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31

近五成人口面臨缺水 水資源成全球最大風險



根 據聯合國的資料,全球有近5成人口面臨用水短缺。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在2015年發表的全球風險報告中,甚至把水資源列為全球影響最大的風險之一。人類如果不大幅改變用水習慣和改善水資源管理,隨著人口的急遽增 長,加上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和城市化發展等因素,在2030年將有40%的國家和地區出現水資源不足困境。

◎近五成人口用水短缺 全球風險增
在水資源分配不平均的情形下,全球有近5成人口都面臨用水短缺。缺水問題影響層面廣,包括造成糧食短缺、社會動盪等問題,因缺水所產生的連環效應,已經使這個問題從環境風險轉為社會風險。

聯合國在去年水資源日發表的年度報告中警告,如果各國再不採取任何措施,世界將陷入水資源危機,而首當其衝的是已經遭遇乾旱問題困擾的國家。報告中 指出,世界各國都有嚴重浪費水資源的現象,如果照此趨勢下去,到2025年將會造成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生活在缺水的國家,到2030年全球可用的淡水資源 將減少40%。

◎2050年亞洲面臨高度缺水危機
全球水資源匱乏的程度,可能比想像中的還嚴重。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經濟與人口成長,再加上氣候變遷,佔全球人口約一半的亞洲,在2050年前恐怕將有高達10億人面臨高度缺水危機。

研究發現,與今日相比,亞洲未來35年的預期人口成長與氣候變遷,將導致約10億人面臨用水壓力。

儘管氣候變遷預期會對全球各地水資源供應產生嚴重影響,這項研究指出,光是工業擴張與人口成長的幅度就足以惡化用水問題。

研究共同作者、資深科學家史洛瑟(Adam Schlosser)表示,這不只是氣候變遷議題。「我們不能忽視社會中經濟與人口成長,對資源需求與管理所產生的極大影響。而氣候變遷也會實質放大我們對資源需求的壓力。」

◎缺水傷害經濟成長
聯合國在今年3月22日發表「2016世界水發展報告」(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6)指出,全球四分之三的工作都必須依賴水源,這意味著,在未來數十年內,缺水問題將限縮經濟的成長。

聯合國指出,全球大約有15億人,受雇於重度依賴水資源的工作。100%的農業、90%的工業以及40%的服務業都需仰賴水資源才能正常運作。

如果因諸如旱災等天然災害而導致水源供給中斷,或者因基礎建設問題而使社區無法取得用水,將對全球的就業市場造成直接的效應。

報告指出,研究顯示,在非洲只要針對提供安全飲水和基本衛生設施進行小規模的投資計畫,所獲得的回報相當於非洲約5%的經濟產出。在美國,每投資100萬美元在水供給和處理基礎建設上,就能額外增加10至20個工作機會。

◎投資水計畫 具多重效益
聯合國水資源報告的主編康納(Richard Connor)舉例指出,興建引水灌溉系統,投資效益不僅止於該計畫本身,而是有多重效益,因為水源可以取得,工作機會也因而增加。

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慈善組織「Water Aid」領導人安德生(Fleur Anderson)表示,開發中國家水成本高,連帶影響了工作和經濟的選擇。以巴布亞紐幾內亞為例,窮人為了買到50升的水必須支付約54%的每天所得。相較於英國人只要支付0.1%的收入。

安德生說,這代表某些國家並沒有因為勞動人口而獲得經濟利益,因為人們把錢都花在水上。

50升水是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每人每天家用所需、維持健康與衛生的最低使用量。

根據聯合國估計,在2050年時,全球缺水的問題將更形嚴重。因為屆時全球人口將比現在增加三分之一,達到90億人。

「Water Aid」指出,缺乏管道取得低廉與便利的乾淨水源,成為脫離貧困與疾病的最大障礙之一。

研究:亞洲到2050年將面臨嚴重缺水

環境網站ENN 30日報導,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發布的最新研究指出,經濟與人口成長,再加上氣候變遷,將導致亞洲大片區域到2050年時出現嚴重缺水問題。

這項研究採用精細模型,模擬未來多種水資源利用情形。研究者指出,佔全球人口約一半的亞洲大部分地區將面臨「嚴重缺水壓力的高度風險」。

研究者發現,與今日相比,亞洲未來35年的預期人口成長中位數與氣候變遷,將導致約10億人面臨用水壓力。

儘管氣候變遷預期會對全球各地水資源供應產生嚴重影響,這項研究指出,工業擴張與人口成長的幅度就足以惡化用水問題。

研究共同作者、資深科學家史洛瑟(Adam Schlosser)表示,「這不只是氣候變遷議題。」

「我們不能忽視社會中經濟與人口成長,對資源需求與管理所產生的極大影響。而氣候變遷也會實質放大我們對資源需求的壓力。」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期刊上。

研究:500年內 海平面將上升13公尺

【台 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地球暖化日益嚴重,對於海平面上升程度的多寡,科學界一直爭論不休。不過,最近《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有了新的預 則,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程度不減,預估在2100年以前,全球海平面恐將上升1.14公尺。更可怕的是,到了2500年以前,海平面甚至有可能上升13公 尺之多。

海平面上升程度為何,一直是眾說紛紜。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經預測,如果沒有針對溫室氣體排放加以管制,到了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98公分。

另有研究指出,現在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之快,更勝過去2800年來的任何一段時間,估計在2100年以前,海平面將上升1.31公尺以上。然而,這些研究不是低估南極融化的衝擊,就是只聚焦在南極冰棚底層和融冰。

根據《自然》期刊最新研究,則把南極表層和降雨造成的融冰,一同給估算進去,若是再加上海面上的浮冰,2100年之前,光是南極的冰融,就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1.14公尺。

研究作者之一、美國賓州大學教授波拉德表示,大約在3百萬年前,地球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冰融,當時海平面上升了10至20公尺。到了本世紀,在未來50年至100年之間,南極的邊側也會開始大量融解。

不過,研究人員也相信,這項報告是件「好消息」,如果能因此影響世界各國,大幅減少碳排放量,南極融化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南極冰層消融 海平面上升幅度遭低估

(路透奧斯陸30日電)根據今天發表的報告,本世紀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比預期高出50公分。報告發現南極冰川融化速度比之前認為的快。

兩間美國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指出,最近的聯合國全球暖化效應報告,低估了南極冰層融化的速度。 
 
2013年公布的聯合國報告說,人為氣候變遷造成的最糟情況是,到了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52到98公分。但新的研究報告說,海平面實際上升幅度將達到1.5公尺,將對紐約與上海等城市構成更大威脅。 
 
麻薩諸塞大學安模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Massachusetts at Amherst)主要執筆人迪康多(Robert DeConto)在聲明中說:「這將為許多低窪城市釀成災難。」研究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 
 
他說:「舉例來說,波士頓未來100年將觀察到海平面上升超過1.5公尺。」
 
 這份研究部分是根據12萬5000年前自然暖化時期的海平面證據撰寫而成。報告說,根據聯合國預測的最糟溫室氣體排放效應,到了2100年,光是南極冰川就能讓海平面上升64到114公分。中央社(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