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9-21
* 中國時報
* 【?柴松林】
經濟學人雜誌提出警告:「一場沉默的海嘯已席捲全球」,新聞週刊形容問題嚴重:「連富裕國家也陷於飢餓當中」,華爾街日報調查結果:「中印需求暴增是糧荒主因」。遠見雜誌指出:「食物的、能源的、投資的大發糧財」,中國時報報導:「瓜地馬拉飢荒餓死數百人」;只要翻開媒體,類似的消息連篇累牘。
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專家小組」發表公報,指出氣候轉變正開始衝擊全球的自然生態,氣候暖化使地球遭逢災難,降雨型態改變,風暴威力加強,洪患發生頻繁,乾旱程度升高,淡水來源短缺,使物種滅絕,耕地縮小,更重要的是糧食減產,窮國遭殃,窮人受害。
世界糧食計劃署比較目前和一年前的糧食價格,發現過去一年能吃的東西都漲價了,玉米漲65%,黃豆漲41%,稻米漲200%。專家警告:價格還沒漲到頂點,以後會繼續創新高。糧食短缺與糧價高昂,使非洲、南亞、拉丁美洲地區許多國家動盪不安,秩序失控,抗爭激烈,更嚴重的是千千萬萬的人餓死。
●
糧食減產,糧價高昂,不但使窮國遭殃,連那些生產米的國家,中國、印度、泰國、越南、都調高出口稅或限制出口,以確保本國的糧食供應。稻米出口國正在計劃仿「石油輸出國組織」,成立「稻米輸出國組織」,控管稻米的供應與價格,可能在未來有錢也買不到了。
為什糧食的價格會高漲,推究其原因不止一端,氣候變遷,天災頻仍;種糧農地轉作供生質能源之用,加上生產國惜售,都是原因,但是美國的經濟與農業專家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時,有一半以上的人認為是由於中國和印度的所得提高,使對食物的需求增加所致。
所得提高同時提高了食物中肉食的比例,是一個原因。因為生產一公斤肉品既要消耗六公斤的穀物,更要消耗大量的淡水,禽畜排放的廢棄物和二氧化碳,造成環境汙染,升高溫室效應,更導致糧食作物減產。
所以要緩和糧食短缺問題,首先就是減少肉食。平均每人肉品消費量最高的美國,若減少一半,就可以抵銷中國和印度的總消費量。如果加拿大、拉丁美洲、澳紐和亞洲地區中的富人都將肉品消費量減至目前的二分之一,就可餵飽非洲、南亞及散布於各地的饑民,拯救他們免於饑餓死亡。
減少肉食不但讓更多的人免於饑餓,實現了集體人權中的「糧食權」和「人道主義救援權」,使水源、環境得到保全,降低碳的排放,減緩生物滅絕與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悲劇性惡果。
●
近二十年來,歐洲、美國、加拿大,這些原本全肉食的地區,素食人口急速增多,目前已至百分之十五。這些新增素食者所持的理由是「素食有助健康」。在其他地區富裕的人口中,基於健康的原因,減少肉品消費,甚至改為全素食的人口也在增加中。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對待動物殘忍的人,對待人必不會仁慈」。飼養禽畜的不人道方式,禽畜由養殖場到屠宰場,乃至於販賣的過程,都過於血腥殘暴。使一個從小生長這樣環境的,習慣了這樣場景的人,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人;這就是社會上充斥著暴力、殺伐、虐待、刑罰、仇恨的一個理由。基於這個原因,法國修改了禽畜飼養與屠宰法,使其稍近人道主義的精神,免孩子舉目即見的殘暴景象;也促使人本於慈悲之心,拒絕肉食。
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在自傳中說:「我們從一個人對待動物的態度,便可以知道其人品的高下,從一個民族對待動物的態度,就可以預見其能否締造一個偉大的國家」。可見得少吃肉的好處,非僅是物質面自利利他的行為;更在精神面,培養一個人心懷善念,有慈悲之心,由關懷眾生而及於環境,有高尚的品格;又可以有助於建出和諧共榮的友愛社會,讓人人享有尊嚴人生的偉大國家。
這一切,就從今天九月二十一日、星期一,餐桌上沒有肉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