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24

科學家:氣候變遷為密西西比河洪災禍首

更新日期:2011/05/25 11:06 洪美惠

摘譯自2011年5月20日EN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林可麗編譯,范仕穎審校

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UCS)表示,最近美國密西西比河沿岸豪雨及罕見洪災的導因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氣候變遷。

反聖嬰現象就是赤道太平洋海平線的低氣溫,這個現象造成的降雨及旱災,影響美國各地噴射氣流以及風暴的移動。

反聖嬰現象轉移了降雨量,導致德州與奧克拉荷馬州的極度乾旱,但也同時讓南密蘇里州以及俄亥俄河谷面臨極端降雨量。

此外,一連串自然因素的總和以及北極海的融冰,為美國中部大部分區域帶來了一個寒冷的冬天,導致美國中西部的北方降雪量增加。而現在正值春季,降雪融化流入密西西比河,同時伴隨著豪雨肆虐。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國家氣候資料中心(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的資料顯示,上述這些因素都讓2011年的4月成為美國史上降雨量排名第10的紀錄,國家氣候資料中心保存了可追溯至1894年的氣象紀錄。數個降雨注入密西西比河的州也經歷了他們史上降雨量最多的4月。

除此之外,根據科學家觀察,人類因素引起的氣候變遷持續讓墨西哥暖化

氣溫上升導致從墨西哥灣表面蒸發的水量增加,也讓通過墨灣上方的空氣溫度上升,增加了這些空氣夾帶水蒸氣的能力。

同時,自然洋流的轉移也導致墨灣內以及墨灣上空的溫度增加。

接著,自然的大氣循環模式將夾帶水蒸氣經過墨西哥灣上方,到達北美。根據國家環境衛星數據資訊局(N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Data, and Information Service)的資料顯示,墨西哥灣的氣溫比4月末平均氣溫高了約華氏2度,而美國中西部的部分地區此時正經歷強烈豪雨。

環保科學家聯盟指出,強烈暴風雨的數量大增是因為大氣中濕氣上升的緣故,而濕氣上升,則與全球暖化息息相關。就在今年的2月和4月間,有五個州的降雨量在這三個月的期間都破了史上最高的紀錄,這五個州分別是肯塔基州、印第安納州、紐約州、俄亥俄州,以及賓夕法尼亞州。

此刻,密西西比河的河面最高點正緩慢南移。美國陸軍工兵團持續監測到水位最高點向河流的南方下移,並且持續在密西西比河以及支流進行防洪的措施,尤其提高對路易斯安納州南部區域的警戒。

紐奧良的河面預計將在未來兩周維持接近目前的水位,密西西比河水位預計將在5月27日下降到低於洪水位。

在路易斯安納州,目前125個水閘中沿著莫根薩洩洪道(Morganza Floodway)有16個是打開的,美國陸軍工兵團表示,從莫根薩分洪道所放出來的水在阿查法拉亞河盆地(Atchafalaya River Basin)移動得比預期的還要慢。

邦卡萊分洪道(Bonnet Carre Spillway)上的350個水閘中,有335個水閘都已經打開,以將密西西比河的水導入龐恰特雷恩湖(Lake Pontchartrain),這些水閘預計還會持續打開2至4週。

當洪水蔓延過阿查法拉亞河盆地區,大約3900位居民可能需要避難所,現在已有22個避難所可供備用,共可收容8200人。大部份的居民預計將會與朋友及家人待在一起。

路易斯安納州的34個縣已經宣告進入縣內的非常時期。

為了從摩根薩分洪道下游撤離,已經進行計劃與準備。位於聖蘭帝縣(St. LandryParish)外圍堤防外的克羅茲泉以及梅爾維爾(Krotz Springs and Melville)社區已經進行強制性的撤離。聖蘭帝縣地勢較低的區域也已開始自願性的撤離。

聖馬汀縣也已宣布進行強制性撤離。

Climate Change Blamed for Record Mississippi Floods

WASHINGTON, DC, May 20, 2011 (ENS)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海面上升 學者:沒得防只能逃

更新日期:2011/05/23 19:50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3日電)澳洲報告指出,全球海平面因暖化效應將在1世紀內升高1公尺。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汪中和呼籲,台灣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平均值2倍以上,因應辦法只能逃到高處,政府應立即策略遷都。

澳洲氣候委員會報告指出,全球暖化使海平面上升,氣候委員會委員史蒂芬(Will Steffen)也提出預測,「2100年的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幅度,相較1990年將高出0.5至1公尺」。

對於國際預測全球海平面將在1世紀內上升1公尺趨勢,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汪中和表示,台灣因為地理環境加上地球自轉方向,海平面上升的高度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以上。

汪中和說,台灣地理位置在東北半球加上地球自轉方向是西向東轉,又是海洋潮流匯聚之地,因此台灣海平面上升平均值會是全球平均值2倍以上,海拔高度2公尺以下的地區非常危險。

汪中和表示,海平面上升不僅僅代表水位上升而已,暴潮巨浪襲台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台灣東岸是岩岸地形可有部分天然阻隔,西半部沿海平原則較危險,而北端蘭陽平原也因地層下陷,恐成為海平面上升最先受影響地區」。

全球暖化使海平面上升,汪中和預估,這個世紀末台灣海平面就會上升1.5公尺到3公尺,其中關渡、五股、社子島最先被淹,預估台北盆地會有1/3被淹沒,他說,「海拔10公尺以下、距離海岸4公里內的地區都是危險地區,應儘量遠離」。

究竟台灣在未來1世紀內,能以何作為來防範?汪中和說,「沒得防,只有逃」。他說,只有逃到更高處才有救,政府也應該在現在就擬出遷都計畫並執行,就像穿著舊衣要趕製新衣,「如果現在不做,肯定來不及」。

汪中和說,現在台北盆地都靠抽水系統工程來防止淹水,台灣也有多處屬地層下陷地區,「日本是全球防海嘯工程技術相對成熟的國家,以日本海嘯經驗給我們的啟示是,人類即使投入巨額工程,都難以抵擋巨大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