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5

"Road to Yalta" ---- OTTA

2022/12/12

2022/12/2

前CIA探員死前揭51區神秘情況 親訪見「活外星人」樣貌曝

中時新聞網
全球最神秘的地方、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空軍訓練場51區(Area 51)。(圖/shutterstock)

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空軍訓練場51區(Area 51)堪稱是全球最神秘的地方,謠傳那裡可以一睹外星人或是不明飛行物體的奇蹟。一位生命所剩不多的CIA前探員決定公布親身走訪51區的實情,堅稱「真的有活生生的外星人」。

 

77歲的CIA前探員擔心身分曝光,以代號「特務齊柏(Agent Kewper)」接受採訪。

據《每日鏡報》(The Mirror)29日報導,77歲的CIA前探員擔心身分曝光,以代號「特務齊柏(Agent Kewper)」接受記者琳達(Linda Moulton Howe)前後加起來約11小時的採訪,不過1998年首次進行後被當局嚴正警告,隔了15年,他擔心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會死於腎衰竭,便密會琳達再度受訪。

特務齊柏提到,早期工作的時候曾被派往陰謀論禁地「51區」,採集所謂「由美國政府發現或回收的物品」,其中包含1947年降落在西南城市羅斯維爾(Roswell)的飛碟,美軍對外否認稱僅是一顆氣象球。

「我們往南走了21公里左右來到S4區,就像一個個車庫門口,放了許多墜毀的飛碟,顯然裡面的外星人都死了,除了一對情侶…羅斯維爾飛碟真的很怪,粗估有100多公斤。」

他堅稱「那裡有活的外星人」,去到S4區後還看了解剖外星人的驗屍影片,膚色看起來不像人類,頭部大了點、鼻子和嘴巴很小、耳朵像個洞。

特務齊柏的身分最後還是曝光,全名奧斯卡·沃爾夫(Oscar Wayne Wolff),1935年出生在明尼蘇達州,2015年在家鄉一間養老院與世長辭,享壽80歲。

文章來源:Area 51 is real! 'Former-CIA agent' shares UFO confession on his deathbed

2022/11/29

減碳與信仰疏食旅客已占一成 華航將供陽明春天米其林蔬食餐

 ▲華航12/1起提供米其林陽明春天餐廳疏食。(圖/記者張佩芬攝)

▲華航12/1起提供米其林陽明春天餐廳疏食。(圖/記者張佩芬攝)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全球各國國境鬆綁,在減碳與宗教信仰因素下,中華航空在2019年疏食旅客已經達到一成,公司在後疫情時代,選擇經營素食16年,獲得米其林認證的陽明春天餐廳蔬食餐,提供台灣出發全艙等旅客素食選擇。

華航「空中旅人純淨疏食」將自12月1日起上線,豪華商務艙與商務艙以春天盛合沙拉揭開序幕,包含特製水果莎莎山藥細麵、黑豆胡麻秋葵、松子味噌黃瓜及橙蜜香石蓮花等繽紛前菜;主菜打破以往中式素食料理烹思.松露炊飯搭配法式芥子醬新魚排,淺嚐入口回味窮,湯品則是精選十多種珍貴中藥材熬煮而成的首烏養生湯。

豪華經濟艙以水果莎莎松子味噌黃瓜與橙蜜香葵前菜·搭配經濟四種隨機主菜如紅醬植物肉貝殼麵、白醬植物排藜麥飯、咖哩杏鮑菇燴飯及燒植物肉黃飯。

有別於以往的東方素食餐點,台灣地區出發的全等旅客皆能品嚐純淨蔬食米其林綠星料理,豪華商務/商務、豪華經濟艙旅客可藉由網路獨享餐或中式素食(VOML)預訂;經濟艙旅客則透過特別餐中式素食(VOML)預訂。

華航為全球航空產業 ESG標持續以永續、環保、在地的精神致力於企業永續發展·同步引領全球航空業蔬食趨勢·推行機上低碳飲食文化,追求零剩食的目標。

華航機上提供多元化的餐飲服務,除全新上線的「空中旅人純淨蔬食」(中式素食-VOM)外,尚有西方素食、印度素食、水果餐、嬰兒餐等多達20多種特別餐點供選擇。

原文網址: 減碳與信仰疏食旅客已占一成 華航將供陽明春天米其林蔬食餐 | ETtoday財經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391375#ixzz7m6oBFmrI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2022/11/7

新研究:北極海2035無夏冰 鯊魚不愛人肉

記者 王德愷 報導

最後更新時間:2022/11/08 10:39
 
海洋中有太多未知,但氣候暖化可能讓我們在還不瞭解海洋前,就先毀了它。如果地球持續保持現今暖化速度,到了2035年夏天,北極海的海面將看不到冰!印度洋上的島國馬爾地夫,珊瑚礁也將完全白化,海平面淹沒國土。科學家們加緊腳步探勘海洋,希望從現有樣本與數據中找解方,至少儘量保護海洋生態。但美國有一項關於鯊魚的研究可讓人跌破眼鏡:鯊魚其實不愛吃人肉,對人類是忍耐又迴避;但牠們卻很喜歡接近城市附近的海灘,只為圖個不勞而獲。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新研究:北極海2035無夏冰 鯊魚不愛人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身為北極理事會(The Arctic Council)的候選觀察員,土耳其科學家們在今年7月開始22天、超過3700公里的北極航程,蒐集動植物樣本、監測海洋汙染物。像這樣不結冰的北極航道可能會越來越多,若地球以目前的速度暖化,2035年夏天,北極洋面將看不到冰塊。

 

土耳其科學家 奧茲特克:「大家都知道了,北極的暖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兩到三倍。」


人類的貿易、航運、補獵等活動,到底對北極生態系有何影響,也是土耳其科考隊的觀測重點。不過在美國,研究鯊魚的學者用超高頻聲波追蹤鯊魚洄游,發現牠們的與眾不同。


邁阿密大學鯊魚研究保育計畫主任 哈默施拉格:「狼和熊這種大型陸上食肉動物,會避開大城市周圍。但我們發現鯊魚才不是這樣,事實上我們發現鯊魚花相當多時間,靠近我們所謂的城市海灘。」


儘管如此,原因卻不是愛吃人肉,鯊魚接近城市海岸,只為漁船或釣客丟棄的漁獲。若你在鯊魚活動海域戴著閃亮亮的珠寶或手錶等,下水游泳,也可能被鯊魚誤判為小魚身上的反光,遭到攻擊;或者,你真的惹毛了鯊魚。

邁阿密大學鯊魚研究保育計畫主任 哈默施拉格:「鯊魚真的不想咬人,事實上牠是忍耐人類、要迴避人類。我們甚至看到一些空拍機鏡頭下,邁阿密海灘上的人們完全沒察覺,有鯊魚在他們身邊游泳!這實在是個瘋狂的奇觀,但也表示人類不是鯊魚的菜。」

但有時就是「不想努力了」,鯊魚仍可能接近船或人,等著分食漁獲;此時鯊魚也在冒險,漁夫可能補獵牠們、人類造成的汙染毒害牠們。在馬爾地夫這個千島國家、蜜月天堂,海面上人們歡樂度假,水面下卻正發生各種汙染與珊瑚礁白化。

保護海洋NGO Nekton馬爾地夫計畫主任科學家  伍德爾:「(在馬爾地夫)我們現在面臨更頻繁的暴風雨、海平面上升、海洋熱浪,這些都造成珊瑚礁白化,有時甚至破壞人類居住地區。」

印度洋上的馬爾地夫平均高度只有海拔1.5公尺,1998年因為海洋熱浪使水溫升高攝氏4至6度,不可逆的珊瑚暖化與死亡就此開始,也不斷發生。這裡超過七成人口靠海維生,或是捕魚、或從事觀光旅遊業。

馬爾地夫海洋生態學家 阿米爾:「幾乎所有這個國家的收入都依靠這些珊瑚礁。如果它們沒了,我們怎麼辦?我所做的每件事都與它有關。」

家鄉的海洋是阿米爾人生中無法割捨的一部分,她加入一個保護海洋非營利組織的研究計畫,9月初開始一個月的深海探索。一艘特別打造的研究船可以深潛,主要研究馬爾地夫海面下30公尺到1公里的海床生態系。因為馬爾地夫海域淺水區的上千種生物,已經岌岌可危,未來期望至少深海區域要保護好。

保護海洋NGO Nekton執行長 史帝茲:「馬爾地夫人對氣候變遷與造成生物多樣性危機,責任最少,但卻在第一線面對危險。從很多方面來看,他們像是煤礦裡的金絲雀。」

煤礦裡的金絲雀為礦工偵測毒氣,國土海拔只有1.5公尺的馬爾地夫,也將是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的最早一批犧牲者。無奈做研究的資源與破壞環境的因素,都是來自富裕國家,阿米爾苦笑著說得很委婉。

馬爾地夫海洋生態學家 阿米爾:「資本主義怎樣都還是佔上風,像是攔不住的火車。」

只希望更多人能把保護海洋這件事放在心裡,至少讓地球毀壞的速度,慢一點。

 

https://news.tvbs.com.tw/focus/1955545

2022/10/7

希塔療癒:世界最強的能量療法 Theta Healing: Introducing an Extraordinary Energy Healing Modality

希塔療癒:世界最強的能量療法
 

作者: 維安娜‧斯蒂博  
原文作者: Vianna Stibal
譯者: 安老師(陳育齡)
出版社:橡樹林  
出版日期:2020/02/13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854818
叢書系列:眾生
規格:平裝 / 488頁 / 22 x 17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快速顯化的奇蹟,就在正面的信念中
 

讓身心進入希塔波狀態,結合大地的能量,
以無條件的愛清理內在負面情緒、改造潛意識,進以接收生命的豐盛,

讓生活中的所有美好都能心想事成。

 

 

希塔療癒的創辦人維安娜‧斯蒂博本身是一位靈媒,二十多年前因病魔纏身而陷入困境,當時她使用各種藥物進行治療,但最終都失敗。後來,她嘗試用自己平常用的靈性解讀方式(即後來發展出的希塔療癒法)作治療時,竟而神奇地治癒自己的病痛。

 

希塔療癒透過意念冥想的力量,結合靈性的科學,而創造無所不能的夢想。作者認為人類的頭腦處於希塔波(θ波)的狀態,是最適合讓意念起作用而達到身心靈療癒的目的。本書教導如何立即改變內在的任何負面想法、如何和一切萬有造物主的能量及最高的愛作連結,並進而達到身體、精神、情感和靈性的改造。

 

希塔療癒能解決生命不同層面的課題,舉凡婚姻、健康、金錢、社會關係等,都有開解的方法,本書收錄台灣不同的見證實例,讓同處於困境的你,找到一個明朗的出口!

 

作者簡介

維安娜‧斯蒂博Vianna Stibal
維安娜‧斯蒂博(Vianna Stibal)
維安娜是一位靈媒。她透過觀想的力量,結合腦部的靈性科學,開創了希塔療癒法,此療法能夠在身體、精神、情感和靈性各個層面上進行改變。二十多年來,見證者於全世界遍地開花。

維安娜與她的丈夫蓋伊在世界各地舉辦課程與研討會,其總部原在愛達荷州(現已搬遷至蒙大拿),他們致力於在全球教導不同種族、國籍、宗教、社會文化的人群認識希塔療癒。希望透過希塔療癒能夠幫助更多的人來享受自己的人生。

希塔專業網頁:www.thetahealing.com

譯者簡介

安老師(陳育齡)
安老師(陳育齡)

安老師出生台灣。二○一七年將希塔療癒帶進台灣,當時在北中南密集地開課,掀起一波不小的風潮,培育出不少的專業療癒師,更帶著療癒師遠赴墨西哥參加培訓講師課程。安老師是台灣本土希塔療癒的重要推手,由於成效顯著,獲得官方認證為唯一中文口譯,成為二○二○年台灣希塔教師課程主辦方。安老師也是華人心靈網路電台-安老師希塔時間節目主持人,希望在台灣本土幫助更多人取得講師執照,讓更多人能認識希塔而運用希塔。

目錄

前言

推薦序

譯者序

  1. 希塔療癒的形成
  2. 課程形成
  3. 療癒與解讀的基礎
  4. 到一切萬有造物主的路徑
  5. 解讀
  6. 透過脈輪打開靈通中心
  7. 希塔療癒
  8. 團體療癒
  9. 為什麼人不會痊癒?
  10. 信念系統
  11. 如何療癒在四個信念層面
  12. 感覺的創造
  13. 關鍵核心信念
  14. 進階療癒過程使用信念工作
  15. 真實法則
  16. 七界
  17. 療癒師 自我療癒
  18. 死亡啟蒙 死亡之門
  19. 守護天使
  20. 幽靈,惡靈,附身,靈性鉤子,詛咒,植入
  21. 跟動物療癒與溝通
  22. 有關靈魂的事物
  23. 顯化
  24. 未來解讀
  25. DNA
  26. DNA活化技術
  27. 基因取代
  28. 維安娜的直觀解剖學
  29. 靈性解讀的秘密會議
  30. 彩虹小孩
  31. 兒童如何發展
  32. 初次靈性啟蒙­-耶穌基督

結語

 

附錄:

快速參考希塔療癒指南

感言

更多信息

致謝

 

 

 

 

 

2022/9/30

《不染 Unsullied》

 毛不易 Mao Buyi

 

  薩頂頂 Sa Dingding

長安幻世繪

2022/9/28

吃素可降低長者新冠重症率高達7成 台北慈濟醫院研究登國際期刊

2022/09/29


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侯沂錚營養師為首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證實吃素對於65歲以上的患者能有效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機率,該研究成果刊登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

侯沂錚針對茹素有助於降低老年得新冠重症機率進行近一步的研究,評估茹素飲食與COVID-19症狀嚴重程度之間的關係,並蒐集65歲以上的患者前一年飲食模式作為評估資料來源,參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分類標準,將病患分成三組,若症狀為輕微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同時存在發燒、咳嗽、喉嚨痛會等被歸類為輕症患者。

若具有嚴重的肺炎臨床症並符合呼吸速率每分鐘大於30次、血氧濃度小於94%、氧合指數小於300、浸潤大於50%等任一項,則歸類為中症患者;若是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呼吸衰竭至需要呼吸器輔助、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等則為重症患者。最後根據邏輯性回歸統計出:茹素的患者中,重症人數都比葷食者明顯降低,尤其在65歲以上的患者差異顯著。

英國醫學雜誌也曾針對六個歐美國家收集2884醫護從業人員其不同飲食習慣,包括素食、魚素主義、葷食進行研究,研究發現:茹素者可降低73%發生新冠肺炎重症比例。

台北慈濟醫院表示,飲食對於腸道微生物的影響極為重要,對於傳染病風險和嚴重程度有相當關連性;先前已有相關報告指稱,素食營養豐富,其中包括高濃度的多酚、類胡蘿蔔素、纖維素、維生素A、C、E、葉酸、鐵、鉀和鎂等。

侯沂錚表示,茹素飲食可以強化免疫系統、預防高血壓、發炎及氧化壓力還有降低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風險。未來也會納入疫苗施打狀況、是否食用營養補充品等條件進行更詳細的探討。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695

2022/8/29

靈魂在說話:聆聽身體的語言 The Language of Your Body

 靈魂在說話:聆聽身體的語言

 

 作者: 茱莉亞.侃南  
原文作者: Julia Cannon
譯者: 丁凡
出版社:宇宙花園  
出版日期:2013/10/31

ISBN:9789868949638
叢書系列:先驅意識
規格:平裝 / 28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4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你的身體在告訴你什麼?
  疼痛在告訴我們什麼?
  我們為何讓自己生病?

  每一個疼痛和徵狀都是身體在用它獨特的語言對你發出重要的訊息。唯一的問題是,我們沒有這種語言的翻譯手冊——直到現在。

  我們不僅僅是這副軀體而已,我們遠比我們的身體來得偉大。我們是住在肉體裡的靈魂,來到這個次元體驗和成長。當我們在世上體驗時,一直都有我們的其他部份(高我)持續指導和支持我們。我們很容易就忘記我們真正是誰,忘記我們為何來到世上,然而,高我不斷地與我們溝通,協助我們待在自己所選擇的成長道路上。

  由於最容易引起我們注意的方式之一就是透過疼痛,所以我們才會使用病痛做為傳遞訊息的工具。當我們學會直接和除了身體以外的部份溝通時,我們就不需要身體的訊息了。

  從這本書,你將發現身體不同系統傳遞的訊息所代表的意義;你如何可以經由理解訊息,作出適當的反應而療癒問題。本書所揭示的就是這個祕密語言,它不再神祕不可解了。你可以發掘你的靈魂在試圖跟自己說些什麼。現在,就為自己找出答案!

本書特色
    
  身體是靈魂體驗人類生命的暫棲之所
  我們的靈魂一直透過身體向我們傳遞訊息
  不論我們是否聆聽
 
 

作者簡介

茱莉亞・侃南(Julia Cannon)

  是有執照的護士,曾在加護病房和家庭照護領域工作超過二十年以上。她後來走上另一條療癒之路,接受過Reconnective Healing和催眠先驅朵洛莉絲・侃南(Dolores Cannon)的「量子療癒催眠療法」(Quantum Healing hypnosis Therapy)的訓練。

  在探索這些非傳統的療癒方式後,她的能量療癒開始有了自己的特質,她將之稱為「光照」(lightcasting)。直覺的光來自雙手,導引能量到達身體需要的地方,平衡身體能量不足之處。這個平衡可能發生在生理、心智和/或精神層面。

  當茱莉亞進入別人能量場工作或進行遠距療癒時,她會得到直覺的訊息,了解正在發生的事,看到身體狀況並知道需要如何協助對方,以達到療癒。這個發展是自然而然發生,它的效果至今仍令她感到驚訝。

  眾人引頸期盼已久的《靈魂在說話》,是她身為療癒者的第一本書。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章 訊息
第二章 催眠
第三章    我們的真實自我
第四章    翻譯手冊
第五章 情緒
第六章 癌症

◎ 身體各部位的訊息
第七章 循環系統
第八章 消化系統
第九章 內分泌系統
第十章 免疫系統
第十一章 外皮系統
第十二章 淋巴系統
第十三章 肌肉骨骼系統
第十四章 神經系統
第十五章 生殖系統
第十六章 呼吸系統
第十七章 感官系統
第十八章 泌尿系統
第十九章 脈輪
第二十章 意外
第二十一章 過程
第二十二章 身體的訊息:快速參考指引
 

作者序

  經由此書,你會看到我們不僅僅是活在世上的這個身體而已。我們的身體是很偉大的機器。無論我們選擇要活多久,我們都已決定了在這個靈魂棲息的身體裡體驗我們所稱的「人生」。如果我們不干預的話,身體機器本應完美運作;它是被設計成沒有病痛,若是出了問題也能自我療癒。所以,如果我們是被設計成不會生病,那麼,為什麼世上有這麼多的病痛呢?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總是在生病或不舒服?事情是否比我們表面看到的更複雜?

  我們現在才正開始認識我們在身體和這個星球的真正角色。如果你不相信我在本書表達的想法,沒有關係,你不需要完全同意我說的話才能瞭解我試著要闡述的觀點。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真相和理解。我鼓勵你閱讀書裡的資訊,自己來決定這些訊息是否正確。

  我要分享的資訊來自我母親朵洛莉絲•侃南(Dolores Cannon)四十多年來,與無數個案一起工作的臨床經驗,以及我在她身邊工作所得的直覺洞見和指引。一旦你了解身體的語言,每個人就都變成透明的了。我們內心的問題事實上都呈現在身體上。你繼續讀下去就會了解我在說些什麼。

  我被指引要寫這本書已經好幾年了,但我一直抗拒。原因有好幾個。其中之一是看到有這麼多已出版的、很棒的書討論同樣的主題就實在令人卻步;因為這不是新的概念。露易絲•海(Louise Hay)是最早提出這個主張的人之一,她認為身體一直在傳遞訊息給我們,如果我們了解這些訊息,就會獲得對人生議題的偉大洞見。露易絲•海的事業非常成功,她讓大家看到了如何透過理解身體的訊息來療癒自己,並且如何說肯定的話語來平衡身心狀態。安涅特•諾提爾(Annette Noontil)的《身體是靈魂的氣壓計》(The Body is the Barometer of the Soul)和尹娜•西格兒(Inna Segal)的《身體的祕密語言》(The Secret Language of the Body)也是同樣傑出的作品。就如我說的,這個主題並不是新的概念。因此,你應當可以了解我為什麼一直抗拒在同樣的領域出這樣一本書了。然而,我的高我卻不斷堅持要我寫。

  我問祂,我這本書能夠提供什麼,是別的書沒有的?我得到的回答是,我們和自己的溝通必須經過某個過程,才能理解我們的進展和我們在地球上的使命。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病痛和不適,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傾聽或瞭解身體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瞭解和回應這些訊息也有個過程。當我們全心投入這個過程,自我療癒便會發生,我們也將進一步了解我們真正是誰。因此,你將會一再聽到我說,我們必須參與這個「過程」。

  這不是一本你可以迅速瀏覽就得到答案的參考書。有些章節確實會告訴你身體的哪個部位通常代表哪些訊息,但這是為了讓你看到過程是如何進行,因此你可以參與其中,獲得自己的領悟和療癒。高我也告訴我,答案不假外求,這一點非常重要。請停止尋找某個人或某件事來「修補」自己。答案都在我們的心裡,我會讓你看到為什麼這是事實。我也會讓你知道如何與身體連結,清楚地聽到你的身體所發出的訊息以及如何詮釋它們。

  我們都是偉大和有力量的生命體。我的任務就是協助大家記得這一點。

  另一個令我退縮的原因是,我的母親在這個領域工作多年並且獲得這些資料有相當久的時間。收到寫這本書的訊息讓我心虛,幾乎有種罪惡感。我的母親找到了不同個案的各種病痛所呈現出的模式,這真的是非常重大的發現。我也覺得自己還沒有「足夠的付出」能夠擁有這些資訊。我現在明白事情並非如此,而且那些想法是來自老舊的能量模式。隨著時間的加速,我們也同時在好幾個次元移動。當母親回到家告訴我個案的各種故事和其中代表的意涵時,我覺得十分受到吸引,我們怎麼能單從個案所告知的病痛或徵狀,就知道這個人是怎麼回事,這真是非常有趣。我知道,自己很難再花那麼多時間與耐性從事臨床工作。經過了好幾年的敦促後,我才開始寫這本書,也終於接受了自己在這條路上的位置。

  許多人可能會想,為什麼我會不願意去做明明知道自己被指引去做的事。你接下來很可能會在書裡一再看到,我很固執,我不喜歡別人告訴我要做什麼。(我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這是真的!)即使訊息是來自最高的源頭(高我),如果我覺得被迫或不是我有意識的選擇,我很可能還是會反抗。你看,即使覺察到自己應有的發展,我們還是可能抗拒。

  我希望你們保持開放的心胸來閱讀這本書,並且允許自己的真理出現。當你走過這個過程,你將看到自己身為一個顯化者(manifester)是多麼偉大,多麼有力量。我深深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知道療癒自己是件容易且影響深遠的事。
 

2022/8/18

走出家門就能接觸農耕 民間團體提「全齡農耕都市」政策建言

 2022年07月05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黃梅舒報導

今(2022)年底縣市首長選舉,各式議題與社會行動持續串聯。都市農耕推動團體則拋出「都市農耕政策需求」,呼籲各候選人提出具體政策。自2008年以降,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未來20年更有3/4的人口居住在都市裡。「支持農耕是有票的」都市農耕網發言人楊志彬說道。

士林區天母SOGO百貨大門正對著德行繽紛農園。圖片來源:都市農耕網提供

都市人口擴張 城市裡的農耕政策需求 更將是未來重要的社會創新

6月29日上午,士林區天母SOGO百貨正對面的德行繽紛農園,民間社群「都市農耕網」邀集食農教育工作者、親子農耕推動者、在地里民、高中生、教師以及數個民間團體,舉辦「打造全齡農耕的都市,跨齡市民耕種者共同發聲」記者會,要向縣市首長選舉候選人,傳達民間對都市農耕的未來擘畫與藍圖。

都市農耕在台灣推動已有超過十年以上的歷史,不過早期是以分隔近郊農業土地,租賃給有種植需求的民眾來發展市民農園。自2014年開始,幾位都市農耕參與者、非營利組織工作者,提出在都市裡以「社區」為尺度,毋須開車、走出家門便可接觸農耕的訴求。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教授張聖琳表示,多數人的觀念仍停留在農耕僅限於鄉村。然而自2008年後,全球已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內。未來20年,更將有3/4的人口居住在都市裡。如何將農耕納入都市活動是一項社會設計,也是未來重要的社會創新。

民間社群籲 基礎政策結合現有經驗 為七大場域擬定全齡政策

「都市農耕網」從臉書社團開始,透過共筆平台累積開放性的知識與文獻,不定期召開實體聚會,交換議題研究與知識,檢視政策並召開建言記者會。近期他們透過線上工作坊,整理過去十年來台灣各地都市農耕者的年齡,歸納出五類參與群體——16歲至職場前、22歲至社會新鮮人、35歲後建立家庭關係以及63歲後的樂齡退休人士、2歲至15歲。

都市農耕網劉哲瑋解釋,五類群體呼應「全齡」訴求,而不同年齡層下,分別又能對應到各自的農園場域。

都市農耕網提出「實質推動七大農耕場域」訴求,橫跨社區、公寓大廈、社會照護空間、校園、主題園區與館舍、公有機關、企業辦公空間。根據參與群體及場域,再進一步畫出「全齡都市農耕參與群體與農園效益架構圖」,呼籲政府善用國內基礎政策與縣市現有經驗,依循為各類群體制定政策、取得場域資源,並提供校園教師、公有機關、社區公共農園、企業等培力課程與推動經驗交流活動。

劉哲瑋說明,都市農耕將創造三面向效益:為民眾帶來健康生活,落實食農教育;都會城市則將增進綠化與宜居環境,促進社區間的活絡交流;空間管理單位則可透過志工參與,達到空間管理與節能的效益。

全齡都市農耕參與群體與農園效益架構圖。圖片來源:都市農耕網提供

都市農園促成社區參與 民間:田園城市應強調如何永續經營

都市農園不僅串起里民間的關係,也強化社區參與的動力。一位來自德行繽紛農園的志工分享,自身因受疫情衝擊而退休,一開始是因地利之便而加入志工,但也因著參與都市農耕的緣故,而曉得里長是誰。

德行里里長也不諱言表示,曾發生偷菜事件,不過,來到農園晨運的民眾都會主動告訴小偷:「人家種得很辛苦,不要偷摘。」農園志工也分享,曾在住家八樓看見小偷偷菜。為逮小偷,直奔八樓而下,甚至守在SOGO門口,就要等小偷出來。

除了士林區德行里,過去台北市松山區復建里也曾推動都市農園,但最後公有土地卻被收回,讓許多里民都感到非常可惜。復建里里長林坤信也到場表示:「田園城市應強調如何永續經營」。而此例也突顯都市政策下公共農園的弱勢。楊志彬呼籲,政府應強化社區農園用地的延續機制。

德行繽紛農園內有一區一區的菜圃,種著青蔥、茄子、辣椒等蔬菜。圖片來源:黃梅舒攝

設置落葉堆肥場 都市農園減碳還能減廢

無法到場的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執行委員張明純,則透過預錄影片的方式,呼籲政府鼓勵私人提供畸零地或閒置空地,減免土地增值稅或地價稅,或可釋出公有空地,讓民眾進行都市農耕規劃。以可食地景取代田園造景,不但將形成露天活動中心,還可發揮農園的碳匯功能。

另外,張明純指出,公園綠地所清掃、收集的落葉往往送至焚化爐焚燒,建議主管機關設置落葉堆肥場,編列經費教導社區環保志工隊學習製作堆肥。堆肥發酵後的有機質可用於都市農園,設置過程更可減少因焚燒所產生的碳排與空氣污染。

學者:台北市發展出由下而上、具草根特色的都市農耕

八年前,全球掀起一波都市農耕熱潮,當時也有不少亞洲城市加入浪潮,例如首爾、香港、日本、新加坡,台北市也是其中之一。美國華盛頓大學景觀建築系教授侯志仁指出,台北市最初推動並不被看好,但八年下來成果有目共睹。

有別於國外,台北市發展出草根、由下而上倡議的獨到做法。例如民間發起網路集資、串聯,或藉選舉將都市農耕轉為政策。此外,台北市都市農耕也受到市府跨局處的大力推動,即便在台灣也少有城市以這樣的方式推動市政。更重要的是,民間團體、基層民眾的高度參與,尤其是社區大學開設課程,實現了民眾參與都市農耕的可能性。

2014年由「都市農耕網」發起的「都市小農孵」集資計畫,希望藉由集資計畫將都市農耕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圖片來源:都市農耕網(CC BY-NC-ND 2.0)

侯志仁呼籲,雖然推動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困難,但台灣經驗在國際上獨樹一幟,需要民間團體與政府協力突破。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前秘書長陳彥良說明,耕種獲得的不只是農穫,還能療癒身心靈與促進交流,讓人回歸自然、重新認識土壤、水、空氣,進而提升對生態的關心。接下來將透過全年齡層的規劃,並盡可能地促進空間媒合,讓人人都可以是綠手指。


陳彥良說明,當人們有機會接觸都市農耕,生態城市不再落於口號,人人都可以是綠手指。圖片來源:都市農耕網提供
https://e-info.org.tw/node/234448?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31d4219baa-EMAIL_CAMPAIGN_7_5_2022_11_15&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31d4219baa-84965585

2022/8/15

最新研究 減少肉類消費是對抗人畜共通病的最佳方法

2022/08/16


一份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最新報告表示,如果對動物產品的需求持續上升,將沒有更好的方法來降低人畜共通傳染病(動物傳播)的風險。儘管有人呼籲減少密集化的工廠化耕作方式,轉而支持小型經營,以降低新發傳染病的風險,但報告得出的結論認為這種方式並不是合適的。

由於我們飼養和屠宰動物的方式,密集化畜牧業增加了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並讓它們處於高度密集的生活條件下,同時不在乎它們的健康和福利。這種飼養動物的方法產生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病原體偶爾會流出並導致人類大流行,而報告指出,這種情況發生的風險正在增加中。

該報告的方法和結論認為,「大幅削減肉類消費是最好的疾病緩解解決方案。」報告解釋說,「為降低傳染病風險而提出的一種方法是大幅減少肉類消費。在極端情況下,這可以使自然棲息地得到廣泛恢復,增加野生種群的健康,同時也大大減少傳播給牲畜和人類的機會,進而降低疾病出現的風險。」

肉類消費和氣候危機

降低人畜共通傳染病只是促使人們呼籲大幅減少全球肉類消費的原因之一。今年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一項名為「肉類消費與可持續性」的研究,該研究將於 10 月在《資源經濟學年度評論》第 14 卷上發表。在研究裡,研究人員檢查了畜牧業對當前肉類消費的氣候影響,得出的結論是,為了實現《巴黎協定》中規定的氣候目標,人類必須將肉類消費量減少至75%。

波恩大學發展研究中心 (ZEF) 教授、研究作者 Matin Qaim 表示:「如果所有人都像歐洲人或北美人一樣食用肉類,我們肯定會錯過國際氣候目標,許多生態系統將會崩潰。因此,我們需要大幅減少肉類消費,理想情況下每年減少到 20 公斤(44 磅)或更少。烏克蘭的戰爭以及由此導致的國際穀物市場短缺也凸顯了應該減少餵食動物的穀物以支持糧食安全。」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683

2022/8/6

《誰殺死了周日》

 

2022/7/18

德國波恩大學:肉類消耗必須下降75%才能維持地球生存!

2022/07/18



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發現,為了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富裕的國家必須將肉類消費量減少至75%。而建議的做法可以對肉類徵稅,以及開發以微生物替代肉類的新興產業。

這項研究將於十月在《資源經濟學年度回顧》第 14 卷上發表,它研究了以當前速度消費動物產品的環境成本。研究人員指出,全世界生產的穀物中有一半被餵養給動物,接著動物變成了肉類供人食用──在資源使用方面,這是一種代價高昂又低效率的方式。而且畜牧業也是溫室氣體「甲烷」的主要貢獻者。

該研究作者波恩大學發展研究中心馬丁·卡伊姆 (Matin Qaim)教授說:「如果所有人都像歐洲人或北美人一樣地消耗肉類,我們肯定會無法達成國際氣候目標,許多生態系統將會崩潰。因此,我們需要大幅減少肉類消費,每年的理想情況下必須減少到 20 公斤或甚至更低。烏克蘭的戰爭以及由此導致的國際穀物市場短缺,也凸顯了應該減少餵養動物的穀物以支持糧食安全。」

這與其他組織先前提出的建議相呼應,包含「綠色和平組織」也曾督促歐盟到 2030 年應將肉類消費和生產降低71%,以減輕畜牧業對氣候危機的破壞性影響。

改變消費習慣的兩種方式

一、對肉類徵稅

2020 年,歐盟考慮了「真正動物蛋白價格聯盟」(TAPP,True Animal Protein Price) 提出的一項提議,對購買牛肉、豬肉和雞肉徵收「可持續性稅」。該聯盟的提議是將畜牧業的隱性成本(例如溫室氣體排放、空氣和水污染以及野生動物的死亡等),以便根據其對氣候的影響為肉類設定一個公平的價格。

如果該意見被採納,TAPP建議到 2030 年,這項肉類稅將使歐盟的牛肉消費量減少67%,豬肉減少57%,雞肉減少30%,雖然不是波恩大學研究人員建議的 75%,但這樣已經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馬丁教授說:「對肉類徵稅雖然不受歡迎,但肉類具有高昂的環境成本,這些都沒有反映在目前的價格中。讓消費者分擔更多的這些成本是完全合理和公平的。」

二、使用發酵的微生物製造植物性肉類和奶製品

對於低收入和貧窮的國家來說,因動物是較主要的食物和收入來源,肉類消耗是不得不的選擇,因此只能仰賴富裕國家有責任地做出可持續性的永續改變,讓地球受益。

例如開發以微生物當作媒介,取代動物作為蛋白質生產,製作出植物肉和植物奶製品,而這樣的新興產業與傳統畜牧業相比,可以大量減少資源使用,例如可減少種植作物作為飼料的需求,將對低收入國家帶來巨大的資源和機會。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674

「地獄熱浪」降臨地球! 英提早出現「2050年預言」

 TVBS新聞網陳佳伶

 歐洲出現「地獄熱浪」!包括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希臘等地,不但飆高溫,還引發野火。英國甚至首度發布極端高溫紅色警戒,預估周一、週二這兩天,溫度可能飆破40度,由於英國大部分的家庭都沒有裝冷氣,這樣的高溫苦怕讓很多人受不了。英國氣象局過去曾預測,2050年可能出現40度高溫,沒想到這個預言,提早28年出現。

豔陽高照英國南部知名伯恩茅斯海灘,跟著人滿為患。

不論大人小孩都等不及跳進水中消暑,但在英國想清涼一下不一定要去海邊。

英國倫敦最近還出現一座露天泳池,游泳時一旁就能看見高樓大廈感覺特別新鮮。

倫敦民眾:「這裡非常好,(非常好、非常新鮮),對、沒錯,我們覺得清醒多了。」

原來這座泳池是由金絲雀商業區的一座220年舊碼頭改造,600公尺長範圍和18.5度C的水溫成為炎夏中最大賣點。

金絲雀碼頭集團主任Ben Stanley:「倫敦沒地方可以讓你中午12點,還在辦公桌前5分鐘後就在水裡了。」

畢竟英國這幾天真的熱得受不了,當地氣象局還首度發布高溫警報。

CNN氣象主播Allison Chinchar:「這是史上頭一遭,英國氣象局發布高溫紅色警報,(高溫)接下來幾天會席捲英國,而這代表什麼呢?代表他們至少有50%的機會氣溫會飆到40度。」

英國屬於溫帶海洋型氣候,許多民眾家裡連冷氣都沒裝,而英國氣象局過去雖曾料到有天會飆破40度C,卻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CNN主播Michael Holmes:「一個假設性天氣預報,關於氣象學家預測2050的天氣,實際上這禮拜就會成真。」

這是英國2020年時設想,30年後的氣溫情況,卻被發現和這禮拜的高溫預報,幾乎一模一樣宛如神預言但不只英國。

歐洲西班牙,近期也飽受高溫所苦,馬德里民眾因此趁著年度打水仗活動,瘋狂射水槍消消暑氣。

當地民眾Jose Gonzalez:「酷暑太可怕了,我們一直在找這樣的活動。」

當地民眾Leila Lima:「我在這裡住四年,沒見過像這樣但太棒了。」

只是同一時間,西班牙消防員還在疲於奔命。

因為包含東部的加泰隆尼亞,西北部的加西利亞和南部的馬拉加省,都有野火肆虐高溫也飆破40度C。

CNN氣象主播Pedram Javaheri:「這裡生成的熱浪,已經在西班牙中南部出現44度左右高溫,現在稍微往北部擴散就連法國這幾天都有41度高溫,但這裡7月平均高溫是26度。」

法國、葡萄牙希臘和義大利等地7/16也在和野火奮戰,義大利水都威尼斯,貢多拉船夫拚命灌水喝,就怕船划到一半會中暑昏倒。

CNN主播Laura Coates:「今晚致命熱浪席捲歐洲已經通報數百死,西班牙才一個多禮拜死亡人數就有237人了。」

據報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加已有超過千人死於高溫,地球不斷發燒對人類發出警訊。

CNN首席氣候記者Bill Weir:「根據NASA和美國NOAA數據,2022年7月是從20世紀以來第450個月超過均溫的月份。」

世界自然基金會Katie White:「這種熱浪、野火以及乾旱,變得更頻繁且更嚴峻不只傷害人類也傷害大自然。」

因為高溫不只影響家畜7/16也會妨礙作物生長,為了商討應對方式全球40國再齊聚德國出席彼得堡氣候對話,德國外長表示雖然俄烏戰爭引爆能源危機,卻促進各國加速發展綠能,而這場會議俄羅斯最後並未受邀出席。

 

https://www.msn.com/zh-tw/news/world/%e3%80%8c%e5%9c%b0%e7%8d%84%e7%86%b1%e6%b5%aa%e3%80%8d%e9%99%8d%e8%87%a8%e5%9c%b0%e7%90%83%ef%bc%81-%e8%8b%b1%e6%8f%90%e6%97%a9%e5%87%ba%e7%8f%be%e3%80%8c2050%e5%b9%b4%e9%a0%90%e8%a8%80%e3%80%8d/ar-AAZHKsU?li=BBqiNIb

2022/7/3

2022/6/6

研究顯示50%的英國人將會是Vegan或素食主義者

 2022/06/06


食品未來學家 Morgaine Gaye 博士與「No Meat May」慈善機構合作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預計到了 2040 年,50%的英國消費者將避免吃肉,其中 15% 將完全Vegan。

蓋伊博士的研究還發現,20 年內,Z世代將不再認為肉類是有男子氣概的,並且在公共場合購買肉類品會感到罪惡感。根據報導,這一代人中幾乎有一半人在購買含有乳製品的產品時已經感到尷尬。

該報告還對畜牧業對環境的影響提出了嚴厲警告,預測如果不減少肉類消費,地球可能在 30 年內無法居住。隨著人們越來越追求更可持續的選擇,十年之內,空氣蛋白(呼吸的空氣中的元素透過專業技術轉化為蛋白質)可能成為糧食生產的關鍵方法。

蓋伊博士說:「隨著社會對無肉飲食的普遍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加上替代品的廣泛供應,我們可以期待看到消費者購物和飲食方式的持續變化。」

英國的植物肉品牌Quorn 最近的研究支持 Gaye 博士的研究結果,表明 49% 的 18 至 24 歲的人已經限制了他們的肉類消費。另一項調查發現,69% 的英國父母支持在學校提供更多植物性飲食。

No Meat May 聯合創始人瑞安·亞歷山大 (Ryan Alexander) 表示:「蓋伊博士的報告強調了人們應盡快轉向富含植物的食物系統以保護環境、健康和全球糧食安全的緊迫性。「空氣蛋白」的研發,將幫助全球人口以減少肉類消費。與此同時,No Meat May 的31日無肉挑戰可以讓人們發現植物性的生活很簡單。」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664?fbclid=IwAR2NtPlFfy45a6u6xM9xZym99FITWhQNmnFL23zBCDF4_nSiMJ7_R32MHLg

2022/5/24

IPCC警告:因應氣候危機應儘快調整世界糧食系統,改生產植物肉

 2022/03/28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最新報告,嚴重警告全球務必做好因應氣候危機的準備。目前世界糧食系統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20%,需儘快做出調整,並建議透過改以生產植物肉的方式,有效減少排放量。

非營利組織歐洲優質食品協會(GFI Europe)依據IPCC發布內容分享其見解,認為永續性蛋白質可為糧食系統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並引述研究指出:畜牧業僅能供給全球18%食物熱量,竟使用77%土地畜養動物。因此,土地使用成為一項重要議題。

氣候危機讓數百萬人面臨缺水、缺糧食的困境,那麼解決的方式為何呢?IPCC建議透過研發植物肉和培養肉。在報告的數據顯示,這些替代性蛋白質能夠減少95%用地,以及78%用水。

另外,報告中也顯示一項有趣的數據,要讓生活隨處可見純素和素食的選項,無論是餐廳菜單還是超市貨架上。此指「素食能見度的重要性」,能夠大幅提升植物性食品的購買力。不過,其中也發現單單教育大家吃肉對健康有負面影響,以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後果,這類的方式影響力非常渺小。

要調整及改變具破壞性的畜牧業,除了目前的補助方式,IPCC報告提到還可以讓其轉型生產多元化的植物性食品。這樣一來,植物性食品不僅能夠降低價格,還能夠增加取得機會。GFI則是呼籲各國政府投資於植物肉和培養肉開放性研發,以此作為解決氣候變遷重要方式。

GFI Europe科技經理賽倫˙凱爾(Seren Kell)表示:「全世界頂尖科學家都認可植物肉和培養肉能夠發揮保護未來糧食系統的功能,實在令人振奮。現在各國政府必須將替代性蛋白質納入調整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策略之中。」她也補充說道:「IPCC已明確指出,如果想要在暖化的地球供養不斷成長的人口,就必須改變目前糧食系統;而這些替代性蛋白質以永續性方式,滿足日益增加的肉類需求,緩解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改變。」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640?fbclid=IwAR2O1AZIibcFZOUorSSoEyFz1-BqmlLhd8Dg0jMIsWK2AmwM1hSyzkEzpNY

2022/5/18

解決全球環境危機 植物性蛋白可以節省 80% 的水、土地和碳排放

  • 2022/05/19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指出,人造肉和植物奶、食用藻類、蘑菇和其他替代蛋白等這些食物與典型的歐洲飲食相比,可節省80%以上潛在的水、土地和碳排放量。

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自然食品》上的研究結果,透過替代性蛋白的引入,可以減少80%以上的環境負面影響,並且仍能滿足營養需求和消費行為。

隨著全球糧食系統面臨多重供應和可持續性挑戰,加上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的因素加劇,該報告估計,透過替代蛋白質食品來取代傳統動物性食品,可以減少潛在性的全球暖化、水資源利用和土地利用,除了替代性蛋白,也包含基於植物和新興的細胞農業領域。

報告中討論的替代蛋白質食品包括養殖蛋白、海帶和海藻、蘑菇和微生物的蛋白粉。

赫爾辛基大學的最新報告支持了科學家提出的許多呼籲──過渡到氣候友善型的食品系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的報告引用一項此類研究,該研究強調,目前全球77% 的農業用地用於畜牧業,但如果轉為植物性肉類,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減少 90%。

該研究的作者解釋說,「無論是素食或彈性素食,減少肉類消費將成為重要的飲食轉變,對於健康和環境的結果能產生加乘的作用。」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657?fbclid=IwAR1TqTVhH5T_oceNSSO-zaUVOwLzrBPIWnGw0KK8yb8CvTdqTpzMfnmv9YQ

2022/5/5

《最後一課》

2022/4/23

九天玄女之天女散花

 

 

向九天玄女致敬
拜請神貓大帝~降肉降肉!!!!!

2022/4/10

比植樹更有效 研究:若無人類干擾 熱帶森林20年可恢復近八成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如果人類可以20年不打擾熱帶森林,它們有驚人的潛力可以恢復,因為古老森林的動物相與植物相能幫助新一代森林生長,其中複雜的自然機制被稱為「次級演替」。

研究發現,如果人類可以20年不打擾熱帶森林,它們有驚人的潛力可以恢復。照片來源:Rachel Claire/Pexels

彌補氣候災難 樹木天然更新效果比植樹更佳

根據這份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新發現,次級演替機制可幫助減緩氣候崩潰,提供具體的氣候行動指引。科學家表示,彌補人類過去幾十年間引發災難性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破壞,為時尚不晚。

「這是個好消息,因為20年還在我能設想到、我女兒能設想到、決策者也能規劃到的時間表內,」該研究第一作者、荷蘭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學者普爾特(Lourens Poorter)說。

這種讓樹木天然更新的想法經常被植樹計畫搶去鋒頭,但根據普爾特的說法,前者效果更好,「與種植新樹相比,天然更新在生物多樣性、減緩氣候變遷和恢復養份方面的表現要好得多。」

這表示,我們不一定需要自己種植更多的樹木,讓大自然自己來或許能做得更好,普爾特說。

熱帶森林20年內能恢復到78%原始狀態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世界各地90多名研究人員合作分析熱帶森林更新的過程。他們仔細研究了美洲和西非77個地點、2275塊土地的森林恢復資料,評估12個具體指標,包括土壤、植物功能、生態系結構和生物多樣性等。接著,科學家用這些資料建立模型,用時間序列技術推斷森林恢復的長期趨勢。

研究人員特別研究了農耕幾季後荒廢的熱帶林地會發生什麼事。他們發現,過往的森林中,還留有的肥沃的土壤、殘留的樹木、種子庫和可能會重新萌櫱的樹樁,為新森林的更新創造了一個營養豐富、相互關聯的生態系。

研究人員發現,各項指標多能恢復到使用前原本的森林水準,只是時間或快或慢。根據他們的計算,土壤平均需要10年才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植物群落和動物生物多樣性需要60年,總生物量總共需要120年。

但整體而言,熱帶森林可以在短短20年內恢復到大約78%的原始狀態。「這非常快——快得驚人。」普爾特說。

「次生林就像青少年,他們大吃大喝般地吸收碳」

當然,這些數字只是計算結果,時間序列分析的一個限制是假設分析的每個位置都具有相同的歷史和演替動態,未參與研究的中央州立大學(Central State University)地理空間科學研究員薩拉斯(Eric Salas)提醒。

「但了解次生林如何在廢棄的農田上自然出現,對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確實重要,」薩拉斯說,「尤其是在熱帶環境中,那裡的森林結構複雜,動植物種類繁多。」

這些發現可能對未來的氣候緩解行動有重要的啟示。「例如次生林就像青少年,他們大吃大喝般地吸收碳。老人相對吃得很少,老森林也是。」

「我們要倡導的是,請珍惜次生林,盡可能讓這些森林再次天然更新,」普爾特說。他提到,許多關於植樹造林以恢復世界各地森林的承諾都是不切實際的。多數情況下,這些樹木有30%~50%會死亡,而且難以模仿森林的自然生物多樣性。

「我呼籲盡量讓森林天然更新,在有需要的地方才積極種植和恢復,取決於當地的條件和當地人民的需求,因為他們生活在這些環境中。」

 

https://earthday.org.tw/archives/1993?fbclid=IwAR1S2tKWQ7fD4u3pqQ5Wu2LpYwrPXtc3QGngVY78jT6e_RhlhW-s_Wi_7ZU

2022/4/6

成長一倍!美國素食人口約佔10%

 2022/04/07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OSU)農業經濟系教授貝利·諾伍德(F. Bailey Norwood)挑選出930位美國人做線上調查,其性別、教育、年齡和收入具代表美國人口,誤差值正負2%。該調查截止至今年1月,從中發現18歲以上,表示自己是素食者的人約佔10%。這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農業經濟學家格林·托索(Glynn Tonsor)同期調查結果,不謀而合。

其實之前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農業經濟學家傑森·盧斯克(Jayson Lusk)就有做類似研究,在2013到2017年期間,每月針對1千多位美國人進行調查,結果素食者的比例僅佔5%。由以上數據顯示,近年來美國吃素人口比例成長了一倍。

最近,在美國大部分的人不吃肉的原因,有宗教、文化信仰、關注動物福利和個人疾病預防等因素。現在出現了新的吃素動機。除了環保人士力勸停止吃肉之外,還有許多名人加入吃素行列,像是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和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讓吃素食飲食變得更時尚。此外,快速成長的植物肉產品,很多超市和快餐店都在販售,也讓素食飲食變得更方便,更能夠持之以恆。

這股素食風潮也在非裔美國人中掀起。根據蓋洛普民調(Gallup poll)顯示,在素食者中其是增加最快的群體。對於他們來說,素食主義含有社會正義的元素。幾世紀以來,在食物和醫療的匱乏之下,要重新獲得健康和營養的方式就是素食。

黑人素食主義(Black veganism)即是讓許多人回歸非洲傳統穀物和蔬菜的方式。像是非常受歡迎的傳統料理cachupa,最剛開始其實是素食料理。由於物質缺乏肉類,以豆類、馬鈴薯、蔬菜燉煮而成的營養菜餚,後人才再加進肉類一起烹飪。現在就有非裔美國人開設的素食餐廳,經典還原這道素食版的「cachupa」。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642?fbclid=IwAR32kUD46PWvBBiV9QHbUyOd7-YrTXdnNxWmpgPVP5PUztQXC9Mvvcim_Po

2022/4/5

八新狗累

聯合國最新報告示警:再不減排 世紀末全球升溫恐達攝氏3.2度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4日發表大型報告指出,大刪化石燃料用量、種樹、少吃肉,這些只是這10年的必要行動,才能把升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攝氏1.5度內。雖然IPCC自1990年以來不斷提出氣候變遷警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過去10年仍節節升高,達到史上最高峰,結果就是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設置的攝氏1.5度升溫限制可能守不住,升溫幅度恐於本世紀末達到約3.2度。

Oil refinery with smokestacks releasing emissions into the atmosphere
示意圖。(Getty)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在報告發表時說,各國去年底在格拉斯哥(Glasgow)開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後,基於新許下的承諾,懷著天真的樂觀離去,「但現有的氣候承諾仍意味著排放量會增加14%,而多數主要排放國連採取必要行動去兌現這些不足以達標的承諾都沒做到」。

根據報告,目前只有在這10年從農業、運輸、能源到建築等所有領域都大幅刪減排放量,才能力挽狂瀾。即便如此,各國政府也將必須努力種更多樹及研發技術,以消除工業活動逾百年來在大氣中產生的部分二氧化碳。IPCC報告的共同主席斯基(Jim Skea)在聲明中說:「現在不行動就永遠來不及了。」這是IPCC一系列3份報告中的最後一份,下次至少要5年後才會再開始檢視氣候情況。

這份報告發布後,主管歐盟氣候政策的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呼籲歐洲決策者加倍努力終結對俄羅斯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堤孟思告訴歐洲議會:「烏克蘭戰爭只會加深我們的急迫感,因為在我看來,現在沒人有藉口不加速終結過度使用化石燃料的情況。我們不能再繼續進口大量化石燃料了。」

IPCC過去關於減少碳排的報告都聚焦在永續燃料替代選項的承諾上,例如太陽能和風能,而這份新報告罕見地強調必須抑制消費需求。

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經濟人類學者希克爾(Jason Hickel)說:「多數人都假定削減需求可透過效率提升來達成。但我們現有證據顯示,單是這樣還不夠。」

報告說明,若不削減能源需求,要在這個10年內迅速減少排放以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https://tw.news.yahoo.com/%E8%81%AF%E5%90%88%E5%9C%8B%E6%9C%80%E6%96%B0%E5%A0%B1%E5%91%8A%E7%A4%BA%E8%AD%A6%EF%BC%9A%E5%86%8D%E4%B8%8D%E6%B8%9B%E6%8E%92-%E4%B8%96%E7%B4%80%E6%9C%AB%E5%85%A8%E7%90%83%E5%8D%87%E6%BA%AB%E6%81%90%E9%81%94%E6%94%9D%E6%B0%8F-32-%E5%BA%A6-040544370.html

2022/3/27

被麥當勞告也要環保!德國素食城市杜賓根「去包裝」成最綠典範

 德國的大學城杜賓根是素食者天堂,為了永續更落實包裝稅、廣設太陽能板和鋪設自行車道,成功減少碳排量被麥當勞告也要環保!德國素食城市杜賓根「去包裝」成最綠典範  

圖/位於德國西南的大學城杜賓根,取自Pixabay。


作者:高振嘉
日期:2022-03-28

坐落在德國西南角的大學城杜賓根,是素食主義者的天堂,不論是採購、節慶活動或聚會等場合,主要食材都以素食居多。杜賓根政府更熱烈響應「素食一月」(Veganuary)年度挑戰,鼓勵市民每年一月不碰任何葷食。

一家經營印度餐車的老闆表示:「我們當天的素食產品比葷食賣得還快。」這對以香腸聞名的德國而言是相當不得了的成就。

不僅重視素食,退動「去包裝」落實包裝稅

杜賓根採行素食風格的由來已久,德國綠黨早在1979年就是當地議會成員,由於學生族群占了該市三分之一人口,杜賓根市民普遍更重視環保議題,也樂於為節能永續盡一份力。

最近《BBC Travel》訪問了當地商家,兩位麵包師傅迪騰伯格(Amelie Dietenberger)和克羅特(Kajetan Krott)就在疫情期間製作素食香蕉蛋糕,一開始他們分批送餐,後來承接了幾家咖啡廳的供餐業務,由於他們結合了素食和電動車送餐服務,當地市民都相當支持他們的蛋糕。

土耳其麵包師傅亞爾欽(Sedat Yalcin)也在這裡開設素食麵包店,店內擺著包有菠菜、馬鈴薯、茄子、芝麻醬和起司的美味麵包,還有土耳其芝麻圈等甜點,亞爾欽說店內的麵包每晚都會被大學生和當地市民掃光。

取自Unsplash,攝影:Eleonora Albasi。 

圖/取自Unsplash,攝影:Eleonora Albasi。

 

2022年初,杜賓根進一步提升該市的綠色地位,成為德國第一個實施「包裝稅」的城市。

包裝稅規定從咖啡杯、冰淇淋碗到餐盤,任何一次性包裝都要額外支付5歐分(約新台幣1.5元),餐巾紙、刀子和湯匙等一次性餐具則要額外支付20歐分(約新台幣6.3元),基於「不生產比未來回收處理更好」的原則,包裝稅降低民眾購買一次性包裝產品的意願,從源頭改善城市的垃圾製造量。

新稅制推行至今,收到超乎預期的成效:杜賓根全市垃圾量減少了 15 %。隨著更多民眾養成自帶餐具的習慣,更多餐館也開始提供可重複利用的餐具,且數量仍不斷上升。

大企業不想妥協,麥當勞提起訴訟

儘管包裝稅為當地餐廳帶來嶄新視野,但並非每間餐廳都樂於效法,杜賓根市內唯一的麥當勞就是一例。

麥當勞在德國開設逾1500家餐廳,企業高層主張各家餐廳若沒有統一的規範框架,像麥當勞這樣的大企業將會難以運行。麥當勞發言人也提到:「我們同意最好的包裝就是「不生產」任何包裝,但單一城市或社區採取的特殊途徑(如包裝稅)阻礙了我們在全國廣獲成效的營運概念。」身受新稅制困擾的麥當勞,甚至不惜走上法律途徑,針對杜賓根政府的包裝稅提出訴訟。

麥當勞與包裝稅推行的爭議並非歷史首例,早在1990年代德國卡塞爾市就曾提議徵收包裝稅,但麥當勞的訴訟推翻了這項創舉。

然而,杜賓根市長帕爾默(Boris Palmer)堅信,2022年3月審理此案時,包裝稅制將會取得最終勝利,「我們認為一座城市有權制定這樣的稅收機制,即使是大企業也必須遵從,倘若每家小企業都能改用可重複性包裝,我不相信一家國際公司做不到。」

經濟環保齊頭並進,走向德國最綠永續城市

這同時也為全世界帶來一絲希望,也許人類真的能找到方法阻止全球暖化。

杜賓根這座城市素有「全德國最綠城市」的美名,市長帕爾默自2007年上任後,就透過一系列綠色政策重塑杜賓根的市容環境,例如要求每家屋頂安裝太陽能板,週六也有免費巴士供市民搭乘。

取自Unsplash,攝影:Derek Sutton。(示意圖) 

圖/取自Unsplash,攝影:Derek Sutton。(示意圖)

帕爾默更致力於改善大眾通勤問題,不僅在全市鋪設自行車道,更身體力行每天騎電動自行車上下班,在這項交通政策下,杜賓根市民的自行車通勤率達到傲人的 25 %。

 

總體而言,帕爾默透露:「過去 15 年間,全市的人均碳排放量減少了 40 %,而杜賓根的整體經濟卻同樣成長了 40 %。這讓我們看到希望,也許我們有辦法在克服全球暖化的同時,維持城市經濟增長。」

儘管杜賓根的綠色實踐振奮人心,一般城市礙於城鎮規劃、人口結構和政治環境議題,難以複製這座「最綠城市」的成功模式。即便如此,杜賓根的城市居民仍然向世界證明:人類社會能夠在小範圍內實現永續環保的新紀元。

 

 https://city.gvm.com.tw/article/88282?fbclid=IwAR2PO3pu61OgFqwq8OOPjNorCZEYjP3R6iCxCt9LrW3CfCgCWDbD_UYY4eE


2022/3/25

南北極同時出現罕見高溫 科學家驚「不可能發生的事發生了」

  2022/03/23 09:03

南北極同時出現罕見高溫 科學家驚「不可能發生的事發生了」

本應「季節相反」的南北極近日都出現罕見高溫,且均溫還高出30至40℃,部分地區甚至打破當地的最高溫紀錄,令科學界大感驚訝,這人類歷史上從未經歷過的極地氣候現象,不僅改寫了氣候學,科學家甚至直言此事非比尋常,「絕對不是好預兆」。

▼南北極近日都出現罕見高溫。(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南北極同時出現罕見高溫 科學家驚「不可能發生的事發生了」

綜合外媒報導,全世界最冷地區之一的南極冰穹C(Dome C)本應在3月開始「入秋」,卻在18日於海拔3,489公尺的觀測站沃斯托克(Vostok)測得-17.7℃,高出過去3月均溫的-57.9℃整整40.2℃之多;至於季節相反的北極,則在18日測得比1979年至2000年均溫高出3.3℃的溫度,而每年3月本應是北極結冰達到頂峰的時間,卻與南極一樣出現破紀錄的高溫。

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氣象學家拉扎拉(Matthew Lazzara)對於南極的破紀錄高溫直言:「這種現象發生,絕對不是個好預兆。」剛返回南極研究的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冰川學家斯坎博斯(Ted Scambos)也說:「從未在南極觀測過這樣的事。」南極研究員巴蒂斯塔(Stefano Di Battista)甚至形容,「被認為不可能的事已經發生了,南極氣候學將因此被改寫」。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的科學家邁爾(Walter Meyer),也對北極的高溫感到驚訝,表示「南北極有相反的季節,南北同時融化的現象被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更指出「這絕對不是正常現象」。

▼北極冰蓋逐漸減少,將導致地球海洋面積增加。(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南北極同時出現罕見高溫 科學家驚「不可能發生的事發生了」且隨著地球溫度升高與「北極暖化速度較地球其他地區快2至3倍」和北極冰蓋逐漸減少,將導致地球海洋面積增加,並在反射率效應下使北極地表與海水的升溫速度加快,恐使人類再也無力阻止全球暖化。雖然邁爾和拉扎拉均認為這次南極異常高溫是偶發事件,但若再次或反覆發生,將「令人非常擔憂」。

 

https://news.ebc.net.tw/news/world/308360?fbclid=IwAR34M7JBxdmH-2bBRfavLqMJGtqpzCV0b5Cinza7OMEnBm5lFtIGC5KJtG0

2022/3/13

戲腔翻唱《赤伶》

2022/2/23

紐約市公立學校開始為近百萬學生提供純素餐點

 2022/02/22



紐約市是全美最大的學區,這裡有1700多間公立學校。為因應週五純素日這項新措施,從今年2/4開始供應學生純素餐點。而紐約市可能成為首個提供全素食午餐的大型學區;加州有部分學校也正在考慮實施類似的計畫。

此項新措施是由長期提倡素食健康的紐約市市長艾瑞克˙亞當斯(Eric Adams)所推動。以先前在紐約各學校實施的週一無肉日(2019年)和週五無肉日(2021年)奠定的基礎,並延續之前成功經驗,推出這項新措施。

據市長亞當斯表示,該措施是為了提供孩子們更健康的飲食選擇、增加餐點多樣化,並且因應大眾需求而推出。他說道:「大家會有這樣的要求,是因為厭倦了學校以往供應的食物,想要健康的餐點選擇。」

蔬食墨西哥塔可餅、地中海風味鷹嘴豆,和大蕉佐黑豆碗等這些都是菜單上的純素餐點,以此取代披薩和起司通心粉這類傳統乳製品主食。儘管午餐內容調整為純素,學生還是有一些乳製餐點的選擇。因為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指南規定,供餐必須為學生提供牛奶,但學生可自由選擇是否飲用。

紐約市市長亞當斯是一位坦率直言的健康生活倡導者。其運用當市長的政治力量,提高大家對預防疾病的意識,並改善植物性食品的取得方式。他認為透過週五純素日,僅此每週一次的菜單調整,仍然可以對學生的生活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他說:「學校提供植物性餐點意味著,學生擁有健康飲食和健康生活,並且可以改善上千位紐約市學生的生活品質。植物性餐點美味又營養,這就是為什麼我之前呼籲學校要提供素食和純素餐點。我非常高興現在可以看到所有的學生都能吃到健康的食物,還能夠預防生病。」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631?fbclid=IwAR0yc_eTQxp6anmju_EZn0LnelZOicizqJ8fnVmm5jwWBwU9K0n1_NrBOTQ

2022/2/7

2022/2/1

失落的地球真相2:地球過去的星際文明時代 Forgotten Genesis

 失落的地球真相2:地球過去的星際文明時代

 

 作者: 拉杜·錫納馬爾  
原文作者: Radu Cinamar
譯者: 珊朵拉
出版社:大喜文化  
出版日期:2021/11/1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6269520213
叢書系列:星際傳訊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拉杜·錫納馬爾(Radu Cinamar)在揭露了美國和羅馬尼亞軍隊前所未有的神秘合作後一舉成名。美國和羅馬尼亞軍隊在布切吉山脈的羅馬尼亞獅身人面像下進行了一次探險,並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一個大約有五萬年歷史的神秘密室,內藏著人類的全息記錄地球的歷史,生物共振成像科技,以及三條通向地心深處秘密的神秘隧道。儘管這一偉大發現圍繞著政治陰謀、混亂和限制,探險隊隊長還是讓拉杜·錫納馬爾參觀和探索了這些文物。從那以後,拉杜的生活就是一場迷宮般的冒險,充滿了奇怪的事件、秘密的連繫以及不同尋常的人事物。
 
  《失落的地球真相》第二本,拉杜透過「跨維度頭盔」看到了地球曾經的高科技及傳說中的熱點之謎,如金字塔在乙太層面的驚人建造過程內幕與真實作用、香巴拉所實現的精神使命、亞特蘭提斯的位置與人類DNA變化的歷史、特洛伊種種的神話,及許珀耳玻瑞亞文明終結後跨維度溝通的消逝等。
 
  本書說明為何當前的人類無法從物理平面(第三次元)跳到乙太平面(第四次元)。儘管香巴拉代表了靈性的參考指標,它可以提供給人類的支持,但人類不再那麼容易接近得到香巴拉,所有這些都與人類在全球層面上意識振動頻率的降低有關。一般來說,香巴拉只有在地球的一個區域或一個生物變得足夠靈性,從而與這個神聖領域的高頻振動共振時,香巴拉才會被顯露。現在是振興這些思想的時候了。
 
本書特色
          
  地球曾經是星際時代!
  地球上不但曾有外星文明建造的城市,也是行星理事會的據點之一,還有外星風格的高科技建築。
  這是有史以來最偉大考古發現系列,作者拉杜的最新鉅作!
  與五角大廈聯盟之羅馬尼亞國家情報局極秘密的部門工作,揭露最隱密不為人知的秘辛。
  本書是跨維度的全息紀錄片之第二集!
 
各界強力推薦
 
  香港飛碟學會創始人及會長|方仲滿
  世界華人星際文明研究總會副理事長|呂應鐘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周健
  光中心創辦人|周介偉
  桃園美國學校校長及大學教授|劉原超
  阿乙莎靈訊系列作者|譚瑞琪
 
作者簡介
 
拉杜·錫納馬爾(Radu Cinamar)
 
  拉杜·錫納馬爾(Radu Cinamar)是羅馬尼亞情報機構「零號部門」的成員,該機構負責監測和探索古老的地下密室,該密室採用了未來科技,這種技術包括勾勒出觀看者心靈輪廓的全息投影。
 
  《失落的地球真相》是拉杜·錫納馬爾(Radu Cinamar)系列叢書中的第六本,與彼德·沐恩(Peter Moon)的《白蝙蝠》合稱為外西凡尼亞系列。其他的作品包括《外西凡尼亞的日出》、《外西凡尼亞的月光》、《埃及之謎:第一條隧道》、《秘密羊皮紙:五種藏族啟蒙技巧》、《在地球内部:第二條隧道》以及《乙太晶體:第三條隧道》。
 
編者簡介
 
彼德·沐恩(Peter Moon)
 
  主要以時空項目的研究而聞名。他在加利福尼亞出生並長大,酷愛閱讀、學習研究創造性寫作,尤其對科幻小說的科學推斷和它所提供的高冒險感興趣。他對東方宗教和西方神秘主義的興趣最終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職業和協會。彼德在1983年搬到了長島,在那裡他獨特的背景使他與科學家普勒斯頓·尼科爾斯建立了連繫,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電磁現象專家之一,曾在長島的蒙托克空軍基地參與過奇怪的實驗,其中包括對時間的操縱。他們合作撰寫了《蒙托克項目:時間實驗》及其後續續集現在已經達到了傳奇性的程度。
 
  彼德的工作引起了時間控制科學家的注意,長島時間旅行研究中心的大衛·安德森博士邀請他到羅馬尼亞,並為他研究外西凡尼亞系列中討論的其他時空項目鋪路。他發佈了一系列新的影片「時間旅行理論解釋」,用簡單的語言解釋了實際的科學原理,證明時間旅行是在普通數學和物理學的範圍內。
 
  著有:
  《蒙托克項目:時間實驗》和《蒙托克系列》,包括《重訪蒙托克》、《蒙托克金字塔》、《黑太陽》、《蒙托克死亡之書》、《蒙托克活人之書》。還有《斯潘道之謎》,《時間的音樂》,《王.的帽子》,以及《昴宿星的相遇:UFO的內部觀察》。另有《外西凡尼亞的日出》和外西凡尼亞系列,包括《外西凡尼亞的月光》、《埃及之謎》、《秘密羊皮紙》以及他的最新作品《白蝙蝠》。
 
譯者簡介
 
珊朵拉
 
  臺灣大學哲學碩士。著有《來自未來的超時代神人-尼古拉·特斯拉》。東西方哲學、佛學及科學研究者。認為判定所謂「超自然現象」(如書中的乙太維度)的存在與否並非是取決於人的「信」或「不信」,而是取決於人的認知條件。唯有開發出更高的素質,提高振動頻率與覺知,才能作高層面的理解。
 
目錄
推薦序一:呂應鐘
推薦序二:周健
推薦序三:周介偉
推薦序四:劉原超
推薦序五:譚瑞琪
編者序:彼德·沐恩
作者手記
 
第一章可以跨維度的先進高科技:俯瞰地球的橫切面
我拿到一個特殊的「異次元頭盔」,這是一個驚人的跨維度科技!它和全息影像之間有所連結。我從地球的橫切面目睹從物質維度移動至乙太維度,甚至從地球的「內部」移動成為可能。這樣的乙太連結並不局限於地球,它們是跨維度的。我就像在看一部紀錄片,而我是那個「紀錄片」的一部分。我不僅能看到螢幕上簡單的投影影像,而且連感官功能也加了進來,好像我真的在那些事件和影像中。我同時覺得自己既在倉庫的那個房間裡,也在全息影像中。
◆啟程了!這次探險的總體行動計畫
◆能夠使個人的意識跨越遙遠的距離,看到宇宙元素的神奇「座椅」
◆不起眼的倉庫裡隱藏著驚人秘密!?阿佩洛斯文明的基地
◆超越現代科技不可思議的「異次元頭盔」
◆人類未曾體驗的狀態,我進入了「乙太模式」
◆太驚訝了!橫切面中的地球:我懸浮在高空中清楚地看到地球的一半以及地球內部
◆物質層和乙太層之間的通道關鍵點,乙太子午線交叉點上的建築
◆岩漿的盡頭,地球的精神是創造所有一切的意識
◆地球內部的乙太維度對應金星的大小,星光維度對應火星的大小
 
第二章 無法超越維度的地平說錯覺:思維拉開了人類的距離
地平說運動的追隨者無法從物理平面(三維)跳到乙太平面(四維)。當我們談論時空連續體的時候,你真的有一種感覺,事物是水平的,是一個「連續體」,然而,這只是為了便於我們理解,因為事物實際上並不是以這種方式存在的。我們從三維移動到四維,考慮到「時間」和「空間」是統一的,即三維加上一維。「地平」的概念更多的是二維現實或介於二維和三維之間的東西,那些以如此堅定的信念表達和相信它的人也生活在三維物理現實中,三維實際上不是三個空間維度,而是只有兩個空間維度,這是一個重大的倒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把更高層面的情況應用到這個世界上。
◆地平說是這個時代的「淘金熱」
◆嚴重倒退回中世紀
◆地平說的心理因素,思維拉開人的距離
◆更高層面的空間和時間,宏觀世界的規律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狂熱與無知
◆二維、三維、四維,「舊地球」在第三維度的局限性和變遷
 
第三章 空間扭曲的門戶:你必須更新的觀念
很明顯,那座房子包含了實際的扭曲,也就是空間傳送門,那是與多維空間相互作用產生的扭曲。而兩個房間之間的門實際上是兩個世界之間的一個不連續點。當他們破門而入時,德國特工闖入「另一邊」,與已經進入房間但從對面門進入的美國團隊會面。對美國人來說,那扇門在底特律;對德國人來說,他們打破的那扇門是在巴伐利亞中部的一個都市。
◆遠古歷史的真實本質,必須以另一種形式和其他內涵來處理
◆《聖經》中描述的洪水及更高層次的進化
◆人類歷史上兩大類不同發展的人類
◆扭曲空間的入口:德國和美國特勤局的驚人案例
 
第四章 未曾被公開的文明史:人類在地球上的起源,從宇宙到量子
更高維度的文明健康與靈性密不可分。在地球上,這兩者總是被分開對待。人類的精神轉變,即提高意識的振動頻率,直接關係到身體的健康。你不能有一個而沒有另一個,因為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人類的進化和發展除其他因素外,還受到恆星、行星結構和太陽系的諸多影響。每個恆星、行星、衛星或其他天體,例如彗星,或多或少地作用於生物系統的發展,這種現象一直在發生。
◆阿佩洛斯文明的科學家:醫學及心靈的整體關聯性
◆特殊的星型結構,對於生物系統發展的影響
◆地球上第一個至關重要的DNA轉化
◆符號E-I和E-U,重大的宇宙同步性
◆恆星符號E-I的神秘意義
◆另一種DNA「波」的修飾,加速進化
◆網絡型態的「心理科技」——視覺化的恢復
◆銀河級別和有益的干預
◆時態數據科技:符號頻率精確地顯示了極小的時間
◆一場盛大的宇宙劇場
 
第五章 恆星層面微妙的乙太連繫:人類DNA的改造計畫
我看到了一個完全先進的基因工程項目,它是高度和徹底的工程,這是由非常特殊的天狼星技術支援的。這一修改靈長類DNA的宏偉計劃,從量子層面到銀河系,所涉及的行動和力量已經達到了極致,以今日的科學概念來說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第一次接觸
◆人類DNA轉化的第一步
◆兩個重要的符號
◆天狼星飛船所處的恆星結構
◆DNA的轉化 第一階段年表
◆內伯勞號上的人類之父:天狼星人「特內考」
◆符號T,E,N和DNA的變化
◆靈長類DNA受E-I、E-N和T能量影響的示意圖
◆T符號影響下碳原子主電子軌道的雜化
◆按T符號影響的軌道排列
◆特內考用來影響靈長類DNA的場發射體
 
第六章 我看到第一個人類出生,以及DNA的分裂演化:E-N-L和E-N-K兩種分支的發展
我在全息螢幕上看到了第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這是在向一個新智慧人種連續轉變的框架中之第一個高級意識存在,所有這些人都出生在地球上與人類的創造該項目的發展有關。這個名字幾乎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亞當。我可以坦率地承認,我從來沒有見過像螢幕上的亞當這樣一個完美的存在。因為我和全息螢幕之間的特殊互動ㅡ—通過跨維度頭盔反映阿佩洛斯先進科技——我能夠非常清晰地感受到第一個人類的非凡特徵,他的遺產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保留著,成為所謂「現代」人的基礎。
◆決定性時刻
◆T的意義:從T、E和N的組合到靈長類的DNA,E-N符號指定的頻率影響T的頻率。T分裂且誕生了新的頻率家族,K的符號及字母L。
◆符號K,天地之間的連繫,神聖的支持
◆DNA的特定E-N-L和E-N-K家族,兩者的差異及關連
◆E-N-L分支上的生殖支援
◆亞當,第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
◆符號N,複製的「標記」,亞當DNA基礎的延伸
◆必要的解釋,高度意識的使命及神聖的結合
 
第七章 人類所不知道的基因組改造:E-N-L生物的進化跳躍及E-N-K的最高分支  
亞當出現後,由於出現的生物是雙性同體,非常和諧,精神上也在進化,這導致了在監測人類進化過程的外星文明高度先進科技的幫助下,自然發展和基因工程相結合。在這些生物中,亞當是第一個在DNA結構中組裝最合適的組合,幾乎完全平衡,這是一個雌雄同體的特徵。
◆人類DNA兩個主要分支的混種
◆基因組的「專門化」
◆分支E-N-L及E-N-K不同的進化方向
◆分支E-N-L和E-N-K演變的細微細節
◆特內考的「繼承」,繼續推進地球上人類加速轉型的工程
◆人類DNA的複雜性,進化並非一個線性的過程
◆E-N-L生物的進化跳躍
◆E-N-K的最高分支
 
第八章 可以從地表的任何地方進入地心:高意識和能量的香巴拉王國
香巴拉世界代表了一種非常高的意識和能量顯化的頻率,與地球有關,與這裡生命的存在有關;但不能說它在地球表面之上或之下,因為這只是處理這種情況的一種有限方法。它在乙太層中被顯化,不是必須在物理層中的某物之內或之外。過去人們可以從地球表面輕鬆進入香巴拉領域,很容易地從物理層面移動到乙太層面,其中一些最著名的「通道」是在山區。幾萬年前,這是屢見不鮮的事情。由於E-N-L 生物他們的意識水平很高,可以快速進入香巴拉,甚至一些 E-N-K 生物也可以達到這個境界,因為在土壤表面或水上,物理層面和乙太層面之間有相當多的匯合點。
◆從地表輕鬆進入香巴拉
◆香巴拉代表乙太層中高度的靈性
◆香巴拉的精神使命-地球的保護者和精神支持者
◆人類的精神黑暗,香巴拉的境界對高度靈性的開放
◆香巴拉的形成
 
第九章 超可怕的星際大戰-大塔爾戰爭:物理層和乙太層的分離
西元前五萬年的大塔爾蘇斯戰爭破壞了許多向乙太層面過渡的地區,後來導致乙太層面與物質層面的分離。這是維度的重新排列。由於當時發生了非常血腥的戰爭,來自E-N-L和E-N-K分支的眾多混種生物不再支持物理層和乙太層之間的連接,因此他們分開了。
◆邪惡的爬蟲人試圖征服行星和文明
◆雜交造成的腐敗,危險文明所引發的負面共振
◆打破和恢復外星聯盟
◆原始天狼星的角色,調解處於衝突中的外星文明
◆外星「觀察者」文明
◆地球上曾經的先進人類文明:塔爾文明
◆不同信仰之間的摩擦
◆戰爭過後:逐漸成為一個新文明的基礎
 
第十章 跨維度溝通的消逝:許珀耳玻瑞亞文明的終結
地球上最後一個相對和諧的時期是在E-N-L基因因耗盡其資源而撤出之前。E-N-L分支的撤退開始於西元前二萬七千年,隨著E-N-L生物的進化,僅存留於某些區域,不再遍佈地球表面。在亞特蘭提斯淪陷之後,E-N-L生命從物質層的撤退速度大大加快。E-N-L分支在地球上進行了一個複雜的進化迴圈,並即將撤退到一個比物理層面更為微妙的層面,與物理層的連繫愈來愈少。
◆許珀耳玻瑞亞的淵源和位置
◆大塔爾戰爭後許珀耳玻瑞亞文明的團結
◆基因育種,人類DNA的「靈活性新增」
◆E-N-L分支從物質層的撤退
◆偉大文明的終結,物理層振動頻率的顯著降低
◆與特洛伊城的微妙連繫
 
第十一章 外星文明建造的城市:特奧蒂瓦坎及大行星理事會
特奧蒂瓦坎是天狼人城市的忠實複製品,但聯盟的其他外星文明,特別是昴宿星人,也參與了它的建設。我看到城市已經建成並有人居住,特別是天狼人和昴宿星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座城市是他們的代表的家,在較小的程度上,也是其他外星文明的家。我對這座古城的某些特徵感到驚奇,因為我以前從未見過它們。我提到的第一件事是偉大的感覺,然後是與大自然的交流。植被實際上是城市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與之「共存」。然而,我甚至沒有看到一縷草超過由石板空間強加的邊緣,石板被很好地拋光,並連接在一起。樹葉、百合花、灌木和其他所有的東西都準確地到達了石塊的邊緣,從來沒有超過它們,就好像植被已經「知道」如何完美地尊重這些邊界。城市的清潔度令人難以置信,我甚至無法理解這怎麼可能。
◆E-N-K分支的顯著演化
◆特奧蒂瓦坎-天狼星文明的典範
◆西元前26000年行星理事會的指令
◆人類DNA的「專業化」,外星文明按比例貢獻了DNA
◆E-N-K代表團由「半神」組成
◆DNA的多樣化在E-N-K生物中的應用
◆自力更生,走向成熟的文明
 
第十二章 亞特蘭提斯:人類文明的變革及乙太層的溶解
作為一個重要的評論,我可以說,這是突然打破物質層和乙太層之間的連繫,在亞特蘭提斯時期是相當穩固的。在亞特蘭提斯毀滅之初,來自乙太層的生命們並沒有非常清楚地注意到物質大陸部分的下沉,但在某時刻,由於維度分裂,他們發現他們不再有支持,就好像地毯從他們腳下被拉出,而乙太層開始溶解,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與物理層連繫著了。
◆亞特蘭提斯的正確位置及一些澄清
◆亞特蘭提斯的全盛時期,以其高度發達的文明而聞名
◆亞特蘭提斯的最終沉沒,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亞特蘭提斯的兩個陣營
◆亞特蘭提斯戲劇性的高潮迭起
◆拯救人類的偉大會議和計畫
◆意識振動頻率的「斷裂」
◆支持和恢復人類計畫
◆存在著多種解釋?個人的決定和辨別力
◆跨維度傳送門
◆「革命」與亞特蘭提斯的淪陷
◆亞特蘭提斯毀滅之前,決定性的時刻
◆原始譜系中心,亞特蘭提斯文明的沉沒
◆E-N-K分支的重要性,生命的內在能量的保存
◆人類文明的變革
 
第十三章 金字塔具有天狼星風格?驚人科技的建造過程
這三座金字塔的建造方式與目前的「學術視野」完全無關,這種隱藏真相的「戲劇」,在當今科學所支持的大膽方式是荒謬可笑的,其根源在於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埃及學家無法相信人類歷史可能與一般呈現給全世界的方式不同。歷史的很大一部分,如亞特蘭提斯的存在和消亡,都被排除在外,理由是它們只能是「傳說」。然而,人類歷史上的「亞特蘭提斯事件」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為這個偉大陸地的消失從根本上影響了人類乃至整個地球的狀況。
◆埃及大金字塔的真實年代
◆爬蟲族在太陽系的入侵
◆金字塔是宇宙中有益能量的巨大共振器
◆金字塔的神祕作用,不同地區建造的金字塔反映了其中一個外星文明的風格
◆大金字塔的建造,來自微妙乙太層面上的更高設計
◆目前處於初級階段的科學,建造的微妙因素之差異,尚未被大眾正式接受
◆金字塔不是一個簡單物質結構的設計,必須分析星體連繫的配置
◆乙太平面設計和特定的恆星共振
◆歷經二十四年,以相當快的速度進行建造
◆外星文明參與金字塔建設,複雜又精確的工程
◆吉薩高原三大金字塔的建造,高於當前科技發展水準
◆亞特蘭提斯與外星人的合作
◆先進科技,金字塔是活的有機體且完美符合宇宙元素
◆三座大金字塔的最後一面
◆大金字塔內部的秘密結構和儀式,神秘元素和高等學識
 
第十四章 人面獅身像的真實建造位置及神秘的隱藏作用
我在幾張照片中看到了大金字塔國王的密室裡是如何進行灌頂的。雖然我沒有完全理解它,但我認為這是為了促進生命的「星光體化」,或者是為了在身體中引起某些生化的轉變,這些轉變是星光體有意識地脫離物質身體所必需的。我還看到了乙太現實,我可以看到儀式開始後,通過構成房間牆壁的石塊,出現了外星生物的高大輪廓。在我看來,他們是在監督和協助正確地進行儀式,提供必要的微妙保護。
◆赫拉納斯的老城區,E-N-L和外星生物組成的聯盟區
◆將其中一座人面獅身像遷移到吉薩高原
◆繼亞特蘭提斯之後,埃及人使用金字塔進行星體投射維持與神居住行星的聯繫
◆金字塔內進行生命的星光體化
◆短期戰爭與銀河聯盟的重組
◆圖騰性和萬物有靈性
 
第十五章 大型多維門戶之特洛伊城,馬雅人撤退至乙太維度
關於特洛伊這座偉大城市的存在,我看到的第一張照片是當我看到許珀耳玻瑞亞文明的「血統」時。它的一個分支向南延伸,到達了今天土耳其的西北海岸。然而,向該地區的傳播並不是由地理需求決定的,而是由當時地球上為數不多的一個大型多維門戶的存在決定的。正如我所看到的,這個城市後來被稱為「堡壘」-是圍繞著這個時空的不連續性而建造的,它允許與乙太層裡較高的區域連結,特別是與香巴拉。
◆圍繞著時空的不連續性而建造的特洛伊城
◆特洛伊戰爭的真實故事及相應的乙太層
◆馬雅文明的核心,不受限制地通過跨維度的入口
◆乙太層中的「振動跳躍」,物理維度經常融合到乙太維度中
◆馬雅人的偉大「過渡」,乙太維度被物理維度嚴格限定
 
第十六章 阿努納奇:來自神聖之光的人及錯誤的邪惡標籤
即使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關鍵的事件也發生在銀河系層。每一個存在,每一個行動,每一個態度,都以自己的方式為重,因為它在追求一個特定目標的過程中融入了這個整體的統一。社會由「擁有」轉變為「感受」,即占有感、自私感、競爭感、暴力感逐漸被純粹的積極情緒和情感所取代,其中愛、利他、同理心是最基本的。通過適當地吸收這些資訊,許多人可能會更深入地理解事物,並將覺醒到一個更高的現實中,從而對宇宙中的生命有更廣闊的視野。
◆離奇的錯誤信念,邪惡的歸咎
◆振動頻率的重新分配和向其他星球遷移
◆地球所在的宇宙空間是未來重點
 
後記


失落的地球真相1:全息時間旅行隱藏的歷史 Forgotten Genesis

 失落的地球真相1:全息時間旅行隱藏的歷史

 

 作者: 拉杜·錫納馬爾  
原文作者: Radu Cinama
譯者: 珊朵拉
出版社:大喜文化  
出版日期:2021/10/14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910989
叢書系列:星際傳訊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拉杜·西納馬爾(Radu Cinamar)在揭露了美國和羅馬尼亞軍隊前所未有的神秘合作後一舉成名。美國和羅馬尼亞軍隊在布切吉山脈的羅馬尼亞獅身人面像下進行了一次探險,並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一個大約有50000年歷史的神秘密室,內藏著人類的全息記錄地球的歷史,生物共振成像科技,以及三條通向地心深處秘密的神秘隧道。儘管這一偉大發現圍繞著政治陰謀、混亂和限制,探險隊隊長還是讓拉杜·錫納馬爾參觀和探索了這些文物。從那以後,拉杜的生活就是一場迷宮般的冒險,充滿了奇怪的事件、秘密的連繫以及不同尋常的人事物。

  本書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入研究古代歷史,通過先進科技的「異次元頭盔」與作者的大腦皮層和直覺的相互作用,呈現了70多幅令人驚歎的場景圖像,其結果是全息投影,解釋和說明了幾千年來發生的DNA變化,以及人類如何進化成今日的樣貌。揭示了多種外星文明如何影響及引導人類的DNA,使其進化到更高境界的奧秘。

  人類歷史上的一些熱點,在過去,要麼一直不為人所知,要麼只是從神話的角度來考慮,這些熱點包括:亞特蘭提斯,特洛伊,香巴拉,和許珀耳玻瑞亞。本書顛覆過去不確實的傳說,從全息科技的實際場景,提供豐富又準確的傳訊,結合了深奧知識和一些科學因素。特別強調物質維度和乙太維度之間的「交會點」和維度間的裂縫或入口。這部引人入勝的作品除了揭露了人類的古老歷史,更描述一個從超時空看見人類起源及其對未來的希望。

本書特色
         
  超時空解碼!人類重要變革的開始

  科學家透過跨維度先進高科技「異次元頭盔」,得知地球上遍布第四維度入口,物質層面的第三維度和乙太層面的第四維度原來是「孿生」。而且能在全息影像中看到「宇宙記錄」!還可以俯瞰地球橫切面,內容涵蓋人類深層基因技術及高維度宇宙文明,其驚人的歷史內幕至今沒有任何一本書曾暴露過!

各界強力推薦

  香港飛碟學會創始人及會長|方仲滿
  世界華人星際文明研究總會副理事長|呂應鐘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周健
  光中心創辦人|周介偉
  桃園美國學校校長及大學教授|劉原超
  阿乙莎靈訊系列作者|譚瑞琪
 
 
作者簡介
    
拉杜·錫納馬爾(Radu Cinamar)

  拉杜·錫納馬爾是羅馬尼亞情報機構「零號部門」的成員,該機構負責監測和探索古老的地下密室,該密室採用了未來科技,這種技術包括勾勒出觀看者心靈輪廓的全息投影。

  《失落的地球真相》是拉杜·錫納馬爾(Radu Cinamar)系列叢書中的第六本,與彼德·沐恩(Peter Moon)的《白蝙蝠》合稱為外西凡尼亞系列。其他的作品包括《外西凡尼亞的日出》、《外西凡尼亞的月光》、《埃及之謎:第一條隧道》、《秘密羊皮紙:五種藏族啟蒙技巧》、《在地球内部:第二條隧道》以及《乙太晶體:第三條隧道》。

編者簡介

彼德·沐恩(Peter Moon)

  主要以時空項目的研究而聞名。他在加利福尼亞出生並長大,酷愛閱讀、學習研究創造性寫作,尤其對科幻小說的科學推斷和它所提供的高冒險感興趣。他對東方宗教和西方神秘主義的興趣最終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職業和協會。彼德在1983年搬到了長島,在那裡他獨特的背景使他與科學家普勒斯頓·尼科爾斯建立了連繫,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電磁現象專家之一,曾在長島的蒙托克空軍基地參與過奇怪的實驗,其中包括對時間的操縱。他們合作撰寫了《蒙托克項目:時間實驗》及其後續續集現在已經達到了傳奇性的程度。

  彼德的工作引起了時間控制科學家的注意,長島時間旅行研究中心的大衛·安德森博士邀請他到羅馬尼亞,並為他研究外西凡尼亞系列中討論的其他時空項目鋪路。他發佈了一系列新的影片「時間旅行理論解釋」,用簡單的語言解釋了實際的科學原理,證明時間旅行是在普通數學和物理學的範圍內。

  著有:
  《蒙托克項目:時間實驗》和《蒙托克系列》,包括《重訪蒙托克》、《蒙托克金字塔》、《黑太陽》、《蒙托克死亡之書》、《蒙托克活人之書》。還有《斯潘道之謎》,《時間的音樂》,《王的帽子》,以及《昴宿星的相遇:UFO的內部觀察》。另有《外西凡尼亞的日出》和外西凡尼亞系列,包括《外西凡尼亞的月光》、《埃及之謎》、《秘密羊皮紙》以及他的最新作品《白蝙蝠》。

譯者簡介
    
珊朵拉

  臺灣大學哲學碩士。著有《來自未來的超時代神人-尼古拉·特斯拉》。東西方哲學、佛學及科學研究者。認為判定所謂「超自然現象」(如書中的乙太維度)的存在與否並非是取決於人的「信」或「不信」,而是取決於人的認知條件。唯有開發出更高的素質,提高振動頻率與覺知,才能作高層面的理解。


 
目錄
推薦序一:呂應鐘
推薦序二:周健
推薦序三:周介偉
推薦序四:劉原超
推薦序五:譚瑞琪
編者序:彼德·沐恩
作者手記

第一章    可以跨維度的先進高科技:俯瞰地球的橫切面
我拿到一個特殊的「異次元頭盔」,這是一個驚人的跨維度科技!它和全息影像之間有所連結。我從地球的橫切面目睹從物質維度移動至乙太維度,甚至從地球的「內部」移動成為可能。這樣的乙太連結並不局限於地球,它們是跨維度的。我就像在看一部紀錄片,而我是那個「紀錄片」的一部分。我不僅能看到螢幕上簡單的投影影像,而且連感官功能也加了進來,好像我真的在那些事件和影像中。我同時覺得自己既在倉庫的那個房間裡,也在全息影像中。
◆啟程了!這次探險的總體行動計畫
◆能夠使個人的意識跨越遙遠的距離,看到宇宙元素的神奇「座椅」
◆不起眼的倉庫裡隱藏著驚人秘密!?阿佩洛斯文明的基地
◆超越現代科技不可思議的「異次元頭盔」
◆人類未曾體驗的狀態,我進入了「乙太模式」
◆太驚訝了!橫切面中的地球:我懸浮在高空中清楚地看到地球的一半以及地球內部
◆物質層和乙太層之間的通道關鍵點,乙太子午線交叉點上的建築
◆岩漿的盡頭,地球的精神是創造所有一切的意識
◆地球內部的乙太維度對應金星的大小,星光維度對應火星的大小

第二章 無法超越維度的地平說錯覺:思維拉開了人類的距離
地平說運動的追隨者無法從物理平面(三維)跳到乙太平面(四維)。當我們談論時空連續體的時候,你真的有一種感覺,事物是水平的,是一個「連續體」,然而,這只是為了便於我們理解,因為事物實際上並不是以這種方式存在的。我們從三維移動到四維,考慮到「時間」和「空間」是統一的,即三維加上一維。「地平」的概念更多的是二維現實或介於二維和三維之間的東西,那些以如此堅定的信念表達和相信它的人也生活在三維物理現實中,三維實際上不是三個空間維度,而是只有兩個空間維度,這是一個重大的倒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把更高層面的情況應用到這個世界上。
◆地平說是這個時代的「淘金熱」
◆嚴重倒退回中世紀
◆地平說的心理因素,思維拉開人的距離
◆更高層面的空間和時間,宏觀世界的規律
◆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狂熱與無知
◆二維、三維、四維,「舊地球」在第三維度的局限性和變遷

第三章 空間扭曲的門戶:你必須更新的觀念
很明顯,那座房子包含了實際的扭曲,也就是空間傳送門,那是與多維空間相互作用產生的扭曲。而兩個房間之間的門實際上是兩個世界之間的一個不連續點。當他們破門而入時,德國特工闖入「另一邊」,與已經進入房間但從對面門進入的美國團隊會面。對美國人來說,那扇門在底特律;對德國人來說,他們打破的那扇門是在巴伐利亞中部的一個都市。
◆遠古歷史的真實本質,必須以另一種形式和其他內涵來處理
◆《聖經》中描述的洪水及更高層次的進化
◆人類歷史上兩大類不同發展的人類
◆扭曲空間的入口:德國和美國特勤局的驚人案例

第四章 未曾被公開的文明史:人類在地球上的起源,從宇宙到量子
更高維度的文明健康與靈性密不可分。在地球上,這兩者總是被分開對待。人類的精神轉變,即提高意識的振動頻率,直接關係到身體的健康。你不能有一個而沒有另一個,因為它們是不可分割的。人類的進化和發展除其他因素外,還受到恆星、行星結構和太陽系的諸多影響。每個恆星、行星、衛星或其他天體,例如彗星,或多或少地作用於生物系統的發展,這種現象一直在發生。
◆阿佩洛斯文明的科學家:醫學及心靈的整體關聯性
◆特殊的星型結構,對於生物系統發展的影響
◆地球上第一個至關重要的DNA轉化
◆符號E-I和E-U,重大的宇宙同步性
◆恆星符號E-I的神秘意義
◆另一種DNA「波」的修飾,加速進化
◆網絡型態的「心理科技」——視覺化的恢復
◆銀河級別和有益的干預
◆時態數據科技:符號頻率精確地顯示了極小的時間
◆一場盛大的宇宙劇場

第五章 恆星層面微妙的乙太連繫:人類DNA的改造計畫
我看到了一個完全先進的基因工程項目,它是高度和徹底的工程,這是由非常特殊的天狼星技術支援的。這一修改靈長類DNA的宏偉計劃,從量子層面到銀河系,所涉及的行動和力量已經達到了極致,以今日的科學概念來說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第一次接觸
◆人類DNA轉化的第一步
◆兩個重要的符號
◆天狼星飛船所處的恆星結構
◆DNA的轉化 第一階段年表
◆內伯勞號上的人類之父:天狼星人「特內考」
◆符號T,E,N和DNA的變化
◆靈長類DNA受E-I、E-N和T能量影響的示意圖
◆T符號影響下碳原子主電子軌道的雜化
◆按T符號影響的軌道排列
◆特內考用來影響靈長類DNA的場發射體

第六章 我看到第一個人類出生,以及DNA的分裂演化:E-N-L和E-N-K兩種分支的發展
我在全息螢幕上看到了第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這是在向
一個新智慧人種連續轉變的框架中之第一個高級意識存
在,所有這些人都出生在地球上與人類的創造該項目的發
展有關。這個名字幾乎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亞當。我可以坦率地承認,我從來沒有見過像螢幕上的亞當這樣一個完美的存在。因為我和全息螢幕之間的特殊互動ㅡ—通過跨維度頭盔反映阿佩洛斯先進科技——我能夠非常清晰地感受到第一個人類的非凡特徵,他的遺產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保留著,成為所謂「現代」人的基礎。
◆決定性時刻
◆T的意義:從T、E和N的組合到靈長類的DNA,E-N符號指定的頻率影響T的頻率。T分裂且誕生了新的頻率家族,K的符號及字母L。
◆符號K,天地之間的連繫,神聖的支持
◆DNA的特定E-N-L和E-N-K家族,兩者的差異及關連
◆E-N-L分支上的生殖支援
◆亞當,第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
◆符號N,複製的「標記」,亞當DNA基礎的延伸
◆必要的解釋,高度意識的使命及神聖的結合

第七章 人類所不知道的基因組改造:E-N-L生物的進化跳躍及E-N-K的最高分支  
亞當出現後,由於出現的生物是雙性同體,非常和諧,精神上也在進化,這導致了在監測人類進化過程的外星文明高度先進科技的幫助下,自然發展和基因工程相結合。在這些生物中,亞當是第一個在DNA結構中組裝最合適的組合,幾乎完全平衡,這是一個雌雄同體的特徵。
◆人類DNA兩個主要分支的混種
◆基因組的「專門化」
◆分支E-N-L及E-N-K不同的進化方向
◆分支E-N-L和E-N-K演變的細微細節
◆特內考的「繼承」,繼續推進地球上人類加速轉型的工程
◆人類DNA的複雜性,進化並非一個線性的過程
◆E-N-L生物的進化跳躍
◆E-N-K的最高分支

第八章 可以從地表的任何地方進入地心:高意識和能量的香巴拉王國
香巴拉世界代表了一種非常高的意識和能量顯化的頻率,與地球有關,與這裡生命的存在有關;但不能說它在地球表面之上或之下,因為這只是處理這種情況的一種有限方法。它在乙太層中被顯化,不是必須在物理層中的某物之內或之外。過去人們可以從地球表面輕鬆進入香巴拉領域,很容易地從物理層面移動到乙太層面,其中一些最著名的「通道」是在山區。幾萬年前,這是屢見不鮮的事情。由於E-N-L 生物他們的意識水平很高,可以快速進入香巴拉,甚至一些 E-N-K 生物也可以達到這個境界,因為在土壤表面或水上,物理層面和乙太層面之間有相當多的匯合點。
◆從地表輕鬆進入香巴拉
◆香巴拉代表乙太層中高度的靈性
◆香巴拉的精神使命-地球的保護者和精神支持者
◆人類的精神黑暗,香巴拉的境界對高度靈性的開放
◆香巴拉的形成

第九章 超可怕的星際大戰-大塔爾戰爭:物理層和乙太層的分離
西元前五萬年的大塔爾蘇斯戰爭破壞了許多向乙太層面過渡的地區,後來導致乙太層面與物質層面的分離。這是維度的重新排列。由於當時發生了非常血腥的戰爭,來自E-N-L和E-N-K分支的眾多混種生物不再支持物理層和乙太層之間的連接,因此他們分開了。
◆邪惡的爬蟲人試圖征服行星和文明
◆雜交造成的腐敗,危險文明所引發的負面共振
◆打破和恢復外星聯盟
◆原始天狼星的角色,調解處於衝突中的外星文明
◆外星「觀察者」文明
◆地球上曾經的先進人類文明:塔爾文明
◆不同信仰之間的摩擦
◆戰爭過後:逐漸成為一個新文明的基礎

第十章 跨維度溝通的消逝:許珀耳玻瑞亞文明的終結
地球上最後一個相對和諧的時期是在E-N-L基因因耗盡其資源而撤出之前。E-N-L分支的撤退開始於西元前二萬七千年,隨著E-N-L生物的進化,僅存留於某些區域,不再遍佈地球表面。在亞特蘭提斯淪陷之後,E-N-L生命從物質層的撤退速度大大加快。E-N-L分支在地球上進行了一個複雜的進化迴圈,並即將撤退到一個比物理層面更為微妙的層面,與物理層的連繫愈來愈少。
◆許珀耳玻瑞亞的淵源和位置
◆大塔爾戰爭後許珀耳玻瑞亞文明的團結
◆基因育種,人類DNA的「靈活性新增」
◆E-N-L分支從物質層的撤退
◆偉大文明的終結,物理層振動頻率的顯著降低
◆與特洛伊城的微妙連繫

第十一章 外星文明建造的城市:特奧蒂瓦坎及大行星理事會
特奧蒂瓦坎是天狼人城市的忠實複製品,但聯盟的其他外星文明,特別是昴宿星人,也參與了它的建設。我看到城市已經建成並有人居住,特別是天狼人和昴宿星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座城市是他們的代表的家,在較小的程度上,也是其他外星文明的家。我對這座古城的某些特徵感到驚奇,因為我以前從未見過它們。我提到的第一件事是偉大的感覺,然後是與大自然的交流。植被實際上是城市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與之「共存」。然而,我甚至沒有看到一縷草超過由石板空間強加的邊緣,石板被很好地拋光,並連接在一起。樹葉、百合花、灌木和其他所有的東西都準確地到達了石塊的邊緣,從來沒有超過它們,就好像植被已經「知道」如何完美地尊重這些邊界。城市的清潔度令人難以置信,我甚至無法理解這怎麼可能。
◆E-N-K分支的顯著演化
◆特奧蒂瓦坎-天狼星文明的典範
◆西元前26000年行星理事會的指令
◆人類DNA的「專業化」,外星文明按比例貢獻了DNA
◆E-N-K代表團由「半神」組成
◆DNA的多樣化在E-N-K生物中的應用
◆自力更生,走向成熟的文明

第十二章 亞特蘭提斯:人類文明的變革及乙太層的溶解
作為一個重要的評論,我可以說,這是突然打破物質層和乙太層之間的連繫,在亞特蘭提斯時期是相當穩固的。在亞特蘭提斯毀滅之初,來自乙太層的生命們並沒有非常清楚地注意到物質大陸部分的下沉,但在某時刻,由於維度分裂,他們發現他們不再有支持,就好像地毯從他們腳下被拉出,而乙太層開始溶解,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與物理層連繫著了。
◆亞特蘭提斯的正確位置及一些澄清
◆亞特蘭提斯的全盛時期,以其高度發達的文明而聞名
◆亞特蘭提斯的最終沉沒,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亞特蘭提斯的兩個陣營
◆亞特蘭提斯戲劇性的高潮迭起
◆拯救人類的偉大會議和計畫
◆意識振動頻率的「斷裂」
◆支持和恢復人類計畫
◆存在著多種解釋?個人的決定和辨別力
◆跨維度傳送門
◆「革命」與亞特蘭提斯的淪陷
◆亞特蘭提斯毀滅之前,決定性的時刻
◆原始譜系中心,亞特蘭提斯文明的沉沒
◆E-N-K分支的重要性,生命的內在能量的保存
◆人類文明的變革

第十三章 金字塔具有天狼星風格?驚人科技的建造過程
這三座金字塔的建造方式與目前的「學術視野」完全無關,這種隱藏真相的「戲劇」,在當今科學所支持的大膽方式是荒謬可笑的,其根源在於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埃及學家無法相信人類歷史可能與一般呈現給全世界的方式不同。歷史的很大一部分,如亞特蘭提斯的存在和消亡,都被排除在外,理由是它們只能是「傳說」。然而,人類歷史上的「亞特蘭提斯事件」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為這個偉大陸地的消失從根本上影響了人類乃至整個地球的狀況。
◆埃及大金字塔的真實年代
◆爬蟲族在太陽系的入侵
◆金字塔是宇宙中有益能量的巨大共振器
◆金字塔的神祕作用,不同地區建造的金字塔反映了其中一個外星文明的風格
◆大金字塔的建造,來自微妙乙太層面上的更高設計
◆目前處於初級階段的科學,建造的微妙因素之差異,尚未被大眾正式接受
◆金字塔不是一個簡單物質結構的設計,必須分析星體連繫的配置
◆乙太平面設計和特定的恆星共振
◆歷經二十四年,以相當快的速度進行建造
◆外星文明參與金字塔建設,複雜又精確的工程
◆吉薩高原三大金字塔的建造,高於當前科技發展水準
◆亞特蘭提斯與外星人的合作
◆先進科技,金字塔是活的有機體且完美符合宇宙元素
◆三座大金字塔的最後一面
◆大金字塔內部的秘密結構和儀式,神秘元素和高等學識

第十四章 人面獅身像的真實建造位置及神秘的隱藏作用
我在幾張照片中看到了大金字塔國王的密室裡是如何進行灌頂的。雖然我沒有完全理解它,但我認為這是為了促進生命的「星光體化」,或者是為了在身體中引起某些生化的轉變,這些轉變是星光體有意識地脫離物質身體所必需的。我還看到了乙太現實,我可以看到儀式開始後,通過構成房間牆壁的石塊,出現了外星生物的高大輪廓。在我看來,他們是在監督和協助正確地進行儀式,提供必要的微妙保護。
◆赫拉納斯的老城區,E-N-L和外星生物組成的聯盟區
◆將其中一座人面獅身像遷移到吉薩高原
◆繼亞特蘭提斯之後,埃及人使用金字塔進行星體投射維持與神居住行星的聯繫
◆金字塔內進行生命的星光體化
◆短期戰爭與銀河聯盟的重組
◆圖騰性和萬物有靈性

第十五章 大型多維門戶之特洛伊城,馬雅人撤退至乙太維度
關於特洛伊這座偉大城市的存在,我看到的第一張照片是當我看到許珀耳玻瑞亞文明的「血統」時。它的一個分支向南延伸,到達了今天土耳其的西北海岸。然而,向該地區的傳播並不是由地理需求決定的,而是由當時地球上為數不多的一個大型多維門戶的存在決定的。正如我所看到的,這個城市後來被稱為「堡壘」-是圍繞著這個時空的不連續性而建造的,它允許與乙太層裡較高的區域連結,特別是與香巴拉。
◆圍繞著時空的不連續性而建造的特洛伊城
◆特洛伊戰爭的真實故事及相應的乙太層
◆馬雅文明的核心,不受限制地通過跨維度的入口
◆乙太層中的「振動跳躍」,物理維度經常融合到乙太維度中
◆馬雅人的偉大「過渡」,乙太維度被物理維度嚴格限定

第十六章 阿努納奇:來自神聖之光的人及錯誤的邪惡標籤
即使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關鍵的事件也發生在銀河系層。每一個存在,每一個行動,每一個態度,都以自己的方式為重,因為它在追求一個特定目標的過程中融入了這個整體的統一。社會由「擁有」轉變為「感受」,即占有感、自私感、競爭感、暴力感逐漸被純粹的積極情緒和情感所取代,其中愛、利他、同理心是最基本的。通過適當地吸收這些資訊,許多人可能會更深入地理解事物,並將覺醒到一個更高的現實中,從而對宇宙中的生命有更廣闊的視野。
◆離奇的錯誤信念,邪惡的歸咎
◆振動頻率的重新分配和向其他星球遷移
◆地球所在的宇宙空間是未來重點

後記

2022/1/27

到底是甚麼 2黑鷹直升機美上空猛追UFO

 13:28 2022/01/26 中時新聞網
楊幼蘭
「黑鷹(Black Hawk)」直升機的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黑鷹(Black Hawk)」直升機的資料照。(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監視器影片顯示 有兩架「黑鷹(Black Hawk)」直升機在美國康乃狄克州達蘭(Durham)市上空猛追幽浮(UFO)


    中時新聞網

一段神祕的監視器影片顯示,兩架「黑鷹(Black Hawk)」直升機在美國康乃狄克州達蘭(Durham)市上空猛追幽浮(UFO)。

據《每日星報》(Daily Star)25日報導,24日張貼在「外星科學家(Alien Scientist)」上的影片顯示,2022年1月20日星期四晚間6:45錄製的原始影片顯示,2架「黑鷹」直升機在追一個不明發光體。

影片在社群網上分享後,立刻引發網民熱議,討論這究竟是外星人造訪地球的證據,還是特殊的軍事行動。不過,也有網民認為,從影片看來,更像是UFO從前面追趕它們。

    Recent UFO sighting in Durham, CT !!! 2 blackhawk helicopters were seen by mutliple witnesses pursuing a glowing orb of light. Here are their tracked flight movements of the pursuit: pic.twitter.com/d5xoGOeP0z
    — Alien Scientist (Jeremy Rys) (@Alien_Scientist) January 22, 2022

1名捷藍航空(JetBlue)駕駛說 發現UFO正在「變身」

最近幾個月來,美國各地陸續出現了好幾起疑似UFO事件。1名捷藍航空(JetBlue)駕駛說,他在德州上空37,000英尺(近11280公尺)飛行時,發現UFO正在「變身」。而似乎從駕駛艙內拍攝的影片顯示,有個白點在遠處盤旋。張貼出相關影片的Reddit用戶說,這是他的駕駛朋友1月稍早拍攝的。

而這位駕駛注意到,當時無論是飛航管制塔臺的雷達,或是空中防撞系統(Traffic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TCAS)上,都沒有出現任何東西。
文章來源:Black Hawk helicopters ‘filmed chasing tic-tac UFO across sky’ above Connecticut town

2022/1/26

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