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25

Ascension - by Ascension le Film

ANYA - by Brown Bag Films

「愛.喜嗲鹿」--- (非廣告)

德國純素食人口大增,市場供不應求

日期:2015/05/22 【 杜塞道夫台灣貿易中心/ 祝孝萱 報導】
    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AZ)最近對外報導,去(2014)年德國食品市場出現兩位數成長的項目僅有植物性產品,其中如牛奶仿製品消耗量提高59%,黃豆製優格增加43%,黃豆飲料攀升15%,肉類替代食品(+13%),反觀肉類+香腸類食品以及牛奶飲料之耗量則分別個下挫4%3%,乃致去年每人平均肉食消耗量已降至60.1公斤,而此一市場走向並非偶然發生,而完全係與德國茹素人口長期遞增有關,其中大約有90萬位純素食主義者(Vegan), 相當於德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這些人與素食者的差別在於,他們不但不吃肉類食品,而且拒絕所有與動物有關的食物及產品,其中素食者可以接受的食物如雞蛋、 蜂蜜、明膠以及所有奶製品如奶油、優格、奶酪或動物性產品如羽絨衣、皮鞋、毛皮、毛料或真絲等則一律不被純素食主義者接受,就連用骨碳過濾後的蔗糖、啤酒 或葡萄酒等類產品他們也不沾碰,甚至也拒絕使用曾經烹煮過魚、肉的鍋子。

  就在素食人口不斷增加上述發展下,多年來德國肉店面數量不斷遞減,早在五年前德國全國尚有26,000家肉店,如今則僅存22,700家,換言之,五年間總共減少了13%。然在肉店總數減少後,去年市面仍然碩果僅存的肉店則在分享市場餅塊的競爭對手減少後,營收反而少許升高,其中部分亦應歸因於肉店善於應變,懂得順應德國素食人口增加之勢,加強提供素食產品所致,此故,即使去年德國肉類價格平均下跌了0.6%,然彼等營收卻提高了2.8%,總值達174億歐元。

  目前就連一些屠宰場如Tönnie或香腸製造商Rügenwalder Mühler也認清市場走向,紛紛開始生產素食產品。在餐廳方面,三年前,首府柏林原本僅有一打左右的純素食餐廳,然至2014年底,總數已倍增至28家。在銷售通路方面,目前除了專門銷售6,000種純素食品的超市-Veganz已經在全德大城如柏林(2)及漢堡、法蘭克福、萊比錫、埃森及慕尼黑等各有一家分店以外,其他食品連鎖商如Kaisers則已在其130家分店中設有純素食品專櫃,而業界巨擘如Edeka亦不甘落後,早已在店中冠以自有品牌Edeka Bio之有機食品貨架上安插了一些純素食品供銷,不料消費者反應奇佳,因此該公司已開始與Veganz簽約合作,自今年6月起,Edeka容許旗下4,000家獨立經營的分店店主,自行挑選由Veganz提供的200種純素產品放在分店銷售,此外,Edeka也挑選了50家分店,在這些店鋪內由服務人員提供一些新鮮素食或純素產品試銷。另由生產有機純素食品的Biovega公司,自2008年起,不但每年營收皆成長50%,且該公司員工數亦已由6人增加到50人也可看出德國素食市場蓬勃發展的一斑。,據Biovegan負責人Nicol Gärtner指出,目前不少豆腐加工廠的產能已經到達極限,而不得不拒絕一些大型訂單。不久前,德國素食者聯盟已經說服星巴克咖啡連鎖店推出一種純素三明治,而德國鐵路公司也打算在餐車中增加一道供素食者享用的義大利麵,總之,由各種角度來看,德國的素食市場皆已成形。


資料來源: 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AZ)

http://www.taiwantrade.com.tw/CH/bizsearchdetail/7905188/C 

德文新聞網址:
http://www.faz.net/aktuell/wirtschaft/unternehmen/vegan-leben-nichts-vom-fleisch-13594434.html

法國立法禁超市銷毀食物 未售出商品須強制捐贈



新聞整理 / 闕士淵
法國國會21日表現難得的團結,全體一致完成一項歷史性立法,禁止大型超市浪費食物,特別嚴禁毀棄沒有售出的食物產品。提案的國會議員嘉侯(Guillaume Garot)說,把還能吃的食物和其他廢棄物一塊丟進垃圾桶,實在可恥。

聯合報導,這項法案乃經過20萬民眾聯名請願而成案。今年4月中旬,法國一個由政府指定、嘉侯領導的委員會公布一項對付食物浪費的方案,叫〈對抗食物浪費〉,報告中列舉36種辦法,國會開始辯論這些辦法,取其精要,逐漸打造成法律概念。

中央社報導,在新的法律規範下,超市必須採取措施來預防浪費食物,也將強制捐贈未售出但還能吃的食品給慈善機構、用來餵食動物,或用來培養堆肥。而所有面積大於400平方公尺的超市必須慈善機構簽署合約,以便捐贈食物。

自由報導,被禁止銷毀的食品,則包括包裝出錯、外表有所損傷、超過賞味期限但對健康無害者;至於過期完全無法食用的食物,則直接送交農場。法案內容也包括對於學校和企業的教育宣導;且預估將於2016年2月,移除生鮮食品上的「最佳賞味期」標籤。

法國民眾每人每年平均丟棄20至30公斤食物,全國1年相當於浪費120億至200億歐元(約4,000億至6,800億台幣)。而丟棄的食物來源,消費者佔67%、餐廳15%、超市則為11%。

不少法國商家已試圖改善,以連鎖超市「Intermarché」去年的「醜蔬果計畫」最為人所津津樂道,各種「見不得人」的蔬果降價出售或變身果汁,終得其所。

風傳媒報導,代表大型超市發聲的法國商業零售業聯合會(Fédération du Commerce et de la Distribution)會長克麗索(Jacques Creyssel)卻表達批評。她說,這項法案的目的和內容都是錯的,大型超市只佔總浪費的5%,卻要接受這些新規範。且有4,500間商店早已自行和社 福團體簽訂合約,同意捐贈食品。法案顯然搞錯重點。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67272/

暖化加速 快成烤番薯

中國時報【(執筆:劉永祥)】

談到全球暖化,有人認為那只是科學家討論的事。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強調,暖化造成氣候變遷已經真實影響台灣民眾的生活,「如果不關心,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1911年以來,台灣溫度平均每10年上升攝氏0.14度,遠高於全球平均;近30年來更加速為每10年上升0.24度,達全球平均值的3倍。

汪中和點出,台灣高溫時間愈來愈長,夏天從7月提早到5月中旬開始,結束時間則延後至9月底,甚至10月中旬。今年進入5月,就已經出現35度高溫。

他比喻,400年前台灣的氣溫位置像是在京都,後來逐漸往熱帶移,現在已到馬尼拉,20、30年後就是雅加達。

以台北市為例,1976年以前,單日平均溫度超過30度的日子平均每年只有11天,現在已超過45天,去年更高達67天。

汪中和稱,「溫度還在上升,到了這個世紀中期,台北將不再有冬天,一年會有9個月的夏天」。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指出,台灣降雨模式也出現變化,雖然年降雨總量不變,但降雨天數減少,平均強度增加。

汪中和補充,台灣的水文變化愈來愈極端。目前每年超過30%的時間屬乾旱期,而且持續拉長;另一方面,豪大雨強度增加,降雨集中在短時間,莫拉克風災就是3天內下了相當於一年的雨量。

隨著暖化現象持續,兩極化現象會更嚴重,降雨愈來愈難掌握。在此同時,台灣南北的降雨也呈現相反趨勢,中南部雨量持續減少,約占全台3/4區域,東北部則是雨量增加。

汪中和建議,因應氣候變遷,政府應修正施政方針。節能減碳是長期工作,政府應持續推動;另外,從短期來看,要開展調適工作,城市海綿化、農場垂直化、社區城堡化及海邊浮動化等,都是必須採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