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29

恐怖!海洋水位再上升45公分 人類將可能受到影響

科學家指出地球海洋水位於過去3000年來急劇上升,於20世紀時最嚴重。(圖/wangchao.net.cn)
科學家指出地球海洋水位於過去3000年來急劇上升,於20世紀時最嚴重。(圖/wangchao.net.cn)
還記得前些天的「霸王寒流」嗎?近幾年來,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不僅造成各地氣候異常,甚至更可能威脅到某些生物的生存。一批科學家日前發表最新報告,指出地球海洋水位於過去3000年來急劇上升,情況於20世紀時尤其嚴重,而主要原因便是與全球暖化有關。

9位來自各地大學專門研究氣候的科學家,研究分析海洋水位的資料,發現從1900至2000年間,海洋水位於1個世紀內上升14公分,即每年上升的速度為1.4毫米。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數據卻指出,最新的速度為3.4毫米,反映水位上升情況惡化。

此 研究負責人科普指出,最主要原因是碳排放量不斷上升,以致於全球暖化。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學院的科學家拉姆斯托夫表示,如果海洋水位持續上升,假設再 上升多45公分,將引發大量問題,而人類應付這些問題的開支也會大增。報告還預測,假設海洋水位上升的速度毫不緩減,人類將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處理其帶來 的後果。
科學家製作圖表,分析海洋水位上升的數據。(圖/東網)
科學家製作圖表,分析海洋水位上升的數據。(圖/東網)
文章來源:東網on.cc

2016/2/27

失控的塑膠產業 世界經濟論壇揭五大真相

本報2016年1月25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經濟論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和麥肯錫顧問公司日前聯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到了2050年,全球海洋中的塑膠重量將比魚多。乍聽之下難以置信,但仔細看完報告中所揭露五大真相,不難發現背後的問題比我們所想的更嚴重!
圖片來源:ClifB(CC BY-NC 2.0)
塑膠工業釀成巨大經濟損失與環境危機。圖片來源:ClifB(CC BY-NC 2.0)

一、塑膠業使用的石油和航太業一樣多

塑膠垃圾既是資源問題也是環境問題。
「目前塑膠業使用8%的總產石油量,在消費成長的趨勢下,到了2050年預估將成長至20%。」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編輯和政策主管布萊里奧(Joss Blériot)說,「這表示我們將面臨塑膠量的大爆發,如果這些塑膠沒被蒐集起來,將形成大規模的經濟損失。」
二、每分鐘有一卡車的塑膠垃圾被丟入海洋
每年至少有800萬噸的塑膠進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一卡車的量。目前海洋中累計有1億5000萬噸的塑膠垃圾。到了2050年,海中塑膠垃圾的重量很可能比魚還重。
塑膠垃圾對海洋和海洋生物已經產生深遠影響。整個海洋食物鏈,從貽貝到海龜到鯨魚,體內都有塑膠,最後很可能進入人體。

三、2050年塑膠用量預計將四倍成長
過去50年的塑膠產量從1500萬噸成長到3億1100萬噸,增加20倍。報告更預測,2050年塑膠用量將達到11億2400萬噸。
但是塑膠折價快速。報告指出,95%塑膠包裝物料的價值——每年高達1200億美元(約新台幣4兆)——第一次使用後就大量降低。

四、只有5%的塑膠包裝被回收
儘管全球第一個回收標誌40年前就問世,但直到今日,塑膠包裝回收率只有14%。加上分類和處理過程的損失,保留下來再次利用的總物料價值只剩5%。
由於價值低、產量高,蒐集塑膠沒什麼經濟誘因,相關基礎建設的投資也很少。據估計,40%的全球包裝材料進入掩埋場,32%進入環境,14%回收。

五、簡單的解決辦法卻不能治本
目前大部分的消費性產品是用混和塑膠製成,只適合降級回收(轉換成價值或實用性較低的製品)。因此辦法應該很簡單:製造單一種可回收、可用於製造從花生醬罐子到洗髮精瓶子等所有塑膠包裝品的材料。
不過,負責報告分析工作的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網路經理莫菲(Joe Murphy)警告,鼓勵簡化和抑制創新之間存在著緊張關係。例如,能延長食品保存期限的高效能混和塑膠,不是治本的辦法。

 http://e-info.org.tw/node/112966

2016/2/23

20世紀上升速度 2800年來最快 全球暖化 海平面倍速上升

中國時報【施施╱綜合報導】
22日發表的最新國際研究指出,科學家成功重建了過去3000年左右至今的地球海平面變化。而研究發現,由於全球暖化,20世紀的海平面上升速度為2800年來最快,且較過去的平均上升速度快了數倍之多。

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地球科學專家卡普教授表示:「有95%的機會,20世紀海平面上升速度將超越過去的27個世紀。」

他的研究團隊測量了全球24個不同地點的海平面後發現,在1880年代與全球工業化之前,海平面在1世紀內僅上升約3至4公分,工業革命前,海平面甚至有下降的趨勢。但在20世紀內,全球海平面總共上升了14公分。

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指出,自1993年起,海平面上升速度大幅飆升為每世紀30.48公分,原因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造成氣溫上升」。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研究,目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是每年3.4公釐,這表示上升的速度仍持續在加快中。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中的二項研究都預測,如果人類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1世紀內,海平面將上升57至131公分。即使世界各國都遵守巴黎氣候峰會決議,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的攝氏2度以內,海平面在本世紀內仍可能上升28至56公分。

2016/2/22

塑膠微粒難消化 太平洋牡蠣生育力恐減半

本報2016年2月22日綜合外電報導,許祺景編譯;蔡麗伶審校
雙殼貝類是海洋中非常關鍵的「生態工程師」,但科學家最近發現,人為的塑膠微粒污染讓牡蠣耗費太多能量在消化系統上,導致生育能力幾乎降低了一半。

塑膠微粒特餐 牡蠣吃不飽無力繁殖

牡 蠣會過濾周遭水流並消化任何捕捉到的粒子,不論是藻類、浮游植物或者是漂流在海上的微小塑膠碎片。為了找出塑膠微粒對牡蠣的影響,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 (French Research Institute for Exploitation of the Sea,IFREMER)海洋生理學家Arnaud Huvet和同事以長牡蠣(Crassostrea gigas,或稱太平洋牡蠣)為實驗對象,這種牡蠣在世界上不論是商業、生態或食用方面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研究團隊安排了兩個水族箱,其中一個供應穩定的微藻(microalgae)──牡蠣的食物──另一個則以微藻與聚苯乙烯微粒混和供應。這些塑膠微粒與牡蠣平時的食物──浮游藻類,在外觀與大小上十分類似,於是這些牡蠣便很快吃光了所有的塑膠微粒。

這些牡蠣必須吃更多的藻類,並更有效率的吸收這些藻類來彌補誤吃過量的塑膠微粒。但這樣仍然不足以化解危機。牡蠣的消化系統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在處理塑膠微粒,導致它們沒有多餘的能量來繁殖。

雄牡蠣的精細胞將會失去活力,而雌牡蠣的卵母細胞(可分裂形成卵細胞)將會萎縮且數量下降。與另一個正常供應微藻的水族箱相比,受到塑膠微粒影響的牡蠣繁殖數量下降了41%,而且在尺寸上也縮小了20%。

無法消化的塑膠微粒 遍布全球每處海灘

根據科學家的估計,現今全世界海洋中漂浮的塑膠粒子數量大於5兆,總重約25萬公噸。「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海灘幾乎都以發現塑膠微粒污染,不論是北極冰山或是海洋中的其他角落。」Huvet說,「這確實是海洋生態系統的一大隱憂。」

這些污染物隨著大型塑膠製品在海洋中分解而產生,或者藉由化妝品、衛生用品、牙膏等含有塑膠微粒的物品,經由下水道流入海洋中。根據2013年發表在《科學》期刊的研究(註一),每年大約有400萬到1200萬公噸的塑膠流入海中,這個數字在2025年可能會再增加十倍。

這項本月新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註二)發現,塑膠微粒並不會附著在牡蠣的內臟裡面,這代表大多塑膠微粒並沒有被消化。

研 究團隊表示,在正常情況下,牡蠣也會吞下外觀較大且不規則形狀的粒子,這些粒子將會囤積在牡蠣內臟中許久,可能會引起有害的發炎反應。Huvet說現階段 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不論是對於野生或養殖的牡蠣,才可以更準確的評估塑膠微粒污染對牡蠣的影響,但他認為大量具有生育力的牡蠣可望克服牡蠣數量銳減的問 題。

生態衝擊不只一樣 牡蠣殼會保護海岸
長牡蠣原生於亞洲東岸,但因為養殖業的關係現在已經佈滿全世界。在某些地方因引進長牡蠣而造成整個河口棲地完全被佔據,Huvet說,這些長牡蠣在北歐被視為害蟲。

可是Huvet又說,長牡蠣的數量減少,或者某些本土牡蠣的繁殖能力下降可能會造成問題。在牡蠣的生長過程中殼常會互相黏著,在海岸線外形成礁脈。這些礁脈可以保護海岸線免於洪水的侵襲,同時也形成了養殖某些重要水產的場所。

「塑 膠污染讓一切變得更艱困,這些塑膠微粒已對牡蠣生態形成一大威脅。」儘管並沒有參與此次研究,奧勒岡州立大學海洋生態學與生物地球化學家George Waldbusser表示,「雙殼貝類同樣遭遇到海洋酸化、海洋死區(即低氧海洋地區,dead zones)增加、氣溫上升及氣候變遷等威脅,而這些威脅皆與人類活動有關。」

「當你思考我們將什麼東西丟到河口的時候,我還真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雙殼貝類會為了爭取更好的環境而罷工。它們是非常關鍵的『生態工程師』,對人類、水域而言都十分有益。然而我們只是不斷的使它們的處境越來越艱難。」Waldbusser說。

【編註】
註一:長牡蠣也是台灣最主要的品種之一。根據台灣貝類資料庫, 其分布可見於台北縣,高雄縣茄萣鄉,彰化縣鹿港,雲林台西,嘉義縣布袋鎮,澎湖大倉島,澎湖北部海域,澎湖內海海域,自新竹市香山到鹿港,雲林縣線西,雲 林縣口湖鄉,嘉義縣東石鄉,台南縣,嘉義縣朴子市,西部海域,新竹到屏東沿海地區,高雄,屏東縣東港,宜蘭縣蘇澳,小金門,金門後湖,金寧,金城,金沙, 金湖,烈嶼,馬祖,龜山島等地。

註二:例如歐洲牡蠣(或稱歐洲平牡蠣)(Europe flat oyster)(Ostrea edulis)、美國西岸的奧林匹亞牡蠣(Olympia oyster)(Ostrea lurida)、或美國東岸的東方牡蠣(eastern oyster)(Crassostrea virginica)。

2016/2/18

1/4軟骨魚瀕絕 國際組織啟動保育鯊、魟新策略

本報2016年2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李培福編譯;蔡麗伶審校
15日在哥斯大黎加聖荷西的《移棲物種保育公約》(CMS)鯊魚保育會議上,多個國際組織共同發起一項保育新計畫,呼籲全球各國採取緊急行動,保育及強化脆弱的鯊魚和魟魚族群,同時強調鰩魚、鋸鰩、犁頭鰩和魔鬼魟等魟魚,應受到與較為人知的近親鯊魚等同的關注與投資。

濾食中的鬼蝠魟(Manta birostris)from Wikimedia Commons CC-BY-SA 4.0魚翅市長仍在 鯊魚肉需求也上升
長久以來亞洲的魚翅需求被視為鯊魚過度撈捕的主因,但這項策劃強調最近發現到鯊魚和魟魚的魚肉需求也很大,並且持續上升。

國際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鯊魚暨魟魚倡議領導人表示,「自1990年代國際鯊魚和魟魚的魚肉交易量已經倍增,現今認為等同魚翅造成這些動物的過度捕撈。這項策劃包括,推動大幅度減少全球魚翅和鯊魚、魟魚魚肉的需求,目前絕大部分來自非永續及無法追蹤的來源。」

《移棲物種保育公約》提出者針對列舉的鯊魚和魟魚物種,呼籲會員國確保幾個符合公約義務的關鍵步驟,包含:各國嚴格保護五種瀕危鋸鰩物種、所有蝠鱝和魔鬼魟;針對灰鯖鯊、雙髻鯊和長尾鯊等大量捕撈與高度洄游的鯊魚,採取國家與區域捕釣限制。

鯊魚、魟魚近半數「資料短缺」 阻礙保育行動
這項策劃也強調,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已將全世界近半數鯊魚和魟魚物種歸為「資料短缺」(Data Deficient),意思是資訊不足以評估這些魚群的健康,進而會阻礙保育行動。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鯊魚專家小組共同主席Nick Dulvy和Colin Simpfendorfer說,「針對《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我們的分析顯示全世界1/4的軟骨魚瀕臨絕種,需要大力防止鋸鰩、犁頭鰩、鱝、淡水鯊魚和魟魚等70個最臨危的物種滅絕,並釐清600 個資料短缺物種和新發物種的保育狀態與需求。」

野生動物保育協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WCS)鯊魚暨魟魚協調員Amie Bräutigam說,「缺少管理所致的過度捕撈,是鯊魚和魟魚最重大的威脅。這項新策劃主要特別為魟魚改進漁業管理及加強保育。」

這份為期10年的策劃文件〈全球優先鯊魚暨魟魚保育:2015-2025策劃〉是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鯊魚專家小組(Shark Specialist Group)的技術導引與投注下,由國際鯊魚倡導者組織(Shark Advocates International)、鯊魚信託基金會(Shark Trust)、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TRAFFIC)、國際野生物保育協會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專家根據廣泛的資料分析與合成提出這項策 劃。

透過全球鯊魚暨魟魚倡議(the Global Sharks and Rays Initiative),這些組織正共同將這項計畫付諸實行。

全球鯊魚暨魟魚倡議是由麥克阿瑟基金會(the 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和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基金會(the Leonardo DiCaprio Foundation)提供部分支持。

確保永續 保育團體盼望科學式管理
國際鯊魚倡導者組織主席Sonja Fordham說,「我們迫切將我們的全球鯊魚和魟魚保育策劃分享給各國政府,並朝著許多行動時機恰好的共有目標討論具體步驟。」這項策劃強調魟魚需要更多關注,為了終止過度捕撈和確保永續,急迫需要科學式的鯊魚和魟魚捕撈與交易限制。

鯊魚信託基金會保育執行長說,「有些鯊魚和魟魚長期上能夠支撐漁業。」「永續利用是一項保育的務實手法,重視大自然、生計的重要性、產品的文化意義和充分利用減低浪費的需求,也需要落實這個策劃的重點目標,科學式魚群管理。」

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委員會漁業計劃領導人Glenn Sant警告:「鯊魚和魟魚保護措施唯有確實施行才有價值。為了評估規範的效用和最終帶來的實際保育助益,必須確保漁業產品交易鏈的可追溯性。」

【相關文章】
-全球魚翅市場 魟魚連帶遭殃 IUCN:捕撈量居冠
-觀光收益驚人 印尼設世界最大蝠魟保護區
-【你來報報】墾丁土魟遭捕殺 居民「怕傷人」說法惹爭議
【參考資料】
-WWF(2016年2月15日),New global strategy to save sharks and rays
>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

2016/2/17

上月地表均溫創一月最高溫


美國太空總署說,聖嬰現象發威,上個月的地表平均溫度比一九五一到八零年的均溫,高了一點一三度,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月。

美國太空總署上個月才說,去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而受到聖嬰現像的影響,今年一月的地表溫度也創了紀錄。

從一八八零年有氣象紀錄以來,上一次一月地表溫度創新高是在二零零七年,當年的一月地表氣溫,比均溫高出零點九五度。
(圖片取自美太空總署網站)

台灣一年用掉廿八億保特瓶 半數瓶蓋成海洋殺手

台 灣一年至少用掉廿八億個寶特瓶,但一半的回收寶特瓶,都少了瓶蓋,換言之,也就是一年約有十四億個寶特瓶蓋被亂丟!據荒野保護協會調查,這些失蹤的保特瓶 蓋,絕大多數都流到海裡,成為海洋生物的殺手。新竹市環保局特別舉辦「瓶蓋藝術環保行動」,希望藉由瓶蓋藝術創作,體認環保生態的重要。(彭清仁報導)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寶特瓶在台灣有回收獎勵機制,因此回收率達95%以上,只是寶特瓶的回收當中,大約有一半都沒有瓶蓋。如果以一年至少用掉廿八億個寶特瓶來算,也就是有十四億個寶特瓶蓋流向不明。依荒野保護協會的調查,十四億的瓶蓋都流向海洋,並且成為海洋生物殺手。

環保局長江盛任指出,十四億個瓶蓋被亂丟,這些瓶蓋,許多成了寄居蟹的 家,或是吃進信天翁的肚子裡,也造成海龜、海鳥的傷亡,對海洋生物而言,瓶蓋成了文明殺手。市長林智堅邀請繪本藝術家陳旻昱參與規劃瓶蓋藝術環保行動,以 藝術創作競賽方式,希望提升民眾體認環保生態的重要性。競賽分校園、社區及個人組,廣邀市民收集瓶蓋,第一名最高獎金五千元;社區組可自由組團,預計十五 組,採集體創作,第一名獎金則是三萬元。兩項活動即日起到四月五日受理報名,相關辦法可上新竹市環保局網站查詢。

2016/2/16

《Still Loving You》尋回赤子心 -- 信

信摇滚翻唱《江南style》

氣候變遷影響噴射氣流速度 全球航班往東飛比往西快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將導致英國往美國的飛行旅程時間加長。研究 人員表示,全球暖化可能導致噴射氣流(jet stream)加速,進而減緩英國往美國方向的飛行速度,整體的環球飛行時間也會「明顯增長」。英國雷丁大學(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改變會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燃油需求增加,機票價錢也會水漲船高。

飛機搭「噴射氣流」便車

噴射氣流,又稱高速氣流,是一種出現在南北半球中高緯度西風帶的高速氣流帶,伴隨強而有力的風速,與推進地球上的天氣系統息息相關。
由於中心風速有時可達每小時200至300公里,飛機也會「搭便車」,順著這股由西往東的氣流,減少從歐洲到北美的飛行時間;也因此,大西洋上的這條航道特別忙碌,每日有近600班航班經過。
過去研究已證實,氣候變遷與亂流增加相關;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模擬大氣中的氣流會如何改變,同時他們把結果套用到現今所使用的航班路線。結果發現,從紐約到倫敦的氣流速度較平均快了15%。

往東飛行較划算

也就是說,從紐約飛往倫敦的速度快了近兩倍,所需時間花不到5.5小時;相反的,從倫敦飛往紐約則慢了快兩倍,所需時間拉長到近7小時。
一般來說,往返的飛行時間多少會差個幾分鐘,但這項研究結果則發現「差距將明顯拉大」。主要研究者威廉斯(Paul Williams)博士表示,「如果從環繞地球飛行來看,可以發現往東的飛行時間會縮短,而往西的飛行時間則會增加。」
「所以整體飛行時間會增加,也就是飛機會在空中飛更久,」威廉斯博士表示,「若以所有跨大西洋航線的飛機計算,每年會多增加2000小時的飛行時 間,22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7億2000萬元)的燃油花費,7000萬公斤的CO2排放量。」研究結果指出,增加的CO2排放量等同於7000戶英國 家庭一年的排放量。
「我們知道是甚麼驅使噴射氣流改變-溫度差異,溫暖的熱帶地區以及寒冷的極地地區的差異,」威廉斯博士表示,「我們也了解全球暖化與溫度差異之間的關係,地球溫度正在上升,我們相信噴射氣流的速度也會相對增加。」

溫度上升,氣流速度變快

研究人員認為,隨著氣候變遷對於飛行航班造成影響,同時也會造成航空公司提高機票價錢。儘管這項研究僅針對倫敦飛往紐約這條航線,但其實結果可以適用於全球,因為噴射氣流在南北半球都有。
其他同領域的科學家也對此研究結果表示認同,認為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我認為這項研究對於人類與氣候系統微妙的關係,有重大的發現。」
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的萊克布什(Dr Gregor Leckebusch)博士表示,這個研究計畫資料周全、研究結果也符合常理、易於了解。

Transatlantic flights are about to get longer as climate change makes the jet stream faster https://t.co/hwc8o1Ds9f
— Climate Council (@climatecouncil) 2016 2月 11日


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如果出版



壞農業:廉價肉品背後的恐怖真相

Farmageddon: The True Cost of Cheap Meat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111

美國政府研究報告證實Vegan(嚴格純素)有助於身體健康與環保



【2015/04/29 文:suiis編輯部
根據美國飲食指南諮詢協會(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2015年的報告,建議美國人應多改成Vegan飲食,減少動物性來源食品。研究結果顯示Vegan除了增加對健康的好處,生產過程 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使用的能源、土地、水資源也較少,對環境更友善。

其他的飲食習慣如vegetarian或僅攝取魚肉(pesco-vegetarian) 相對肉食而言對健康及環境永續也更有利,不過Vegan才是對環境最友善的飲食型態。該份報告也建議美國人應改變平常的飲食習慣,增加蔬菜、水果、穀物、 大豆、堅果等在飲食中的比例,同時降低卡路里及肉食。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也指出,這是飲食指南諮詢協會自1983年成立以來首次將環境永續納入飲食建議中。但這並不是協會的新發現,早在2003年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就有研究指出,以長期而言維持肉類飲食(特別是紅肉)會消耗比素食更多的能源、土地和水資源。2006年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 (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發表的報告,顯示畜牧業排放之溫室氣體佔總來源將近20%,比運輸業還高。201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研究則認為減少紅肉的攝取量對於減輕飲食的環境成本有明顯的幫助。


不過飲食指南諮詢協會的報告引來部分美國肉品產業的反彈,要求協會應專注在營養攝取建議上,並將環境永續議題交由其他專家處理。面對各界的質疑,飲食指南 諮詢協會董事長Barbara Millen回應:「針對環境永續的議題,協會特地與兩位美國研究相關議題的專家合作,而飲食指南涵蓋範圍應由協會來定義。」

總結協會的研究建議,鼓勵大家攝取Vegan飲食能有助於身體健康與環境改善,飲食也許會改變你,而你的飲食改變更能造福我們美麗的大地。讓我們一起享受Vegan生活!

http://www.suiis.com/INFO/InfoArticle.asp?no=521

2016/2/15

英研究:虛擬療法有望減輕憂鬱


研究指出,一項讓憂鬱症患者進入虛擬世界、翻轉角色的新治療,有助減輕憂鬱症狀。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患者戴上頭盔,化身鏡子裡的大人,他們接著看見一名哭泣的小孩,被告知對小孩說安慰的話。患者告訴小孩想想開心的時候,以及愛他們的人。

這時實驗角色翻轉過來。患者現在變成化身哭泣的孩子,孩子並複製了患者的身體移動。受試者接下來聽見大人透過自己的聲音,說出相同的安慰話語。

研究主要作者布魯因教授(Chris Brewin)表示,研究結果很具希望,病患表示,這項經驗「很有力量」。

這項計畫是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一項持續中研究的一部分。

這項獲得英國醫學研究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贊助的最新研究,將為未來大規模臨床試驗鋪路。研究結果刊載於英國精神病學期刊網路版(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Open)。

巨大冰山擋覓食路 南極15萬隻企鵝累死

(法新社雪梨14日電) 科學家在新發表的研究中說,一座巨大冰山漂到企鵝在南極洲的棲息地附近,迫使牠們花上更多時間覓食,約15萬隻企鵝因此死亡。

澳洲及紐西蘭研究人員在「南極科學」(Antarctic Science)期刊中寫道,2010年12月,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的B09B冰山漂到東南極洲大英國協灣(Commonwealth Bay)。

研究人員表示,,2011年2月,大英國協灣丹尼森海岬(Cape Denison)的阿德利企鵝數量估計約有16萬隻,但到2013年12月,企鵝數量卻驟減至估計1萬隻。

來自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氣候變遷研究中心(Climate Change Research Centre)及紐西蘭西岸企鵝信託基金會(West Coast Penguin Trust)的研究人員說,這座冰山的出現意味企鵝必須多跋涉超過60公里找食物,阻礙牠們繁殖的企圖。

他們在2月發表的研究中寫道:「除非B09B冰山漂走或長年存在岸邊的固定冰崩裂,否則阿德利企鵝可能在20年內滅絕。」(譯者:中央社蔡佳伶)

不吃不喝70年 印度宗師賈尼:人靠陽光就能活

文/派大星
現代人常常因為工作忙碌,每餐隨便吃,有時候根本不記得上一餐吃了什麼,只知道有吃東西就對了,但對於87歲的賈尼(Prahlad Jani)來說,他還真的完全忘記自己上一餐吃了什麼,因為距離上一次吃東西,已經是70多年前的事了。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這名印度瑜珈大師。

70多年來,賈尼不吃不喝度過每一天,有時心血來潮,甚至能在森林中走個1、2百公里,但是卻完全不會出汗,也不會覺得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過去40年間,賈尼每天過著隱士般的生活,清晨4點起床,開始一整天的打坐,然後早早就寢,信奉印度教,相較於該教某些著名宗師,常常向世人傳教、 收信徒,賈尼顯得很低調。另外,儘管那些有名宗師也是道行高深,特殊月份時禁食個3至5天非難事,但要像賈尼一樣,70年不吃不喝,還是無法。

當然,認為賈尼從頭到尾都在唬爛,覺得他應該有偷偷吃東西的人也不少。為了證實此事,2003年賈尼接受一家醫院提出的實驗,他被關在一個小房間,該房間連廁所都沒有,因為賈尼事前宣稱,他連小解大號都不需要,外面可以透過透明玻璃,觀察裡面的情形,由醫生沙阿(Sudhir Shah)主導整個過程。

經過15日的觀察,研究人員發現,儘管透過掃描,賈尼膀胱出現尿液,但似乎隨即被身體給吸收,不需要排出,而且歷經長達半個月的不吃不喝,賈尼還是神采奕奕,沒有半點虛弱的樣子。類似實驗2010年也做過一次,結果相同,總而言之,現今科學的技術,完全無法解釋這件事。

賈尼傳奇的故事後來被記錄在奧地利紀錄片《宇宙之初就有光》,他表示,「印度教就是ㄧ個神祕的體系,在那個體系下,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不過也僅限於某些聖人,一般人切忌不要輕易嘗試。然而,只要道行夠高,人就可以靠曬太陽維生,因為陽光是一切能量的來源,而非進食。

派大星完全相信賈尼的故事!這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事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就像是大島優子,我當初第一眼看到她就愛上了,這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女孩呢!?我想這道理就跟賈尼差不多吧。(才怪)
VIA dailymail

不吃的人們:不可思議!不食生活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食べない人たち:「不食」が人を健康にする


不吃的人們:不可思議!不食生活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內容簡介

  六年來沒喝過一滴水的律師、十八年來每天只喝一杯蔬菜汁的針灸師、主動挑戰不吃生活人體實驗的思想家──這三個人打破了「不吃會死」的常識,證明不吃反而讓他們更健康!

  ★前所未見、第一本不食的真實體驗書!
  ★由三位不食實踐者現身說法,這本奇書將徹底改變你的飲食觀念!
  ★好評推薦:創意人/作家李欣頻 食氣諮詢師/《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作者魏鼎


  不食,將他們帶入自由的世界,變得更健康、年輕,並擁有真正的平靜安寧。

  ●他們為什麼不吃?

  秋山佳胤──因緣際會地展開不食生活,長達六年滴水未進。他不食後的身體狀況,比年輕時更健康,肢體動作更靈活,連睡眠也不太需要,而且煩惱慢慢被洗滌出來。他形容不食的世界,就像透明澄澈的湖面一樣,閃耀著聖潔光輝。

  森美智代──曾罹患小腦萎縮症,為了自救,從半日斷食開始自療,不止痊癒,還變得更健康。不食之後,每天只喝一杯蔬菜汁,體重反增,而且常常處於充滿愛與慈悲的狀態中。

  山田鷹夫──深感現代人飲食習慣與飲食觀的荒謬,創設不食研究會,連續三年不吃,挑戰人體極限,並積極推廣低消耗生活。

  ●不食生活如何改變他們的命運?

  ‧避免了因飲食所引起的疾病 ‧減輕經濟負擔 ‧延遲老化 ‧有效運用時間 ‧精神上的解放
  ‧縮短睡眠時間 ‧油然而生的幸福感

  ●人真的能不飲不食嗎?

  人都具有一種潛在能力,就是藉由攝取「普拉納」(宇宙能量)來取代食物。只要慢慢改變飲食品質、減少食量,提高普拉納攝取率,就能逐漸適應不吃東西的生活。

  在這本書中,三位作者分別以三種型態解說了不食這個新時代的方向。他們各自分享自己不食的歷程,在健康、經濟等各方面的收穫,並提供一般人可逐步嘗試的參考步驟。

☆讀者驚嘆好評

  ‧沒想到竟然有這種生活方式,讓我很感動。

  ‧原來不吃也活得下去,這並非天方夜譚,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我自己可說是甜食中毒者,讀了這本書,就好像頭中回路突然被切換一樣,就算不吃甜食也無所謂了。而且在並非刻意節食、忍耐的情況下,自然胃口就變小,花在吃的費用也降到以往的六分之一以下,還可以把省下來的錢捐作公益。

  ‧剛開始我也不敢相信,但嘗試了三天以後,不適感就消失了,而且不必花時間在飲食上,讓我有更多時間陪小孩、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連困擾我很久的便秘、手腳冰冷都好了!

  ‧讀了這本書,知道不吃也沒關係時,真的覺得好安心。我喜歡空腹感,遠勝於飽腹感,但一般總認為人必須一天三餐,否則有害健康,我也只好應家人要求這樣吃。現在知道不必強迫自己吃,真是福音。空腹感不但很舒服,不吃也讓我有更多時間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秋山佳胤


  著作權法律師,並取得另類療法的醫學博士資格。著有《不與人爭的生活方式》。

森美智代

  森針灸院院長。1996年起連續十八年,每天只喝一杯蔬菜汁,被譽為現代仙人。她的故事曾被拍為電影《不食的時代》。著作包括《我決定放棄飲食》《我變得超健康,真的很感謝》《不吃的生活方式》。

山田鷹夫

  創設不食研究會,連續三年不吃,挑戰人體極限,並積極推廣低消耗生活。著作包括《不食》《斷眠》等書。

譯者簡介

游韻馨


  過去我也是個飽食者,每次吃飯一定要吃飽,後來老爺告訴我:「吃到不餓就停。」食量真的逐漸減少,而且感覺很輕鬆。由此可見,少食與不食確實是能達到的境界。重點在於絕對不可勉強,一定要順其自然。
 

目錄

推薦序 「免食」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極樂」狀態! 李欣頻
推薦序 暗夜中照亮回家之路的一盞明燈 魏鼎
序 不食的時代 秋山佳胤


Part1 歡迎來到不食世界 秋山佳胤
實踐三日後,便再也無法捨棄不食
我與「氣」的淵源
邁入不食之路
百分之百靠普拉納維生
現在是我人生中最有活力的時候
三倍享受人生
我的人生課題:將對立導向和解
不食給我的最大禮物
內心充滿愛,所有的飢餓欲望便會消失
邁入不食的四個階段
八種生活型態,輕鬆實踐普拉納生活
不可思議的I教授
完美的共時現象
不要憂慮未來,盡情享受「現在」的不食智慧

Part2 在絕望深淵發現的神奇國度 森美智代
一腳踏入不食的神奇世界
最神奇的就是,無論何時我都感到很幸福
甲田醫師改變了我的命運
疾病帶我走進不食世界
每天只喝一杯蔬菜汁,長達十八年
不吃的祕訣,在於以少量攝食為目標
實踐不食生活的第一步
閒暇的人最難減少飲食次數
不要害怕體重下降
少食、不食,也要運動
是否需要改善便祕?
所有人都是「中途者」

Part3 如何在不進食的狀態下生存? 山田鷹夫
對神下戰書
從不食二軍躍上一軍
甲田醫師給了我勇氣
實驗三年後才得到的意外答案
探究不食的真諦
小倉醫師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不食
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不食祕訣1:聆聽身體的聲音
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不食祕訣2:體驗不進食的愉悅感
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不食祕訣3:以少食而非不食為目標
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不食祕訣4:花十年長期實踐
每個人都做得到的不食祕訣5:將一切交給偉大的力量
人為什麼會餓死?
無須與他人爭論不食
展開最棒的樂觀人生

結語 不食開創的新世界 秋山佳胤
 

推薦序

「免食」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極樂」狀態!
創意人、作家 李欣頻


  幾年前我去墨西哥馬雅金字塔上打坐時,意外地經驗了一次出體狀態,等我回神時完全不餓不渴,被強大的能量飽足了我的靈體,要不是身邊的人逼著我得吃點東西,以我當時的超然狀態,是可以這樣不吃不喝一輩子完全沒問題。

  當我聽說食氣者潔絲慕音老師已經有二十二年沒吃固體食物時,我一點都不懷疑,而且也完全不懷疑自己能做到。二○一五年三月,我到泰國參加潔絲慕音閉黑 關課程,九天在暗無天光的空間裡,沒進食任何固體食物,每天只喝極少量的水與蔬果汁,不僅完全不會覺得餓,連續九天身體持續排毒、排痰的過程,讓我的身體 一天比一天更輕鬆,出關時體重減了六公斤,腰圍瘦了四吋,眼睛也恢復明亮,整個人迅速回春的狀態,讓身邊的人嚇了一大跳,連三週前才見過面的同事也完全沒 認出我來,說我完全年輕了十歲,所以我是親身驗證過不食的好處。

  我在閉關期間,潔絲慕音教我們怎麼檢測自己的普拉納指數,我的數值是百分百可以靠普拉納維生的,所以九天一出關之後,我又持續兩天不進食固體食物,感 覺好極了,沒有飢餓感,完全沒有感覺任何痛苦或需要忍耐的狀態,而且身心靈輕盈的喜悅,讓我很想這麼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回到現實生活中必須與家人吃飯,我 才恢復為「一天一餐、少量蔬食」的狀態,如果當天沒有需要與人一起進食,就會自動切換成「免食狀態」,讓身體能恢復到「剛出廠的原廠設定」。

  我在素食、微食、免食之間,隨著當天身體與社交生活的狀態自由選擇,這不是戒律,而是身體有「免於匱乏」的自由,微食或免食省去的不只是吃飯的時間、 金錢,還有少了受「食安風暴」的風險,連保健品都免了,至今都沒有生過病,省了醫療費還有保險費,也瞬間戒掉了自己摯愛的肉食、海鮮與甜品。可以想見:如 果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樣,那麼可以解決的不只是糧食問題,還有疾病問題、心理問題、經濟問題……可能會有很多行業或店家因為免食人口越來越多而被迫轉 型,但如果這個世界必須轉向更健康、更環保的方向,我想「少食或免食」就是一股完全無法抵擋的全球趨勢。

  還好有這本《不吃的人們》分享了寶貴的親身體驗,這三位專業人士讓「免食」不再被視為玄祕或少數人的特異功能,而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極樂」狀態!

推薦序

暗夜中照亮回家之路的一盞明燈
營養師/自我療癒、斷食、食氣諮詢師/《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作者
Joachim Werdin魏鼎


  如果你負責任地關懷自己的健康,那麼身心都需要正確的訊息,當我們在尋找這些訊息的時候,會徵求有經驗的人的意見。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這幾位不食體驗者對飲食、斷食和不食(有時稱「食氣主義」)的描述,就是非常有價值的訊息。

正如這本書所描述,在這暴飲暴食的時代,所謂的文明人,如同在深夜中拿著強光手電筒尋找回家的路。人們拚命尋找健康的諫言,因為官方的醫藥如此無能、不可靠,而本書中有斷食、不食經驗的作者,恰恰提供了一套寶貴的訊息,可以幫助人們恢復健康。

  在健康和身體機能的領域中,我們人類驕傲地自稱「文明進步」,其實我們比動物更退步。因為當動物生病時,牠們非常清楚該如何醫治自己,只做一件很簡單的事,那就是斷食,因為動物依照大自然的規律生活,自然界最基本的修復功能,就是斷食。

  人們遠離大自然生活至今,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本能行為,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吃了有毒的食物也毫無所覺,殊不知不進食是除去身體毒素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自我療癒。

  拜讀本書三位不食經驗者的描述後,我也確認了以下三個事實:

  1.所謂的不治之症,通常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顯著地減少食用食物的份量,這在幾千年以來就被數百萬人所證實,不論種族、棲居地、文化和食物的背景、留下來的方式等,斷食都被證實為自我療癒最有效的方法。

  2.體驗不食的生活,是個人的過程或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心理比生理更重要,生活中幾乎沒有一個通用的規則走向不食之路。

  3.人吃得越少,就活得越長壽、越健康。如果一個人真誠地關心自己的身體,傾聽身體的需求並滋養它,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方式。

  本書的作者也提到他們的心理體驗,並引導讀者注意一個事實:斷食、不食是一趟相當深刻的心靈之旅。當你從生活中刪除食物,就會開始看到你的心靈或精神 的身體,和許多你以前從不知道的事。其中最有趣的事實是,當你克服與飲食有關的情感障礙,你就會越來越意識到:所謂的食物,僅僅是一個程序,只是一種癮, 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沉迷於吃這件事。

  我了解這本書三位作者的經歷,因為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我也有類似的心理和生理現象,在我的書中也分享過斷食和不食的經驗。不食生活的形態是人類最自 然的狀態,我一直希望能將這麼美好的體驗告訴世人,近年來赴各地演講,發現人們對此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也更渴望了解相關資訊,真是令人欣喜。

  如果你要善用這本書,那就把它當成在黑夜中照亮回家之路的一盞明燈。建議你閱讀這本書時,停止你的評判,敞開你的心靈,刪除你的信念,看得更加開闊。

  你需要「跳脫框架」思考,鼓起勇氣,開始更負責任地照顧自己,把自己的命運主導權從別人的手中奪回來,如同本書的作者一樣。

  引導你的生活,特別是你的身體和心靈,以你的意識主宰一切,這也意味著必須擔負起更多責任,但這總是帶來美好的結果,你將變得更健康、更強大,也更有智慧。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37177

愛因斯坦:「愛」是宇宙最大力量

文/張迪 文謙
愛因斯坦和孫女。(網絡圖片)

 
愛因斯坦是歷史上公認的最偉大科學家 。 在給女兒的信中,他明確指出:「愛」是宇宙中最巨大力量。」「愛」是神明,神明就是「愛」。 「如果我們人類還希望存活下去,我們就應尋求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還想拯救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中的生命,「愛」則是唯一的答案! 」

著名科學家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https://th.physik.uni-frankfurt.de)

我們或許現在還無能力製作「愛」的炸彈,以消滅正在摧毀這個星球的仇恨、自私和貪婪。然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擁有一個雖小但有威力的「愛」的發射器,能夠發射愛的能量。
--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著名科學家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27封信,內容談及對神、宗教、原子彈等的觀點,6月11日在洛杉磯拍賣出42萬美元。
在當時進化論盛行的環境中,愛因斯坦雖具備領先科學界的聲望,但仍未能將他的對道德和神明的認知公布於眾,只在給女兒的信中,表達了他的真實想法。「當科學家們探索宇宙時,他們忽略了這最具威力卻看不見的力量。「愛」是力量,他把我們擁有最好的東西又加倍變得更好,他使人類不會因無知、自私而被毀滅」,「此力量可以解釋任何事情,並賦予生命之意義」。
大科學家牛頓也曾表示:「從諸天文系的奇妙安排,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必是全知全能的高級生命的作為。宇宙間一切有機無機的萬象萬物,都是從永生真神的智慧大能而來。」
多年前,聯合國曾經用世界著名的蓋洛普民意測驗方法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最近300年間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學家是否相信神。其中除38位因無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計以外,其餘262位科學家中,不信神者僅20人,占總數的7.6%;信神者則有 242人,占92.4%。
以下是愛因斯坦寫給女兒的信的全文:
當我提出相對論時,沒有多少人理解我,在此信中我透露給人類的也會與世人的觀念和偏見抵觸。因此,我懇請你盡量保藏這些信數年以至幾十年,直到社會進展到能夠理解我在這信中所揭示出來的。
在宇宙中存在著一種極其巨大的力量,至今科學還沒有探索到合理的對其的解釋。此力量包容並主宰其他一切,他存在於宇宙中的一切現象背後,然而人類還沒有認識到他。
這個宇宙的力量就是「愛」。
當科學家們探索宇宙時,他們忽略了這最具威力卻看不見的力量。
「愛」是光,照亮那些給予和接受他的人。
「愛」是引力,他使得人們彼此相吸。
「愛」是力量,他把我們擁有最好的東西又加倍變得更好,他使人類 不會因無知、自私而被毀滅。「愛」可以揭示、「愛」可以展現。
因「愛」,我們生存及死去。
「愛」是神明,神明就是「愛」。
此力量可以解釋任何事情,並賦予生命之意義。我們已經忽略他太久了,或許是因為我們懼怕「愛」 - 這宇宙中人類尚未能隨意運用的能量。
為讓人類能了解「愛」,我在我最著名的方程式,E=mc2,做了一個簡單的替換,如我們能認可,從「愛」乘以光速的平方而獲得的能量足以治癒這個世界的話,我們將會得出這一結論:「愛」是宇宙中最巨大的力量,因為他沒有極限。
人類試圖利用和控制了宇宙中的一些能量,然而這些能量卻被用來毀滅自己。我們現在急需能真正滋養我們的能量。如果我們人類還希望存活下去,我們就應尋求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還想拯救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中的生命,「愛」則是唯一的答案!
我們或許現在還無能力製作一個「愛」的炸彈,以消滅正在摧毀這個星球的仇恨、自私和貪婪。然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擁有一個雖小但有威力的「愛」的發動機,這個發動機正等待發射愛的能量。
當我們學會如何給予和接納這個宇宙的能量,我的孩子,我們將能斷言「愛」,無所不能的,超越一切,因為他就是生命的全部。
我後悔未能早些表達上述存於我心中的一切。也許現在道歉已遲,但時間是相對的,我還是要告訴你,我愛你也謝謝你,我因你而得到了生命的最終答案!
你的父親
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posted by Rafeal Tellez-Giron on FB)
A letter from Albert Einstein to his daughter: on The Universal Force of Love
I deeply regret not having been able to express what is in my heart, which has quietly beaten for you all my life. Maybe it's too late to apologize, but as time is relative, I need to tell you that I love you and thanks to you I have reached the ultimate answer! "
In the late 1980s, Lieserl, the daughter of the famous genius, donated 1,400 letters, written by Einstein, to the Hebrew University, with orders not to publish their contents until two decades after his death. This is one of them, for Lieserl Einstein.
I ask you to guard the letters as long as necessary, years, decades, until society is advanced enough to accept what I will explain below.
"When I propose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very few understood me, and what I will reveal now to transmit to mankind will also collide with the misunderstanding and prejudice in the world.
There is an extremely powerful force that, so far, science has not found a formal explanation to. It is a force that includes and governs all others, and is even behind any phenomenon operating in the universe and has not yet been identified by us. This universal force is LOVE.
When scientists looked for a unified theory of the universe they forgot the most powerful unseen force. Love is Light, that enlightens those who give and receive it. Love is gravity, because it makes some people feel attracted to others. Love is power, because it multiplies the best we have, and allows humanity not to be extinguished in their blind selfishness. Love unfolds and reveals. For love we live and die. Love is God and God is Love.
This force explains everything and gives meaning to life. This is the variable that we have ignored for too long, maybe because we are afraid of love because it is the only energy in the universe that man has not learned to drive at will.
To give visibility to love, I made a simple substitution in my most famous equation. If instead of E = mc2, we accept that the energy to heal the world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love multiplied by the speed of light squared, we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love is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there is, because it has no limits.
After the failure of humanity in the use and control of the other forces of the universe that have turned against us, it is urgent that we nourish ourselves with another kind of energy…
If we want our species to survive, if we are to find meaning in life, if we want to save the world and every sentient being that inhabits it, love is the one and only answer.
Perhaps we are not yet ready to make a bomb of love, a device powerful enough to entirely destroy the hate, selfishness and greed that devastate the planet.
However, each individual carries within them a small but powerful generator of love whose energy is waiting to be released.
When we learn to give and receive this universal energy, dear Lieserl, we will have affirmed that love conquers all, is able to transcend everything and anything, because love is the quintessence of life.
I deeply regret not having been able to express what is in my heart, which has quietly beaten for you all my life. Maybe it's too late to apologize, but as time is relative, I need to tell you that I love you and thanks to you I have reached the ultimate answer! ".
Your father,Albert Einstein (posted by Rafeal Tellez-Giron on FB)
(本文譯自A letter from Albert Einstein to his daughter: on The Universal Force of Love by Katrin Chrysaphis)

「科學無法否認神存在 我們應確信神的存在」


艾 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公認的最偉大科學家。1905年,26歲的愛因斯坦剛從大學畢業,在瑞士專利局擔任三等技師,利用業餘時間在一年之內完成6篇具有劃 時代意義的論文。其中包括「狹義相對論」和「質能方程(E=mc2)」。他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有一天,有位記者訪問愛因斯坦,請他發表對宗教及神存在問題的看法。正好,愛因斯坦剛送走一位客人。愛因斯坦問:「記者先生,您是否知道是誰將咖啡杯等物放於此處的?」記者答道:「自然是閣下。」
愛因斯坦接著說:「小如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種力量來安排;那麼您想一想,宇宙擁有多少星球,而每一星球均按一定軌道運行無間,這種安排運行力量的即是神。」
愛因斯坦又說:「也許閣下會說:『我沒看見過,也沒聽到過神,那麼我如何相信神的存在呢?』是的,您具備了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這五種感官是有其限度的,例如聲音,只有在20赫茲~20,000赫茲範圍內的波長,人才能聽到……」
訪談最後,愛因斯坦說到他相信「神」的存在:「因此,今天科學沒有把神的存在證明出來,是由於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那種程度,而不是神不存在。總而言之,人的五種感覺是有限制的,無法感覺出神的存在,科學也無法否認神的存在。因此,我們應該確信神的存在。」
責任編輯:章勤

http://www.epochtimes.com/b5/15/6/23/n4463529.htm

雞蛋廠不想你知道的21件事!

他們對雞做了甚麼?

1. 母雞生一個蛋,要花上約34個小時。

Chicken Mom

2.  雞蛋廠每年需要3.46億隻母雞以滿足需求。

Hens in battery cages

3. 牠們由出生開始,便過著兩年悲慘痛苦的生活。

Newborn Chicks

4. 小雞是在這種大孵化器出生的。

Turkeys with Heat Lamp

5. 牠們永遠沒有機會見到母親一眼。

Baby Chicks and Heat Lamps

6. 牠們出生不久後,即暴力地挑走雄性小雞。

7. 雌性小雞就直接送去雞蛋工廠……

Hens in Battery Cage

8. ……雄性小雞則丟進垃圾箱,直接焗死。

Egg Farm Chicks

9. 或者活生生地攪碎!

每年都有超過數億隻小公雞在雞蛋工廠農場,被機械活活輾碎

10. 小雞的嘴(喙)滿布神經末梢,卻被灼熱的刀片部分切除。

debeaking
這是為了防止雞因長期囚禁,沮喪而互相傷害。

11. 每5至11隻母雞被關在狹小的鐵籠裏,擠作一團。

Overcrowded Battery Cage
每只雞平均僅有少於一張信紙的生活空間。

12. 鐵籠通常是層層重疊……

13. ……上層不斷掉落糞便尿液到下層的雞身上。

Egg Farm Feces Piles
大型糞便堆常常累積在籠底。

14. 面對這種惡劣環境,母雞容易死在籠中。

Hens in Battery Cage

15. 死雞與活雞生活在一起,並逐漸腐爛。

Stepping on Dead Chicken

16. 能存活下去的母雞,約兩年後就被送往屠宰。

Chickens in Transport

17. 在屠房中,蛋雞和肉雞的命運一樣血腥。

Chickens in Transport Truck

18. 牠們被鍊上、被倒掛……

Chickens Getting ShackledShackled Chickens

19. 被電擊……

Chickens Getting Electrocuted

20. 被割喉……

21. 有時被活活燙死。

Chickens Getting Scalded
雞是聰明、敏感的社交動物,牠們值得過更好的生活! 請幫助牠們,拒吃雞蛋! 請務必享這篇文章,讓朋友知道雞蛋生產的真相!
【出處】本文章翻譯自PETA: 21 Things the Egg Industry Doesn’t Want You to See

http://fooduncovered.org/2014/04/18/egg-industry/

不適合做鵝肝 養殖場每天絞碎6千活幼母鴨

法國料理中極為重要的高級食材「鵝肝」,是許多喜愛美食者眼中的寶貝,特別是聖誕佳節將至,更是餐桌上重要的存在。即使為了要讓鵝長出肥美充滿油脂的肝,要經過即為不人道的「灌食」過程,依然讓愛好此道者趨之若鶩。
 
在 法文中,「Foie Gras」代表的是「充滿豐富油脂的頂級肝臟」,雖然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是鵝肝,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也可以用鴨肝代替,且比例上吃到鴨肝的機會可能更高,而 要產出肥美的鴨肝,除了強迫灌食外,先天上公鴨比母鴨適合,因為母鴨的肝臟較小,經濟價值不高,卻也因此決定了無數母鴨悲慘的命運。
 
這不是在什麼落後的國家發生的,很遺憾,是在法國。
 
法 國當地動物保護組織「L214」昨天(22日)公開一支偷拍短片,是在法國西部盧瓦爾河地區(Pays de la Loire)的一家大型孵化場所拍攝,影片中可以看到這些剛被孵化出來的小雛鴨,因為是母的不適合灌食後取鴨肝,竟然就被當作「垃圾」一般,活生生被丟進 大型絞肉機絞成肉泥!影片中清楚可見,這些剛孵出來的小母鴨,一堆一堆被員工丟進一個大漏斗,直接滑入絞肉機絞碎,小鴨可能因為冷,可能還不懂得害怕,就 顫抖著滑進地獄中。工人表示,平均每天這樣「絞碎」的小母鴨,有6千到7千隻。
 
活下來的小公鴨呢?其實是另一種痛苦的延伸。被分 出來的剛孵化小公鴨,先整批送進高溫火爐內,在很短的時間內用炙熱的鉗子夾掉它們的嘴喙,接著就會被送進擁擠的飼養室待40天,然後送出戶外養40天,就 要進行長達12天的強制灌食,每天灌2次、每次灌1小時,灌約1公斤的穀物飼料到鴨子的食道內,強行在短時間內把它們的肝臟撐到10倍大、超過體重的 25%後,再送進屠宰場。
 
全球有四分之三的「鵝肝」產自法國,其中又有四分之三倍法國人吃掉。不要說這些鴨子和命運相仿的鵝,孵出來就是為了要被吃掉的,問題是在宰殺的過程。對,這樣的殺戮不是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不是在未開化的叢林部落,是在法國。
 
沒有需求,就不會有殺戮。(於慶中/綜合外電報導)
 
小母鴨被機器送往大型金屬漏斗。翻攝自《每日郵報》
接著活生生被丟進絞肉機絞成碎肉。翻攝自《每日郵報》
小公鴨則被送進高溫烤爐,用火鉗拔去嘴喙。翻攝自《每日郵報》

2016/2/13

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支持吃素?

  導讀:怎 樣吃決定你是怎樣的人——科學家發現:飲食和iq間的關聯”——bbc新聞,美國神經學家威廉.布魯克(neuroscientist william brooks, of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in albuquerque, usa)的研究結果。那麼愛因斯坦是吃素的麼?
  有文章曾提到愛因斯坦吃素。
  愛因斯坦邊吃邊說:“吃素 可以讓智慧不被蒙蔽”,“素食者所生成性情上的改變和淨化,對人類都有相當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對人類很吉祥。”“我們的任務是一定要解放我們自己,這需要 擴大我們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靈,擁抱美妙的大自然。沒有什麼能夠比素食更加有益於人類的健康,並增加在地球上生存的機會了。”“如果全世界都採行素 食,就可以改變人類的命運。”

  另外,愛因斯坦認為,吃素可以提高人的IQ。這與中國古人的觀點有些接近。大戴禮記:“食肉,勇敢而焊;食素,智慧而巧。”


 "So I am living without fats, without meat, without fish, but am feeling quite well this way. It always seems to me that man was not born to be a carnivore."
       我現在的生活沒有動物脂肪,沒有肉,沒有魚,但是感覺很良好。
  好像對我來說,人生下來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食肉動物。 
       This was from a letter written to Hans Muehsam, and dated March 30, 1954, which was about 1 year before Einstein died. This indicates he adopted a vegetarian diet at the end of his life.
       上面的話是出自愛因斯坦在1954年寫的一封信,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這表明在他晚年,愛因斯坦奉行吃素。
   Previously, on August3, 1953 Einstein had written the following in a letter to Max Kariel, suggesting that he was still eating meat at that time:

        "I have always eaten animal flesh with a somewhat guilty conscience." -

            Einstein Archive 60-058 

        在上封信之前,愛因斯坦在1953年的一封信裡寫到:我常常在吃肉時覺得良心不安。這表明那時愛因斯坦還在吃肉。
       "Although I have been prevented by outward circumstances from observing a strictly vegetarian diet, I have long been an adherent to the cause in principle. Besides agreeing with the aims of vegetarianism for aesthetic and moral reasons, it is my view that a vegetarian manner of living by its purely physical effect on the human temperament would most beneficially influence the lot of mankind." Translation of letter to Hermann Huth, December 27, 1930. Einstein Archive 46-756

        這是1930年愛因斯坦寫的一段話: 


       雖然因為外界環境的限制,我不能成為一名嚴格的素食者,但在理念上,我一直都是素食支持者。除了贊同為了審美和道德原因素食外,我還認為在單純的身體方面,素食的生活方式將會給整個人類在性格方面帶來極為有益的影響。
  因此,愛因斯坦就算是素食主義者,也就進行了一兩年的時間。

果脯網編輯:果凍
http://guopu.cc/kxrw/2014/06/30/a7cfcecc-b6d8-443e-808f-91e2d9fd8b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