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0
IKEA Taiwan 2012 臥室電視廣告 幸福篇
影/盛竹如「每週親熱3次」 《Ikea蜘蛛網》笑翻網友
NOWnews 娛樂中心/台北報導 資深主播盛竹如在「姚隋王」三角戀的新聞中,重現《藍色蜘蛛網》的經典台詞「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引起網友瘋狂討論。巧的是,最近他也現身Ikea家具廣告,他親眼見證「每週親熱次數激增3次」,讓人忍不住也想「繼續看下去」。
最近曝光率激增的盛竹如,在最新的Ikea廣告中,化身逛家具的路人,他以冷靜的口吻描述「收納」的重要性,他說收納做的好,多出來的空間,「有刺激人腦釋出大量『類多巴胺』的可能性,此時~有人會忘情的跳起舞來,每週親熱次數激增3次……」。
最後,盛竹如再以《藍色蜘蛛網》的經典台詞「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來為廣告收尾,經典又有創意的台詞,讓不少網友忍不住直呼:「太酷了!盛竹如亂入的太有梗!」、「實在是太好笑了!」
美食素素看
| ||||||
| ||||||
| ||||||
| ||||||
| ||||||
經常出國旅遊的茹素國人常會抱怨其他國家「素食餐廳很難找」,生活在台灣真是幸福多了。
其實不只國人有此感觸,國際旅遊網站「Matador Trips」2009年評選台北(加上台中)為國際「素食友善城市」第三名,僅次於新加坡及泰國清邁,大大肯定了台灣的「素」實力。
台灣素食推廣協會估計,台灣有近六千家素食餐館,尤以北部素風最盛,有大小餐廳近三千家。台北市政府目前正規劃以素食、小吃與辦桌文化為賣點,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成為「美食之都」,要把中式素食打造成流行的代名詞。
事實上,吃素的傳統自古根植在人類的飲食文明裡。西方古典素食主義認為,吃素才能彰顯人性有別於獸性的精神高度,譬如有「西方素食之父」之稱的畢達哥拉斯疾呼:「朋友們啊,不要讓罪惡的食物玷污你們的身體,只有牲畜才用肉來滿足自己的胃口。」他進一步認為,即便牛、馬、羊都是吃草維生,人類豈能連草食性動物都不如?
愛智的希臘哲人蘇格拉底也鼓吹,吃素是獲取智慧的不二法門。大陸作家史幼波在《素食主義》書裡打趣說,蘇氏的弟子柏拉圖甚至「素」得更徹底,連「戀愛」都強調應帶有純純的素意。
由此可知,人們常說的「出家人吃素」或「宗教素」,在中國的素食文化裡,並非自始存在,即便佛陀也說不戒「三淨肉」,沒看到、聽到,或沒有理由讓我疑心牲畜為我而死,其肉皆可食。
直到南朝篤信佛教的梁武帝蕭衍強制佛教徒茹素,吃素才成漢傳大乘佛教的特
色,確立了吃素=不殺生=慈悲心的地位,在民間社會產生強大的說服力,即使不是佛教徒,也都能認同吃素意謂較高的道德正當性,至此素食跳脫了「宗教飲食」
的限制,日後更發展成獨立的「菜系」,有其專門的選材、備料與烹飪技藝。
到了清朝,素食更進一步成為全民美食,上至皇族、下至常民,分成宮廷素、寺院素與民間素三個支系。清宮御膳房設素局,出菜之精緻、豪華不在話下;寺廟素食供出家修道僧人食用之外,也設販賣部,如北京法源寺、鎮江定慧寺、上海白雲觀、杭州煙霞洞、揚州法海寺等,都是當時的茹素重鎮。
乾隆皇是公認最瘋素食的清帝,相傳他有回下江南,途經揚州天寧寺用餐,大讚「蔬食殊可口,勝鹿脯、熊掌萬萬矣!」日後他下令將「文思豆腐」列入宮廷菜單,只因無法忘懷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用嫩豆腐、金針菜、木耳做成的豆腐湯。
創建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與印度聖雄甘地,則是近代亞洲最負盛名的素食主義信徒。行醫的背景讓國父深信素食比肉食更有益健康,他把革命事業與素食相連,認為「(西方)素食之品,無中國之美備,其調味之方,無中國之精巧,」也說「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短短數語,盡是中式素食論述的精要。
尤其豆腐,被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之後,引領中式素食走向「造型美學」之路,用豆腐泥捏出雞、鴨、魚、牛、豬肉形狀,以素托葷,雖予素食無限的視覺想像,卻也挑起茹素者正、反雙方的激辯。
貶抑者如作家舒國治,在《窮中談吃》書中批評素菜館「最不堪者」,就是把菜餚做成動物形體,彷彿眼前是借素還魂的香腸、火腿,「吃進去後完全沒有攝取到動物脂肪,並且也沒有殺生,對菩薩也有交代,」嘴巴吃素,但心頭卻卸不下吃肉的渴望。
反之,作家焦桐則在〈論素食〉一文裡擁護「素菜葷味」的創意:「通過肖真的口感,不僅衍生趣味,亦拓展味蕾的經驗。」他強調,吃素不是禁慾,萬不可自斷「味覺的快感」、因「形」廢食。
迄今吃素二十多年的高雄餐旅大學中餐廚藝系助理教授、台北福華飯店江南春餐廳退休主廚何建彬,折衷看待以素托葷的爭議。他說,素食做成動物形狀,早年是為了迎合以三牲祭祖拜神的習俗,與吃肉的慾望沒有關係,也不是口素心不素的問題。
其實,台灣當今的素食主義背後有著多元的意義,吃素原因有人基於宗教信仰,有人出於健康理由,出發點不同,對於食物呈現方式的接受度也迴異,很難一概而論。不過,「不食用任何動物肉類」,應是每位吃素者(不論吃素的頻率為何)都能接受的共識。
但有人會問,蔬菜本身已夠清淡了,素食餐廳顧及全素者用餐權益而不用五辛調味,這樣做出的料理會好吃嗎?
廚藝界人稱「阿彬師」、民國57年踏入廚藝界的何建彬說,用薑代替蔥、蒜爆香,也能達到提味的效果。
台北福華飯店三樓江南春餐廳的素食部門即由阿彬師一手打出名號,5年前退休後,他受聘擔任高雄餐旅大學專業技術助理教授,廣受學子歡迎,跟他學習素食料理的,還有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地的國際學生。
阿彬師認為,盡量保持蔬菜的原味,才能做出味美的素食,「蔬菜本身就有天然甜味,一點點鹽、一點點糖調味剛剛好。」
阿彬師二十多年前信奉一貫道之後,開始吃素並以研發素菜為樂;除了少量豆皮、豆包之外,他幾乎不用大豆蛋白製成的加工原料,「猴頭菇切碎後與豆腐混和,蒸過之後加以定型,吃起來口感、味道不輸素肉排。」
追求健康也好,幫助地球節能減碳也罷,在台灣可以有千百個吃素的理由,也有千百種素餐館的選擇,不論您是哪一種素食主義的信徒(不殺生的、只吃生機飲食的、聽著南無阿彌陀佛誦經才能下飯的、只吃歐風料理的……),台灣都是美味的素食天堂。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12年04月號)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