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5

中國生態失衡 關鍵生物瀕臨絕種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2年12月14日 上午9:35
新頭殼newtalk2012.12.14 鄭凱榕/綜合報導

世界自然基金會日前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中國利用土地速度超過自然生態系統可負載的再生速度,許多物種在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過程中逐漸萎縮,乃至瀕臨絕種。

根據德國之聲13日引述法新社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生態足跡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城市化進程和大立建設基礎設施,其利用耕地和林地 資源的速度,是植被生態系統自然再生速度的2.5倍。中國城市地區人均生態足跡,相當於農村地區人均生態足跡水平的2倍。而且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密集的東 部沿海地區,生態足跡也遠超其他地區。加上全球消耗資源的速度要比其自身恢復再生的速度快1/2,帶給生態系統極大的浩劫。

這份《中國生態足跡報告》每2年發布一次,至今已經是第3期。2012年度報告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收集匯總數十年來中國數百個物種種群數據--包括規模、密度和出生率等,最終研究目的是建立中國的「地球生態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對各種不同信息來源的研究發現,白鰭豚的數量從1980年到2006年間銳減了99.4%,成為世界上僅存的4種淡水豚中所剩數量最少 的一種。而另一瀕臨滅絕物種揚子鱷的數量從1955年到2010年也下降了97%,屬於「極危」物種。由於過度獵殺、森林植被退化、棲息地的侵失以及人類 活動足跡的增加,東北虎數量從1975年到2009年之間亦遽減了92%。

但報告同時指出,在加強保育下,大貓熊、亞洲象的物種數量緩慢恢復,朱䴉和麋鹿則迅速增長。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區副代表李琳表示,「大家應該知道,對於這 4個物種的保護工作力度相對要大得多,它們的種群數量已經開始回升。……但是其他瀕臨滅絕物種的情況也很明顯,它們的數量一直在下降,這非常令人震驚和遺 憾。」

中國生態系統供需不平衡的現象也將對世界其他地區造成影響。世界自然基金會祕書長李普(Jim Leape)在北京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中國對自然資源的消費已經給生態系統帶來了超出可持續限度的壓力,……同時也給其它大洲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