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30

運往屠宰場的路上跳車 小豬「尤達」從食物變寵物

▲小豬「尤達」。(圖/取自Wishing Well Sanctuary臉書
記者林蕙娟/綜合報導

看過《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這本書嗎?簡言之,這本書寫的即是它的副題「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小豬「尤達」的故事,可說是一個典型 的例子,這隻才一個多月大的小傢伙「可能是世界上最幸運的豬」,原本拿著一張單程車票,搭上開往屠宰場的車,如今牠生活在動物庇護所,過著備受寵愛的生 活。

加拿大魁北克警方指出,一輛載滿豬隻的卡車開往Brossard附近一家屠宰場,目擊者看到一隻仔豬從車上的洞口鑽出,接著「跳車」逃生,徘徊在公 路上,警方安排牠住進新家──動物收容中心「Wishing Well Sanctuary」,沒多久,仔豬有了名字「尤達」,以及一群粉絲。

收容中心負責人布朗夫曼(Brenda Bronfman)說,「我甚至為牠買了一件小毛衣,因為天氣好冷,牠又那麼小隻。」收容所的工作人員在臉書寫道,「謝謝大家的支持,這真是讓人心暖洋洋 的事。歡迎回家,小傢伙。」「尤達」身上只有一些擦傷,但很能吃也很健康活潑,布朗夫曼說,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好好活著,以及被愛。


▲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圖/取自Wishing Well Sanctuary臉書

2013/9/29

NASA繪製空污死亡地圖/中國最嚴重 台灣也很糟

〔編譯魏國金、記者劉力仁/綜合報導〕美 國北卡羅來納大學一份研究顯示,空氣污染每年造成全球約兩百一十萬人過早死亡,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地球觀測站利用該研究數據,繪製全球細懸浮微粒 空污地圖(左上圖,取自網路),結果顯示,亞洲以中國的污染最為嚴重,台灣情況也很糟。

細懸浮微粒會直侵肺部
細懸浮微粒是由二.五微米(PM2.5)或更小的塵埃、煤灰等粒子組成。如此大小的微粒可透過呼吸道進入肺部,影響健康。PM2.5可來自汽車廢氣或其他工業來源。
NASA地球觀測站的部落格指出,地圖上深棕色地區的過早死亡數較淺褐色區域為多 (台灣是深棕色);藍色地區的空氣品質較一八五○年有所改善,過早死亡數也下降。

台灣平均濃度高歐洲三倍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表示,台灣地區PM2.5年平均濃度約30μg/m3(微克/立方公尺),比歐洲PM2.5濃度高二至三倍,中國北京、上海等大都會濃度又比台灣高二至三倍,香港也比我們差一點。
環保署將PM2.5年平均值訂為15μg /m3、二十四小時值訂為35μg/m3,與美、日一致。環保署空保處長謝燕儒表示,目標為民國一○九年達成全國PM2.5年平均值濃度15μg/m3。
這份發表於「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的研究,比較從一八五○年一月到兩千年一月,一百五十年來的空污程度,NASA據此報告數據,發布每年每一千平方公里細懸浮微粒恐導致的平均死亡地圖。

每年相關死亡數約210萬例
主持該研究的北卡羅來納大學環境科學助理教授威斯特推測,與細懸浮微粒有關的死亡數每年約達兩百一十萬例。該部落格也說︰「在中國華東、北印度與歐洲,細懸浮微粒尤其造成更大的死亡,自工業革命以來,所有這些都市化地區都增加大量的細懸浮微粒到大氣中。」

2013/9/24

"玩命關頭"電影音樂

ゲド戰記插曲--テルーの唄(瑟魯之歌)

未睜眼就在大雷雨中搏命爬行 小貓認狗當媽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即使是一位成人撐著傘,在大雷雨中都會感到寸步難行,更何況是一隻出生才10天左右、眼睛還沒完全張開、身上也沒有任何遮蔽物的幼貓。這隻小貓獨自 在一條車水馬龍的街上爬行,被一名路過的駕駛發現,決定救牠。現在牠長大了,也睜開眼,卻把救命恩人養的狗狗當成媽媽,成天黏在一起。

這名有愛心的駕駛表示,當時在一條名叫坦納(Tanner)的路上發現小貓,便以此將牠命名。「我是透過眼角餘光瞄到牠,本來要往前開,但不自主調頭。牠全身濕透而且滿身泥濘,看起來很冷,曾試著想幫牠找媽媽;但幾分鐘後決定,讓牠跟我們走會是更好的選擇。」

「坦納」挨餓受凍,而且飽受驚嚇,十分沒有安全感,從帶回家那刻起,除了吃東西就是不斷哀嚎哭泣,哭累了就睡,睡醒又繼續哭或吃。直到隔離期結束的那一天,我們的狗法蘭(Farrah)和史考提(Scully),開始到牠身邊陪伴。

坦納會爬到狗狗的肚子中間,也會依偎在脖子上,牠似乎覺得這樣的擁抱很有安全感。「從那一刻起,坦納好像把狗兒們當成了媽媽,每分每秒都不願分離。」

原文網址: 未睜眼就在大雷雨中搏命爬行 小貓認狗當媽 | ETtoday寵物動物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924/273772.htm#ixzz2fnykh0HW

2013/9/23

全球暖化 95%肇因於人為

中國時報【陳文和╱綜合報導】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3日到2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工作小組會議,研修《2013年氣候變化:物理學基 礎》報告草案。該草案以歷來最明確措詞指出人類活動造成全球暖化,並強烈警告各國政府及時採取行動,否則人類在本世紀將遭遇更頻繁的熱浪、旱災與水災。

出席此次會議的195國政府官員與科學家也將試圖解釋,為何本世紀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增加,但全球暖化的步調卻反倒減緩。一份技術性附件的摘要指 出,這可能是許多大自然變數的綜合效應,比如火山爆發噴出的煙塵阻隔太陽輻射,從而使地表溫度降低。而從歷史記錄來看,氣候暖化「出現長達15年的間歇期 是常見的現象」。

媒體取得的報告草案指出,燃燒化石燃料為主的人類活動,「極可能」是1950年以來地球暖化的主要成因,就或然率來說,可能性高達95%。而IPCC之前2007年與2001年的報告所提到的機率則分別為90%與66%。

草案「高度相信」人為因素「造成海洋暖化、極地冰雪溶解、全球海平面平均高度上升,並導致某些極端氣候現象」。草案指出,到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平均高度可能再升高26到81公分,較2007年的評估報告嚴重許多,且遠超過上世紀19公分的上升高度。

草案也表示,本世紀地表平均溫度可能上升攝氏4.8度,而各國若能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則可能將地表升溫控制到攝氏0.3度。

由於各國政府同意2015年底前在聯合國架構下敲定協議,以及時挽救人類對氣候造成的衝擊,IPCC將在27日發布修訂後的報告摘要,供各國政府做為主要指導綱領。

這份報告是預訂2014年10月發布的全球氣候變化第5個總體評估報告的一環。而鑒於IPCC曾在2010年坦承2007年的評估報告引據錯誤、誇 大喜馬拉雅山冰河消融的速度,IPCC的各項報告勢將面臨更嚴格的檢驗。2007年的評估報告是IPCC當年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的一個關鍵。

總部設在美國的「科學家關懷聯盟」成員梅爾指出,近年來的一些極端氣候事件,諸如2010年俄羅斯旱災導致世界糧價飆漲、2012年「珊迪」颶風造成美國紐約市百年最慘災情等,都讓民眾更深刻地切身體會到氣候變化的嚴重性。

【十二夜】Twelve Nights 官方前導預告

【飛機雲】『ひこうき雲』--電影【風起】『風立ちぬ』主題曲



作詞/作曲:荒井由実 譯:Linwehan


潔白的坡道向空中延伸直到天邊
熾熱的陽光將他(她)緊緊包覆
誰也沒有發現
他(她)正一個人緩緩上升
無所畏懼地踏上他(她)的旅程

他(她)奔向天
空 因為嚮往那兒
他(她)的生
命 將在那片飛機雲裡延續下去

在告別這個世界前
他(她)從那高窗向天空望去
沒有人知道,他(她)究竟看見了什麼
人們為他(她)的英年早逝惋惜
但我認為他(她)是幸福的

因為嚮往那兒 他(她)的生命 將在那片飛機雲裡延續下去

因為嚮往那兒 他(她)的生命 將在那片飛機雲裡延續下去

~~~~~~~~~~~~~~~~~~~~~~~~~~~~~~~~~~~~~~~~~~~~~~~
飛機雲 (中譯 by 阿伯)
白色的坡道朝著天空延伸而去
輕飄搖晃的熱氣 將他包覆
誰都沒注意到 他自己一個人 向上爬升
毫無畏懼 接著飛舞而上

憧憬著天空 朝著天空飛去
他的生命是飛機雲

透過那個高高的窗戶 他在死前也
看著天空呢 現在不能理解
其他人無法理解
只覺得太過於年輕了

然而卻是幸福的

憧憬著天空 朝著天空飛去
他的生命是飛機雲

憧憬著天空 朝著天空飛去
他的生命是飛機雲

ひこうき雲

白い坂道が空まで続いていた
ゆらゆらかげろうが あの子を包む
誰も気づかず ただひとり あの子は昇っていく
何もおそれない そして舞い上がる

空に憧れて 空をかけてゆく
あの子の命はひこうき雲

高いあの窓で あの子は死ぬ前も
空を見ていたの 今はわからない
ほかの人には わからない
あまりにも若すぎたと ただ思うだけ
けれど しあわせ

空に憧れて 空をかけてゆく
あの子の命はひこうき雲

空に憧れて 空をかけてゆく
あの子の命はひこうき雲

2013/9/19

2013世界清潔日 減少一次性用品才能真正「清潔」

作者:詹嘉紋
1987年,47歲的Ian Kiernan,終於一圓環遊世界的夢想,駕著心愛的帆船「雪梨魂」(Spirit of Sydney),展開海上巡航之旅。 

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附近,有片著名的馬尾藻海(Sargasso Sea),多股洋流在此處匯聚,海流力道相互抵消,使得此片海象相對靜止、平穩,因此形成廣大馬尾藻漂浮生長,也是許多魚群育幼、避難之所。Ian Kiernan盼望多年,就是想親眼目睹這番奇景,沒想到,當他航行至這海上草場,卻發現海域污染嚴重,許多垃圾與海藻交錯纏繞,Ian Kiernan滿腔的興奮期待化成了失望和憤怒。 見過荒蕪,才懂珍惜美好

目睹馬尾藻海的汙染問題,促使Kiernan展開改變行動!1989年,從家鄉澳洲雪梨開始,他與朋友Kim McKay舉辦「清淨雪梨港」活動,獲得超過4萬名雪梨居民響應,眾人從海港中拖出了生鏽的汽車、各種塑膠製品、玻璃杯、煙屁股等。這次空前成功的行動, 讓許多人對居住環境和家鄉多了些認知和感覺。1990年,澳洲清潔日(Clean Up Australia Day)於焉誕生。
公民清潔行動; 野火燎原 

此後,這樣由公民自發性的環境清潔運動更擴展到了全世界。1993年,在聯合國環境保護署(UNEP)支持之下,世界清潔日成立了。至今約有120 個國家,超過3千5百萬人加入,包括政府、學校、企業、社區及個人。今年(2013)世界清潔日邁入第21個年頭,而這個全球性的清潔家園(不管是陸地或 海洋)行動,將於9/20~22日展開。

台灣有由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我們合力,夜市Clean!」活動;台南海事蛇夫海童軍團,也發起「2013 Clean Up the World 世界清潔日『929童軍夥伴站出來 環保台灣逗陣來』」(報名已截止)。邀請全國民眾共同響應。 關鍵在降低垃圾量,少用一次性用品
在世界清潔日這天,透過撿拾垃圾,清潔環境,可以提醒我們多注意身邊環境變化,但是問題並非在把垃圾撿起來、丟進垃圾桶、看著垃圾車遠離就結束了。想一想,這麼多的垃圾,是從哪裡來的呢?

是的,沒錯,垃圾就是你我生活中遺落的、被丟棄的碎屑,在物質格外豐盛的這個年代,我們慣於享受塑膠和各種合成材質帶來的便利,卻沒想過,這些合成 物從產生到製成商品,必須耗費多少地球資源,而它可能僅在你我手中停留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例如:塑膠袋、寶特瓶、吸管、菸蒂、衛生筷等...但一淪落到 環境中,又得再花幾千幾百年才能分解。

現在,你很難看到一個地方完全不受塑料垃圾的影響,它們造成的生態及環境浩劫,已累積到人力無法清除的程度。因此,想要真正清潔世界,可以遵循3R 原則,也就是Reduce, Reuse, Recycle,三者之中,最首要的是Reduce和Reuse,也就是珍惜物資,減量及重複利用,再來才是回收。

若不改變生活習慣,仍舊用過即丟,製造大量垃圾,那麼即便365天每天都是世界清潔日,也不過流於讓自己好過一點的贖罪形式罷了。

※ 本文轉載自環境通訊網
【參考資料】
- Clean Up the World

2013/9/18

何壽川:永豐餘 農業找到寶

  • 2013-09-18 01:52
  • 工商時報
  • 【記者林祝菁/揚州報導】
     造紙不再砍樹!我國最大的紙業集團、永豐餘昨(17)日宣佈突破造紙技術,經過12年研發,利用農業秸稈(npulp)做為紙漿原料,並培育特殊「菇種」。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強調,永豐餘不再只是造紙廠,也將跨入農業領域。

     永豐餘昨天在大陸揚州廠正式對外發布農業秸稈(npulp)綜合利用成果,由集團大家長何壽川親自帶隊,永豐餘投控董事長邱秀瑩、YFY Jupiter(捷比達)董事長何奕達及各事業群高階主管幾乎全面到場;同時邀請中外200多位貴賓與會,顯見永豐餘對npulp技術的重視程度。

     何壽川表示,造紙技術的改變是持續性的,不是1、2年就可以做到,尤其又牽扯到結構性轉變,所以永豐餘運用了10幾年研發,利用稻米秸稈 分離出纖維製漿,但也只能利用秸稈的50%,即使秸桿成本較廢紙低,但仍無法全面利用,加上運費高漲、收割技術等問題無法解決的話,經濟效益反而更低。

     有鑑於此,永豐餘將整根秸稈利用到極致,將剩餘5成資源化,培育出特殊菇種,再交由原交給永豐餘秸桿的農民種植,等菇長成後,再由永豐餘收回,以確保菇的價格穩定。

     何壽川說,明年揚州廠會有一個全球最具標準、有特殊性「菇」廠,永豐餘不再只是一個造紙廠,也將進入農業領域,將跟很多農業單位合作。

     據統計,2009年大陸農業秸桿高達9.52億噸,不是掩埋、就是燒掉,利用率僅20%,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霾害來源。何奕達表示,如今運 用npulp技術,可望提供戰略性的纖維資源、增加農村經濟,解決碳排放的問題。粗估此革命性的技術,可讓農民的收入翻倍,較化學製漿的碳排放減少近3 成。

     永豐餘大陸揚州生物製漿廠,一天產量將從現有的200噸提升至400噸,預估一年內,再增設1~2個生物製漿廠,可達到內部目標一天1,200噸。據了解,揚州生物製漿廠投資金額約1億人民幣,粗估未來永豐餘的生物製漿新廠,將再投入10億台幣。

     何壽川指出,未來在技術移轉及金融支持下,將再增設1至2個生物製漿廠,一年內達到一天1,200噸的目標,戴爾、HP均已是客戶;此外,他也表示,生物製漿技術也會運用到其它紙廠,包括旗下的中華紙漿及廣東的鼎豐造紙。

「植物雞蛋」上架 比爾蓋茲也推薦

〔本報訊〕根據新華網表示,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內日前出售一款用植物製成的「雞蛋」,獲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推薦支持,未來將用來製作蛋糕和美乃滋,取代現有雞蛋。



新聞圖片
美國日前上市一款「植物雞蛋」(右),用於美乃滋和蛋糕製作上。(照片擷取自Foxnews)
新聞圖片
泰德李克(左)讓公司顧問比爾蓋茲品嚐「植物雞蛋」的口味。(照片擷取自COK網站)


味道近似真蛋 現運用做蛋糕和美乃滋

 美國加州超市開始販賣名為「Beyond Eggs」的「植物雞蛋」,公司創辦人泰德李克(Josh Tetrick)表示食品工業已經進入一個新世代,而「植物雞蛋」將一改食物歷史的既有觀念。泰德李克說,雞蛋的功能極為廣泛,從最簡單的炒雞蛋到醬料或 蛋糕的製作過程都少不了它,於是他開始尋找有沒有能夠代替雞蛋的植物,結果找到了12種近似雞蛋味道的植物。

 不過植物畢竟沒有蛋白質,遇熱不會凝固,泰德李克坦承目前公司做出來的「植物雞蛋」僅能用在美乃滋和蛋糕中,不過味道已經極為接近,連擔任公司顧問的微 軟創辦人比爾蓋茲都覺得與真正的雞蛋味道沒有不同;不過炒雞蛋還需要時間進行調整口感,未來公司的目標是以人造雞蛋取代所有現行雞蛋製品。

 泰德李克補充說,公司也還在研發新的方法,希望用高溫高壓的方式將植物的外型和氣味都轉變成肉或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時公司也將這項結果與聯合國糧食 計畫部門進行商討,希望可以改善部分國家糧食不足和兒童營養不良的現象,也能幫助當地農民多幾樣新的經濟作物選擇。

哥斯大黎加將關閉動物園 將所有動物放歸自然

北京新浪網 (2013-08-13 17:26)   
中新網8月13日電 據俄新網13日援引拉美媒體報導稱,哥斯大黎加政府決定關閉國內動物園,將所有動物放歸自然。   

這一過程不會是一蹴而就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但動物園將於2014年3月開始關閉。   
哥斯大黎加環境部長雷內•卡斯特羅就相關計劃表示:「除需要拯救動物的情況外,我們不想看到鎖在籠子里的動物。」   

哥斯大黎加政府計劃將該國兩家最大型的動物園改造成普通公園。但與此同時,動物園負責人對政府的決定有所擔心,因為目前尚不清楚動物園內的動物將會被送到哪裡,它們將如何適應野外生活。   

拉美國家最近對野生動物權利的爭取有所加強。薩爾瓦多議會日前禁止在馬戲團舞台上和其他公開演出中使用動物。玻利維亞、巴西、秘魯、巴拉圭和哥倫比亞此前也推出了類似禁令。

肚中全是瓶蓋!中途島海鳥樂園變墓園





▲海鳥死後腐爛,除了骨頭羽毛外,腹中全是垃圾。(圖/翻攝自http://www.chrisjordan.com)
記者吳秉嵩/綜合報導

距離最近大陸超過2000英里,人跡罕至的中途島上,住著成千上萬隻海鳥,明明人跡罕至,但許多海鳥死亡腐化後,被發現腹中滿是塑膠垃圾。一張張近距離拍攝驚心動魄的畫面,藉由網路重新流傳,再度喚起人們對海洋垃圾問題的重視。

2009年時,以垃圾創造巨幅影像著稱的攝影師克里斯喬丹(Chris Jordan),聽聞太平洋中有大片垃圾聚集,面積如一個德州大,他決定前往中途島拍攝,為人類汙染海洋做深刻的見證。沒想到情況遠比想像中嚴重,藍色海洋下許多塑膠垃圾早就分解成人眼幾乎看不到的塑膠懸浮物,他在拍攝後的分享會議中提到:「帶回中途島的海水化驗結果顯示,海中塑膠微粒的比例是浮游生物的六倍!

▼就連幼鳥也逃不過垃圾殘害,倒斃在島上。(圖/翻攝自Youtube)

在另一個影片中可看到,有環保志工前往中途島清理沙灘,5人花了1小時多,才勉強清完一段30公尺長的沙灘,垃圾量簡直無法想像。但就在清理的當下,志工帶著鏡頭記錄下可怕的事實:許多塑膠早已分解成比指甲還小的顆粒或片狀,隨著每一個浪潮打上沙灘,隨手一抓,就是沙粒與塑膠微粒,換句話說,除非海浪停止,否則不可能有清理完的一天。

這些永遠也清不完的海洋垃圾,在克里斯喬丹的拍攝的作品當中變成了可怕的兇手。距離最近大陸海岸線超過2000英里的中途島,照道理應該是海鳥快樂家園,現在卻變成名副其實的海鳥墓園。許多海鳥倒斃在草叢中、沙地上,只剩下骨頭、羽毛,但還保存原本鳥的外型,腹部的肉早已腐爛消失,剩下的竟是各式塑膠垃圾。

照片會說話,克里斯喬丹用近距離拍攝法,把海鳥肚中的「食物」做作赤裸的呈現,包含塑膠瓶蓋、管線、碎片與各種雜物,讓人怵目驚心。過去也曾有新聞報導,在中途島發現台灣製的打火機垃圾。這些海鳥生活在杳無人煙之處,卻可能被隔著幾千公里外的人類間接殘害。


雖然事隔幾年,但情況並未獲得明顯改善,太平洋中的塑膠垃圾堆積越來越多,透過一張張死亡海鳥的殘酷照片,再度喚起人們對海洋垃圾問題的重視,同時也讓人憂心,這樣的惡性循環,是否已經開始報應在人類身上?

▼熱心網友翻譯的中文版影片,透露殘酷而又驚人的事實。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日海底恐陷長期缺氧 研究:受溫室效應影響


本報2013年9月18日綜合外電報導,徐婉螢編譯,翁御棋審校 

日本海底層海水的含氧量,正在持續減少中。國立環境研究所(茨城縣茨城市)等地的研究團隊表示「這是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即使是冬天,表層的海水還 是沒辦法像先前一樣冰冷」。照這樣的情形持續下去的話,日本海底部將會陷入長期缺氧的情況,對海洋生態和漁業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

日本海最深的地方超過3,500公尺,海底深處如同碗的形狀。另一方面,對馬海流從南邊帶來的溫暖海水與日本海深處的海水幾乎無法融合在一起,因此才會從津輕海峽和宗谷海峽流出。

與表層海水難以融合的深海海水被稱為「日本海固有水」。日本海固有水水層一般來說是指深度超過200公尺,水溫0~1度之處。目前發生異狀是日本海固有水之中,比2,000公尺還要來得深的地區,也就是「底層水」。

【參考資料】
-  朝日新聞(2013年9月11日),日本海の底、減る酸素 国立環境研「温暖化の影響」

高中畢業 王、楊做出終極戰士

記者陳盈霖/北好萊塢報導
July 11, 2013 09:09 AM
王孫杰(左)與楊積誠(右)成為好萊塢科幻電影造型設計師。(記者陳盈霖/攝影)
王孫杰(左)與楊積誠(右)成為好萊塢科幻電影造型設計師。(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兩人工作室,充滿各式科幻人物造型與模子。(記者陳盈霖/攝影)
沒有上大學,仍舊闖出一片天!華裔楊積誠(Eddie Yang )與王孫杰(Steve Wang),從小玩泥巴,雕塑「鬼怪」模型,長大靠著自修勤磨,成為好萊塢科幻電影角色特效造型設計師。知名大片「終極戰士」(Predator)到「蝙蝠俠:黑暗騎士」,再到日前上檔的「超人:鋼鐵英雄」,不論傳統打磨、設計製作,或科技電腦動畫設計,兩人智慧、巧手下的人物角色,成為影迷津津樂道、追捧對象。

台 灣出生的王孫杰,1975年移民來美,當時正逢萬聖節,「便愛上鬼節的人皮鬼怪面具」,進而開始蒐藏,「四年後決定自己動手作」。「在1980年代,網路 並不發達」,王孫杰從圖書館找到「Cinemegic」等專業雜誌,花五年時間不斷摸索,「當時經常躲在房裡一整天,不斷創作鬼怪,爸媽一度很擔心我有問 題」。

當同儕入大學的年紀,19歲的王孫杰搬到洛杉磯,因緣際會下進入四度獲得奧斯卡特效獎的Stan Winston工作室,Winston領著他完成「終極戰士」(Predator)主角Predator的造型、設計,「從泥巴雕塑、打模,到人可穿戴的 橡皮服裝」。興趣變成生財工具,王孫杰在業界打響名號。

之後,他陸續參與許多製作,包括侏羅紀公園、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酷斯拉(Godzilla)等特效製作,也接了不少電玩角色。近期,他並完成即將於明年2月上映的法國電影「美女與野獸」中,野獸的身體造型。

王 孫杰與楊積誠的緣分,則從「終極戰士」開始。父母同樣來自台灣,楊積誠在美國出生長大,七歲時看了特效化妝專業書Movie Monster後,對特效化妝產生興趣,「當時常拿著媽媽的化妝品,往臉上塗塗抹抹」。當同年的朋友崇拜NBA名人時,他早把得過七個奧斯卡最佳特效化妝 Rick Baker當成偶像。

13歲,楊積誠跟父母要了半個車庫作為工作室,埋頭做起鬼怪面具。升12年級暑假時,碰到當時正在製作終極 戰士的王孫杰,王拉著他打工,楊積誠遂幫忙打模、油漆,一面跟著王孫杰學習,兩人培養亦師亦友的關係,隨後楊積誠陸續接到不少「訂單」,一面學習,慢慢在 業界打響名號。

「高中畢業前,便接到很多相關工作」,楊積誠說,當時父母要他上大學,「但實在沒時間」,經過一番家庭抗爭,楊積誠與父母約定,「給我一點時間,若闖不出名堂,就回學校讀書」。

除土法煉鋼的設計、製作,當電腦3D動畫製作漸成氣候,楊積誠抓準市場,自修3D設計技巧,將部分設計工作交給電腦。

六 年前,在Winston工作室完成第一個用電腦設計特效的鋼鐵人第一集,楊積誠透過3D動畫設計造型,陸續完成「黑暗騎士:黎明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貓女配戴的眼鏡設計、目前正上映的「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的服裝「質感設計」。「有些設計可透過電腦製作,3D印表機輸出,再做成模子,進而製作橡皮成品,更為精確,節省時間成本」。

今年初,兩人一起成立工作室,案子更多了,不論科幻電影、電玩動畫到漫畫,王孫杰與楊積誠,靠著創造力與實力,合力將科幻中的人物化成現實,兒時「愛怪物」,如今夢想成真。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自修3D 闖出一片天 王孫杰 楊積誠科幻造型師

2013/9/16

台灣第4大捕鯊國 年屠殺7萬噸





 
【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綜合報導】台灣為全球第4大捕鯊國!僅次於印尼、印度、西班牙。依漁業署統計,台灣每年捕捉鯊魚 量約在6到7萬噸之間,雖《漁業法》第54條明訂要將魚身連同魚鰭帶回港口,減少船艙可運載鯊魚數量,但仍有許多保育類物種遭到獵捕。台灣動保團體呼籲, 多種鯊魚瀕臨滅絕,且濫捕鯊魚會導致生態失衡,民眾應少吃魚翅、鯊魚肉以減少殺害。

全球前十大鯊魚獵捕國為中的前四名,印尼、印度、西班牙、和台灣,每年的所捕殺的數量總額,佔全球被捕殺鯊魚總量的百分之35。根據漁業署統計,台 灣每年捕捉鯊魚量約在6到7萬噸之間。保守估計,5年來台灣等於屠殺3千多萬隻鯊魚。中國香港雖不捕殺鯊魚,但卻是最大魚翅進口國,佔全球魚翅市場90% 以上。

魚身常丟棄海裡
鯊魚成長速度慢,繁衍能力弱,全球鯊魚總數量30年來減少了90%。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表示,鯊魚身上有胸鰭,背鰭,腹鰭,與尾鰭 等,用以提供浮力、維持平衡。因為魚翅價格較高,漁業者為了節省船上空間,並帶回更多的魚翅,常會割下價值昂貴的魚鰭,然後將魚身丟回海裡。當鯊魚沒有 鰭,牠們就無法游動與呼吸,隨後沉入海中,痛苦的死去。

鯊魚全身都具利用價值,台灣人也愛吃鯊魚肉,因此漁民很少將魚身丟棄。據媒體報導,光是宜蘭南方澳總鯊魚產量共計約522萬公斤,若以每60公斤計算,南方澳一年就補殺約8萬7000隻鯊魚,種類達10多種。

生物多樣性受影響
台灣政府於2008年起禁止捕捉及販售「鯨鯊肉」,自2012年禁止進口「淨鯊魚鰭」(魚翅),並於同年公布《漁業法》第54條,禁止台灣海船割下 魚鰭,並要魚鰭連身一同帶回台灣港口。然而目前台灣漁業法律僅禁止捕捉、販售、進出口鯨鯊及其加工品,對於其他種類鯊魚並無類似限制。

近年動保團體也加強宣導,呼籲民眾不吃魚翅來減少殺害。台灣動物社會研究 會主任陳玉敏曾表示,鯊魚在海洋食物鏈中位居最高層,一旦族群崩解,同一海洋生態系其他魚類的多樣性就會受到嚴重威脅,導致生態失衡。且每年鯊魚攻擊人的 事件僅3、4件,民眾切勿因電影的形塑,將鯊魚「污名化」。

圖說: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表示,鯊魚身上有胸鰭,背鰭,腹鰭,與尾鰭等,用以提供浮力、維持平衡。因為魚翅價格較高,漁業者為了節 省船上空間,並帶回更多的魚翅,常會割下價值昂貴的魚鰭,然後將魚身丟回海裡。(Photo by ggnoobs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ce)

2013/9/14

英國「蝴蝶姐姐」脫了! 裸身當「人肉餐」

▲莎拉珍為PETA犧牲色相。(圖/取自莎拉珍推特)
記者史傑克/綜合報導

英國著名的兒童節目主持人莎拉珍(Sarah-Jane Honeywell),日前為了替「善待動物組織PETA」宣傳「世界素食日」,竟然在街頭赤裸上身只穿內褲示人。

這位英國的「蝴蝶姐姐」,以雙手遮胸躺在盤子上扮肉類,身旁還擺放著巨型假薯條和青豆,以大膽行動勸人加入素食行列,叫路過的小朋友和家長們都看傻眼。

▲▼莎拉珍是英國家喻戶曉的兒童節目主持人(上圖&下圖左一)。(圖/取自莎拉珍推特)


莎拉珍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近乎全裸躺在一個巨大的盤子上當「人肉餐」,諷刺人類任意虐待、宰殺動物,希望激發民眾同情心,對即將成為人類餐桌佳餚的動物們請命。莎拉珍表示,素食飲食對健康、環境和動物都有好處,甚至沒有比素食更好的決定了。

▲▼莎拉珍赤裸身軀當人肉餐。(圖/取自莎拉珍推特)


幾名PETA的成員,則在一旁舉起抵制肉類消費的布條,寫著:「這樣你還吞得下?未免太殘忍了吧。」PETA成立於1980年,至今全世界擁有超過200 萬的會員,是全球最大的維護動物權益組織,經常利用裸女做宣傳,這次他們竟找上兒童節目主持人,也算相當創新的「煮意」啦。

2013/9/11

陸領導人長壽秘密:少吃四腿的

【中央社台北11日電】
2013.09.11 07:26 pm


中國大陸領導人平均壽命據稱領先大部分國家元首,專家說,長壽祕密在於懂得吃,包括多吃粗糧、少吃肉,而且少吃四條腿的動物,最好則是別吃有腿的。

大陸領導人平均壽命傲視其他國家元首,例如仍經常在媒體曝光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今年已87高齡;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雖已85歲,近年一直有新著發表。

揚子晚報報導,對一般人來說,大陸領導人吃什麼、怎麼吃,既神秘且遙不可及,不過經過專家「解密」後,發現原來一點兒也不神祕。

中共領導人營養保健專家曾煦媛指出,大陸領導人的飲食方法中,絕大部分一般人也可輕易做到,包括每天吃夠25種食物、每種吃一點,因為食物種類夠雜,營養才能均衡。

從事營養工作60多年的原北京軍區總醫院營養科主任李瑞芬則指出,與一般人相比,大陸領導人的食譜不但沒有「山珍海味、應有盡有」,而是「吃更多的粗糧、更少的肉類」。

李瑞芬說,正由於少吃多餐、多吃粗糧等飲食方式,大陸領導人平均壽命一直居世界前列。

此外,李瑞芬透露,大陸領導人不太吃「四條腿動物」的肉類,因為從營養上來說,「四條腿(豬、牛、羊)的不如兩條腿的(雞、鵝),兩條腿的不如一條腿的(菌類),一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魚)。」

不過,飲食也看季節,曾煦媛指出,秋冬時節就適合吃些牛羊肉進行熱補,或雞肉等低脂高蛋白質的食物。

除了上述飲食原則,曾煦媛透露,大陸領導人正餐只吃七分飽,但是會在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左右補充一些零食,例如享壽91歲的前領導人陳雲生前每天都要吃13粒花生。

2013/09/11 中央社】

 


暖化嚴重 亞馬遜雨林恐「草原化」


新頭殼newtalk2013.09.11 柯昱安/綜合報導

地球暖化嚴重,如今連全世界最大的亞馬遜雨林也即將遭殃。根據巴西《氣候變化論壇全國評估報告》所得出的結論,未來數10年內,巴西全國氣溫將會呈現越來越熱的趨勢,屆時佔地700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雨林,恐將變成大草原。

報告指出,亞馬遜雨林所屬的巴西北部地區,極端乾旱氣候將會明顯的增多與增長,至2100年亞馬遜地區氣溫最高將上升攝氏6度,降雨量恐減少近一半,若亞馬遜雨林中濫墾濫伐的現象再不有效解決,龐大的亞馬遜雨林恐將面臨「草原化」的危機。

此外,未來的數10年內,巴西全國各地氣溫將會上升攝氏1至6度不等。地區降雨方面,巴西南部、東南部的降雨將會逐漸增加,而北部、東北部與中部地區的降雨則會逐漸減少。

巴西《氣候變化論壇全國評估報告》匯整了數百位科學研究人員近7年來的研究結論,研究者也認為,氣候的變遷將會直接衝擊巴西的農業、發電,以及水資源分配,改變生活與生產方式已經迫在眉睫。

2013/9/8

加國前國防部長稱外星人真實存在 替美國工作...

記者吳毓敏/綜合報導
 
外星人是否真實存在迄今仍是個謎團,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加拿大前國防部長公開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首度證實UFO是真實存在的,且至少有2位外星人為美國政府工作!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報導,前加拿大國防部部長保羅‧赫勒,曾在3個政府部門任職,在議會工作了23年半。他說,在我任職部長期間,收到過關於不明飛行物(UFO)的報告,但那時候我太忙了,沒時間關注這些。

但就在10年前,我開始關注這些訊息,因為一個年輕人開始從渥太華給我郵寄這方面的資料。有一天,他寄給我一本書的副本,這本書是科索上校的《羅斯威爾後的第二天》。

在2005年的夏天我開始讀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真的令人感到震驚。我認為作者提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美國人民和世界所有的人都有權知道真相,因為世界人民跟這些真相息息相關。保羅‧赫勒指出,UFO不只是一個孤立的現象。

此外,收到由退休美國空軍將軍對書中所記載的事實的確認後,我在多倫多大學的研討會上發言。在那裡,我斷言「不明飛行物是真實的」,就像飛行在我們頭上的飛機。

從那以後,我從很多不同的渠道了解相關訊息,其中包括一些證人令人信服的證詞,我們聽了目擊者的描述,這些目擊者也是令人詫異的,因為他們在講述的時候不停地顫抖。首先,在20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一個向南飛行的UFO艦隊,越過北約的領土。

當然,那時歐洲盟軍最高指揮官非常震驚。幸運地是,也許是天意,在UFO艦隊來臨之前「緊急情況」按鈕已被按下,UFO艦隊馬上掉頭向北飛走了。

很顯然地,當時大家都認為,這可能是俄羅斯的飛行器,大家都非常擔心。調查研究了所有關於飛碟的問題和文件之後,得出的結論是至少有4種不明飛行物在近千百年來訪問地球,在這一點上我有相同的看法, 但他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這些恆星系統包含獵戶座,仙女座星系和牛郎星等。相對地,很明顯知道他們分別有著不同的目的。正如美國、大陸和俄羅斯有著不同的目標。我們真正的願望可能是非常相似的,但如今在我們的意識範圍內我們各自的利益仍然有很大的差別。

不過,令我高興的是,根據美國退役的飛行員查爾斯‧霍爾透露,他曾與這些外星人一起工作。剛開始的時候飛行員感到害怕,但在進一步了解之後,他們開始彼此信任。最終飛行員與這些外星人在華達州的印第安泉的射擊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因此,保羅‧赫勒相信現在仍有外星人生活在地球上,且在這些外星人中至少有2個在為美國政府工作。他說,外星人跟美國空軍一起住在基地,跟美國空軍合作,一起分享軍事技術。

此外,保羅‧赫勒寫了一本書,叫做《千年來的外星來客 》,現在世界秩序非常混亂,我們最多只有10年時間就會走到世界末日。保羅‧赫勒說,外星人雖然本身不是神,他們的行為有時並不神聖,但這些生物似乎比我 們更接近上帝,他們可能作為使者,守護靈或天使,作為我們和上帝間的仲介。

紐西蘭推出屬於自己的週一無肉日

【MFM August 7, 2013報導 本平台編譯】
紐西蘭人現正熱烈慶祝他們自己推行的週一無肉日。
自從上週開始推行週一無肉日後,這個活動所屬的臉書已經有許多新的支持者加入。 在一個以畜牧業為主要產業的國家,這現象已經表明紐西蘭人的胃口真的改變了。
紐西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有50%來自牲畜業。以每單位人口所食用的肉量來看,這國家的肉量飲食是全世界最高的。
因此,紐西蘭的結腸癌及大腸癌也幾乎一直是世界排行第一。
紐西蘭週一無肉日平台的漢娜˙霍頓表示 ,這是發起這個運動的原因之一 。
「我們是一個農業國家,也是一個吃肉很多的國家。我們每年用數以百萬計的動物來生產數百萬英鎊的肉類和奶製品, 這讓我們的消化系統和心血管健康、我們的土地、河流、海洋和氣候、動物福利和我們的錢包 來付出代價。」
雖然紐西蘭已經有幾個較小的少吃肉運動在進行中,紐西蘭週一無肉日平台將成為中心樞紐,聯合大家的力量來改善飲食和環境。
霍頓補充說道:「我們的使命是激勵和鼓舞所有紐西蘭人去探索蔬菜、穀物、豆類、堅果和種子豐富美好的世界。 現在有了這麼多美味的素食可供自由選擇,要吃純淨又環保的蔬食已是前所未有的方便、美味與可口了。」
新聞來源: New Zealand launches its own Meat Free Monday 【2013/8/7英國週一無肉日網站報導】
紐西蘭週一無肉日網站: http://www.meatfreemonday.org.nz/

週一無肉日熱烈橫掃以色列

【MFM August 5, 2013報導 本平台編譯】
無肉飲食在以色列已經變得越來越流行,這都要歸功於該國週一無肉日運動的努力。
今年一月,由電視新聞主播海默薇克(Haimovich)所推行的週一無肉日,在以色列各地的幾家醫院的背書下,該活動已贏得了以色列營養師協會及以色列心臟病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同意從本週開始,將肉類從菜單中去除的機構包括:海法的耶侯錫安醫學中心、特拉維夫的蘇拉斯基醫療中心,以及位於耶路撒冷的兩家醫院–哈達薩大學醫學中心和撒勒澤德克的醫學中心(這兩家醫院的無肉日選定在星期二)。
過去兩週,在Tzrifin的阿薩夫哈羅芬醫學中心和在特拉維夫的伊洽羅夫(Ichalov)醫療中心也選擇在星期一為病人和工作人員提供健康的素食食品–成本僅是肉類供應的一小部分。
哈達薩大學醫學中心的首席臨床營養師朵瑞˙阿德勒支持無肉飲食的健康和整體利益,她說:「實證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證明,減少肉類攝取的地中海飲食方式,降低 了大部分現代疾病的風險,例如肥胖症、糖尿病、心臟疾病,甚至認知功能障礙。在以紅肉為金字塔頂端的飲食方式---意味著少吃紅肉比較好。」
她補充說:「生產肉類所造成的碳足跡是個龐大的問題,這會造成全球種植食物情況惡化,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發生。」
包括醫院和醫療中心在內,以色列目前已有一百多家餐廳提供週一無肉日,如 Cafe Cafe連鎖店,同時在 Petah Tikva dn Modi’inl城市的議會幼兒園的午餐也選擇週一無肉。
新聞來源: Meat Free Monday taking Israel by storm 【2013/8/5英國週一無肉日網站報導】
以色列週一無肉日網站: http://meatlessmonday.co.il/

2013/9/2

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島國存亡喊話

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島國存亡喊話

台灣醒報

海平面上升 太平洋島國存亡喊話
放大照片
【台灣醒報記者尹曉春綜合報導】眼看國土將因海面上升而無法居住,太平洋島國呼籲高碳排放國重視節能減碳。太平洋島嶼國家的碳排放量雖占不到全球0.1%,卻因其他碳排放大國的汙染,國土恐遭滅頂。馬紹爾群島總統羅亞克2日在「太平洋島國論壇」上呼籲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氣候變遷,並將邀請美國、中國與歐盟共同簽署《馬久羅》宣言,敦促對抗氣候變遷問題。
由34個珊瑚環礁組成的馬紹爾群島,由於陸地平均高度僅比海平面高出2公尺,對於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首當其衝。該國5月才因幾乎同步的嚴重乾旱與暴風雨帶來的浪潮,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離島地區的嚴重乾旱導致6千人每天飲水不到一公升,洶湧的狂潮又沖垮海堤、淹沒機場跑道,甚至幾乎摧毀首都馬久羅。
所羅門群島、吐瓦魯、加特利島等鄰近國家的處境也同樣慘烈,2011年時吐瓦魯因超過半年沒有降雨,導致飲用水不足,政府進入緊急狀態,加上海平面上升,海岸線近幾年來已內縮50公分。吉里巴斯總統湯安諾今年甚至預測,國家可能在30到60年內因為淹水與淡水供給問題而不再適合居住,而計畫向斐濟購買2千公頃的土地,用以種植糧食,甚至當作新的家園。
儘管這些太平洋島國的碳排放量占不到全球0.1%,卻因世界其他國家的過渡汙染而深受其害。目前除了呼籲全球注意暖化問題,許多島嶼也都自立典範,紛紛改以替代能源為主,其中包括以椰子殼作為生物燃料來供給汽車動力。
此外,馬紹爾在外圍島嶼興建太陽能發電、托克勞則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可以完全使用太陽能發電的領土。庫克群島與吐瓦魯則計畫2020年前將發電方式完全轉換為再生能源;其他國家也計畫在15年內達到能源自足的目標。
然而,無論這些國家再怎麼環保,若沒有其他國家的響應也只是杯水車薪,無法挽回失去的土地,因此島嶼國家向高碳排放國家呼籲,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對抗暖化。歐盟上周承諾要協助太平洋國敦促世界減少共同抵抗世界暖化,「太平洋地區可以與歐盟共同合作,我們期待透過太平洋地區的協助,讓我們將更多經濟體納入未來的氣候變遷規範中。
歐盟氣候委員海格達表示,「海平面上升非常有可能淹沒這些土地,屆時居民也將被迫遷移。」不論極端氣候距離我們多遠,高溫、淹水、乾旱與海平面上升都可能成為世界暖化後的新現實。科學家已經警告,地球的溫度在上升,因此我們必須更謹慎的面對轉變快速又不可預測的氣候

氣候暖化 害蟲病原體四處散溢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綜合報導】氣候變遷,使得世界穀物生產倍受害蟲與病原體侵襲。根據英國艾希特大學與牛津大學共同發表的研究指出,穀物害蟲每年平均向前移動3公里的距離,往南北極的方向前進,過去這些地方太過寒冷,所以害蟲無法生存,但是現在牠們已經到了這些地方。
研究人員調查過去50年來,危害世界穀物的612種害蟲和病原體,包括無數非洲、中東和亞洲穀物的小麥銹病、摧殘難以計數美國樹木的山松甲蟲、還有各式各樣的細菌、病毒及線蟲。
他們發現自1960年以來,害蟲每年平均向前移動3公里。艾希特大學教授丹.貝德表示,這些害蟲遠離了赤道往南北兩極移動,並且跨越許多國家,而氣候暖化正是造成害蟲往高緯度地區移動的主因。
貝德以科羅拉多金花蟲的北移為例。歐洲國家如芬蘭和挪威,由於天氣太過嚴寒,原本並不適合科羅拉多金花蟲所居住,但是因為氣候不斷地暖化,現在牠們的觸角已經到了這些地方。
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據估計,世界現在有10%至16%的穀物正受植物疾病所襲擾,全球暖化可能使這個問題加劇。
「我們必須在邊界隔離穀物,以免受到害蟲及病原體的侵害,破壞我們的農作物生態環境。」貝德警告,暖化所造成的全球糧食問題,將會是人類未來數十年的最大挑戰之一。
本研究發表於《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
圖說:研究指出,由於氣溫不斷升高,原本不適合害蟲居住的寒帶地區,現在已經可以見到牠們的足跡了。(Photo by usdagov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