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7

大型動物和排泄物驟減 衝擊地球生態

(中央社邁阿密26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人員今天表示,過度獵捕和人類造成的汙染導致大型動物死亡,意味動物糞便數量驟減;動物排泄物對滋養地球至關重要。

發表於美國同儕評論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指出,透過保育恢復大型哺乳動物和海洋生物的數量,藉由海洋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和重建地球景觀,可能有助對抗全球暖化造成的損害。

研究共同執筆人、美國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of Vermont)生物學家羅曼(Joe Roman)說:「這個世界過去擁有10倍的鯨魚數量,20倍的鮭魚等溯河魚類,2倍的海鳥,10倍的大型草食動物,例如大型樹懶、乳齒象和長毛象。」

這些動物數量下滑,已對地球的營養循環構成傷害。營養循環是遷徙的海鳥和魚類將動物排泄物從深海帶到內陸深處的過程。

羅曼說:「受到破壞的全球性循環可能削弱生態系統健全、漁業和農業。」

研究人員發現,動物讓養分循環的能力,已降至古老時代的8%,古老時代是指150種「大型動物」於大約1萬2000年前的上個冰河時期結束時滅絕以前。

人類狩獵也是嚴重削弱這種能力的推力。

這是根據最近一系列針對大型動物的研究,加上數學模型來推測養分是如何在陸地及海洋間移動,以及動物數量下滑如何改變營養循環。(譯者:中央社劉文瑜)

台灣首位園藝治療師:當你照料植物,就是一種療癒


在台灣要推廣園藝治療,第一步就是要尋找適合的植物。黃盛璘說: 「herb,是香草,也是藥草的意思,於是我開始思考本土藥草作為園藝治療的植 物。」她到萬華的青草藥行尋寶,結識專業的藥草師父,逐漸開發出她心目中的在地十大好種的植物:艾草、薄荷、魚腥草、左手香、 蘆薈、紫蘇、薑黃、石蓮花、地瓜葉、蔥蒜。這些植物的特點都是,好種、取材容易、便宜,像是地瓜葉、蔥蒜等是常見食材,對一般人來說並不陌生。

「找到好種的植物,接著要發展可行的教案,但基本前提是,一定要讓參與園藝治療的學員有感覺。」黃盛璘說, 適合園藝治療的植物,一定要好種、而且能帶來感官刺激(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聽覺)。

除了尋找適合園藝治療的植物,黃盛璘也四處演講、推廣,爭取到各機構進行園藝治療的機會,包括老人安養中心、醫院精神科或中小學的資源班,都是在黃盛璘積極推廣下而牽上線。

照料植物的過程中 就是一種療癒
象山農場,也是一個國中資源班來上自然課的場所,這排植物就是由國中生們負責照料。(攝影:楊鎮宇)
為了搭配不同的機構、團體的需求,黃盛璘認為幾百坪的療癒農莊當然是極佳的場所,但都會區的空中花園、甚至是桌上的三吋盆也同樣能夠進行,「重點是在園藝治療的過程中,讓學員練習照料植物,感受植物的生命力。」

位於龜山的台北監獄,也是黃盛璘進行園藝治療的場所。受刑人用三吋盆種空心菜,埋下種子、成長、收成,近距離看植物的生命力展現,黃盛璘笑說,「吃泡麵時還能夠加菜,有具體成效!」受刑人寫家書裡頭會提到艾草的功效,表達對家人的關心。

這幾年,園藝治療在台灣逐漸萌芽、成長,越來越多社福機構希望黃盛璘過去上課。因此黃盛璘體認到團隊的力量,在去年成立台灣園藝輔助治療協會,提供完整的培訓制度,需要上過專業課程,以及500小時的實習時數,才能領取園藝治療師的專業證照。目前有40位學員正在培訓中。

兒時的興趣 成了人生下半場的主力
黃盛璘說她從小就種花花草草,抽屜打開都是植物,暑假作業最喜歡做植物標 本,考大學時想讀農學院卻因父親反對而作罷,出社會做了20多年編輯工作, 40歲時,「這輩子還有沒有想做還沒做的事情?」這個問題一直浮現腦海,直到47歲,她下定決心辭去工作,到美國尋找人生下半場想做的事,最終她找到了 「園藝治療」這條路。

兜兜轉轉,黃盛璘還是回到花花草草的世界,當她進行園藝治療時,彷彿打開了她兒時的抽屜,裡頭各式植物讓她心醉神迷,就像她說的:「植物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能釋放出大自然的療癒力量。」
三峽的草盛園,是黃盛璘剛回國那幾年的重要基地,她(左)與朋友一同在草盛園摸索適合進行園藝治療的植物。(提供:黃盛璘)
※本文獲「上下游新聞市集」授權轉載
黃盛璘:人生下半場 我要做園藝治療師 -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年近六十的黃盛璘,推廣園藝治療十多年,她是台灣第一位取得美國認證的園藝治療師,自閉症、學習障礙等兒童、失智老人 ...
Remove preview

作者簡介_上下游News&Market

(1) 建立一個關注農業、食物與環境議題的網站,一方面聘請專職記者進行專題報導,同時也邀請各界作者,在此發表包含食物、耕作、農地保存、食 育教育、綠能生活的文章,交換更多元的訊息。
(2) 主動進行農產品開發,提供給消費者健康的在地食物,也讓農村的經濟更活潑。
(3) 提供其他對友善土地有幫助的相關產品,讓消費成為改變的力量。


世界最健康民族 九百年來沒人得過癌症 --- 證明多吃素多健康


罕薩人(圖/阿波羅網)
罕薩人(圖/阿波羅網)
罕薩人聚集在巴基斯坦西北角和帕米爾接壤的喜馬拉雅山深谷裡,這個民族的人口近六萬多人,過去二千多年來,他們幾乎與外界完全隔離。他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民族,據說在他們的族人裡,有九百年都沒人得過癌症。

人 既然健康,無意外之下,自然活得長壽,罕薩人的平均壽命在一百歲以上,而且很少生病,族裡幾乎不見癌症、心臟病、血壓異常等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疾病,此外, 他們連外貌和體能也都比實際年齡還要來得年輕許多:一百四十五歲的老爺爺還可以跳起來打排球、九十多歲的老奶奶看起來只有四、五十歲。
罕薩人的平均壽命超過一百歲(圖/獵好吧)
罕薩人的平均壽命超過一百歲(圖/獵好吧)
素食為主、生吃蔬菜
研究學者表示:罕薩人之所以長壽的原因,主要在於他們以天然蔬果為主的飲食方式。罕薩人幾乎不食用動物性食品,肉 類加奶類只占所有卡路里的1.5%,肉對他們而言是罕見的奢侈品,一年只有一、二次的喜慶場合才會出現。平時,他們以天然的蔬果為主食,因為環境缺乏燃 料,所以蔬菜多以生食為主,並藉此攝取許多天然豐富又營養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除了蔬菜和水果(水果以桑椹和杏仁為主),罕薩人在穀類中多食 用小麥和小米,並且常與埃及豆、黃豆、大麥和豌豆等一起磨成粉,作為「迦巴帝」食用。在製作的過程中,他們並沒有去除表皮和胚芽,所以這些含有營養的部份 都保留在其中。在奶類的部分,則主要以羊奶及其加工而成的乳酪或發酵乳為主。
研究認為素食為主的飲食是他們長壽的原因(圖/獵好吧)
研究認為素食為主的飲食是他們長壽的原因(圖/獵好吧)
除了天然蔬果,他們平時的飲料則是冰河融化的水,這些水通常也是罕薩人栽培蔬果的好夥伴。罕薩人栽種蔬果不使用化學農藥、肥料,而是以家畜的糞、蔬菜屑、落葉等作為堆肥,既無污染又營養豐富。

蔬食為主的飲食、天然無污染的食材、未被破壞的自然生活環境,再加上罕薩人知足快樂的性格,也難怪他們會被譽為「世界上最健康的民族」或是「長壽國」了!而他們的飲食習慣,也成為蔬食生活的最佳例子,證明多吃素多健康。
文章來源:阿波羅網

加工肉致癌/每35分鐘 就1人罹大腸癌

2015-10-27 09:04:12 聯合報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大腸癌連續七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首位,每年超過一萬四千人罹患大腸癌、每卅五分鐘就有一人罹癌。若要避免大腸癌,醫師建議減少攝取動物性飲食,定期篩檢以早期發現治療。

大腸癌居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每年因大腸癌死亡人數逾五千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外科部副部長王輝明表示,加工肉品製作過程中加入的硝酸鹽,與蛋白質結合後會轉變成硝酸,進入腸道代謝,會產生氮─亞硝基化合物,為嚴重的致癌物。

氮─亞硝基化合物累積於器官黏膜可能引發癌症,如大腸癌、乳癌、肺癌等,通常累積在腸道的機會較多,所以是大腸癌常見危險因子。

王輝明說,紅肉在一百五十度高溫下烹煮兩分鐘,其中兩種胺基酸就會轉變成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與異環胺,建議民眾烹煮紅肉以水煮、清蒸為主,加水炒取代乾炒,避免燒烤。「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就是動物性飲食」,王輝明建議民眾均衡飲食,吃肉也要多吃蔬果。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吳昌杰表示,大腸癌好發年齡約六十歲左右,先是腸道發炎、腸道息肉,然後才是癌症,加工肉品和紅肉因為製作烹調方式產生致癌物, 是引發大腸癌的原因之一,其他如腸道細菌、宿便等都是可能原因,建議五十到七十四歲民眾,參與國健署提供,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

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率僅四成,顯示近六成民眾未接受篩檢,主要原因是民眾常自以為很健康、沒時間,呼籲民眾積極接受篩檢。

火腿香腸...加工肉品 WHO列1級致癌物

2015-10-27 08:31:02 聯合報 編譯田思怡/綜合報導

與香菸同列1級「引發致癌」 紅肉列2A級「可能致癌」

世界衛生組織將培根、香腸、熱狗等加工肉品列為致癌物,且是與放射性物質、黃麴毒素、戴奧辛、菸草、酒精、石綿等同屬第一類最高風險致癌物質。 記者蘇健忠/攝影


世界衛生組織(WHO)廿六日發布報告指出,吃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會引發大腸癌(或稱結腸癌、直腸癌),加工肉品與香菸同屬第一級致癌物質;吃紅肉則「可能」引發大腸癌,被列為「可能致癌物質」。

世衛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廿二位科學家分析全球八百篇研究報告,發現「有充分證據人類攝取加工肉品會導致癌症」,包括加鹽、醃製、發酵、煙燻的肉品,像是熱狗、香腸、鹹牛肉、牛肉乾或南非的乾肉條,以及罐頭肉或用肉做的醬汁。

報告說,這項發現支持「建議限制肉類,尤其是加工肉品的攝取」。以個人而言,吃加工肉品罹癌的風險在統計數據上「很小」,但「吃愈多風險愈高」。

報告指出,每天食用五十公克的加工肉品,增加百分之十八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報告並指出,食用未加工的紅肉,包括牛肉、豬肉、羊肉和馬肉,也有「強烈」證據會致癌,但仍不足以被列為第一級對人類致癌物(Group 1),而被列為第二級A類對人類可能致癌物(Group 2A)。

報告說,未加工的紅肉主要會導致大腸癌,也會引發胰臟癌和攝護腺癌。每天食用一百公克的紅肉,罹患大腸癌機率增加百分之十七。

報告指出,每年全球有三萬四千人因攝取太多加工肉品的癌症死亡,紅肉則與每年五萬名癌症死亡病例有關,但關聯性有待證實。而每年約有一百萬人死於與香菸有關的癌症。

報告也特別指出,紅肉有其營養價值,含有高蛋白質與維生素B、鐵與鋅,這項研究結果有助於政府評估吃肉的風險與好處。

肉品業者砲轟這份報告,認為癌症是複雜疾病,不會是單一食物引起,肉類屬於均衡飲食的一部分,而癌症風險評估需納入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

北美肉品協會副主席布倫指出:「地中海飲食的人食用的加工肉品是建議量的兩倍,而西班牙、義大利和法國人是世界最長壽和最健康的民族。」

英國營養專家強森也說:「沒有證據英國的素食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低於吃肉的人。」

致癌物質分級表 圖/聯合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