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15

浪花下的危機! 全球海洋生態瀕危中

更新日期:2011/06/15 22:29

地球有7成面積是海洋,美麗的汪洋大海蘊育眾多生命,然而現在白色浪花下出現危機,海水受到汙染,魚群變少了,人類過度捕撈更是威脅海洋生態的元凶之一,現在就透過國家地理頻道的鏡頭,帶各位一探瀕危中的海洋生態。

人類和黑鮪魚大對決,在海上展開,每年春天迴游到西班牙海岸的黑鮪魚都要來上一場生死鬥,延續了3千年的傳統捕漁方式,漁船拉起定置漁網,逐漸拉近船身距離,勝負立見分曉。

從染成血紅的海水,不難看出是哪一方獲勝,漁夫們歡欣鼓舞,這可是近年來罕見的大豐收。旁白:「然而豐收只是一時假象,過去數十年來,阿馬卓巴漁人的漁獲量下滑了八成之多。」

黑鮪魚的命運和生生不息的海洋,緊緊牽連在一起,人類的濫捕造成魚群縮減消失,浪花底下看不見的危機正在蘊釀。旁白:「鱈魚、旗魚、劍魚、紅鯔魚、鯛魚以及鯷魚,全都蒙受威脅,曾經富饒多產的海洋,正以大多數人看不出來的方式快速改變。」

海洋裡的食物鍊環環相扣,大魚要從小魚長大,然而小魚還來不及成長,就被撈捕一空,生態系統從上到下跟著失常。不論大魚、小魚都愈來愈難捕,占巴吉群島的居民深切感受到衝擊,開始學習做海洋資源管理。

旁白:「現在婦女們在潮間帶水池區域,實驗性的禁採區工作,她們留下比較小的貝類讓牠們成長,日後才能繁殖更多貝類。」

「竭 澤而漁」是生態環保的大忌,海島國家紐西蘭早已有所領悟,全球最早的海洋保護區就在這裡誕生,原本奄奄一息的山羊島海域,花了7年時間保育,終於開花結 果,大型笛鯛的數量激增。旁白:「這些大型掠食動物很快,就讓海膽乖乖就範,海帶和珊瑚得以繁茂生長,小魚和甲殼類動物再度有了食物和庇護所。」

死 亡邊緣的海洋重獲新生,並非不能,而是不為,海洋保護區成為拯救大海的一帖良藥,只要人類不插手,讓大自然好好修養生息,自然而然會步上正軌,恢復生機。 海洋生態專家:「實在很難讓大家明瞭,在人類出現之前,海洋生物就存在了數百萬年,所以認為海洋需要人類管理,是非常荒謬的想法,真正需要管理的其實是我 們自己。」

減排黑炭、臭氧、甲烷 聯合國提醒:防暖化

更新日期:2011/06/15 09:35 蕭介雲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台北報導】氣候變遷加劇,地球越來越熱,聯合國近日指出,為了控制全球氣溫在本世紀增溫2˚C的目標,除了要減排二氧化碳外,必須快速採取行動,鎖定黑炭、臭氧和甲烷以減少排放量,將有助於在短期內控制暖化問題,也能改善人類的呼吸道健康,以及減少對農作物的損失。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在14日,發表《黑炭和對流層臭氧綜合評估》報告指出,控制上述三項溫室氣體的排放,可以快速防止暖化,並且是減少氣候變遷威脅的重要關鍵。

報告指出,減少黑炭排放還能夠改善人體呼吸道健康,減少醫院住院人數,預估此舉在2030年前,將可以避免250萬人因嚴重空氣污染而減少壽命,其中大部分又集中在亞洲國家;至於減少地面臭氧,將有助於減少對農作物的損害。

聯合國強調,如果採取具有短期效益的控制措施,與長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二者結合起來,有望在本世紀,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C以內。

黑炭是空氣中煙灰的主要成分,主要是由汽車、烹飪火爐、森林大火以及工業設備等釋放到大氣中,會阻攔和吸收太陽光,沉澱後使得冰雪變黑,影響雲團的形成。

而對流層臭氧則是城市煙霧的主要成分,是一種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主要排放源是廢物、家畜以及石油和天然氣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