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9

Internal Flight --- Estas Tonne

Cuban Dance and Cuban Rhapsody --- Estas Tonne

The Song of the Golden Dragon --- Estas Tonne

RUMBADIOSA --- Estas Tonne

趕盡殺絕 澎湖海膽全面消失 (版主註:純素生活, 創造和平~ Be Vegan, Make Peace!)




澎湖馬糞海膽的濫捕年年發生,但今年更慘,距離開採日還有半個月,地方海洋保育團體進行資源普查卻發現,整個澎湖海域剩不到10顆海膽,就連年初研議劃設海膽保育區、才剛放流1700多顆海膽苗的烏崁,也看不太到蹤影,「海膽被濫捕到已經無法自己傳宗接代,快在澎湖消失了。」
海膽快消失的警訊震驚各界,保育團體紛紛呼籲,今年應先禁捕,並盡快成立「海膽復育基地」,限制採捕總量或漁區範圍才有可能逐步復育海膽,澎湖縣府則還在研議,今年禁不禁捕很難說,不過找一示範場地做自然復育勢在必行。

烏崁社區的潮間帶,往年靠近5、6月可輕易看見馬糞海膽蹤跡。(圖片提供/黃健忠)
烏崁社區的潮間帶,往年靠近5、6月可輕易看見馬糞海膽蹤跡,今年卻幾乎絕跡(圖片提供/黃健忠)

從屠殺走向滅絕 澎湖海膽繁衍功能崩潰

每年6月就是澎湖馬糞海膽的屠殺日,澎湖縣府為避免過度捕撈,2010年頒布禁漁令,只有6到9月底才開放捕撈(去年開始提前15天),且捕撈的海膽體型須大於8公分,不過這樣的管制作為似乎沒有成效,每年開放捕撈不到3天,沿海馬糞海膽就被抓光,宛如大屠殺一般。
長期觀察東吉嶼生態的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陳盡川,今年入春後開始帶志工進行海膽資源普查,巡查範圍廣及目斗嶼、姑婆嶼、烏崁海膽保護區預定水域、大倉南浪盪洲、草嶼、東吉、東嶼坪等,「每個海域只看到零星1、2顆海膽,全部加起來恐不到10顆。」
陳盡川強調,找到的海膽大多是10公分以上的「老海膽」,代表應該有2歲以上,相當於人類60、70歲的年紀,「我們看不到7到8公分的中生代或3到5公分的新生代海膽,可見從去年到現在,澎湖海膽生殖繁衍的功能已經崩潰,才會導致今年族群數量銳減、沒有新生命形成。」
今年一月中表態劃設「海膽保護區」,澎湖縣府還提供1700多顆海膽苗供放流的烏崁社區理事長黃健忠也無奈的說,「往年剛開放採捕,潮間帶就能撿個兩桶回家,如果開小艇出去還能滿載一疊小山,沒想到今年下去探測那麼多次,就是找不太到海膽。」
這樣的景況看在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研究員謝恆毅眼中卻絲毫「不意外」,他說,漁民竭澤而漁的捕撈,政府規劃採捕期還重疊到海膽生殖期,最後海膽族群勢必會走向滅絕,只是早晚的問題。

澎湖共生藻協會日前下海進行調查,發現澎湖海域僅存的海膽多為10公分以上的老海膽。(圖片提供/陳盡川)
澎湖共生藻協會日前下海進行調查,發現澎湖海域僅存的海膽多為10公分以上的老海膽。(圖片提供/陳盡川)

海膽警訊 專家:改善管制作為、設復育區

過度捕撈不僅衝擊族群數量,更令人擔憂的是危及海膽的族群遺傳結構,謝恆毅說,當物種多元,海膽族群可能會有高、矮、黑、白、抗病力強等個體,現在 一下子被人類大屠殺掉,剩一兩個躲在地洞存活下來,可能體型很高大,但抗病力不佳,這些個體進行繁衍就會影響後續遺傳結構,對族群復育很不力。
謝恆毅還說,澎湖海膽的種源來自南中國海跟黑潮支流,透過時間累積這些洋流帶來的物種,有可能慢慢協助澎湖建立海膽族群,但澎湖不能每次都仰賴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卻沒做源頭採捕管理,最後受損最大的還是漁民。
謝恆毅認為,縣府應盡快調整馬糞海膽漁期的限制,改為總量管制或漁區限制,像科博館棘皮動物專家趙世民呼 籲的「抓7放3」,捕撈7隻、留3隻做種原的方式,或每個村落自行劃設10%到20%水域為海膽管制區等,這些方法各方專家都極力呼籲,政府應謹慎思考, 同時導入誘因進去讓漁民有意凝聚共識,形成由下而上的自治力量,否則水試所做再多人工繁殖放流,放入海中也是全軍覆滅。
陳盡川則認為,縣府應思考今年不要再開放海膽採捕,否則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此外,目前澎湖海域的海膽現況急需人為協助復育,海膽是群聚性繁殖的生物,至少需20到50隻才有可能繁衍,因此政府應盡快選擇一個好的海域,集中圈養剩下的海膽。

復育攸關海域水質

選擇海域進行復育也有著很大學問,一位不願具名的海洋專家提到,海膽需生活在有珊瑚礁和藻床沉積的區域,因此事前做好環境調查很重要,否則隨便選擇一區放流,成功與否也只是碰運氣而已。
謝恆毅更提到,澎湖的生活廢汙水都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入海中,尤其澎湖內灣一帶上頭蓋滿民宿和飯店,多年來生活廢汙水持續排放,已嚴重衝擊該海域的珊瑚礁生態,縣府應趁此時海膽傳出的警訊,回過頭思考如何營造更適合海洋生長的環境,盡速完成衛生下水道的建置。
面對澎湖海膽難題,澎湖縣農漁局副局長薛宏營只說,還需要更多資訊了解現況。目前除了請種苗場續做人工海膽繁殖外,也在尋找適當海域做自然復育的示 範點,「一切都還在討論,今年很難會真的禁捕,但若資訊明朗化後,縣府有可能調整管制作為,看是採取總量或是區域限制、甚至挪動開放採捕期,都有可能。」

(圖片提供/黃健忠)(2)
以往開採季還能找到海膽,今年已沒有機會(圖片提供/黃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