在報告中指出,有名的約旦河「由於過度開發、污染及缺乏區域性的管理,已變成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南邊的涓涓細流」。

以色列、敘利亞與約旦長年引流超過98%的河水。

以 國、約旦與西岸的環保人士在報告中說:「剩下的河水主要是污水、魚池水、農業逕流與海水。」

「若無具體行動,約旦河下游預計2011年底就 會乾涸。」

約旦河長217公里,由加利利海流向死海,支流由以國、約旦、敘利亞與西岸城市共用。

1847年,1名美國海軍軍 官帶隊沿河岸探險,他描述如何經過層層湍急的河水與瀑布,而今約旦河是散發怪味的小溪,僅有數公尺寬。

加利利海─其實是個湖泊─南方兩公里 處有個水庫,截斷水流,就在水庫南邊,未經處理的污水從排水管湧出。

地球之友會長布隆柏(Gidon Bromberg)指著惡臭的髒水說:「這就是今天約旦河下游的源頭,沒有人能說這是聖水,沒有人能夠說,這對1條全球知名的河流而言,是可以接受的狀 況。」

隔幾公尺,從鹽泉引過來的鹹水流入冒泡的茶色髒河裡,鹹水引過來是為了保護附近的湖泊。

下游約100公里處的約旦境 內,1名俄羅斯人身穿白袍浸在河裡,許多基督徒相信 耶穌當年就在這裡受洗。

即使河水嚴重污染令人擔憂,每年仍有數千名朝聖者跳進聖河。

沿岸的以色列、約旦與巴勒斯坦社區,總共 34萬居民,全都把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到約旦河裡。

FoEME認為,解決之道在於大量釋放淡水到河中。

報告指出,以國、敘利亞 與約旦都必須讓水回流到這條每況愈下的河川。

該團體表示,改善管理可讓以色列1年省下5億1700萬立方公尺的水,約旦則可省3億500萬 立方公尺,其中1部份可分配給約旦河。(譯者:中央社林仟懿)

氣溫升高 新疆雪融致洪水成災

更新日期:2010/05/04 11:56 陳巧蕙

天氣變熱,大陸也因此出現一些災情,去年冬季遭受嚴重雪災的新疆,現在積雪快速融化,竟然造成洪水成災,新疆境內幾條河流潰堤,最大水流速 達到1秒鐘140立方公尺,許多農田被淹沒在洪水中;但更糟的是,3日下午,新疆降下冰雹,砸壞了20萬畝的農作物。

本 來應該是一片新綠的農田,現在只剩黑白2色,白色的冰雹在3日下午6點左右,忽然從天空強力降下,農田裡的新芽通通被砸壞,泥濘不堪,但新疆的自然災害不 只冰雹。新疆農民:「我今年70多歲,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洪水。」

大陸武警:「目前這個汛情異常嚴重。」

還記得冬天新疆的 雪災嗎?春天來臨,雪全部融化,變成滾滾洪水夾帶泥沙,流入河中,新疆伊寧和伊犁的主要河流幾乎潰堤,讓大陸武警和解放軍都出動,趕緊搶修堤防,但已經有 洪水灌入田間,讓農田變成水塘,作物被洪水夾帶的泥沙掩埋。

伊犁水利局人員:「最主要的作物,玉米和棉花受損最厲害,我們現在只有等它乾了 以後,再搶播一些生長週期短的作物。」

這次洪水和冰雹,造成新疆地區共22萬畝農田絕收,初估經濟損失達1.5億台幣,不過幸好還沒有傳出有人員傷亡。

動物已減三成 生物多樣性推展受挫

更新日期:2010/05/04 11:15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報導】「生物多樣性公約」成效有限!最新的《Science 》期刊指出,因為人口不斷成長形成的都市建設與環境汙染因素,1970年至今,地球上的動物數量已減少三成,珊瑚數量也減少了40%以上。顯示各國政府 2002年推動合作推動的「生物多樣性公約」跳了票。

《Science 》期刊引述聯合國資料息指出,經過長年的數據判讀與指 標分析,地球生物多樣性呈現減少的事實並未減緩,2002年由各國政府訂下減緩生物多樣性毀滅的「生物多樣性公約」,雖已屆滿8年,不過這張支票已經跳 票。

科學家指出,過去40年來,地球上動物已經減少30%,紅樹林與海草面積更消失20%,海洋活珊瑚覆蓋率也減少40%。

聯 合國環境計畫署世界保護監測中心布查特博士說,「這樣結果顯示各國政府執行沒有效果,生物多樣性消失速度並未減緩。」因此聯合國認為現行各國政府祭出的政 策力道不足,應繼續推出更具體的政策。

報告也指出,工業化國家所推出的政策,包括提撥數百萬經費企圖阻止生物多樣性減少繼續惡化,並未發揮 功效,其中英國國內的動物包括刺蝟、麻雀與睡鼠數量仍舊減少,其他人為因素,也是造成生物毀滅的元凶。

不過,還是有其他政府在阻止情況惡化 上繳出亮麗成績單,其中包括巴西成功劃定2萬平方公里土地做為茹魯埃納國家公園(Juruena National Park),歐洲野牛復育也傳出成功消息,以及紐西蘭黑色長腳鷸已經被成功保存下來。

(圖說:圖為在這次墨西哥灣英國石油漏油事件中,棲息地遭受到 汙染波及的瓶鼻海豚,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