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

2020德國第一季純素食品銷售上升37%

 2020/10/2


2020年德國純素食品在第一季的銷售量增加37%,尤其特別著重於植物肉和非乳製品的需求上。

德國聯邦統計局於七月公布資料,德國純素食品在今年第一季的銷售量增加37%,並點出動物福利、衛生以及工人工作環境受到大家關注,這些成為消費者改變飲食習慣的主要動力。今年第一季植物肉銷售就達2萬噸。而去年同期賣出1萬4千7百噸,大體來說,生產價值約2億7280萬歐元的植物肉產品。

德國聯邦統計局特別指出日趨流行的植物性食品,包括常見到的不含奶製品、豆腐製食品和植物肉。根據市場調查研究公司英特敏(Mintel)的資料顯示,德國推出每十項商品之中就有一個是vegan。這些LikeMeat、Rügenwalder Mühle和Nestlé's Garden Gourmet這些公司都是生產現在熱門的植物肉。

擔任歐洲素食聯盟 (European Vegetarian Union )公眾事務經理的羅雅•伯特霍爾德表示,德國素食需求的增加反應了生產肉類對人們的影響,這樣的整體意識不斷升高。她也注意到新冠肺炎讓全球畜牧業受到更多的關注。

伯特霍爾德說:「新冠肺炎突顯出家畜業的問題,同時也影響到肉品本身。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更積極尋找和願意嘗試取代肉類的食品。」並補充道:「不管是因為有這個危機,還是就是因為這個危機讓素食蓬勃,吃素還是會繼續成長發展。」

肉類加工廠是散播新冠肺炎高風險的環境。今年六月,德國最大肉類包裝廠有超過1500位員工被驗出陽性反應。而全球爆發類似況狀還有英國和美國。隨著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增加,肉類加工廠出現缺工潮,在產量少的情況下讓有些消費者只好改買其他蛋白質替代品。

即使近期資料顯示植物性食品銷售有明顯成長,然而肉品業還是市場主流,光是去年德國政府生產價值約4百億歐元的動物性食品。不過,伯特霍爾德認為只要政府祭出激勵措施,和對植物性食品有更多的認證,能使這個市場持續成長。並說:「要讓素食取代動物性食品仍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是依照目前狀況來看,素食這塊是有在持續成長。我們希望未來可以在市面上看到更多 、更棒的肉類替代食品。」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502?fbclid=IwAR3DhZ1H9E0WcSj7ExT8jOsHBM-zMjkY0CZmy9uWYaRrZX4LeSH5TULjBVM

芬蘭人吃肉創新低 植物飲食正夯

 2020/10/19

一份新的研究發現芬蘭人正以許多植物性食品來取代以往吃肉的飲食習慣。 

 

根據芬蘭自然資源協會(Natural Resources Institute Finland)在今年六月發表的營養均衡報告中顯示,芬蘭去年每人大約吃掉80公斤的肉類,比上一年還少了1.8%。雖然從2018年開始,禽類消費量增加近4%,但豬肉平均消費卻減少5%。而2019年每人吃牛的數量也下滑約0.5公斤。

根據該報告顯示,芬蘭人牛奶消費力也在衰退。與2018年相比牛奶消費量減少約5%。而優格、起司、奶油,和牛油等乳製品的消費量同樣也下滑。研究更透露與2019年比較,芬蘭喝奶類的人也減少了4%。

芬蘭一家應用經濟研究機構(Pellervo Economic Research)也提出類似的報告,顯示去年(2019)植物性飲食在芬蘭為之流行。該機構表示由於消費者對健康的重視和環境意識提高,進而影響其購買決策,造成蔬果的銷售量激增。

相對的植物性食品消費力在芬蘭大大提升。在報告中發現芬蘭人開始多吃蔬菜和像柑橘類的新鮮水果,每人平均增加0.5公斤的蔬果攝取。

赫爾辛基大學食品文化教授瑪麗•尼瓦告訴赫爾辛基時報說:「民眾基於對環境的關心,減少購買動物性產品。」卻也補充說道:「要說是大家以後都不吃肉,目前還說不一定。」

與2018年相比,2019年燕麥銷售量激增了30%,這可能和芬蘭人以燕麥製品來代替肉類有關。尼瓦表示新冠病毒也有可能影響到人們購物方式。她說道:「會有這樣的變化,一方面是大家也許想找相對安心的類似替代食品;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爲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可以嘗試新的食物且追求體驗。」

 

https://www.suiis.com/news/article/1501?fbclid=IwAR0qFmBGpPhT8pQ8niUn2WdtWuHEvXBJSh7umiWGNKXqtxjv-YtNXPcQWnY

2020/10/21

7個理由告訴您:為什麼減少肉食對環境有益?

 作者: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從氣候變遷、森林大火,到侵犯人權,工業化肉品產業在全球各地留下了危害的痕跡。數百萬人的生活若要維持,肉類和乳製品的消費需求必須大幅降低。還在尋找少吃肉、植物性飲食的動力嗎?7個好理由,讓您即刻實行蔬食計畫。

2019年,「未來肉」(Beyond Meat)在歐美掀起風潮,臺灣也隨之跟進,漢堡店與咖啡店紛紛推出未來肉餐點,甚至出現更多植物肉的品牌。可見,過多肉食危害健康以及環境的觀念,漸漸深入人心。然而,對許多「無肉不歡」的人來說,要真正做到少肉飲食,仍是生活中很大的關卡,需要足夠的認知和動力,才能真的改變。

超市架上販售的肉品,很多都是來自於工業化農場。
超市架上販售的肉品,很多都是來自於工業化農場。

肉品,更精確地說是「工業化肉品」,對地球有害。

超市架上的肉品,絕大多數都是在密集式工廠化的農場生產的。這些農場屬於大規模工業化肉品和乳製品生產鏈的一部分。以全球最大的肉食加工巨頭「巴西JBS」來說,供應的肉品生產過程中製造大量碳排,約為殼牌(Shell)或英國石油(BP)等大型石油公司的一半,更破壞亞馬遜雨林生態。

加工肉品有絕大部分是由工業化農場所提供,包括熱狗、火腿、香腸等,這背後隱藏著許多環境成本。
加工肉品有絕大部分是由工業化農場所提供,包括熱狗、火腿、香腸等,這背後隱藏著許多環境成本。

為什麼工業化肉品業對人類和地球造成危害?

1. 森林砍伐和森林大火的元凶

工業化肉品是全球毀林的最大主因。在巴西,農民蓄意在森林縱火,以取得更多的土地用於畜牧牛隻,或為遠在英國的工業化農場種植大豆等動物飼料。

2020年8月,巴西亞馬遜雨林大火,主因是肉品業者為了清空林地,好開闢畜牧農場或種植飼料用的大豆,卻在過程中製造大量二氧化碳,環境代價極高。
2020年8月,巴西亞馬遜雨林大火,主因是肉品業者為了清空林地,好開闢畜牧農場或種植飼料用的大豆,卻在過程中製造大量二氧化碳,環境代價極高。

2. 助長氣候變遷

肉食對氣候的影響十分巨大,並不亞於世界上所有汽車、卡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加總起來所製造的二氧化碳量。為了生產工業肉品,森林被焚燒、砍伐,釋放數十億噸二氧化碳,加劇全球暖化。被砍下的樹木往往在林地上腐爛或被燒毀,製造更多的碳排放。健康的樹木有助於吸收大氣中的碳,一旦被砍伐,它們就無法發揮減緩氣候變遷的功能。

3. 亞馬遜雨林的破壞已達臨界點

科學家發現,亞馬遜雨林中的樹木會自己製造降雨,維持整個森林生態健康。如果為了工業肉品的生產,以目前的速度繼續砍伐森林,亞馬遜將會達到一個「臨界點」,使這個全球最大的雨林逐漸枯竭。

2019年8月,巴西亞馬遜發生大火,綠色和平調查團隊前往現場記錄災況,大片樹林已成焦土。
2019年8月,巴西亞馬遜發生大火,綠色和平調查團隊前往現場記錄災況,大片樹林已成焦土。

這將對生活在森林中及依賴森林生存的物種,帶來毀滅性的影響。亞馬遜雨林的消失還會導致降雨量減少,影響南美洲大多數地區的飲用水和農業灌溉,並改變地球上其他地區的氣候模式。

4. 侵犯人權並掠奪土地

原住民和傳統社區,如巴西的格拉澤伊拉社區(Geraizeira )站在保護森林的第一線。綠色和平巴西辦公室的一項調查顯示,大豆生產商Agronegócio Estrondo的維安部隊,曾經騷擾、拘留、綁架並槍殺格拉澤伊拉傳統社區的居民

同時,巴西總統波索納洛(Bolsonaro)及政府單位很有策略地,鼓勵非法伐木者、採礦者及農民奪取原住民的土地,不僅鬆綁政策規定,並試圖合法化土地侵佔行為,因此引發暴力事件,伐木者在暴力衝突中甚至殺害了許多原住民。

為了生產肉品而破壞野生動物棲地,將使生物多樣性喪失,也會影響人類的生存。
為了生產肉品而破壞野生動物棲地,將使生物多樣性喪失,也會影響人類的生存。

5. 野生動物的殺手

工業化肉品產業藉由砍伐森林、破壞棲息地,並使用有毒的農藥來種植給牲畜的飼料,造成成千上萬的物種滅絕。自然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對食物、乾淨用水和藥物至關重要,但當生物多樣性迅速喪失,將對我們的生存造成威脅,嚴重性相當於氣候變遷。

6. 增加未來流行病的風險

為發展畜牧業而破壞森林等自然環境,是造成新型傳染病的主要原因。影響人類的新疾病有四分之三來自動物,由於砍伐和焚燒森林增加了人類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致命的病毒因而能夠從動物傳給人類。森林被破壞越多,新的傳染病發生的風險就越大。

工廠化養殖場也會增加疾病的傳播,包括動物之間和動物與人類間的傳染。工業化農場中,大量動物被擠在狹小的空間裡,動物本身的免疫系統較弱,成為培養病毒的溫床,於是病毒快速擴散,並有機會傳給人類。

工廠化的豬隻養殖廠,豬隻被關在狹小的籠子裡無法動彈,甚至難以躺下。
工廠化的豬隻養殖廠,豬隻被關在狹小的籠子裡無法動彈,甚至難以躺下。

7. 吃肉不符經濟效益:種植3.2公斤的農作物只能生產1公斤雞肉

有些企業提出辯解,工業化肉品是生產食物的有效方式,但這忽略了生產過程付出的真實成本。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一土地面積被用於畜牧或種植飼料,僅僅1公斤雞肉就需要種植3.2公斤的農作物,而這些土地本可用來種植人類的糧食。

如果每個人改為植物性飲食,我們需要的農地將會比現在少75%。這相當於美國、中國、歐洲和澳洲的面積總和。

種植蔬果所需要的農地和資源,遠比畜養牲畜來得低,是個更環保、有效率的選擇。
種植蔬果所需要的農地和資源,遠比畜養牲畜來得低,是個更環保、有效率的選擇。

植物性飲食可提供健康所需並讓森林永續

少吃肉,是您我對抗氣候變遷都可以做得到的方法。數年來,綠色和平在國際間推動「少肉食,減暖化」(Less Meat, Less Heat)專案,希望大眾能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不僅吃得健康,同時減少碳排放。

減少肉食的消費,有助於減緩地球暖化和環境破壞,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環保行動。
減少肉食的消費,有助於減緩地球暖化和環境破壞,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環保行動。

今天起,您也可以開始減少購買肉品,響應巴黎、洛杉磯、東京、首爾等 14 個「美好食物城市」(Good Food City),他們已經減少公家機關與公立學校中的肉食供應。

由個人、政府、進而企業,共同為人類健康、森林環境與其他物種的延續,今天就從少肉多蔬開始,為世代的永續一起努力

延伸閱讀: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20925/7%e5%80%8b%e7%90%86%e7%94%b1%e5%91%8a%e8%a8%b4%e6%82%a8%ef%bc%9a%e7%82%ba%e4%bb%80%e9%ba%bc%e6%b8%9b%e5%b0%91%e8%82%89%e9%a3%9f%e5%b0%8d%e7%92%b0%e5%a2%83%e6%9c%89%e7%9b%8a%ef%bc%9f/?fbclid=IwAR063DrAdx3w10bOD41vdZ9HjmwnmoFsTsh9UDRblurLcJUwY-1yUkqMJzs

補充蛋白質不一定要吃肉!專家研究: 植物性蛋白質營養價值更勝動物性

 小沛仔


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林真夙表示,蛋白質是構成生物的主要原料,也是調節生理機能的主要物質,人體細胞中的細胞質、粒線體、細胞膜、體內酵素、抗體及體表毛髮等均以蛋白質為主要成分。然而,蛋白質當中有九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須胺基酸,需自食物中攝取。

蛋白質攝取量不足,可能會出現肥胖、腎臟、骨質的問題,也可能會提升癌症、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風險。蛋白質攝取不足的銀髮族容易罹患肌少症,會促使行動不便、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提高發病率或死亡率。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一般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0.8公克,成年男性每日攝取65公克,女性為55公克,七十歲以上長者則建議應吃到每天每公斤體重的1.0公克。

一般來說補充蛋白質,多數人的選擇是紅肉類、奶製品、雞蛋;新研究指出,補充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製品更健康,能降低死亡率,過去被認為是健康食物的蛋,也被歸類為不健康的蛋白質。《英國醫學雜誌》最新的研究期刊表示,團隊用32年一共分析715,128名參與者,發現食用植物蛋白的人,比起食用動物蛋白的人,整體死亡率降低8%,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更可以降低12%。針對研究結果顯示,研究人員推測:「植物蛋白能改善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水平,這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因此能幫助降低死亡率的風險。」

建議優質植物蛋白質攝取

綠藻

綠藻又稱為「小球藻」,綠藻的葉綠素可幫助人體調節生理機能、改善體質,幫你做好體內環保。綠藻有高達60%以上的蛋白質,其中還包含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及非必須胺基酸,營養價值非常豐富。

藍藻

藍藻常被稱為「超級食物」,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指定的「太空食品」是一種天然的營養補充品,也是較晚被人類發現的藻類,其營養價值豐富且多元,有人體所需具備的胺基酸、藻藍素、β-胡蘿蔔素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不可或缺的天然礦物質,如鐵、鋅、鈣、鎂、鉀等元素,且容易被身體吸收。藍藻對於人體的好處,除了提供多元的營養素外,也能調節生理機能,抗氧化效果更優於綠藻。藍藻的鈣質是牛奶的五倍,鐵質是菠菜的五十倍,蛋白質是肉、魚、家禽的三倍,B胡蘿蔔素是胡蘿蔔的二倍,同時也是維生素B12少數的植物性來源。

大豆

大豆屬植物性蛋白質,是茹素者最佳的蛋白質來源,不只好吸收,也不會造成心血管負擔,其鈣質更是牛奶的兩倍。大豆所含的大豆異黃酮是類雌激素,有穩定荷爾蒙、預防骨質疏鬆等作用,針對女性更年期卵巢功能退化和女性荷爾蒙變少造成的失眠、情緒不穩有很大的助益。

南瓜子

南瓜子有著非常豐富的磷元素和鋅元素。營養學家表示,南瓜子中所含的鋅和磷元素對人體的生殖系統很有極大的幫助,多數男性攝護腺疾病都和磷元素的缺乏相關,對性能力的提升也具有輔助作用。除此之外,南瓜子的優質蛋白含量更是豐富,對體重管理者而言,吃南瓜子不只能夠增加飽足感,還能有效補充優質蛋白及維持體力。

豌豆蛋白

豌豆含有維生素C、蛋白質、鈣質、菸鹼酸、鐵質、維他命 B1 、 B2 、礦物質、磷質等,其營養不亞於大豆,且豌豆蛋白質的消化率比大豆高,經常食用豌豆仁可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豌豆與一般蔬菜有很大的不同,富含的賴氨酸是人體必需胺基酸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除了促進發育、增強免疫系統,也能提升中樞神經組織的作用,是相較其他蔬菜沒有的。豌豆的膳食纖維也是佔居豆類第一名!日本蔬食作家庄司依澄認為,豌豆中的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可使排便順暢、幫助身體排毒,也可預防乾眼症、心肌梗塞等相關疾病。

參考資料:

  1.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532195
  2.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752
  3. http://www.ch.com.tw/index.aspx?sv=ch_fitness&chapter=ABB921202
  4. https://000527.vedan.com/article/article385
  5.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6/4181517
  6. https://www.edh.tw/article/14286/2
  7.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11-23/330405

 

https://vegeden.com.tw/archives/10271/feed/fb?fbclid=IwAR3svkZV8sDu45Fe8aJwfX_RvARSW-HAJ23DYqI-fzJh2eZcbgw-bw6D_HE

流感疫苗開打》哪些人不適合?對雞蛋過敏者可打細胞培養疫苗?醫師這樣說...

 2020年10月05日 信傳媒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於今日開始在各醫療院所開放施打,醫師提醒施打前應詳細評估再決定是否接種。(圖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於今(5)日開始在各醫療院所開放施打,公費有603萬劑、自費約115萬劑疫苗,預估整體施打覆蓋率可以超過3成,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今日上午出席流感疫苗開打記者會,並強調,「如果兩病齊發,(新冠肺炎)重症的可能性就提高,先打一個流感疫苗,把重症的可能性降低。」

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在今日上午前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接踵4價流感疫苗,並指出,台北市65歲以上長者還能加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因肺炎鏈球菌是細菌,基因變化較慢,大概一生打1次即可;流感則是濾過性病毒,基因變化較快所以需每年施打1次。」

台灣歷年來流感疫情多自11月下旬開始升溫,於年底至隔年初達高峰,一般持續至農曆春節,於2、3月後趨於平緩,且接種疫苗後需一段時間產生保護力,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建議,「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應於10月流感疫苗開打後,儘早接種疫苗,讓整個流感季均有疫苗保護力。」他也建議除了流感疫苗,年長者等高危險群也可考慮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以避免感染風險。

不過,究竟哪些人一定要打流感疫苗?又有哪些人不適合呢?

第一波施打流感疫苗對象

依據衛福部公布,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各類實施對象需具中華民國國民身分,如為外籍人士,需持有居留證(包含外交官員證、國際機構官員證及外國機構官員證),並符合下列條件者包括:

1. 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2. 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1至3年級學生(含進修部學生與境外臺校,但不含補校)、少年矯正學校及輔育院學生、屬「中途學校-在園教育」性質之兒童及少年安置(教養)機構學生,以及自學學生
3. 50歲以上成人
4. 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5. 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6. 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含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7. 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
8.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9. 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這些人不適合施打流感疫苗

至於哪些人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疾管署公告指出,包括已知對疫苗的成份有過敏者,以及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都不予接種。

關於接種流感疫苗要注意的事項則包括: 

1.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2. 出生未滿6個月,因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等臨床資料,故不予接種

3. 先前接種本疫苗6週內曾發生Guillain-Barré 症候群(GBS)者,宜請醫師評估

4. 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可在門/住診由熟悉處理過敏症狀之醫事人員提供接種,並於接種後觀察30 分鐘,無不適症狀再離開

5.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不予接種

關於各醫院施打狀況,台北榮總家醫部社區醫學科主任張曉婷指出,因應疫情,今年台北榮總採網路預約而非現場領號碼牌的方式,民眾可先於網路登記預約,「預約也有限號措施,上午300號、下午300號,會根據中央疫苗供應狀況做調整,若預約掛號已經額滿,民眾要過來前記得先打電話詢問現場狀況,若還有疫苗就可來接種以免白跑一趟。」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日上午出席流感疫苗開打記者會。(攝影/趙世勳)

對雞蛋過敏可打細胞培養疫苗?中醫師這樣說...

今年的公費疫苗有3家廠牌,其中2家為雞胚胎蛋培養,1家為細胞培養疫苗,關於對雞蛋或蛋的蛋白質過敏者,是否可接種雞胚胎蛋流感疫苗?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表示,過去確實會認為對雞蛋過敏的人,盡量避免接觸雞胚胎蛋培養的疫苗,「不過後來越來越多的經驗,加上疫苗萃取技術的進步,也不太會再殘留雞蛋白在疫苗成分裡,所以漸漸也不會說就不能接種。」

根據疾管署資料指出,雞蛋過敏大多發生於接觸後30分鐘內,常見症狀是皮膚出疹與搔癢,依現有針對雞胚胎蛋培養製造法之不活化流感疫苗研究顯示,對於曾因吃蛋發生嚴重過敏症狀者,仍可在門/住診由熟悉處理過敏症狀醫事人員提供接種,並於接種後觀察30分鐘,無不適症狀再離開。

關於「雞胚胎蛋培養疫苗」和「細胞培養疫苗」的安全性,黃立民則表示,目前看起來兩者差不多,「有效性在有些情況下,細胞培養疫苗會稍微佔優勢一點。」

目前三家疫苗藥廠劑型及適用年齡。(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不過,一位40多年經驗的的廖姓中醫師向《信傳媒》透漏,其實就中醫觀點並不認同施打疫苗,他解釋,因疫苗本身主要是由雞蛋培養的,但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人是熱體質、有人是寒體質、有人對蛋過敏,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打疫苗。」

廖中醫師表示,即便是細胞培養的疫苗,對人體還是會產生「熱反應」,「假如熱體質的人打了就會不舒服,有人對雞蛋過敏就是因為它是熱屬性。其實一般細菌病毒的種類很多,找上人類就是為了要生存、繁衍下一代,寄生到人體身上就產生一些破壞,西醫的方式就是把這些細菌病毒殺掉,但中醫講的是如果身體調養好,這些細菌病毒根本不喜歡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下,或是生存不好。」

廖中醫師進一步說明,「一般來講比較寒的感冒幾乎都是病毒引起,熱的感冒是細菌引起,但疫苗的針對性很強,如果是得A型流感,打了針對B型流感的疫苗也沒用,而且病毒還是會變異。」

醫:疫苗施打前須經詳細評估

不過若秋冬流感和新冠病毒同時來襲,該如何預防?

廖中醫師解釋,「西醫認為這是細菌病毒,中醫認為不管細菌或病毒,干擾到人體的上呼吸道,就會引起肺的一些病變和發炎,不同人產生的症狀也不一樣。」他指出,整體來講,同樣是新冠肺炎感染,表現的症狀不一樣,處方用藥也不一樣,「中醫較主張主動免疫,打疫苗較屬於被動免疫,古人講的更宏觀一些,認為你要有浩然正氣,就有主動免疫,那些細菌病毒就不構成威脅。」

他也強調,萬一身體沒有調養好感染生病了,中醫也有很好的治療方式。「秋燥時服用天門冬、麥門冬把肺調養好,做好這些,病毒就比較不容易找上門。」

不過疾管署仍提醒民眾,關於要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於接種後應注意有無持續發燒(超過48小時)、呼吸困難、心跳加速、意識或行為改變等異常狀況,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並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管署。

醫師也表示,流感疫苗接種前必須先經醫師的詳細評估診察,以確認民眾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是否有疫苗使用禁忌症等,再決定可否接種。

 

https://news.campaign.yahoo.com.tw/lung-health/arti.php?id=c2634803-2d5f-37ee-a0c7-3bbc6b5fd681

澳洲科企素肉攻亞州 李嘉誠再助籌4.2億

 即市財經 22:20 2020/10/20

v2food圖片

v2food圖片

正當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常吃的美國植物肉Impossible Burger,本周起陸續進駐其名下超市,原來他已再出手支持另一家澳洲科企的植物肉。

總部設於悉尼的v2food公司天宣布完成7,700萬澳元(約4.2億港元)B輪投資,支持者包括李嘉誠私人的維港投資、淡馬錫、華興資本等。今次集資所得資金將會用來擴大營運規模、完成維多利亞省廠房建設,以及在亞洲的新市場推出產品。

v2food有免治肉和漢堡扒兩款莢果為本的素肉,已在澳洲大型快餐店和超市應市。據公司網頁介紹,他們會從莢果濾出蛋白質,再加入竹的纖維、植物油、椰子油、紅菜頭汁,再由自然方法取得構成肉味氨基酸,完全毋須動物。

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Nick Hazell指,開拓亞洲市場是當今要務,整個團隊「瘋狂地有野心」。他坦言,亞洲是個截然不同的市場,對澳洲企業來說有危也有機,公司還有紮根中國的投資者幫忙。維港投資早於去年11月已有份領投v2food的A輪融資,今次再度參與的B輪融資,規模更是冠絶當地植物肉業。

亞洲高科技植物肉的競爭近月愈見激烈,Impossible今天宣布進駐香港和新加坡近200間超級市場,麥當勞上周亦開售以本地企業Green Common的「新餐肉」所製作的食品。

 

https://inews.hket.com/article/2782037/%E3%80%90%E6%A4%8D%E7%89%A9%E8%82%89%E5%95%86%E6%A9%9F%E3%80%91%E6%BE%B3%E6%B4%B2%E7%A7%91%E4%BC%81%E7%B4%A0%E8%82%89%E6%94%BB%E4%BA%9E%E5%B7%9E%E3%80%80%E6%9D%8E%E5%98%89%E8%AA%A0%E5%86%8D%E5%8A%A9%E7%B1%8C4.2%E5%84%84?fbclid=IwAR2PCQGaII_u5muB-UMzboom7_jcOY7X9lp4YXJWNpGL9pm1HjYpvOcH00c

2020/10/20

台灣素食人口破300萬! 蔬食文化成新主流

 近幾年,隨著健康和環保意識抬頭,「素食」不再只侷限於宗教信仰,而是逐漸轉變為新的蔬食文化,尤其獲得年輕人的響應和支持。瞄準這波飲食商機,台灣蔬食餐廳的成長比例越來越高!就連超商雙雄也特別放主力在經營蔬食健康商品,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專題報導。

滿滿一大把 摘生菜 ,豪邁"種"在松露烤餅頂端,葉子就像花朵般 華麗盛開。由蔬菜當主角,再經過巧克力醬塗鴉點綴 ,成為一道精緻的蔬菜料理,吸引素食饕客。

根據"世界素食人口報告"指出,台灣素食人口突破300萬人,佔總人口13%、世界排名第2,等於台灣每10人就至少有1人吃素 ,而且素食族群不斷成長,不同於過往因宗教信仰茹素,現在以健康為訴求的蔬食飲食,成為當道新寵兒。

非凡新聞記者 蔡佳芸:「在素食族群裡頭就包括全素、奶素、奶素蛋和彈性素等七大類,其中彈性素就佔比超過5成,也就是說可食葷卻又相當樂意食素的蔬食人口,正持續增加。」

根據"餐飲景氣白皮書"觀察,在2019年第二季,餐飲業吹起綠色風,蔬食餐廳營業額反轉向上 ,季成長43%、來客數同樣狂增64%,驚人成長帶出市場潛力。

農業生技品牌 執行副總 羅棣楹:「其實從美國他們漸漸從素食會改成蔬食,那我們在反過來看台灣3年前,就已經很推廣輕食跟蔬食餐廳,讓大家享受這種健康生活飲食。」

遍地蔬食餐廳百花齊放,各式多樣化蔬食餐推陳出新,背後動機就是因為有不少人開始追求天然、簡單、低負擔為口號的輕蔬食文化,甚至轉變為一種生活態度 ,也更吸引年輕世代。

民眾:「比起葷食,吃起來會身體比較清爽,那想說如果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也許可以一周吃一次素食。」

民眾:「越來越多人會注重不要攝取過多的鹽、油,然後吃素。」

全球興起"無肉飲食"這股摩登風潮,帶動吃素人口面貌大幅改變,邁向年輕化趨勢,而當吃素變"潮" ,超商也嗅到商機!

非凡新聞記者 蔡佳芸:「健康意識帶動吃素風潮,從便利商店也能看出端倪,有超商就成立"素食專案小組",觀察到2019年第二季,素食餐廳為全台成長最快的餐飲業!就是瞄準素食商機擴大,走進不少超商門市,還會看到像這樣的"蔬食專區"。」

全台擁有近6000家門市的超商龍頭,去年就在2500間門市中,成立冷凍素食區,帶動業績年成長2成。另一家超商則是引進國際植物肉大牌,同時推出快食商品,衝高去年蔬食主力品,業績達2億元。

超商 公共事務經理 楊翊暄:「看好近期很多在講環保、無肉或是蔬食這樣的飲食觀念逐漸興起,推了超過20種的健康鮮食商品。」

蔬食逐漸成為飲食趨勢,電商也瞄準商機,大舉在網路上賣起植物肉。另外像摩斯漢堡和丹提咖啡也都在今年相繼推出素肉漢堡;另外鍋貼品牌八方雲集,也意想不到推出植物肉鍋貼,就連連鎖咖啡星巴克,也宣布今年8月也將祭出植物肉餐點。

未來蔬食客不再侷限於特定餐廳,也能隨處、隨手吃到素食。

益普索市場分析 研究總監 謝惠玲:「越來越多的人,其實為了健康的因素或者她們是動物的愛好者。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到未來台灣在素食跟蔬食上面有蓬勃發展的局勢。」

當新興素食客加入年輕新血,全球高舉雙手歡迎"無肉時代"來臨,一場餐桌革命的綠色浪潮也即將席捲而來。(記者 蔡佳芸 尤彩礽/台北彩訪報導)

 

 

https://www.ustv.com.tw/mobile/news/110/20200717A148?fbclid=IwAR0jd9t0bdl43a-grcbbvBEGkATGo9M5oI6c8i-P7JTwNuO-1thoEmgE8T4

2020/10/16

校園推動無肉日 要讓孩子愛蔬食

佛大蔬食系助理教授施建瑋(左起),帶領學生吳銍宸、許惠茹、臧廷瑜展示師生共同研製的中、日、西式蔬食餐盒。 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氣候變遷愈加明顯,加上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各地都掀起蔬食風潮,但關懷生命協會調查指出,教育部行文國中小學推動「每周一餐無肉日」(簡稱周一無肉日)已十年,參與學校不增反減,從一千六百三十八校掉至一千四百七十六校;更有逾三成學生抱持「就是要吃肉」的觀念。對此,立委與民間團體呼籲政府落實健康飲食教育,積極達成多蔬食少肉的目標。

調查也顯示,雖然學生們對無肉日的接受程度正緩步提升,但有百分之八的學生覺得「口味難吃」。

友善動物協會共同創辦人、藥師張家珮對此分析表示,除了口味差異,部分國人有「吃蔬食不夠營養,吃肉才健康」的錯誤觀念。她指出,紅肉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致癌物,國際研究期刊《Lancet Oncology》研究顯示,每天超過一百克的紅肉,會增加一成七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但是台灣近四成青少年,每日紅肉攝取量已超過一百公克,政府有責任破除民眾「吃肉才健康」的迷思。

培養蔬果飲食習慣

永續國家營養大計

立委劉建國說,台灣在一九八二年草擬《國民營養法》草案,但躺了三十八年,至今仍未走出政府大門,籲請衛福部盡快將《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草案送進立法院,唯有立法,才有穩定預算,國家營養大計方能永續。

立委莊競程表示,根據國健署報告指出,國人蔬果攝取普遍不足,十八歲以上成人每日攝取「三蔬二果」比率僅達一成三,也反映出教育部應持續鼓勵國中小實施無肉日活動,從小培養蔬果飲食習慣。

立委陳椒華更強調,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去年公布報告,指明蔬食是人類可以減緩並因應氣候變遷的主要方法之一。她認為,校園應提升蔬食日的次數與品質,讓學生從小注意自己的健康及學習環境保護的觀念。

佛大願意外送課程

協助培養蔬食大廚

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表示,從校園推動無肉日是正確做法,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喜歡蔬食。他表示,佛大為了善盡社會責任、推廣蔬食,特別設立「健康與創意蔬食產業學系」,未來很樂意於北中南東分區,利用高中職廚藝教室,提供學校廚師短期培訓課程,培養蔬食大廚,「煮出色香味俱全且又營養的蔬食,學生不僅喜歡吃,還會期待每周無肉日的到來,相信這樣推展蔬食,一定會有良好成果」。

至於每餐平均預算僅四十元的營養午餐,如何健康又可口?佛大蔬食系三位學生昨天在記者會上,特別展示他們研發的蔬食餐盒。蔬食系助理教授施建瑋表示,不少中小學生反映蔬食菜單變化少,選擇也少,因此帶領佛大同學設計中、西、日式三款餐盒,並運用巧思,「例如把菜剁碎拌到飯中,會讓學童覺得菜色豐富,顏色漂亮,又能攝取到均勻的蔬菜和養分」。

 

@@@@@@@@@@@@@@@@@@@@@@@@@@@@@@@@@@@@@

 

超過三成學生「就是要吃肉」 立委呼籲政府推廣蔬食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民進黨立委莊競程今天和團體一起呼籲政府推廣蔬食。記者徐偉真/攝影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民進黨立委莊競程今天和團體一起呼籲政府推廣蔬食。記者徐偉真/攝影

教育部2010年行文國中小學推動「每周一餐無肉日」,朝野立委和民間團體今天表示,每周一餐無肉已經實施超過十年,但參與學校不增反減,超過三成的學生還是有「就是要吃肉」的心理,呼籲政府落實健康飲食教育,積極達成多蔬少肉的目標。

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張章得說,執行每周一餐無肉日的學校,今年和十年前比少了162校,各校實施無肉日的頻率雖持續是以每周一次為主,卻從67.06%下滑到55.69%,學生對蔬食的負面反應趨緩,但仍有34.35%的學生認為就是要吃肉。

友善動物協會共同創辦人張家珮說,部分國人有「只吃蔬食不夠營養,吃肉才健康」的錯誤觀念,但其實經過妥善規畫的全蔬食飲食不但可提供所有族群均衡完整的營養,還能降低罹患慢性病和癌症的風險,她呼籲衛福部除了提供素食飲食指南外,還要跟世界接軌,跟進美英等國家,積極發布聲明正面表述,政府有責任破除「吃肉才健康」的觀念。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表示,台灣早在1982年草擬「國民營養法」草案,但38年過去了,這部專法還沒能走出政府大門,很多人至今不知道「每日飲食指南」的內容,更不用說該指南強調的均衡飲食重要性,政府沒有把均衡飲食當成國家大事,因此國人付出肥胖、三高、失眠的代價,他呼籲趕快把「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草案送進立院。

民進黨立委莊競程說,建立健康低碳的飲食型態,同時可以守護環境也守護健康,國健署的報告指出,國人蔬果攝取普遍不足,18歲以上成人每日攝取「3蔬2果」比率僅達13.8%,他認為教育部應持續鼓勵國中小實施「無肉日」活動,從小培養蔬果飲食的習慣。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表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19年公布報告,指明蔬食是人類可以減緩並因應氣候變遷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能在政府採購、健保、教育推廣等涉及公眾營養和健康政策的面向上鼓勵蔬食,將有助於節約糧食資源,減少國人健康照護支出。

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表示,佛光大學很樂意推廣蔬食,也願意運用健康和創意蔬食產業系的資源,提供團膳業者和學校廚師短期培訓課程,蔬食系的三位學生也將自己研發的三款蔬食餐盒帶到現場,證明用心就能達到目標。